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大班下學期語言教案彙編15篇

幼兒園大班下學期語言教案彙編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9W 次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我們應該怎麼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大班下學期語言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大班下學期語言教案彙編15篇

幼兒園大班下學期語言教案1

設計思路:

《好朋友》是一本平實但讓幼兒感到親切的讀本,它裏面講的都是孩子們每天經歷的事情。在第二階段的教學中,我以"感受-分享-體驗"爲主線。首先,通過課件展示,分享孩子們生活中的交友經驗,讓孩子感受交朋友的快樂。然後,運用表格的形式讓孩子進行拓展創編,分享自己的交友經驗,使"好朋友"的概念進一步昇華。最後,結合家長開放日以及聖誕節的到來,以班級爲單位開一個"歡樂聖誕舞會",請幼兒找找自己的好朋友做舞伴,可以是爸爸、媽媽、女孩、男孩……體驗交朋友的樂趣。

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理解書本內容,進一步加深對好朋友的認識。

2、啓發幼兒大膽說出自己的感受。

3、豐富幼兒社會交往知識、提高社會交往能力。

4、初步理解故事情節,理解故事中語言的重複性特點。

5、知道故事中象聲詞運用的.趣味性。

活動準備:

知識經驗的準備:課前,老師開展找一找身邊的好朋友活動,並請幼兒收集好朋友的照片帶回來。

物質的準備:

1、用相機拍下日常生活中幼兒間的點點滴滴,並配上音樂製作成課件。

2、音樂《親親恰恰》。

3、創設《歡樂聖誕舞會》情景。

活動過程:

一、複習鞏固。

通過幾個問題的逐一交流幫助幼兒回憶讀本內容。(故事裏的主人公都有哪些好朋友,喜歡和好朋友一起做什麼,從好朋友那裏得到過哪些安慰和幫助,他覺得什麼樣的人是自己的好朋友)幫助幼兒回憶梳理,先請幼兒回答再指讀大書相應的文字。

二、觀看課件,討論交流,感受友情的溫暖和美好。

1、欣賞老師製作的課件,感受與同伴間交往的快樂。

2、請幼兒邊觀看課件邊說一說:

(1)你們都有哪些好朋友?(有男孩的好朋友;有女孩的好朋友;有大人的好朋友;有玩具的好朋友;有動物的好朋友;有植物的好朋友)。

(2)你喜歡與好朋友在一起做什麼事情?(遊戲、畫畫、做手工……)

(3)在你難過時,在你有困難時,好朋友會怎樣做?(會安慰你、會幫助你)

(4)和好朋友在一起時,會發生不開心的事情嗎?(會吵架、會打架)

(5)但是我們最後還是能做好朋友嗎?(能)

(6)播放幼兒和好朋友的合照,有好朋友開心嗎?

3、小結:在幼兒園裏,我們每天都和好朋友在一起,一起遊戲、一起做早操、一起吃飯、一起玩玩具……有開心的事情、也有不開心的事情。遇到困難,我們會互相幫助;有好吃、好玩的東西,我們會一起分享。交朋友是開心的事情,我們都有好朋友。

三、分享交朋友的經歷,拓展延伸"好朋友"可以是人、動物、植物等等,激發幼兒交朋友的願望。

1、出示表格,請幼兒討論在生活中自己的好朋友是誰?爲什麼喜歡和他做朋友?教師啓發幼兒"好朋友"可以是人、動物、植物等等。

你的好朋友是誰?爲什麼喜歡他?喜歡和他做什麼事情?

(人)(動物)(植物)(其他)

2、請個別幼兒回答,老師記錄幼兒的話。

3、小結:我們有許多的好朋友,有大人的好朋友、動物的好朋友、卡通的好朋友、植物的好朋友等等,我們喜歡和好朋友一起做許多事情,很開心。交朋友真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四、開"歡樂聖誕舞會",交更多的好朋友。

師:"你希望交到更多的朋友嗎?應該怎樣做才能交到朋友呢?"創設"歡樂聖誕舞會"情景,師:現在,我們要開舞會了。小朋友們可以找一個你喜歡的好朋友做舞伴,一起舞動起來吧!

"歡樂聖誕舞會":請幼兒伴隨着《親親恰恰》的音樂,兩兩相伴,一起快樂地舞動起來,體驗交朋友的快樂。

教學反思:

活動中,孩子們的情緒是高昂的、飽滿的,從整個活動來看,我和孩子們都是以一種輕鬆愉快的方式進行拓展創編。在交流過程中,幼兒對"好朋友"的概念進一步昇華。這個活動的重點是拓展創編"我的好朋友是……。我喜歡和他做……。",難點是引導幼兒感受、分享交朋友的快樂。因此,我採用了多媒體課件和表格的形式,課件是通過記錄日常生活中幼兒與好朋友所發生的事物所製作成的,能使幼兒產生共鳴。展現好朋友之間的團結友愛、互相幫助的情感。活動中仍有些地方需要改進,如在觀看課件時應該"放手"讓孩子自己說。拓展環節裏,教師要如何引導幼兒拓展。更好地接住幼兒"拋給你的球"是我認爲自己做得不足的地方,以後對於此活動我會細細揣摩,不斷改進,讓孩子們能學到更多知識。

幼兒園大班下學期語言教案2

活動目標:

1.能夠關注畫面細節,大膽想象畫面內容。

2.願意從畫面中的變化,講述黃雨傘一路上所發生的故事情節。

3.大膽想象,感受畫面所呈現的優美意境。

4.能在集體面前大膽發言,積極想象,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黃雨傘》PPT,音樂《黃雨傘和雨滴》,小黃傘、小藍傘各一把。

活動過程:

(一)出示繪本,引出主題。

1.出示繪本,引導幼兒觀察封面。

教師:今天,我帶來了一本書和大家分享。你從封面上看到了什麼?感覺這本書會講關於誰的故事?

2.教師介紹繪本《黃雨傘》

教師:這本書的名字就叫黃雨傘,它是一位韓國名叫柳在守的作家寫給小朋友們看的書。

(二)集體閱讀繪本前三頁。

1.共同閱讀第一頁。

教師:說說看到了什麼?爲什麼要撐傘?你從哪裏看出來需要撐傘?你覺得這是什麼樣的雨?

教師:猜一猜這個打黃雨傘的是誰?猜一猜她要去哪裏?去幹什麼?

2.共同閱讀第二頁。

教師:畫面有什麼變化?黃雨傘碰到了誰?猜猜他們會說些什麼?如果他們想結伴而行,那又會說些什麼呢?這時候黃雨傘的心情是怎樣的?

3.情境表演:黃雨傘碰上藍雨傘。

教師:相互說一說,再請小朋友上來表演一下。

4.共同閱讀第三頁。

教師:又來了誰?他們碰在一起會說什麼呢?

(三)集體閱讀繪本第四-九頁。

1.共同閱讀第四頁。

教師:看!他們來到了哪裏?又遇到了誰?這時候他們會說些什麼呢?

2.共同閱讀第五頁。

教師:這是哪裏?你從哪裏看出來的?他們會不會去玩?爲什麼?

3.共同閱讀第六頁。

教師:這是什麼地方?這條路和前面看到的路一樣嗎?哪裏不一樣?你在什麼地方也看到過這樣的路?

4.共同閱讀第七頁。

教師:他們來到了哪裏?是往上走還是往下走?你是怎麼看出來的?

5.共同閱讀第八頁。

教師:他們爲什麼停下來了?

6.共同閱讀第九頁。

教師:哇!這麼多是雨傘,他們可能來到了哪裏?

(四)觀察最後一頁。

教師:各種顏色的小傘放在了哪裏?撐傘的人呢?爲什麼要把傘放在一起?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充分挖掘了繪本《黃雨傘》的審美元素,將畫面與音樂整合的美感通過不同的閱讀方式傳達給幼兒。激起了幼兒積極閱讀理解、審美感知與創造性表達,可以說這個閱讀的過程是帶領幼兒享受藝術的過程,更是引發幼兒審美情趣多元進發的過程。主要特色體現在:

1.將故事情節與音樂有機整合,讓幼兒感受優美的意境。本次活動打破了以往繪本教學的模式,將故事情節與音樂有機整合,通過提問“聽着音樂,你在畫面中彷彿看到什麼”,請小朋友想象並嘗試表演兩個朋友見面的情景,引導幼兒在音樂中展開想象,感受噴泉池邊嬉戲的快樂、遊樂園裏遊戲的自由、十字路口過馬路的匆忙……藉助音樂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注重幼兒的情感體驗。

2.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作用,給幼兒更多的閱讀空間。活動努力體現以幼兒爲主體的教學理念,特別是選擇了只有畫面沒有文字的無字繪本,告訴幼兒畫家將所有的故事都藏在畫裏面,鼓勵幼兒自己來編故事。教師把重點指向幫助孩子自由聯想,通過聯想串接、融會貫通所有的畫面,嘗試用自己的語言表達美的感受。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注意爲幼兒創設平等、寬鬆的交流環境,給幼兒充足的自由閱讀的時間,既鼓勵幼兒小聲地進行交流,有機會與同伴相互學習,也鼓勵幼兒大膽在集體面前表達表現,最大限度地調動幼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將幼兒真正看成是主動獲得知識經驗的主體。

3.運用多元的閱讀教學方法,使幼兒能多角度地進行思考表達。在閱讀的`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採用了多種不同的閱讀方式:幼兒集體閱讀扉頁及前兩頁、幼兒自由閱讀、重點感受繪本的特別之處、整體閱讀等。在爲幼兒提供多元閱讀的環境和方式時,注意一方面向幼兒提出開放性問題,激發幼兒多角度地進行思考,尋找各種不同的答案:另一方面鼓勵幼兒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這都有助於幼兒創造性思維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

4.適時、適宜的經驗分享和語言能力培養。在繪本中。蘊含了豐富的色彩、美學、社會、人文等教育因素。在本次活動中,我注意捕捉到這些有價值的信息,及時隨機地在觀察畫面的過程中與幼兒一一分享,並準確到位地進行提煉。如“火車道口的內容分享”“集中觀察發現俯視的畫面感”“畫面中的色彩運用”等等,在分享的過程中自然引發幼兒對“高聳入雲”“燦爛如花”“陸陸續續”“步履匆匆”等一些文學語言的關注和運用。

幼兒園大班下學期語言教案3

活動目標:

1、理解兒歌內容,感知問答歌的結構特徵。

2、藉助幼兒用書上的畫面,感知動物睡覺的姿勢,並通過問答的形式學習念兒歌。

3、能與同伴接說問答歌,體驗一問一答念兒歌的樂趣。

4、學習有序、仔細的觀察圖片,理解圖片,並用較清楚的語言描述圖片內容。

5、學會有感情地朗誦詩歌,大膽參與討論。

活動準備:

1、幼兒會念問答兒歌《誰會跑》,圖片:馬、鳥、蟲、魚。

2、幼兒用書人手一冊,實物展示儀。

3、幼兒對動物睡覺方面的知識有一些認識和經驗。

活動過程:

1、複習問答兒歌《誰會跑》,引出問答歌《睡覺》。

-教師(出示動物圖片):這些是什麼動物?他們會什麼?它們會怎樣行走?

-採用教師問幼兒答的形式,師生合作念問答歌《誰會跑》,交換角色,重新念問答兒歌。

-教師:剛纔我們唸了問答兒歌《誰會跑》,今天,我們要學習一首新的問答兒歌《睡覺》,請你們猜一猜,這首問答歌會怎樣提問和回答呢?

2、引導幼兒觀察幼兒用書,感知兒歌的基本內容。

-幼兒人手一冊幼兒用書,啓發幼兒看圖說說:畫面上有哪些動物?它們是怎麼睡覺的?

-請幼兒大膽講述動物的名稱以及動物睡覺的樣子。

-教師整理幼兒的講述,幫助幼兒理解兒歌中的詞語,講解詞語的意思。例如:絞成團、銜着鼻。並邊提問邊帶領幼兒一起講述動物睡覺的姿勢。

3、學習朗誦問答歌。

-用實物展示儀放大幼兒用書中問答歌,引導幼兒看圖,採用教師問幼兒答的形式念兒歌。-交換角色,幼兒問教師答,輪流接說兒歌。

-男孩子問,女孩子答輪流接說兒歌,再交換角色念兒歌。

4、啓發幼兒仿編問答兒歌。

-教師:你還知道什麼動物?他們是怎樣睡覺的?

-整理幼兒講述的內容,並帶領幼兒念一念問答句。

5、我們想睡覺啦!

-教師:動物睡覺的姿勢是千姿百態的,小朋友,你睡覺的時候是什麼樣子的?請你做一做給大家看一看!(可以讓幼兒睡在桌子上演示一下自己睡覺的姿勢)-教師(播放夢幻曲):小朋友,聽到這首輕鬆的夢幻曲,你想做什麼?

-讓幼兒坐在小椅子上,隨着音樂自主的擺出各種輕鬆的姿勢閉上眼睛做睡覺的動作。讓幼兒盡情地享受睡覺的甜蜜和放鬆。

活動反思:

中班散文詩《睡覺》是一首童趣盎然的散文詩,這首散文詩的語言亮點就是描述了各種小動物不同睡姿的動詞,帶給幼兒許多樂趣,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這首散文詩語言清新優美,淺顯流暢,緊緊圍繞"睡"展開描述,字裏行間流溢出恬靜的意境,特別適合中班幼兒欣賞和學習。通過聽聽、看看、講講、學學等多種形式讓幼兒欣賞和學習,並體驗在活動的`快樂。

其中,多媒體課件是我本次教學活動的重要媒體之一,它能同時呈現文字、動畫、聲音等,做到視聽結合,以全方位的立體方式傳輸信息。這樣不僅能調節活動氣氛,創設學習情境,還能充分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激發其求知慾。 活動中,幼兒反響積極,他們通過PPT、圖片和音樂感受到了散文詩的意境美、語言美。

教學活動中,我運用了在遊戲中學習的方法。在欣賞完第二遍散文詩後,我打破了“讓幼兒靜靜地坐在那裏聽”的傳統觀念,爲幼兒創設了輕鬆愉快,毫無壓抑感的環境。通過肢體語言來了解掌握一些動詞的含義,在感受散文詩的過程中,我通過讓孩子學學小動物睡覺的樣子來了解“趴”“鑽”“睜”等動詞的含義,師生互動,動靜結合,幼兒積極性很高,氣氛活躍。除此之外,我還創設環境,讓幼兒感受散文詩寧靜、恬美的意境。如:背景的創設、背景音樂的提供和教師的投入引導等,使幼兒對欣賞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幽靜的環境,閃爍的星星,彎彎的月亮,美麗的天空,配上優美的配樂散文詩……無一不將幼兒帶入一個寧靜、恬美的意境。

整個教學活動中,我以肯定的目光,微笑的神態、讚許的語言,鼓勵幼兒探索、表現。在理解動詞“趴”“鑽”“睜”的時候,師生互動,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使幼兒在平等、和諧的氛圍中理解了動詞的含義,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幼兒知識積累很重要,活動前孩子對動物睡覺的習慣已有所瞭解,知道許多動物睡覺的習慣,因此在最後一個講述環節中,幼兒能大膽講述、表現,情緒及活動氣氛達到高潮。這個環節也爲幼兒在第二課時創編散文詩做下了鋪墊。

幼兒園大班下學期語言教案4

設計意圖:

生病,每個孩子都經歷過,生病也是孩子們所害怕的事,他們害怕吃藥、打針,害怕一個人在家,孩子們對此有切身的感受。生病時的所感所想是孩子們所熟悉的,但同時又是因人而異、各不相同的。爲了使他們樹立一種正確對待病痛的健康心理,我設計了本次活動。

活動目標:

1、能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大膽、合理地進行想像和講述。

2、知道朋友之間要相互關心、幫助。

3、樹立一種正確對待病痛的健康心理。

4、在感知故事內容的基礎上,理解角色特點。

5、領會故事蘊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幼兒已認識過信,瞭解信的基本格式。

2、材料準備:圖夾文寫的信。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鼓勵幼兒幫助小兔想辦法。

師:有一隻小兔生病了,只能整天躲在牀上。它想:要是好朋友小貓能來看看我,那該有多好啊。可是,小貓家離得挺遠的,怎樣才能讓它知道自己生病了呢?小兔發愁了,怎麼辦呢?

幼:可以請小鳥來幫忙,讓小鳥去通知小貓。

幼:可以打電話給小貓。

幼:還可以寫信給小貓……

(評析:語意在鼓勵幼兒根據自己的經驗爲小兔想出多種好辦法。)

2、理解信的基本內容。

師:你們幫小兔想了許多好辦法,它自己也想了個辦法,寫了一封信給小貓(出示信封,信封上用畫來表示收信人與寄信人)。請你猜猜小兔在信裏對小貓說了些什麼?

幼:小貓,我生病了,你能來陪陪我嗎?

幼:小貓,我身體不舒服,我一個人在家好孤獨,你來看我好嗎?

(評析:此過渡性提問爲引出信的內容而設。)

教師出示信,引導幼兒觀察。(見圖一)師:小兔信中畫的三張畫,分別是什麼意思呢?

(評析:這個環節意在鼓勵幼兒相互討論,將看懂的圖用語言表達出來。)

師:你看懂了哪張畫?畫上說了一件什麼事?

幫助幼兒重點理解第二、第三幅畫。

第二幅畫:小兔爲什麼哭?

第三幅畫:小兔心裏會想些什麼?

(評析:讓幼兒分別根據自己的經驗來想像並講述小兔爲什麼哭及小兔心裏會想些什麼,鼓勵幼兒從多個角度進行講述。)

3、讀信。

師:我們看懂了這三張畫,接下來我們開始讀讀這封信。讀信的時候要注意用"我"的口氣來讀,要將信的開頭和結尾部分也念出來,說清楚小兔爲什麼哭及他心裏想些什麼,要讓別人一聽就懂。

(評析:此環節意在讓幼兒複習鞏固信的基本格式,從而能完整地讀信。)

幼兒再次討論該如何讀這封信。請若干幼兒讀信。

(評析:在幼兒討論過程中,教師注意傾聽幼兒討論的內容,以便請不同的幼兒讀內容不同的信。)

4、討論並講述。

師:小貓收到信後會怎麼樣?

幼1:小貓收到信後會趕緊到小兔家看小兔。

幼2:小貓會帶些小兔愛吃的東西去看它。

師:小貓收到信後,把小兔生病的消息告訴了小兔所有的朋友。看,有那麼多的好朋友都來了。

引導幼兒觀察、講述,好朋友爲小兔做了什麼事,它們爲什麼要這樣做?

(評析:意在鼓勵幼兒完整地講述。)

5、移情講述。

師:小兔生病後得到了這麼多朋友的關心愛護,相信他一定能早日康復。如果我們身邊的好朋友生病了,我們又該怎麼做呢?

小結:我們小朋友應關心愛護身邊的每一個人,這樣,我們的生活就會變得更美好。

(評析:引導幼兒從自身生活經驗出發進行講述。)

活動反思:

這個故事的'創設主要體現朋友們對小白兔的關愛之情,從中學習短句“我送你……”或“我給你……”孩子的模仿能力是很強的,先聽故事,有利於孩子的學習和表達,情境創設也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教室裏悄無聲息,孩子都在傾聽,精神很集中。小豬、小花貓、小熊、小灰兔的話語示範性很強,有利於開啓孩子的思維。結果正是這樣,在接下來的環節——小白兔生病了,你們都是小白兔的好朋友,你們怎麼關心小白兔呢?孩子們的答案是五彩繽紛的。

“我送你一個桃子。”

“我送你一個蘋果。”

“我給你一支蜂王漿。”

“我送你一個大西瓜。”

“我給你一袋奶。”

“我給你一杯水。”

“我給你一根香蕉。”

“我送你一棵大白菜。”

……

在這個環節,孩子掀起了學習高潮,在動腦,在表達,並且答案是生動的、精彩的。孩子是充滿愛心,充滿創造力的。我很高興調動了孩子學習的積極性,開啓了思維的閘門。支架教學論提倡給孩子的學習搭設雲梯,讓孩子自然而然地去摘到豐盛的果實。我這堂課的設計就來源於此,讓孩子在故事中學習,然後讓孩子掂掂腳,伸伸手去摘葡萄。

缺點也是有的,孩子語言的表達不夠完整,雖然我做了規範。尋找原因,我感覺講故事時,語言渲染的不夠,首先我應在語氣上加強渲染,還應讓孩子模仿模仿小動物們的話語。在情境的創設上我只烘托了氣氛,沒有在場景、道具的佈置上下功夫。如果有場景有道具,孩子會更投入,對小白兔的愛會更濃厚,話語會更感人。

幼兒園大班下學期語言教案5

活動目標:

1.有學唱新歌的願望,模仿原有兒童,嘗試創編簡單的兒歌。

2.分辨各種小動物的叫聲,激發喜歡小動物的情感。

3.理解故事內容,能認真傾聽,有良好的傾聽習慣。

4.參與閱讀與討論,體驗故事的奇特與幽默,初步瞭解故事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徵,進一步激發閱讀圖書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幼兒自帶各種長毛絨小動物玩具(小貓、小羊、小鴨、小雞)。

2.《可愛的小動物》歌曲錄音。

活動過程:

1.介紹動物玩具

(1)鼓勵幼兒大膽的聲音響亮地介紹自己帶來的小動物玩具。

(2)集體模仿小動物的叫聲。

2.遊戲:猜猜來了哪位小客人

(1)教師可模仿各種小動物的叫聲,請幼兒快速的聽辨來了哪位小客人?

(2)教師用各種不同的節奏代表各種不同的小動物,請幼兒模仿學習打節奏,學叫聲。

如:喵喵喵|喵喵喵|喵喵 喵喵|喵—||

嘎 嘎|嘎嘎嘎|嘎嘎 嘎嘎|嘎—||……

3.欣賞新歌曲

(1)教師出示自己喜歡的小貓玩具,親親它、抱抱它,並示範演唱歌曲:“小貓是我最心愛的玩具,我可喜歡它了,我還會用歌聲表達我對小貓的喜愛。”

“我喜歡我的小貓嗎?你們是從哪裏看出來的?”

(2)教師再次演唱歌曲

4.學唱新歌曲

(1)請幼兒學做小貓,教師唱“我愛我的小貓”,幼兒唱“喵喵喵,喵喵喵,喵喵喵喵喵”。

(2)鼓勵幼兒大膽想象用不同的 節奏型表示小貓的叫聲:“小貓除了用這樣的節奏叫,還可以怎麼叫呢?”

(3)幼兒抱起自己心愛的小動物,學唱歌曲,嘗試創編簡單的'兒歌。

(4)請個別幼兒示範,集體學習。

活動反思:

1、在第二環節中,我提供了一些動物拼圖,讓幼兒拼拼找找,鼓勵幼兒互動學習,引導他們進行探究活動,促進主動學習,使他們在活動中得到發展的一個平臺。

2、以遊戲的方式吸引孩子主動參與活動。在“學學小動物”、“動物找家”的遊戲情景中,通過讓幼兒模仿、扮演喜歡的動物角色,送它們回家,使幼兒在一個輕鬆的環境中進一步掌握了常見動物的明顯特徵,也滿足了幼兒好模仿的天性,促使孩子主動地參與。

3、注重材料的層次性,使幼兒充滿了好奇、內心萌發試一試的慾望,並體現了生生互動。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教育目標也得到了很好的實現。

幼兒園大班下學期語言教案6

活動目標

1、樂於觀察身邊的事物

2、仔細觀察畫面,感知繪本內容

活動準備

教師準備:電子課件,字卡(泥),詞卡(翻開,感覺,靜悄悄)

幼兒準備:幼兒繪本,活頁遊戲(一)

活動過程

一、遊戲導入,引出主題

1、遊戲"冰箱裏面有什麼"遊戲方法:請5~6名幼兒上臺,站成一排,然後臺下的幼兒集體問"冰箱裏面有什麼",臺上的幼兒按站隊的順序依次回答。回答錯誤或沒跟上速度的`人被淘汰。

2、教師:小朋友們太棒了,能說出這麼多東西,說明大家平時觀察的很仔細,今天老師想請大家來看一個關於院子裏有什麼的故事。

二、介紹封面,引出故事

1、展示封面,請幼兒觀察:封面上畫的是哪裏?都有些什麼?

2、介紹書名"院子裏有什麼"並帶領幼兒朗讀3、請幼兒發揮想象力,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說說院子裏還會有些什麼?

三、幼兒自主閱讀

1、幼兒取出繪本,自行閱讀

2、請幼兒用完整的句子進行表達:這個院子裏有什麼?你喜不喜歡這樣的院子?爲什麼?

3、請幼兒有序的收起繪本

四、集體閱讀,理解故事

1、教師播放課件中的繪本PPT,引導幼兒逐頁閱讀

(1)閱讀2~3頁:畫裏有誰?他們在哪兒?在幹什麼?猜猜他們在想什麼?

(2)閱讀4~7頁:在這個院子裏你能看見什麼?這些東西我們很容易看到,有什麼東西是我們不容易看到的呢?

(3)閱讀8~9頁:你看到了什麼?還有沒有別的發現?(提醒幼兒仔細關擦樹葉、草叢和花朵)

(4)閱讀10~11頁:這三幅圖裏你看到了什麼?請幼兒數一數它們的數量並用"蘋果樹上有倆只小鳥"這樣的句式來進行表述

(5)閱讀12~13頁:翻開泥土,看看裏面有什麼?(教師適時出示字卡"泥"和詞卡"翻開"並進行簡單講解)你認爲泥土裏還會有什麼?

(6)閱讀14~17頁:在這個院子裏,有哪些東西我們是可以聽到的?哪些是可以用鼻子聞到的?(請幼兒用動作分別表現"看""聽""聞")

(7)閱讀18~21頁:我們能不能看見風?我們怎麼能感覺到風的存在呢?(風吹在皮膚上,樹葉隨風飄動,風箏在天上飛……請幼兒發揮想象舉例。適時出示詞卡"感覺"並進行簡單講解)

(8)閱讀22~23頁:這個時候還有風嗎?你是怎麼看出來的?(教師適時出示詞卡"靜悄悄"並進行簡單講解)

(9)閱讀24頁:畫面中是什麼時候?畫面中的人打算做什麼?

2、教師播放課件中的故事動畫,請幼兒完整的欣賞故事五、結束活動1、教師對幼兒的表現進行,給幼兒留下問題,爲下一課時做鋪墊。

問題:蚱蜢躲在草叢裏容不容易被發現?爲什麼?

佈置家庭作業:活頁遊戲(一)2、師幼共同物品,結束活動

幼兒園大班下學期語言教案7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感受月亮姑娘做衣裳的趣事,知道月亮是不停變化的。

2、學習故事中描寫月亮變化的語句,初步瞭解故事中比喻手法的運用。

3、能認真傾聽同伴發言,且能獨立地進行操作活動。

4、培養幼兒與他人分享合作的社會品質及關心他人的情感。

活動準備

教師教學資源,教學掛圖,語言CD,幼兒學習資源2第1~3頁,表現夜晚寧靜的背景音樂一首,月亮不同時期的圖片(見幼兒活動資源包)。

活動過程

1、出示夜晚的圖片,聽優美寧靜的音樂,教師組織幼兒說一說晚上天空中有什麼,月亮像什麼,引出活動。

2、教師運用掛圖講故事,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可用以下關鍵提問進行:

(1)月亮姑娘爲什麼要做衣裳?

(2)裁縫給月亮姑娘做了幾次衣裳?爲什麼三次都沒做成?

(3)月亮姑娘是怎麼變的呢?請幼兒操作四幅圖進行排序。

3、教師利用四幅圖再次講述故事,幼兒看自己排的順序是否正確。

4、向幼兒介紹故事中的比喻手法,引導幼兒學習故事中描述月亮變化的詞句,如細細的、彎彎的、好像小姑娘的眉毛、好像彎彎的鐮刀等。

5、啓發幼兒用故事中的用詞形式自己描述一下月亮,加深對比喻手法的理解。

教學反思

第一環節,我採用觀察法、對比法、猜測法、排列法開展。一開始我用開放式的提問來引導,如教師提問:“這裏有三張月亮姑娘的照片,請你看看,比比。畫裏什麼地方一樣?什麼地方不一樣?”引發了幼兒內在的探究動機和興趣。幼兒通過自己的觀察、比較後,都發現了三張圖片的不同,然後通過自己的`觀察運用自己的想象和已有經驗來建構故事,並用自己的語言將它表達出來。

我給幼兒創設了個能積極應答的環境,幼兒在活動中積極性很高,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第二環節,我運用了比較法、視聽結合法、歸納法。教師先進行設問,爲幼兒聽故事提供了指向性,能讓幼兒有目的的聽故事。然後教師運用多媒體豐富的色彩、生動的畫面、逼真的效果,充分調動了幼兒視聽結合的積極性,很快的吸引了幼兒注意力。

孩子們通過自己的想象與故事進行比較,從而更好的理解了整個故事。在爲故事取名這個環節,讓教師真實把握幼兒理解故事的程度,幼兒能根據故事的內容進行較好的回答。

第三環節是本活動的重點部分,是爲了幼兒更深刻理解和體會故事的內涵,教師運用了圖片演示法、講述法、追問法、提升法,讓幼兒再次聽故事後,逐一對故事內容進行提問,並進行深層次的追問。

幼兒園大班下學期語言教案8

教學目標:

1、引導幼兒按圖片內容的順序進行較細緻的觀察,鼓勵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

2、繼續培養幼兒傾聽習慣。

3、讓幼兒感受到助人爲樂的情感,知道遇事要動腦筋,想辦法。

教學準備:

大圖片6張、小圖片8張、錄音故事《奇怪的橋》、動物頭飾。

教學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教師用親切的語言激發孩子的興趣)

師:小朋友們,你們好,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幾幅圖畫,你們想不想看一看啊?

二、觀察圖片,說一說

(教師用語言、手勢、形體動作引導幼兒按圖片內容的順序進行細緻的觀察,鼓勵幼兒大膽想象,積極發言,引導幼兒說完整話,教師及時評價。滲透助人爲樂的情感。)

(一)教師引導:

1、你看到了什麼?(提示幼兒要說完整話)

2、看到這幅畫你想到了什麼?

3、你能看着這幅畫,說幾句話嗎?

(二)在觀察、講述第六幅圖畫的時候,教師引導,使學生感受助人爲樂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

(三)欣賞完整的故事。(幫助幼兒熟悉、聽懂、學說普通話,培養幼兒注意傾聽的習慣,教師通過提問題,提高幼兒的`語言理解力。)

三、放錄音故事《奇怪的橋》

提問:故事中有哪幾種小動物?原本鴨媽媽是來幫忙的,後來沒有幫上,可是雞媽媽也過了河,這是怎麼回事呢?請小朋友豎起你們的小耳朵仔細的聽一聽。

四、分組講故事

(由於幼兒學習具有個別化的特點,所以在這一環節中,設計了幼兒用自己的語言創造性的講述,既提高了孩子的表達能力,也發展了孩子的想象力。)

(一)提前分好組

(二)老師提要求:每個人都要講一講,一個人講話的時候,其他小朋友要認真聽。

五、個別幼兒講故事

(鼓勵幼兒當衆表達,表達時自然、從容、自信。)

1、請一個小朋友講故事,其他人認真聽。教師提示:他講的好不好?爲什麼?

2、注重評價,教師要用鼓勵性的語言進行評價,使幼兒明確自己講的好,好在哪?其他小朋友學,應該學什麼?

六、結束部分:表演故事《奇怪的橋》

(通過表演加深孩子們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同時,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1、幼兒自主選擇扮演的角色,教師組織好孩子。

2、放錄音故事,教師和孩子一起表演。

教學反思:

《綱要》指出:幼兒的語言是通過在生活中積極主動地運用而發展起來的,單靠教師直接"教"是難以掌握的,教室應充分利用各種機會,引導幼兒積極運用語言交往。在本課內容中,通過教師引導幼兒觀察畫面內容,並用語言講述內容和故事情節,鼓勵幼兒當衆表達,在講述中發展語言表達能力的。幼兒看到美麗的圖畫,興趣濃厚,觀察畫面很認真,很細緻,基本上能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講出來,不足之處如下:

1、教師對於幼兒的習慣培養這方面強調的不夠,應隨時關注孩子的習慣培養,如傾聽習慣、站姿、舉手姿勢等。

2、教師的評價過於簡單,或乾脆不評價。遇到一些特殊的"回答",教室不予理睬,這樣會影響幼兒回答問題的積極性。

3、個別幼兒沒有照顧到,可能整個活動他都是旁觀者,沒有參與進來。

改進措施:

1、教師隨時用啓發式的語言提示幼兒如何"聽",如何"站",如何舉手等常規習慣,要常抓不懈。

2、教師評價要具體,如某某的聲音真好聽,某某站的真直,某某舉手舉的真精神等,如遇意外情況,可請小朋友評一評,既避免老師的尷尬,又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3、教師要面向全體,對於一些能力較弱的幼兒,教師也要關注到,可以請他們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或重複一下其他小朋友的話,這樣可鍛鍊他們當衆說話的能力。

幼兒園大班下學期語言教案9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知道秋天樹葉會自然地從樹上落下來。

2、樂意在集體面前大膽的講述,學習用正確的動詞"掃"、"拾"、"擡"、"頂"。

3、體驗勞動帶來的喜悅之情。

4、讓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對故事內容的猜測與想象。

5、通過加入適當的擬聲詞去感受圖畫書的詼諧、幽默。

活動準備:

1、自制PPT課件FLASH動畫

2、樹葉若干、垃圾桶、掃把、簸箕、抹布等勞動工具。

3、背景音樂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1、師:在圖片上你看到了什麼?

2、大樹下有一間小房子,裏面住着誰,他們在一起會發生什麼事情呢?讓我們一起來欣賞故事《小老鼠和落葉》。

二、結合PPT課件,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學習正確的使用詞語。

1、教師講述故事前半部分,提問幫助幼兒初步理解故事內容。

(1)故事的名字叫什麼?

(2)小老鼠們一家住在什麼地方?

(3)鼠媽媽爲什麼說小老鼠們長大了?

(4)鼠媽媽叫小老鼠們去幹什麼了呀?

2、播放ppt課件第2頁。

(1)、它們是怎樣幫媽媽打掃落葉的?

鼓勵幼兒聯繫自己的經驗進行講述。請幼兒學習動詞"掃"、"拾"、"擡"、"頂"並進行模仿

(2)、打掃乾淨後,小老鼠的的心情怎麼樣?它們說了一句什麼話?

3、播放ppt課件第3頁。

師:"呀,小老鼠們怎麼啦?""他們爲什麼會吵架呢?"幼兒觀察小老鼠表情動作,嘗試進行模仿。

4、播放ppt課件第4頁。

師:"多出來的.樹葉是從哪裏來的?

幼兒猜測樹葉有多出來的樹葉的原因,並學習老鼠媽媽說的話。

5、播放課件,完整欣賞故事。

三、幼兒參與打掃教室,體驗勞動帶來的喜悅之情。

1、師:小朋友們你們也長大了,你們在家幫媽媽做事情嗎?怎麼做的?

我們的教室有點亂了,老師想請小朋友們幫忙打掃乾淨,好嗎?

2、師:"坐在乾淨的教室裏你的心情怎麼樣?你剛纔做了什麼事情,是怎麼做的呢?

四、遊戲"大風和樹葉"

師:我們跟着音樂一起來玩個遊戲吧!

活動反思:

1. 在前幾個教學環節中,幼兒的反映較爲積極,興趣也比較高,但由於問題提的較多,有點拖沓,導致到最後的一個環節,有部分幼兒已經開始坐不住了,提問題要精煉,有些沒有必要的問題可以刪去,要考慮到幼兒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只有3——5分鐘,可以通過變換提問的方式去形式去激起幼兒的注意力。

2. 在第一遍講述故事的時候,由於緊張忘記說題目,導致提問的時候提了兩個較細節的問題。幼兒在第一遍聽完故事後較難回答此類細節問題。還有講故事的速度仍可再放慢些。

3. 教具掛圖可能畫的太小,坐最後排的幼兒不是很看的清楚,需要努力去看,就可能導致後排幼兒的積極性與前排幼兒相比較低。掛圖畫面的大小應該適合每個幼兒看清楚。

幼兒園大班下學期語言教案10

活動目標:

1、通過傾聽故事,幼兒理解故事中母子之間的親情,體驗"你變我變"的情趣。

2、能通過大膽想象、創編,理解事物之間的關係。

3、引導幼兒細緻觀察畫面,激發幼兒的想象力。

4、參與閱讀與討論,體驗故事的奇特與幽默,初步瞭解故事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徵,進一步激發閱讀圖書的興趣。

活動重點難點:

1、重點:通過傾聽故事,幼兒理解故事中母子之間的親情,體驗"你變我變"的情趣。

2、難點:能通過大膽想象、創編,理解事物之間的關係。

活動準備:

故事,各種動物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談話討論

1、小兔想離開家,它對媽媽說:"媽媽我要逃跑啦!"媽說:

"你逃跑,我就追。"小兔說:"我變成小魚。"媽媽說:"我變成釣魚人。"你們知道小兔還會變成什麼?媽媽有會變成什麼?

2、引導幼兒討論

"小魚"和"釣魚人"、"老鼠"和"貓"之間的關係,爲理解故事內容作準備。

二、傾聽故事

1、完整欣賞故事一遍。

2、媽媽爲什麼要去追小兔?

3、小兔和媽媽分別變成了什麼?爲什麼要這樣變?

4、最後,小兔還想逃跑嗎?爲什麼?

5、再次完整講述故事一遍,加深幼兒對故事的理解。

6、如果你是小兔,你想變成什麼?

三、遊戲:你逃我追

1、玩法:

幼兒自由兩兩結伴做遊戲。

如:一幼兒說"我變成小鳥",另一個幼兒說"你要是變成小鳥,我就變成大樹,等你落下來休息。"如此來循環。

2、應到幼兒用語言表達"追逃"關係,也可以加上動作,使其更形象、生動。

活動反思:

剛拿到《小兔逃跑》這一故事時,首先被這個故事的趣味性所吸引,笑過之後才發現其中蘊涵的深刻道理。

在備課和準備教具時才發現,《小兔逃跑》這個故事並沒有配套圖片,也沒有相關的活動材料,後來去網上搜了一下發現有小兔逃跑的課件,考慮到一些設備的問題,我就選取了幾張圖片作爲上課時的教具,以便幼兒能更好的理解故事內容。在活動的中間環節中我加入了“如果老師逃跑了,你們怎麼辦”這一問題,進一步引導幼兒學說“要是老師變成……我就變成……”的句式。這不僅有利於幼兒對句式的掌握,也使幼兒體會師幼之情,在開學之初也有必要讓幼兒瞭解師幼之情。在最後環節,建構式課程上是以遊戲爲結尾的,但我考慮到,這學期纔剛開始,經過一個暑假很多幼兒很難靜下來,再加上對與幼兒來說我是一位新老師,他們一下子還不會認同我,使我在管理上有點困難,因此我把遊戲活動該成了美術活動,讓他們學會靜坐,要求幼兒將自己討論後的結果以繪畫的形式表現出來。

整個活動從孩子們的表現來看,有兩個地方還是令我比較滿意的。一是孩子們對畫面的觀察比較仔細,從高山上的大石頭到花園裏的小花,孩子們很快就發現了小兔子變成了什麼,也能嘗試着用故事中的句式來表達自己的發現和理解。二是幼兒從故事中的一些語句中體會到濃濃親情,如“因爲你永遠是媽媽的寶貝”、“把你吹回家”……

隨着故事的展開,孩子們在觀察、講述中也出現了很大的差異,有的始終專注、積極參與,也有在講述時開小差的,課後想來,或許我的設計還需要調整,不能引起每個幼兒的.興趣;其次,在情緒情感上沒能很好的喚醒孩子,雖然在上的過程中我有提到母子、父子之間的親情,但並沒有很着重的講述,願意是希望孩子在我的啓發下自己感受親情,但現在大多獨生子女,他們並沒有真正去體會過父母對於自己的愛。所以幼兒在情感的把握上不夠,同時對於這一點跟自己在講述時的處理有關,在講述時不能把語調和動作神態很好的結合是導致這一原因的問題之一。

從總體上來說,對於這節課的目標基本上達到了,幼兒對於“要是……就……”的句式也已初步掌握,缺點是肯定得存在的,還需要自己更加努力,但這節課也使我發現幼兒的仿編能力滿強的,讓我對幼兒的瞭解也更深一步。

小百科:逃跑是漢語詞彙,拼音:táo pǎo,意思是爲躲避對自己不利的環境或事物而逃離。

幼兒園大班下學期語言教案11

設計意圖

《像狼一樣嚎叫》中講述了一隻寵物狗莫卡膩味了平淡、安穩的日子,想嘗試一種截然不同的生活--像狼一樣嚎叫,像狼一樣捕食獵物,像狼一樣自由自在,於是它勇敢地出走了……然而,新生活並不像莫卡憧憬的那樣美好。它處處碰壁、屢屢受挫,甚至身陷險境,最後不得不逃回家中作爲6、7歲的大班孩子,自我意識發展越來越好,越來越有自己的主見,對外面的世界關注越來越多。很多時候,他們的想法和成人的想法是衝突很矛盾的。對於大人的一些限制性的建議,他們充滿了叛逆和嘗試的衝動。他們想掙脫成人的保護,好好的探索一次。《像狼一樣嚎叫》中的莫卡,正是大班孩子們心理年齡段的真實寫照,開展這個活動能與孩子們引起很好的共鳴。

 活動目標

1、閱讀圖畫書,理解故事內容,初步懂得故事蘊含的道理。

2、觀察畫面,根據畫面細節猜測、想象故事情節發展。

3、感受理解主人公的`心理變化,並嘗試用較準確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知識經驗準備:瞭解過有關狼的知識物質。

材料準備:繪本課件。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入故事

這本書是寫了一個關於誰的故事?你怎麼知道的?這隻狗在哪裏幹什麼?你覺得它有點像哪一種動物?(介紹莫卡)

二、逐頁閱讀,理解故事內容1、觀察講述,感受狼自由自在的生活。

2、觀察畫面,理解莫卡處處被受限制的生活。

(1)莫卡聽了米雪兒說它像狼後會有什麼想法?

通過猜想,梳理出莫卡和米雪兒之間的矛盾。爲逐步建立"有時候'限制≠不愛'或者'限制=愛'"這個觀點做第一次的鋪墊。

(2)一起看圖書講述莫卡的小結:進一步突出米雪兒和莫卡之間的矛盾,爲建立"有時候'限制≠不愛'"或者'限制=愛'這個觀點做進一步的滲透。

3、觀察講述,體驗莫卡離家出走時的快樂心情。

4、觀察講述莫卡在外的遭遇。

(1)莫卡會一直這麼快樂嗎?它遇到了什麼麻煩?

(2)視聽結合,感受莫卡聽到狼叫以後,緊張害怕的心情。

5、感受莫卡與米雪兒團聚後的幸福溫馨。

三、梳理整個故事,討論並體會故事蘊含的道理

1、莫卡離家出走,去過像狼一樣的生活,它成功了嗎?爲什麼?

2、米雪兒和莫卡那麼相親相愛,米雪兒爲什麼還要限制莫卡做一些事情呢?(再次體會"有時候'限制≠不愛'或者'限制=愛'")

四、故事延伸

米雪兒和莫卡又重新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了,直到以一天……他們在幹什麼?看了一本什麼書?看了以後會發生什麼事情嗎?爲什麼?

活動反思:

幼兒期是語言發展,特別是口語發展的重要時期。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交流和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應爲幼兒創設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鼓勵和支持幼兒與成人、同伴交流,讓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並能得到積極迴應。幼兒的語言學習應在生活情境和閱讀活動中引導幼兒自然而然地產生對文字的興趣。

幼兒園大班下學期語言教案12

活動目標:

1、運用多媒體手段,讓幼兒瞭解、感知、體驗松江的過去與現在,激發幼兒愛家鄉的情感。

2、在多種互動中(師生、生生、親子),培養幼兒大膽交流,敢於提問的能力。

3、通過親子互動,轉變家長的教育理念,爲創建學習型家庭奠定基礎。

4、運用已有生活經驗,根據畫面大膽想象、推測並表達自己對故事情節的理解。

5、引導幼兒細緻觀察畫面,激發幼兒的想象力。

活動重點難點:

1、重點:培養幼兒大膽交流,大膽提問的能力。

2、難點:通過親子互動,轉變家長的教育觀念和教養方式。

材料與環境創設:

1、召開家長會,讓家長了解近階段開展的探索型活動主題並與幼兒共同收集相關資料,參與並支持幼兒的活動。

2、創設與主題相適應的環境,幼兒相互自由介紹,交流收集到的資料。

3、以家庭爲單位制作幻燈,攝像參與本次活動。

4、在本次活動中提供電腦、投影儀。

5、準備一些松江的特產:馬弄口豆腐乾、紅菱、山芋、羊肉。

教學理論依據:

松江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城,不但有衆多的文物古建築和旅遊景點,而且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交相輝映。世紀之交的松江到處都充滿着生機和活力,衆多的外資企業紛紛進入松江工業區,產品外銷各個國家,大學城、青少年活動中心,圖書館,各種公園等構成了美麗的松江新城區,老城新貌尤爲突出,逐漸成爲黃浦江畔的'一顆璀璨明珠。

大班的幼兒對松江已有初淺的感知經驗,對松江的風景點有一定的瞭解,但是對松江悠久的文化歷史及新城巨大的變化了解甚淺。但這些內容對幼兒愛家鄉情感方面的培養有極大的教育價值,值得我們去發掘和利用。鑑於以上分析,我們以"我愛松江"爲主題開展了系列活動。

活動的前期階段,我們選擇了以松江工業區爲切入點,通過幼兒收集資料瞭解工業區的發展從而將幼兒的視點引向瞭解松江的老城區、旅遊景點、建築、歷史文化等。但是在活動中我們發現雖然工業區與松江的經濟發展關係密切,但是幼兒缺乏生活經驗,因此,活動不容易引發幼兒的興趣,幼兒探索的積極性不高,而且工業區大多是外資企業,管理嚴格,收集資料很困難,給活動的深入開展帶來困難。爲此我們重新調整計劃,從幼兒的年齡特點出發,抓住三個點,即:松江最好玩的地方,松江最好吃的東西,松江的變化,從而讓幼兒從多方面多角度瞭解松江。我們把調整的計劃通過召開家長會,發通知,個別聯繫等形式及時地告知家長,讓家長與幼兒共同收集資料,在收集資料時,幼兒可以三方面的內容同時收集,也可以按自己的興趣有選擇地收集,形式也是豐富多樣,可以是照片、圖片、幼兒的記錄,也可以是幻燈、攝像、實物等,既滿足了幼兒收集資料,探索瞭解松江的願望又爲創設學習型家庭提供了機會和條件。

本次活動是在幼兒通過收集資料初步瞭解松江的基礎上,採用多媒體手段並請家長作爲客座老師參與幼兒的活動,以親子互動的形式讓幼兒進一步瞭解松江,同時增進幼兒與家長的情感,培養幼兒大膽提問,大膽質疑的能力,更激發了幼兒把松江建設得更美好的願望。

活動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師:這幾天我們小朋友找到了許多關於松江的資料,瞭解了松江的許多事情,請小朋友來說說自己找到的資料。(簡單說說收集的資料內容)

2、張老師也找到了一些資料看看對你們有沒有幫助。

3、幼兒觀看教師製作的VCD。

根據VCD內容,師生、生生討論交流。

4、這是什麼地方?你看到了什麼?

5、你還了解松江的哪些事?

鼓勵幼兒大膽交流介紹。

說明:形式爲集體討論。

二、親子互動

1、幼兒自由向家長提問。

提問要求:幼兒在收集資料中遇到的沒有得到解決的問題。

引導幼兒大膽提問,嘗試解決問題的能力。

說明:問題是幼兒自發生成的。形式爲自由分組。

2、家長向幼兒提問。

提問要求:松江的變化和新貌。

說明:家長制作並運用多媒體手段,向幼兒提問,從多種角度幫助幼兒進一步瞭解松江的過去與現在,激發幼兒愛家鄉的情感。

(1)幻燈:老城區(2)圖片:橋,佘山(3)攝像:新城區

三、活動延伸

1、品嚐交流。

2、抓住幼兒活動中的熱點鼓勵幼兒繼續收集資料,自主探索。

教學反思:

課程追隨幼兒是我們二期課改對課程的內涵給予的新的詮釋,也是對我們教師提出的新要求。在本次活動中,尤其是設計思路中,我們看到教師較好地把握住了這一點。教師能根據幼兒的經驗與生活及時調整、滿足幼兒的需要,使幼兒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

本次活動爲幼兒創設了表達交流的舞臺,小朋友在活動中展開了激烈的交流,教師採用了多種形式的交流,如:相互提問,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及親子互動。在多種互動中,提升了小朋友的經驗,獲得了發展。

在總結了前幾次的家長客做老師的經驗後,活動中家長參與的形式有了新的轉變,以多媒體的手段引導幼兒,既能進一步引起幼兒的注意,激發幼兒的興趣,讓幼兒對家長的參與產生親切感,又對家長的教育觀念和教養方式進行了指導。

本文擴展閱讀:松江區,位於上海市西南部,歷史文化悠久,有着“上海之根” 的稱呼。位於黃浦江上游,東與閔行區、奉賢區爲鄰,南、西南與金山區交界,西、北與青浦區接壤;區境南北長約24千米,東西寬約25千米。

幼兒園大班下學期語言教案13

設計思路:

《綱要》明確地將幼兒早期閱讀納入目標體系,指出應"利用圖書、繪畫和其他多種方式,引發幼兒對閱讀和書寫的興趣,培養前閱讀技能"。同時《新綱要》中還提出了"語言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發展幼兒語言關鍵是假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因此,要完成這一目標,選擇"漫畫"這種文學作品是最適合的。

《父與子》是德國着名漫畫家埃。奧。卜勞恩的作品。漫畫是一種以簡單、

誇張的手法來描繪生活或時事的圖畫,具有強烈的諷刺性或幽默性。它的表現手法很簡練,誇張,與孩子們的所畫的簡筆畫有異曲同工之處。《父與子》描繪的是生活中父與子的趣事或奇遇,人物形象誇張,情節簡單,內容有趣,幼兒很喜歡看,也很容易看懂。這些漫畫,幼兒完全是可以欣賞、理解,並能從中感受到樂趣的。

《最佳方案》畫面和情境清晰,能爲大班幼兒理解。在這組圖片中,主題凸顯,豐富的動作和表情變化時時透出人物的心理活動也在變化,能激發大班幼兒思考和說的願望,能根據畫面的細節、線索猜測人物的心理活動,來豐富對故事的理解。簡單的畫面背後卻留有很大的思考空間,透着詼諧幽默的趣味,能夠給予大班幼兒更大的發揮想象的空間。

活動目標:

1、根據畫面細節線索(身體動作、眼神等),猜測人物的內心想法,並較合理地講述故事情節。

2、嘗試創編故事結尾,願意和同伴分享。

3、能在集體面前大膽發言,積極想象,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4、能認真傾聽同伴發言,且能獨立地進行操作活動。

重難點:

通過觀察人物眼神、動作,猜測人物的心理活動,併合理地講述故事。

活動準備:

ppt、幼兒操作小雨傘圖片、幼兒用筆。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引出故事(價值分析:能關注圖片中的各個因素,講述圖片內容。)

1、(出示圖一右半邊)教師出示圖片局部,認識主人公父子倆。

--你看到了什麼?

2、小結:講故事時要有時間、地點、人物、事情,故事才能更完整、更動聽。

二、關注細節,豐富故事(價值分析:幼兒能仔細觀察人物的'表情、動作,根據觀察到的線索猜測父子倆心裏可能想做什麼。)

【解讀圖一、圖二】

1、(出示完整圖一)仔細觀察圖一,講述內容--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2、觀察圖一,關注帶傘和不帶傘的矛盾。

--父子倆想到會下雨嗎?爲什麼?

3、幼兒圍繞圖一講述發生的故事。

--這張圖片發生了什麼事?你從哪裏看出來他們是這麼想的?

4、觀察圖二,觀察人物的動作、表情等,猜測父子倆怎麼想,怎麼做。

--他們會怎麼做?你從哪裏來看出來的?

--父子倆終於想到了好辦法,他們接下來的心情會怎樣?(高興、幸運、慶幸、激動、放鬆等)

小結:原來眼神能讓我們感受到人物心裏在想什麼。動作能讓我們猜到他們心裏想做什麼。

【解讀圖三】

1、(出示圖三)對比父子倆前後心情的變化,會用恰當的詞形容父子倆此刻的心情。

--父子倆現在心裏感覺怎麼樣呢?你從哪裏看出來的?

2、觀察人物身體動作、表情以及雨勢的變化,推測人物的心理活動。

--父子倆的身體爲什麼彎那麼低?

3、幼兒故事模仿表演,體驗故事內容。

4、將圖一、圖二和圖三的內容結合起來講述故事,教師梳理。

--將這三幅畫面結合起來該怎麼講呢?

小結:在觀察畫面時,我們還可以採用對比觀察的方法,發現故事發展中變化。

三、暢想故事,感受幽默(價值分析:幼兒能幫助父子倆想出和別人不同的、符合邏輯的辦法,並願意大膽介紹給同伴。)

1、幼兒幫助父子倆想解決的辦法,即創編結尾,並用筆畫下來介紹給大家。

--面對如此大雨,父子倆該怎麼辦纔好呢?

2、幼兒完整講自己創編的故事,幼兒互評。

--你們覺得這個方法可以嗎?

3、教師把圖四留做懸念,激發幼兒好奇心。

--我也想了一個非常有趣的辦法?想知道是什麼嗎?

4、延伸:出示自制小圖書《父與子》,最後一頁留白,鼓勵幼兒把活動中想到的很多辦法畫下來,變成自己的小故事書。

--你們要不要也做一本自己的小書呢?

小結:今天的故事真有趣,我們把自己想到的辦法畫在小書上,就能做一本屬於自己的故事書了。

活動反思:

這節課活動課由於題材貼近學生生活,孩子們對蔬菜都很瞭解;他們有經驗,所以有話可說、願說;在活動中學生們觀察認識了各種各樣的蔬菜,並進一步學會了分類。因此,活動中我力求從一下三個方面實施:1.從促進學生認知、能力、情感三方面發展來確定本次活動的教育目標。 2.活動過程層次清楚、簡潔明瞭。操作法、遊戲法、討論法、觀察法等交替使用,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在內容安排上,我注意從日常生活經驗入手,引導學生先認識植物的根莖葉和多種蔬菜,如“說說平時吃蔬菜的哪一部分”,再引導學生去感知新的經驗、獲得新的知識:蔬菜有的吃根,有的吃莖葉,有的吃果實。我設計的“找朋友”遊戲活動,不僅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複習鞏固了新學的知識,更重要的是有效地幫助孩子們提高了分類能力,促進了他們思維能力的發展。 3.在活動中重視情感教育。活動一開始以情景引出上課內容,接着讓學生們直觀地看幻燈片並說出最喜歡吃的蔬菜,並通過猜謎瞭解食用蔬菜的哪一部分,通過遊戲學會了分類。活動過程十分自然、貼近生活,易爲孩子們的接受。活動結束部分教師讓學生們在音樂伴奏下品嚐蔬菜沙拉,這使整個活動氣氛活躍,並將孩子們喜歡吃各種蔬菜的情感激發到最佳狀態。

幼兒園大班下學期語言教案14

活動目標:

1、豐富對城市和地名的認識。

2、學會與同伴一致地進行對話,並隨兒歌輪流對答進行問答遊戲。

3、敢於在集體面前大膽地講述,並快速地接說遊戲兒歌。

4、理解故事內容,能認真傾聽,有良好的傾聽習慣。

5、願意分角色表演簡單的故事情節。

活動準備:

知道我國一些城市的`名稱。

活動過程:

一、教師通過提問,引出主題。

二、教師講解遊戲規則。

1、全體幼兒邊拍手邊進行問答遊戲。

2、開火車的人,邊拍手邊說:"嘿嘿,我的火車就要開了"。

3、全班幼兒邊拍手邊問:"開哪裏?"和"誰來開?"

4、開火車的人必須隨兒歌的節奏迅速答出"開什麼地方"和"某某人開"。如果答不上來,就停止其遊戲一次。

三、教師先扮開火車的人,與全體幼兒進行對答遊戲。

四、教師扮開火車的人,與個別幼兒進行"開火車"遊戲,鼓勵幼兒聲音響亮地與教師進行對話。

五、教師引導幼兒將火車開往全國各地,豐富遊戲的內容。

1、教師:火車除了能開到北京去,還可以開到哪兒去呢?

2、幼兒圍坐成半圓形,教師先請一幼兒扮開火車的,大家一起邊拍手邊回答。

活動反思:

幼兒對這個遊戲非常感興趣,能和小朋友,家長一起合作,在遊戲中都玩得很開心。但是因爲在活動中教師出示的道具塑料“山洞“和拱形獨木橋都是幼兒以前沒有玩過的,所以幼兒感覺非常新鮮和好奇,興趣很高,小朋友在一起合作開火車過“山洞”,過“獨木橋”的時候,幼兒非常激動,有的幼兒就開始擠來擠去,秩序有些混亂。在這一環節,我覺得應該着重強調幼兒要一個一個的走,讓她們遵守遊戲的規則,效果會更好些。

幼兒園大班下學期語言教案15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懂得亂扔垃圾的行爲不文明,要愛護環境,講究衛生。

2、引導幼兒觀察角色的動態,嘗試用連貫的語言大膽的講述情節。

3、引導幼兒發準"掃帚"的詞音,嘗試用象聲詞形容扔垃圾的聲音,用形容詞形容"太陽"等等

二、活動準備:《窗外的垃圾》課件、錄音機、磁帶。

三、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教師利用談話導入課題。

提問:"有了垃圾怎麼辦?"(讓幼兒結合生活經驗說說)

(二)基本部分,引導幼兒看圖講述

1、出示圖一,引導幼兒觀察指導講述。

(1)提問:"圖片上有什麼?""一共住着幾個小動物?""他們分別住在幾層樓?"

(2)引導幼兒連貫講述圖一

2、出示課件圖二,引導幼兒觀察指導講述。

(1)提問:"什麼升起來了?"(使用形容詞)"小動物們在幹什麼?"(引導幼兒嘗試用象聲詞形容垃圾的聲音)"草地上怎麼樣了?""你認爲他們這樣做怎麼樣?""你們有垃圾會怎麼樣做?"(滲透情感教育)

(2)引導幼兒連貫講述圖二以及幼兒連貫講述圖一、圖二。

3、出示課件圖三,引導幼兒觀察指導講述。

(1)提問:"草地上的垃圾會變的怎麼樣?""爲什麼垃圾會發出臭味?""你是從哪裏看出垃圾發出臭味的.?"小狗、小貓、小猴聞到臭味會怎麼樣?""小兔子聞到臭味怎麼樣?""它是怎樣想的?又是怎樣做呢?"

(2)連貫講述圖三的內容。

4、出示圖四,引導幼兒觀察指導講述。

(1)提問:"小貓、小狗、小猴看到小兔在打掃衛生會怎樣想?又會怎樣做呢?""草地現在變成什麼樣了?""小狗、小貓、小猴知道錯了,會說什麼?"

(2)幼兒連貫講述圖四

(3)引導幼兒連貫講述圖三、圖四的內容,給講述的故事起名字。

5、完整講述故事

(1)引導幼兒兩人一組一對一講述。

(2)請能力較強的幼兒完整講述。

(三)結束部分

幼兒聽音樂,做舞蹈動作離開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