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選】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錦集六篇

【精選】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錦集六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3W 次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選】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錦集六篇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萌發對蛞蝓的興趣,進而發展爲對動物的興趣

2.瞭解蛞蝓的外形特徵、生活習性,知道蛞蝓是害蟲

3.能對類似動物進行比較分析

重點難點

重點:瞭解蛞蝓,激發對動物的興趣

難點:能區別蛞蝓和蝸牛的異同點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瞭解蝸牛的特徵及生活習性。收集關於蛞蝓的資料。

物質準備:組織幼兒捕捉蛞蝓和蝸牛,每組一個盛有蛞蝓和蝸牛的盒子

活動過程

一、觀察蛞蝓的外型特徵

1.出示盒中的蛞蝓

先讓幼兒討論再告知正確的名稱――蛞蝓。

2.引導幼兒觀察比較蛞蝓和蝸牛的異同點。

小結:蛞蝓身體圓而長,沒有殼,頭上有兩對觸角,一對長,一對短,沒有腳,而是在接觸地面的腹部生成一種能動的肉足,也叫腹足兩隻小眼睛長在長觸角上。

二、知道蛞蝓的生活習性

1.在什麼天氣、什麼地方容易找到蛞蝓

2.爲什麼也叫它鼻涕蟲身上的粘液有什麼作用

3.蛞蝓喜歡吃什麼

4.蛞蝓生活在哪裏怎麼過冬天、夏天的`

小結:蛞蝓的身體會分泌粘液,它爬過後粘液留在地上就會留下一條白線,所以也叫鼻涕蟲,它生活在陰溝等陰暗潮溼的地方,夜晚出來活動。喜歡吃蔬菜、果樹等農作物。

三、認識蛞蝓對人類的危害

蛞蝓在夜間爬出來活動,被它爬過的食物變髒,衣服變脆,專門破壞農作物,是害蟲,爲了防止蛞蝓破壞植物,可在菜園和果圓周圍撒些石灰,它們就進不來了。

四、鼓勵幼兒提出有關蛞蝓的問題,大家討論。

活動延伸

在自然條件下觀察蛞蝓。

活動評析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複習平面圖形: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學習按圖形特徵進行分類。

2、產生對圖形的認知興趣。

活動準備:

1、顏色、大小、形狀不同的圖形胸卡若干。

2、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等小卡片若干。

3、"家"四個(家門分別爲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

活動過程:

1、播放音樂《我想有個家》,教師和幼兒手牽手輕輕走進活動室,幼兒排成兩排坐在小椅子上。

2、教師提問:剛纔這首歌好聽嗎?(好聽)你們知道他們的名字嗎?(不知道)老師告訴你們:這首歌的名字叫《我想有個家》。

3、小朋友你們都有自己的家嗎?(有)你們認識自己的家嗎?(認識)可是今天有幾個小寶寶不認識自己的`家了,他們正着急地哭呢?小朋友咱們來看看是誰?(出示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圖形)原來是這些圖形寶寶不認識是自己的家了,小朋友咱們應怎麼辦呢?(幫他們找到家、把他們送回家)那你們認識它們的家嗎?(出示圖形寶寶的房子)請幼兒選一個自己喜歡的圖形寶寶把它送回自己的家。(教師和幼兒一起檢查有沒有小朋友把圖形寶寶送錯了家的)

4、圖形寶寶爲了感謝小朋友他們給小朋友變了個魔術。(出示圖形拼貼畫兩幅,引導幼兒說出每種物品是有那幾種圖形寶寶變成的)

5、圖形寶寶不僅給小朋友變魔術,他們還想和小朋友們一起玩遊戲,小朋友你們喜歡玩遊戲嗎?(喜歡)

6、每個幼兒的胸前都貼有一個圖形寶寶的胸卡,教師引導幼兒玩《找朋友》的遊戲,引導幼兒找相同的圖形寶寶做朋友。

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到外面和圖形寶寶玩其它的遊戲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尋找水果種子藏在哪裏的活動,知道種子都藏在果實裏,瞭解種子的用途。

2、幫助種子找到相應的果實,發現種子的豐富多彩。

3、主動地參與探索活動,體驗發現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幼兒已經認識、品嚐過秋天常見的水果。

2、幼兒收集各類秋天的水果;西瓜、蘋果、葡萄、石榴等水果的種子;水果剖面圖若干張、種子食品若干種。

活動過程:

1、幼兒介紹自己帶來的水果,引發幼兒尋找種子的興趣。

⑴、教師引導幼兒按水果的名稱、生長的地方、形狀、口味等方面逐一介紹果實。

⑵、教師出示部分果實的植物圖片,引導幼兒發現自己帶來的都是植物的果實。

2、尋找水果裏的種子,瞭解種子的用途。

⑴、教師:你們在吃這些水果的時候,有沒有發現果實裏面的小祕密?(有籽、有核、有硬硬的東西)

⑵、幼兒動手操作,自己去發現果實裏的祕密,邊找邊交流自己的發現。(提供各類果實,部分水果已切開,中間用牙籤連接。)

⑶、教師組織幼兒討論:你在果實中發現了什麼?

⑷、教師:小朋友發現的這些都是果實的種子寶寶。種子寶寶爲什麼要藏在果實媽媽的肚子裏呢?

⑸、教師:種子寶寶的本領可大了,如果把它放在泥土裏,它會慢慢地發芽、長葉、開花,最好會結出許多許多的果實。

3、遊戲:種子找果實,發現種子的豐富多彩。

⑴、教師:我這有許多的種子寶寶,它們找不到自己的果實媽媽了,你能幫他們找到嗎?看,果實媽媽都在前面的圖上,它們的肚子裏都有幾個種子寶寶,你要仔細的看清楚手裏的種子寶寶和果實媽媽肚子裏的種子寶寶一樣哦。

⑵、教師引導幼兒對各種種子的顏色、形狀、硬度、光滑度等做進一步地觀察與講述。

4、瞭解、品嚐常見的種子食品,體會秋天是豐收的季節。

(教師出示其它的種子)

教師:看,老師還帶來一些東西,(瓜子、花生、黃豆、紅豆、開心果、核桃等)它們叫什麼呢?

教師:其實,這些都是植物種子。種子種子不僅能長成植物,而且還是我們人體的營養寶庫,所以,許多種子也被人們做成了食品。

幼兒品嚐種子食品。

教師:今天,我們認識了水果的種子,還品嚐了一些種子食品,如果以後你還發現了其他植物種子的祕密,再來告訴大家。

活動建議:

自然角:每人選擇一種種子進行種植,並進行種子發芽的紀錄。

區角活動:學習剝各類種子的種皮,進一步探索種子的內部結構。

家長共育:請家長幫助幼兒收集農作物的種子,豐富幼兒有關植物種子的知識經驗。

領域滲透:在美術活動中進行種子貼畫的活動,鞏固幼兒對種子外部形狀的認識。

科學活動《磁鐵吸什麼》——新教師過關課課後反思

今天上午第二節課,我執教了我班科學活動《磁鐵吸什麼》,在本節過關課中又得也有失,有進步的地方,更多的存在了不足,爲此,對於本節課我做出如下反思。作爲一名新教師,應該通過每一節課收穫更多的教學經驗,每一次課堂教學後的反思往往就是下一節課需要改進的地方,所以總是在不斷的反思中慢慢成長起來的。

從設計理念的角度出發:我從幼兒的好奇心出發,磁鐵對於中班幼兒來說還是很新奇的物體,在區域活動中,也經常會見他們拿磁鐵玩出很多的玩法;依據《綱要》精神,讓幼兒通過自主探究,初步瞭解磁鐵的性質,產生進一步探究的慾望;讓幼兒藉助自主探究,親歷記錄磁鐵的特性的過程。藉助着幼兒對於磁鐵這樣新鮮事物的新鮮感與好奇心,我選定這節科學課。再說教學過程:在確定了本節課後,我根據我班的實際情況我設計了不同的教學方案。最起初的想法是讓幼兒通過操作感受磁鐵的性質而後利用記錄表的形式呈現出來,在考慮到我班幼兒沒有嘗試過利用記錄表記載所以這個想法被耽擱了;導入活動中我利用“小老鼠上燈臺”的兒歌激發了幼兒的興趣,在這個環節中我自認爲還是比較好的能夠激起幼兒探索的興趣,但是由於自己在準備的時候磁鐵的`位置擺放的過於靠前所以有些幼兒能直接說出了我的這個祕密,這是我今後在準備工作方面需要注意的地方,特別是一些小細節;在第一次操作的時候,我讓幼兒初步感受磁鐵吸物的性質,爲幼兒提供了道具——回形針,讓磁鐵寶寶與回形針寶寶做做遊戲,初步感受磁鐵能夠吸物。可能從科學領域的角度看,我比較直觀的像幼兒透露出了磁鐵吸物的概念,而在這過程中少了科學活動的一個重要目標——讓幼兒自主探索,在這個環節中可能缺少了這種讓幼兒自主發現問題、自主探索的樂趣;再話第二次操作,在第一次初步感受的基礎上,我爲幼兒提供了更多的材料,讓幼兒通過自己嘗試找找那些東西可以和磁鐵寶寶成爲朋友的,

將其放入有“笑臉”的籃子了,那麼既然是找朋友,用“笑臉”的圖標呈現可能不能夠直觀的體現“好朋友”這個概念,可以將其換做“手拉手”的圖標,這樣就能夠一目瞭然的讓幼兒知道磁鐵要去找朋友了。在教師總結的這個環節中,我逐一驗證了幼兒的操作結果,但是由於每一個小組的材料不同,可能有些幼兒的材料是夾子,有些可能是硬幣等等,在驗證的這個環節中,我是否可以嘗試性的多叫幾名幼兒來驗證其他組的東西是否能和磁鐵成爲朋友,不應該只是教師在講,應多讓幼兒嘗試探索並驗證。在此過程中,我還忘記了一個細小的環節,我沒有請每一組幼兒的小組長將各個組的小籃子拿上來,這是我忽略的一個小問題。最後說說我的延伸活動,在延伸活動中,我分別驗證最後出示了可以和磁鐵做朋友的,不可以和磁鐵做朋友的,將其呈現在黑板上;中間有一組幼兒的東西里有“鑰匙”,可是鑰匙既不是木頭做的、也不是塑料做的爲什麼不能和磁鐵寶寶做朋友呢?可能這樣的延伸活動對於幼兒來說更有探索意義。

經過了本次新教師過關課,我想較於第一次亮相課相比,自己認爲是有進步的,課後在與指導老師的認真交流中我也找到了自己在本節課中的不足與亮點。我想:作爲一名老師,總是在不斷的充實自我、學習自我的過程中成長起來的,聽取別人給予你這節課的評價,才能爲下一次的教學做好鋪墊,加油吧!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的:

1、知道兩種顏色混合起來會變成另一種顏色。

2、激發幼兒動手操作和對顏色的興趣。

3、培養探索自然的興趣。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紅、黃、藍三種顏色的薄手工紙、裝有紅、黃、藍、綠、紫等眼力的盤子。

活動一:

1、出示紅、黃、藍的玻璃紙,讓幼兒說出顏色的名稱,在說一說活動室裏及日常生活中見到的`哪些東西的顏色和這些相同。

2、幼兒自由擺弄、重疊色紙相互交談自己的發現。

3、師以變魔術形式把兩種顏色混在一起變出另一種顏色,激發幼兒興趣和好奇心。

4、組織幼兒自己動手將兩種顏色混合,倒在一起,引導幼兒發現兩種顏色混合起來會變成另一種顏色。

活動二:噴焰火

1、出示範例,引導幼兒觀察。

2、教師介紹玩法。

3、請幼兒與教師合作噴焰火讓幼兒說一說噴的焰火有什麼顏色?顏色混在一起是有什麼變化?

4、指導幼兒自由選擇顏色噴焰火,提醒幼兒不弄髒衣服、桌面。

自由觀賞、評價同伴的作品。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5

設計思路

動物需要空氣.植物需要空氣,但人們更離不開空氣,空氣到處存在,但孩子們感知不到,爲此,我特設計本節活動,讓幼兒通過動手操作,感知空氣的存在,從而培養幼兒探索科學的興趣。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通過實際操作,讓幼兒感知空氣的存在。

2.幼兒通過親自實驗,感知空氣佔有空間的現象。

活動準備

眼藥瓶若干、彩色的沙土。

活動過程

1.以猜謎語的形式導入課題

2.想一想“瓶子娃娃”能吃“土”嗎?

3.試一試

①幼兒手拿一個“眼藥瓶娃娃”用力捏瓶子,會看到什麼現象?

②將手鬆開,你又會發現什麼?

4.做一做:會吃土的“瓶子娃娃”

①瓶向下,對着彩沙用力捏瓶子,手鬆開,沙子自動跑到瓶子口,再一捏.沙子就出來了。

②當瓶子口中進沙子時,手鬆開,瓶口再向上。

③這樣反覆幾次,慢慢地瓶子中就裝滿了彩色的沙子。

④當塑料瓶恢復原狀時,瓶內空氣稀薄、壓力小,所以沙子被吸起來了。

5.說一說

①手不捏“瓶子娃娃”,瓶子充滿了空氣,幼兒感知不到。

②手捏緊瓶子娃娃,把瓶子中的.空氣趕走了。

③這樣一捏一鬆反覆多次,“瓶子娃娃”就吃飽了。

活動延伸

當“瓶子娃娃”吃飽彩色沙土以後,孩子們可以進行彩色畫粘貼或噴畫,揭開一點,噴一點,注意不要全部揭開。

本節活動知識點:空氣佔有空間。

總結:空氣到處存在,但空間一詞比較抽象,教師用空氣和彩沙的對話實驗的原理體現出來。如:手不捏瓶子,空氣就充滿了瓶子,當彩色沙子進入瓶子中,彩色的沙子就把空氣擠走了,這樣就把“空間”這個詞形象化地解釋出來,幼兒也便於理解。

幼兒園中班科學優質課教案――影子祕密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關注周圍事物的興趣,萌發孩子的好奇心,培養幼兒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體驗分享、參與的快樂。

2、發展幼兒觀察能力及大膽操作、積極表達的能力。

3、鼓勵幼兒在玩中積極探究調製泡泡水的方法,初次嘗試記錄。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能在情景中,通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象的探索和認知,樂於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現的結果。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小朋友吹過泡泡。

2、材料準備:一瓶調好的泡泡水;水、吹泡泡工具、洗潔精、鹽、洗衣粉、麪粉、洗手液、洗髮水、沐浴露、肥皂水、擦手抹布、記錄表、粉筆、黑板。錄音機、磁帶。

3、場地準備:戶外草坪。

活動過程:

1、出示調好的泡泡水,提出問題,激發幼兒興趣。

2、教師提出問題,幼兒相互討論。

“你準備怎樣調泡泡水”?

3、幼兒認識各種材料後,教師提出問題,幼兒自由探索與操作,教師巡迴觀察參與指導。

問題:哪些原料能夠調出泡泡水呢?

重點指導:

(1)啓發幼兒認真思考、嘗試區分哪些材料能調出泡泡水,並作好記錄。激勵幼兒說出自己的發現。

(2)提醒幼兒注意操作衛生,不亂撒泡泡水,不將泡泡水吹至小朋友身上、頭上,不爭搶工具。

4、幼兒彙報吹泡泡的發現。

討論:你用哪些原料調出了泡泡水?怎樣調的'?你還有什麼發現?

5、集體遊戲:吹泡泡比賽。

6、活動延伸:幼兒自由在戶外吹泡泡,觀察泡泡在陽光下的變化。

教學反思:

引領幼兒再次深入地進行探索,給幼兒留出探索的餘地和延伸的空間。整個活動,給予幼兒較寬鬆的氛圍,教師只是充當了活動中的支持者,鼓勵者,合作者,引導者,用心傾聽幼兒的表述,並及時的梳理與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