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小班教案(通用15篇)

幼兒園小班教案(通用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7W 次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小班教案(通用15篇)

幼兒園小班教案1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故事內容,體會現代城市建設帶來的變化,產生愛家鄉的美好情感。

2.感受生活中一些老建築的獨特風貌,大膽表達自己的看法。

3.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能仔細傾聽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節。

5.引導幼兒在故事和遊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活動過程

環節一:講述故事

1師.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本很好看的書一一《小房子》,你們看這是一幢什麼樣的小房子?(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小房子,發現小房子的特別之處以及微笑的表情,與故事後面小房子的表情變化形成鮮明對比:)

2師小房子身邊的朋友越來越多,小房子很好奇,它不知道城市是什麼樣的,我們來告訴小房子,城市是什麼樣的。

3小結:城市有高樓、街心花園、霓虹燈……城市這麼繁華,難怪小房子要對城市感到好奇了。

(此環節通過講述故事,讓幼兒自由表達,感受城市生活的一些特徵,引導幼兒充分感受城市化進程帶來的便捷,教師及時進行歸納小結,以幫助幼兒提升語言表達能力,,)

環節二:引出問題

1.師:現在這裏有了漂亮的霓虹燈、寬闊的馬路、恬靜的街心花園、摩登的高樓大廈,出門就能坐公交、乘地鐵,非常方便。可是,小房子卻不開心,爲什麼?(引導幼兒觀察畫面中小房子的表情,關注城市中的噪音、空氣污染等問題:)

2.師:小房子那麼破了,已經沒有人住了,有人提議將小房子拆掉,但也有些人不同意拆,你們的意見呢?

(此環節旨在引出問題——到底拆還是不拆小房子,幼兒以小組辯論的形式展開討論,各自闡述自己的理由。)

環節三:遷移經驗

1觀看PPt

師:你們說的都很有道理,到底拆不拆小房子,你們先彆着急下結論,讓我們來看一看身邊的那些小房子或者老房子。(PPt中呈現的老建築分別爲:外灘的海關大鐘、七寶老街、城隍廟和石庫門。)

2重點觀察交流

師:這些老房子你們見過嗎?我們再來仔細地看看它們,上海的這些老房子和故事裏的小房子一樣已經很老了,但它們都沒有被拆掉,經過重新修建後成爲上海一道獨特的風景線,讓我們的城市變得更加美好。

3.聯繫生活,遷移經驗

師:故事中的小房子最後沒有被拆掉,小房子的周圍重新開闢了一塊花園,它成爲了城市的一道風景。那些讓城市變得更美麗的老房子需要我們大家的愛護,除了我們之前看到的那些老房子,你們身邊還有沒有這樣的老房子,以後我們一起去找找看吧。

(教師將故事的結尾進行了修改,將小房子安置在城市的綠地中,從而引發幼兒關注他們身邊的老房子,讓幼兒體會到老房子與現代建築可以“和諧共處”,讓城市變得更美。)

活動反思

如今,在幼兒園教學活動中運用兒童繪本已成爲一種“潮流”,但繪本如何才能更好地服務於幼兒園的主題背景、拓展幼兒的生活經驗?這就需要教師首先要精心解讀繪本,尤其是一些外國兒童文學作品,還需要教師在解讀的過程中,將作品內容與中國的民情習俗、中國人的思維習慣特點,特別是幼兒的現實生活、已有經驗、認知發展水平相連接。

在本次活動中,教師對於繪本的解讀較爲透徹,抓住了作品中所弘揚的一些主流思想:城市的發展速度是驚人的,但我們要保護前輩留下的寶貴遺產——歷史悠久的老建築,並在活動目標中提出讓幼兒瞭解自己生活的城市,產生熱愛家鄉的情感。

《小房子》原著的內容比較冗長,涉及到季節變化、人類居住環境變化、社會發展、人的情感變化等內容,若將繪本“全盤拿來”讓幼兒欣賞、分析、討論,顯然不符合大班幼兒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學習特點。因此,教師對教材進行了加工,巧妙地將作品中的主角“小房子”作爲有生命、有情感的角色加以呈現,讓幼兒體會小房子的情感變化,並適時拋出了一個關鍵問題“要不要拆掉小房子”,激起幼兒的思維衝突,引發幼兒熱烈討論。

值得肯定的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運用的PPt完全取材於現實生活,這一組來自生活的“老房子”的圖片播放,使得幼兒關於“到底拆還是不拆小房子”的辯論回到了幼兒的現實生活,使幼兒在欣賞中回憶,在欣賞中拓展經驗,在欣賞中學會思考。教師的這一處理方式,使得本次數學的難點“迎刃而解”,教學重點更加彰顯。

201 0年上海世博會是近期幼兒關注的熱點話題,因此建議教師可以在教學活動的最後環節拋出問題:“上海世博會快要開幕了,城市裏有很多老房子被拆遷了,這是爲什麼?”然後,教師可以播放一些世博會展館的照片,讓幼兒邊欣賞邊議論:“我們的城市除了老建築,還有許多新建築,這是什麼地方?”由此,可以引發後續活動:找一找我們的城市還有哪些變化7我們的城市裏還有哪些地方需要變一變?

附故事:小房子(改編)

很久以前,在城外很遠的鄉下,有一幢小房子!這是一幢美麗又堅固的房子,房子的主人說:他永遠都不會賣掉小房子,他要讓他的子子孫孫都住在裏面:小房子很開心地坐在山岡上,每天看着它四周的鄉村田園:早晨,它看着太陽慢慢地升起。黃昏,它又看着太陽慢慢下山:每天,都有一點不一樣,可是,我們的小房子,它總是老樣子,小房子也喜歡晚上,晚上它可以看星星、看月亮,沒有星星月亮的時候,它就看遠遠的那邊城市的燈光√卜房子從來都沒有去過城市,它很好奇,它不知道城市是什麼樣的。在小房子的身邊,也發生了一些變化。有一天小房子驚訝地發現一輛大卡車開來了,從大卡車上卸下了各種大石頭和小石頭,沒過多久,條公路就造好了。

有了公路,這個地方就方便多了,來了很多人,大家造了很多的小房子居住,小房子的朋友越來越多,它覺得好熱鬧。現在,小房子看着各種各樣的汽車從城市的那邊開來又開去~很快,大家發現房子不夠住了,怎麼辦呢?

人們在小房子的周圍造起了高高的公寓樓,越來越多的人們住進了公寓樓,有的人上班自己開車,但是有的人沒車,很不方便。於是,不久之後一輛公交車在小房子前面開來開去。人越來越多,地面的交通越來越擁擠了,於是人們又造起了高架。交通越來越方便了,住在這裏的人越來越多,於是,人們又拆掉了高高的公寓樓,造起了摩天大廈。現在這裏有了漂亮的霓虹燈、寬闊的馬路、高樓林立。出門就能坐公交、乘地鐵,很方便。可是我們的小房子怎麼不高興了?人們突然發現小房子越來越破舊了,可是它的裏面仍舊是很好的小房子。小房子再也看不到太陽,晚上的燈光太璀璨,亮的小房子看不清星星。小房子想以前的家了,以前的家多好啊,可以看星星、看月亮,終於有一天,城裏有個人說:小房子那麼舊了,沒人住了,要不拆了算了。他一說這話,城裏的人就爭吵起來了,有的說:“我們房子不夠住,拆了小房子造高樓吧。”有的說:“不行不行,不能把小房子拆掉……”

幼兒園小班教案2

活動目標:

1.嘗試用車輪滾畫,初步感受車輪花紋的美。

2.培養幼兒的想象力,激發幼兒用車輪作畫的興趣。

3.在創作時體驗色彩和圖案對稱帶來的均衡美感。

4.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動重難點:

用車輪滾畫出彎彎曲曲的線和直線。

培養幼兒的想象力,感受車輪花紋的美。

活動準備:

1.經驗:區分曲線和直線。事先請每個幼兒帶一輛玩具車來幼兒園。

2.圖片山、馬路,幼兒用紙數張,每組濃度適中的顏料(紅、黃、藍、)容器內放海綿以免流淌。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出活動內容。

1.師:孩子們,今天我們班來了很多老師,我們來向老師們問聲好吧!

瞧,老師手裏拿的是什麼玩具啊?(出示小汽車)噢!原來是小汽車。“大家好!我是小汽車。”我們也和他打個招呼吧!(小汽車你好!)

2.師:小汽車最喜歡旅行了,他去過高山,去過海邊,去過沙漠等很多很多的地方,那些地方都留下了他的腳印。

二、出示範畫,講解小汽車開到了哪裏。

1.出示圖片(幾座連綿的山)

師:小朋友們,你們看小汽車開到了哪裏呢?小汽車在山上開出了幾條彎彎曲曲的曲線。

(教師一邊講,一邊示範小汽車在山上開)

2.出示圖片(馬路背景圖)

師:現在小汽車又開到了馬路上,他也留下了腳印,他開出了幾條直線。小汽車是怎麼開的?哪個小朋友能幫幫老師呢?

(幼兒上臺示範)

3.師:老師想把小汽車開在山上的、馬路上的腳印留下來。小朋友們,你們有什麼好的辦法嗎。

4.師:小朋友們說的非常好,今天老師也有一個好的方法。你們看老師是怎麼做的。

三、教師講解車輪滾畫的方法。

1.輪子蘸上顏料開到白紙上,輪子的腳印看得更清楚、更漂亮了。先讓車子在顏料盆裏前後開開,讓輪子滾上顏料,然後把車子放在紙上開一開,開的時候不要倒車。

2.我們開車的時候要注意安全,不能撞到別人的車,看見別人的車過來的時候你可以讓一讓。

3.小汽車的腳印好不好看?就像一幅漂亮的畫,我們把這樣的畫叫車輪滾畫。

四、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1.師:小朋友你們想不想也畫一幅車輪滾畫?那就用你們的小汽車在紙上試一試吧,在畫的時候,你可以和旁邊的小朋友說說你的小汽車開到了什麼地方,開的是什麼線?

2.教師及時肯定幼兒的大膽嘗試及色彩表現,提醒幼兒注意保持清潔。

五、相互欣賞、評價。

活動反思:

小汽車是幼兒比較喜愛的玩具,“車輪滾畫”讓幼兒嘗試用車輪作畫,通過觀察色彩和路線等變化,使幼兒從中體驗到用車輪作畫帶來的樂趣和新奇。

活動開始時,我向幼兒展示最熟悉的小汽車,以小汽車喜歡旅行導出活動內容,從而激發幼兒的興趣。在第二個環節中,向幼兒講述彎彎的曲線和直線。在這個環節中,我分別出示了兩張範畫:“幾座連綿的山”和“馬路背景圖。”通過示範小汽車開在山上和馬路上,啓發幼兒探索發現小汽車在山上開出了彎彎的曲線,在馬路上開出了直線。在第三個環節中向幼兒講解“車輪滾畫”方法:小汽車喝飽水,前後滾一滾,放在紙上開一開。第四個環節中,我請幼兒上臺拿一輛自己喜歡的小汽車,讓小汽車沿着軌道去旅行。再此之前,我提出瞭如下作畫要求:

1.小汽車在紙上沒有留下小腳印的時候,要及時給小汽車加點“油”。

2.小朋友開車的時候要注意安全,不能撞到別人的車,看見別人的車過來的時候可以讓一讓。

3.小朋友開的時候,可以說一說你的小汽車開到了哪裏,開的是什麼線。最後我選用擬物的方式,師是火車頭,幼是火車尾,開車前進欣賞大家的畫,孩子的興趣特別濃,在玩中學。

整個活動從整體效果來看,課堂氣氛比較歡快,幼兒在老師的帶領下,一步步發現小汽車可以開出彎彎的曲線和直線。在操作活動環節,幼兒在寬鬆的、愉悅的氛圍中與老師、同伴一起交流,感受美術創作的樂趣。通過不斷的上課、反思,我也意識到本次活動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作爲美術活動,活動中教師講解部分要儘量簡明扼要,留給幼兒充分作畫的時間。同時需要注意用詞的規範性,在活動中應強調將小汽車在山上和馬路上的腳印留下來,而不是畫下來。並要提醒幼兒要懂得合作,以現實中的交通安全約束幼兒,要求幼兒在拐彎的時候稍微慢一些,避免車子開到軌道外。

通過這次一課三研教研活動,我意識到教學過程中任何細節都是不容小視的,教師需要關注課堂中任何點點滴滴,及時調整教學策略。這次教研活動提高了自我反思的能力,爲日常教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幼兒園小班教案3

教學內容:

兒歌《糖和盤》

目的:

在理解兒歌內容基礎上,幼兒學會念兒歌,培養幼兒從小熱愛勞動的好習慣。

環境、材料創設:

紅盤、綠盤各一個,紅糖、綠糖若干;木偶一個,糖和盤的操作材料每人一套。

活動過程:

一、師出示小妹妹木偶,形象地說:“小朋友,你們好。我今天帶來一首兒歌,念給你們聽,好嗎?

師邊操作木偶邊念兒歌:

媽媽拿來兩個盤:紅的盤、綠的盤。

媽媽拿來許多糖:紅的糖、綠的糖。

寶寶看見了,寶寶來裝糖:紅的糖裝進紅的盤,綠的糖裝進綠的盤。

大家看了笑眯眯,都誇寶寶“了不起”

二、小木偶表演時說什麼?媽媽拿來幾個盤?寶寶是怎麼裝糖的?(幼兒進行糖和盤的材料操作)請幼兒說說你是怎樣裝糖的?

三、幼兒學念兒歌

四、師出示紅盤、綠盤和紅糖、綠糖,幼兒分組練習裝糖,體驗其中的樂趣。

五、幼兒完整學念兒歌

六、延伸

改編兒歌,“紅盤、紅糖”改成“方盤、方糖”。

幼兒園小班教案4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用各種線條,圖形,色彩畫出小房子高興和傷心時的心情,對新穎的作畫形式產生好奇心。

2.通過活動培養幼兒發散性思維及敏銳的觀察能力。

3.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4.養成大膽用色、均勻塗色的良好習慣。

活動準備:

1.ppt

2.抽象畫圖片

3.背景音樂

4.作畫工具:排筆每人大小各一支,調色盒每人一個,溼巾每人一張,顏料多色。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幫助幼兒理解心情與顏色之間是有聯繫的。

開心的心情會是怎樣的顏色?(粉色,紅色,黃色,五彩繽紛的顏色。)

1.觀看ppt.

2.小房子開心麼?你從哪裏看出來的。(嘴巴翹翹的看出小房子是開心的。)

小房子爲什麼開心呢?(引導幼兒觀察小房子周圍的環境和主人對他的態度。)

小房子每天看到什麼?(引導幼兒按早上和晚上天空的變化進行觀察。)

小房子每年看到什麼?(引導幼兒按季節地變化,從大地的色彩,花草樹木等進行觀察。)

3.欣賞抽象畫,初步認識和了解抽象畫形式和特點。(用點、線、面等表達內心的情感。)

4.介紹作畫工具—排筆的使用方法。

5.在音樂聲中,幼兒用繪畫的形式表現小房子快樂的心情。(要求用抽象的線條,圖形和色彩大膽,自由作畫。)

6.交流感受:看到這樣的畫,開心,高興,想歌唱,跳舞。

二、發現小房子傷心時的色彩變化。

1.觀看ppt,理解故事情節並知道小房子不開心的原因。

從哪裏看出小房子不開心?(顏色和小房子的表情。)

小房子爲什麼不開心?(周圍發生了變化,不能看見美好的景色,主人們也離開。)

不開心的色彩會是怎樣的?(灰色,藍色,黑色等。)

不開心的線條會是怎樣的?(有些亂。)

不開心的圖案會是怎樣的?(要爆炸的圖形,有很多尖尖的角,不規則的圖形。)

2.在音樂聲中,幼兒用繪畫的形式表現出小房子的另外一種心情。

3.交流感受,這些畫會讓人難過,想哭,想吶喊,想逃跑。

三、知道不同的色彩代表不同的心情,引導幼兒做個有心人,多去用眼睛觀察,多用心去發現身邊的事情變化,尋找色彩,線條等的祕密。

1.感悟色彩與心情之間的關係,產生探索色彩的願望。

2.幼兒作品展示與欣賞。

你喜歡哪幅畫,爲什麼?

幼兒自由交流結束活動。

課後反思:

藝術的生命力在於不斷地創新,幼兒藝術活動的活力也在於不斷地求新求異的創新。我的大班美術活動《小房子》以小房子的心情爲主線,讓幼兒自己去感受小房子不同時期的心情,讓孩子們走進小房子的內心世界,體驗小房子的快樂與憂傷。“畫心情”爲他們的想象插上了會飛的翅膀,孩子們憑着自己的理解,大膽,自由繪畫,像個小畫家,他們用色彩,線條,圖形表達各自的想法,他們體驗着創作的快樂與神奇

幼兒園小班教案5

一、 教學目標要求

1、 指導學生初步認識月球的一般情況,瞭解人類通過對月球的不斷探索,月球的奧祕將會逐步 地被揭開。

2、 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二、 重點難點

重點:認識月球的一般情況

難點:月球上一些現象的相互聯繫。

三、 教學過程

導入語(出示月景圖):

瞧,多美麗的夜景啊,一輪明月高高的懸掛在夜空,給我們帶來了皎潔的月光、美麗的夜晚。這就是月球,離我們最近的一個天體。這一輪明月曾引起了人們無限的遐想,從古到今,人們總在不停地追問、探索,月球是什麼樣子的?月球和我們地球一樣嗎?

同學們,你們想知道嗎?(生:想)

師: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研究一下月球的祕密。做一個有心人,一起來進行月球探祕。(課件出示課題)

新課

1、 分組

師給予六小組每組一個以科學家命名的組名,簡單介紹這些科學家,希望學生在本課的學習中象這些科學家一樣,富有科學研究精神。

2、 閱讀交流

學生閱讀13課,討論交流,說說你知道了月球的哪些祕密

課件演示:基本情況,學生說什麼,教師課件演示什麼

大小 (把月球的大小與棒球相比)

距離 (讓學生計算一下自己以最快速度往返月球和地球的時間)

月海 (是真的海嗎?)

環形山 (什麼是環形山,它是怎麼形成的。課件演示環形山的形成)

溫度 (120°C 讓學生知道100的水濺到皮膚上會怎樣,可想120以上的環境。同樣,-180,與我們冬天的溫度相比較)

引力 (在月球上跳躍與在地球上相比)

不發光 (爲什麼有月光?)

在學生學習交流時,教師每一點上再提出問題,讓學生回答

3、學生討論

師:學習了這些知識,知道了不少。你想登上月球去親自看看嗎?(生:想)

師:那麼,現在如果外面有一架宇宙飛船,你現在的樣能上月球嗎?(生:不能)

師:爲什麼?

課件出示:登月需要帶些什麼?

4、相互提問

考考別人,提提爲什麼?有什麼?

5、小組形式展開,討論月球上的現象之間的聯繫

6、實踐作業

根據你的學習,設想未來人類登上月球的生活。畫圖介紹。

7、結束語。

小結,引導學生課後繼續學生科學文化知識。在《天地之間的歌》的歌曲聲中結束本課學習。

《月球》

月球

幼兒園小班教案6

學習目標.

喜歡說兒歌,結合觀察圖片理解兒歌內容。

學習象聲詞,並嘗試用樂器和身體動作代替象聲詞,發展想象力和創造力。

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喜歡欣賞兒歌,會大膽地朗誦《小雨鞋》。

活動準備.

米、豆子、塑料盆。.

兒歌《小雨鞋》(《水真好玩》幼兒用書或電子書第20-21頁)。

不同的樂器。

活動過程:

1.向幼兒提問,鼓勵幼兒回憶已有經驗並思考:

.汽車會發出什麼聲音?

.雨點會發出什麼聲音?

2.老師將米、豆子放入塑料盆中搖動,請幼兒認真傾聽,說說聲音像什麼。(下雨的聲音。)

3.出示幼兒用書或電子書第20-21頁,請幼兒看看圖中的小朋友坐在什麼東西里,圖中的雨鞋像什麼。

4.老師朗讀一遍兒歌,請幼兒把兒歌中的“雨”字找出來。與幼兒一起說兒歌:

小雨鞋

下雨了,滴滴答,

踢踢水,嘩啦啦,

小雨鞋,像小船,

開開心心要回家。

5.向幼兒提問:

.雨點會發出什麼聲音?(滴滴答。)

.踢水時會發出什麼聲音?(嘩啦啦。)

.小雨鞋像什麼?(小船。)

.小船要帶誰回家?(雨鞋的主人。)

6.請幼兒一邊說兒歌,一邊做踢水和划船的動作。

7.請幼兒設計不同的身體動作,代替兒歌中的象聲詞,一起說兒歌。

8.鼓勵幼兒演奏不同的樂器,代替兒歌中的象聲詞,或爲兒歌中的象聲詞伴奏。

活動評價

.能說兒歌《小雨鞋》。

.能用樂器和身體動作代替象聲詞。

活動建議:

.在生活中鼓勵幼兒尋找各種象聲詞,以豐富幼兒的詞彙。

幼兒園小班教案7

【教材分析】

蔚藍的大海波濤起伏,遠處的白帆星星點點,這是海邊的幼兒熟悉的美麗景色。本次活動運用直觀形象的兒歌“拿起棉棒蘸一蘸,輕輕放在畫紙上,推上去,落下來,推上去,落下來,海浪海浪出來了”,幫助幼兒學習用棉棒蘸水粉色畫出大海的波浪,非常符合小班幼兒的學習特點。活動過程中,指導幼兒邊說兒歌邊自然畫出海浪,鼓勵幼兒粘貼出三角形的帆船,豐富畫面內容, 加深幼兒對美麗大海的感知和熱愛。

【活動目標】

1.學習用棉棒蘸水粉色畫出海浪,嘗試用三角形粘貼帆船。

2.會大膽均勻地塗色,學習用波形海棉棒滾印海水的技能。

3.體驗用多種方式表現大海的樂趣,感知大海風景的美麗。

【活動準備】

1.美麗的大海圖片若干(帆船海上漂、海浪翻滾等),油畫棒、顏色大小不同的三角形若干。

2.波形海綿棒人手一個。

3.藍色水粉顏料、溼毛巾每桌一個。

【活動過程】

1.出示圖片,引導幼兒欣賞,感受色彩美。

提問:海面上有些什麼?看看這些魚是什麼顏色的?

小結:海面上有帆船在航行、海浪翻滾、海鷗飛翔還有許多小魚游出水面和我們一起玩耍,海面上五彩繽紛。大海真美啊!

2.引導學習用塗色、波形海綿棒滾印畫的技能。

(1)提問:海浪是怎樣動的?請幼兒學一學。

(2)講解用波形海綿棒滾印波浪的方法。

出示半成品範例,提問:你覺得還缺少什麼?(海水波浪)。

教師邊念兒歌邊講解:雙手抓住小耳朵,顏料裏面滾一滾,輕輕放在畫紙上,推一推,滾一滾,再推推,再滾滾,波浪波浪出來了。

(3)提問:可以怎樣製作帆船?教師和個別幼兒示範用三角形粘貼帆船。

3.幼兒動手操作,教師指導。

創作要求:先用蠟筆裝扮,然後用海棉棒滾印海水波浪,注意畫面整潔。教師巡迴指導。

4.欣賞作品。

幼兒園小班教案8

活動目標

讀懂圖意,並能大膽地表達,學說故事的詞語。

理解幫助別人是一件開心的事情。

理解故事內容,大膽講述簡單的事情。

藉助圖文並茂,以圖爲主的形式,培養孩子仔細閱讀的習慣,激發閱讀興趣。

活動準備

教學掛圖、幼兒用書第26頁、木偶

指導要點

1.活動重點:讀懂圖意,並能大膽地表達,學說故事中的詞語。

2.活動難點:理解幫助別人是一件開心的事情。

3.指導要點:通過木偶表演瞭解故事內容,圍繞故事情節的發展、動物表情的變化觀察圖片,理解幫助別人是一件開心的事情。

活動過程

1.觀看木偶表演,完整地欣賞故事,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提問:南瓜房子是誰的家?

晚上颳大風、下大雨,有誰到南瓜房子裏躲雨。

2.觀察圖片,理解圖意。

結合圖片講述學說故事中的詞語。

(1)出示圖一,引導幼兒觀察南瓜房子和小老鼠。(學習詞語:很大很大、很小很小)

教師小結:菜園裏有一個很大很大的南瓜,大南瓜裏住着一隻很小很小的老鼠。

(2)出示圖二,引導幼兒觀察天氣狀況和青蛙的表情。

提問:下大雨了,青蛙對小老鼠說什麼?(“不好啦,不好啦,南瓜房子被大水衝到了河裏”。雞

媽媽和雞寶寶的家也被大水沖走了。)

聽了青蛙的的話小老鼠是怎麼說和怎麼做的?

教師小結:晚上颳起了大風,下起了大雨,青蛙對小老鼠說“不好啦,不好啦,南瓜房子被大水衝

到了河裏”。雞媽媽和雞寶寶的家也被大水沖走了,雞媽媽大聲喊道:“救命啊,救命啊,誰來救

救我們。”小老鼠聽到了打開大門叫:“快進來,快進來。”

(3)出示圖三,引導幼兒觀察雞媽媽的表情。

提問:雞媽媽在做什麼?

小老鼠在做什麼?(打開門,請小雞們進來。)

教師小結:雞媽媽小心翼翼地護送小雞過橋,雞寶寶們一個接一個地過了橋,小老鼠們看到雞媽媽

和它的寶寶們安全地進了南瓜房子,心裏很高興。

(4)出示圖四,觀察畫面,提問:兔媽媽會怎麼說?(學說兔媽媽的話:“救命啊,救命啊,誰來救

救我們。”)

聽到兔媽媽的叫喊聲,小老鼠是怎麼做的?它說了什麼話?

教師小結:南瓜房子越飄越遠,遇到了兔媽媽和兔寶寶,兔媽媽大聲喊道:“救命啊,救命啊,誰

來救救我們。”小老鼠連忙喊:“快進來,快進來。”大家你幫我,我幫你,永遠不分離。

(5)出示圖五,引導幼兒觀察天氣變化和小動物們的表情。

提問:天氣怎麼樣?

大家的心情怎麼樣?你是從哪裏看出來的?

大家對小老鼠說了什麼?

教師小結:天亮了,雨停了了,小動物們都要回家了,大家都說:“謝謝你小老鼠,再見。”

反思:

按原來的活動設計,是五幅畫面都要觀察提出問題來的,但是這樣對於小班的孩子來說量太多,上課時間長,他們很快的就會坐不住了。我及時調整了方法,採取了看主要畫面,講主要畫面的方法,對孩子們提出了針對性的問題,讓孩子們進行思考。這樣更有效解決活動中的難點。而孩子對故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基本達到了預期的活動目標,但是在這節環節裏面,我覺得孩子們還是沒有養成很好傾聽的習慣。整節活動上完後,我最大的收穫是在今後的教學中,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幼兒掌握的程度來進行教學,不能照着預設的活動過程一成不變的按部就班,這樣不一定能達到活動的最好效果。

幼兒百科:南瓜是喜溫的短日照植物,耐旱性強,對土壤要求不嚴格,但以肥沃、中性或微酸性沙壤土爲好。

幼兒園小班教案9

教學目標:

1、在故事情境中體會到做錯事要勇敢地面對解決。

2、選擇與物體相似的顏色進行塗色,並嘗試有目的地選配顏色。

3、初步懂得自己長大了,遇事能夠試着面對。

4、願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教學準備:

1、動物圖片、小熊、小兔、小羊、小猴;房子範例三張(一張是全部塗好色的果醬小房子,一張是已塗好牆的蜂蜜房子,一張是沒塗色空白房子)

2、幼兒操作材料若干、蠟筆、剪刀、固體膠等。

教學重點:

在理解故事基礎上,感受故事中房子變化的趣味,嘗試續編故事結尾。

教學難點:

能大膽想象,連貫、完整地表達自己的想法,續編故事結尾。

教學過程:

一、欣賞與討論

1、在森林裏有一幢房子(出示果醬房子),這可不是一幢普通的房子,是一幢果醬房子。

提問:

1)什麼是果醬?什麼水果能做成果醬?紅顏色的果醬是什麼果醬?它塗在房子的哪裏?

2)這一幢塗滿紅色牆的果醬是什麼果醬房子?

3)這幢果醬房子爲什麼這麼漂亮?它有什麼顏色的屋頂、門和窗,它們和紅色的果醬比一比,哪個深(淡),顏色是否看得清。?

2、漂亮的果醬房子把一隻熊哥哥都吸引了過來(出示圖片小熊),熊哥哥看到果醬房子又好看又好吃,就忍不住把主人辛辛苦苦塗上的果醬全都舔乾淨了。(出示一幢白房子)

3、熊哥哥吃了別人房子上的果醬,果醬房子變成了白房子,他可着急了,這可怎麼辦呀?你們有沒好辦法?(幼兒討論)

觀察已塗好牆的蜂蜜房子——熊哥哥是怎麼做的?(出示蜂蜜房子)

4、蜂蜜房子真香呀,來,我們閉上眼睛聞一聞。

1)可是熊哥哥發現蜂蜜房子的哪些地方還沒有塗上顏色,現在該塗什麼顏色好看呢?

2)我們從蠟筆裏和土黃色比一比、找一找。(繼續引導幼兒尋找多種配色方法)

5、香香的蜂蜜房子又引了許多小動物,我們來看看又來了哪些小動物?

(出示小兔、小羊、小猴圖片)

●這些小動物可能也會忍不住把果醬房子上的蜂蜜全都吃光。這些小動物會用自己最喜歡吃的什麼食物來打扮果醬房子?

(引導幼兒瞭解動物的喜愛的食物,並出示與食物相似顏色的蠟筆進行感受)

二、操作表現

你想當哪個小動物呢?快把自己最喜歡吃的食物塗在牆上,讓房子變得更加漂亮。

1、鼓勵幼兒選擇小動物最喜歡吃的食物顏色爲房子塗色。

2、比較蠟筆不同的顏色,有意識地選配對比顏色塗屋頂和門窗。

3、耐心地塗抹顏色並注意把顏色塗得均勻。

4、把塗好的小房子剪下,貼在所創設的背景圖中。

三、欣賞體驗

1、相同的房子放在一起,通過比較體會同樣的牆,可以選配不同的顏色。

2、找不同的動物連起來,組成一個故事。

附:故事《果醬房子》

熊哥哥拿着一罐蜂蜜路過樹林的時候,看到一座小房子,小房子散發出一陣陣好聞的香味。

“這房子裏一定裝着好多果醬。”他邊想邊停下來,用力吸着鼻子,“多讒人啊,讓我進小房子好好聞一聞。”熊哥哥走進小房子,發現門開着,房子裏空空的:既沒有果醬桶,也沒有罐子。果醬在哪裏呢?他剛想把頭伸進小房子,忽然發現一隻手掌粘在牆上了。

好不容易把手掌從牆上掙脫下來,只覺得粘糊糊的,用舌頭一舔,咦,甜甜的,原來牆上塗着的都是香甜的果醬。熊哥哥忍不住不停地舔,把牆上的果醬舔個乾淨。舔完了果醬,他心裏覺得不安起來:“我把人家辛辛苦苦塗上的果醬吃了,這下怎麼辦呢?”

熊哥哥看了看自己帶來的蜂蜜,他笑了:“我可以把這桶蜂蜜塗在牆上。”於是,熊哥哥就把小房子塗成漂亮的黃色,散發出一陣陣好聞的蜂蜜味,

第二天,熊弟弟來了。熊弟弟對熊哥哥說:“哥哥,樹林裏有座塗着果醬的房子!”

熊哥哥笑了:“我知道,不過現在這座房子是黃色的了。”

教師的話:

請小朋友創編四種不同顏色的果醬小房子,說說不同顏色的果醬會是什麼味道,能把什麼動物給吸引來小屋。

教學反思:

《果醬小房子》生動地講述了一個故事。故事中所述之事是幼兒能夠理解和接受的。熊哥哥、房子,這兩種事物都是幼兒非常熟悉和喜愛的。敘述過程中情節的發展符合幼兒的智力發展,符合中班幼兒語言獲得的水準。活動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思維。調動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今後還會通過不斷的努力,更好的爲幼兒奉獻更爲精彩的活動。

幼兒園小班教案10

活動意圖:

關於種子這個話題是生活化的,與孩子的生活實踐相貼近。我選擇了幼兒生活中常見的種子,將觀察的方法和比較的方法滲透在隨機教育中,幫助幼兒自主探究獲得更多的經驗。讓幼兒認識幾種常見的種子,瞭解種子的外型特徵,並能夠在觀察活動的基礎上正確表達種子的顏色、形狀和名稱,初步萌發參與種植活動的興趣。  

活動目的:

1.引發幼兒探究慾望。

2.激發幼兒的自主學習興趣。

活動過程:

1.提出探究性問題,請幼兒自主學習。

(1)提出能引發幼兒主動探究的問題,託班幼兒年齡小,提問的指向性要明確,每次提問要單一,同時教給幼兒觀察的順序和方法,引導幼兒深入地觀察和比較。

(2)關注幼兒的回答,有個性的回答要給予肯定,讓孩子們一直處於興奮地探究狀態,也要照顧那些能力弱的孩子,讓他們進行簡單的描述,引導每個孩子都有所發現。

(3)提問的過程中給幼兒留下探究的時間,引導幼兒和同伴互相交流,讓他們在與老師和同伴的互動學習中積累經驗。

2.創設誘發幼兒自主學習的物質環境。將豆子混在一起,並放上幾個瓶子,讓幼兒按豆子的名稱、顏色和大小分類等。

3.將幼兒的經驗加以梳理,重新建構新的認知。

4.充分發揮家長的教育資源。

活動反思:

教師有意識地進行環境創設,引發幼兒有目的的觀察,在幼兒的探究活動中,老師的提問引導了他們進行有序的觀察,初步學會了比較的方法,使孩子們在觀察的基礎上有所發現,不僅孩子的'小手肌肉得到了鍛鍊和發展,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也得到鍛鍊。爲孩子的探究創造積極的條件,適時的引導幼兒進行主動活動,使幼兒得到發展。

幼兒園小班教案11

活動目標:

1、欣賞故事,感受故事中房子的趣味。

2、喜歡並嘗試創編故事結尾,並樂意和同伴一起學編。

3、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能安靜地傾聽別人的發言,並積極思考,體驗文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過程:

1、引起興趣,拿出字卡“房子”。你見過房子嗎?見過怎麼樣的房子?

2、(出示圖片“熊哥哥”)這是我的朋友熊哥哥,它在樹林裏發現了一幢有趣的房子,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3、理解故事出示背景圖片講述邊提問:小房子的香味可能是什麼?熊哥哥爲什麼不逃?(應該逃嗎?爲什麼?)熊哥哥自己很喜歡吃蜂蜜,爲什麼還要吧蜂蜜塗在牆上呢?熊哥哥發現的房子和我們平常看到的房子一樣嗎?講述故事,並出示圖片“熊弟弟”,提問:熊弟弟會去樹林嗎?爲什麼?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呢?

4、遷移續編。可以出示圖片讓幼兒給房子塗上有香味的東西。“想想還有誰會到小房子這兒來,來了以後又會發生什麼事呢?幼兒續編故事,並給故事起名字。

教學反思:

《果醬小房子》生動地講述了一個故事。故事中所述之事是幼兒能夠理解和接受的。熊哥哥、房子,這兩種事物都是幼兒非常熟悉和喜愛的。敘述過程中情節的發展符合幼兒的智力發展,符合中班幼兒語言獲得的水準。活動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思維。調動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今後還會通過不斷的努力,更好的爲幼兒奉獻更爲精彩的活動。

幼兒百科:房一般指的是住人或放東西的建築物。

幼兒園小班教案12

【活動目標】

1、讓感知花生的特徵。學習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和發現。

2、探索剝花生的方法。

3、體驗親自動手操作的樂趣並懂得好朋友分享東西。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5、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活動準備】

花生若干、盤子若干,空桶若干。各種積木。

配班老師分發材料,以及輔助教學,保育員組織紀律以及安全。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師:噓,聲音是從哪裏發出來的啊,

幼:包包裏面那我請小朋友來試一下看是不是從這裏發出來的呢?是不是?

師:那我們一起來摸摸看裏面是什麼吧!有沒有勇敢的小朋友想來嘗試一下呢?你可以告訴我們你摸到得是怎麼樣的嗎?

幼:硬硬的,不光滑,搖起來還回響……

老師:猜猜他是什麼?

幼:……花生

(1)認識花生

師:我們在請其他小朋友再來摸一下我們剛纔是不是像我們說的那樣。

幼:……是的,硬硬的,不光滑,搖一搖也會響。

師:看,這是什麼?輕輕地打開花生,

幼:(花生米)(硬硬的花生殼)裏面住着花生米寶寶,

師:在睜大你們的小眼睛看看,裏面住着幾個花生寶寶?我們一起來數一下!(老師在拿幾顆花生讓小朋友猜猜裏面有幾顆花生米寶寶)

(2)總結:我們吃的花生裏面的花生米寶寶有的多有的少。

(3)認識花生米。

師:那小朋友看看這個花生米寶寶它穿了一件什麼顏色的衣服呀?

幼:(穿着一件紅衣服)

師:我們幫它脫掉紅衣服,看看裏面是什麼樣子的?

(白白的肉)

(4)總結:一顆花生外面有硬硬的花生殼,裏面有好多花生米,白白的花生米穿着一件紅衣服。

(5)師:小朋友知道了這麼多那老師來考考你們了,麻屋子,紅帳子,裏面住着個白胖子。是什麼啊?

二、探索剝花生的方法。

(1)師:是的,這就是我們的花生,好了,小朋友認識花生這麼久了,想不想嘗一嘗他的味道呢?那我們就一起去自己動手吧!我們可以剝給好朋友吃,剝給自己吃,還可以剝給客人老師吃。(老師巡迴觀察、指導,提醒幼兒可以用桌子上的工具。)

(2)師:你是怎麼剝花生的?(引導小朋友自己說出方法,並做示範。)

(3)師:現在我們小朋友都只知道了怎樣剝花生,那我們現在做一個遊戲叫看誰剝得又快又好,待會老師會給每一桌的小朋友發花生,每一桌小朋友一起剝桌子的花生,看那一桌小朋友剝得又快又好,那老師現在要提要求了,我們只能剝自己桌上上的花生,剝開的花生米要放在我們自己面前的空盤子裏面,花生殼要放在我們都垃圾桶裏面。現在小手放好,老師說開始的時候就開始一起剝花生。(發放花生,材料)開始......

三、結束活動。

恩,小朋友今天都收穫了很不錯嘛,待會就和好朋友一起吃吧。今天我們認識了穿了紅色寶寶衣服的寶寶,今天回家後和爸爸媽媽一起看一看還有沒有穿其他顏色衣服的花生寶寶?

教案二:

【活動目標】

1、探索剝花生的方法,感知花生的特徵。

2、學習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和發現。

3、體驗親自動手操作的樂趣。

【活動準備】

花生若干盤、人手空桶一隻、各種積木、剪刀、課件。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情景,介紹故事的內容,瞭解故事捕捉信息。

師:小松鼠給小朋友帶來一份禮物。

二、認識花生。

(1)直觀形象瞭解了花生的外部特徵

師:小朋友看看這是什麼呀?(一顆花生)

師:小朋友你們知道花生的果實長在哪裏嗎?(地裏)

師:我們一起來看看我們的花生是什麼樣子的?

小結:花生是白色的,有長的,有短的;摸一摸,表面是不光滑的很粗糙;捏一捏,硬硬的。(觀察花生的顏色、形狀,體會摸上去的感受。)

(2)探索剝花生的方法,及進行剝花生比賽,激發幼兒興趣。

(3)直觀形象瞭解花生米的外部特徵。

師:硬硬的花生殼裏面住着花生寶寶,是什麼?(花生米)看看,裏面住着幾個花生寶寶?我們一起來數一下!(寶寶有的多有的少)

師:那小朋友看看這個花生寶寶它長的什麼樣子呀?(穿着一件紅衣服)

我們幫它脫掉紅衣服,看看裏面是什麼樣子的?(白白的肉)

總結:一顆花生外面有硬硬的花生殼,裏面的多花生米有的多有的少,白白的花生米穿着一件紅衣服。

三、瞭解花生的吃法。

啓發幼兒說出花生可以怎麼吃:炒、煮、炸,做成各種花生製品,如:花生酥、花生餅乾、花生醬等,邊說邊一一展示。

小結:今天我們認識了花生,知道了花生的營養豐富,要多吃花生,現在把我們剝的花生,可以送給好朋友吃,也可以送給客人老師吃。

教學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的科學教育目標,是能運用各種感觀動手動腦探究問題,我設計這麼幾個環節,第一個環節,摸一摸,看一看,搖一搖花生,在這個環節中,幼兒能運用感觀去感知操作,運用和體會。在第二個環節中,探索剝花生的方法,充分調動幼兒動手動腦的積極性,讓幼兒用自己的方法打開花生,爲了養成幼兒探究問題的好習慣。設計第三個環節,認識花生米, 觀賞花生食品,拋出一些問題,讓幼兒探索。最後環節吃花生,花生殼作品製作,包含了《綱要》中教育幼兒的目標,樂意與人交往,合作分享,突出了與人交往和分享,讓孩子相互團結,分享成果。

幼兒園小班教案13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在活動中能夠膽向老師表達自己有便意的需求。

2、知道有便意時及時入廁,養成不憋屎、憋尿、不尿溼褲子、不隨地小便的習慣。

3、教育幼兒養成清潔衛生的好習慣。

4、積極的參與活動,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故事掛圖、課間、圖片。

2、表格、哭臉笑臉標誌。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

1、講述故事《小剛的褲子溼了》。

2、集體討論:

(1)故事裏的小剛怎麼啦?他爲什麼會尿溼褲子?

(2)你尿過褲子嗎?尿在褲子裏會有什麼感覺?

3、引導幼兒體驗尿溼褲子的感受:

(1)出示體驗。

(2)請幼兒談自己的感受。

小結:現在是冬天,天氣很冷,有了小便不及時告訴老師尿在褲子裏,就會像剛纔毛巾放在胳膊上那樣,冰冰涼涼、不舒服,而且如果是拉到褲子裏會很髒、很臭。

4、引導幼兒說說有了小便該怎麼做。

二、引導幼兒觀看課件,激發幼兒在活動中能膽表達自己有便意的需求。

1、課件一:蒙氏自主活動中提問:小朋友們在幹什麼?他怎麼啦?他是怎麼做的?

2、課件二:集體活動中提問:小朋友們在幹什麼?他怎麼啦?他是怎麼做的?

3、課件三:做操時提問:小朋友們在幹什麼?他怎麼啦?他是怎麼做的?

4、課件四:戶外活動時提問:小朋友們在幹什麼?他怎麼啦?他是怎麼做的?

小結:你喜歡剛纔的小朋友嗎?爲什麼?

三、熟悉幼兒入廁環境,培養幼兒不隨地小便的習慣。

1、圖片一:廁所裏外環境--簡單介紹入廁方法

2、圖片二:廁所男女標誌--區分男女廁所

3、圖片三:男、女孩入廁--正確入廁

4、圖片四:清潔員清理廁所--提醒幼兒要將小便便到便槽裏。

四、判斷對錯

1、介紹表格及哭臉笑臉標誌

2、引導幼兒根據圖中幼兒表現判斷對錯,並貼到表格中合適的位置。

五、組織幼兒集體入廁

活動延伸:

1、學習正潤小便方法。便後整理衣服。

2、生活中,加強幼兒入廁能力的培養。

教學思:

小班部分孩子由於環境的改變,心情變得焦慮、緊張,有了便意時憋着,不敢上廁所、不敢向老師尋求助,以至於尿拉褲子現象時有發生,根據這一情況我設計了“我要上廁所”這一活動。目的是通過這次活動激發幼兒能膽的表達有便意時的需求,養成不憋屎、憋尿、不尿溼褲子的好習慣。

幼兒園小班教案14

教學目標:

1、認識圓形、方形、三角形,知道各形狀的簡單特徵。

2、能按物體的形狀進行分類。

3、引發幼兒學習圖形形狀的興趣。

4、能在集體面前大膽發言,積極想象,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準備:

1、動畫課件,圖案如下。錄音機,歡快的音樂。方形、圓形、三角形卡片一張。

2、三種形狀的實物掛牌(與幼兒人數相同)。地上畫有三個形狀。

3、彩泥、泥工板、三種形狀的操作模具若干。

教學過程:

一、認識圓形、方形、三角形,知道其簡單特徵:

1、師:小朋友,形狀王國裏來了幾位朋友,大家想認識他們嗎?(課件:圓形、方形、三角形分別做自我介紹。)

(1)大家好,我是圓形,我的身體呀胖乎乎的,一個棱角也沒有。你們瞧,我的眼睛、嘴巴也都是圓形的呢。

(2)嗨,我是方形,我的身體有四條邊和四個角。非常高興能和大家做朋友。

(3)小朋友好,我是三角形,我呀有三條邊,三個角,大家願意和我做朋友嗎?

2、師:(課件4)剛纔三個形狀朋友介紹了自己,現在,你們認識它們了嗎?能說出它們長什麼樣嗎?(請幼兒分別講述三種形狀的特徵。如講述有困難,鏈接到前該形狀再自我介紹)

幼A:圓形它是圓圓的,沒有角。

幼B:方形它是方方的,有四個角,有四條邊。

師:大家認識了圓形和方形,還有一個朋友在旁邊不高興了,它是誰呀?(三角形)你們能說出它長什麼樣嗎?

那我們再來看看剛纔它是怎麼介紹自己的。(鏈接到課件,單獨介紹三角形)

哪爲小朋友認識三角形了,能說出它長什麼樣的?

幼C:三角形有三條邊、三個角。

師:我們再一起來認識一下這三個朋友,好嗎?(師生共同小結)

(評析:在這一環節中,幼兒通過三個圖形的自我介紹,來認識圖形,但小班幼兒在語言表述方面還不夠完善,教師通過個別回答、集體回答,圖形再介紹,使幼兒進一步鞏固了對三圖形的認識。)

二、按物體的形狀進行分類:

1、動畫課件5:物體分類

課件:小朋友,我們的孩子到草地上去玩了,你們能幫我們把孩子找回家嗎?

師:

(1)哎呀,形狀朋友想請我們幫忙了。我們先看看哪些寶寶在草地上玩?(蘋果、皮球、帽子、電視機、電腦、冰箱、帆船、金魚)

(2)它們是什麼形狀的?是誰的孩子呢?(教師根據幼兒回答將物移到相應的房子邊。如答對,物體走進房子,電腦:“你真了不起,幫我找到了孩子。”答錯,則物體會自動走回到草地上,電腦:“這不是我的孩子,再動動小腦筋吧”)

幼D:帽子是圓圓的,是圓形媽媽的孩子。

幼E:電視機、冰箱是方形的,它們是方形媽媽的孩子。

幼F:帆船是方形的,是方形媽媽的孩子。(電腦提示錯誤)

師:哎呀,帆船寶寶進不了家門,它不是方形媽媽的孩子。哪它是誰的孩子呢?

小百科:形狀表示特定事物或物質的一種存在或表現形式,如長方形、正方形,也指形相、外貌。

幼兒園小班教案15

小班教案《端午節》含反思適用於小班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知道包糉子的原料和方法,初步瞭解端午節的傳說及人們在節日中的習俗,激發幼兒對民族傳統文化的興趣。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端午節的傳說及人們在節日中的習俗。

2、知道包糉子的原料和方法。

3、激發幼兒對民族傳統文化的興趣。

4、願意參加活動,感受節日的快樂。

5、讓幼兒知道節日的時間。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人手一冊或賽龍舟的錄像和圖片。

包糉子的材料,香包、鴨蛋、糉子各一個。

活動過程

1、出示糉子,引出“端午節”的傳說。

提問:這是什麼?你們吃過糉子嗎?都吃過哪些味道的糉子?

幼兒自由討論,說說大家在這段時間裏經常看見大人包糉子、吃糉子,這是爲了什麼?

介紹端午節來歷的傳說。

2、組織幼兒觀看圖片或幼兒用書,瞭解端午節的習俗。

在端午節,人們會進行哪些活動?

龍舟是什麼樣的?人們在怎樣划龍舟的?一邊划龍舟還做些什麼?他們爲什麼這樣做?

綠色的糉子裏面有什麼?包糉子需要哪些材料?怎麼包出來的?

你吃過糉子嗎?你吃過什麼樣的糉子?

3、教師介紹其他的有關的風俗習慣。

小結:端午節是中國人特有的節日。

4、品嚐糉子,感受節日的氣氛。

教學反思

端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但對中班幼兒來說,還比較陌生。本活動開始時我先出示糉子,引出話題。接着通過觀看卡通視頻,引導幼兒瞭解端午節。最後通過觀看賽龍舟視頻,感受賽龍舟時的緊張的氣氛。屈原這個人物對於幼兒來說不熟悉,更不瞭解這個人物,所以我結合掛圖故事引導幼兒瞭解屈原的故事,從而使幼兒產生對屈原的敬佩之情。但是課堂效果來看,幼兒對於古代的國與國的概念不是很清楚,聽的有點含糊。但是對故事的大致思想還是有一定的感受。幼兒都知道端午節有特別的食品――糉子,它是多種形狀、多種口味的。整堂活動中幼兒還是比較投入的。在屈原這個人物介紹這一方面還是需要再加強改進。讓幼兒更容易接受並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