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華】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範文集合十篇

【精華】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範文集合十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6W 次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精華】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範文集合十篇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知道迷路之後該怎麼辦,瞭解如何正確分辨方向。

2、懂得迷路之後不要害怕,要大膽、禮貌的向他人尋求幫助。

活動準備:故事內容圖片,PPT

活動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師:今天趙老師的好朋友鼠先生遇到了一個大問題,想請小朋友幫幫忙。

2、師:我們一起聽聽它遇到了什麼問題。(出示PPT)

二、分段講述。

(一)幼兒觀看故事前半部分。

1、師:鼠先生遇到了什麼問題?

2、師:鼠先生爲什麼找不到鼠小姐的家?(因爲鼠先生迷路了)

3、師:鼠先生應該怎麼辦?幼:可以問警察,可以做記號等。

(二)觀看故事後半部分。

1、師:那最後鼠先生找到鼠小姐的.家了嗎?幼:找到了。

2、師:鼠先生是用了什麼辦法找到鼠小姐的家的?(幼兒:問了許多的小動物,幼兒自由回答)

3、教師與幼兒角色扮演。

三、經驗遷移。

1、師:鼠先生迷路了之後是通過問路的辦法找到鼠小姐的家的,那如果有一天我們小朋友一個人在外面迷路了該怎麼辦呢?(幼兒自由回答,教師適當給予提示、指導)

2、小結:迷路後可以使用的辦法有,記住自己家的門牌號、電話號碼、父母手機號,打電話給家人;向路上的行人問路;找警察叔叔,讓他們把自己送回家……

3、我們回家後可以問問家長還有什麼好辦法,下次活動時大家在一起進行交流。

四、活動延伸

今天我們幫鼠先生找到了鼠小姐的家,他們高興的擁抱在一起,那我們也很開心,我們一起和鼠先生、鼠小姐跳舞好嗎?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朋友船》體現的是動物間團結合作的精神,活動中,教師要引導幼兒積極地參與文學閱讀活動,從而懂得朋友間要相互幫助,特別是在朋友需要的時候。老師首先可以指導幼兒自己看畫冊,說說看到了什麼?讓幼兒猜一猜發生了什麼事情?接着讓幼兒欣賞故事,引導幼兒討論:

1、發生了一件什麼事情?

2、爲什麼這條船的名字叫“月亮船”?

3、爲什麼大家都不願意離開這條船?

4、小朋友之間應該怎樣做?最後教師講故事,引導幼兒讀圖講故事。

幼兒行爲基礎:

1、大多數幼兒不能感覺到朋友之間團結合作的重要性。

2、大多數幼兒的讀圖能力不強。

3、大多數幼兒語言表達得不流暢。

4、部分幼兒聽完故事的第一遍能講出故事的名稱及故事裏的人物,但講不清楚故事的重要情節。

5、少數幼兒會答非所問。

活動目標

1、能積極地參與文學閱讀活動。

2、知道小朋友之間要相互幫助,特別是在朋友需要的時候。

活動準備

1、《朋友船》的故事(見幼兒畫冊)。

2、投影儀。

活動過程

1、指導幼兒自己看畫冊。

師:現在每個小朋友都拿到一本幼兒畫冊,請你翻到**,小朋友看的.時候,一定要認真,想想你在圖畫上看到了什麼,請你猜一猜發生了什麼事?

2、欣賞故事。

師講故事,或者讓幼兒聽磁帶,講清楚聽的要求:小朋友們聽的時候要想一想發生了什麼事?

師:故事聽完了,請你回憶一下故事裏發生了一件什麼事情?

3、用投影儀示範閱讀,讓幼兒再聽故事。

師:聽這一遍的時候要好好想一想:爲什麼這條船叫“朋友船”?爲什麼大家都不願意離開這條船?小朋友之間應該怎樣做?

師:這一遍故事又聽完了。大家討論討論:a爲什麼這條船叫“朋友船”?b爲什麼大家都不願意離開這條船?c小朋友之間應該怎樣做?

幼:我看到了許多小動物,有小獅子、小熊、小馬、小豬、小狗、小兔、小猴、小鳥、海豚、大章魚;我看到了森林;我看到了大海;我看到了船;我還看到了礁石把船撞破了……

幼:森林裏的小動物小獅子、小熊、小馬、小豬、小狗、小兔、小猴、小鳥非常想去看大海,他們分工合作一起造了一艘船,並起名爲“朋友船”,當“朋友船”駛進大海時,忽然颳起了大風暴,海浪越來越大,把“朋友船”衝到礁石上,被礁石撞破了,當海豚和大章魚呼喊小狗小猴,讓它們離開破船的

師總結:小朋友之間也要互相幫助,特別是在朋友需要的時候。

4、再次讓幼兒看書講故事。

師:下面請小朋友自己看書講故事,邊看邊想故事裏有哪些小動物,發生了怎樣的一件事情?

附故事:朋友船。

森林裏住着許多小動物,他們都是好朋友。他們非常想去看大海,於是就分工合作,一起造船。船終於造好了。大家給它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叫“朋友船”。小獅子和小熊首先上了船,小馬和小豬接着上了船,小狗和小兔也上了船。最後,小猴和小鳥上了船。“朋友船”起航了,順着小河駛進了大海。忽然,大風暴來了,海浪越來越大。不好了!“朋友船”被礁石撞破,開始進水了!一隻海豚向小狗喊:“小狗!趕快離開這條破船吧!”小狗說:“不!我不能離開我的朋友。”一隻大章魚向小猴喊道:“小猴!趕快離開這條破船吧!”小猴說:“不,我不會離開我的朋友。”小動物們齊心協力,堵住了船上的缺口,把船駛向了岸邊。從此以後,森林裏就多了一條船,船上還畫着小動物航海的故事呢。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知道"陌生人"的含義,懂得不輕信陌生人的道理。

2.能初步識別陌生人的哄騙行爲,樹立初步的防範意識。

3.提高遇到危險沉着冷靜處理問題的能力。

4.能在集體面前大膽發言,積極想象,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5.能認真傾聽同伴發言,且能獨立地進行操作活動。

活動準備:

1.視頻:《不跟陌生人走》、《陌生人我不怕》PPT

2.歌曲《小兔子乖乖》

活動過程

一、歌曲引入,瞭解哄騙提問

1.播放歌曲《小兔乖乖》。這首兒歌小朋友們熟悉嗎?這首兒歌的名字誰知道?那《小兔乖乖》講了一個什麼故事呢?

2.小兔子開門了嗎?

3.小兔子是怎麼知道大灰狼不是媽媽的?

教師小結:小兔子讓大灰狼把尾巴從門縫裏伸進來瞧一瞧,判斷出這不是媽媽的尾巴。小兔子真聰明,遇到問題不慌不忙,動腦筋想辦法,值得我們學習。

4.提問:如果小朋友一個人在家,有人來敲門,你會怎麼做呢?是所有的人敲門都不開嗎?(引導幼兒聯繫實際思考判斷。並通過追問:是所有的人敲門都不開嗎?進一步引導幼兒判別自己的親朋好友等熟悉的人會開門,不認識的人就不開門。)

教師小結:當敲門的是自己熟悉的叔叔、阿姨時我們可以開門,不認識的人我們就不能開門,我們把這些不認識,不熟悉的`人稱爲"陌生人"。

5.討論:爲什麼不能給陌生人開門呢?(會騙人、會偷東西、會把小孩帶走……)教師小結:對,陌生人有可能是壞人,我們不能輕易相信陌生人。

二、觀看事例,引發思考

1.有個叫小雨的小朋友自己在街上玩的時候碰到了一位陌生的阿姨,我們來看看她是怎麼做的。

2.播放視頻《不跟陌生人走》,到"阿姨想帶小雨走"停止。

提問:

(1)如果你是小雨,會跟那位阿姨走嗎?

(2)爲什麼?

3.我們看一下小雨到底會怎樣做,繼續播放視頻,請幼兒看完後提問:

(1)那位阿姨是怎樣把小雨騙走的呢?(她說媽媽有事,請她來幫忙接小雨的)

(2)這位自己稱是媽媽同事的阿姨小雨認識嗎?

教師小結:所以無論別人怎麼說,只要你不認識的人都是陌生人,陌生人都不能輕易相信。(通過引發幼兒思考,讓幼兒進一步瞭解"陌生人"的含義。)

(3)小雨的好朋友用了什麼辦法救小雨呀?

(4)我們怎樣判斷陌生人說的話是真是假呢?

(引導幼兒通過討論得出一些常用的判別方法,如:給家裏人打電話,詢問警察叔叔,找老師幫忙等等)

4.提問:小朋友們想一想如果小雨真的被帶走的話,會有什麼後果?(會被賣掉,被帶到其他的地方去,就見不到媽媽了)

5.總結:所以我們堅決不能跟陌生人走。

三、判斷推測,引發討論

現在我要來考考咱們的小朋友是不是真的知道遇到陌生人應該怎麼做了。

情景一:陌生人給小朋友玩具。

這幅圖上發生了什麼事情?(陌生人給小朋友玩具)提問:如果你遇到這種情況,你會怎麼做?

播放情景二:陌生人給小朋友好東西吃。

這幅圖上發生了什麼?(陌生人給小朋友東西吃)提問:遇到這種情況你會怎麼做?

播放情景三:陌生人帶小朋友找媽媽。

問題:遇到這幅圖上的情況你會怎麼做?

教師小結:我們的身邊大部分都是好人,但也會有壞人。遇到事情要多動腦筋,不輕易相信陌生人的話,也不能隨便跟陌生人走,做個機智勇敢的好寶寶。

教學反思:

從執教的情況來看,我覺得自己在課堂上的組織語言還有待加強,如何讓孩子對你的提問或是小結能更好的明白、理解,是自己在以後的教學中需要關注的一個重要方面。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4

情境目標:

1、能大膽與他人交往,表演朗誦兒歌《拜年》並運用熟悉的樂器進行伴奏。

2、感受節日的'歡樂、友好氣氛;

情境創設:

樂器:鑼、圓舞板、雙響筒、小鈴或杯子、筷子、鐵盒、積木等生活樂器。

活動實施:

1、老師向小朋友拜年:

1)先向全體小朋友拜年。

“新年到,新年到,敲鑼打鼓真熱鬧,我來給你拜個年,小朋友,新年好!祝你們天天身體好,祝們天天哈哈笑,哈哈笑。”

2)老師分別向個別小朋友拜年,逐步吸引大家和老師一起來“拜年”。(根據幼兒改變以下兒歌祝福的內容。)

2、小朋友向老師拜年()

1)啓發幼兒改編兒歌內容:向老師拜年應該說什麼?(如天天工作好等)

2)每個幼兒自選一種樂器,爲朗誦的拜年兒歌伴奏。

3、向爸爸、媽媽等家人拜年

1)啓發幼兒改編祝詞詞。

2)佈置任務:回家向家人拜年。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知道預防h7n9和自我保法。

2、感受、體驗關心他人的自豪感。

3、讓孩子知道生病了,不怕打針吃藥,做個勇敢的孩子。

4、瞭解多運動對身體有好處。

活動準備:

甲流新聞視頻(自制)、各類色彩筆、宣傳紙、照相機、澇六步法圖片。

活動過程:

1、觀看“新聞播報”,幼兒講述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看了新聞,想說些什麼?

教師小結:甲型流感是一種傳染病,如果小朋友發現自己和別人在身體上出現不適的症狀:如發燒、咳嗽、流涕,就千萬不要再到人多的地方去玩,應該馬上到醫院治療,這樣既不會延誤病情也不會影響他人的正常生活。

2、討論:預防甲流的好方法。

甲型流感並不可怕,只要我們做到認真地預防,甲流這種傳染病就不會找到我們,你們知道預防甲流的好方法嗎?

3、鼓勵幼兒用多種方法、多種形式讓大家瞭解預防甲流的方法,感受助人爲樂的自豪感。

你們想把這些好方法講給誰聽?

活動延伸:

繪製甲流預防卡。

活動反思:

此次活動的設計是爲了進一步豐富幼兒預防甲流知識,並通過運用這些知識、經驗提高自我保護能力。活動還進行了關心、關愛的情感教育,通過運用多種方式、方法幫助身邊的人去預防疾病,孩子們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感受着助人爲樂的`快樂和自豪感。

利用影像等形式吸引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幼兒參與積極並能主動地想辦法解決問題,促進了幼兒語言及思維能力的提高。活動內容與幼兒的生活結合,選擇了幼兒關心且需要幫助幼兒解決的問題,因此幼兒能夠積極參與其中。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瞭解常見的家鄉土特產,嘗試給土特產分類。

2.知道家鄉物產很豐富,產生作爲山東人的自豪感。

3.能在集體面前大膽發言,積極想象,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4.培養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活動準備

1.活動前家長帶幼兒參觀農貿市場或超市,幫助幼兒填寫調查表一份,協助收集實物特產。

2.各地土特產圖片,如:樂陵小棗、煙臺蘋果、肥城桃子、萊陽梨、章丘大蔥、濰坊風箏、菏澤牡丹等(見幼兒活動資源包)。

活動過程

1.瞭解家鄉的土特產,引導幼兒觀察收集的土特產實物,瞭解各地土特產的名稱及外形特徵。

提問:小朋友,你們知道什麼是土特產嗎?你認識哪些土特產?你知道我們的家鄉都有哪些土特產?你最喜歡哪一種?爲什麼?

小結:土特產指一個地區特有的或特別著名的產品:如農產品(水果、蔬菜)、紡織品(衣服、布料)、工藝品(風箏、泥塑等)。

2.知道山東的土特產很豐富,感受土特產的不同,嘗試對土特產進行分類並記錄。

(1)觀察分享幼兒的土特產調查表,說說土特產都有哪幾類。

(2)出示各種土特產圖片,鼓勵幼兒有序地將特產按照顏色、名稱、作用、食用方法等標準分類擺放,並嘗試記錄。

(3)相互交流自己的收穫,說說自己是怎樣分類擺放的,理由是什麼,如:分類標準是水果、蔬菜、糧食,或吃的、用的、玩的等。

3.欣賞兒歌誇家鄉,進一步瞭解各地土特產。

活動延伸:

特產自主品嚐會,請幼兒品嚐、欣賞土特產,初步感受特產的不同。

教學反思:

在課堂教學中,開放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尋找和介紹家鄉的特產、讚美家鄉的特產、推銷家鄉的特產等活動,讓學生在形式多樣的活動中獲得更多的有關的特產知識,充分讓孩子感受到了家鄉的美麗與富饒。此次活動圓滿結束!活動前我爲幼兒創設了寬鬆自由的活動氛圍,讓幼兒在寬鬆自由的氛圍中輕鬆獲得鍛鍊與提高。活動過程中,幼兒表現的積極主動,都能用較完整的語言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並能主動與同伴交流。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7

[活動目的]

1.教育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應怎樣與人相處。

2.教育幼兒能選擇一種處理問題的較好的方式方法。

3.學習初步簡單的分析問題。

4.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

5.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重點難點分析]

重點:教育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應怎樣與人相處。

難點:學習初步簡單的分析問題,教育幼兒選擇一種處理問題的較好的方式方法。

[活動準備]

看錄像

[活動過程]

(一)導入組織幼兒看一段錄像。

兩個小朋友在玩一盒玩具,玩着玩着,他們同時發現了一件新玩具。爲此吵了起來,後來又動手相互打對方。

(二)展開

1.引導幼兒分析解決問題。

1)教師請幼兒舉手發言,知道這是一種不好的行爲。教師:"錄像看完了,我請小朋友說說,這兩個小朋友做得好不好,爲什麼?"。

2)幫助幼兒分析問題。教師:他們兩個不對。他們互相爭、搶、打,只會浪費時間,結果他們誰玩到新玩具了?(誰都沒有玩到)誰都玩不到新玩具,大家還都不高興,那麼中二班的小朋友,誰能幫他們想個好辦法?

教師請幼兒動腦筋、想辦法,說出自己的看法。

教師小結:幼兒園裏這種經常發生,解決的'辦法:a小朋友要相互謙讓,也可以一起玩。b可以商量,相互輪流玩。c可以利用"石頭、剪子、布"的遊戲輪換着玩。

2.組織幼兒再看一遍錄像,引出新問題。

教師:請小朋友接着看錄像,他們兩個又發生了什麼事兒?

錄像內容:戶外遊戲時,一個幼兒往前跑時潮後面看,不小心撞了前面的小朋友,他趕緊說:"對不起。"被撞的小朋友不原諒他,動手又打了他一下。

1)看了錄像,請幼兒判斷:誰做的隊,誰做的不對?並請幼兒說出自己的理由。

2)教師教幼兒學習分析:"如果別人打了你一下,你要看他是不是有意的,如果他是無意碰到你,又向你道歉,應該原諒他,說:'沒關係'。"

3.教師提出一個新問題,請幼兒思考:你站在那兒玩,別人跑過來故意打你一下,你怎麼辦?

教師幫助幼兒分析:

1)他爲什麼打你?是不是妨礙了別人?是不是別人和你逗着玩?

2)他打疼你了嗎?疼說明了什麼?不疼說明了什麼?

3)他打疼了你,你怎麼做?

4)他總是那麼做,你怎麼辦?

教師啓發幼兒回答:a告訴老師,請老師解決。B學會躲閃。C給他以有力的回擊,保護自己。

(三)結束在日常生活中,小朋友要團結友愛、相互幫助,不允許其父別的小朋友。當別人打了你,你要了解清楚是"爲什麼",然後再選擇合適的好的解決辦法。

(四)活動延伸:組織幼兒聽故事。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學會在傾聽中瞭解談話的主要內容,培養幼兒理解性傾聽能力。

2、懂得讓別人把話說完,再發表自己的意見,幫助幼兒掌握談話的規則。

活動準備:儒靈童教材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1、帶領幼兒隨着儒靈童歌曲做律動。

2、帶領幼兒向孔夫子行三鞠躬禮儀。

二、新授課程

1、"聽"故事提問導入:小朋友,你們見過驢耳朵嗎?請聽故事《驢子的耳朵》。

2、安靜聽《儒靈童》故事,情境導入。

教師提問:豆豆的耳朵爲什麼會變成驢耳朵?

故事總結:豆豆平時總用一隻耳朵聽別人說話,根本聽不清楚別人說什麼,就因爲這樣他長出了驢耳朵。小朋友們在聽別人講話的時,要認真用心去聽,而且要聽完整,這樣才能明白說話的內容,這也是對別人的尊重。

3、"看"動畫提問導入:小朋友們在別人說話的時候,你們是怎樣做的?

4、認真看《儒靈童》動畫,啓發思考,教師提出如下問題:

(1) 寶寶是怎樣聽爸爸介紹書包功能的?

(2)爸爸告訴寶寶應該怎樣傾聽他人講話?

(3)小朋友今後你會怎樣傾聽他人講話?

5、幼兒有疑問可再次觀看動畫,老師根據本班級幼兒共性特徵及個體差異,對動畫進行暫停或播放,結合劇情節點,在幼兒已有經驗上進行選擇性互動提問教學。

教師總結:寶寶沒有用心聽爸爸說話,結果什麼都沒聽到,儒靈童教會寶寶聽別人說話時眼睛要看着對方,纔是一個懂禮貌的好孩子。小朋友們上課時眼睛要看着老師,用心聽老師講課,這樣才能學到更多的'知識和本領。

三、圖譜演示,判斷對錯教師出示兩張圖片讓幼兒判斷對錯教師看圖

總結:小朋友們在聽別人講話時,眼睛要看着對方,認真的傾聽對方說話,這樣做不僅是對別人的尊重,同時你也能學到很多的知識。

四、遊戲互動,鞏固主題名稱:猜猜我是誰規則:請一個幼兒背對大家坐好,請其他幼兒走到他椅子後面,輕輕敲椅子背三下,坐着的幼兒問:"是誰敲我的門呀?"敲門的幼兒說:"是我,猜猜我是誰?"如幼兒猜不出,可再問:"你是什麼人?"答:"我是你的好朋友。"猜對了,就調換幼兒,遊戲重新開始。

五、活動延伸,主題內化

(1)帶領幼兒誦讀《弟子規》經典。

(2)日常生活中提醒孩子聽別人說話時要看着對方用心聽。

(3)和家長聯繫,習慣養成延續至家庭中落實。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知道菜場裏有品種繁多的蔬菜和其他食品,是人們買菜和賣菜的地方。

2.能大膽地參與買菜活動。

3.對菜場有濃厚的興趣,熱愛生活樂於探索。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重點難點:

大膽地參與買菜活動。

活動準備:

1.與幼兒附近的菜場聯繫,取得對方協助,對菜場環境進行了解,確定幼兒參觀路線和參觀與活動的地點等。

2.每位幼兒準備1元錢,共買菜時使用。

活動過程:

一、參觀前的談話。

提問:我們吃的各種菜是從哪兒買來的?菜場裏面有什麼?人們是怎樣買菜和賣菜的?(幼兒根據經驗交流)

二、現場參觀。

1.觀察菜場的大門、標牌。

2.引導幼兒觀察菜場有許多食品攤位、知道食品攤位都是分類擺放的`,如:魚、肉、雞蛋、豆製品、蔬菜等,人們到這裏能買到各種各樣的菜。

3.重點觀察蔬菜攤點,加深對蔬菜的認識。

三、學習買菜。

1.引導幼兒觀察顧客是怎樣買菜的,營業員是怎樣賣菜的,他們怎樣說,又是怎樣做的。瞭解買菜的過程。

2.鼓勵幼兒與營業員交流。用1元錢買回自己想吃的蔬菜。

將幼兒分組,教師分別帶領幼兒到不同的攤位上,讓幼兒自主買自己喜歡吃的蔬菜。

四、嘗試互相交流。

相互觀察各自買回的蔬菜,交流買菜過程及回家後準備怎樣燒自己買回的蔬菜。

活動反思:

爲了豐富孩子對蔬菜的認識,我們和孩子一起去菜場參觀。孩子們認識、瞭解了更多的蔬菜。菜場上的蔬菜可真多呀!孩子們一邊仔細地觀察,一邊還不停地說着、問着:“我知道這是芹菜?”“我知道這是青菜!”通過參觀菜場, 他們發現了各種各樣不同的蔬菜?在認認說說中積累了一些蔬菜特徵、名稱的初步經驗。

通過參觀菜場,孩子們認識了菜場,知道菜場是買菜和賣菜的地方。觀察到市場的人和食物、豐富了孩子們對蔬菜的認識,提高了他們的觀察力和問題意識。並瞭解菜場中物品擺放和人際交往的特點,促進了幼兒社會性的發展。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10

活動準備:

1、圖畫紙、畫筆

2、活動之前請家長幫助幼兒瞭解了上學路線

活動過程:

一、 出示常熟市的地圖

1、師:這是什麼?(地圖)

2、師:你們知道地圖有什麼作用呢?

二、引導幼兒說出自己家到幼兒園的路線

1、師:地圖可以幫助我們找到不認識的路,當我們請小客人來家裏時,小客人看着地圖就能找到我們的家了。

2、教師示範畫地圖。

(1)師:老師現在想邀請你們到我家來玩,你們願意不願意啊?那你們有誰認識我家沒?

(2)師:都不認識,沒關係,我來畫一張地圖給你們,只要你們按照這個地圖走啊,就可以走到啦!

(3)教師畫出地圖,在畫的時候,特別注意畫出醒目的標誌,如:什麼時候轉彎,轉彎的地方有些什麼,走到哪裏停等等。

3、師:現在你們能找到老師的家了嗎?

4、引導幼兒講述自己家到幼兒園的路線

師:你們家到幼兒園會經過哪些地方?

三、幼兒繪畫自己家到學校的地圖

1、師:小朋友們真棒,都能說出怎樣從家到學校了,那麼你們能把這條路線畫成一張地圖嗎?

2、師:注意畫的時候要把什麼時候停什麼時候轉彎等等,一些很重要的'容易認識的標記畫出來,以便好朋友來認識你們家,好嗎?

3、幼兒畫地圖。

4、請幼兒分享一下自己的地圖。

師::誰來介紹一下從學校怎麼去你家?(教師提醒幼兒用完整的話說出路線,如:過馬路後直走、經過一間商店轉個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