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彙編15篇)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彙編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1W 次

作爲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彙編15篇)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1

學情分析

近幾年,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我班幼兒幾乎都住進了新房,漂亮的裝修引起了幼兒的好奇和感嘆。在幼兒園裏,幼兒也時常談論自己的新家,對小區的名字記得非常清楚,十分熱衷和同伴一起玩模仿搬新家的角色遊戲。根據幼兒的興趣和大班幼兒數學思維發展的特點,我設計了本次活動——按物品的共同用途分類。創設搬家後的生活場景,讓幼兒在實際生活情境中學習,引導幼兒嘗試運用分類這一數學知識來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從中領略數學的價值和意義。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積極參與活動,體驗分類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便捷。

2.幫助幼兒理解分類的實際意義,並瞭解如何按物品的共同用途分類。

3.鼓勵幼兒與同伴共同探究,感受和同伴合作的快樂。

活動準備

材料準備:

1.大箱子1個、中號整理箱4只,活動前把物品的類別標籤事先貼在整理箱上。

2.書、碗、筷子、湯勺、鍋、鍋鏟、砧板、菜刀、漏勺、碟子、鞋、上衣、褲子、襪子、球、積木、玩具車若干。

3.幼兒操作圖和各種物品圖片各4套、“服飾用品”“玩具”“廚房用具”“書報”字卡一套、黑板一塊。

活動過程

1.情境表演——找襪子

鼓勵幼兒運用生活常識說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師:凌老師剛搬了家,所有的物品都堆得亂七八糟,她怎麼也找不到自己的襪子了,你有什麼辦法可以幫幫她嗎?

幼:幫她找。

幼:把東西放好。

幼:把東西分類。

師:這是個好辦法,我們就來試一試把東西分類吧。

?

分析:以生活事件爲切入點,拋出生活中的矛盾,激發幼兒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興趣,符合大班幼兒的學習特點。

?

2.鼓勵幼兒嘗試把物品圖片進行分類並瞭解類別名稱

(1)引導幼兒把物品的圖片進行分類

師:整理物品之前,請小朋友先學習物品圖片的分類,請你們把有共同用處的東西放在一起。

師(出示褲子與上衣的圖片):它們有共同的用處嗎?它們的共同用處是什麼?

幼:有,它們都是用來穿的。

師(提出操作要求):同一小組的小朋友要互相商量,商量後再把有共同用處的東西貼在同一個格子裏。圖片背後有雙面膠,我們撕下小紙片後,把小紙片貼到小框子裏就可以了,要注意保持清潔。

幼兒自由分組操作。

分析:教師爲幼兒提供操作的機會,並讓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分組,合作完成任務。教師對幼兒操作時行爲習慣的要求表述到位。但在此環節裏,教師不能說得太多,要給幼兒更多思考、探索、總結的機會。

(2)操作結束後,幼兒分別說出自己小組分的類別及理由。

師:你們是怎麼分的?爲什麼要把它們放在一起?這些物品有沒有共同的用處?它們的共同用處是什麼?

①第一組幼兒講述自己的分類標準及理由

幼:我們把球、小車、電動玩具放在一起,因爲它們都是用來玩的。

師:哦,它們都是給我們玩的,這些東西都有一個共同的名稱,是什麼?

幼:玩的東西。

幼:玩具。

師:對,這些物品的共同名稱叫“玩具”,你們真棒!

②第二組幼兒講述自己的分類標準及理由

幼:我們在格子裏放了上衣、褲子、鞋子……它們都是用來穿的。

師:哦,這些東西都是穿戴在我們身上的物品,它們有個共同的名稱,想一想叫什麼?

幼:衣服。

幼:穿的。

幼:衣褲。

師:我們通常把穿戴在我們身上的東西叫“服飾”。

③第三組幼兒講述自己的分類標準及理由

幼:我們把碗、鍋、砧板、電磁爐放在一起,因爲它們都是用來做飯和吃飯的。

師:平時在家裏我們會把它們放在什麼地方?

幼:廚房。

師:它們的共同名稱叫做什麼?

幼:煮飯用具。

幼:炊具。

幼:碗具。

師:這些東西平時都放在廚房裏,通常大家把它們叫“廚房用具”。

④第四組幼兒講述自己的分類標準及理由

師:你們在這個格子裏放了什麼?

幼:書、報紙、字典……

師:請你們說一說把它們放在一起的理由。

幼:因爲它們都是用來看的。

師:哦,都是給人們閱讀的,這是它們的共同用處,這些東西的共同名稱是什麼?

幼:書籍。

幼:讀物。

師:大家通常把這些東西稱爲“書報”。

⑤教師與幼兒共同給物品歸納類別名稱

師:剛纔,我們學會了把物品按照共同的用途來分類,它們的名稱是什麼?

幼:玩具、服飾用品、書報、廚房用具。

分析:在這個環節,幼兒操作結束後,教師通過提問、與幼兒互動,給幼兒提供了一個交流表達的機會。幼兒能夠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說出分類的理由,教師在幼兒回答的基礎上總結提煉,不僅肯定了幼兒的想法,而且使幼兒在原有的知識層面上得到了提升。

3.幼兒分組整理凌亂的實物

(1)教師鼓勵幼兒把它們按照共同的用途分類。

(2)操作結束後,幼兒互相檢查整理的結果。

分析:教師爲幼兒提供了各種實物,讓幼兒進行分類,幼兒根據自己的已有經驗和剛學到的知識進行操作,體驗到了成功的樂趣。在評價環節,教師運用同伴評價的方式,激發了幼兒學習的主動性。

4.結束部分

師:(小結)今天,我們一起把物品按共同用途進行了分類,分類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方便。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2

活動過程

1.參觀紙工藝品展覽,幫助幼兒初步了懈一些紙工藝品的名稱及其藝術特色。

(1)讓幼兒欣賞剪紙和撕紙部分,引導幼兒觀察,並啓發他們思考。

①引導幼兒觀察剪紙部分,提問:這是什麼?(窗花……)它是怎樣做出來的?(剪出來的) 這樣剪出來的工藝品叫做什麼?(剪紙) 你們覺得剪紙作品美在哪裏?(對稱、細緻等)②引導幼兒觀察撕紙部分,並就剪紙和撕紙的不同風格作一些比較。讓他們知道,剪紙比較細緻,撕紙比較粗獷;剪紙作品有的對稱,撕紙作品一般不對稱。

(2)帶幼兒參觀捲紙和摺紙部分,在向幼兒介紹名稱和製作方法之後,可給幼兒一些紙,讓幼兒嘗試着捲一捲或折一折。引導幼兒欣賞展品的精美之處。

(3)引導幼兒說出看到過的各種紙工藝品。

你還在別的地方看到過哪些紙工藝品呢?

(4)教師。

這些用紙做出來的非常漂亮的工藝品,叫做紙工藝品。紙工藝品是我國民族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是我國勞動人民聰明智慧的結晶。做各種紙工藝品還能使人心靈手巧。

2、幼兒嘗試製作紙工藝品開展剪紙、撕紙、捲紙、摺紙等活動,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製作技能。

活動延伸把幼兒的作品展示出來,引導幼兒交流欣賞。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3

活動目標:

1.尋找、嘗試、操作保護蛋寶寶的多種方法。

2.感知並體驗保護事物的責任心。

3.促進幼兒手腳和全身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活性。

4.商討遊戲規則,體驗合作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生雞蛋若干,與幼兒人數相等。

2.彩筆、多彩泥、卡紙、皺紋紙、棉花、紙盒、繩、布等輔助材料。

3.幼兒學習資源②第17頁。

活動過程:

第一部分:裝飾蛋寶寶。

1.啓發幼兒思考:用什麼材料來裝飾,讓它更像一個蛋寶寶,同時還能起到保護蛋寶寶的作用。

2.幼兒自主閱讀幼兒學習資源②第17頁《可愛的蛋寶寶》,開闊思路。

3.開展製作活動。

(1)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材料、工具自由進行製作。鼓勵幼兒開動腦筋,裝飾蛋寶寶。

(2)教師觀察幼兒製作活動中的情況,及時發現幼兒的需要、困難,幫助幼兒樹立自信,克服困難。

(3)完成裝飾後提醒幼兒收拾整理桌面材料。

4.請幼兒互相欣賞並介紹自己的蛋寶寶。

第二部分:保護蛋寶寶。

1.引導幼兒瞭解媽媽愛護寶寶的方法。

提問:媽媽是怎樣保護寶寶的?你小時候媽媽是怎樣愛護你的?媽媽爲什麼要這樣做?

2.介紹護蛋行動的內容。

要求幼兒利用各種輔助材料將雞蛋寶寶保護,放在自己身上帶一天。一天結束後,看誰的雞蛋完好無損,體驗保護寶寶的辛苦。

3.幼兒操作護蛋的方法。

(1)組織幼兒利用各種輔助材料,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保護好雞蛋,並想辦法固定在自己身上。如用棉花包裹放在紙盒裏,將紙盒四邊穿上繩掛在脖子上;用布包好放在口袋裏等。

(2)引導幼兒相互展示介紹自己保護雞蛋的方法。

4.幼兒體驗護蛋的過程。

整個上午幼兒喝水、如廁、洗手、戶外活動,都要將蛋寶寶一直帶在身上並時刻關注保護好,教師隨時記錄雞蛋破損情況。

5.組織幼兒檢查自己的蛋寶寶,探索蛋寶寶完好和破損的原因,引導幼兒交流護蛋行動的感受,體驗責任心的重要。

活動反思:

本節活動課是《保護蛋寶寶》,活動目標是尋找、嘗試、操作保護蛋寶寶的多種辦法;感知體驗保護事物的責任心。

事先我通過QQ與微信告知家長爲孩子準備一個熟雞蛋,第二天帶到幼兒園準備上課用,其目的是爲了裝飾蛋寶寶,二是保護蛋寶寶,三是爲了增強孩子的責任心。並讓家長想一想怎樣讓孩子帶到幼兒園而不容易碰破。細心的家長有的給孩子縫了布兜並用線掛在脖子上,這樣便於攜帶;有的是用紙盒放上棉花再把雞蛋放在裏面;有的用塑料瓶,裏面放上泡沫,再把蛋寶寶放進去。但大部分孩子是用手拿着來的,有的孩子還沒入園就碰破了,心疼的大哭起來,由於是初次接觸這樣艱鉅的任務,還不曾嘗試過,從入園到裝飾蛋寶寶這一環節中就破了11個,在裝飾過程中破了2個,在戶外活動中,有的孩子在拿着蛋寶寶玩玩具時感到不能好好保護蛋寶寶,就主動不玩了,但還是有9個蛋寶寶沒有幸免,被碰破了。到最後只有9個蛋寶寶是完好無損的。我當衆表揚了這9個孩子,並授予他們“護蛋小勇士”稱號,並每人獎勵一朵小紅花。

通過這次護蛋活動,增強了孩子們的責任心,我認爲這一點是很重要的,雖然到最後只有9個完好無損的蛋寶寶,但我認爲重要的是過程,是孩子們在護蛋過程中懂得了怎樣去愛護它、保護它,責任心增強了,我們的活動目標也就達成了。

小百科:保護,指盡力照顧,使自身(或他人、或其他事物)的權益不受損害。語出《書·畢命》“分居里,成 周 郊” 孔 傳:“分別民之居里,異其善惡;成定 東周 郊境,使有保護。”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4

故事背景:

小朋友們馬上就要成爲小學生了。老師問小朋友們:“你們升入小學後。要輪流做值日生打掃教室。一個星期有七天。星期一到星期五在學校裏。星期六星期日休息。那什麼樣安排值日呢。”小朋友們在老師的幫助下。很快就做好了一張值日表。

活動目標:

1、認識時間星期。瞭解其順序性,週期性,初步形成星期的概念。

2、激發幼兒對時間的興趣。使幼兒積極主動快樂的參與學習活動。

活動準備:

教具準備:

故事掛圖《值日表。》數字娃娃,星期卡片。星期轉盤。

學具準備:

星期卡片。紙,膠水。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教師引導幼兒鞏固複習。1—7的序數,2—6的相鄰數。

(1)複習序數,出示1—7的數字娃娃,請幼兒幫數字娃娃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隊,並講出第一,第二……第七。

(2)鞏固相鄰數:教師與幼兒一起做數字娃娃找鄰居的遊戲。

例如:老師扮演數字娃娃問“我是2,我的鄰居是幾和幾?”

2、教師出示故事掛圖《值日表》,將故事並引導幼兒回答問題。

教師:一個星期有幾天?分別是哪幾天?看一看教室裏的值表示怎麼設計的?

二,集體活動。

1、教師引導幼兒一起按順序說出一週分別有哪七天。

2、教師出事星期一到星期日的字卡,打亂順序。引導幼兒按正確的順序進行排序。

3、教師引導幼兒一起玩轉盤遊戲。遊戲玩法:

轉動轉盤後。指針指到星期幾。就請小朋友們講出星期幾的兩個鄰居。

突出強調。星期日的鄰居是誰(意在突破94星期的週期性這一難點。讓幼兒具有明確的週期意識。一個星期有七天,一個星期結束。下個星期開始。)

三,操作活動。

教師引導幼兒製作星期的時間線、

1畢業照片展。(認識年月日。)

四、延伸活動

1、園內延伸:

(1)教師與幼兒一起玩“找鄰居”遊戲。

7名幼兒一組,分別帶上星期娃娃的頭飾,扮演星期一到星期日七個角色形象;手拉手圍成圈,順時針轉動,邊轉變說:星期一……星期日,七個娃娃在一起,快快樂樂做遊戲。接着星期一發問,我是星期一,我有兩個好鄰居,我的鄰居是幾和幾?其餘六個星期娃娃可回答,星期一,星期一,你有兩個好鄰居,你的鄰居是星期日和星期二。接下來由星期二…順次提問。遊戲反覆進行。

(2)請幼兒參觀一週食譜,看看周幾的食物是自己最喜歡吃的。

(3)教師帶領幼兒製作一週課程表。

(4)園內完成《操作側》第49/50頁。

2、家庭延伸:

(1)家長與幼兒一起製作一星期的值日表以及活動安排表。

(2)家庭完成《親自冊》第49/50頁。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5

設計意圖:

大班年齡階段的幼兒,具有活潑好動、好奇、模仿力強等特點,是最容易引發交通事故的羣體。大班幼兒雖然對交通安全方面的知識略知一二,但對其危害程度瞭解不夠。通過此次活動,幼兒瞭解了交通安全標誌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係,初步養成自覺遵守交通規則的意識,提高了自我安全防護能力。

活動目標:

1、認識一些常見的交通標誌,知道它們所代表的含義和作用。

2、瞭解過馬路時的注意事項,能遵守簡單的交通規則。

3、能夠增強安全意識,培養遵守交通規則的好習慣。

活動重點:

認識一些常見的交通標誌,知道它們所代表的含義和作用。

活動難點:

瞭解過馬路時的注意事項,能遵守簡單的交通規則。

活動準備:

卡通視頻《發生車禍了》;在活動室創設成馬路,貼上各種交通標記;準備用紙箱做的玩具汽車若干;不同的交通標誌圖片;《教學大書》“過馬路”。

活動過程:

一、激發興趣,談話導入

1、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司機是幹什麼的嗎?(開汽車)如果你是一名司機,你會注意哪些事情呢?(幼兒自由回答)

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一段視頻,請你們仔細觀看,並回答老師的問題:這段視頻發生了什麼事?司機犯了什麼錯誤?他應該怎樣做纔不會有這樣的危險發生?

2、幼兒自由回答,教師鼓勵幼兒大膽討論並回答。

3、教師小結:作爲司機千萬不能飲酒駕車,這樣很容易發生事故;在開車時,不要接打手機,不要超速、不要疲勞駕駛,還要注意交通標誌,遵守交通規則,這樣纔不會發生交通事故。

二、交流介紹,分享經驗

1、教師出示司機在開車時的一些圖片。

——“你認爲這些司機的做法正確還是錯誤?”

幼兒討論交流。

2、師生互動交流,解決問題。

三、歸納總結,提升經驗

1、引導幼兒看教學大書,說說圖片上是什麼地方,有哪些交通標誌,它們是什麼含義,哪些小朋友做的對,哪些小朋友做的不對,請幼兒根據畫面自由說一說。

2、引導幼兒思考:在馬路上,我們還應該注意什麼,纔會避免事故的發生。

3、教師小結:在馬路上,我們要注意看交通標誌,遵守交通規則,過馬路要走天橋,過路口時要前後、左右看,等綠燈亮了再走。

四、操作運用,拓展經驗

1、教師出示玩具汽車,提問:你們想不想也來做個小司機?

師:做司機一定要認識很多交通標誌纔可以,我現在要考考大家,看看你們都知道哪些交通標誌。

2、教師出示不同交通標誌圖片,引導幼兒說說它們的名稱和含義,對於不認識或不瞭解的交通標誌,教師給予說明和介紹。

五、通過遊戲,總結經驗

1、師:下面我們玩一個小遊戲,遊戲的名字叫“我是小司機”。老師說一下游戲玩法,播放音樂《我是汽車小司機》,選一名幼兒做小交警,其他幼兒做司機,在音樂的伴奏下,在馬路上開“車”。但小朋友在開車時要按照交通規則進行行駛,不遵守交通規則的小朋友要停止其遊戲一次。

2、幼兒積極參與遊戲,沒有遵守交通規則的小朋友及時總結自己錯在哪裏,該怎樣改正。

3、師:小朋友今天玩的很高興,收穫還很多,不僅嘗試當小司機,還認識一些常見的交通標誌及瞭解過馬路時的注意事項,能遵守簡單的交通規則。讓我們回家後給爸爸媽媽講講自己認識的交通標誌及瞭解過馬路時的注意事項吧。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6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初步的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和初步的應變能力。

2、培養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3、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見解,體驗成功的快樂。

4、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情景表演“小明在家”

2、幼兒操作材料:“你會怎麼辦?”

活動過程:

1、引出“突然遇到事情怎麼辦?”的話題。

生活中突然遇到事情的時候,你會怎麼樣?(不說謊、不害怕,盡力想辦法解決問題。)你們遇到過什麼事,當時你是怎樣的?想過什麼辦法?

2、利用情景表演引導幼兒瞭解突發事件的處理辦法。

(1)讓幼兒看情景表演(一),初步學會“媽媽突然生病了,你將怎麼辦?”

小明發現媽媽病了,他是怎樣做的?

家裏只有你和媽媽時,媽媽突然生病了,你將怎麼辦?

(2)讓幼兒看情景表演(二),學會家裏突然來了陌生人的處理方法。

你認爲小明這樣做對嗎?

如果你一個人在家裏,一個泥不認識的人來敲門,你該怎麼辦?如果這個人是爸爸媽媽的朋友有該怎麼辦呢?

小結:小明很機靈,遇到有陌生人來訪,沒有先打開門,而是先問清來人是誰。現在社會上有壞人,如不問清,很可能會讓壞人鑽空子,小朋友要當心,對待爸爸媽媽的客人要禮貌熱情。

3、請幼兒看幼兒操作材料,思考畫面上提出的問題。

4、教師小結。教育幼兒遇到突發事件,應沉着、有信心,做任何事都要用腦子想一下,相信自己能辦好。

活動反思:

《綱要》強調:“教師應成爲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也就是說,教師只有對自己的角色進行正確的定位,才能在教學活動中更多地關注幼兒的實際情況和主體發展,關注幼兒情感需要。因此,我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努力使自己成爲良好氛圍的營造者、有效探討的引導者、個性發展的支持者、學習活動的參與者。

1、 良好氛圍的營造者

安全、愉快、寬鬆的外部氛圍是建構積極有效互動的基本前提。如果幼兒不想、不能、不敢參與活動,與教師自由、愉快的交往,那麼任何正面的教育都是不可能實現的,因此,我們教師就應成爲良好氛圍的營造者。在活動中,運用遊戲“猜猜猜”激發幼兒的參與慾望,又用生活情景再現,個體、小組、集體的問題討論等形式引發幼兒學習熱情,最後用我們來做“保健操”進一步強化了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

2、有效探討的引導者

“支架學習”理論提倡:幼兒主體性的建構和發展需要教師的幫助,幼兒是以自身主動的學來積極建構自己這一建築物。而教師的“教”則是建築物不可缺少的“支架”。在本教學中,我是以“引”的方式帶領幼兒完成探討過程的。首先通過問題:“如果小蟲飛進了你的耳朵,你會怎麼辦?”“玲玲可能會用什麼辦法取出積木?”再爲後面“你覺得哪種方法是安全的?”獲取安全的處理方法做了有效的鋪墊。在隱性的引導中,使幼兒積極、主動進行探討,體驗學習的快樂。

3、個性發展的支持者

《綱要》中指出:“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在本次活動中,我拋出了問題:“你覺得哪種方法是安全的?”後,幼兒馬上提出了自己的意見。當然有的意見是正確的,有的意見存在一定危險性。這時我沒有馬上否定幼兒的意見,而是鼓勵其他幼兒大膽發表不同的看法,並說出自己的理由,最後加以梳理總結。在這裏,我的觀點是,傾聽不同幼兒的聲音,支持每個幼兒在原有基礎上獲得發展。

4、學習活動的參與者

在“沙子掉眼睛裏了”的事件處理中,我與幼兒一起參與判斷、辯論,充分感受師幼關係的平等和諧,也讓幼兒在幫助、教導教師的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快樂;在幼兒探討“哪種方法是安全的?”過程中,我們都發現有個別幼兒說理(如:醫生是有豐富經驗的、是專門給病人看病的……)比教師考慮的更全面,很值得我們去學習。確實,師幼互動是雙向建構的過程,不僅幼兒在其中得到積極的影響和發展,教師也同樣從中汲取經驗與成長的養分,並在反思中逐步提高自己,達到自身主體的不斷髮展和提高,這正是我們每個教育者所期望的。

小百科:怎麼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zěn me,常用來詢問情狀、性質、方式、原因、疑問、行動等,一般當做疑問用語。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7

活動目標

1、瞭解垃圾的三種分類及其標誌。

2、不隨便亂扔垃圾,建立初步的環保意識。

3、能按照垃圾的分類標誌區分可回收、不可回收、及有害垃圾。

4、能認真傾聽同伴發言,且能獨立地進行操作活動。

5、教育幼兒養成做事認真,不馬虎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事先收集一些廢舊材料。如可樂瓶、果奶瓶、玻璃瓶、紙盒、廢電池、廢紙等;兒歌的視頻,一些圖片 (整潔和髒亂小區的環境圖片、垃圾分類的圖片)。

2。知識準備:請幼兒觀察居住小區及周圍的環境,和父母一起討論收集有關生活中垃圾的相關圖片。

活動重難點

能按照垃圾的分類標誌區分可回收、不可回收、及有害垃圾。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播放"垃圾分類小兒歌"導入活動,使幼兒能夠儘快融入課堂氛圍。

二、基本部分

(一)瞭解垃圾的來源,認識其危害。

1。教師出示兩個對比鮮明的的圖片:整潔美麗的小區。又髒又亂、蚊蠅飛舞的小區景象,組織幼兒對比觀察、討論。

教師提出問題:"你們喜歡哪個小區,爲什麼 ? ""垃圾從哪裏來?""垃圾有什麼危害?"

(二)瞭解垃圾分類的方法

1。學習垃圾分類的方法。和幼兒一起討論

師:"垃圾可以分成幾類?"哪些垃圾可以重新回收?""我們該怎麼做?"

2。在幼兒初步討論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幼兒學習正確的垃圾分類處理方法。師:"你們認識這個垃圾筒嗎?爲什麼它們有不同的顏色?"

"可回收垃圾的標誌是什麼顏色的?"

"不可回收垃圾的標誌是什麼顏色的?"

"有害垃圾的標誌又是什麼顏色的?"

(綠色代表可回收垃圾,黃色代表不可回收垃圾,紅色代表有害垃圾)

(三)送垃圾"回家"

1。讓幼兒親身嘗試送垃圾"回家"。

老師把事先準備好的各種垃圾混放在一起。然後,把三個標誌以及代表他們的三個垃圾桶依次排開,讓幼兒進行垃圾分類的遊戲。

"小朋友們現在我們開始遊戲了!"

遊戲結束後,請沒有參與遊戲的幼兒進行判斷,看看這些垃圾分得對不對。

三、結束部分

(一)美麗的垃圾桶

師:"小朋友們我們該如何保護我們的環境?"

"那現在我們來爭做一個"小小環保宣傳員"。

"請小朋友們裝扮垃圾桶,張貼"我們只有一個地球"的宣傳畫"。

活動延伸

收集廢舊材料,投放在活動區中。我將在美工區中投放可樂瓶、紙盒、果凍盒、各種玻璃瓶、掛件、裝飾瓶子等用來製作環保服裝、環保宣傳畫展等。在音樂區中投放各種罐子、瓶子、製作成樂器。

活動反思

《指南》社會領域目標中指出應讓幼兒學會保護環境,節約資源,讓幼兒產生保護環境的意識需要從生活的一點一滴做起,扔垃圾是幼兒每天都必須做的一件事情,但是幼兒園仍然會發現各種各樣的垃圾被丟在了地上,因此,需要教師們圍繞這個主題聯繫生活對孩子進行引導。另外,生活質量提高,不同垃圾有不同的扔的方法,垃圾在不同條件下也有不同的扔的方法,因此作爲大力提倡文明素質、垃圾分類的時代,我們的孩子應該掌握瞭解最基本的扔垃圾方法,嘗試垃圾分類,養成良好的衛生行爲習慣,從我做起,讓環境變得更加美麗!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8

設計意圖:

我園是“十五”國家教育部重點課題“幼兒素質教育中民間藝術教育體系的研究”的實驗基地,多年來在民間藝術活動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梅花,是南京市市花,探梅、賞梅是南京的民俗。南京的梅花山是國內唯一一處位於世界物質文化遺產景區內的賞梅勝地,被譽爲“天下第一梅山”。每到春季,萬株梅花競相開放,層層疊疊。梅花色彩鮮豔,造型多樣,在我國傳統文化中寓意深遠,代表堅強、忠貞、高雅。因此,我結合我園的課程特色設計、組織了該活動。該活動通過讓幼兒在優美的古箏音樂中欣賞各種梅花的色彩、外形,感受國畫大師所畫的“紅梅圖”獨特的審美意境,培養幼兒的審美情趣,並在此基礎上讓幼兒嘗試運用濃、淡彩墨創作紅梅花,體驗彩墨畫的創作樂趣,提高手眼協調能力和美的表達表現能力,同時激發幼兒愛家鄉的情感。

目標:

1.欣賞各種梅花的色彩、外形的美,嘗試在梅枝上用點畫的方法圍繞花芯畫出花瓣、添畫花蕊。

2.注意畫面佈局,會用大、小兩種畫筆表現花瓣與花蕊。

3.體驗用彩墨畫表現梅花的樂趣。

準備:

大號、小號毛筆每人一支,筆架;濃、淡不同的紅色顏料,墨;已畫好樹幹的宣紙;各種梅花的PPT,古箏音樂《高山流水》等。

過程:

一、談話導入,回憶表達有關梅花的已有經驗

師(出示一張梅花圖):這是什麼?你在哪裏看到過梅花?

師:你看到的梅花是怎麼樣的?(幼兒充分表達。)

師:你看梅花的時候有什麼感覺?(幼兒充分表達。)

(析:教師以“你在哪裏看到過梅花”爲話題讓幼兒充分表達對於梅花的已有經驗,這樣既調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也爲幼兒進一步欣賞梅花的色彩、外形作了鋪墊。)

二、欣賞各種梅花,感受梅花的各種色彩、外形

師:春天,小朋友在梅花山看到了各種各樣的梅花。那麼梅花到底是什麼樣子的?有哪些好看的顏色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1.在優美的古箏音樂中欣賞多幅梅花圖的色彩。

師:仔細看看,這些梅花是什麼樣子的?有哪些好看的顏色?這些梅花的顏色看上去像什麼?

師:你看了這麼多顏色的梅花,有什麼感覺?

師(小結):梅花有各種各樣的顏色,有大紅的、玫紅的、粉紅的、黃的、綠的、白的……它們在春天裏競相開放,很漂亮。

2.欣賞單幅梅花圖片,感知梅花的外形。

(1)總體感受梅花的外形。

師(出示兩張不同花瓣的梅花圖片):梅花到底是什麼樣子的?主要有哪幾部分組成?

師:這兩朵梅花有什麼不同?

(2)重點觀察五瓣梅花的外形。

師:原來梅花的花瓣不一樣,有的多,有的少。

師(出示五瓣梅花圖):這朵梅花是什麼樣子的?有幾個花瓣?(五個花瓣。)

師:花瓣是什麼樣的?(圓圓的)它們是怎麼排列的?(圍着花心。)

師:花的中間是什麼?花蕊是什麼樣子的?像什麼?

師:這朵花是開放的,沒開的花叫什麼?花苞是什麼樣子的?(圓圓的,有的大、有的小。)

師:梅花長在哪兒?

師(小結):這朵梅花有五個花瓣,花瓣圓圓的、圍着花心生長;中間有細細長長的花蕊,從中心向四周發散,像水母的觸角,像太陽的光芒……很漂亮。這些圓圓的、有大有小、沒有開放的是一個個花苞。它們都長在梅枝上。

(析:教師運用多媒體引導幼兒在唯美的古箏音樂《高山流水》的背景中欣賞精心挑選的梅花圖片,把幼兒帶入詩情畫意之中。教師還鼓勵幼兒發揮想象,大膽表達自己真實的、獨到的想法,從而使幼兒積累了豐富的感性經驗,體驗了梅花的美。)

三、欣賞國畫《紅梅圖》

1.初步欣賞作品。

師:梅花很漂亮,很多畫家都愛畫梅花。這幅梅花圖漂亮嗎?畫家是用什麼材料來畫梅花的?(樹枝是用墨畫的,梅花是用紅色的國畫顏料畫的。)

2.細緻觀察畫面色彩、佈局等。

師:這朵大梅花的顏色是怎麼樣的?(紅紅的)這朵小的呢?(粉紅色的)這裏的梅花畫得怎麼樣?(有的地方多一些,有的地方少一些)沒有開放的是什麼?(花苞。)

師(小結):畫家畫的梅花,有的顏色深,有的顏色淺;有的大,有的小;有的地方多一點、密一點,有的地方少一些、疏一些;畫家還畫了一些花苞。畫家畫了這麼多不一樣的梅花,看上去很漂亮。這些梅花都畫在樹枝上。

(析:在欣賞唯美的國畫大師的作品《紅梅圖》時,教師不斷地通過提問和追問引導幼兒細緻觀察梅花,有序感受畫面色彩、構圖、佈局等,以便爲幼兒自主創作彩墨畫打下良好的基礎。)

四、幼兒創作

1.簡單感知作畫材料和作畫方法。

師:今天請小朋友也來做小畫家,畫一幅“梅花圖”。看看桌上有什麼?

師:紙上已經畫好了樹幹和樹枝,接下來,我們來畫梅花。每個人有一支大毛筆和一支小毛筆,你們覺得大毛筆適合用來畫什麼?小毛筆適合用來畫什麼?爲什麼?

師:怎麼畫呢?先拿一支大號毛筆,在小盤子裏舔一舔蘸些水,然後蘸上紅顏料,可以先在紙上試一試深淺。梅花畫在哪裏呢?(樹枝上)在樹枝旁邊先輕輕地點出花心,圍繞花心畫出五個花瓣(若想花瓣畫得大些,筆可以多壓一會)。等花瓣畫好以後,再換一支小號毛筆蘸上濃墨,輕輕地畫出像太陽光芒一樣的花蕊,還可添畫花苞。

2.在優美的古箏音樂聲中幼兒創作,教師巡迴指導。

指導要點:(1)要把梅花畫在樹枝上。(2)注意顏色、大小、疏密等。(3)正確握筆。

五、欣賞、交流作品

師:你喜歡哪一幅作品?爲什麼?

師:你是怎麼畫的?你覺得哪裏最滿意?

延伸活動:

請幼兒回家後或在活動區繼續用其他國畫顏料創作各種各樣的梅花。

反思:

幼兒園藝術教育應注重幼兒對美的感受和體驗,體現以審美爲核心的價值取向。在該活動中。教師先通過談話引入課題,調動幼兒的已有經驗,鼓勵幼兒相互介紹自己瞭解的各種各樣梅花的色彩、外形,引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接着,教師引導幼兒在優美的古箏音樂背景中欣賞用多媒體演示的多種梅花的色彩、外形,使幼兒獲得豐富的感性經驗,並在此基礎上充分發揮想象,用語言表達對於梅花的感受。孩子們驚歎於梅花的美,紛紛以“紅豔豔”“雪白雪白”“五彩繽紛”等詞語來表達。然後,教師又引導幼兒欣賞畫家的《紅梅圖》,讓幼兒感知彩墨畫的特點,提升幼兒的審美能力。幼兒在教師生動的語言的感染下,在教師不斷的提問、追問中,充分了解了大師創作的精妙:色彩深淺相宜、花瓣大小錯落、佈局疏密變化、看似有序又隨心的獨特寫意,美輪美奐、情趣盎然。充分的欣賞爲幼兒的創作提供了基礎,使幼兒創作的熱情得以激發。他們遷移已有經驗,用濃墨淡彩表達自己的認識和情感,達到了較爲理想的活動效果。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9

活動目標:

1、知道自己長大了,有即將成爲小學生的自豪感。

2、大膽的在集體面前進行展示、表演。

3、樂於探索、交流與分享。

4、促進幼兒的創新思維與動作協調發展。

重難點:

大膽的'在集體面前進行展示、表演

活動準備:

1、幼兒已學會《畢業詩》、《畢業歌》和《再見吧,老師》,並在老師的幫助下排練節目。

2、在同年齡班級中招募小主持人並彩排。

3、製作家長活動邀請涵請家長參加,併發放活動通知,提出活動的要求,同時安排家長代表發言。

4、幼兒不同時期的照片(入園、小班、中班、大班)。

5、教師準備幼兒畢業證書,佈置活動會場。

活動過程:

1、活動開始:

主持人宣佈活動開始。

觀看照片(配音樂),引導幼兒感受自己的成長曆程。

主持人:看到這些照片,你想到了什麼?現在你有哪些變化?

主持人小結:小朋友們都長大了,學會了許多本領,馬上要從幼兒園畢業了,真爲你們高興。

2、畢業典禮:

幼兒園園長致畢業詞,祝賀小朋友們成長和畢業。

幼兒代表和家長代表發言,感謝幼兒園和教師的教導。

"畢業生"有序上場,園長和教師頒發畢業證書,並拍攝集體照。

幼兒集體朗誦《畢業詩》,並演唱《畢業歌》。

畢業班教師共同朗誦詩歌,表達對幼兒的希望和情感。

3、彙報演出:

小主持人輪流主持節目。

各班幼兒分別展示、表演節目,進行彙報演出。

幼兒共同演唱《再見吧,老師》,並對老師說說想說的話。

活動反思:

大班的畢業典禮是來源於孩子們真實生活的課程。幼兒園的畢業典禮是孩子們人生的第一個畢業典禮,是他們成長的見證。抓住畢業前這一寶貴的教育契機,以情感教育爲線索,開展活動,充分利用不同的教育資源引導幼兒體驗即將入學的自豪之情和離別的傷感,感受友誼的珍貴。對於教師而言,深深地體會到:要爲幼兒營造美妙的情感氛圍,只有有愛心的老師纔會培養有愛心的幼兒,給幼兒一個舞臺他會展示最好的自己。整個過程中幼兒、家長與老師的情感被牽動着,悄悄地被感動着、變化着。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10

活動目標

▲ 學念兒歌,能用好聽的聲音有表情地朗誦兒歌。

▲ 通過保護花瓶,來加深對瓷器易碎特性的體驗。

▲ 在用花瓶插花養花的操作過程中,體驗生活的美好。

活動準備

▲ 參觀瓷藝室,欣賞各種各樣的花瓶;瞭解花瓶的用途。

▲ 幼兒已有觀察教師用花瓶養花的經驗。

▲ 每人實物花瓶一隻,鮮花一枝,手工枝葉一枝,裝好水的礦泉水瓶一隻。

活動過程

▲ 小朋友們當老師。

——教師出示一束鮮花:“快過年了,我想在家養些鮮花讓自己的新年更美麗,心情更愉快,把它放在什麼地方養呢?”

——“小朋友能教教我怎麼用花瓶養花的嗎?”。

▲ 老師學的真認真。

——教師根據兒歌的內容和養花的步驟,邊向幼兒請教邊將鮮花養在花瓶之中,以此幼兒理解兒歌,爲學習朗誦做鋪墊。

——教師故意失手,讓幼兒觀察花瓶險些打碎,引發幼兒討論:瓷器的花瓶很容易摔破,我們要怎樣拿,怎樣做,纔不會把它們摔破呢?

——“我明白了,用花瓶養花的方法是這樣的,小朋友聽一聽,我說的對不對?”教師將兒歌完整地朗誦一遍。

▲ 小小花匠忙又忙。

——教師與幼兒一起一邊用花瓶插花、養花,一邊朗誦兒歌。

——引導幼兒用手工枝葉裝飾自己的花藝作品。

▲ 放在哪裏最漂亮。

——引導幼兒把自己的花藝作品作爲新年禮物,送給其他班的老師和小朋友,爲他們送去美麗的新年祝福。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11

課題生成:

這個活動設計靈感來自於舞蹈《虎門將子》中的道具–鼓。在排練時,孩子們這個捶幾下,那個拍幾次;跳舞時,聽着強勁的鼓點,很興奮,很有勁兒。大班幼兒對事物有着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慾望,因而,促使我從另一個角度去思考。鼓是我國民族樂器中的奇葩,它有着悠久的歷史與文化,幼兒園的孩子接觸較少,教師也一知半解,爲了弘揚民族文化,培養幼兒熱愛民族文化的情感,特意設計了這一教學活動。

活動目標:

1、教幼兒認識各種鼓,瞭解其名稱、形狀以及製作材料和演奏方法,知道鼓是我國民族樂器的一種。

2、啓發幼兒初步欣賞並感受中國鼓樂所表現的內容及情緒。

3、培養幼兒熱愛祖國、熱愛民族文化的情感。

活動準備:

1、錄像機、電視機、兩盤錄像帶。

2、戰鼓、手鼓、5寸扁鼓、腰鼓、撥郎鼓、鈴鼓若干。

3、課前請家長豐富幼兒有關鼓的知識。

活動過程:

1、請幼兒欣賞《鼓聲震天》錄像帶,引導幼兒瞭解鼓是我民族樂器的一種。並瞭解鼓的形狀、特點及打擊方法。

(1)放錄像,請幼兒觀賞。

教師:”老師請小朋友看一段錄像,大家要認真看,仔細聽面是什麼內容?”

(2)出示戰鼓,向幼兒介紹其名稱,形狀及製作材料。

“電視中小朋友敲打的鼓叫戰鼓,鼓是什麼樣的?是用什麼材料製成的?”請幼兒上來看看、摸摸,感受一下鼓的外形及材料徵,是做什麼用的。

教師小結:”戰鼓是我們國家古代打仗時常用的,它屬於哪種樂器。鼓基本上是扁圓形的,鼓身向外凸出,用木頭製做的,紅色的油漆;鼓面是牛皮製成的,用鉚釘固定在木頭上,鼓正面,是圓形的。”

(3)向幼兒介紹打擊方法及演奏特點。

①”你們知道怎樣使它發出好聽的聲音嗎?誰來試試?出的聲音是怎樣的?有什麼感覺?”請幼兒上來敲敲、打打。”爲了使戰鼓發出響而好聽的聲音,我們用鼓錘來敲打鼓1

幼兒探索學習幾種簡單的打擊節奏。

②幼兒自由討論聽到咚咚的鼓聲有什麼感覺?體驗鼓沉、雄壯有力,讓人感到有力量,想跳起來……

2、向幼兒介紹幾種不同鼓的名稱以及演奏方法,比較相同點與不同點,初步引導幼兒感受鼓樂所表現的情緒與內容。

(1)”除了戰鼓,你們還見過哪些鼓?叫什麼名字,它是怎樣演奏的。”依次根據幼兒所說,出示手鼓,腰鼓、5寸扁鼓、鈴鼓,告訴其名稱,請幼兒上來打打、敲敲、拍拍、搖搖,體驗不同演奏奏方法。

小結:”鼓有多種多樣的,它是我們國家常用的民族樂器,漢族人民喜愛它,少數民族的人民也喜歡敲敲。瞧,這是手鼓維吾爾族人民使用的,它只有一面鼓面,周圍有一圈小鈴片(邊示範用手擊打幾下,並做些簡單的舞步);這叫做5寸扁鼓,京戲和說書人常用的道具(示範打擊幾下)。要說最有名的數皇腰鼓,系在腰問,邊打邊跳;還有許多有趣的鼓,下面,請小朋友看電視錄相,裏面都是有關鼓的內容,請小朋友注意看有什麼鼓,是怎樣演奏的。

(2)幼兒觀看《中華鼓舞》錄像帶,瞭解我國民族樂器–鼓多。讓幼兒從中初步感受歡樂、熱烈的情緒與內容。

提問:”你在錄像中看到了哪幾種鼓,是什麼形狀的,怎樣敲的。”

教師小結:”我們國家的鼓很多很多,剛纔小朋友都看到]像,也說出了一些鼓,有威風鑼鼓,朝鮮族的長鼓,藏族的熱巴佤族的木鼓,土族的太平鼓,它們都是我國人民在長期的勞動活、娛樂中創造的,有着悠久的歷史和文化,聽到鼓聲使人感至快、振奮、有力量、有幹勁,我國人民都喜歡在過年、過節、豐收的時候打鼓、唱歌、跳舞,表達喜慶、歡樂之情。

3、幼兒使用各種鼓,爲樂曲《擁軍花鼓》配伴奏,進一步垂鼓樂所帶來的歡樂氣氛及熱烈的情緒。

教師:”現在,請小朋友自己拿一面你喜歡的鼓,我們來爲多《擁軍花鼓》配伴奏。”教師彈鋼琴,幼兒配伴奏。

活動延伸:

將各種鼓和音樂磁帶放置在音樂角,供幼兒遊戲中繼續握鼓樂。

最大限度的發展。通過觀看《中華鼓舞》節目,瞭解我國鼓之多,激發了幼兒民族自豪感。透過激昂、有力的鼓點體驗到中華民族開拓進取、奮發上進的民族之魂。最後的集體合作爲《擁軍花鼓》樂曲配伴奏,更加調動了幼兒使用樂器的積極性,滿足了積蓄着的表現和探索的慾望。

專家點評:

在21世紀的今天,人們在過多關注世界的先進文化之後,開始關注傳統文化。民族的、民俗的、傳統的,又成爲現代文化的補充與底蘊。21世紀,是一個國際交流、交融的世紀,如果每個國家都對孩子們進行民族傳統教育,那麼即使無國度的交流馬上來臨,中國的兒童也始終是中國的兒童,因爲,他們瞭解自己祖國的傳統文化。希望類似的活動多出現。

反思與討論:

想一想,還有哪些民俗文化教育的內容可以挖掘?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12

設計意圖:

如今的孩子在家都是“小皇帝”“小公主”,對生活中的家務勞動可以說是一無所知,更別說是幫助大人們做些家務活了。平時大人們總想把最美好的東西給孩子,究竟什麼是最美好的東西呢?是高檔的服裝?精美的蛋糕?昂貴的玩具?我想都不是。最美好的東西應該是教會他們生存、生活、創造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給他們一個健全的人格和自信的人生。爲了讓孩子多瞭解生活中做菜的各種細節,感受到大人們的勞動之辛苦,我特此設計了本活動,旨在讓他們體驗與他人共享勞動成果的幸福感和成就感,進一步感受勞動帶來的無限樂趣。

活動目標:

1、能分工合作學習野菜菜餚製作的烹調方法(涼拌、炒、包餃子等)。

2、體驗自己動手用野菜製作食品的愉快情緒。

活動準備:

1、活動前幼兒參加野菜活動。

2、提醒幼兒參與買菜做菜等家務,觀看過家長制作的多樣菜餚。

3、家長幫助幼兒準備野菜製作的菜餚(一種),並知道菜餚的名稱及製作。

4、餃皮、肉餡、野菜實物,佐料(幼兒已熟識)

5、涼拌菜的製作錄像

6、預計活動需要兩小時。

7、本活動需要兩個老師配合完成。

活動過程:

1、野菜菜餚展覽。幼兒介紹自己帶來的菜餚的名稱及烹調方法。

2、組織幼兒摘洗並製作野菜菜餚。

(1)摘洗野菜,提出活動要求

幼兒分成兩組:一組摘菜,一組洗菜。摘菜時注意將黃葉摘去,洗菜要浸泡並清洗乾淨。(教師在旁指導)

(2)製作野菜菜餚。

根據菜的烹飪方法不同,幼兒分成兩組:一組爲包餃子小組;另一組爲涼拌組。

兩組同時進行活動。

包餃子組:一教師示範包餃子的方法,幼兒學習。教師幫助準備菜肉餡和幼兒一起包捏。並將包好的餃子在現場或交廚房煮熟。

涼拌組:教師組織幼兒觀看錄像《涼拌馬蘭頭》,並請幼兒講講涼拌馬蘭頭的方法。

教師幫助幼兒切、燙馬蘭頭。

教師重點講述馬蘭頭涼拌方法,幼兒根據自己的口味試着涼拌,教師在旁指導。鼓勵幼兒大膽的製作。

3、野菜品嚐會活動。

教師將幼兒製作好的餃子、涼拌菜擺放在桌上,組織幼兒已自助餐的形式品嚐自制的及家中帶來的野菜菜餚和混飩、餃子等。

4、談談野菜食品的味道,討論人們爲什麼喜歡吃野菜?

活動延伸:

1、將自制的餃子和涼拌菜送給其他班的孩子嘗一嘗,讓他們也感受到成功的快樂,從而培養孩子樂意與人交往的良好品質。

2、讓幼兒向他人講述當天的活動經理,既培養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自信心,又培養了他們的交往能力。

活動後的效果分析:本活動及科學、生活勞動爲一體,是一個綜合活動。在活動中,老師通過家園互動的方式,讓幼兒在感知的基礎上通過看一看、講一講、動一動、嘗一嘗等活動形式,感受到自己動手製作野菜菜餚的樂趣。整個活動是在寬鬆、和諧的氣氛中進行的,幼兒沒有任何的壓力。教師和幼兒一起共同學習,分工合作,相處得十分融洽,正是這種融洽,才使幼兒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了野菜的不同製作方法,從而完成了教育目標。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13

設計意圖:

紙工活動是我們班幼兒比較喜歡的活動,每次開展紙工課,幼兒們的積極性非常高,都很樂意參與活動。然而,一次性筷子是幼兒生活中比較常見的,小紅旗也是非常受幼兒的喜愛。因此,根據我們班孩子的情況,同時也爲了結合推普周的開展,於是我設計了本次推普活動《小紅旗》。希望通過活動,提高幼兒講普通話的意識,體驗宣傳的快樂。

活動目標:

1.學習用一次性筷子和紅色三角形彩紙組合製作成一面小紅旗。

2.在小紅旗表面貼上標語,宣傳請講普通話的口號。

3.提高講普通話的意識,體驗宣傳的快樂。

4.激發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表達、交流的興趣。

5.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

活動準備:

一次性筷子、做好的小紅旗一面、剪好的三角形、雙面膠、“請講普通話”標語。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出示已做好的一面小紅旗,引起幼兒的興趣。

2.小朋友,這是什麼呀?你們覺得漂亮嗎?小紅旗上面有什麼?

3.引導幼兒觀察,並說一說小紅旗是怎麼做的。

4.它是用什麼做的呀?是怎麼做的呢?

5.教師小結。

二、製作小紅旗

1.教師簡單介紹製作小紅旗需要用到的材料。

2.教師示範講解制作小紅旗的步驟,重點講解粘貼三角形的方法。

3.分發材料,引導幼兒自主製作小紅旗。

4.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5.指導幼兒粘貼三角形時是要沿着一次性筷子的邊緣粘貼。

6.提醒幼兒在做好的小紅旗表面要貼上普通話宣傳標語。

三、宣傳

1.拍照記錄幼兒的成果。

2.引導幼兒拿小紅旗宣傳“請講普通話”的口號。

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拿着小紅旗向爸爸媽媽、身邊的人宣傳“請講普通話”的口號。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幼兒的積極性非常高,通過活動的開展,幼兒都學會了製作小紅旗,也很樂意宣傳普通話,感受到了宣傳的快樂。本次活動,總的來說,活動效果是比較明顯的,課上的氛圍也還好。但是,我發現課上有很多幼兒的小紅旗製作的不夠美觀,分析原因,是材料準備得不夠完善,這方面做得不夠好。此外,雖然通過活動的開展,提高了幼兒講普通話的意識,但是我覺得在日常活動和晨間談話中,還需要多引導幼兒、提醒幼兒,加強幼兒講普通話的意識。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14

活動目標:

1.懂得要愛惜糧食,尊敬農民伯伯。

2.瞭解農民的勞動和勞動環境。

3.能結合自己的體驗大膽講述。

活動準備:幻燈片、體驗過鋤地種植。

活動過程:

一、回憶參觀實驗基地的過程。

提問:

1.有什麼農作物?

2.是誰在收農作物?他們在幹什麼?

二、看幻燈片。

提問:

1.畫面上有些什麼?

2.他們在幹什麼?

三、回憶體驗過鋤地種植。

1.談談自己的感受。

2.表達自己對農民的情感。

3.說說任何愛惜糧食

活動延伸:

1.遊戲"插秧忙"。

2.參觀農民勞動的場面。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15

一、設計思路:

京劇是我國傳統藝術寶庫中的一顆明珠。京劇臉譜、京劇唱腔、京劇表演五彩紛呈,精彩奇特,是具有民族性、誇張性的藝術。讓幼兒接觸一點京劇,欣賞京劇的經典片段,製作京劇臉譜,過一把京劇表演的癮,可以培養幼兒對京劇的興趣,感受中國京劇藝術特殊的美,增強對祖國傳統文化藝術的瞭解與熱愛。

二、活動目的:

1、萌發幼兒對京劇藝術的興趣,激發幼兒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美好情感。

2、鼓勵幼兒參與京劇表演和製作京劇臉譜。

3、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藝術表現力。

三、活動準備:

1、環境佈置各種京劇臉譜。

2、日常活動時播放京劇的錄音帶和錄像帶,供幼兒欣賞。

3、彩紙、紙板、毛線等手工材料。

四、活動一:說說京劇。

1、看京劇錄像。

2、向幼兒簡單介紹京劇:京劇是我國的一種戲曲,只有中國纔有,所以叫國粹。唱京劇的人要在臉上塗上一些漂亮的花紋,就是京劇臉譜。因爲京劇好聽好看,不僅中國人喜歡,很多外國人也很喜歡。

3、介紹京劇臉譜的名稱、性格和特點。如:紅臉代表忠誠勇敢;白臉代表狡猾;黑臉代表正直忠厚,如"包青天"。

五、活動二:學唱京劇。

1、幼兒觀看錄像後回答,唱京劇的人臉上塗上各種漂亮的花紋,他們說話、動作、走路跟我們有什麼不一樣。

2、放京劇錄像帶,讓幼兒感受京劇曲調的優美,並跟着哼唱。

3、幼兒戴上臉譜,自由地表演。

六、活動三:畫臉譜。

1、觀察京劇臉譜的顏色和花紋,區分紅臉、白臉和黑臉。

2、幼兒畫京劇臉譜。引導幼兒發揮想象,設計漂亮的圖案進行裝飾,要求色彩鮮 亮。

3、把畫好的臉譜剪貼在紙板上,用毛線頭當鬍鬚和頭髮。

4、幼兒戴上自制面具做遊戲《黑臉敲鑼》。

玩法:黑臉一個,紅臉、白臉若干。黑臉慢敲鑼,紅臉和白臉就開始走圓場步;黑臉快敲鑼,紅臉捉白臉,白臉躲紅臉,看誰捉得多,看誰躲得快。被捉到的白臉交給黑臉。

七、效果分析:

當孩子們頭戴自制的臉譜,腳下邁着不太嫺熟的圓場,認真地模仿着自己喜歡的一招一式時,他們都被這古老的藝術深深地感染了。有的孩子在"小劇場"中表演自己剛剛學會的京劇,還有的孩子回家教爸爸媽媽學唱京劇——儼然一個個小戲迷。

活動延伸區域活動中設立“小戲迷俱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