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藝術領域教案(精選27篇)

幼兒園藝術領域教案(精選2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5W 次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着重要的地位。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藝術領域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藝術領域教案(精選27篇)

幼兒園藝術領域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能用連貫、優美和活潑輕快的歌聲較好地演唱三拍子歌曲,唱出句首重音。

2、用唱襯詞的.方法,學習簡單的二聲部合唱,能控制調節自己的歌聲。

活動準備:

帶領幼兒參觀柳樹。

活動過程:

一、學新歌

(1)教師想唱一首十分好聽的歌給你們聽,聽聽教師唱的是什麼?

(2)教師有感情、準確清楚地範唱。

(3)幼兒有節奏地隨音樂念歌詞。

(4)幼兒學唱

二、有表情的演唱。

(1)教師有表情範唱,以琴聲暗示,提醒幼兒唱出句首重音。

(2)用優美及活潑輕快的唱法表現歌曲。

三、學習簡單的二聲部合唱。

幼兒園藝術領域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間奏,並能以各種方式把間奏表現出來。

2、學會唱《好朋友》這首歌。

3、體驗好朋友之間互相幫忙,團結友愛的完美情感。

活動準備:

掛圖兩幅、歌曲、錄音、鈴鼓、啞鈴

活動過程:

一、律動《我愛我的小動物》

二、談話導入

1、你們都有自己的好朋友嗎?你爲你的`好朋友做過什麼事情?你的好朋友有爲你做過哪些事情呢鼓勵幼兒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2、出示掛圖。有兩個小朋友,他們也是好朋友,我們來看看他們在做什麼?談論掛圖資料,初步理解歌詞所表達的含義。

3、今日我們要來學習一首新的歌曲,它的名字叫《好朋友》。

三、引導幼兒瞭解間奏

1、幼兒聽一遍歌曲錄音,感受歌曲。

2、在這首歌裏藏有一個小祕密,它和我們以前學的歌有點不太一樣。是個什麼樣的小祕密呢?看看有沒有小朋友發現它?幼兒再次欣賞錄音。教師在間奏部分分拍手的方式表現出來。

3、幼兒交流自己的觀點後,

四、學習歌曲《好朋友》

1、練聲

教師:1234O5—O小貓怎樣叫

幼兒:5432O1—O喵喵喵喵喵

2、教師清唱示範歌曲,並在間奏部分用必須方式表現出來。

3、教師彈電子琴,幼兒跟着音樂輕聲唱,並在間奏部分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現出來。

4、教師彈琴,根據歌曲創編動作,並及時鼓勵幼兒進取表現。

5、幼兒表演

五、活動延伸

互相幫忙是很歡樂的事情,所以在生活中,和好朋友之間,我們要互相幫忙,互相關心,團結友愛,這樣我們會過得更歡樂。鼓勵幼兒在生活中互相幫忙,並大膽創編歌詞。

幼兒園藝術領域教案 篇3

教育目標:

1.激發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

2.提高幼兒的觀察力和想象力,增強繪畫技能。

3.學習小牛的擬人畫法,能爲畫面添加上喜慶的色彩。

活動分析:

重點:學習小牛的擬人畫法。

難點:掌握好牛的比例關係。

活動準備:

物質:教師範畫、每人一套36色油畫棒、黑色水筆一支。

知識:簡單瞭解牛的外形特徵,知道什麼是“唐裝”。

活動形式:

集體活動與個體活動相結合。

活動過程:

一、導入:

談話引入主題,出示教學範畫。

提問:今年是什麼年?小牛長的什麼樣?(請幼兒根據自己的知識經驗介紹牛的外形特徵)

過渡語:今天有位牛寶寶爲小朋友們送來了禮物。(出示範畫)

二、展開:

1.根據牛的特徵,示範牛頭的畫法。

指導語:先畫牛的大鼻子,像顆摔倒的大花生;鼻子上面畫牛臉,寬寬大大立中間;從上到下來添加,頭頂畫牛角,牛耳分兩邊,眼睛瞪得大,哞哞叫的歡。

2.結合幼兒的生活經驗,示範小牛的'擬人畫法。

(1)發散思維,聯想生活。

提問:過新年,小朋友會穿上什麼樣的衣服?(紅紅的、嶄新的衣服,喜歡穿唐裝)

指導語:我也給小牛做套漂亮的新唐裝吧。

(2)講解示範小牛的擬人畫法。

指導語:梯形變新裝,胳膊舉得高,一手掛燈籠,一手放鞭炮;男孩愛穿褲,女孩愛穿裙,新衣穿身上,小牛樂陶陶。

(3)觀察範畫,引導幼兒感受畫面的喜慶。

提問:看到這位牛寶寶,你有什麼感覺?(很喜慶、很開心、紅紅火火)

指導語:牛年畫牛,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畫開開心心過大年的牛寶寶。

3.指導幼兒繪畫,教師巡迴指導。

(1)指導幼兒的繪畫姿勢,注意握筆和坐姿。

(2)提示幼兒起筆要把握好牛鼻子的畫法,牛鼻子的大小和位置,決定了牛寶寶的大小和位置。

(3)結合自己過大年時候的情景,爲牛寶寶穿上漂亮的新裝,用色要均勻。

(4)及時對有創意的幼兒作品進行點評,支持幼兒大膽的想象。

三、結束:

舉辦“牛寶寶大聚會”作品展,比一比誰的牛寶寶最神氣。

幼兒園藝術領域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逐步體會大家一起玩的快樂。

2、懂得玩別人的玩具,要先徵得別人的同意,學習與同伴友好地一起玩。

3、認識字寶寶(玩具大家請問謝謝)

教學重點、難點

1、玩具大家玩。

2、友好的玩。

活動準備

1、每人自帶一件玩具。

2、教師準備ppt。

教學過程:

激發情緒,介紹玩具,看別人玩—-體驗情緒,和同伴玩,和大哥哥一起玩—-形成理念,大家一起玩才快樂。

一、情境一

1、介紹個人的玩具。

(1)讓每個幼兒介紹自己帶來的玩具(是什麼、怎麼玩)。

教師可讓幼兒邊介紹邊示範,以激發幼兒玩的興趣和願望。

教師可邊介紹邊將玩具歸類。

2、玩玩具。

(1)幼兒相互交換玩具,大家一起玩。

老師觀望不提示,讓幼兒自然地交換玩具,相互交往。

(2)講評

請玩得多的和玩得少的幼兒來做一下情景表演,讓幼兒討論想玩別人的玩具時,應該怎麼辦?

老師小結。

(3)幼兒多次交換玩具,大家一起玩。

二、認識字寶寶

學習認識玩具大家請問謝謝

(1)在幼兒拿出玩具的時候讓幼兒記住字寶寶玩具一詞在實踐中學習在玩樂中學習

(2)請幼兒上臺進行情景模仿說出請問你可以把你的玩具給我玩一下嗎?並學習請問一詞

(3)當收到別人分享的玩具之後學會說謝謝並能認識謝謝一詞

(4)讓幼兒明白玩具大家一起玩的概念並學會大家一詞

三、延伸活動

在日常生活和遊戲中,都可進行這類活動教育。幼兒只有在不斷的情緒體驗中,才能形成正確的`觀念。

教學反思

培養分享意識是幼兒教育階段的重要內容,這次活動通過讓幼兒與大家一起玩玩具深刻地體現了這一意識。活動通過介紹玩具、玩玩具、觀察活動等形式,使幼兒在玩的過程中自主體驗到要與他人分享。但在整個活動中,我在組織幼兒觀察大班幼兒玩球時,沒能指出觀察的方法、重點等具體內容,這樣一來,幼兒會覺得茫然,看着別人遊戲只是會覺得開心,並不懂得去記憶、模仿。

幼兒園藝術領域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達爾克羅茲認爲:身體是體驗節奏的第一載體,人體運動是音樂節奏的外在表現,將音樂節奏與身體律動相互整合,能夠幫助幼兒更好地感知節奏、提取節奏、把握節奏。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巧妙地將《努力生長的小種子》繪本圖文故事和《雪人之舞》三段體MP3音樂進行相互整合、和諧匹配,引導中班幼兒根據音樂的旋律和節奏,自由想象併合拍、創意表現“努力生長的小種子”,有的放矢地幫助每一個孩子立足於自身原有經驗基礎上獲得“即興表演、個性演繹”的活動樂趣。

活動目標:

1、感知樂曲的三段體結構,嘗試跟隨樂曲的旋律和節奏,自由模仿併合拍表現“努力生長的小種子”。

2、樂意和同伴共同分享“動作創編、合拍表現”的活動經驗,體驗“分組表演、結伴遊戲”的活動樂趣。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班級內開展幾種常見小種子的發芽實驗,瞭解常見小種子的發芽及生長過程;熟悉繪本圖文故事《努力生長的小種子》。

2、物質準備:PPT課件《努力生長的小種子》、奧爾夫mp3音樂《雪人之舞》。

活動過程:

1、回憶經驗:交流、討論小種子的生長過程

(1)自由交流、分享關於“小種子努力成長”的認知經驗。

師:昨天,老師和你們一起分享了一本有趣的圖書,書名叫《努力生長的小種子》。誰來告訴大家,小種子到底是怎樣努力生長的呢?

(2)集體梳理並彙總“小種子健康成長”的3個生長過程。

師:原來,一顆小種子需要經過“努力生長、傳播花粉、彰顯美麗”這3個過程,才能發育成熟並且健康長大。

2、感知音樂:探索、表現小種子的生長過程

(1)完整欣賞第一遍,初步感知音樂旋律及音樂結構。

師:今天,我帶來了一段非常好聽的音樂,講的就是關於“努力生長的小種子”的音樂故事,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吧!

師、請你一邊聽一邊想,你能聽懂這個音樂故事嗎?音樂裏的小種子,它到底在幹什麼呢?

師:你聽懂這個音樂故事了嗎?音樂裏的小種子,好像在幹什麼呢?

師:誰來說一說,這首樂曲可以分成幾段?請你說出分段的理由,好嗎?

師:這首樂曲可以分成三段。第一段的速度稍微快一點,好像是小種子在努力生長;第二段音樂的速度稍微慢一點,好像是小種子在耐心等待,風娃娃和蝴蝶在幫小種子傳播花粉呢!第三段的音樂速度也很快,好像是花朵努力綻放,向大自然彰顯它的美麗,它還會跟着音樂搖擺、跳舞。接下來,我們一段一段地來聽音樂!

(2)聚焦熟悉第一樂段,自由想象小種子的努力生長過程。

師:我們一起來聽第一段音樂。請你一邊聽、一邊想:小種子是怎樣“努力生長”的呢?請你跟着音樂學一學小種子“努力生長”的動作,好嗎?

幼兒:自由探索、合拍表現“努力生長的小種子”的肢體動作,聚焦探索、合拍表現“第一樂段”的音樂情境。

環節說明:幼兒跟隨第一樂段音樂的旋律及節奏,自由探索、合拍表現“小種子發芽、努力生長”的.音樂情境。教師巡迴觀察與指導,提醒他們跟隨音樂的旋律和節奏進行合理想象、合拍表現各種肢體模仿與表演動作。

幼兒:交流、分享各自創編的“努力生長的小種子”的合拍肢體動作(第一樂段)。

師:小種子到底是怎樣“努力生長”的呢?誰願意到上面來表演小種子“努力生長”的動作?

師:剛纔,幾個小朋友表演的小種子“努力生長”的動作真好看,而且這幾個動作都是有節奏的,一拍一拍很穩定,速度不快也不慢。我們聽着音樂、跟着小老師,學一學這幾個動作,好嗎?

環節說明:幼兒在自主探索的基礎上,進行動作創編經驗的交流、分享、練習活動,隨後集體跟隨音樂進行合拍律動,初步落實“合拍表現”的活動目標。

(3)聚焦熟悉第二樂段,合拍表現風娃娃、蝴蝶傳播花粉。

師:接下來,我們一起來聽第二段音樂。第二段音樂有點慢,聽起來很優美,講的是關於風娃娃、蝴蝶爲小種子“傳播花粉”的故事。請你們跟着音樂的旋律和節奏,試着一起來表演第二段音樂故事吧,比一比,誰表現出來的動作既合拍又好看!

幼兒:自由探索、合拍表現“風娃娃、蝴蝶飛舞””的肢體動作,聚焦探索、合拍表現“第二樂段”的音樂情境。

環節說明:幼兒跟隨第二樂段音樂的旋律及節奏,自由探索、合拍表現“風娃娃、蝴蝶飛舞”的音樂情境。教師巡迴觀察與指導,提醒幼兒跟隨音樂進行合理想象、合拍表現各種舒緩、柔美的身體動作。

幼兒:交流、分享各自創編的“風娃娃、蝴蝶飛舞””的合拍肢體動作(第二樂段)。

師:我們還可以用什麼樣的身體動作來表演風娃娃呢?蝴蝶飛舞的時候,又可以做一些什麼樣的身體動作呢?

師:剛纔,你們表演的風娃娃、蝴蝶“傳播花粉”的動作很合拍、也很有創意,這幾個動作也是有節奏的,動作整齊又合拍,速度稍微有點慢,但是很柔軟、也很優美。我們聽着音樂、跟着小老師,一起來學一學這幾個動作,好嗎?

環節說明:幼兒在自主探索的基礎上,繼續進行動作創編經驗的交流與分享活動,隨後集體跟隨音樂進行合拍律動,有效落實“合拍表現”的活動目標。

(4)聚焦欣賞第三樂段,創意表現花朵彰顯美麗、搖擺跳舞。

師:接下來,我們一起來聽第三段音樂。第三段音樂講的是關於花朵向大自然彰顯美麗,跟着音樂搖擺、跳舞的音樂故事。這一次,我要提醒大家,音樂結束的時候,請你做一個小種子長大以後“花朵彰顯美麗”的身體動作。請注意,音樂結束的時候,你的身體動作姿勢要保持不變,讓大家欣賞一下,好嗎?

幼兒:自由探索、創意表現“花朵彰顯美麗、搖擺跳舞”的肢體動作,聚焦探索、合拍表現“第三樂段”的音樂情境。

環節說明:幼兒繼續隨樂創編小種子“努力生長”的肢體動作,在第三段樂曲結束之前,合理想象並設計一些“花朵彰顯美麗、搖擺跳舞”的身體模仿與表演動作,從而獲得“自由創編、合拍表現”的審美愉悅情感。

幼兒:交流、分享各自創編的“花朵彰顯美麗、搖擺跳舞”的合拍肢體動作(第三樂段)。

師:誰願意大聲地告訴我們,你開出了什麼樣的花朵?你的花朵是怎樣慢慢開放的呢?最後,變成了什麼樣的美麗造型呢?

師:你剛纔用了什麼樣的身體動作表現小種子長大以後“花朵彰顯美麗、搖擺跳舞”的音樂故事呢?

師:你們表演的小種子長大以後“花朵彰顯美麗、搖擺跳舞”的動作真好看,而且這幾個動作的節奏也很穩定,速度不快也不慢,動作整齊又合拍。我們聽着音樂、跟着小老師,也來學一學這幾個動作,好嗎?

師:這是一片多麼美麗的花樹叢啊,每一棵花樹上都開出了各種造型不同、又大又漂亮的美麗花朵!

3、遊戲體驗:創意表現“努力生長的小種子”的音樂故事

(1)嘗試分角色表演:努力生長的小種子、風娃娃和蝴蝶。角色分配:幼兒扮演努力生長的小種子,教師扮演風娃娃和蝴蝶。

師:這是一個有趣的音樂故事。努力生長的小種子在美妙的音樂聲中健康、活潑、快樂地生長;小種子在耐心等待的時候,風娃娃和蝴蝶還爲小種子傳播花粉呢!花朵努力綻放、向大自然彰顯美麗,跟着音樂搖擺、跳舞;有一些小種子還變成了神奇的果樹,結出了許多味道甜美的果實。

師:請你們來扮演努力生長的小種子,我來扮演風娃娃和蝴蝶,我們一起跟着音樂,把這一個有趣的音樂故事酷酷地、美美地表演出來,好嗎?

(2)交換角色,創意表現“努力生長的小種子”的音樂故事。

角色分配1:男孩扮演小種子、女孩扮演風娃娃和蝴蝶。

師:現在,我們要分成男孩、女孩這兩組進行音樂故事的表演。

師:哪一組願意先來表演努力生長的小種子?哪一組願意表演風娃娃和蝴蝶?角色分配:女孩扮演小種子,男孩扮演風娃娃和蝴蝶。

師:這一次,我要請男孩、女孩這兩組交換進行表演。

師:女孩先來表演努力生長的小種子,男孩表演風娃娃和蝴蝶。比一比、看一看,你們這一次表演這個音樂故事的時候,身體動作是不是更合拍、更優美、更有趣、更好玩了呢?

師:今天,我們一起玩了一個名叫《努力生長的小種子》的音樂遊戲。這是一顆音樂的種子,會跟着音樂的旋律發芽、努力生長,開出各種造型的美麗花朵,向大自然彰顯美麗;這又是一顆神奇的種子,能夠開出各種你最喜歡的花朵,結出各種你最想吃的果實,滿足每一個孩子的願望。回去以後,請你們一起去做一個小調查,找一找哪些樹會開花?哪些樹會結果?哪些果實是長在樹上的?哪些果實是躺在地面上或者是悄悄地藏在地底下的?等你們調查清楚了,我們再來玩這個遊戲,這個遊戲一定會變得更有趣、更好玩!

延伸活動:

1、創設班級“小舞臺”區角環境,投放相應的音樂遊戲材料,引導幼兒繼續探索、個性創編“努力生長的小種子"的音樂故事,豐富並拓展小種子“努力生長、百花齊放、奇異果實”等遊戲情節,進一步感受並體驗“合拍律動、節奏遊戲"所帶來的獨特藝術魅力。

2、教師可以設計並製作卡通版的節奏圖譜,引導幼兒將“小鈴、沙球”這兩種樂器與節奏圖譜進行“和諧配器",隨後組織幼兒開展“打擊樂”節奏練習活動,有的放矢地提升中班幼兒“集體表演、和諧演奏”的合作意識及能力。

活動反思:

1、本次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反覆強調並提示幼兒生動、形象地扮演“努力生長的小種子”。教師藉助生活化、遊戲化的方式提醒孩子們:扮演一顆小種子的時候需要“努力生長”,才能開出最美麗的花朵,結出最甜美的果實。於是,幼兒跟隨着音樂進行“合拍律動、努力生長”,感知並體驗到了積極、愉悅的審美情感。

2、在第二樂段音樂情境中,女孩們能夠跟隨音樂表現出各種輕柔、舒緩的身體動作,大部分男孩表現出了比較剛硬、不適宜的身體動作。教師此時巧妙地藉助“溫暖的風、溫柔的蝴蝶”這樣的語言提示並引導幼兒進行合理想象、創編並表現吻合第二樂段音樂性質的舒緩、柔美的身體動作,智慧地落實了“音樂技能訓練”和“審美情感體驗”等藝術教育目標上的無縫銜接,高效地助推了中班幼兒的階段性、適宜性發展。

幼兒園藝術領域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能夠根據音樂的節奏做相應的動作。

2、練習有節奏的使用鈴鼓進行演奏。

3、感受演奏鈴鼓帶來的樂趣。

活動重難點

練習有節奏的使用鈴鼓進行演奏。

活動準備:

鈴鼓、音樂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發幼兒興趣。

師:在一個部落裏,有一個很兇的強盜,搶走人們的食物,我們要想辦法趕走強盜,保護食物,做好充分的準備,來看一看巴特爾我做了什麼準備。

二、學習趕走強盜的方法。

教師跟音樂做動作。

師:剛纔我做了哪些準備工作?(看、躲、趕)

師:請小朋友幫我一起趕走強盜,現在我們一起來學習趕走強盜的方法。(跟音樂做動作)

師:強盜在什麼時候轉身的呢?

師:在聽到什麼口令的時候回到部落的呢?

師:我們在轉身的時候一定要藏好,返回部落的時候一定要快速的返回部落。

師:只有學好本領,才能趕走強盜。(教師帶領幼兒站起來學習)

師:現在誰願意當首領,帶領我們趕走強盜。(再一次遊戲)

師:這一次我們要加強聯繫,要迅速回到座位保護好自己的安全。

三、鈴鐺奏樂

師:現在小朋友的'座位下面有一個武器用來趕走強盜,我們來看一看是什麼武器?

師:請小朋友們用鈴鐺發出最大的聲音。

師:強盜最害怕有節奏聲音大的鈴聲,我們一起來學習用武器趕走強盜。

師:你們發現有什麼問題嗎?我們的聲音太亂了。強盜一點都不害怕,我們再來一次。

師:強盜雖然被嚇跑了,但是他還會來的,我們還得再想個辦法,對了,我這裏有一個咒語,你們仔細聽是什麼咒語呢?(播放音樂)

師:你聽到了什麼咒語?(趕走強盜)

師:現在我們一起來試一試。(播放音樂)

師:謝謝你幫我趕走了強盜,巴特爾想請你們到我的部落來做客,請你們跟我來吧。

幼兒園藝術領域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製作KT板版畫的步驟。

2.嘗試用KT板創作一幅KT板版畫。

3.樂意體驗版畫獨特的作畫方法。

活動準備:

KT板、水粉顏料、鉛筆若干、水粉筆、夾子、A4紙

活動過程:

1.創設情景,引起幼兒興趣。

小朋友們,今天海底美工坊舉行畫展,邀請我們一起參加展出,讓我們出發吧!

2.出示各種版畫,激發幼兒興趣。

(1)引導幼兒觀察版畫。

(2)初步認識版畫的`特點。

3.教師示範製作過程:畫稿--製版--印刷,引導幼兒瞭解版畫的作畫步驟。

(1)勾畫圖案:先用鉛筆在KT板上勾畫圖案.形成凹凸的圖案底板。(注意在刻畫的過程中不能太輕,太輕輪廓線不清晰,也不能太用力,太用力KT板會壞掉。

(2)固定畫紙:將準備好的A4紙與KT板對齊,再用夾子固定,以免錯位,然後翻開備用。

(3)塗色拓印:拿水粉筆蘸上顏料均勻的塗在已刻畫好的底版上,然後把紙覆蓋上,用手掌來回壓印,最後將紙輕輕揭開,一幅漂亮的版畫就做好了。

4.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1)鼓勵動兒大膽嘗試製作版畫。(提醒幼兒輪廓線要反覆描畫,對線條加深加粗;塗色要均勻,拓印時注意固定;並按教師的提示有序地進行操華活動。

(2)注意清潔衛生。

5.展覽作品,相互評價。

說說自己喜歡的版畫,爲什麼?(圖案清晰)

活動延伸:

去海底美工坊佈置畫展!

幼兒園藝術領域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處於中班年齡階段的幼兒,想象力豐富,又有了一定的繪畫技巧。對秋蟲有着濃厚的興趣的孩子們喜歡在“蟲兒樂園”觀察各種秋天的“小精靈”,觀察它們的形態和動作特點。

活動目標

1、用手印畫的方式表徵各種秋蟲。添畫豐富畫面。

2、通過小組合作手印畫培養孩子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並通過各種劃割的活動提高孩子們的握力以及力量的調節能力。

3、體驗手印畫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各色印泥。

2、水彩筆、黑色勾線筆。

3、本班“蟲兒樂園”的各種秋蟲。

4、五張1K的分別是草叢、菜園、花園、樹林、天空的背景大圖畫紙。

活動過程

一、出示幼兒飼養的'各種秋蟲和秋蟲圖片

1、引導幼兒一邊觀察秋蟲實物或圖片一邊討論。教師引導幼兒觀察桌子上自己喜歡的秋蟲或圖片,瞭解自己喜歡的秋蟲的特徵。一邊看圖片一邊討論。

2、請幼兒說一說自己喜歡的秋蟲是什麼樣子。教師先說一說自己喜歡的秋蟲的樣子:紅色的背上有黑色的斑點,我是誰呢?我是斑衣蠟蟬。我有薄的透明的翅,我是誰呢?我是……引導幼兒說一說。

3、提問:你喜歡的秋蟲生活在哪裏?

二、教師分別出示五張不同背景的1K背景圖畫紙,幼兒觀察這些場景,並討論都有哪些秋蟲生活在這裏

1、出示1K的畫有草地的背景繪圖紙。觀察背景圖並討論:這是哪兒呢?有哪些昆蟲?同樣的方法分別說一說其他的背景圖。

2、幼兒根據自己喜歡的場景進行分組,商量合作用印手印表現各種昆蟲。

3、引導幼兒小組討論:大家想在草叢(菜園、花園、樹林、天空)印出什麼昆蟲?提示每組幼兒手印畫時要注意構圖和畫面的美感。根據背景圖內容,幼兒自由結伴分組設想手掌印畫的內容。併合作進行手掌印畫。教師巡迴指導,提示幼兒注意畫面佈局。

4、手掌印完後用彩色水彩筆根據相應的昆蟲生活環境進行添畫。互相幫忙用溼紙巾擦乾淨手。

三、每組選出代表介紹自己組的作品

1、幼兒集體交流。

2、相互評價各組的合作作品。

幼兒園藝術領域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欣賞圖片,感受餃子的不同造型。

2.嘗試用團圓、壓扁、黏合等技能捏出不同形狀的餃子。

3.喜歡用彩泥進行創意造型,感受泥塑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吃過餃子,觀察過包餃子。

2.材料準備彩泥,一次性紙盤,搓成小團的各色皺紋紙。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

1.玩手指遊戲“包餃子”,激發幼兒興趣,引出主題。

師:小手攤開,來包餃子吧!(伸出左手手掌)擀,擀,擀餃子皮兒;(右手在左手上做擀皮狀)和,和,和餃子餡兒;(右手手指立在左手手掌上做捏合狀)包,包,包個小餃子!

(每說一個“包”字就用右手食指依次輕點左手手指)香噴噴的餃子給誰吃?

(用右手把左手包起來)給XX吃!(說出誰的名字就把“餃子”遞到誰嘴邊)

2.幼兒分享交流關於餃子的已有經驗。

二、探索發現

1.感受泥塑餃子外形的多種多樣。

師:這些餃子像什麼?和我們平時吃的餃子有什麼不同?

小結:這些都是小朋友做的'個性餃子,有圓形、橢圓形、五角形、方形、三角形,還用了好多漂亮的顏色。

2.觀察餃子的製作方法。

三、創作表現

1.熟悉操作材料,激發幼兒參與泥塑活動的興趣。

師:老師準備了麪糰(彩泥)和餃子餡(搓成團的皺紋紙),我們一起來包餃子,看誰的餃子最有創意!

2.幼兒大膽嘗試運用團圓、壓扁、黏合等技能製作不同形狀的餃子。

3.教師巡迴指導,提供幫助。

鼓勵幼兒製作不同形狀、花邊、顏色的餃子,提醒幼兒把餃子皮的邊粘合牢固。

四、欣賞評議

1.把幼兒製作好的餃子放到事先準備好的一次性紙盤裏,帶領大家逐盤欣賞。

2.引導幼兒開展評價,評出最獨特的餃子、最鮮豔的餃子、最美味的餃子等。

師:你喜歡哪盤餃子?你覺得它好在哪裏?

五、結束活動師幼一起收拾整理材料,結束活動。

活動建議

請幼兒回家和父母一起包餃子、吃餃子,並將過程拍下來,把照片帶到班級和小朋友一起分享。

幼兒園藝術領域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能夠模仿並創造不同的花的造型。

2、能夠準確的按音樂的節奏舞蹈。

3、喜歡韻律活動,能大膽的表現自對花朵的情感和體驗。

活動重難點:

能夠準確的按音樂的節奏舞蹈。

活動準備:

各種花朵造型圖片、音樂

活動過程:

一、輕音樂入場。

教師帶領幼兒跟着輕音樂入場。

二、出示花園的花,並學習花的各種姿態。

師:有一個叫小意達的小姑娘,他有一個美麗的花園,花園裏面有水仙花、玫瑰花等等,可是有一天小意達發現花園裏的花都枯萎餓了,他非常傷心,媽媽看到後說你不用傷心,花們都很開心,因爲在枯萎前他們舉行了一場盛大的.舞會,他們都擺出了自己最美的姿態,都跳了自己最美的舞蹈,他們要爭奪舞王。我們一起來看小意達的花都有哪些呢?(播放音樂,教師將各種各樣的花擺在中間)

師:這些花都長得一樣嗎?有什麼不一樣?(姿態不一樣)

師:現在請小朋友一個挨着一個跳舞跳到你喜歡的花面前,學一學花的姿態。看誰學的最像。

師:誰來學一學你剛選擇的小花是什麼姿態?

師:現在我們要擺出跟剛纔不一樣的花朵的姿態,看誰擺的花最漂亮?(跟音樂擺花的姿態)

三、與花共舞

師:剛纔我發現小朋友一直襬一個姿勢有點累,現在有一個小夥伴給我們講一個不累的辦法,小黃花他也參加了舞會,他一直在舞動,所以就不累了。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小黃花跳舞吧。

師:小黃花都在哪些地方跳舞了呢?誰來學一學小黃花在空中跳舞是什麼樣的?在地下跳舞呢?

師:我們和小黃花一起跳舞吧!(播放音樂)

師:現在四個小朋友一組,變成一個大花。看哪一組大花的姿態和別的組不一樣?(跟音樂跳舞)

四、音樂停止,自然結束。

幼兒園藝術領域教案 篇11

活動目標:

1、嘗試將大小不同的蠟光紙圓片黏貼在底板上,並在教師的提醒下有顏色搭配和圖形組合的意識。

2、通過觀看教師的演示學習用糨糊黏貼的方法。

3、能大膽黏貼,體驗不同大小、顏色、組合方式的“泡泡”貼在展板上的美感。

活動準備:

1、康定斯基作品《圓之舞》的PPT。

2、顏色、大小不一的蠟光紙圓片,黑色卡紙每人一張。

3、泡泡槍一個,膠水、抹布每組一份。

4、底板上佈置幾條小魚和水草,底板的大小以能張貼所有幼兒的作品爲宜。

活動過程:

一、調動幼兒關於泡泡的經驗

1、你們吹過泡泡嗎?你們看,我會變出泡泡。(教師用泡泡槍打出一串泡泡。)

2、有多少泡泡?(適時豐富詞彙:許多、一串一串的泡泡。)

3、泡泡是什麼樣子的?(引導幼兒觀察並用動作和語言表達:圓圓的,有的大有的小。)

二、引導幼兒欣賞康定斯基作品《圓之舞》PPT,幫助幼兒整理前面獲得的經驗。

1、有個畫家畫了許多泡泡,看看他畫的泡泡和剛纔你們看到的泡泡一樣嗎?

2、他畫的泡泡是怎麼樣的呢?(引導幼兒說出有不同顏色、不同大小。)

3、這些泡泡都是緊緊地靠在一起的嗎?(引導幼兒觀察出有的密集,有的分散,就像有的喜歡和好朋友擠在一起,有的喜歡單獨呆在一個很空的地方一樣。)

(分析:此環節的重點在於引導幼兒觀察泡泡不同的組合方式,特別是重疊、聚合、分散的組合方式,以幫助幼兒豐富泡泡組合的圖像經驗,便於幼兒在後面創作時主動運用。用“緊緊”這個詞來引導幼兒具體感受泡泡的組合方式很關鍵,因爲如果問題太寬泛,如:“泡泡是怎麼排列的?”小班幼兒就不知如何回答。因此,對小班幼兒來說問題具體、語詞準確特別重要。)

三、創設情境,引導幼兒進入黏貼泡泡的狀態

1、出示大底板,指着底板上的小魚說:“小魚也喜歡用嘴巴吹出許多的泡泡呢!”

2、你們想讓小魚吹出一個什麼樣的泡泡呢?是大大的還是小小的?是什麼顏色的?

3、教師演示貼“泡泡”。幼兒每說出一種,教師就在底板上貼上一個圓片“泡泡”,在貼之前教師問:“你們想把它貼在中間還是旁邊,上面還是下面呢?”同時教師用動作演示每一個地方,最後將“泡泡”貼在幼兒選擇的位置上,邊貼邊說:“先用食指蘸上膠水,從‘泡泡’白色的這一面的中間開始抹開去,記住每個地方都要抹到,然後用抹布將手指擦乾淨,再把‘泡泡’貼在底板上。”當貼第二個“泡泡”時,教師問:“是緊緊靠着第一個泡泡呢還是離它遠一點,或者離它很遠呢?”

(分析:此環節的重點是幫助幼兒運用前面的經驗,進一步強化圖像組合意識。教師通過演示,讓幼兒明確怎樣貼在一起或分開貼,將幼兒無意識的黏貼引導爲有意識的.黏貼。通過與幼兒討論如何選擇“泡泡”的大小和顏色,強化幼兒的參與意識和自主意識,爲後面幼兒的個性化黏貼作鋪墊。)

4、再次交代操作要求。

(1)今天我們要學習用膠水來黏貼“泡泡”。(教師逐一介紹工具材料——膠水、抹布。)你們會用膠水黏貼嗎?

(2)誰會用膠水貼“泡泡”?(請個別幼兒上來演示如何正確抹膠水及黏貼。)

(分析:此環節的目的有二:

一是調動幼兒主動學習的能力,讓幼兒認爲不用教師教自己也能學會這個本領<其實教師在上一個環節中已經有目的地講解並演示過,增強幼兒自主觀察、學習的意識;

二是教師可以由此瞭解幼兒在前一個環節中學習的情況,發現幼兒的問題和困難,從而進一步強化和補充,使指導具有針對性。同時演示的幼兒又給能力較弱的幼兒做了一次示範,既滿足了該幼兒的表現需要,也滿足了其餘幼兒再次觀察學習的需要。)

四、幼兒創作

教師提醒幼兒選擇顏色、大小不一的圓片進行黏貼,並將多餘的圓片放回原處。已完成的幼兒坐白線上看書。

五、引導幼兒欣賞作品

幼兒園藝術領域教案 篇12

設計思路:

動物花花衣的主題已經開展一段時間了,幼兒對於不同動物的皮毛有了一定的瞭解,而這其中,小斑馬以其可愛的造型,獨特的皮毛吸引孩子的眼球。因此從孩子的興趣出發,開展此活動。活動預設以情境化的語言導入,在小斑馬穿新衣的情境中,引導幼兒嘗試在輪廓線內用黑白間隔的方法塗色。活動分爲三個部分:第一環節,通過觀察讓幼兒發現斑馬紋的特點,爲下面的表現作鋪墊;第二、三環節亦是活動的難點,通過講解,分解難點,師生共同嘗試第一次表現到幼兒個體操作表現,也是一個檢驗幼兒是否內化的方法之一。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小斑馬身上條紋的特點,嘗試在輪廓線內用黑白間隔的方法塗色。

2、 喜歡斑馬,樂意打扮小斑馬。

活動準備:

斑馬頭飾、畫好小斑馬輪廓線的塗畫紙、黑色蠟筆。

活動過程:

一、看斑馬圖片——通過觀察感知斑馬的主要特徵。

1、(出示圖片)瞧瞧我是誰?你怎麼看出來的?(黑白條紋上進行判斷。)

2、你喜歡斑馬嗎?爲什麼?(幼兒表達自己喜歡斑馬的各種理由。)

小結:斑馬穿的衣服很特別,只有黑、白兩種顏色,讓人一眼就認出它來。

二、小斑馬穿衣服——瞭解小斑馬身上條紋的特點,樂意爲小斑馬打扮

(一)小斑馬的新衣——瞭解條紋的特點,初步嘗試黑白相間塗色。

1、小斑馬哪些地方有黑白條紋?(背上、腳上、脖子等)

2、這些黑白條紋是怎麼排列的?(一條黑一條白,一條一條間隔着排)

3、小結:它穿的衣服都是黑白相間的,黑白的條紋排列得很整齊。

4、可是有一匹小斑馬在哭“我的'皮毛沒有黑白相間,媽媽會認不出我?”

5、我們一起來幫幫它的忙,(老師示範)

指導:朝一個方向來回塗色,纔會烏黑。

提醒:白色的地方雪白,黑色的地方烏黑,黑白相間纔會漂漂亮亮的。

(二)小斑馬穿新衣——幼兒個體打扮小斑馬,在輪廓內用黑白間隔方法塗色

1、我們一起來幫更多的小斑馬穿上新衣服。

要求:

1)每人選一匹馬,用黑色蠟筆在輪廓線內以黑白相間的方式塗色。

2)塗色時注意塗滿,不塗到輪廓線外面,做到烏黑、雪白。

四、小斑馬比美——喜歡斑馬

1、哪個小斑馬的衣服最漂亮?

2、小結:黑白相間的衣服最適合小斑馬,都很漂亮。

幼兒園藝術領域教案 篇13

活動目標

(一)指導幼兒初步學會安排主題畫面。

(二)體驗作品及創作帶來的樂趣。

活動準備

油畫棒、白紙、備用紙、教師示範用A3紙;小豬頭飾一隻。

活動過程

一、歌曲導入活動

[師]小朋友們,今天我們要學習畫一種動物,這種動物藏在一首歌裏,我們一起先來聽一聽,猜猜有哪個小動物藏在歌裏。

(歌詞:小豬吃得飽飽,閉着眼睛睡覺,大耳朵在扇扇,小尾巴在搖搖,呼嚕嚕嚕嚕嚕,嚕嚕嚕嚕,小尾巴在搖。)

(幼兒答對後,教師出示小豬頭飾)哪個小朋友能邊唱邊表演這首歌呢?

二、師幼示範繪畫

(示範畫一)

[師]這首歌裏的小豬正在做什麼事情呢?(睡覺)老師來給大家畫一隻正在睡覺的小豬,小豬的耳朵、嘴巴和腳看上去像什麼圖形呢?(耳朵大大的;嘴巴是三角形的;腳是橢圓形的。)睡着時的'小豬是怎樣的呢?(眼睛閉着;身體趴着;有的小豬頭朝這邊,有的小豬頭朝那邊。)最後圍上柵欄,小豬就有家了。

(示範畫二)

[師]除了睡覺,小豬還會做些什麼事情呢?(走路、散步)現在老師來畫畫正在散步的小豬。

[師](教師邊畫邊引導幼兒說說小豬身體的各種特徵。)小朋友們想想看,小豬會在哪裏散步呢?(在鵝卵石路上)鵝卵石怎麼畫呀?哪個小朋友來試試看?(幼兒一作畫)

[師]小豬散步的時候天氣如何?(有太陽)畫紙上還有很多空白的地方,你們覺得太陽應該畫在什麼位置比較好?誰來試試看?(幼兒二作畫)

[師]這時候,一個熟悉的聲音傳來:“咳,你好!”小豬回頭一看:“哎呀,原來是好朋友也來散步了。”你們說說,小豬的好朋友可以畫在什麼位置才合適呢?(師根據幼兒回答示範作畫。)

小結:畫面上有兩隻小豬,它們的個子都差不多,既不特別大,也不那麼小,它們沒有站在畫紙的最上面或者最下面,也沒有躲在畫紙的哪一個角落裏,畫紙上空白的地方也不多,整個畫面看上去感覺就比較舒服。

[師](啓發幼兒討論)如果小豬在草地上散步,畫面上還可以畫些什麼?(小草、花朵)小朋友們還可以想想看,小豬和好朋友之間還可能會發生哪些有趣的事情,你能把它們畫出來嗎?(幼兒互相交流)

三、幼兒作畫

四、活動延伸

佈置幼兒繪畫作品的展示活動。

幼兒園藝術領域教案 篇14

活動目的:

1、通過操作、實踐,引導幼兒嘗試區分泥與土,瞭解他們的性能用途,感知泥、土的不同特性。

2、引導幼兒運用多種泥工技能,進行泥工創作,啓發幼兒合理利用輔助材料和工具塑造作品,運用分泥、連接、捏邊等技能塑造組合物體。

3、鼓勵幼兒能夠按自己的意願進行創造活動,充分發揮幼兒想象力、創造力。

活動準備:

1、準備大量不同種類的土(紅土、黃土、沙土等)、水、玩泥工具、和好的泥(少量)、各種泥玩具。

2、準備相關的圖片資料,如:水土流失圖、填海造田圖。

3、錄音機、《泥娃娃》歌曲磁帶。

活動過程:

1、感知觀察土。

出示準備好的土,請幼兒仔細觀察、感知。

“請小朋友用手摸一摸,用小棍翻一翻,看看土是什麼樣的?聞聞有什麼氣味?看看土裏有什麼?各種土有什麼不同?”

2、討論:想一想土有什麼用處?引導幼兒自由發言,說出土可以用來種花、種樹、種莊稼,人們蓋房子也要用土,有的小動物也生活在土裏(小螞蟻、蚯蚓……)。通過組織幼兒討論,使幼兒瞭解土對人及動植物的重要性。

3、玩泥活動。

出示和好的泥,觀察和好的泥與土有什麼不同,怎樣才能讓土變成泥,老師和幼兒共同嘗試和泥巴:

⑴加水過少,泥土有點溼,不易成型易破碎。

⑵加水過多,泥土就變成稀泥,順手流淌,不易成型。

⑶加適量的水和土,泥土就會粘在一起,使勁揉幾遍就會變得光滑細膩。

4、師生共同玩泥,體驗玩泥的樂趣。

⑴玩泥巴,說一說泥巴是什麼樣子?揉一揉、捏一捏有什麼感覺?

⑵民間遊戲《放炮仗》:請幼兒將手中的泥團圓、捏成碗狀,念兒歌:“東胡同,西衚衕,都來聽我放炮仗”,然後用力將泥碗口朝下,摔到地上,泥碗會發出清脆的“啪”聲,比賽看誰摔出的聲音響亮。

⑶欣賞泥玩具,看看這些可愛的泥玩具是怎樣做出來的`?引導幼兒邊欣賞歌曲《泥娃娃》邊動手創作各種泥玩具,鼓勵幼兒學習使用輔助材料,塑造組合物體。

5、出示有關土壤流失的圖片,講解河流兩岸的土地逐漸被沖刷,土地越來越少,使幼兒知道中國的人口很多,土地資源有限。告訴幼兒,人們爲了保護土壤所做的工作。人們用植樹造林來固定土壤,填海造田來擴大土地面積。

討論:如果沒有土的話,會怎麼樣呢?

活動延伸:

觀察自然角里種植的植物,瞭解泥土與植物的關係。

幼兒園藝術領域教案 篇15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瞭解雪花的特徵,鼓勵幼兒大膽進行撕紙活動。

2.積極參與活動並體驗活動的樂趣。

活動重點:

學習按線撕紙

活動難點

學習有控制地進行撕紙(無線條)

活動準備:

1.四個小筐

2.有線條的彩紙若干 ,無線條的彩紙若 幹。

活動過程:

一、通過觀察瞭解雪花的外形特徵。

談話導入,引起興趣:

(1)聖誕節馬上到了,胡老師給小朋友準備了一朵大雪花,你們看一看,雪花是什麼形狀的?它有幾個花瓣?

(2)幼兒觀察討論。

(3)教師小結:雪花是圓形的,有六個瓣。

二、教師引導幼兒按已有線條進行撕雪花活動。

1.引導幼兒觀察彩紙與雪花的共同點:

(1)你們想不想自己來做雪花?

(2)胡老師給每一位小朋友發一張彩紙,你們仔細看一下,這張彩紙是什麼形狀的.?它和雪花的形狀一樣麼?它上面有幾條線?像不像雪花的六個瓣?

2.教師介紹撕雪花的方法:

(1)現在來看胡老師是怎麼撕的:一隻手緊緊捏住彩紙,另一隻手沿着線輕輕往下撕,撕到中間挺下來,注意不要把雪花瓣撕掉撕爛了,依次類推。

(2)幼兒動手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請你們自己動手撕雪花吧!

(3)教師小結:小朋友撕得很好,你們都沒有把它的花瓣撕爛或撕掉,它可高興啦!

三、通過已有經驗引導幼兒有控制進行撕雪花。

1.引導幼兒觀察與前面彩紙的不同點:

(1)現在胡老師再給小朋友發一張彩紙,仔細觀察這張紙和剛纔的彩紙有什麼不同?

(2)幼兒自由討論回答。

(3)教師小結:和剛纔的彩紙不同,這張紙上面沒有線。

2.學習有控制地撕紙。

(1)小朋友能不能想想辦法,怎麼樣才能和剛纔撕得一樣,而且雪花的花瓣也不會斷呢?

(2)幼兒動手嘗試,教師巡迴指導。

(3)教師講解方法:看~撕得就很好,花瓣沒有掉沒有爛,現在看胡老師,一隻手捏住圓的一角,另一隻手輕輕往下撕,轉着圈就這樣一直往下撕,這樣一朵雪花就撕好了。

(4)幼兒再次動手操作。

(5)教師小結:小朋友學得真快,小雪花撕得也很完整。

四、遊戲"下雪了"

小朋友的筐裏已經盛滿了雪花,請你們手捧雪花來到胡老師身邊,聽口令:我們喊一二三,當老師喊到三的時候,小朋友一起把雪花灑向天空,我們一起來下雪吧!

幼兒園藝術領域教案 篇16

一、活動目標

1.運用變幻的手型印染方法,製作出手印抱枕作品。學習抱枕手印畫的設計、製作方法。

2.激發幼兒對本土產業和文化藝術的情感,喜愛生活和藝術中的美。

3.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4.能學會用輪流的方式談話,體會與同伴交流、討論的`樂趣。

二、活動重難點

讓幼兒初步瞭解並掌握手印抱枕圖案設計的方法,培養幼兒的創造表現能力。

學習手型的變幻與組合,並進行點綴加工,形成具有美感和創意的美術作品。

三、活動準備

演示課件、範作、每人一件反穿衣,每組一個白色抱枕,多瓶顏料。

四、活動過程

1.遊戲導入,吸引注意

教學建議:設計一個大家來找茬的遊戲找出有圖案和沒有圖案的抱枕,吸引注意!

2.對比講述,接觸新知

出示的幾隻抱枕圖片,讓幼兒欣賞,說說喜歡哪幾個抱枕,爲什麼?(引導:是因爲圖案漂亮嗎?說說圖案有什麼特點)

師:這些漂亮的抱枕都是設計師設計出來的!你們想不想做一個小小設計師?

教學建議:幼兒對那些畫家、軍人、設計師之類的職業非常崇拜,而讓他們做“小小設計師”的意圖,是增強他們的自信心,能更好地參與到我們的美術活動中來!

3.思考問題,想像嘗試

告訴小朋友,今天不準備用筆畫畫了,讓大家開動小腦筋怎樣在抱枕弄上漂亮的圖案呢?

教學建議:在此環節中主張用讓孩子說出自己心中的想法,不要將教師的意圖強加於幼兒。教師適時地加以引導。

欣賞與感受手印抱枕

教學建議:在玩中學,不能只是純粹讓他們玩,這樣就失去了教育的意義,要讓他們掌握一些美術語言,掌控好“玩”和“學”的比例來傳授一些圖案知識是非常重要的。

4.明確目標,藝術實踐

教學建議:把幼兒分成兩人一組,準備一份印染的工具和抱枕。告訴孩子們,接下來我們要做回小小設計師,帶領大家一起通過手印畫設計出漂亮的抱枕。(播放具有童趣風韻的音樂引領幼兒更好地投身到創作的意境中去。)

5.作業展評,感受成功

教學建議:將幼兒的抱枕作品夾在衣架上,然後掛在教室裏進行展示。這種展示的方式更具震撼力,能讓幼兒清楚地欣賞到每一幅作品。以幼兒互評爲主,教師適當點評。

6.課後拓展,情感延伸

教學建議:這個環節很重要,一定要讓幼兒知道除了手印的方法,還可以利用其他各種東西的紋路進行印染。

幼兒園藝術領域教案 篇17

設計思路:

媽媽對孩子來說是生活中最爲熟悉的人,孩子們與媽媽接觸是最多的,因此他們對自己的媽媽印象比較深,所以我設計了此次活動,讓幼兒在說說畫畫中更加了解和喜歡自己的媽媽。

本班的幼兒對於線條和圖形組合繪製人物的方法掌握得還是不錯的,但是獨創性還不夠,大多數孩子畫出的作品都差不多。因此在此次活動中,除了讓幼兒嘗試用簡單的線條和圖形的組合繪製人物的半身像,在繪畫的過程中也讓幼兒自己發揮,試着表現出自己媽媽和別人的不同。這樣既提高了幼兒繪畫的技能,也讓幼兒在描繪媽媽半身像的過程中萌發對媽媽的熱愛之情。

活動目標:

1、學習用簡單的線條和圖形的組合繪製人物的半身像。

2、通過外形特徵的描繪萌發愛媽媽等親人的情感。

活動準備:

記號筆、蠟筆、媽媽照片。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我愛我的媽媽

1、小朋友,你們在家中最愛誰?(媽媽)你的媽媽漂亮嗎?她長什麼樣?(幼兒自由表述)

2、既然你們的媽媽都這麼漂亮,那今天我們來做一件讓媽媽高興的事,給我們最漂亮的媽媽畫一幅畫像。

小結:我們都有自己的媽媽,媽媽很愛我們,我們來爲她畫張像,讓她知道我們也愛她。

二、通過回憶,進一步感知媽媽的臉部特徵

(出示幼兒媽媽的照片)今天老師帶來了幾位媽媽的照片,你們看她們有什麼不一樣?

媽媽的頭髮不一樣,有的長有的短原來媽媽頭髮的長度不一樣

媽媽的頭髮有的卷卷的,有的直直的原來發型也不一樣

有的媽媽臉圓圓的,有的尖尖的臉型不一樣

有的媽媽戴眼鏡,有的媽媽不戴眼鏡

小結:原來每位媽媽都長得不一樣,她們都有自己的特點,有的媽媽臉型不一樣,有的媽媽髮型不一樣,有的媽媽的眼睛和眉毛也不一樣,她們都有自己的特點。

三、幼兒自由繪畫我們自己的媽媽

1、提醒幼兒在繪畫過程中注意

畫前先想一想媽媽長得是什麼樣的。

選擇適當的顏色塗色,塗色時注意塗滿

2、鼓勵畫的快的'幼兒爲媽媽穿上漂亮的衣服

小結:我們的媽媽長得都不一樣,在給媽媽畫像的時候要畫出自己的媽媽的特點哦,這樣別人一看就知道這個是你的媽媽。

四、展示作品我的好媽媽

1、把幼兒的作品通過作品牆和班級博客展示出來。

2、鼓勵幼兒誇一誇我的好媽媽,表達對媽媽的愛。

小結:我們用這幅媽媽的畫像向媽媽表達我們對她的愛,媽媽一定會很高興的。

幼兒園藝術領域教案 篇18

目標:

1、體驗用小汽車輪子進行滾畫。

2、體驗大面子作畫的樂趣。

準備:

多種顏料,畫紙,圍裙,抹布,輕音樂,多個小汽車,報紙等。

內容:

一、欣賞車輪滾畫

師:走,我們快去看看!哇,好大的腳印啊!這是誰的啊!

幼:車輪印、毛毛蟲的腳印(嗯,有可能)

師:到底是誰留下的呢?是這個輪子的,試一試。同時手拿出輪胎(事先把輪子放到桌底)走過高山,轉個彎……咦?這個地方有點窄,有點小,會是誰的腳印呢?(從桌子底下拿出小輪胎)是不是它呢?看着這個要比這個小!(拿出兩個輪胎比比)老師跟你一起試一試,穿過隧道,走過森林……

二、情景導入

師:輪子呀在這畫紙上留下了這麼多的腳印,小汽車呀也想把他的腳印留在這個畫紙上。一人選一輛,把它的腳印留在畫紙上。(把小汽車從桌子底下拿出來)小司機們,準備出發。看我的'穿過一條直直的隧道,叭叭叭,汽車開來了,看見紅燈不能走,看見綠燈快快走,叭叭叭,汽車開來了。再來像毛毛蟲一樣,跑到森林裏。快看,他的會怕山坡呢,我們也來爬一爬,上去,下來……

師:咦?我們走了這麼多地方,我們的小汽車爲什麼沒留下腳印呢?幼:沒有顏料(如果沒有孩子說,加上:怎樣才能讓他留下腳印呢?)

師:哦,原來是沒有顏料啊,你看,玲玲老師把顏料寶寶小朋友準備好了,這是哪個顏色寶寶(先拿出一個,再拿出另一個)這個呢?

師:嗯,當你去用你的小汽車的小腳親親顏色寶寶的時候,要滾一滾,親一親,滾一滾,抱一抱,讓整個顏色寶寶都抱住車輪,然後放到我們的大畫紙上,小汽車,慢慢走,看看我們的車輪真漂亮。

三、幼兒作畫

1、輕音樂。

2、教師巡迴指導。

3、爬上高山、鑽過山洞、越過叢林(如果有幼兒一直在顏料,提醒幼兒要跟不上他們的腳步了)。

四、“停車”觀察

師:好了小司機們,我們的小汽車啊帶我們去了那麼多的地方,肯定累了,那現在我們把小汽車開到我們的停車場,休息一下。

師:剛纔呀,你們去開車旅遊的時候,我也開着小汽車去兜風啦!我開着我的小汽車去了大森林(百貨大樓、草地、公園、商場……),(示範用手指點一點)你開着你的車去了哪?你也來點一點告訴大家。

師:哇,小朋友開着小汽車去了這麼多的地方啊,真了不起。

五、展示

你們都快來看看,我們小汽車留下的大的腳印,小的腳印,粗的腳印真漂亮啊,像一幅美麗的圖畫。那我們去叫更多的小朋友來參觀一下吧!

幼兒園藝術領域教案 篇19

活動目標:

1.理解宣傳概念,並與同伴合作完成宣傳畫。

2.將自己的想法用圖畫形式恰當的表現出來。

3.養成早晚刷牙的良好衛生習慣。

活動重點:

養成早晚刷牙的良好衛生習慣。

活動難點:

將自己的想法用圖畫形式恰當的表現出來。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保護牙齒的PPT、圖片、大圖畫紙、彩色筆

2.經驗準備:有過製作相關宣傳畫的前期經驗。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情景交流,引出主題。

“這個小朋友在什麼地方?她怎麼了?你們有沒有生蛀牙?怎麼去保護我們的牙齒呢?”

二、基本部分

1.護牙知識大比拼!

看圖片,請幼兒選擇,教師講解每個的正確答案。

2.教師利用PPT小結保護牙齒的好方法:

多吃蔬菜、檢查牙齒、用正確的方法早晚刷牙、選擇合適的牙刷和牙膏,飯後漱口等等。

3.討論用哪些宣傳的方式可以將保護牙齒的好方法傳播出去。

展示前期的牙齒統計表、刷牙情景劇表演、演示正確的刷牙方法等。

4.製作宣傳畫

(1)幼兒自由結伴,小組討論宣傳畫的內容及分工。

(2)小組合作製作保護牙齒方法的宣傳畫,可以利用幼兒之前收集的`材料進行裝飾和製作。

(3)製作完成後介紹小組宣傳畫,幼兒相互參觀。

三、結束部分

幼兒分組整理宣傳資料,在教師的協助下佈置展板,做好宣傳活動的準備工作。

活動延伸:

1.美工區:幼兒未完成的宣傳畫.展板放入美工區中,幼兒完成作品後教師可配上文字說明。

2.角色區:幼兒整理刷牙情景劇的演出道具,並進行表演。

活動反思:

再根據主題活動的美術活動之中不難看出幼兒對於互動材料的認知性很重要,只要有幼兒前面的學習經驗,幼兒才能一起製作了一個關於保護牙齒的海報,幼兒自己分工,有畫牙齒的(介紹牙齒的名稱)、有畫對牙齒好的食物的(介紹牙齒能吃與不能多吃的東西)、有畫保護牙齒時用到的東西(介紹保護牙齒的方法)......幼兒如火如荼的進行着,在活動結束時,我們將幼兒製作好的海報,一起去和其他班分享。在整個活動之中幼兒對美術的教育從認知牙齒讓幼兒有很好的認知,對所將要繪畫的事物有從裏到外的瞭解,知道事物的結構和特徵這在美術教育的策略運用中就很值得借鑑。

幼兒園藝術領域教案 篇20

活動目標:

1、初步感受歌曲歡快活潑的旋律,學會唱歌曲中重複的部分。

2、在理解圖示和歌詞關係的基礎上記憶歌詞。

3、能大膽表達自己對圖示的理解,並在討論的過程中接納別人的觀點。

活動準備:

人手一份小圖譜,有樂句的概念。

活動過程:

1、初步感受樂曲

(1)操作:請幼兒學玩手指遊戲。討論:“剛開始沒學會,怎麼辦?”(再試一下)。還是沒學會,怎麼辦?(再試一下)。最後就學會了。老師這兒有首歌曲,名字就叫“再試一下”。

(2)教師範唱。“歌裏唱了什麼?”“這首歌曲有什麼辦法能儘快學會?以前用過什麼辦法?”

2、傾聽歌曲,探索圖示與歌詞的關係。

(1)幼兒每人拿一張圖譜,“這張圖與我們這首歌有什麼關係?”

(2)教師唱,請幼兒嘗試用手指圖。“你有什麼發現?”“把你看懂的地方說出來。”教師唱三句“再試一下”,比較出第二和第三句是一樣的。

(3)探索出第一、三、五、六、七句歌詞用什麼圖表示。

3、學習唱歌。

(1)看圖唱歌。“這是你們自己擺出來的圖,看看能不能幫助我們學會這首歌。”

(2)重點練習。“你們覺得哪句難唱?”

(3)幼兒練習。“少了圖的幫助會不會唱?”

4、小結:今天我們用看圖的方法學會了一首歌曲,遇到困難不要怕,再試一下。“除了‘再試一下’這句好話外,還有什麼好話呢?”(幼兒編)“下次我們把你們說的這些好話編進歌裏。”

歌曲:再試一下

1=G2/4選自迪斯尼兒童歌曲

1531︱351︱54﹒3︱2-︱

這是一句好話,再試一下,

2222︱222︱53﹒2︱1-︱

一試再試做不成,再試一下。

77217︱666︱66176︱555︱

這會使你的見識多,這會使你的膽子大,

5671︱234︱53﹒2︱1-‖

勇敢去做不要怕,再試一下。

活動反思:

這首曲子的`寓意很好,讓孩子遇到困難後不氣餒,再試一下,就會成功。教師在活動中注意發揮孩子的主動性,利用圖來幫助孩子記憶歌詞,並在圖和歌詞之間進行匹配的嘗試,在嘗試匹配的過程中,孩子們各抒己見,教師對每個孩子的觀點表示支持,並鼓勵孩子說出自己匹配的理由;讓孩子在自己拼擺圖片的過程中,總結出每種圖片表示的意思。

幼兒園藝術領域教案 篇21

一、活動目標

1、學習在一定範圍內大膽地進行作畫,並正確使用剪刀,剪出細長條,製作簡單的平面燈籠。

2、培養技巧和藝術氣質。

3、培養動手操作的能力,並能根據所觀察到得現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4、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5、會用它們大膽地進行藝術表現與創造,喜歡裝飾。

6、培養幼兒的欣賞能力。

二、活動準備

(1)班級內架好相應的線,懸掛燈籠用、PPT課件。

(2)各種色彩的正方形和圓形紙若干。

(3)記號筆、雙面膠每人一份。

(4)各種形狀的小燈籠實物若干。

三、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六一”兒童節就要到了,我們有幾個小朋友帶來了小燈籠打扮教室,你們看看,這些燈籠夠了嗎?不夠我們該怎麼辦?

(二)講解示範:

(1)提問:你看到過什麼樣的'燈籠?

(2)告訴幼兒老師給小朋友準備了正方形和圓形的彩紙。

(3)請個別幼兒在紙上大膽作畫。畫前先請他說說準備畫什麼樣的燈籠,老師提醒幼兒要把圖案畫大,以便讓人清楚地知道這是什麼燈籠。

(4)老師示範剪流蘇。

先將一個小正方形紙折一個細長條,打開後,用剪刀從下往上剪流蘇。直至剪到剛纔的折線處。

(5)將剪下的流蘇和幼兒討論後,貼在剛纔畫好的燈籠的下方中間處。

(三)幼兒操作:重點:老師提醒幼兒要將圖案畫在紙的中間,並且畫大。

難點:流蘇儘量剪細。

幫助能力弱的幼兒完成作品。

(四)展示作品:

幼兒將自己做的燈籠懸掛在事先準備好的線上。然後相互介紹,和欣賞。

活動反思:

活動中,請孩子在示範時,老師重點強調了燈籠的圖案要畫大,讓人一看就明白是什麼燈籠。因此,孩子的作品都顯得很大膽,每個幼兒都畫出了自己喜愛的燈籠圖案。還有,活動中,老師讓孩子自己懸掛燈籠,這更激發起了孩子的興趣和自豪感、成功感,他們的情趣又一次被激發了起來,好多孩子禁不住拍起了小手,拉着同伴來看自己的燈籠。離園時,還有好多孩子拉着自己家長的手,請他們來看自己的燈籠,不停地介紹着。

幼兒園藝術領域教案 篇22

設計意圖:

中班幼兒隨着年齡的增長,對任何的東西都特別好奇,對任何事興趣都是越來越濃,特別是對有一定難度和挑戰性的手工很感興趣。在及時捕捉到孩子們的興趣點之後,設計本次藝術活動,培養孩子在活動中的創作能力,讓幼兒體驗活動帶來的快樂。

活動目標:

1、嘗試根據蔬菜、水果的自然形狀和色彩進行小製作。

2、體驗創作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小朋友的'書、多彩的秋天》。

2、辣椒、土豆、茄子、南瓜、蘿蔔、包心菜、橙子、梨、蘋果、香蕉等各式蔬菜、水果若干;牙籤、橡皮泥、彩色卡紙、棉花、電線等材料;範例若干。

活動過程:

1、出示範例,激發幼兒創作的興趣。

教師出示蔬菜水果造型的範例,引導幼兒欣賞,並提問;你喜歡這些漂亮的東西嗎?你覺得它像什麼?

你知道它是用什麼材料做成的嗎?

你最喜歡哪一個,爲什麼?

(重點引導幼兒觀察:給蔬菜水果造型的藝術手法和創意,如利用蔬菜水果本身的外形巧妙、特別的造型,色彩搭配、比例協調的造型等)

2、幼兒利用蔬菜水果進行小製作。

出示水果蔬菜,啓發幼兒根據蔬菜水果的自然形狀和顏色進行想象。

這個水果(蔬菜)像什麼?

你想把它做成什麼?

還需要哪些材料?

打算怎麼做?

幼兒選擇需要的材料,完成蔬菜、水果造型。

3、展示幼兒的作品,幼兒互相欣賞。

活動反思

在活動前,我請家長配合,帶幼兒去菜場認識一下常見的水果,爲《水果造型》的教學活動打下一個鋪墊。因此在整個活動一開始,我先是詢問幼兒在菜場裏見過哪些水果?然後出示裝滿水果的籃子,用布遮好,目的是引起幼兒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我請幼兒上來摸一摸水果的形狀、說一說水果的顏色,並請幼兒到教室裏去找一找與水果相同的顏色。這樣做目的是達到師幼互動的效果。接着我又請幼兒說一說自己最喜歡吃的水果是什麼,這樣做有利於幼兒加深對水果的認識。

在本活動中,我認爲在我請幼兒說一說水果的形狀、說一說水果的顏色,這一環節中只關注到個別幼兒,沒有關注到整體,我覺得可以在這一環節中增設一個在每個小組裏放幾樣水果,讓幼兒去觀察,這樣可能效果會更好些。在教師示範時的範例還太少了,應該多做幾種。

幼兒園藝術領域教案 篇23

一、教學目的

1、讓幼兒知道我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初步瞭解新疆維吾爾族服飾和生活習慣。教育幼兒熱愛自己的祖國,只有各民族團結,另才能繁榮富強。

2、學習節奏型。

3、學習用打擊樂器進行打擊樂——《美麗的新疆》。

二、教學準備

1、維吾爾族服飾一套及其它少數民族服飾若干套。

2、音樂磁帶、錄音機。

3、打擊樂器:碰鈴、沙球、三角鐵、木魚、圓舞板。

三、教學過程

1、引入課題:身穿少數民族服飾的幼兒和其他幼兒在歌曲《愛我中華》的音樂聲中翩翩起舞,並欣賞完這首歌曲。

2、組織談話:

(1)教師啓發性的語言導入活動:

a、“小朋友剛纔聽到的歌曲叫什麼名字?”(愛我中華)

b、“有誰會唱出這首歌的1—2句歌詞來?”請個別幼兒試着唱出1—2句歌詞。

c、“從這首歌中,小朋友能聽出來中國有多少個民族嗎?”引導幼兒回答出由56個民族組成。“對,我們中國就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由56個民族組成,就象一個大家庭,我們每個人都是這個家庭中的成員。”

d、“小朋友,今天在我們班上就有幾個少數民族的幼兒,你們看一看他們都是哪些少數民族。”分別請幼兒回答,引出新疆維吾爾族。

(2)“老師今天還請來了一位來自新疆維吾爾族的小朋友到我們班上來做客。”請出身穿維吾爾族服飾的幼兒。引導幼兒觀察維吾爾族服飾的特徵:頭戴小花帽,身穿小馬夾和顏色鮮豔的裙子,順便向幼兒介紹新疆的土特產:哈密瓜、葡萄乾、羊肉串等,不過最主要是能歌善舞。

(3)幼兒隨音樂跳一段新疆舞讓幼兒欣賞,引起幼兒學習的興趣。

3、完整欣賞音樂《美麗的`新疆》

(1)請幼兒欣賞音樂《美麗的新疆》,引導幼兒創編節奏型:並用拍手、跺腳等身體動作表現節奏型,重點練習切分音符。

(2)出示節奏圖譜,幼兒看譜自由練習。

(3)聽音樂,看譜用身體動作打節奏,反覆練習,拍準切分音的節奏。

(4)用打擊樂器分聲部進行齊奏、合奏。

(5)教師總結講話:“新疆維吾爾族的音樂真是好聽。小朋友在進行演奏的時候,相互表現得非常團結,所以我們學得才更好,要使我們的國家繁榮富強,各民族之間也應怎樣?”(相互團結)。

4、集體跳新疆舞,結束。

幼兒園藝術領域教案 篇24

活動目標:

1、在瞭解洗衣機工作程序的基礎上,嘗試用動作表現洗衣機洗衣的過程。

2、感知樂曲迴環反覆的結構特點,能用不同的肢體語言表現衣服在洗衣機中旋轉的動態。

3、初步學習遊戲方法,嘗試與同伴愉快合作遊戲,感受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圖譜八幅、音樂、繩子一根。

活動過程:

一、幼兒聽音樂進場,導入活動。

T:小朋友,我們的衣服髒了,媽媽會放到哪裏去洗呢?

二、引導幼兒討論洗衣機洗衣服的工作程序。

T:那洗衣機是怎樣工作的`呢?

引導幼兒自由講述:洗衣機洗衣服的過程,教師出示相應的圖譜。

三、看圖譜完整欣賞音樂一遍。

T:聽,小衣服開始洗起來了。

四、引導幼兒利用身體部位創編各種動作,表現洗衣機洗衣服的程序。

T:媽媽要準備洗衣服了,讓我們變成小衣服吧。看看,我找到一件男孩的衣服,還有男孩衣服嗎?男孩衣服在哪裏?這件是誰的衣服?女孩衣服在哪裏?把手舉起來看一看。小衣服們,讓我們聽着音樂跳到洗衣機裏玩一玩吧。

聽A段音樂,幼兒跳進洗衣機。

T:小衣服跳進來吧,洗衣粉來了,水來了。

T:衣服遇到水會慢慢的怎麼樣?(浮起來)哪件小衣服會做慢慢浮起來的動作?

幼兒創編浮起來的動作。(聽音樂練習。)

T:水放好了,洗衣機要開始工作了,它是怎麼轉動的?誰來用動作做一做。

請小朋友利用身體部位創編做動作。 (聽音樂練習。)

T:洗衣機轉動一段時間後就要怎麼樣呢?(停一停、歇一歇、再泡一泡。)

T:接着衣服又開始轉動起來了。(聽音樂練習轉動的動作。)

T:水慢慢放光了,衣服怎麼樣了?(慢慢沉下去。)誰來做慢慢沉下去的動作。

幼兒創編動作,聽音樂練習。

T:最後洗衣機要幹什麼了呢?(甩幹)甩乾的動作怎麼做呢?它要比洗衣服的時候轉得快。(幼兒創編動作,聽音樂練習。)

T:我們把衣服拿出來後幹什麼?(抖動衣服。)怎麼抖呢?(抖衣服、抖袖子、抖褲子)最後,我們把衣服晾起來。

幼兒創編,聽音樂練習。

五、全體幼兒和老師聽音樂完整表演。

六、全體幼兒合作玩洗衣機的遊戲。

1、幼兒圍成一個大洗衣機,教師指揮,集體玩遊戲。

2、幼兒做洗衣機,老師做衣服,再次表演。

3、引導幼兒分組玩遊戲:一組表演洗衣機,一組表演衣服

七、幼兒自由表演衣服晾在衣架上的動作。

師:老師做衣架,現在請把衣服晾在衣架上吧。我們一起去曬衣服。

幼兒園藝術領域教案 篇25

活動設計意圖:

1、這首歌是來自電影《十字街頭》的小插曲,是早期大人喜歡唱的流行的歌曲。這首歌曲歡快活潑,旋律簡單明瞭。

2、老師將這首流行歌曲的旋律與適合幼兒的歌詞巧妙結合。從幼兒的興趣入手,將流行歌曲,改編設計爲音樂歌唱活動,活動關注幼兒快樂情感體驗,以美好的春天景象爲主線,配上動聽的音樂旋律,幼兒特別樂於接受,吸收。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歡快活潑的情緒,初步學唱歌曲。

2、在老師的提示下,探索如何使用圖示理解,記憶歌詞。

3、體驗通過自己探索學會唱歌的快樂。

活動準備:

歌曲圖譜一張,歌曲內容小圖片

活動過程:

一、初步感受歌曲,欣賞教師範唱。

提問:今天老師帶來一首好聽的歌曲,仔細聽,歌裏唱了什麼?

二、學唱歌曲

(一)初步學唱歌曲

1、討論:你聽到歌裏唱了什麼?(教師提問,並根據歌曲的`內容出示相關的小圖片。)

2、師:還有些小朋友還沒有聽清楚歌曲的內容,看着圖,老師再唱一遍,看看有沒有漏掉的。再次欣賞教師的範唱,師幼共同討論歌裏有哪些內容,並出示相應的小圖片。(幼兒聽第一遍時無法完整的記憶,教師再次範唱,根據幼兒的回答,補充相應的圖片。進一步幫助幼兒完整地理解歌詞)

3、利用撥浪鼓的小圖片,學習歌曲的副歌部分。

教師引導幼兒根據範唱,仔細觀察辨別不同的撥浪鼓的小圖片的區別,討論並學習歌曲的副歌部分。(這首歌的難點在於撥浪鼓的的節奏,本次活動以這爲切入點,讓幼兒先學習副歌部分,如:讓幼兒首先觀察辨別不同的撥浪鼓的小圖片,討論撥浪鼓出現了幾次並學習撥浪鼓的聲音和節奏。)

4、討論歌曲的其他內容,並選擇匹配小圖片貼在圖譜的相應位置。(通過讓幼兒動手粘貼小圖片這個環節,從而讓幼兒達到記憶歌詞的目的)

(二)針對幼兒學唱情況進行重點學習。

師幼共同看圖譜完整演唱歌曲,並根據幼兒演唱情況進行重點練習。(教師擯棄傳統一遍又一遍的唱法,巧妙的讓幼兒主動提出自己覺的難唱的部分。如教師提問:有沒有遇到什麼困難,需要我們拿出來唱一唱的;有沒有哪一句你覺的比較難唱的?)

三、嘗試合作演唱歌曲。

1、幼兒分成兩組合作演唱。一組唱撥浪鼓的節奏,一組唱有歌詞的部分

2、幼兒和老師合作演唱。幼兒自己選擇喜歡唱哪一部分。

四、向幼兒介紹這歌曲的出處。

幼兒園藝術領域教案 篇26

活動目標:

1、瞭解製陶的一些基本術語,掌握新的捏陶的技法。

2、能運用多種形式製作杯子,拓寬思維和想象,充分體驗創作的快樂。

3、能根據自己的構思創意,獨立設計製作,激發創新意識,觀察、思考、探索的能力得到提高,。

活動準備:

1、經驗的準備:瞭解陶藝的一些基本知識,掌握兩種以上基本技能。

2、材料的準備:背景音樂、數碼照相機、電腦、幕布、欣賞課件、幼兒的`工作服、陶泥、製作工具等。

活動過程:

一、幼兒聽音樂做“泥巴變身”的律動進入活動室。

師:小朋友,待會兒我要請大家去跟泥巴去做遊戲,你們高興嗎?現在讓我們學一學好玩的泥巴,跟着音樂進去吧!(變高了、變矮了、捲起來、變成小麪條了、變成泥巴球滾進去了)。

二、教師以兒歌形式演示操作,引出主題。

1、出示泥團,引導幼兒想象:“這是什麼?”我們已經學會搓大湯圓了,我們再來搓一搓,“我搓我搓我搓搓搓”。

2、小泥巴說我又要變身了,今天我要跟手指做遊戲。

(1)教師演示:“看!這是什麼動作?”

(2)我們一起來學一學:“我捏我捏我捏捏捏,往上捏往下捏兩邊捏。”

(3)它變成什麼了?

(4)它請泥條妹妹來幫忙(連接泥條),它變好了,呀!是什麼?泥巴變身真好玩,給他們拍拍手。

三、觀看各種杯子的課件,啓發創作。

1、其實我們生活中還有許多有趣的杯子,韓老師也收集了一些,我們一起來看看。

2、欣賞課件,重點引導幼兒觀看杯子的造型與裝飾方法。

提問:如果讓你買杯子,你準備買哪一個?爲什麼?

3、教師小結:杯子有高的、矮的、胖的、瘦的;有水果形狀、小動物形狀、小人形狀的。除了這些還有許多更有趣的杯子,你們想不想自己試着做一個,看看誰做得與衆不同,做得更有趣。

4、幼兒討論、交流如何製作杯子。

師:你準備做一隻什麼樣的杯子呢?跟你的好朋友說說。

四、幼兒充分想象,大膽製作。

1、提醒幼兒認真製作,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大膽製作。

2、教師巡迴指導,及時捕捉幼兒有創意的想法與製作,並用照相機拍下來。

五、展示作品,師幼互評。

1、以幻燈的形式欣賞同伴作品,進行評價。

2、教師也從中選出幾件有代表性的幼兒作品,從造型上分析作品的優點。

幼兒園藝術領域教案 篇27

活動思路:

設計這節課時,我主要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繪畫基礎、能力及興趣來設想的。而房子又是平時孩子們最熟悉、最常見的物體,中班的孩子對房子的結構有了一定的瞭解,所以給孩子們奠定了繪畫的基礎,讓幼兒覺得活動較簡單,同時激發孩子們願意去想、去畫的情趣。

活動目標:

1、學會講述自己家的房子,引導幼兒瞭解房子的構造,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

2、通過觀察模型,鼓勵幼兒根據自己的意願大膽想象、創作,在看看、說說、想想、畫畫中體驗活動的快樂。

3、在幼兒合作學習中,培養幼兒從小愛家的情感。

活動重點:

讓幼兒按自己的意願運用簡單的線條繪畫房子。

活動難點:

能根據自己的想象大膽的繪畫和塗色。

活動準備:

1、教師準備:動感《蝸牛》卡片1張、立體房子教具3個、音樂《童年的回憶》。

2、幼兒準備:16K白紙、水彩筆(每人一份)。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引起幼兒興趣。

1、情境導入:聽,是誰在叫我?(教師做出聽的動作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2、提問:猜猜這個殼是誰的家?(教師出示蝸牛圖片)

3、引入主題“房子”。(教師敲小蝸牛的房子,讓幼兒確定自己猜對了。)

4、請小朋友說說自己家房子是什麼樣子的?(提高幼兒語言的表達能力)

二、出示教具,引導幼兒觀察、想象。

1、教師:我把自己設計的房子帶來了,你們想不想看看呀?出示彩色卡紙製作的'各種房子讓幼兒欣賞。

(1)出示樓房“高哥哥”:我是高個子,你們可以叫我高哥哥,認識你們很高興。

(2)出示平房“矮胖胖”:我是矮個子,你們可以叫我矮胖胖,嘿!小朋友們你們這麼乖,我非常想和你們做朋友。

(3)出示蘑菇房,讓孩子們觀察它和前面的房子有什麼不一樣?它爲什麼不好意思見大家?

2、教師示範,幼兒一起加入畫完蘑菇房。

3、請小朋友說說自己想要修一座什麼樣的房子?(分組討論)

三、在輕輕的音樂聲中幼兒自由作畫。

1、教師介紹每組操作的材料,及操作方法。

2、教師:小朋友們,我們一起當小小設計師吧!幼兒分組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3、幫助有困難的幼兒。

操作要求:可以按自己喜歡的方式畫,注意彩筆的去放和桌面的清潔。

四、作品展示。

讓每組幼兒都參加秀作品。(個別講述自己的繪畫內容)

活動延伸:

教師帶領孩子將自己的繪畫作品貼到外牆供大家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