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選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集合10篇

精選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集合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8W 次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着重要的地位。我們應該怎麼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選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集合10篇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對植物的盤曲彎繞現象產生興趣,認識集中攀緣植物。

2、更主動地關注各種特定的形狀,體驗發現的樂趣。

3、通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4、通過實際操作,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1、掛圖第14號,幼兒活動材料第三冊第29—30頁。

2、在幼兒園附近事先尋找有彎繞植物的場所。

3、記錄紙和筆。

活動過程:

一、植物爲什麼會有彎繞。

1、T:老師這兒有一些很有趣的植物,我們一起來看看,看的時候啊,小朋友要帶着你們的小眼睛仔仔細細的看,看看它有趣在什麼地方,它是怎樣生長的?(出示掛圖)

2、T:你看到了什麼?這些植物長得怎麼樣啊?它們有什麼共同的地方嗎?那你知道它們的名稱嗎?

3、T:爬山虎長得怎樣?它爲什麼能爬在牆上生長呢?還能爬那麼高?

T:原來啊它有藤,恩小朋友說的很好,觀察的很仔細,那我們一起來再來仔細看看。

(引導幼兒說出爬山虎是依靠彎彎繞繞的【藤蔓】及葉片上的"腳",向上攀緣的)

4、T:看看牽牛花是怎樣生長的呢?(引導幼兒觀察牽牛花莖的攀附纏繞現象,即卷鬚及莖附着在別的東西上蔓延生長)

5、T:西瓜大家都吃過吧!那西瓜藤見過嗎?西瓜長在地裏時有一根長長的"辮子",這根"辮子"又是怎樣的呢?(幫助幼兒理解瓜藤都是彎彎繞繞的)

6、總結:這些植物的生長、開花、結果,都離不開彎彎繞繞的藤蔓。它可以幫助植物和其他東西攀附在一起,沒有了藤,爬山虎也就不能爬的那麼高了,牽牛花也不能開出那麼漂亮的花了。

二、找找身邊彎彎繞繞的'植物。

T:我們身邊彎彎繞繞的植物還有許多,我請小朋友來說說看,你見過的彎彎繞繞的植物還有哪些?

(時間允許可帶幼兒們去外面尋找)幼兒結伴尋找攀緣植物,並記錄。繪畫記錄不必強調畫面的逼真,只要能表現植物的盤曲彎繞現象即可。

T:你找到的是什麼植物?它的藤蔓(莖、須)是怎樣長的?

活動反思:

4—5 歲的孩子喜歡動手動腦探究事物,他們喜歡這樣的活動。在 幼兒的探究活動中教師要支持、接納孩子的探究行爲,並給予一些觀 察和探究方法的指導:如比較性觀察法、連續觀察法、分類法、記錄 法等。在活動中我運用提問的方法,讓幼兒對幾種爬藤植物的外形特 徵和攀爬方法進行比較性觀察,使幼兒更好地發現它們各自的不同。 除了橫向的比較,還有縱向的比較,我們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時機,對 比觀察爬山虎葉子顏色的變化,發現了爬藤植物爬高的原因;對比薔 薇開花前開花後的效果,發現了它對我們人類的用處。當苒苒發現了 一棵類似攀緣植物的小苗時,我支持、讚賞她的發現,並利用拍照的 方法幫她記錄,將照片貼在主題牆上,有助於她後續的觀察。在觀察 和探索過後,我和孩子一起對幾種植物按照攀爬的方法不同進行分 類、概括,使他們對藤蔓植物的種類及其特徵有了較清晰地認識。幼 兒在不斷地觀察、探究的過程中,他們會慢慢地積累經驗,遷移經驗, 形成受益於終生的學習方法和能力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初步探究發現桔子的特徵及桔子製品。

2、嘗試製作桔子製品,並對製作活動感興趣。

活動準備

1、實物桔子若干,榨汁機一臺,杯子、吸管若干。

2、封閉的盒子一個(只可以一隻小手伸進去),裏面放一個桔子。

3、幼兒瞭解許多種水果的形狀及吃法。

活動過程

1、猜一猜

(1)第一次猜想:有一種圓圓的`水果,它是誰?

讓孩子們將自己平時所認識的水果在頭腦中過濾一遍。

(2)第二次猜想,在第一次的基礎上縮小範圍 :有一種水果圓圓的,要剝開皮才能吃。

讓孩子們運用篩選和排除的方法努力去探訪答案。

2、動腦筋,想辦法

給孩子們提供一個封閉的盒子,只有一隻小手可以伸進去,要求在不用眼睛看的情況下,自己想辦法去獲得答案。(可以用鼻子聞、用手摸等)

3、玩一玩, 發現祕密

(1)幼兒討論:桔子可以怎樣玩。(滾着玩、拋着玩、掛起來當繡球、當小丑的鼻子等等)

(2)幼兒討論:桔子可以怎樣吃。(剝開皮就吃、做成冰糖葫蘆、做成桔子罐頭、榨汁等等)

(3)幼兒討論:桔子皮有用嗎?(洗淨曬乾可以象茶葉一樣存放和衝飲,可做成糖桔絲、糖桔丁、桔皮醬、桔皮香、燒粥時放幾片桔子皮有開胃作用、燒肉或燒排骨時也放幾片,味道更美且不油膩)

4、做一做,嘗一嘗

老師和幼兒共同榨汁,並嘗一嘗其味道。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嘗試用多種工具將黃豆從大米中分離出來。

2、知道有洞眼的漏勺能很快地將黃豆從大米中分離出來,是快捷、方便的工具。3、能運用記錄表記錄自己的猜測和實驗結果,對探索活動感趣

活動準備:

黑板、紀錄表,幼兒標記貼,五個澡盆,內放大米和黃豆,漏勺、勺子、筷子、夾子、小桶人手一份,透明杯子5個

活動過程:

1、以廚師阿姨遇 到的問題導入活動,引起幼兒探索的興趣師:廚師阿姨今天遇到了一個麻煩,她把黃豆和大米不小心混在了一起,誰來想一想辦法,用什麼方法可以幫阿姨將黃豆從大米里面分出來?(鼓勵幼兒大膽設想和表達)

2、幼兒根據工具進行猜測並進行記錄師:今天,老師還給小朋友準備了一些工具,看一看,都有些什麼呀?(出示工具)請你猜一猜,這些工具中哪一種能最快、最方便地把黃豆從大米里面分出來呢?(鼓勵幼兒大膽猜測、講述)師:(出示記錄表)你覺得那一種工具最快、最方便,就把自己的小標記貼到這種工具的下面。(幼兒記錄自己的'猜測)

3、幼兒操作並記錄實驗結果師:究竟哪種工具又快、又方便呢?老師要請小朋友自己動手來試一試。注意每一種工具都要用一用,都用過了再找出最快、最方便的那一種,最後把你的小標記貼在記錄表的小手這一行的工具下面。

(幼兒操作教師指導,注意提醒幼兒每種工具都要嘗試,最後再記錄結果。重點觀察、指導幼兒使用漏勺,探索用法)

4、結合記錄表集體討論,發現漏勺能更多更快的將黃豆和大米分開師:剛纔,我們用了各種工具來分黃豆。試過以後,你覺得那一種工具最快、最方便?爲什麼漏勺能很快、地把黃豆分出來,而且看不見一粒米呢?誰來說一說,你是怎麼使用漏勺的?(請個別幼兒上來演示、講解漏勺的使用方法)師小結:原來,漏勺上有許多的洞眼,當我們用漏勺去盛米和黃豆時,米就會從洞眼中漏下去,勺子裏只留下了黃豆。當漏勺中盛了米和黃豆時,我門只要用手輕輕地左右晃動,就能讓漏勺中的米更多、更快地漏下來了。所以,漏勺是我們今天分黃豆最有用的工具。

5、比賽:分黃豆師:下面,我們就來進行一場有趣的分黃豆比賽,男孩子一組,女孩子一組,用漏勺將剩下的黃豆和大米分開,看哪一組分得又快、又多!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嘗試活動,讓幼兒感知空氣裏看不見摸不着的特點,在我們周圍到處都有。

2、培養幼兒學習探索事物的簡單方法和細緻觀察的能力,提高動手動腦能力。

3、培養幼兒對科學小實驗的興趣,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每桌一盆清水;每人一份操作材料;手帕、玻璃杯、塑料袋。

活動過程 :

一、引起興趣 教師做深呼吸,幼兒也模仿着做深呼吸。 提問:我們用鼻子吸到了什麼?空氣在哪兒?能用眼睛看到嗎?

二、嘗試活動:裝空氣

1、幼兒每人拿一塑料袋在活動室任何地方自由地抓空氣。(告訴幼兒先張開塑料袋口,然後再捏緊袋口)

2、提問:你們在什麼地方抓到了空氣? 引導幼兒初步感知空氣在我們周圍,到處都有。

3、討論:想一想,你見過、用過、玩過的哪些東西里有空氣?

4、總結。

三、嘗試活動:手帕的變化

1、請幼兒每人拿一玻璃杯,讓他們看看杯子裏有東西嗎?(杯子裏沒有東西,杯子是空的)

2、請幼兒將手帕塞入杯底,把杯子倒扣着壓入水下,觀察發生了什麼現象?教師個別指導幼兒按要求進行操作,鼓勵幼兒大膽講述自己的發現。

3、討論:手帕爲什麼沒有溼?水爲什麼進不了杯了?杯子裏有什麼東西不讓水進去呢?

4、請幼兒將手帕放入杯底,然後將茶杯倒扣傾餘着放入水中,觀察有什麼現象發生?同時提醒幼兒觀察手帕的變化,並鼓勵幼兒大膽講述自己觀察到的`現象。

5、討論: 第一次手帕爲什麼沒溼? 第二次手帕爲什麼溼了呢?

6、總結。

四、活動延伸

將一隻昆蟲和一盆花分別放在密封的容器中,觀察它們的變化。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5

教學目的:

學習用實驗的方法瞭解溶解的現象,知道有的東西放在水裏會溶解,有的不會。

教學難點:幫助幼兒理解掌握溶解的現象。

課前準備:

1、若干盛器及小米,沙子,方糖,豆豆,味精,紅糖粉。

2、溫水,小口杯,小勺,糖,鹽,橘子草莓奶粉等飲料粉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以遊戲活動引入主題。

1、玩遊戲"做客"老師以主人的身份說:小客人請進,請喝水。

2、幼兒品嚐糖水和鹽水,引導幼兒說說水的味道。

T:小朋友水好喝嗎?

C:水甜甜的很好喝。

C:老師我的水是鹹的不好喝。

T:怎麼有的小朋友說水是甜的有的是鹹的呢?

C:因爲甜的水裏有糖。

T:糖在哪呢?

C:對啊,糖在哪呢?

C:糖在水裏不見了。

C:我知道,糖溶了。

T:那鹹的水呢?

C:是鹽。

C;鹽也是不見了,溶了。

T:小朋友說甜的水和鹹的水裏放了糖和鹽,那糖和鹽在哪呢?是不是溶了呢?現在老師做個實驗。

3、老師示範小實驗:糖和鹽不見了。

T:小朋友看,老師把糖放進水裏糖在嗎?

C:在,糖在水底呢?

C:怎麼糖不會不見呢?

C:有一點糖不見了。老師你搖一搖

C:用筷子攪動,媽媽做糖水給我就是用筷子攪動的`

T:好,我用筷子來攪一攪看看有什麼變化。

C:哦,糖越來越小了,

C:糖不見了。

T:糖到哪去了呢?

C:沒有了。

C;跑到水裏去了?

T:糖在水裏就會不見了,這是糖"溶解"了。那鹽呢?

C:鹽也是溶解了。

C:糖和鹽溶解在水裏就成了糖水和鹽水了。

C:那放進奶粉就成牛奶了……

二、幼兒實驗活動。

1、提出問題,幼兒設想,老師做集體記錄。

T:除了糖和鹽,小朋友還知道哪些東西也會溶解呢?

C:棒棒糖,砂糖,雪糕,冰棒,紙,湯勺……會溶解。相片,筆,鞋子,花,小動物,布娃娃……不會溶解。

T:那小朋友看老師這些東西哪些是會溶解的哪些是不會溶解的呢?

2、幼兒根據提供的材料進行猜想並記錄。

C;"我想沙子會溶解,""方糖也會溶解""豆豆不會溶解"……

T:請小朋友把你的猜想記錄在你的記錄紙上。

C;"老師我猜想味精不會溶解,""我認爲沙子不會溶解""我猜小米會溶解,這樣它纔會變成米飯的"……

T:是不是這樣呢?請小朋友拿實驗材料一一試一試。

3、幼兒做實驗驗證猜想,並記錄實驗及發現。

幼兒1那起方糖放進水中,看了看說"老師我的方糖不會溶"幼兒2也那起方糖放進水中,並用筷子攪拌後他發現方糖變小了,且越來越小至不見了,他高興得直喊了起來,"哦方糖溶解了"

幼兒1見了也拿起筷子進行攪拌,結果方糖也溶解了。

實驗中小朋友還發現紅糖比方糖溶得快。

4、幼兒講述實驗過程及發現。

三、延伸活動:

1、製作飲料。

T:小朋友在剛纔的實驗中已經知道糖放在水裏溶解後就變成了糖水,那如果把橘子粉,草莓粉,等飲料粉放在水裏會變成什麼呢

C:"會變成飲料""變成草莓飲料""變成橘子水"……

T:我們現在就來製作飲料。

幼兒動手做飲料。"老師我做好了。是草莓水,甜甜的""我也做好了是橙汁"他的冰糖還沒溶呢,太慢了"……

2、提出新的問題:溶解的快和慢。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幼兒在動手操作的觀察中,瞭解紙有吸水的特點,感知不同質地的'紙張吸水性不同。

2、教幼兒初步學會做觀察記錄

3、對科學探索感興趣,體驗積極探索帶來成功的心情。

4、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並尊重同伴的講話。

【活動準備】

1、紙折睡蓮若干、碟機、碟片、盆7個;

2、報紙、臘光紙、彩紙、牛皮紙、白板紙各若干;

3、記錄卡幼兒人手一分、筆若干。

【活動過程】

一、幼兒自由探索紙的吸水性。

1、幼兒將各種質地的紙放入水中觀察,瞭解紙的吸水特點。

2、提問:“你看到了什麼?”引導幼兒初步瞭解紙能吸水。

二、看“睡蓮”碟片,引起幼兒興趣。

1、今天老師帶了一段很美的錄像,我們一起來欣賞。

2、提問:“剛纔,碟片裏有什麼?”

三、初步實驗,進一步瞭解紙有吸水性。

1、老師也爲你們準備了一朵睡蓮,看看它是什麼做的?

2、把它拿起來放在桌上,看看會有什麼變化?

3、想一想,把它放在水裏,它會有什麼變化?

4、試一試吧!

5、提問:你看到了什麼?爲什麼它在桌上不開,放在水裏會開?

6、幼兒討論,教師小結,紙能吸水。

四、分組實驗,瞭解紙質不同,吸水性不同。

1、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卡片上的紙有什麼不同?

2、大家聽口令,同時將不同水聯放入水中,看看有何現象?

3、提問:看到了什麼?它們是同時開放的嗎?爲什麼有的先開,有的後開?(幼兒討論後回答)

4、小結:這五種紙厚薄不同,軟硬不同,光滑度不同,因此它們吸水的快慢速度也不同。

五、學做記錄。

1、再次實驗,把結果記在心裏,再寫到卡片上。

2、驗證結果。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知道鹽可以增加水的浮力,使有些沉下去的東西浮起來。

2、瞭解自然界中死海能使人漂浮。

3、激發幼兒對自然之謎探索的慾望。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知道有些物品會浮於水面,有些物品會沉在水底。知道鹽、糖、味精。

2、物質準備:熟雞蛋每人一個,糖、鹽、味精、水杯每人兩個,Ppx

活動過程:

一、小實驗導入

老師帶來了幾樣東西,這些東西在水裏會怎樣?幼兒猜想並實驗驗證。

二:教師實驗:魔術“雞蛋浮起來”

師:那麼,雞蛋放在水裏會怎麼樣呢?

師:你們看,我要變魔術了!

我變、我變、我變變變

這是我的魔術粉,

(師往杯子里加魔術粉,慢慢攪拌,直至雞蛋浮起來)

師:雞蛋有了什麼變化。

師:我這裏有鹽、糖、味精,我的魔術粉就是它們三個好朋友中的其中一個,你知道那個是鹽哪個是糖哪個是味精呢?

幼兒辨別。教師小結從形狀顏色味道幾方面可以分辨鹽糖和味精。

三:幼兒實驗

1、實驗要求:現在老師要讓你們自己去發現哪個是我的魔術粉。

我分別爲一二組、三四組、五六組的小朋友準備了味精、糖、鹽。

請小朋友把雞蛋放進水裏,加進桌上的魔術粉,輕輕攪拌。

2、幼兒一次實驗。老師指導,桌上有水的用毛巾擦一擦。

3、幼兒講述實驗結果

分別請第一二組、三四組、五六組的小朋友告訴老師,你們的雞蛋浮起來了嗎?你們在水裏放了什麼?

師小結:什麼能讓沉下去的雞蛋浮起來呀?鹽。

師:雞蛋在鹽水裏可以浮起。

4、幼兒二次試驗

師:小朋友,你們想讓你們的雞蛋也浮起來嗎?

師:好,我幫你們把魔術粉全換成鹽。

請你們把水杯放到盆子裏,去換一杯清水。

師:下面就要靠你們自己來做實驗了,看看誰的雞蛋最先浮起來。

師:你們的雞蛋浮起來了嗎?

師小結:原來呀,放鹽可以增加水的浮力,使沉下去的雞蛋浮起來,我們還發現鹽放得多,雞蛋就浮起來的快,鹽放得越少就浮起來的越慢。

四:播放Ppx,揭開死海的祕密

師:那麼,在很多鹽的`水裏,人能浮起來嗎?

有一位不會游泳的阿姨卻能浮在水面上,她浮起來的祕密是什麼呢?

師小結:這個有很多鹽的海叫死海,死海爲什麼會有這些奇蹟之處能讓人浮在水面上,是因爲海水裏含有很多鹽,是普通大海含鹽量的七倍。

五:結束

像死海不沉這樣的大自然的祕密還有很多很多,等着小朋友去探索呢,我們把雞蛋帶走去犒勞一下我們的小肚子吧!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8

中班科學:馬路上的車

設計意圖:

幼兒天生對富有動感的對象有濃厚的興趣,這些對象極易進入他們的視線。快與慢,所表達的速度現象正是存在於動態過程之中。

環境中的快與慢無處不在,馬路上的車速度有快有慢,動物行走有快有慢,人的運動有快有慢,就連吃飯、洗手、穿脫衣服的速度也有快有慢......《綱要》指出,“教育活動要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車是幼兒熟悉並喜歡的物體,爲了引發幼兒關注周圍事物的快慢現象,感知事物的差異性,思考爲什麼有快有慢,於是,我們選擇並設計了此項中班科學活動《馬路上的車》。

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多種方式體驗速度的快慢,學習運用兩兩比較的方法區分快慢,初步瞭解快慢的相對性。

2、學習記錄車輛行駛的快慢現象。

3、幼兒在輕鬆愉快的環境與氛圍中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

活動準備:

1、教具:多媒體課件《馬路上的車》(一)(二)。

2、學具:記錄盤25個;小汽車、摩托車、自行車磁性卡片若干;小汽車方向盤模型、摩托車、自行車車頭模型各9個。

3、場景佈置:操作區、馬路

活動過程:

一、 比一比。引出快、慢,幼兒初步感受速度有快有慢。

1、教師介紹遊戲名稱和玩法:孩子們,我們來玩一個遊戲,名字叫“摸摸xx跑回來”。老師說摸摸大門跑回來,你們就跑去摸摸大門,看誰最先跑回老師這裏。

2、幼兒遊戲一次後,教師提問:誰最先跑回老師這裏?爲什麼?幼兒說出跑的速度有快有慢。

3、幼兒再進行遊戲二次。

二、 看一看,說一說。初步理解車輛行駛的'速度有快有慢。

師:老師帶來了一段有趣的錄像,請小朋友仔細觀察,看看畫面上有什麼?

1、觀看多媒體畫面(一),提問:

(1)你看到畫面上有什麼?

(2)畫面上的小汽車、摩托車、自行車在幹什麼?

(3)它們誰跑得快,誰跑得慢,請小朋友先猜一猜,把你的想法和身邊的小夥伴說一說。

2、觀看多媒體畫面(二),提問:

(1)小汽車比誰跑得快?小汽車還比誰跑得快?

(2)摩托車比誰跑得快?

三、學一學,演一演。學習運用兩兩比較的方法區分快慢,進一步感受、體驗速度的快慢是相對的。

1、學一學。

師:我們來學一學這些車是怎樣跑的?它們的速度是怎麼樣的?

教師小結:小汽車跑得快快的,用小碎步快快地前進;摩托車跑得慢一些,打開雙腳跨上摩托車,用稍慢的速度前進;自行車跑得最慢,擡高雙腿用力踩,慢慢地前進。

幼兒用動作模仿不同車的行駛方式,並控制速度。

2、演一演。

老師與五位幼兒自選一種車的模型,並自由選擇一種與自己不同的車兩兩結成車隊,進行車速表演。其它幼兒當指令員發口令,遊戲結束後師幼共同小結表演情況:小汽車和摩托車比,小汽車快,摩托車慢;摩托車和自行車比,摩托車快,自行車慢;小汽車和自行車比,小汽車快,自行車慢。

四、比一比,記一記。引導幼兒把觀察表演的結果記錄下來。

1、介紹記錄盤、操作材料、操作要求。

師:每個小朋友有一個小簍子和一個記錄盤,小簍子裏有許多的車,記錄盤上有兩條馬路,每條馬路前面有一個小動物,馬跑的快作爲快標記,烏龜跑的慢作爲慢標記。請小朋友把剛纔看到的表演結果記錄下來,先想一想,什麼車和什麼車比,它們誰快誰慢,把跑得快的車放在快標記後面,跑得慢的車放在慢標記後面。

2、幼兒進入操作區進行記錄,教師巡迴指導。

3、請個別幼兒介紹記錄情況。

五、玩一玩。幼兒在遊戲《愉快的旅行》中根據音樂快慢的變化控制車速。

1、幼兒自主選擇一種車的模型。

2、教師介紹遊戲規則,並進行安全教育,幼兒按要求進入場景二——馬路。

師:小汽車跑得最快站在前面,摩托車比小汽車慢,站在小汽車的後面,自行車速度最慢,站在摩托車後面。我們去旅行的時候要注意安全,車要跑在馬路上,並注意保持車與車之間的距離。

3、幼兒根據音樂快慢的變化控制車速進行遊戲。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9

內容分析:

《它像誰》是《幼兒創新智慧遊戲課程》中班上學期的活動內容。各種各樣的植物與我們的生活繫系相關,孩子們喜歡花,喜歡在草地上、大樹下玩耍。五顏六色的花朵吸引着他們,他們會聞一聞、看一看。各種形狀的葉子也吸引着他們,葉子隨風飄落,他們追逐着,揀起來摸一摸、玩一玩。這些色彩鮮豔的植物非常吸引幼兒,會激發他們探索的願望和興趣。創新源於感性知識的積累和生活經驗的豐富。通過植物的形狀像什麼物品,並且根據事物的某種特性或本領聯想出一些物體的相似發明,引導幼兒展開一系列的創新思維活動,將會讓幼兒在生活經驗的基礎上感受創新思維的樂趣,培養幼兒良好的創新思維習慣。內容的選擇來源於幼兒的生活,符合《綱要》中指出的,“教育內容的選擇既貼近幼兒的生活,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創新智慧遊戲是在真實生活情境活動中萌發創新的意識和興趣,着眼於幼兒身邊的有趣現象,精心選擇生活中的內容作爲教育內容。以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和創新思維特點。

幼兒分析:

孩子們喜歡花草樹木,各種各樣的植物激起了幼兒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在此認識的基礎上,我增加了物體的仿生髮明這一環節,鞏固了幼兒的認識。中班的幼兒已經能用完整的語句表達自己的意圖,但缺乏創新思維的目的與意識性,並且幼兒自主發現總結的能力差。本次活動設計了符合中班幼兒年齡和心理髮展特點的活動環節,內容貼近生活,主要體現在教師的指導下開拓幼兒的思維,讓幼兒進行自主的探索和感受。啓迪幼兒的創新智慧,開發幼兒的創造力,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和想象力。

設計思路:

圍繞各種花和葉子的外形像什麼物品,並且根據某個事物的某種特性或本領聯想出一些物體的相似發明,引導幼兒展開一系列的創新思維活動,對於中班幼兒充滿着趣味性和吸引力,是培養幼兒創新思維能力,激發幼兒體驗創新思維樂趣的良好載體。本次活動在課前請家長與幼兒一起收集所認識的花的圖片,在教室內擺放菊花、仙客來、仙人掌、等花卉,並帶領幼兒揀落葉,觀察樹葉外形特徵,積累了對植物的感性經驗。教師事先讓幼兒初步瞭解一下仿生髮明的相關內容。活動中根據中班幼兒年齡和心理髮展特點,通過層層引導、提升,調動幼兒的思維興趣,激活孩子的創新思維,展開他們的思維空間。活動中注意體現出創新思維的多種方法:感知探索、擴散思維活動、創新想象與操作活動等。培養幼兒良好的思維品質,從而爲日後的創造力培養打下基礎。

幼兒對活動產生了極大的興趣,獲得了良好的情感體驗,他們在玩玩、想想、說說、做做等多感官參與的情況下,充分體驗和感受到創新思維活動的樂趣。

以下是具體設計思路與設計意圖

1、初步感知探索:以幼兒玩樹葉,欣賞花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起幼兒的興趣,引發幼兒的活動情趣。

2、擴散思維活動:

(1)讓幼兒想象手中樹葉它像誰?。“它像誰”是幼兒一種無意想象。提出這一問題以激發幼兒的想象空間,調動幼兒的主動性和自主意識。將會激發他們的思維活力。

(2)請幼兒說一說自己喜歡哪一種花,讓幼兒想象“花像誰”在幼兒已有的經驗基礎上,進一步擴展思維,發揮想象,大膽表述。

本環節,使幼兒的.創新能力得到了極大的展現。

(3)教師提問幼兒還發現哪些植物像什麼物體?

這是對上一環節的引導和提升,讓幼兒開拓思維想象相似的兩種物體,調動幼兒的思維,進一步開發幼兒的創新智慧能力,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和創造力。

3、創新想象和操作活動:教師出示雞冠花、梧桐樹葉、鬱金香、小手、酒杯、公雞頭、喇叭花、銀杏樹葉、仙人球、喇叭、扇子、刺蝟等圖片請幼兒觀察,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現這些物品中哪兩種物體有相似之處,發揮創造性想象,找出兩種相似的物體,進行對應粘貼,自己動手操作。中班的幼兒已具備動手操作的能力,本環節是讓幼兒創新想象,發現問題,自主探索、自行操作。

4、創新思維活動:教師出示實物雨傘、小鋸、鉗子讓幼兒觀察,讓幼兒瞭解這些東西是根據荷葉、小樹葉兩邊的小齒以及螃蟹的大螯能夾住東西的特性相似發明的。讓幼兒初步瞭解“仿生”發明。教師引導幼兒開拓思維,想象出還有什麼物品是根據物體的某種特性發明的。這是對上一環節的活動延續,是創新思維活動,讓幼兒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發展思維,創新想象,自己設計出要根據什麼物體的某種特性發明什麼用品、工具相似發明。

請幼兒自己講一講要設計什麼樣的發明,是根據什麼物體的什麼特性或本領發明的。開拓幼兒的想象空間,大膽說出自己的創新想法。

讓幼兒繪畫出想要發明的物品或工具等。本環節只讓幼兒用幾分鐘的時間簡單設計出自己的構想。將自己的創新想法展示出來。

5、讚賞激勵,激發對事物的探索。

讓幼兒相互交流,體驗創新想象成功的喜悅,在評價中提高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呵護幼兒的創新靈性,使幼兒的創新思維得到昇華。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通過認識油燈、蠟燭、煤油燈、電燈,瞭解燈的簡單演變過程,知道電燈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義。

2、通過觀察對比,簡單瞭解各種燈所存在的缺點,培養幼兒思維的批判性。

3、讓幼兒體驗和使用照明工具,感受光明帶來的幸福感。

4、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並尊重同伴的.講話。

5、通過實際操作,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佈置一個山洞;油燈、煤油燈、檯燈各1"2盞;小兔頭飾一個;風爺爺頭飾;錄音機、磁帶、電話機、圖片一張;手電筒、礦燈、蠟燭許多;絨毛玩具每人一個。

活動過程:

(一)引題,幼兒感受黑暗。

請幼兒說說自己的感受,提問:怎樣才能在黑暗的地方看清東西?

(二)認識油燈、蠟燭、煤油燈、電燈、簡單瞭解其缺點和優點。

1、教師以遊戲的形式,向幼兒逐一介紹各種燈,並請幼兒觀察。

2、幼兒操作:給四種燈排列前後發明使用的順序。

3、教師向幼兒講述正確的排列順序。

(三)引出手電筒和礦燈。

1、遊戲《小雞找蛋》,引出手電筒帶來的方便。

2、遊戲《小熊家停電了》,引出礦燈帶來的方便。

3、教師小結:針對電燈的缺點,人們發明了手電筒和礦燈。

(四)體驗活動:遊戲《營救行動》

教師佈置一個山洞,讓幼兒自己選一種照明工具,想辦法照亮後,去山洞營救動物和娃娃。

(五)結束活動

集體舞《兔子舞》。

教學反思:

幼兒對事物的認識具有形象性、具體性的特點,喜歡直接參與嘗試,對操作體驗型的活動尤爲感興趣。本次科學活動正符合了孩子們好動手、喜探究的心理特點。活動的目的是培養幼兒動手操作、主動活動的興趣和創造意識。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層次性、開放性,幼兒可以嘗試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動探索,體驗成功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