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有關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模板集錦8篇

有關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模板集錦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4W 次

作爲一名教職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8篇,歡迎大家分享。

有關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模板集錦8篇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能運用剪、貼、撕、畫等多種技能有創意的裝飾塑料袋。

2、探索塑料袋的多種玩法,體驗做做玩玩的樂趣。

3、養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

4、培養幼兒樂意在衆人面前大膽發言的習慣,學說普通話。

活動準備:

塑料袋(每人一個)、卡紙裝飾物、彩筆、雙面膠、剪刀(每人一把)、教師製作的範例。

活動過程:

1、激發幼兒活動興趣,引出主題。

引導幼兒回憶說出塑料袋的用處,告訴幼兒塑料袋不僅有多種用處,我們還可以跟它做遊戲。

2、欣賞教師範例,引導幼兒說說自己想怎樣裝飾塑料袋。

3、幼兒自由製作,教師巡迴指導。

4、展示幼兒作品,激發幼兒玩塑料袋玩具的`興趣,說說我們裝飾好的塑料袋可以怎樣玩?如:可以套在頭上當頭飾, 可以拴上長長的繩像放風箏一樣玩等。

5、引導幼兒拿自己製作的玩具,與同伴進行遊戲。

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說說還可以用塑料袋做成什麼?請幼兒收集塑料袋,在手工區繼續開展創造性活動,並告知幼兒廢棄的塑料袋不能亂扔,要保護好環境。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既是一次由幼兒自發生成的活動又是一次很有教育價值的園本教學活動。塑料對於地球的危害是巨大的,所以我們要讓幼兒能夠廢物利用,讓廢棄的塑料能夠利用起來,通過各種來利用塑料,儘量減少塑料在生活中的使用。

小百科:

塑料袋是以塑料(常用塑料有聚丙烯、聚酯、尼龍等)爲主要原料製成的袋子,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常被用來裝其他物品。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中班的數學集體教學活動常常會涉及"比較高矮"的內容。基於幼兒的已有經驗,我們設計遊戲情境,分三個部分開展比較高矮的活動。

第一部分是人與人的比較。中班幼兒已經建立了一定的關於高矮的相對概念,並且積累了一些兩兩比較高矮的方法,他們也喜歡在日常活動中互相比誰更高。因此,在活動的第一環節,我們讓幼兒在和同伴的反覆比較中鞏固兩兩比較高矮的方法,加深對高矮相對性的理解。

第二部分是人與物的比較。我們藉助幼兒喜歡的"搭積木造房子"的遊戲,引導他們在富有趣味的活動中理解高矮。我們對幼兒造房子提出了要求--比班裏最高的幼兒要矮,這使得幼兒不僅要和同伴合作完成造房子的任務,更要使自己建造的房子符合一定的要求。於是,在遊戲中,孩子們開始用目測的方式進行估計,或者請班裏最高的幼兒前來作實際比較,人與物的高矮比較自然而然地進行着。

第三部分是物與物的比較。我們讓幼兒通過爲房子掛門牌號碼來對自己所造的這幾幢房子的高矮進行比較和排序。對中班幼兒來說,要完成對6幢房子的排序有一定的難度,特別是在這些房子高矮差不多的情況下更是如此。爲此,我們先是幫助幼兒快速確定最高和最矮的房子(通過目測就可以直接比較出來),這樣一來參與排序的房子的數量也就減少了兩幢。我們還爲幼兒提供適當的工具一直尺、紙板。在必要時提供測量工具和方法,能使比較更爲準確,也有助於幼兒獲得粗淺的科學測量與比較的方法和概念,爲他們的後續學習做好鋪墊。

最後想說明的是,我們經過多次嘗試,選擇大積木、奶粉罐、紙盒之類的物品作爲活動材料,其原因有二:一是這些東西是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孩子們對於它們的特性比較熟悉;二是這些東西自身有一定的重量,比較穩固,幼兒能夠較快地造好房子,不易倒塌。

目標:

1.學習比較高矮的方法,樂意和同伴一起用多種材料造房子,並在比較的基礎上將房子從矮到高排列。

2.願意和同伴愉快地交流與合作,大膽地表達。

準備:

1.讓幼兒收集各種造房子的材料,如紙盒、大積木、奶粉罐等。

2.1~6的數字卡片,直尺,紙板。

3.活動宜分組進行。

過程:

一、好朋友比高矮

1.師:我們這些孩子中,誰最高?(請幼兒根據自己的經驗回答。)

2.師:有什麼辦法能夠知道自己比誰高,比誰矮?(請幼兒根據自己的經驗回答。)

3.師:怎樣比高矮?(請兩個幼兒示範。)

4.師(小結):比的`時候,人要站直,背靠背,腳併攏,人頭放正,眼睛看前方。這樣比出來的結果才比較準確。可以用手來比一比,或者請朋友來做裁判。

5.請大家一致認爲比較高的幼兒和其他幼兒逐一比較,看看誰比較高,誰比較矮,最後看看這名幼兒是不是最高的。(在這過程中要不斷強化幼兒有關高矮的概念,鞏固比較高矮的方法。)

6.師(小結):原來我們通過比一比的方法就能知道誰最高。

二、造房子

1.引出遊戲:我們一起來玩一個比高矮的遊戲。我準備了幾種材料(逐一介紹材料),等會兒你們可以兩人一組選擇相同的材料一個一個疊起來造房子。(強調用相同的材料建造房子,爲幼兒後續的建造和比較提供便利。)

2.提出造房子的要求:造的房子要比班裏最高的幼兒矮;將房子造在場地後方,和其他幼兒造的房子保持一定的距離;房子要造得牢固,不容易倒。

3.讓幼兒自由分組,選擇材料造房子。(在幼兒造房子的過程中,教師在一旁觀察幼兒的合作情況以及每一組使用哪種材料、房子是否造在規定的地方,並引導幼兒請班裏最高的幼兒與自己的"房子"比一比,看看"房子"是不是比他矮。教師在指導幼兒造房子時,最好使幾幢"房子"的高矮差異明顯些,以方便之後的比較。)

4.請班裏最高的那名幼兒逐一與6幢"房子"比較,檢驗所造的"房子"是否符合標準。(在比較過程中,教師通過提問"有什麼辦法能夠知道造的房子比×××(最高的幼兒名字)矮"鞏固幼兒對高矮相對性的認識。如果發現造的"房子"不符合要求,就引導幼兒及時調整。)

三、房子比高矮

1.師:這些房子一樣高嗎?我們一起將這6幢房子從矮到高排排隊,先看一下哪幢房子可能排在第一個,哪幢房子可能排在最後一個。(幼兒通過目測作出判斷,並用建造房子的材料爲房子命名,如盒子房子等。)

2.師:接下去幾幢"房子"該怎樣排?(幼兒通過目測進行比較,判斷出比第一幢"房子"高一點點的"房子",並請造房子的幼兒將"房子"移到指定的位置。)

3.師:真的是這幢嗎?請你來比一比,看看這幢"房子"是不是比××房子高一點。

4.師(小結):比較不同高矮的房子時,用眼睛看可能會出錯,可以放在一起比一比。

5.和幼兒共同爲前3幢"房子"排序,引導幼兒瞭解排序的方法。

6.師:那麼接下來的3幢"房子"該怎麼排呢?請造這3幢房子的孩子上來把這3幢房子按照順序排下去。(在幼兒移動"房子"的過程中,教師要提醒幼兒注意防止"房子"傾斜倒塌。當發現有"房子"高度相近,不容易通過目測進行比較時,教師可以讓幼兒使用直尺或者紙板等進行比較。)

7.引導幼兒給6幢"房子"裝上1~6的數字門牌號碼,規則是最小的門牌號碼給最矮的"房子",即最矮的"房子"是1號,以此類推。數字必須是連續的。(幼兒爲自己造的"房子"放上相應的數字。)

8.幣幼共同檢驗6幢"房子"的門牌號碼是否是從1~6連續排列的。

延伸活動:

教師爲其中一幢"房子"加蓋屋頂,並提問:這幢"房子"蓋上屋頂之後,如果6幢"房子"仍然是從矮到高排,還是這樣排嗎?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瞭解各種各樣的口袋功能,並能作好記錄。

2、能運用手、眼親身體驗,提高幼兒的探索慾望。

3、瞭解這些污染造成的危害,從此關心周圍環境,增強環保意識。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5、通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動重難點:

通過實驗瞭解各種口袋的功能。

端正自己的環保意識,正確的對待可回收資源的利用。

活動準備:

1、積攢不同質地的口袋(布袋、紙袋、網兜、塑料袋);

2、人手一份操作材料:書、乒乓球、水果、豆子、毛巾、水;

3、每人一份記錄表格;

4、事先讓幼兒觀察生活中口袋的存在;

5、PPT《白色污染對環境的危害》,有關“聚丙乙烯”的視頻。

活動過程:

一、以遊戲“看看我的口袋裏有什麼”引出課題。

1、個別幼兒兜裏有老師事先準備好的小塑料袋一個。

2、讓幼兒通過摸、看、說出口袋的作用。

3、教師依次出示各種口袋,引導幼兒瞭解它的用途。

二、鼓勵幼兒大膽實驗操作,並探索發現。

1、根據教師準備好的材料,先看,先想什麼物體能裝進各口袋中。

2、再請幼兒通過實驗證明,並採用多種材料操作。

3、讓幼兒對實驗結果做記錄。

4、師幼總結實驗結果,網兜不能裝水及細小的.物品,紙袋和布袋不能裝水,應爲這兩者都具有吸水性。

三、觀看PPT《白色污染對環境的危害》及視頻,讓幼兒直觀的瞭解塑料袋給環境帶來的危害。

1、請幼兒線觀看視頻,知道塑料袋中含有聚丙乙烯的物質,瞭解它對大自然的危害。

2、播放PPT,切身感受白色污染的危害。

3、師幼共同討論,如何針對這一現象,又該如何應對呢?

活動結束:

教師小結,應該愛護環境,合理的處理塑料製品,爭做環保小使者。

教學反思:

此次活動主要分爲以下幾個部分進行,開展這樣的活動是爲了培養幼兒的探索慾望和理解能力,初步讓幼兒瞭解科學活動的過程。

A部分:以遊戲開始,通過在個別幼兒兜裏有老師準備的小塑料袋從而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讓幼兒通過摸、看、說出口袋的作用。通過教師出示各種口袋的引導多數幼兒億初步瞭解口袋的用處。

B部分:幼兒根據教師提供的材料,實驗探索發現口袋的用處,並對結果進行記錄。通過總結,得到結論,根據口袋的自身特性幼兒都已知道網兜不能裝水極細小的東西,布和紙都具有吸水性,所以這兩種質地的口袋都不能裝水。明確根據《幼兒教育指導綱要》中的要求,體現師生互動,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只是做好引導,幫助幼兒完成。

C部分:通過觀看PPT及視頻,讓幼兒討論白色污染給環境帶來的危害,且知道“愛護環境,保護大自然,要從我做起,從點滴做起”。幼兒都能積極發言,這種方式不僅鍛鍊幼兒的觀察力,也激發了幼兒的表現欲。

這節活動課結束後,我也在反思,覺得還有需要改進的地方。在觀看視頻過程中,有一段沒有聲音,導致幼兒頓時失去觀看的積極性,應該在上課之前對所需的設備及材料反覆檢查,以免出現漏洞。我覺得應該認真地對待每一節活動,不斷從教學過程中積累經驗,使每節活動能畫一個完美的句號。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能通過觀察、比較,發現不鏽鋼勺子凹凸面成像倒立和正立的不同,體驗探索、發現的樂趣。

2、能仔細觀察,用清晰的語言描述勺子凹凸面成像倒立和正立的不同。

3、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1、不鏽鋼勺子(數量與幼兒人數相等)。

2、幼兒摸箱。

3、ppt

【活動過程】

一、照平面鏡,玩鏡面遊戲,感受平面鏡的成像引入。

師:林老師今天帶來了一面鏡子,待會兒請小朋友們來照一照,,看看鏡子裏的你和鏡子外面的你都一樣嗎?摸一摸,這個鏡子是平的還是不平的的?

二、創設"魔法情景",出示勺子,感受勺子的凹面和凸面。

師:林老師最近向魔法師借了一個魔法寶貝,這個魔法寶貝功能很多,不僅能舀東西吃,還可以用來照,照出來的樣子還不一樣,大家猜猜是什麼呢?

師:這個魔法勺和剛纔小朋友們找的鏡子可不一樣,它不是平的,請你們用手摸一摸魔法勺用來舀東西吃的一面,感覺下它是彎進去還是鼓起來的呢?哦,彎進去的這面它有個好聽的名字叫凹面,我們一起用這個凹面再照照自己的小臉蛋,看看我們的小臉蛋是朝上還是朝下呢?哦,原來勺子的凹面照出來的小臉蛋是倒立的。另一面如上。

小結:小朋友真聰明,發現了勺子用來舀東西的彎進去的那一面叫做凹面,照出來的'小臉蛋是倒立的,鼓出來的那面叫做凸面,照出來的小臉蛋是倒立的。

三、鞏固凹面和凸面,摸箱遊戲。

師:老師今天還帶來了一個魔法箱,魔法箱裏有許多小朋友用魔法勺照出來的魔法卡片,待會兒我會請表現好的小朋友從魔法箱裏摸出一張魔法卡片,並要說出這張魔法卡片上的小朋友是用魔法勺的凹面還是凸面照出來的,你是怎麼知道的?答對有魔法禮物獎勵!

四、總結"魔法經驗",結合ppt拓展幼兒實踐運用。

師: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除了勺子有這樣的魔法,還有很多東西都有這樣的魔法,小朋友們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東西是用凸面鏡做成的呢?哪些東西是用凹面鏡做成的呢?我們一起去找一找。

教學反思:

一次科學活動的開始,應該來自幼兒已有的經驗,一次科學活動的結束,並不是真正的結束,應使幼兒有進一步的探索可能,成爲獲取經驗的開始。幼兒是學習的主人,所以我們老師要盡其所有、創設各種學習環境,讓幼兒能夠用眼看、用耳聽、用嘴說、用腦思考,全身心地積極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給幼兒自由展現的空間。讓幼兒在遊戲中、快樂中獲得知識,學得經驗。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知道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我們應該保護它們。

2、瞭解一些在某一方面能稱得上“之最”的動物。

3、激發關心、愛護小動物的情感。

活動準備

ppt:動物之最

活動過程

一、導入

談話引起興趣

今天,老師帶領小朋友去動物園參觀,你們願意嗎?請你們仔細看認真記,動物園裏有哪些動物?

他們有什麼特點?

二、展開

1.組織幼兒觀看課件,並加以解釋。

提問:剛纔你看到了哪些動物?它們有什麼特點?

小結:動物園裏生長着許多可愛的動物,它們都有各自的本領和特點。

那麼,它們身上最明顯的特點是什麼呢?我們一起來想一想。比如:大象的鼻子最長等。

2.請幼兒根據自己的記憶說說動物身上的之最,說對的教師給予鼓勵、表揚,並頒發獎品。

3.播放課件,將幼兒說出的動物之最進行歸納。

脖子最長的動物是:長頸鹿;

鼻子最長的動物是:大象;

耳朵最長的動物是:兔子;

跑的最快的.動物是:獵豹;

最兇猛的動物是:老虎;

嘴巴最大的動物是:河馬

唱歌最好聽的動物是:百靈鳥。

4.請幼兒同桌兩人互相說說自己喜歡哪個動物,它有什麼本領?還有那些動物之最?

5.請幼兒表演動物之最。如:表演大象:就做出長鼻子的樣子,並說:“我是大象,我的鼻子最長。”

三、結束

音樂伴奏師生對歌,鞏固知識的掌握。“小朋友,我問你,什麼動物鼻子長?

“鼻子長是大象,大象鼻子最最長”┅┅。

自然結束!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通過實踐體驗,激發幼兒參與數學活動的積極性,培養主動的探索精神。

2.能辨別認識圓柱體,感知其基本特徵。

3.在動手嘗試的基礎上,會自己說出、找出並製作與圓柱體相似的物體。

4.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並尊重同伴的講話。

5.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材料投放:

1.教具準備:用各種圓柱體制成的機器人一個。胡蘿蔔、粉筆、小刀、磁帶、錄音機。

2.操作學具:人手十枚一樣大小的硬幣、漿糊。①長方形紙8張、水筆8盒②廢衛生紙筒8個、各色臘光紙若干③吸管一籃、薯片筒若干④各種空心小形體、鐵絲

3.環境創設:①體育角,內放高蹺、圓柱狀沙袋、棍、易拉罐、滾筒、金箍棒等]②自制玩具角,陳設會叫的陀螺、望遠鏡、萬花筒、柱狀風鈴等③實物角,內置電池、果汁罐、卷糖、球、椎狀物體、花瓶、廢舊蛋糕盒等。

指導要點:

一、通過機器人柱柱激發幼兒參觀圓柱世界的興致。

1.介紹機器人引題:今天,我們班來了一個小客人,它的名字叫柱柱。柱柱想請小朋友到柱柱世界宮玩,你們想去嗎?

2.聽音樂開火車帶領幼兒到柱柱世界。

二、通過反覆嘗試初步認識圓柱體,引導幼兒體驗圓柱世界的祕密。

1.玩一玩、想一想--

引導幼兒第一次遊戲嘗試,知道圓柱體的名稱。

①讓幼兒任意挑選一種玩具,自由感知圓柱世界的豐富。

②啓發提問:

A、你玩的是什麼?它象什麼形狀?

B、你還發現了圓柱世界的什麼祕密?

③鼓勵幼兒完整表述自己的經驗,重點能說出它象什麼形狀?

④以機器人口吻小結--柱柱世界裏的每樣東西都象柱子一樣,這種形體就叫圓柱體。

2.量一量,說一說--

引導幼兒第二次測量嘗試,感知圓柱體的特徵。

①啓發嘗試:

A、你發現圓柱體是什麼樣的?它跟圓形一樣嗎?

B、請你再玩一玩,想一想,你是怎麼玩的?

C、每個圓柱體摸上去都是什麼感覺?請你用繩子或尺子量一量好嗎

②鼓勵幼兒自由探索圓柱體的主要特徵,能用手,繩子,尺子量一量圓柱體的兩端和中間是否一樣。

③引導幼兒用語言表述自己的發現。

④小結:圓柱體的兩端是兩個一樣大的圓形,中間部分一樣粗,放倒了還會滾動。

三、通過動手操作和觀察比較,鞏固認識圓柱體,提高幼兒對圓柱世界的辨別能力。

1.迭一迭,變一變--讓幼兒在比較嘗試中加深對圓柱體的印象。

①啓發提問:

A、你知道硬幣是什麼形狀的?

B、你能不能用許多硬幣變一個圓柱體?

②幼兒操作,思考:你是怎麼變的?一個一個一樣大的圓形迭起來象什麼?

③小結:一個一個一樣大的圓形迭起來象圓柱體。

2.找一找,削一削--讓幼兒在尋找相似與不似中加深對圓柱體的理解。

①以柱柱口吻誇獎操作認真的幼兒,並尋求幫助:你能不能幫我把象圓柱體的東西找出來?

②引導幼兒觀察陳列櫃內實物,分辨相似與不似圓柱體的東西,並說出原因。

③提出疑問:怎樣使胡蘿蔔變得象圓柱體?

④教師操作:用削刀將胡蘿蔔削掉,中間部分削去外皮,變成一樣粗細。

四、通過聯想生活中的圓柱體,開拓幼兒對圓柱世界的遷移發散能力。想一想,說一說:你在生活中還見到、用到的東西有哪些象圓柱體?

五、通過分組小製作延伸幼兒對圓柱世界的想象創造能力。

1.製作望遠鏡--在長方形卡紙上先塗上花紋,再粘制兩個一樣大的圓柱體,並用膠水固定。

2.花鏈數字玩具--在許多形狀中尋找圓柱體的小紙鏈,並串到彎好的鐵絲上,變成花鏈玩具。

3.紙筒小動物--利用廢衛生紙筒,捲上色紙,粘貼眼睛、嘴巴、耳朵等製作小兔、小鳥、螃蟹等小動物。

插吸管--把吸管有規律地插入紙杯,並調整吸管兩邊長度,變出各種形態東西。

反思:

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觸到圓柱體,但對圓柱體是一種常見的立體幾何圖形,幼兒的意識是模糊的,並且很難聯繫到社會中去。通過生活中常見的杯子和罐子之間的比較,讓孩子在自由擴展的`玩當中尋找其中的特殊性,從而來認識圓柱體的具體特徵。因此,孩子會比較感興趣。我們班孩子由於多種客觀原因,因此,差異性比較大。能力較強的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好,回答問題完整,並且善於觀察。而能力較弱的孩子卻相差比較大。所以,在設計活動時要考慮到這種情況。在活動中我採用了強弱互相搭配的方法,能力強的孩子帶着相對較差的孩子一起活動,引導他們去相互學習。我的這個活動也是培養幼兒的觀察力,使幼兒通過觀察、比較判斷圓柱體的外形特徵,並學會運用各種感官感知多種多樣的圓柱體。最後,孩子們在愉快地“手拉車”遊戲中結束活動。新《綱要》提出:創設寬鬆的環境,讓每一個幼兒都能參與實際探索活動,感受探索的樂趣,感受發現的喜悅。經過各位專家的指點和不斷的試教修改反思。在這個教學活動中我已經幸福的感受到了。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7

活動名稱

和紙玩遊戲

活動目標

1、感知不同紙張吸水的快慢,能用語言與同伴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

2、用觀察、嘗試、探究、討論的方法客觀記錄事實。

3、知道愛惜紙張,體驗發現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師生家長共同收集宣紙、卡紙、鉛畫紙、玻璃紙、報紙等。

2、裝有顏料的盤子人手一個,抹布若干,記錄紙、水盆。

活動過程

一、“花兒朵朵開”,激發幼兒興趣。

二、初次探索:用比較的'方法給宣紙、卡紙洗澡。

1、猜測――兩種紙寶寶洗澡後會變成怎樣?

2、試驗――驗證剛纔猜想的結果。教師以參與者的身份,通過積極的語言引導幼兒大膽試驗

3、討論小結――你們發現這兩種紙在水裏的變化有什麼不同?爲什麼?幼兒從吸水快慢、紙張厚薄等角度談自己的發現。

三、再次探索:看看誰爬的快

1、猜測――哪種紙爬的快?哪種紙爬的慢?將手中的紙分一分,用自己的方法做記錄。

2、嘗試――進行操作。

3、比比並記錄――哪種紙吸水快?哪種紙吸水慢?哪種紙不吸水?

四、拓展經驗

1、你知道還有哪些紙?給他們洗澡會怎麼樣?

2、討論:洗爛了的廢紙有什麼用?不爛的廢紙又有什麼用?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通過看視頻,使幼兒初步感知“水蒸氣蒸發”以及“雨是怎樣形成的”等一些科學現象。

2.瞭解雨與人類的關係。

3.激發幼兒觀察、發現、探索自然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圖片小兔、兔媽媽。

2.投影機、故事《小水滴旅行記》、有關幻燈片。

活動過程

一、教師情境表演,提出問題,教師以兔媽媽帶小兔出去玩,忽然天下雨了,小兔問媽媽:“天上爲什麼會下雨?”的故事情景導放課題,提出問題:“小朋友,你知道天上爲什麼會下雨嗎?”

二、看PPT(看蒸發現象視頻)

1.教師提出嘗試問題:仔細觀察一下,你發現了什麼?

2.小結:水熱了就會有水蒸氣,許多水蒸氣向上跑的現象叫做“蒸發”。

4.討論:你平時看到過“蒸發”現象嗎?(發散性思維)

三、觀察水蒸氣遇冷變成小水珠的`現象“幼兒進行實驗”)

1.請你摸一下,鏡片是冷的還是熱的?

2.倒熱水在杯裏,問:杯子裏冒出來的是什麼?(水蒸氣)

3.把鏡片蓋在茶杯上,會出現什麼?爲什麼玻璃片上會有小水珠?得出實驗結果:水蒸氣遇冷就會變成小水珠。

四、放幻燈(通過直觀教學,重點理解“爲什麼會下雨”的科學現象)

1.太陽是一個大火球,又像一個大火爐,衣服、手帕、江河、土地裏的水被太陽一曬,都變成了水蒸氣,這麼多的水蒸氣都到哪裏去了呢?

2.請小朋友聽一個有趣的故事《小水滴旅行記》(結合幻燈)

3.請小朋友把“天上爲什麼會下雨”的小祕密告訴兔媽媽和小兔。

五、延伸活動( 瞭解雨與人類的關係 )

1.請幼兒試着說出雨的好處。

2.請幼兒試着說出雨的危害。

3.總結幼兒講的雨的好處和危害,教育幼兒從小學知識、學本領,長大當下名科學家,要讓雨爲人類做更多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