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範文彙總七篇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範文彙總七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9W 次

作爲一名教職工,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範文彙總七篇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根據實物及問題線索進行大膽思考和想象,幫助其理解故事情節。

2、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萌發幼兒廢物利用的情感。

4、引導幼兒細緻觀察畫面,激發幼兒的想象力。

5、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容。

【活動準備】

1、松鼠、小鴨、小狗圖片。

2、皮鞋圖片兩幅。

3、背景圖一幅。

【活動過程】

一、逐步出示草地和舊皮鞋圖片,形成對比。

引導幼兒根據生活經驗大膽講述,重點突出“舊”“髒”“臭”。

提問:你看到這樣的一隻破鞋子會怎麼做呢?

二、引導幼兒通過想想、議議、講講,逐步理解故事內容。

1、引導幼兒分析小動物們對待破皮鞋的不同態度。

提問:小鴨、小狗、和小松鼠對破皮鞋的態度一樣不一樣呢?它們都是怎麼說怎麼做的?小松鼠可以將這隻破皮鞋變成什麼?

2、幼兒猜測小松鼠怎樣將破皮鞋變成皮鞋車。

討論:小松鼠怎樣做才能使破皮鞋變成皮鞋車呢?

3、教師講述小松鼠的方法並出示裝扮好的皮鞋車。

4、討論小松鼠有了皮鞋車後會做的事情,分析其它小動物們的想法。

提問:小松鼠有了皮鞋車後會做什麼事情?小鴨小狗會怎麼想呢?

三、完整欣賞故事。

老師完整講述故事。

概括討論:你喜歡故事裏的誰?爲什麼?

四、經驗拓展,引導幼兒大膽想象、講述。

1、師:故事裏的小松鼠真會動腦筋,把一隻又舊又髒的`臭鞋子改裝成了一輛非常有用的皮鞋車,那如果小朋友也有這樣一隻舊鞋子,你會把它變成什麼東西,做什麼事情呢?

2、幼兒自由討論。

3、請個別幼兒到集體前講述。

附故事:皮鞋推車

草地上躺着一隻破皮鞋,小鴨經過這兒,用腳踢了踢說:“多破的皮鞋!”說完便搖搖擺擺地走開了。

小狗經過這兒,他用鼻子聞了聞,說:“多臭多髒的破皮鞋!”說完便捂着鼻子走開了。

小松鼠正在忙着搬運松果經過這兒,也看見了這隻又髒又臭的破皮鞋,說:“這隻鞋丟了多可惜啊!”於是,小松鼠上看下看,左瞧右瞧,想了又想,“嘿!有了,我來給你打扮一下,讓你變成一輛乾淨、漂亮的皮鞋車吧。”他提來一桶水,把皮鞋裏裏外外衝得乾乾淨淨,又用膠水補好了皮鞋上的裂縫,然後用一桶油漆,把皮鞋刷得又光又亮,最後他又給皮鞋車裝上了四隻輪子,安上了方向盤。小松鼠滿意地說:“哈,我有一輛皮鞋車了!我可以用它來運送松果嘍!”

嘀嘀嘀!小松鼠開着皮鞋車,送小鴨去上學。小鴨說:“嘿!多漂亮的皮鞋車!真可惜,我沒有。”

嘀嘀嘀!小松鼠開着皮鞋車,給小狗送去了肉骨頭,小狗說:“嘿!多漂亮的皮鞋車!真可惜,我沒有。”

他們都忘記了在草地上的那隻破皮鞋,卻不知道這隻破皮鞋在小松鼠的巧手下,變成了一輛又新又漂亮的皮鞋車。

【活動反思】

活動開展下來總的來說達到了目標。活動設計符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徵,幼兒比較感興趣,能很好地配合老師完成各活動環節。能打破舊的教學慣例進行教學,先讓幼兒觀察故事掛圖,大膽想象,鍛鍊說話,連貫理出故事情節再完整地聽講故事。活動效果良好,大部分孩子基本上熟悉理解故事內容,能根據內容進行故事表演,並得到了廢舊利用的教育。不足的地方就是教師引導幼兒說話耐心不足,不能從多方面考慮着手。另外,組織故事表演有些亂,有待加強。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2

活動名稱:

如果地球被我們吃掉了

活動內容與要求:

1.知道地球是人類的家,瞭解自然環境與人類的關係;

2.主動關注畫面細節,樂意動腦、動口講述畫面內容;

3.培養環保意識,促進積極的環保行爲的形成。

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幼兒已認識地球儀,欣賞地球上著名的美麗風景。

2.物質準備:地球儀、“動物世界錄像帶”、動物玩具、圖片、輕柔音樂等。

一、回憶戶外活動時觀察到的環境:

教師提問:

1.花草樹木生長在什麼地方?

2.花草樹木的生長都需要什麼?(水、空氣、陽光、土壤等。)

二、欣賞錄像帶

世界各地自然景觀圖片。

提問:

1.你看見了什麼?你認識哪些動物?

2.它們生活在哪裏?(山、河、湖、海等)

三、封面引入,初步理解故事內容。

教師:封面上看到了什麼?(小朋友拿叉子吃地球)哎呀,小朋友把地球當成食物吃掉了!沒有了地球,剛纔我們所看到的植物、動物會怎麼樣了?

幼兒發揮想象,自由講述。

四、自主閱讀,進一步理解故事情節的發展。

1.引導語:

教師:沒有了地球,植物會怎麼樣了?動物又發生什麼變化呢?

2.閱讀要求:

(1)用正確的指法翻閱圖書;

(2)仔細觀察畫面細節,輕聲地講述畫面內容。

3.幼兒自由閱讀,教師在旁指導。

4.交流分享。

教師提問:

(1)你從圖畫書裏看到了什麼?

(2)如果這些事情都是真的,我們怎麼辦呢?

(3)地球會滅亡嗎?地球滅亡了,那我們住哪兒呢?

(4)所以,我們應該怎麼做呢?(保護地球)怎樣做纔是保護地球呢?

教師小結:地球上的每一樣東西對我們都是重要的',如果真的不保護環境與動植物,地球總有一天會被我們吃掉的。所以從現在起我們就要保護地球,保護環境,讓我們成爲地球的守護者。

五、集體完整閱讀,感受集體共讀的樂趣。

播放音樂,教師與幼兒共同完整閱讀圖書。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核心經驗:

1、感受故事的趣味性,體驗猜測所帶來的樂趣。

2、能用較連貫的語句,大膽地在同伴面前表達自己的想法。

3、懂得同伴間要互相體諒,遇到困難要開動腦筋,想辦法。

活動準備:

課件、碗、小老鼠、狗熊的頭飾

環境準備:

椅子排成圓弧形。

活動流程:

一、引出故事

1、師: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樣東西,是什麼呢?(出示大碗)請幼兒用手摸摸、說一說自己的感覺。

2、師:這隻大碗今天要給小朋友們帶來一個精彩的故事,是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呢?要請小朋友仔細聽,故事裏有誰?然後發生了一件什麼事情,它們碰到了誰,最後怎麼了?

教學建議:

1、引導幼兒用手摸一摸,並能說說碗的特點。

2、鼓勵幼兒學說新詞:光溜溜

二、分段剖析故事(看課件)

1、發現蜂蜜。(開頭至這碗光溜溜的,一爬就滑下去了——怎麼辦呢?)

師:(1)故事裏有幾隻小老鼠?它們來到了一個怎樣的地方?

(2)甜膩膩的會是什麼?

(3)小老鼠吃不到,怎麼辦小朋友你們來想辦法幫幫它們吧?

教學建議:

(1)引導幼兒學習新詞:湛藍湛藍

(2)鼓勵幼兒大膽猜測,豐富幼兒有關甜食的常識。

2、意外得蜂蜜。(教師繼續講述故事至"大狗熊看到四隻小老鼠偷吃自己的蜂蜜")

(1)師:大狗熊發現小老鼠偷吃了自己的蜂蜜,它會對小老鼠怎麼樣呢?你覺得狗熊會怎麼做?

(2)看課件並小結:讓幼兒懂得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時,要像狗熊大叔那樣寬容對待和體諒別人。

(3)請幼兒根據故事的情節來表演大狗熊與小老鼠的對話。

教學建議:

(1)引導幼兒在猜測狗熊大叔的態度時,能用肢體語言來表達。

(2)表演時可以給幼兒提供頭飾,鼓勵幼兒能用不通的語氣來表現狗熊和小老鼠。

3、造碗屋(繼續講述故事至"小老鼠們在倒扣的碗上挖了四個洞——")出示倒扣大碗圖

師::想想他們會把這個倒扣的大碗幹什麼用呢?究竟老鼠們是做什麼的呢?(繼續把故事講完)

三、這個故事講完了,誰願意來爲這個故事取個名字?

四、再一次完整欣賞課件。

(1)師:小老鼠和大碗之間發生了這麼多有趣的事情,讓我們一起再來聽一聽吧。

(2)提問:你喜歡故事裏的誰呢爲什麼?你做過寬容的事嘛嗎?

小結:能寬容別人,你會有很多好朋友。讓我們都做一個願意寬容別人的好孩子。

教學建議:

進行經驗遷移,寬容別人,會有很多好朋友。

評價指引:

幼兒角度:幼兒在活動中有哪些表現令您印象深刻?爲什麼?

教師角度:您認爲在本次活動設計與組織中,什麼元素是至關重要的?

預期目標1.感受故事的趣味性,體驗猜測所帶來的樂趣。

2.能用較連貫的語句,大膽地在同伴面前表達自己的想法。

3.懂得同伴間要互相體諒,學會寬容。遇到困難要開動腦筋,想辦法。

環境與材料

1、課件《碗屋》、電腦、投影儀。

2、碗、小老鼠和狗熊的`頭飾。

重、難點引導幼兒大膽猜測狗熊大叔發現老鼠偷吃他的蜂蜜時的態度,並能用肢體語言來表達。體驗寬容別人的愉悅。

活動指導

一、引出故事

1、師: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樣東西,是什麼呢?(出示大碗)請幼兒用手摸摸、說一說自己的感覺。

2、師:這隻大碗今天要給小朋友們帶來一個精彩的故事,是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呢?要請小朋友仔細聽,故事裏有誰?然後發生了一件什麼事情,它們碰到了誰,最後怎麼了?

教學建議:

1、引導幼兒用手摸一摸,並能說說碗的特點。

2、鼓勵幼兒學說新詞:光溜溜二、分段剖析故事(看課件)

1、發現蜂蜜。(開頭至這碗光溜溜的,一爬就滑下去了——怎麼辦呢?)師:

(1)故事裏有幾隻小老鼠?它們來到了一個怎樣的地方?

(2)甜膩膩的會是什麼?

(3)小老鼠吃不到,怎麼辦小朋友你們來想辦法幫幫它們吧?

(引導幼兒學習新詞:湛藍湛藍,鼓勵幼兒大膽猜測,豐富幼兒有關甜食的常識。)

2、意外得蜂蜜。(教師繼續講述故事至"大狗熊看到四隻小老鼠偷吃自己的蜂蜜")

(1)師:大狗熊發現小老鼠偷吃了自己的蜂蜜,它會對小老鼠怎麼樣呢?你覺得狗熊會怎麼做?

(2)看課件並小結:讓幼兒懂得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時,要像狗熊大叔那樣寬容對待和體諒別人。

(3)請幼兒根據故事的情節來表演大狗熊與小老鼠的對話。

(引導幼兒在猜測狗熊大叔的態度時,能用肢體語言來表達。表演時給幼兒提供頭飾,鼓勵幼兒能用不通的語氣來表現狗熊和小老鼠。)

3、造碗屋(繼續講述故事至"小老鼠們在倒扣的碗上挖了四個洞——")出示倒扣大碗圖師::想想他們會把這個倒扣的大碗幹什麼用呢?究竟老鼠們是做什麼的呢?(繼續把故事講完)

三、這個故事講完了,誰願意來爲這個故事取個名字?

四、再一次完整欣賞課件。

(1)師:小老鼠和大碗之間發生了這麼多有趣的事情,讓我們一起再來聽一聽吧。

(2)提問:你喜歡故事裏的誰呢爲什麼?你做過寬容的事嗎?

小結:能寬容別人,你會有很多好朋友。讓我們都做一個願意寬容別人的好孩子。

活動反思:

在生動形象的媒體課件故事畫面的啓迪下,幼兒對故事中的細節掌握很好。

在重點環節"引導幼兒大膽猜測狗熊大叔發現老鼠偷吃他的蜂蜜時的態度"中,幼兒思維活躍,踊躍發言,有的孩子還能能用肢體語言來表達。有的孩子能列舉一些自己寬恕別人的事,有效體驗了寬容別人的愉悅,較好的達到了預期目標。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4

活動意圖:

現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都生活在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的呵護之中,就形成了自私,自我爲中心的傾向,更缺乏與同伴友好交往的能力。設計這次活動,來幫助幼兒有主動與人交往的意識,體驗與朋友交往的愉快。喜歡交朋友。

目標:

1、幼兒知道兩個人只有互相尊重,相互取長補短才能成爲好朋友。

2、培養幼兒愛同伴的情感,發展他們的交往能力。

準備:

1、故事錄音《螢火蟲找朋友》及相應的媒體畫面。

2、歌曲《找朋友》及《歡樂舞》的磁帶。

過程:

1、啓發幼兒說說好朋友,從而引發幼兒瞭解好朋友的願望。

師:“你有朋友嗎?你的朋友是誰?說說你爲什麼願意和他交朋友?”“小朋友都說有好朋友,那現在我們聽着音樂一起和好朋友跳歡樂舞吧。

2、聽故事錄音《螢火蟲找朋友》第一遍。

提問:故事中螢火蟲在幹什麼?找到朋友了嗎?

3、聽故事第二遍,邊出示相應的.媒體畫面。

提問:

(1)螢火蟲看見青蛙以後是怎樣說的?

(2)螢火蟲找不到朋友回家以後,媽媽怎麼對他說的?螢火蟲和青蛙後來又是怎樣和好的呢?

(3)我們也來想一想,和好朋友一起玩時,心情怎樣?

4、幼兒分組討論:怎樣做才能交到更多的朋友呢?

教師小結:兩個人只有相互尊重,友好相處,互相取長補短,才能成爲真正的好朋友。

5、請幼兒說說自己好朋友身上有哪些優點值得學習,自己又是怎樣學習的呢?

6、幼兒集體唱歌跳舞“找朋友”。尋找自己的新朋友,共同感受和好朋友遊戲的快樂。

師:“有了一個好朋友還可以交更多的好朋友,朋友多了就更開心了,現在我們一起去找更多的朋友跳舞吧!”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5

[設計思路]

5—6歲的幼兒,這時的孩子語言表述能力有了突飛猛進的逾越,孩子們的言語表達有了自己的思維、表達方式和想法,他們有很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於是,多種形式的教育方法和內容的'變化都要隨着幼兒的發展和需要來變化,於是,順應孩子們的興趣、結合幼兒的特點,我們嘗試了下面的語言教育形式進行探索與嘗試。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表達語言的連貫性,發展語言表達能力。

2、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課件圖片若干。

[活動流程]

談話吸引興趣——分別出示圖片啓發幼兒聯想大膽講述——揭開整張圖片的謎底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起幼兒興趣,非常想看老師準備了什麼圖片。

二、教師分別出示不同內容的圖片。

(一)、看第一張圖“雞冠”(“你看像什麼呀?”)幼兒回答教師不做講評。

(二)、看第二張圖“公雞頭”(“這個公雞你們想想它會站在哪裏呢?做一些什麼事情呢?)幼兒回答,教師啓發引導但不做評價。

(三)、看第三張圖“公雞站在欄杆上,窗外還有兩個小朋友”(“圖上的小孩在幹什麼?站在哪裏?)幼兒回答,教師啓發引導但不做講評。

(四)、看第四張圖“孩子站在屋裏的椅子上”(“這是什麼?‘門’門外會有什麼?”)幼兒回答,教師啓發引導但不做講評。

(五)、看第五張圖“房子的外面有些小動物”(“這是些什麼小動物,圖上還有些什麼樣的房子?這是個什麼地方?”)幼兒回答,教師啓發引導但不做講評。

(六)、看第六張圖“玩具房子、積木”(“你看到了什麼?這個人會是誰?”)幼兒回答,教師啓發引導但不做講評。

(七)、看第七張圖“穿黃衣服的小姑娘在玩玩具”(“你們在這張圖上還應該發現一個小東西,對,你們說會是什麼?”)幼兒回答,教師啓發引導但不做講評。

(八)看第八張圖“一個人拿了一本書”(“你們看到了什麼?他手裏拿的到底是什麼?這個人是男人還是女人?這個人拿了一本書坐在搖椅上,搖椅可能會在什麼地方?”)

(九)看最後一張圖“一艘船”。

三、完整把故事講一遍。幼兒自己講,自己交流,幼兒大膽想象,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反思]

這是一節語言活動,思路新穎,打破原來教師灌輸的思想概念,在活動中教師成爲幼兒學習的支持者和幫助者引導者,大大提高了幼兒進行語言活動的興趣,改變了以往幼兒不願張嘴不敢發言的情況。圖片的準備是把一幅圖片從小範圍一點點擴大,吸引了幼兒的視線,幼兒自然很願意的投入到語言活動中去。在活動中幼兒能大膽、勇敢、積極的發言,而且許多孩子的想象非常離奇,最大限度的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想象力。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理解詩意,學習朗誦古詩。

2、感受古詩中朋友之間的友誼,學會和同伴友好相處。

3、通過閱讀小圖、上下圖的對比觀察,瞭解故事的情節,通過一組圖片排序,瞭解故事情節的發生和發展,培養細緻觀察和較完整表述能力。

4、讓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對故事內容的猜測與想象。

【活動準備】

畫有古詩情節的圖片一幅,動畫視頻,配樂旋律一段。

【活動過程】

一、提問導入。

提問:小朋友們,你們的好朋友是誰?你們一起做過什麼有趣的事情?

古代有個詩人叫李白,他和好朋友發生了什麼故事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二、欣賞古詩。

1、觀看動畫或PPT,初步感受古詩意境。

提問:故事中的兩個好朋友,他們在幹什麼?(幼兒回答)

教師小結:李白到好朋友汪倫家裏去做客。他們一起喝酒,作詩,兩人非常開心。幾天後,李白要乘船回家了,汪倫很捨不得李白,於是就在岸邊送李白。

2、教師有表情,有節奏的朗誦一遍古詩,請幼兒欣賞。

師:故事裏有一首小詩,請小朋友們豎起耳朵,仔細地來聽一聽。

提問:這首詩的題目是什麼?作者又是誰?

師:其實,這是一首贈別詩。是李白送給好朋友汪倫的詩。接下來,我給小朋友來解釋一下,這首詩的意思。

3、出示圖片或PPT,講解古詩大意(譯文口語化)。

李白乘着小船將要離開的時候,突然聽到了岸邊有人一邊唱歌,一邊用腳打拍子,告別的聲音。李白轉過頭去一看,原來是好朋友汪倫啊。李白非常感動,他覺得,這桃花潭的水即使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倫對我的情義深。

4、在初步理解古詩的基礎上,再次欣賞古詩。

師:意思明白了嗎?好,老師再來念一念,這一遍,請小朋友自己用心記一記,等一下,我們自己也要來學習這首詩。

三、教師指導幼兒學習誦讀。

師:你記住了哪一句詩?請你念一念。

1、教師指導學習單句古詩。

師:好,接下來,請你們跟着老師,整首古詩一起學一學,念一念。

2、請幼兒集體朗誦。

3、請幼兒分組朗誦。

4、請個別小朋友朗誦。

5、配樂齊朗誦。

四、聯繫生活,情感昇華。

提問:我們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好朋友,那好朋友之間要怎樣相處呢?(幼兒回答)

教師小結:小朋友之間要友好相處,不可以打打鬧鬧,玩玩具要知道分享……

結束語:好了,請小朋友找到自己的好朋友,我們一起友好地去外面戶外活動吧!

附古詩《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活動反思:

古詩教學對學生來說是比較枯燥、乏味的,學生能比較流利地背誦,但對古詩的背景、詩人的感受是很難理解的。對教師來說古詩教學不好把握,講解多了,學生不樂意接受,結果是把一篇篇充滿着深刻意蘊、豐富情感和詩情畫意的古詩文肢解得支離破碎。這次的古詩教學,一開課,我巧妙地利用學生喜歡的歌曲進行,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很快便進入了學習古詩的意境。學習古詩首先就要帶領學生看到詩人所感的那個場景,才能由此進入詩意的境界,誘發學生的情感。我運用故事引路,激發學生的興趣。在本次教學中,我還藉助音樂、課件,讓孩子們進入了詩所描繪的景象之中;在此基礎上,引導孩子們去看、去想、去說、去聽、去悟。學生的思維在擴張,認知在深化,每個孩子眼中有畫,心中有景,此時此刻他們的情感也在不斷積澱、不斷昇華。“世間離別情萬種,多有詩人訴心聲。”課堂上我緊緊圍繞“離別”這一線索,去渲染、去感受,讓學生深深地去體會這離別之情。有人認爲“詩歌是情感的藝術,多媒體的介入,由於師與機、生與機的交流,往往會削弱流動在師生之間的情感”。其實不然,假如教師能把握住“朗讀”這座橋樑,就能讓多媒體成爲“情感交流”的媒介。所以本節課的教學,我把朗讀訓練貫穿教學的始終,第一步先自讀詩歌,懂得詩歌的大意;第二步進行解詞析句再品讀;第三步感情朗讀,最後熟讀成誦。

教學中,我努力的創設情境,“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淪送我情”這一詩句包含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如何讓學生體會?除了讀還是讀,我通過指名讀、引讀、範讀、齊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想象畫面,在讀中體會情感,體會作者的內心世界——由難過轉爲驚喜,再由驚喜轉爲感動不已,通過朗讀表達出詩句蘊含的感情。不斷努力引導學生走進文本。送別是我國古詩一個永恆的話題,除了這首《贈汪倫》以外,還有許多感人肺腑的離別詩,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課上我還提供了幾首送別詩讓學生欣賞、感悟: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廣陵》《送友人》、高適的《別董大》、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王勃的《送杜少俯之任蜀州》、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結合課前收集到的離別詩進行交流,最後我設計了“課外積累,個性飛揚”這一環節,讓學生進行課外拓展學習,從而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一節課下來,老師不能平復自己的情感,可惜的是情緒激動的不是那些學生。我不是學生,所以我不知道最後學生究竟有了怎樣的情感。是的,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有了情感的變化,在老師的指導下,也有了立竿見影的朗讀效果。那學生是不是就真的被打動了?看看學生的表情,聽聽學生的話語。歷史遙遠而又不遠,情同此心,心同此理,我想學生應該能夠被打。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媽媽在自己成長過程中付出的艱辛勞動。

2、萌發愛媽媽,感激媽媽的情感。

3、能以自己的方式表達對媽媽的愛。

4、根據已有經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5、樂於與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發兩人合作表演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我是怎樣長大的》PPT課件

2、場地佈置"愛心禮品超市"

3、活動前幼兒已學會遊戲《愛的轟炸》

活動過程:

一、遊戲"愛的轟炸"引出主題

1、提問:你喜歡和媽媽在一起嗎?

和媽媽在一起是什麼感覺?

2、感知活動:觀看和媽媽在一起的幻燈片。

二、看看、講講,初步瞭解在自己成長過程中媽媽付出的艱辛勞動。

1、提問:你知道寶寶在媽媽肚子裏時,媽媽爲他們做了些什麼事情?準備了哪些東西?

2、觀看PPT,交流:媽媽爲肚子裏的寶寶做了些什麼?準備了哪些東西?

3、小結:小寶寶在媽媽肚子裏時,爲了讓寶寶更聰明,媽媽要

給寶寶聽音樂、講故事,爲了寶寶的健康,要去醫院體檢,要和寶寶一起做操、曬太陽,還要爲寶寶準備衣服、毛巾、洗澡盆、奶瓶、牀等許多東西。

4、討論:

⑴、寶寶出生後,媽媽每天又要爲他們做些什麼呢?

看錄像:寶寶出生後媽媽要給他洗澡、穿衣服、換尿片、餵奶、哄他睡覺等。

⑵、過了幾個月,寶寶長大了一些,媽媽會教他學什麼本領?

看錄像:寶寶長大一點以後,媽媽要教他翻、爬、走路、學說話等。

小結:每個寶寶出生後,媽媽要爲他做這麼多的事情、還要教他學本領。現在你們上幼兒園了,媽媽還一直爲你們付出艱辛的勞動,呵護、關愛着你們的成長。雖然媽媽很辛苦,可是她一點也不覺得累,因爲每位媽媽都很愛自己的孩子。

三、萌發幼兒愛媽媽、感激媽媽的情感。

1、提問:你們愛自己的媽媽嗎?

2、討論:你怎樣將心中對媽媽的愛表達出來呢?

3、小結:可以親親、抱抱媽媽,幫媽媽做事,關心媽媽、照顧媽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

四、延伸活動:把愛獻給好媽媽

請小朋友在"愛心禮品超市"裏挑選一件你認爲媽媽會喜歡的小禮物回家後送給媽媽,同時說一句愛媽媽的話。

【活動反思】

活動一方面滿足幼兒的心理需要,促進自我意識的發展,另一方面讓幼兒瞭解長輩對自己的關懷、愛護,改善幼兒只會享受長輩對自己的愛,而不懂得回報的心理狀態。

不足之處:

與個別幼兒交流不夠,在關注能力強的幼兒同時,也應多照顧不愛說話的幼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