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選】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模板集錦5篇

【精選】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模板集錦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8W 次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選】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模板集錦5篇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學念兒歌,感受歡樂、融洽的的家庭氛圍。

2、願意爲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3、培養幼兒樂意在衆人面前大膽發言的習慣,學說普通話。

4、願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媽媽過生日》的掛圖。

2、《祝你生日快樂》的音樂磁帶。

活動流程:

一、談話導入:老師今天給你們帶來了一件禮物,看看是什麼?出示掛圖"大蛋糕"師:我們在什麼時候纔會吃蛋糕呢!(幼兒回答)播放歌曲《祝你生日快樂》師幼一起唱生日歌。

二、1、出示掛圖

(1)師:請小朋友來猜一猜,今天誰過生日?(媽媽)你是從哪看出是媽媽過生日啊!(幼兒觀察圖片回答)師:圖中的小朋友和爸爸給媽媽做了她最喜歡吃的菜,你想一想圖中的.媽媽最喜歡吃什麼菜?你的媽媽喜歡吃什麼菜?(幼兒討論)學念兒歌2、媽媽過生日只做兩個菜,夠不夠啊!那怎麼辦?(幼兒思考)出示圖

(2)提問:爸爸在做什麼?(切黃瓜)小朋友會幹什麼?(放醋和糖)學念兒歌3、出示圖

(3)師:把做好的黃瓜給媽媽嘗一嘗,你想想媽媽會怎麼說?(幼兒討論回答)請幼兒學學很香的樣子。學念兒歌

三、學念兒歌

1、老師把媽媽過生日的事情編成了一首兒歌,名字叫《給媽媽過生日》

2、教師朗誦兒歌《給媽媽過生日》

3、幼兒學念兒歌

四、仿編兒歌

1、教師示範創編兒歌

2、師:你的媽媽最喜歡吃什麼菜啊!(幼兒回答)幼兒創編兒歌

五、師幼一起完整的朗誦兒歌師:你知道媽媽的生日是哪一天嗎?媽媽在家還做些什麼事情?你在家的時候都會幫媽媽做些什麼事情?

小結:媽媽每天都把小朋友照顧的特別好,給小朋友買衣服、做飯、送我們上幼兒園……媽媽很辛苦,所以,我們在家的時候要幫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個懂事、乖巧的好孩子。

六、小朋友放學回家的時候,把學的《給媽媽過生日》這首兒歌念給爸爸媽媽聽,好嗎?

活動結束活動反思:

幼兒都有爸爸媽媽忙着爲自己過生日的生活經驗,本次活動從爸爸和"我"爲媽媽準備生日入手,流露出濃濃的家庭親情,讓幼兒在活動中感受到家的溫馨。活動的導入部分比較有趣,我結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創設了寬鬆的氛圍,自然地將幼兒帶入情境中。在教學活動中,我採用了圖片的形式,既能幫助幼兒有序的理解兒歌,又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進一步激發幼兒的興趣,進而來創編兒歌。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2

【活動意圖】

經常有幼兒好奇的脫下鞋子,好像很感興趣似的,也有幼兒在玩滑滑梯的時候,調皮的脫下鞋子在鐵索上跳躍。該怎麼讓幼兒正確認識鞋子和襪子呢。我利用了《小腳的朋友》這一課程,讓幼兒在認識小腳的朋友是鞋子和襪子的基礎上,學會正確的穿脫鞋子。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知道襪子、鞋子能保護自己的腳。

2、瞭解小腳的特徵,學習穿脫鞋襪。

3、願意和小腳一起玩遊戲,從中體驗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腳印人手一對、《小腳的朋友》教師教學資源、雪花片、ppt

【活動過程】

(一)導入:

聽音樂《郊遊》帶幼兒入場,律動《小手爬》“爬呀爬呀爬呀爬,一爬爬到那頭頂上,爬呀爬呀爬呀爬,一爬爬到那小腳丫。”開始本次活動。

(二)過程:

1.認一認(脫鞋襪,認小腳)

師:“小手爬到了小腳丫上,現在,請小朋友脫下我們的小鞋子(提醒幼兒,兩個鞋子是好朋友,要讓他們親親熱熱在一起)”

脫襪子:師:“請小朋友一塊脫下我們的小襪子。”(兒歌引導:縮起小脖子,拉長小鼻子,彎起小身子,住進小房子。)

2.看一看(觀察小腳)

(1)師:“看一看你的腳上有什麼?數一數一隻腳上有幾隻腳趾?另一隻呢?”

(2)讓幼兒在腳底輕輕撓一撓,說出有什麼感覺?

(3)我們的小腳能幹什麼呢?(走路、跑步、跳繩、踢球)

3.走一走

教師帶領幼兒光着腳在地面上走一走,有什麼感覺?(冷),然後再帶領幼兒在事先準備好的凸起的積木上走走,感受一下是什麼感覺?(刺腳)

教師總結:原來光着小腳走路很不舒服,而且容易受傷,那我們怎樣來保護我們的小腳呢?(引導幼兒說出穿上鞋子和襪子、每天洗腳、勤剪腳趾甲)

4.聽一聽

師“可是有一個淘氣的小腳丫丫就是想要光着小腳到外面走一走,我們一起來聽一聽發生了什麼事情?”

提問:小腳丫丫有幾個好朋友?分別是誰?小腳丫丫離開好朋友之後發生了什麼?爲什麼說鞋子、襪子是小腳的朋友?

5.找一找

師:“摸摸我們的小腳有什麼感覺?(涼)怎麼辦呢?給小腳丫找朋友吧。”

穿襪子:兒歌引導“縮起小脖子,鑽進小洞子,拉起小鼻子,穿好小襪子。”(在幼兒穿襪子的過程中,要提醒幼兒特別注意腳後跟,避免穿反了)

穿鞋子(穿完後與地上的`腳印對照,檢查是否穿對)

6.比一比

穿着鞋襪在地上和雪花片上再次體驗,感知並比較(舒服)

(三)結束:

現在請小腳丫帶我們去更好玩的地方吧,出發!

 活動延伸:

帶幼兒去玩沙池、鵝卵石、木板、草地上赤腳行走,獲得不同的感受,引導幼兒辯認襪底,分清鞋子左右,學習穿襪子和鞋子。

活動反思:

小班年齡段的幼兒知識經驗不夠豐富,但對周圍事物都充滿着濃厚的興趣,於是我讓他們從自身開始來探索自己的小腳,找找小腳的朋友。我創設了一個探索的場景讓孩子感受,讓幼兒在遊戲中萌發探索興趣,並讓幼兒能大膽將自己的探索結果進行表述,啓發、引導幼兒在探索過程中去尋找小腳的朋友。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紅綠燈,知道過馬路時要拉緊大人的手,知道紅燈停、綠燈行。

2.培養交通規則意識和安全意識。

教學準備1.課件、幼兒用書。

2.紅綠燈標記。

教學過程1、幼兒看書,直接進入活動主題。

(1)教師:請小朋友們打開書,看看書上都說了些什麼?

(2)幼兒看書片刻。

(3)教師:這是在什麼地方?畫面上都有誰?他們在幹什麼?

(4)幼兒回答。教師小結:在馬路上,小朋友和大人在一起,他們手拉着手,準備過馬路。

2、引導幼兒認識馬路上的紅綠燈,並知道簡單的.交通規則。

(1)教師:馬路上除了交警叔叔,還有誰在指揮行人和車輛的走和停呢?它們有幾種顏色,分別表示什麼意思呢?

(2)幼兒根據自己的經驗回答。教師小結:是紅綠燈在指揮行人和車輛的走和停、大家都知道要紅燈停,綠燈行。

3、引導幼兒知道上街時要緊跟大人,初步培養幼兒的安全意識。

(1)教師:街上車輛很多,我們上街時要怎麼做才安全呢?

(2)幼兒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教師小結:我們一定要有大人陪伴上街,過馬路時要拉緊大人的手,看清紅綠燈以後再過馬路。

4、教幼兒學習兒歌。

(1)教師:書上有一首好聽的兒歌,我們來聽一聽吧。

(2)幼兒看書,教師將這首兒歌念給幼兒聽1~2遍。

(3)教師對兒歌進行簡單的提問,然後請幼兒跟着教師一起讀,最後請幼兒試着自己念一念。

5、組織幼兒玩"紅綠燈"的遊戲,學習遵守交通規則。

玩法:幼兒扮演各種車輛,教師手拿紅綠燈標記。 "車輛"(幼兒)在室內行駛,教師出示紅燈時, "車輛"(幼兒)停;出示綠燈時, "車輛"(幼兒)行。

教學反思: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4

活動目標:通過遊戲的方式,認識同伴

活動準備:小手帕一條

活動過程:

1、全體幼兒圍成一個大圓圈。

2、老師在演示遊戲的玩法:老師用手帕矇住自己的臉,然後雙手伸開摸寶寶,接着,猜猜摸到的寶寶的名字,如果叫不出寶寶的名字,就讓被摸到的寶寶介紹自己的名字。

3、寶寶遊戲:寶寶按照老師剛纔演示的遊戲玩法進行遊戲。老師及時提醒寶寶注意安全。寶寶如果說錯了名字,老師在一旁給予提醒和鼓勵。

4、遊戲結束,教師引導幼兒:說說自己認識了哪幾個朋友啊?

活動反思:通過遊戲的方式讓幼兒自己介紹自己的名字,使幼兒對之產生一定的興趣,孩子在這次活動中也很投入,有好多幼兒都爭先恐後。在活動中,有些幼兒能清楚、響亮、準確地說出自己的名字,如鐘鳴、楊洋、沈靜雯等,但有少數幼兒表達不清楚,甚至不能準確地說出自己的姓名。有些幼兒膽子比較小,所以話到嘴邊又不感說出來。通過這次活動,老師對全班幼兒有了初步的.瞭解,對一些膽子較小的幼兒給予鼓勵、幫助,多讓他們在集體中表現自己。同時,教育一些膽子大、表達能力強的幼兒,幫助膽子小、表達能力差的孩子,縮小兩極分化的差距,使全班幼兒共同進步。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通過分蘋果活動,學會分享和謙讓2、通過操作活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3、樂意與同伴,成人分享好吃的食物

活動準備:

1、奶奶、媽媽、小男孩、小女孩及1個盤子、3個大蘋果、1個小蘋果的圖片2、操作冊《大蘋果分給誰》

3、每組1個點心盤,放入比幼兒人數數量少1個的橘子,水彩筆人手1只

活動過程:

1、故事引入主題嘗試爲故事中的人物分蘋果,初步瞭解與別人分享東西的方法。

故事:一個星期天,奶奶帶着小妹妹到歡歡家做客,媽媽端出一盤水果,讓歡歡分給大家吃,歡歡最喜歡吃蘋果了,他看看盤子裏大小不一的蘋果,很快將蘋果分好了,小朋友你們看看歡歡分得合適嗎?

集體討論歡歡分得是否合適,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如需調整,並請個別幼兒上前調整。

教師小結:有好吃的東西時應互相謙讓大的分給別人,小的留給自己。

2、將學到的分享方法加以實踐,深入感知分享好吃的東西時要先想到客人、長輩、同伴和比自己小的人。

請幼兒坐在桌邊,打開幼兒操作冊《大蘋果分給準》

教師:請幼兒用連線的方式幫歡歡分蘋果教師巡迴觀察指導

3、遷移經驗,嘗試運用謙讓和分享的方法品嚐橘子教師:老師帶來了好吃的橘子,可是不夠每個小朋友分一個,怎麼辦?誰能想出好辦法?

引導幼兒用謙讓和分享的方法幼兒分組品嚐橘子,教師巡迴指導

4、欣賞歌曲《李小多分果果》

教師小結:

小一班的小朋友你們真棒,大家都學會了如何來幫助歡歡分蘋果吃。教師還發現了你們不僅學會了幫歡歡分蘋果,而且還學會了分享,教師希望你們回家也給你們家裏的人分蘋果吃,大的分給別人,小的留給自己。

活動反思:大蘋果分給誰《大蘋果分給誰》是一節小班社會領域的活動。這是一個培養幼兒學會謙讓和分享的活動。幼兒,尤其是小班的幼兒,由於他們主要是以自我爲中心,很少有與他人分享或謙讓的機會。本活動通過讓幼兒嘗試不同的分水果的方法,能夠培養幼兒形成好吃的'東西與大家一起分享的意識和良好的文明行爲習慣以及與他人交往的方法。

通過這節活動的開展,使我班幼兒學會了與人分享,謙讓的行爲。讓他們知道了在我們的生活中,不僅僅是一味地索取,而是應該學會謙讓、學會付出。雖然通過這一節小小的活動還不能讓幼兒完全地明白這個道理,但是在我們的一日生活活動中,教師會不時地向幼兒滲透,使幼兒明白"分享,謙讓"這一美德。在這節活動中,我班大多的幼兒都能夠很情願地與同伴分享,但是有個別的幼兒由於年齡小的原因,他們對於與同伴分享這一主題比較抗拒。尤其是我班高紹喆小朋友,這名幼兒從小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加上爺爺、奶奶對孩子比較溺愛,什麼好吃、好喝的東西都給孩子。造成了孩子自私的性格,所以在組織的這節活動中,這名幼兒表現的很突出,十分不願意與同伴分享。針對這名幼兒的行爲,我和本班的另外一名教師一起討論想出解決方法。希望幼兒能學會分享,懂得謙讓這一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