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華】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集錦7篇

【精華】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集錦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1W 次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華】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集錦7篇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對故事人物的特徵及角色的把握。

2、學習初步分析作品,歸納主題,懂得只有通過努力,才能實現自己的願望。

3、發揮想象力,訓練幼兒發散性思維。

活動準備:實物準備:自制操作卡片,小貓指偶。

經驗準備:有關魚的飼養知識。

活動過程:

1、 出示指偶,介紹角色,激發幼兒的興趣。

(1) 由一名幼兒戴小貓的頭飾出場:我是小咪咪,我最愛吃魚,可是釣魚太辛苦了,怎麼辦呢?(小貓伸伸懶腰,躲在一旁休息。)

(2) 師:誒?咪咪不釣魚,總是睡覺,那它要吃魚怎麼辦呀?我們一起來聽聽這個關於咪咪的故事吧?

2、 講述故事,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

(1) 教師生動的講一遍故事,師提問:故事的名字是什麼?咪咪是怎樣的小貓?它希望是什麼樣子的?咪咪被誰捉弄了?它爲什麼要捉咪咪呢?咪咪實現它的願望了嗎?它是怎麼實現的?

(2) 教師邊翻連環畫冊邊講述故事。講完故事引導幼兒分析、理解故事內容。請幼兒討論:以前的咪咪是什麼樣的?它有什麼願望?後來咪咪是怎樣實現自己的願望的?

(3) 幫助幼兒歸納主題,懂得只有自己努力了才能夠實現願望。

咪咪愛吃魚,因爲懶,所以希望樹上長出魚來,後來咪咪知道只有通過努力才能實現自己的願望。

3、 發揮幼兒的想象與創造,擴展其思維。

(1) 幫助咪咪想出辦法,讓樹長出魚來。

(2) 啓發幼兒想象創造,鼓勵幼兒相互之間有不同的看法。

師:世界上有很多東西都是人們動腦筋發明出來,人們不想自己走路就發明了汽車、火車、飛機;不想自己挑水就發明了自來水,你能發明什麼?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呢?請你用筆把它畫下來,然後再告訴你的好朋友好嗎?

4、 以幼兒繪畫自己的發明創造結束活動內容。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核心經驗:

1、感受故事的趣味性,體驗猜測所帶來的樂趣。

2、能用較連貫的語句,大膽地在同伴面前表達自己的想法。

3、懂得同伴間要互相體諒,遇到困難要開動腦筋,想辦法。

活動準備:

課件、碗、小老鼠、狗熊的頭飾

環境準備:

椅子排成圓弧形。

活動流程:

一、引出故事

1、師: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樣東西,是什麼呢?(出示大碗)請幼兒用手摸摸、說一說自己的感覺。

2、師:這隻大碗今天要給小朋友們帶來一個精彩的故事,是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呢?要請小朋友仔細聽,故事裏有誰?然後發生了一件什麼事情,它們碰到了誰,最後怎麼了?

教學建議:

1、引導幼兒用手摸一摸,並能說說碗的特點。

2、鼓勵幼兒學說新詞:光溜溜

二、分段剖析故事(看課件)

1、發現蜂蜜。(開頭至這碗光溜溜的,一爬就滑下去了——怎麼辦呢?)

師:(1)故事裏有幾隻小老鼠?它們來到了一個怎樣的地方?

(2)甜膩膩的會是什麼?

(3)小老鼠吃不到,怎麼辦小朋友你們來想辦法幫幫它們吧?

教學建議:

(1)引導幼兒學習新詞:湛藍湛藍

(2)鼓勵幼兒大膽猜測,豐富幼兒有關甜食的常識。

2、意外得蜂蜜。(教師繼續講述故事至"大狗熊看到四隻小老鼠偷吃自己的蜂蜜")

(1)師:大狗熊發現小老鼠偷吃了自己的蜂蜜,它會對小老鼠怎麼樣呢?你覺得狗熊會怎麼做?

(2)看課件並小結:讓幼兒懂得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時,要像狗熊大叔那樣寬容對待和體諒別人。

(3)請幼兒根據故事的情節來表演大狗熊與小老鼠的對話。

教學建議:

(1)引導幼兒在猜測狗熊大叔的態度時,能用肢體語言來表達。

(2)表演時可以給幼兒提供頭飾,鼓勵幼兒能用不通的語氣來表現狗熊和小老鼠。

3、造碗屋(繼續講述故事至"小老鼠們在倒扣的碗上挖了四個洞——")出示倒扣大碗圖

師::想想他們會把這個倒扣的大碗幹什麼用呢?究竟老鼠們是做什麼的呢?(繼續把故事講完)

三、這個故事講完了,誰願意來爲這個故事取個名字?

四、再一次完整欣賞課件。

(1)師:小老鼠和大碗之間發生了這麼多有趣的事情,讓我們一起再來聽一聽吧。

(2)提問:你喜歡故事裏的誰呢爲什麼?你做過寬容的事嘛嗎?

小結:能寬容別人,你會有很多好朋友。讓我們都做一個願意寬容別人的好孩子。

教學建議:

進行經驗遷移,寬容別人,會有很多好朋友。

評價指引:

幼兒角度:幼兒在活動中有哪些表現令您印象深刻?爲什麼?

教師角度:您認爲在本次活動設計與組織中,什麼元素是至關重要的'?

預期目標1.感受故事的趣味性,體驗猜測所帶來的樂趣。

2.能用較連貫的語句,大膽地在同伴面前表達自己的想法。

3.懂得同伴間要互相體諒,學會寬容。遇到困難要開動腦筋,想辦法。

環境與材料

1、課件《碗屋》、電腦、投影儀。

2、碗、小老鼠和狗熊的頭飾。

重、難點引導幼兒大膽猜測狗熊大叔發現老鼠偷吃他的蜂蜜時的態度,並能用肢體語言來表達。體驗寬容別人的愉悅。

活動指導

一、引出故事

1、師: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樣東西,是什麼呢?(出示大碗)請幼兒用手摸摸、說一說自己的感覺。

2、師:這隻大碗今天要給小朋友們帶來一個精彩的故事,是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呢?要請小朋友仔細聽,故事裏有誰?然後發生了一件什麼事情,它們碰到了誰,最後怎麼了?

教學建議:

1、引導幼兒用手摸一摸,並能說說碗的特點。

2、鼓勵幼兒學說新詞:光溜溜二、分段剖析故事(看課件)

1、發現蜂蜜。(開頭至這碗光溜溜的,一爬就滑下去了——怎麼辦呢?)師:

(1)故事裏有幾隻小老鼠?它們來到了一個怎樣的地方?

(2)甜膩膩的會是什麼?

(3)小老鼠吃不到,怎麼辦小朋友你們來想辦法幫幫它們吧?

(引導幼兒學習新詞:湛藍湛藍,鼓勵幼兒大膽猜測,豐富幼兒有關甜食的常識。)

2、意外得蜂蜜。(教師繼續講述故事至"大狗熊看到四隻小老鼠偷吃自己的蜂蜜")

(1)師:大狗熊發現小老鼠偷吃了自己的蜂蜜,它會對小老鼠怎麼樣呢?你覺得狗熊會怎麼做?

(2)看課件並小結:讓幼兒懂得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時,要像狗熊大叔那樣寬容對待和體諒別人。

(3)請幼兒根據故事的情節來表演大狗熊與小老鼠的對話。

(引導幼兒在猜測狗熊大叔的態度時,能用肢體語言來表達。表演時給幼兒提供頭飾,鼓勵幼兒能用不通的語氣來表現狗熊和小老鼠。)

3、造碗屋(繼續講述故事至"小老鼠們在倒扣的碗上挖了四個洞——")出示倒扣大碗圖師::想想他們會把這個倒扣的大碗幹什麼用呢?究竟老鼠們是做什麼的呢?(繼續把故事講完)

三、這個故事講完了,誰願意來爲這個故事取個名字?

四、再一次完整欣賞課件。

(1)師:小老鼠和大碗之間發生了這麼多有趣的事情,讓我們一起再來聽一聽吧。

(2)提問:你喜歡故事裏的誰呢爲什麼?你做過寬容的事嗎?

小結:能寬容別人,你會有很多好朋友。讓我們都做一個願意寬容別人的好孩子。

活動反思:

在生動形象的媒體課件故事畫面的啓迪下,幼兒對故事中的細節掌握很好。

在重點環節"引導幼兒大膽猜測狗熊大叔發現老鼠偷吃他的蜂蜜時的態度"中,幼兒思維活躍,踊躍發言,有的孩子還能能用肢體語言來表達。有的孩子能列舉一些自己寬恕別人的事,有效體驗了寬容別人的愉悅,較好的達到了預期目標。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3

教案目標:

1、在幼兒對詩歌有了初步印象的基礎上,幫助幼兒理解詩歌的語言及畫面,知道泡泡與其他兩個事物的關係。

2、幫助幼兒體驗詩歌明快且活潑有趣的情感基調,以便更好地把握詩的內涵。

3、指導幼兒尋找、觀察“泡泡”,並模仿詩歌的句式,進行仿編。

教案准備:

1、與詩歌對應教具一套。(星星、月亮、雨點、烏雲、葡萄、藤兒、小朋友、音符、歡笑等圖片)

2、幼兒操作教具若干份。(小草、小花、高山、大地、彩虹、蘋果、梨、果樹、蝌蚪、青蛙、雞蛋、母雞、海浪、大海等圖片)

教案過程:

一、吹泡泡。

1、隨音樂自由唱唱跳跳吹泡泡的歌曲,體驗快樂情緒。

2、老師:我們吹泡泡是怎樣的?(圓圓的,有大、有小)

3、今天老師這裏還有許多泡泡,和你們吹的泡泡不一樣,我們來看看是什麼泡泡?

二、出示圖片,欣賞詩歌。

1、出示星星。老師提問:

a、這是什麼泡泡?

b、星星是誰吹出的泡泡?

c、爲什麼說星星是月亮吹出的泡泡?(因爲月亮和星星總是在夜晚一起出現,而月亮比星星大,就好像星星的媽媽,所以說星星是月亮吹出的泡泡)

2、出示雨點。老師提問:

a、這是什麼泡泡?

b、雨點是誰吹出的泡泡?

c、爲什麼說雨點是烏雲吹出的泡泡?

3、出示葡萄。老師提問:

a、這是什麼泡泡?

b、葡萄是誰吹出的泡泡?

c、爲什麼說葡萄是藤兒吹出的泡泡?

d、藤兒還會吹出哪些泡泡?

4、根據圖片,師生共同念上面三句。

a、現在我們把“什麼是什麼吹出的'泡泡”連起來講一講。教師接上最後一句:我吹出的泡泡是一首首歌謠,一串串歡笑。

b、老師提問:我吹出的泡泡是什麼?

爲什麼我吹出的泡泡是一首首歌謠,一串串歡笑?(因爲我吹泡泡是的心情和唱歌、歡笑是的心情一樣,都很開心,所以……)

5、集體念詩歌兩遍。

三、啓發仿編。

1、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泡泡,現在請你們到後面去找一找,說說你找到的是什麼泡泡。(幼兒自由選擇“泡泡”,如:蝌蚪、海浪等)

2、依次請三名幼兒示範仿編。並把第一個幼兒的圖片替換到黑板上。

3、全體幼兒進行仿編。每三個一組把編出來的詩歌念給客人老師聽。

四、結束部分。

小朋友你們真棒,又編出了那麼好聽的詩歌。

除了這些在我們生活中還有哪些泡泡呢?請小朋友回去再想一想、找一找,也把它編成好聽的詩歌好嗎?

幼兒聽音樂走出活動室。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一、初步感知“氵”偏旁的漢字,瞭解“氵”偏旁的漢字均與說有關。

二、學會仔細地觀察畫面,正確認識並運用漢字:洗澡、游泳、流汗。

三、能選擇自己喜歡的文字進行創作畫,會用簡單語句來描述自己的畫面。

活動準備:

教具:1、與洗澡、流汗、游泳有關的圖片和相應的漢字。

2、更多的帶有“氵”偏旁的漢字卡片。

幼兒操作材料:在16k白紙上貼有洗澡、流汗、游泳的`漢字人手一份、記號筆。

活動過程:

一、用故事導入,激發幼兒學習慾望。

師: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位小朋友,看看明明在幹什麼?(跑步),那跑完步就會怎麼樣呢?(流汗)明明流了那麼多的汗,那該怎麼辦呢?(洗澡)除了洗澡還可以幹什麼呢?明明洗了澡身上多舒服、多幹淨啊!教師逐個出示跑步、流汗、洗澡漢字,再逐個請幼兒表演跑步、如何會流汗、游泳的動作。

二、用肢體動作來表演如何洗澡、游泳、會流汗1、師:那還有什麼時候會流汗呢?誰來表演一下動作呢?(可以打球、騎自行車、跳繩、踢毽子等動作)。

2、師:你是怎樣洗澡和游泳的呢?(幼兒表演各種洗澡和游泳的動作)。

3、師:我們一起來玩個“看看誰最快”的遊戲。當我出示卡片後,小朋友就要趕快做出相應的動作來,好嗎?

三、小結流汗、洗澡、游泳這些漢字都是“氵”偏旁,都與水有關。

師、這些字都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呢?(都有“氵”點水)。這些“氵”點水偏旁的漢字都與誰有關係呢?(與水有關係),在我們生活中還有那些與“氵”點水有關的漢字呢?(幼兒說,師及時出示已準備好的帶有“氵”的漢字卡片)。

四、講述要求,幼兒創作:

1、出示幼兒操作材料,提出操作要求:

請幼兒給自己選擇的畫紙畫上相應的圖畫,並用一句好聽的話講述出來。

2、幼兒創作,教師指導幼兒作畫,引導幼兒講述教師個別評價,幼兒個別講述自己的畫面。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引導兒童理解散文的優美,學習使用比喻句

2、啓發兒童用“一(棵、片)是……”的句式描述事物,練習使用比喻。

3、養成注意傾聽的習慣,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

活動準備:

1、配樂磁帶,錄音機。

2、可利用散步或外出參觀、春遊的機會,引導兒童觀察春季的景色和特徵。

活動建議:

1、讓兒童欣賞配樂散文一遍。

2、啓發兒童談談自己對比喻句的感覺。

3、教師帶上相應的頭飾,一邊表演一邊朗誦散文,引導兒童注意傾聽散文裏是怎樣說綠色的書。

4、引導兒童用“一(棵、片)是……”的句式描述自己的想象。

5、讓每位兒童選擇相應的'頭飾,跟着配樂散文,一邊自己表演,一邊自己輕輕地跟着朗誦散文,進一步感受散文的特點。

6、玩“找朋友”遊戲:用文字配上相應的彩圖找出相關的量詞:一()樹、一()葉等。

附散文:

一棵棵樹,是一本本書。

一片片葉,是書上的一頁頁紙。

小鳥讀書,嘰嘰喳喳,爭個不停;星星讀書,睜大眼睛,忽閃忽閃;露珠讀書,撲進書裏,滾來滾去……

綠色的書,香香的,開滿了鮮花。綠色的書,甜甜的,結滿了果兒。

難怪大家這麼喜歡讀綠色的書。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能仔細傾聽錄音《嫦娥奔月》的故事。

2、說說中秋節的來歷、習俗。

3、感受傳統節日的風俗以及人與人之間的親情、友情、鄉情。

4、引導幼兒在故事中學習,感悟生活。

5、感受節日的快樂氣氛,樂意參加佈置環境的活動。

活動重點、難點

重點:目標1和2

難點:目標3

活動準備

歌曲《八月十五月兒圓》、《嫦娥奔月》的錄音故事

活動過程

1、導入:用歌曲《八月十五月兒圓》導入活動主題

2、傾聽《嫦娥奔月》的錄音故事

3、引導幼兒說說中秋節的習俗,大人,小孩怎樣過中秋節。

4、說說課本里的小動物怎樣過中秋節?並着重認識“中秋節、團圓”這兩個詞。

5、老師講解中秋節的象徵意義:中秋節是一個美好、團圓的節曰。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

6、結束:老師,幼兒一起唱歌曲《八月十五月兒圓》

教學反思

1、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選擇這一主題活動正符合幼兒對傳統節日認知的需要,幼兒所熟悉、感興趣的,又是具有教育價值的。

2、在活動實施的過程中,是我做了充分的準備,所選的歌曲和錄音故事作爲學習的`主體始終貫穿於活動的整個過程,歌曲和故事熟悉、有趣,所以幼兒的比較喜歡,參與性強。

3、幼兒能簡單、流暢講述中秋節的習俗,很好的培養了幼兒的語言能力。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7

一、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的內容和動物們的形象特點,感受與瞭解小老虎問路的經過及問不到路的原因。學習理解詞:驕傲、勃然大怒。

2、通過質疑、想象、表演、續編等多種方法拓展想象,大膽推測詩歌情節的發展,引導幼兒積極地交流、主動表述。

3、懂得分辨是非,激發講文明懂禮貌的社會情感。

二、活動準備

1、自制多媒體課件。

2、《問候歌》歌曲錄音。

三、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爸爸媽媽帶你出去玩時萬一迷路了怎麼辦?

2、觀看多媒體課件,欣賞、質疑、理解第一段。

(1)這是一隻怎樣的小老虎?

(2)它是怎樣找野豬問路的?

(3)野豬給小老虎指路了嗎?它是怎麼做的?爲什麼沒給小老虎指路呢?

3、推測討論第二段,角色表演。

(1)想象推測:小老虎看見了誰?它又是怎樣問路的?這次小松鼠會給小老虎指路嗎?爲什麼?

(2)揭曉詩歌情節,聽聽與幼兒推測的內容是否一致。

(3)角色體驗:幼兒分兩組扮演小老虎和小松鼠,通過身體語言和麪部表情表現小老虎的蠻不講理。

4、猜想討論、對話表演,情感體驗第三段。

(1)猜想討論:小老虎碰到老白兔又有怎樣問路呢?這次小老虎會有改變嗎?

(2)觀看課件第三段:小老虎是怎樣向老白兔問路的,老白兔又是怎樣回答呢?

(2)師幼角色表演。小朋友想不想學一學小老虎與老白兔的表演?分組學說老虎和老白兔的對話。

(3)互動討論:爲什麼老白兔說小老虎哪怕踩着路也問不出?

5、拓展想象,續編故事結尾。

小老虎應該怎樣做纔會問到回家的路呢?

6、完整欣賞詩歌,理解故事內涵。

(1)當你遇到困難需要別人幫助時會怎麼做?

(2)師幼小結:請求別人幫助時態度一定要誠懇,更要有禮貌,這樣我們纔會形成團結友愛溫暖的大家庭。

7、歌表演:問候歌

四、活動結束

1、評價

2、總結

附故事《小虎問路》

有一隻驕傲的小老虎,

在大森林裏迷了路。

找誰去問個清楚呢?

他找到矇頭大睡的野豬:

"喂,快停止你難聽的呼嚕,

給我指一條回家的路。"

野豬生氣地眨眨眼,

轉給小老虎半個屁股。

小老虎討個沒趣,

又去問忙碌的小松鼠:

"嘿!快給我指一條回家的路,

我讓媽媽給你最好的食物!"

松鼠像壓根兒就沒聽見,

繼續晾他的'大蘑菇。

小老虎勃然大怒,

衝向一隻戴眼鏡的老白兔:

"哼!花了眼的兔老頭,

快給我指一條回家的路!

我的腿已經走得發軟,

我的肚子已經餓得打鼓!"

老白兔慢吞吞地擡起頭:

"森林裏的路大家都熟,

可像你這樣不懂禮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