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有關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合集九篇

有關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合集九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3W 次

作爲一名教學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9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關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合集九篇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能用目測的方法判斷、比較物體的粗細與寬窄,感知它們的相對性。

2、大膽講述比較的結果,獲得探索的樂趣。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

1、班級環境中佈置一些粗細、寬窄不同的物品,如:繩子、平衡板、圓柱積木等。

2、課件、《幼兒畫冊》。

知識準備:能夠說出不同事物的特點。

【重點與難點

重點:通過比較,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難點:能正確判斷、比較物體的粗細、寬窄等。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起興趣。

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幾位好朋友,來看看都有誰?

二、播放課件,觀察比較。

1、師:大象和長頸鹿相比有什麼不一樣的嗎?幼兒回答。我們的腿也有粗細嗎?我們教室還有什麼東西也有粗細的'?

小結:原來有的東西粗一點,有的東西細一點。

2、師:老師還有一張照片,請小朋友們看看圖片上的兩個積木板有什麼不一樣?幼兒回答。找找看我們教室中還有什麼也是有寬窄的呢?

小結:原來有的東西寬寬的,有的東西是窄窄的。

三、組織操作,比比說說。

1、師:現在老是要給小朋友們每人發張操作紙,上面有幾張圖片,請小朋友們仔細觀察圖片,找一找圖片中比較粗的或者比較寬的東西,用筆把它圈出來。可以嗎?那就動手吧。

2、巡迴指導,個別展示並講評。

3、師:都完成了嗎?老師挑選了幾張小朋友們的操作紙,我們一起來檢查一下有沒有找對。

4、師:看一看自己的操作紙,都找對了嗎?沒有都找對的,把它改正確。

四、結束活動。

剛剛小朋友們在教室裏找到了很多粗細的、寬窄的東西,現在跟老師一起到教室外面也去找找看吧。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幼兒進入中班年齡段以後,在數理邏輯思維和能力上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前期的排序活動,幼兒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和求知慾望,但他們在合作方面的能力比較欠缺,因此藉助《喜羊羊與灰太狼》這一幼兒喜愛和熟知的動畫片我設計了數學活動"快樂羊村",旨在通過遊戲讓幼兒感知學數學的快樂,掌握有規律的排序的方法,並能與同伴合作完成遊戲和學習任務。

活動目標:

1、願意將自己排列的模式用語言與同伴交流,體驗與同伴遊戲和合作的快樂。

2、學習從AABB排序規律,按照物品量的差異或顏色有規律地排序。

3、能將物品有規律的排列,並和同伴相互合作完成遊戲。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已有用AB、ABC排列規律進行排序的經驗。

材料準備:《喜羊羊與灰太狼》主題曲;大小狼的腳印圖片;從AABB規律排序的小路;從AABB規律排列的座位;規律排序課件;四種顏色的長方形紙條若干;設置柵欄場景;拱形門4幹;不同形狀的彩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播放音樂導入活動,引起幼兒興趣。

二、觀察地面上狼的'腳印,複習ABAB的排列規律。

羊村發現了狼的腳印(大一小一大一小一大一小……)三、觀察羊村周圍環境,探索發現有規律的物品。

1.引導幼兒觀察小路、座位的排列規律。

教師:積木、棒棒糖都是有規律的排列的,你們說說他們是什麼規律排列的?

2.播放電腦課件,學習根據物體的差異尋找規律進行排序。

①出示喜羊羊家玩具櫃的照片,引導幼兒觀察照片上的物品擺放的規律。

教師:咦!喜羊羊家的積木擺的亂七八糟的,它們有什麼不一樣?我們來看看這些積木原來是怎樣擺放的?

請小羊幫忙恢復,說出擺好後的排列順序(高積木一高積木一矮積木一矮積木一高積木一高積木一矮積木一矮積木一高積木一高積木一矮積木一矮積木……)②出示懶羊羊家食品櫃的照片,引導幼兒觀察物品擺放規律。

教師:咦!懶羊羊家的棒棒糖擺的亂七八糟的,它們有什麼不一樣?我們來看看懶羊羊家原來的食品櫃是什麼樣的?

請小羊幫忙恢復,說出擺好後的排列順序(大棒棒糖一大棒棒糖一小棒棒糖一小棒棒糖一大棒棒糖一大棒棒糖一小棒棒糖一小棒棒糖……)四、幼兒操作練習:根據物體不同顏色尋找規律進行排序。

1.給羊村做柵欄,嘗試按物體的顏色有規律的排列。

教師設計各種顏色的長方紙條,重點指導幼兒進行有規律排序,並說出規律。如:黃一黃一綠一綠一黃一黃一綠一綠……或紅一紅一藍一藍一紅一紅一藍一藍……等)2.集體展示,查找不符合排列規律的柵欄,並進行糾正。

3.幼兒分組做門簾,學習根據物體量的差異和顏色自由選擇合作進行規律排序。請四個小朋友一組,製作門簾。

看一看自己做的門簾是按規律排列的嗎?說說你是按什麼規律重複排列的?

4.幼兒相互交流,幼兒感知有規律排列的物品。

每組請一個代表說說製作門簾的排列規律。

活動點評:

活動中比較成功的地方:

1.寓教於樂。本次活動藉助了幼兒喜愛的"羊村"的遊戲情景開展活動,很好的激發和調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環環緊扣。整個活動始終都遵循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發展規律,從ppt中感知排序規律到個體操作交流,再到分組合作交流,環節清晰、層次清楚,目標指向明確。

3.突出了操作性。在活動組織中,教師爲幼兒了豐富、充足的操作材料,很好的滿足幼兒的動手操作和探索研究的需求。

4.突破了重難點。能按照BB的排序規律來製作"羊村柵欄"和分組合作裝飾"門簾",是本次活動幼兒應掌握的重難點。幼兒在教師的巧妙安排和引導下樂於合作且通過操作較順利完成任務,有效的達成了活動預設的目標。

需改進和調整的地方:

教師的語言指導和語言有待進一步提高,表達應更清晰,指向要更加明確,讓每個幼兒能聽清楚並按要求去操作,有利提高活動的效果。活動中教師不僅要考慮如何引導,還要關注幼兒的反應,對幼兒在活動中出現的問題,應給予及時的指導和。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學習3的組成,知道3分成兩份有2種分法,知道哪兩個數合起來是3,並能用較爲清楚的語言表達分與合的過程。

2、在活動中,正確記錄分合式,並會整理自己的操作材料。

3、在遊戲中學習3的組成,,體驗同伴合作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幼兒人手一份數量是3的圖片。

2、教師用記錄卡一張,小貓頭飾一個,兩個圈。

3、幼兒人手一張數字寶寶卡片放在口袋裏。

4、音樂磁帶、錄音機、視頻。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教師出示小貓頭飾,"看,誰來了呀?"

二、學習3的組成。

1、師:今天小貓要邀請它的好朋友們小兔、小猴到家裏來做客,還爲它們準備了許多好吃的,它想把這些好吃的分別放在2個盤子裏,可是它不知道怎麼分纔好,你們願意幫助小貓來分一分嗎?

2、出示記錄卡,幼兒自主學習3的分成。

師:我們先來看看有些什麼好吃的?有多少?

幼:3只桃子。

幼:3個蘑菇。

幼:3條小魚。

……

那怎樣把數量是3的分成兩份呢,請你動動腦筋,看誰想得辦法多,並用數字把每次的分法記在下面的格子裏。

(評:通過讓幼兒來幫助小貓給它的好朋友分好吃的,給好朋友小兔、小猴這一"任務",在活動一開始就使幼兒的角色一下子就轉變了過來,激發了幼兒學習的興趣,激起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熱情。)

3、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4、"你是怎麼分的?請你用一句好聽的話來說。"(在視頻上展示幼兒的分法)幼:我把3只桃子,1只桃子分給了小兔,2只分分給了小猴。

幼:我把3條小魚,1條小魚分給了小兔,2條小魚分給了小猴。

……

教師與幼兒一起記錄3可以分成1和2,幼兒一起學念。

師:"還有其他分法嗎?"

幼:我把3個蘑菇,2個蘑菇分給了小兔,1個蘑菇分給了小猴。

幼:我把3根棒棒糖,2根棒棒糖分給了小兔,1根棒棒糖分給了小猴。

……

"還有其他的分法嗎?"(沒有了)

(評:具體形象的小動物角色,使幼兒有話可說,通過自己動手嘗試操作的事情,幼兒也較易掌握並表達出來。他們根據自己的喜好,把數量爲3的食物分給了小兔、小猴,從而掌握3分成2份有兩種分法,本環節充分體現了幼兒的自主性。)

教師小結

師:3分成兩份有兩種分法。幼兒一起念兩種分法。

(評:在幼兒操作後發現了3的兩種分法後,教師再小結,充分體現了"幼兒在前,教師在後"的以幼兒爲主體的新理念。)

三、遊戲學習3的組成。

師:小動物們吃得可開心啊,吃飽了,他們邀請我們小朋友一起森林玩,你們願意嗎?森林很遠,我們3人一組開火車去吧!"(聽音樂3人一組玩開火車的遊戲)"呀,看,這是什麼啊?(魔洞),這個魔洞只允許數字3過去,可我們小朋友也想過去怎麼辦呢?(先變成數字寶寶),請你們先將自己的數字寶寶請出來,看看自己是數字寶寶幾呢?是數字3嗎?那怎樣才能讓我們的數字變成3呢?(幼兒講述1和2組合,2和1組合)"真聰明,那快點找到一個與自己合起來是3的朋友手拉手、排好隊一起過魔洞吧!"(教師檢查)

幼兒分組找到朋友過魔洞後,做一個勝利的.表情或動作!

師:"剛纔你們都很聰明,都能找到和自己合起來是3的好朋友一起過魔洞,真棒!"

師:"請你來告訴大家,你是數字寶寶幾,你找到的好朋友是幾?"

幼:我是數字寶寶1,我找到的是數字寶寶2,我們一起過了魔洞。

幼:我是數字寶寶2,我找到的是數字寶寶1。

……

老師或幼兒記錄1和2合起來是3,2和1合起來是3,大家一起學念。

(評:通過創設"過魔洞"這一情境,讓幼兒變成數字寶寶,去找好朋友過魔洞,再一次激起了幼兒的學習興趣,又起到了生生互動的作用。通過遊戲幼兒知道了哪兩個合起來是3,並會嘗試着用一句好聽的話來表達出來。本環節轉換自然協調,又充分注意到了動靜交替,不會讓幼兒感到枯燥乏味,相反的是讓幼兒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和與同伴合作的快樂。)

四、幼兒操作卡練習。

師:"我準備了許多的智慧星要獎給你們呢,可是你們得完成另一項任務後才能得到,你們願意接受挑戰嗎?"

(1)講解操作卡。

(2)幼兒操作。

(3)檢查練習,獎賞"智慧星"。

(評:幼兒在學習了3的組成後,讓幼兒來操作練習,起到了對新知識的鞏固作用,奪取智慧星很切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激發了幼兒的競爭意識。)

活動延伸:

在區角活動中練習2、3的組成。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改變了以往數學活動中以"教師教,幼兒學"爲主的教學模式,創設了"給小動物分食物""與好朋友過魔洞""奪取智慧星"等遊戲情境,讓幼兒在玩中學,在快樂中學,充分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整個活動過程,通過讓幼兒自主嘗試探索,從而知道了3分成兩份有2種分法,知道哪兩個數合起來是3,並能用較爲清楚的語言表達分與合的過程。在活動中,幼兒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又體驗到了的成功的喜悅,充分體現了"幼兒在前,教師在後"的以幼兒爲主體的新理念,並創設了較好的生生互動的環境,活動效果較好。

四、說活動過程

1、分合操作,啓發幼兒從大盤子中取出2個小石子,分別放在兩個圓片上,並用語言表述:2顆石子可以分成1顆和1顆,在啓發幼兒將小石子從圓片上取回來,合在一起,數數是多少,然後用語言表達:1顆和1顆合起來是2顆。(此環節採用講解、演示的方法,讓幼兒理解實物的組成)

2、出示兩個事物,並配合數字,向幼兒講解數的組成的含義。

(1)、拿出兩個皮球,啓發幼兒說出總數後,分別給兩個小朋友,並說明:"兩個皮球分給兩個小朋友,每人一個,這就是2可以分成1和1"。邊說邊在絨布板上貼出2的組成式子∧211引導幼兒認識分合的寫法。

(2)、請兩個小朋友將皮球還給老師,啓發幼兒說出現在老師手中有幾個皮球,再說明1和1合起來是2。

教師小結:2可以分成1和1;1和1合起來是2。(利用數與物的匹配,爲下一環節的組成組準備)

3、遊戲:《猜猜是幾》

教師取出3個雪花片,讓幼兒看清總數,然後分兩手握住,藏在身後引導幼兒猜猜手中各有幾個。並用語言表述:3可以分成幾和幾,幾和幾合起來是幾。(使用遊戲的手段充分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4、幼兒做分合操作

每人從盤子中取出3個雪花片,分兩手握,啓發幼兒講出自己左手握了幾片,右手握了幾片。

教師將幼兒的分法,一一板書出來,引導幼兒觀察、分析,將重複的去掉,歸納總結出312321,如出現330或3111,則引導幼兒討論,爲什麼它們不符合要求?再次強調,每次分成兩組,每組都必須有,最後引導幼兒將雪花片合起來數數是多少。

教師小結:3的兩種分法,312;321,並啓發幼兒口述一遍。(本環節採用了操作法,幫助幼兒梳理已有的知識經驗,有利於幼兒主動性的發揮,並使教學重點的已突破)

5、拍合遊戲:①用拍手方法表示分合式。

②幼兒起立用腳和動作表示分合式。

6、幼兒兩人一組,互相猜玩

7、幼兒做作業,重點引導幼兒體驗2、3的分合,並正確書寫數字2、3.(5--7點鞏固練習了本節活動的重點)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4

目標:

1、在動物過冬的情景中,通過看圖片找式題,理解圖意,讓幼兒初步理解5以內加法實際意義。

2、認識“+”號、“=”號,會正確認讀。

3、培養幼兒的觀察、理解、分析、判斷能力。

準備:

1、動物過冬背景圖。

2、蛇、烏龜、青蛙、狗熊、螞蟻、松鼠、貓、狗、兔、狐狸分別爲2―5個。

3、5以內加法式題卡若干。

過程:

一、冬天到了,小朋友都感到冷了,你們會怎麼樣?動物到冬天它們怎樣過冬?

1、有的動物躲在樹洞裏、泥土裏睡覺,等到明年春天來了,才醒過來,這是冬眠動物。

2、有的動物在秋天就開始貯藏糧食,冬天到了,它就躲在自己家裏,可以不用跑出來找食物。

3、還有的動物不怕冷,換了皮毛照樣出來活動,你們知道它們是誰?

二、尋找過冬的`動物:

1、泥土裏誰在過冬?(蛇)這裏有幾條怎樣的蛇?(一大一小)一共有2條蛇在泥土裏睡覺,老師找式題:1+1=2講解題意與圖片相結合。

2、打開動物的家,請幼兒根據圖片情景找式題,並能表達式題的意思。

3、各小組根據圖意找出相對應的加法式題,並說說圖意。

三、認識“+”號、“=”號:

1、10道題都找到了,這些題目什麼地方都是一樣的呢?

2、認識“+”是加號,在題目中念“加上”;“=”是等號,在題目中念“等於”。

3、幼兒正確認讀5以內加法(結合圖片)。

4、今天看了動物過冬,也用加法計算了過冬的動物,除了這些過冬的方法,還有其它過冬方法嗎?還有哪些動物也象松鼠那樣貯藏糧食?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通過對實際物品的操作,理解8的實際含義。

2、運用目測、動手操作材料,感知數量8、體會數學活動的快樂。

3、培養幼兒對數字的認識能力。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重難點:

理解8的實際意義

活動準備:

‘8’的數字卡片,邀請8位大班幼兒,設置小超市—內置書、盒子、牙刷、筆、(物品圖片),幼兒練習本,教師圖片等

活動過程:

一、複習7以內的任意數

1、爲幼兒介紹超市,他們是來邀請大家去超市參加活動的。要求:在規定的時間內找出‘超市中任意物品的數量’,把數數結果展示在展板。獎勵一個星!

二、分享自己的發現,感知‘8’

1、幼兒相續說說自己的發現—例3把勺子、4見衣服、5個小鈴———請幼兒來說說自己是怎麼發現數量的

2、在超市裏發現那麼多的數量爲的’8’物品,請問幼兒有誰認識’8’的?

出示數字卡片8,一起說說8像什麼?

3、小結:8除了可表示超市裏的那些物品外,請孩子來說說還可以表示其他物品?(還可以在自己的身體上找)

4、教師出示圖片,請幼兒目測圖片上的原形—分別依顏色將圖形分類,出數量是8的圖形。

三、運用自己的認識,作業’8’

1、感知,瞭解了8的含義後,請幼兒完成相關作業練習;

2、教師講評,提醒幼兒:凡是數數合起來有8樣(種)的`物品,飾件都可用’8’表示;

3、活動結束後可找找在幼兒園裏,有哪些東西是可用8來表示的;

活動延伸:

1、依班級幼兒能力表現,設置相關作業投置益智區,供幼兒練習;

2、家園配合:利用生活,遊戲等,幫助幼兒充分理解8

活動反思:

幼兒其實有自己的很多經驗,只是這些經驗是零碎的,缺乏系統性的,教師最大的任務是幫幼兒把這些零散的經驗總結概括出來並進行提升。而我在上課一開始就犯了這方面的錯誤,沒有把幼兒對“8”的認識經驗進行總結提升,仍舊使幼兒的這一經驗處於零散狀態。另外,這個提問本身能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卻因爲我語言上缺乏引導性,使它丟失了應有的價值,這就說明我沒有做好幼兒的引導者,違背了《新綱要》宗旨和要求。但是不管怎樣,我相信通過自己不斷的反思和改進,這些問題都會一個個被解決,並且努力做到防患於未然。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學習根據ABC、ABB、BCA、CAB等的規律進行排序,並在操作中說出排列的規律。

2.嘗試根據已有的規律補充缺少的圖案。

3.在操作中感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 每個幼兒一張自己的照片、有重複圖案的粘紙若干、貼照片的底版紙一張。

2. 米奇頭像圖片(邊框是按規律排列的圖形,但是有空格)每人一張。

3. 鉛筆、膠水等;示範用照片、圖片(小貓、小豬、青蛙等數量若干)等。

活動過程:

一、示範給照片做相框。

1.小動物來排隊:出示青蛙、小豬、小貓圖片,掩飾給小動物排隊(按照ABCABCABCD的規律來排隊)。然後讓小朋友說說它們是怎麼排隊的。

2.把小動物放到照片周圍,就變成了做相框了。

3.想一想小動物還可以怎麼排隊,用另外一組圖片掩飾ABBABBABB的規律進行排序裝飾。

二、給幼兒提出做相框的任務,引導他們用粘紙給自己的照片做相框。

幼兒操作,教師進行巡迴輔導,引導他們根據示範好的排列規律進行黏貼。

每個幼兒照片相框花邊的排序規律是不同的,圖案也是不同的。

黏貼完成之後在中間貼上自己的照片。

操作完畢幼兒將自己做的相框拿上來展示看,並說說自己是怎麼貼的。

三、給米奇的頭像照片花邊補空缺。

米奇小姐也拍了一張照片,她也做了相框,但是時間長了,有些圖案已經不見了,想請小朋友幫忙把它補充完整。

教師示範後,幼兒每人一張,給缺少的地方畫上圖形。

操作結束後,請幼兒用讀一讀的方法檢查自己補得對不對。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知道5的相鄰數,理解數羣之間多1少1的關係。

2、嘗試總結相鄰數的規律,並能遷移運用。

3、知道節日時人們主要的慶祝活動。

4、簡單瞭解節日的來歷,知道其全稱、日期和意義。

活動過程

1、導入部分

今天老師請來了自己的好朋友,請你們和我的好朋友們打個招呼吧(小兔、小羊、小貓、小猴、小狗)!你有自己的好朋友嗎?你的相鄰好朋友是誰?

2、出示動物卡片,請幼兒說出它們的名稱、房間以及各自相鄰的好朋友。

"小動物們最近搬新家了,它們聽說你們最聰明瞭,想請你們幫它們認識認識它們的左鄰右舍,你們說可以嗎?那我們一起幫助它們吧!"

(1)分別出示5種不同的小動物卡片,利用1~6數字卡,引導幼兒說出他們的名稱、數量和幾號房。

(2)找出它們的`相鄰好朋友,並說出裏有(它們之間多1和少1的關係)。

3、出示5的相鄰數課件,學習5的相鄰數,進一步理解相鄰數的含義。

(1)出示6種動物圖片,引導幼兒按順序給它們排排隊。

(2)"小花貓說:我還是沒弄清楚我的左鄰右舍是誰,想請你們再來幫幫它,可以嗎?"

出示圖片,說說小貓家住幾號房,它的相鄰好朋友是誰和誰?找出5只小貓左邊的鄰居是誰,有幾隻,5只小貓的右邊是誰,有幾隻,比較小狗比小貓少多少,小羊比小貓多多少。並說出5比4多1比6少1的關係。

4、引導幼兒尋找相鄰數的規律。

(1)、引導幼兒發現每個數都有兩個相鄰好朋友,一個比他多一是他的相鄰大朋友,一個比他少一是他的相鄰小朋友,三個數之間中間的數比前面一個數大,比後面一個數小。

(2)、引導幼兒根據相鄰數規律進行推理。找出6的相鄰好朋友是幾和幾?7的相鄰好朋友是幾和幾?

(3)、組織幼兒完成操作練習:《找朋友》。通過操作練習,鞏固5的相鄰數。

活動結束:

教師發書第3冊第32頁,請幼兒根據相鄰數的關係,在空格里畫上相應的圓點。

小百科:1925年8月在瑞士日內瓦召開的關於兒童福利的國際會議上,首次提出了“國際兒童節”的概念。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通過多媒體課件,激發幼兒對排序活動的興趣。

2、培養幼兒初步的觀察與比較能力,提高幼兒的判斷推理能力,發展幼兒的逆向思維。

3、引導幼兒學習按物體的形狀有規律地排列。

4、引導幼兒對數字產生興趣。

5、瞭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係。

活動準備:

課件、教師及幼兒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1、操作課件,複習按顏色排序。

指導語:我收到了圖形王國發來的禮物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2、看圖,引導幼兒探索形狀排序的規律。

指導語:在圖片中除了有紅、藍顏色之外,你們還發現了什麼?它們是怎麼排隊的?(三角形、圓形等)

3、玩“我說你做”的遊戲,啓發幼兒自己操作。

指導語:剛纔的問題,小朋友都答對,我們再接着玩遊戲吧!請你們根據我給的圖形排隊,並說說你是怎樣排的?

4、教師小結,活動結束。

指導語:

今天你們通過遊戲,學會了按物體的形狀有規律地給圖形朋友排對,我們今天又學會了一種本領,我們要謝謝圖形朋友們,跟圖形朋友再見!

活動結束。

教學反思:

幼兒園的數學活動相對於其他活動枯燥、單調,容易使幼兒失去學習興趣。因爲這個時期的幼兒年齡小,邏輯思維尚未發展,所以本次活動中我爲幼兒創設了一個可操作的豐富材料的環境,爲幼兒創設了一個可選擇性、可操作性的空間。使幼兒能獨立的操作材料,並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幼兒的自主性,選擇性,獨立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通過一系列的遊戲活動,達到了主題總目標預設的要求。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熟練掌握6以內數的計算。

2、培養幼兒的口算能力。

3、培養幼兒書寫能力。

【活動準備】

課件、掛圖、題卡。

【活動過程】

小朋友們看春天來了,柳樹發芽了,小動物們準備出去郊遊。他們來到小河邊,河水很急,它們過不去,這時長頸鹿伯伯說;回答出問題我就讓它們過去6+1=、2+2=/4+1=.

母雞大嬸還想考一考小朋友們,一隻母雞用數字來表示,生:一隻母雞用數字“1”表示一隻公雞用數字幾來表示,生:一隻公雞用數字“1”來表示,那現在一共有幾隻雞用加法還是減法?生:加法。這時母雞大嬸又叫來了兩隻小雞用數字幾來表示?生;用數字“2”來表示。問:一共有多少隻小雞/我們來用加法來計算,1+1+2=4.

剛纔我們小朋友是數出來的.,現在老師就告訴你們計算方法,看1和1相加等於2用頭兩個數相加的結果再加上第三個數得出的結果就是這道題的結果。

池塘裏有2只小鴨我們用數字2來表示,又游來2只小鴨也用數字2來表示有游來2只小鴨也用數字2來表示想在一共有多少隻小鴨?列出算式2+2+2=6

【活動延伸】

聰明的寶寶填一填:2+2+2= 2+1+1= 2+2+2= 1+1+3=

【活動結束】

遊戲:放風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