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實用】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集合10篇

【實用】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集合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W 次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實用】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集合10篇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瞭解男孩,女孩的性別特徵,知道自己是男孩還是女孩。

2、體會兩種性別各有優勢是平等的,應該互相欣賞和幫助。

3、讓幼兒識別自己的性別,進一步認識自我,發揮自我意識。

活動重難點:

1、重點:瞭解男孩,女孩的性別特徵,知道自己是男孩還是女孩。

2、難點:體會兩種性別各有優勢是平等的,應該互相欣賞和幫助。

活動過程:

一、激趣引入小朋友們,在今天的社會課上,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兩位小客人,他們是紅紅和鼕鼕,(出示兩張人物圖片)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對他們的到來表示歡迎吧!

二、看一看,說一說

1、小朋友們注意看,他們兩個長得怎麼樣?說說他們的`特點。

2、找找他們兩個的不同點,引導幼兒從頭髮、服飾等方面找不同。

3、說說哪個是男孩?哪個是女孩?

4、老師總結男孩與女孩的不同。

5、你是男孩還是女孩?(要求幼兒用完整話回答)6、說一說班裏誰是男孩?誰是女孩?

7、家裏誰是男的?誰是女的?

8、遊戲:按要求做動作所用男孩起立,所有女孩舉手;所月女孩彎腰,所有男孩踢腿等

三、評一評,說一說

1、男孩子有什麼優點?指男孩說一說。

2、女孩子有什麼優點?指女孩說一說。

3、男孩眼中的女孩:請男孩子評價一下女孩的優點。

4、女孩眼中的男孩:請女孩子評價一下男孩的優點。

5、師小結:男孩:力氣更大,跑步更快,勇敢等。

女孩:做事認真,擺放物品有序等。

四、辨一辨,說一說:

在日常生活中你作爲男孩或者女孩,如果發現對方遇到困難,應該怎樣做呢?

1、出示幾張圖片,請幼兒觀察。

2、幼兒判斷後回答哪是對,哪是錯。

3、教師小結:在遇到困難時,我們應該互相幫助,要學會尊重對方(板書)

4、遊戲:男孩爲一組,女孩爲一組,男女一一對應,手拉手完成《開火車》這首歌。

五、全課總結:

在這節社會課上,孩子們的表現都是精彩的,都是讓人滿意的。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老師希望在以後的生活中,孩子們能互幫互助,做個好孩子。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知道自己是xx幼兒園的小朋友,初步感受幼兒園景物、房舍的美,產生熱愛幼兒園的情感。

(2)能用簡短的語言描述幼兒園,如很大、很美等。

(3)讓幼兒知道自己的幼兒園多美麗。

(4)培養幼兒愛護花草樹木等好習慣。

(5)讓幼兒知道自己是一個生活在愛和美好的世界裏。

活動過程

1.激發幼兒認識幼兒園的興趣

提問:誰知道,我們是哪個幼兒園的'小朋友?我們的幼兒園是什麼樣子的?

2.知道自己是x x幼兒園的小朋友,尋找幼兒園的園牌,認一認園名

參觀幼兒園大門,告訴幼兒門旁牆上金光閃閃的字是我們幼兒園的名字。幼兒跟念幾遍“xx幼兒園”。

3.參觀幼兒園全貌,知道幼兒園很大、很美

(1)走進大門觀賞幼兒園的全貌,知道幼兒園很大、很美。

(2)找找幼兒園最漂亮的地方。提問:我們的幼兒園漂亮嗎?你最喜歡什麼地方?

(3)幼兒自由地在喜愛的景物、房舍前坐坐、玩玩、談談、說說。

(4)念兒歌(小結):我們幼兒園,又大又漂亮;我們小朋友,人人都喜歡。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瞭解鞋子的種類及用途,會用完整的語言講述鞋子的特徵,並認讀相關的漢字。

2、能將鞋子進行分類擺放。

3、積極投入活動,體驗分類帶來的快樂。

4、初步培養幼兒用已有的生活經驗解決問題的能力。

5、發展幼兒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1、活動前認識有關的鞋子。

2、鞋櫃五個、標記五個、有關“鞋”的字卡。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師:小朋友,今天老師帶你們去逛鞋城,好嗎?(師帶幼兒騎車出發)

師:鞋城到了,這兒就是“樂樂鞋城”,等會兒到了裏面,你們要用眼睛仔細看,看看都有什麼鞋子。

(幼兒邊走邊認識鞋櫃)

師:這些鞋子漂亮嗎?那請你們每人挑選一雙自己最喜歡的鞋子,找個地方坐下來休息一會兒。

(幼兒自由選鞋)

(評析:幼兒倆倆結伴自由參觀,邊走邊看看、認認各種鞋櫃,挑選出自己最喜歡的'鞋子,顯得輕鬆而愉快,充分體現了孩子是活動的主體,較好地調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二、觀察鞋子,講述鞋子的特點。

1、個別幼兒講述

師:小朋友,你們手裏拿的是什麼?那你們認識這個字嗎?

(認讀“鞋”字)

師:現在每人都有一雙鞋子,哪位小朋友願意來介紹自己的鞋子?

(請幾位幼兒講述)

2、幼兒自由講述

師:剛纔幾位小朋友講得不錯,那你們想講講嗎?

(幼兒自由講述)

(評析:此環節中,通過個別介紹和相互交流,幼兒對鞋子的種類有了初步的認識。小朋友們發言積極,交流熱烈,在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中體驗了語言交流的樂趣)。

三、分析討論,說說鞋子的用處

1、提問:誰知道你今天穿的什麼鞋子嗎?

遊戲:請穿運動鞋的幼兒跺5次腳;請穿皮鞋的幼兒跳一跳;請穿布鞋的幼兒踏步走。

2、提問:今天怎麼沒有人穿拖鞋、涼鞋的?

3、討論:我們爲什麼要穿鞋子呢?

(評析:適當的遊戲既活躍了略顯沉悶的課堂氣氛,又加深了幼兒對鞋子的瞭解,而老師一連串的提問也幫助孩子掌握了鞋子的用途。)

四、遊戲“運鞋子”

要求幼兒將倉庫的鞋子送入相應的鞋櫃中。

(評析:此環節的分類遊戲是對鞋子特徵的進一步鞏固,幼兒分類速度之快,以及他們對漢字的認識,都超出老師的預想。)

五、結束活動

1、檢查鞋櫃情況。

2、師:小朋友,時間不早了,我們該回家了。不過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的鞋子,回去把它記下來帶給老師,好嗎?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我根據幼兒認知特點,一改以往枯燥無味的說教,將情境貫穿於活動的始終,融語言、社會、科學爲一體,創設了一個自由寬鬆的師幼互動式環境。整個活動在輕鬆愉快的遊戲中進行,孩子們能大膽地玩、勇敢地說,始終處於主導地位,在玩樂中掌握了有關鞋子的知識,較好地完成了本次活動的目標。而不足之處在於認讀漢字時,有些太匆忙,層次不太清晰。今後在各科中如何組織幼兒對漢字的認讀,仍需我們大膽嘗試、研究。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認識特殊電話號碼119、120、110,知道其用途。

2。初步積累在緊急情況下報警求救,保護生命的經驗。

3。初步培養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

4。培養幼兒樂意在衆人面前大膽發言的習慣,學說普通話。

5。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米奇頭飾,

2、觀看過米奇妙妙屋動畫片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教師扮演米老鼠,帶領小朋友一起出發去米奇公園參加舞會。

二、在遊戲中遇到問題,解決問題

1、(播放課件)看,到了什麼地方?森林裏發生什麼事了?讓我們想個辦法

2、由妙妙工具引出電話機,撥什麼號碼呢?(119)撥打119後我們應該怎麼說,消防叔叔纔會來火災現場救火呢?

3、小結:119是火警電話,發生火災後撥打119請消防員叔叔來救火。

那如果我們小朋友在家裏,爸爸媽媽都不在家,着火了我們應該怎麼辦?

4、繼續出發,(播放課件)維尼小熊的頭怎麼了?怎麼辦?

5、呼叫妙妙工具引出電話機,撥什麼號碼?(120)請一名幼兒來打電話求救。

6、小結:有人受傷或者需要急救時,我們可以撥打急救電話120請醫生來幫忙。

7、繼續出發,(播放課件)那是誰?(小偷)他在幹嗎?(偷東西)8、呼叫妙妙工具引出電話機,撥什麼號碼?(110)請一名幼兒來打電話報警。

9、小結:遇到小偷、強盜這些壞人,我們可以撥打匪警電話110報警,保護自己生命和財產。

三、鞏固

1、總結特殊的電話號碼今天一路上我們遇到了三件事,真驚險啊。森林裏着火了,我們撥了火警電話?(119);維尼小熊受傷了,我們撥了急救電話?(120);小偷在偷黛西家的東西,我們撥了警察的電話?(110)

2、做了三件好事,開心嗎?時間不早了,讓我們趕快去參加舞會吧。

3、繼續出發,米奇公園到啦,米妮在等我們了,讓我們一起跳妙妙舞吧。進入下方下載該課件,下載後有反思。

教學反思:

教學過程中,幼兒積極配合,認真嘗試,在自主練習裏獲取了經驗,又在集體練習裏感受到了快樂和喜悅,達到寓教於樂的目的,教學目標也得到了圓滿的完成。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學會區分爸爸媽媽的衣服,鞋子與用品。

2、模仿爸爸媽媽的活動,產生關注,親近爸爸媽媽的情感。

活動準備:

1、收集爸爸的襯衫,帽子,打火機,皮帶,手提包;媽媽的裙子,圍巾,耳環,別針,手提包。

2、爸爸媽媽的畫像。

3、爸爸媽媽在家做事的錄象。

活動過程:

1、區分物品,說說這是誰的東西。

教師:“小朋友,你們看桌子上有好多東西啊,來看一看都有些什麼?”孩子走到桌子前,自由地觀看並邊說“這裏有~~~”在引導孩子觀察的同時,也可以培養孩子大膽說話的習慣。

2、說一說,認一認。

幼兒說,教師逐一展示物品,將物品一字排開,便於孩子觀察。

3、說說:你看見誰用這些東西的?爲什麼要用?

幼兒:“我看見爸爸帶領帶,因爲要上班。”幼兒:“我看見媽媽帶項鍊,很好看。”幼兒:“我看見舅舅用打火機的。”在這裏,教師可引導孩子,除了想到爸爸媽媽,還可以想到爺爺奶奶等其他人。

4、區分物品。

教師:“小朋友你們真聰明,其實這些東西都是爸爸媽媽用的`,你們知道哪些是爸爸用的,哪些是媽媽用的嗎?請你來送一送吧。”請幼兒一件件地將物品送到爸爸媽媽的畫像面前。教師:“送的時候,你還要告訴爸爸媽媽,你送給他的是什麼哦。”幼兒送完之後,大家一起討論,送的對不對。

5、學一學。

請幼兒選擇一樣物品,來裝扮成爸爸媽媽,模仿一下走路等活動。讓孩子體驗一下,扮演爸爸媽媽的樂趣。教師:“你們在想一想,爸爸媽媽在家還做些什麼事情?你喜歡他們在家裏做些什麼事情。”請幼兒觀看錄象,說一說錄象裏的爸爸媽媽在做什麼,引起幼兒對爸爸媽媽的關注。結束本課。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6

活動設計背景

小班下期,幼兒在各方面都有一定的發展,但他們的動作協調性以及靈活性還需要加強鍛鍊。本班個別幼兒在平時的活動中不合羣,性格比較孤僻。本活動的目的是爲了鍛鍊幼兒的動作靈活性和協調性,引導離羣幼兒參與到活動中來。

活動目標

1、練習甩布塊,鍛鍊上肢力量,促進幼兒動作的靈活性和協調性。

2、讓幼兒體會到集體合作遊戲的快樂。

3、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共遊戲的快樂,樂意與同伴一起遊戲。

4、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5、發展幼兒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幼兒活動中的靈活性和協調性的培養鍛鍊。

難點:幼兒對活動參與的積極性以及個別幼兒協調性的培養。

活動準備

氣球10個、青蛙頭飾、一塊大布、活動音樂

活動過程

1、開始:

青蛙媽媽帶着孩子跳入場地,帶領幼兒做準備活動。

2、遊戲:

(1)荷葉與風(布塊的遊戲)

教師出示布塊,引導幼兒將布塊展開變成大荷葉。幼兒分別站在布塊的外邊,根據教師的遊戲指令做布塊遊戲。

(2)荷葉與露珠(氣球的遊戲)

教師將氣球放在布塊上(模擬露珠出現了),引導幼兒數一數露珠有幾顆。觀察它的大小,模擬露珠在荷葉上輕輕滾動。

(3)青蛙躲雨(躲在布塊下的遊戲)

教師:“哎呀,下雨了,怎麼辦呢?”

引導幼兒提出到荷葉下躲雨的方法。引導幼兒將布塊高高拋起,鑽到荷葉(布塊)底下躲起來。

3、活動結束。

教學反思

1、幼兒在活動中大部分能主動參與進來,個別甚至能主動協助老師完成活動;有些幼兒在活動中能自主創造一些動作,使得整個活動能很好的發展下去;幼兒的身體靈活性和協調性得到了鍛鍊;一些平時不合羣的幼兒也能參與到活動中,孤僻的'行爲有所改觀。

2、在活動中個別幼兒對老師的指令理解不清時,我親自到其身邊進行解釋和示範,對個別不能達到要求的幼兒降低對其的要求。大部分幼兒都能配合老師的指令進行活動,因此活動也得以順利開展。

3、整個活動幼兒的參與度較高,但是對一些發展較快的幼兒來說,活得相對較簡單,因此出現了個別幼兒的熱情持久度不高的現象,在今後的活動設計中應充分考慮到這一方面,以使得所有幼兒都能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活動中來。

4、如果以後重新上這節課,我會更加細緻的考慮活動中的各個環節,在基本活動的過程中適時的提高一些活動的要求,讓發展較快的幼兒能全程投入到活動中來,比如:讓他們來發號指令,指揮幼兒的活動節奏等。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7

活動背景

一到戶外活動的時間,孩子們就雀躍着、擁擠着奔向室外。於是,在出門這一環節,總有孩子摔倒、跌破:“老師,是後面人推我的……”“老師,他們擠我……”更有一些孩子被壓倒了,卻依然興奮,有的還滿臉笑容,甚至有意再往人身上壓。他們意識不到這是危險的、是不安全的。

正值聖誕節的平安夜,孩子們都沉浸在節日的快樂氛圍中。於是,我想到如果這時聖誕老人出現並對他們的不安全行爲做出判斷,有可能會引起孩子們多多少少的反應。於是我設計了這個活動。

活動目標

1.學習一個一個有序地進出門。

2.體驗有序進出門帶來的`安全感。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聖誕禮物若干,聖誕老人的裝扮,糖果罐6個,熟雞蛋和雞蛋網(與幼兒人數相同),聖誕節音樂CD。

2.經驗準備:幼兒在進出門時遇到或者親身經歷過擁擠、摔倒的情況;認識並喜愛聖誕老人。

活動過程

1.創設節日氣氛,引發幼兒想得到聖誕禮物的願望。

教師:今天聖誕老人要給我們小二班的小朋友送聖誕禮物,我們到門外去找他吧。

幼兒去門外找聖誕老人領取禮物。

聖誕老人:你們這樣出門太擠啦,我真害怕你們會擠受傷。我不能發給你們禮物了。

2.提出問題,師生共同討論。

教師:聖誕老人生氣了,他說我們太擠了,擁擠是會受傷的。你還在什麼時候看到過擁擠的現象,有沒有人受傷呢?

幼兒討論。

3.師生共同遊戲,探索並交流有序拉蛋的方法和好處。

教師:我們今天就拿這個罐子做比方。有這麼多的蛋寶寶都在罐子裏,都要從這個小小的罐口裏取出來,我們該用什麼方法,才能又快又不擠破蛋寶寶呢?

幼兒提出方法:方法一,同時將蛋拉出來;方法二,同時用力將蛋拉出來;方法三,一個一個將蛋拉出來。師生共同探索,共同遊戲。

教師:哪種方法成功了呢?

幼兒分享遊戲經驗,並嘗試正確的拉蛋方法。

4.遷移“拉蛋”遊戲的經驗,學習有序地進出門。

教師:蛋寶寶要一個一個拉出來纔不會被擠破,那我們小朋友該怎樣進出門才安全呢?

幼兒討論。

教師小結:當進出門的人多時,我們要一個一個地走才能保證大家的安全,這就叫做有序出門。

5.接受禮物,嘗試有序地進出門。

教師:既然我們已經知道該如何安全出門了,聖誕老人一定會在門外等我們,讓我們去找找他吧!

幼兒有序進出門。

聖誕老人誇獎幼兒學會了正確進出門的方法,分發禮物並與幼兒共同舞蹈。

活動反思

在《蛋寶寶爲什麼哭》這個生命保護活動中,教師通過“拉蛋”遊戲遷移幼兒的經驗,讓他們在遊戲探索中學習一個一個有序出門,體驗有序進出門帶來的安全感。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學習並探索向同伴借玩具的方法、策略。

2、體驗同伴交往的樂趣,增進社會交往能力。

活動準備:

1、拖拉玩具、皮球、遙控汽車各一;幼兒自帶的長毛絨玩具2個;球、圈、若干。

2、三段情景表演。

活動過程:

1、觀看情景表演“小兔玩拖拉玩具”,鞏固運用交往的禮貌語言。

(情景表演內容:小兔拉着拖拉玩具上場,邊走邊說:“我是小兔,這是媽媽給我買的拖拉玩具。真好玩!”)

(1)小兔的玩具好玩嗎?你想玩嗎?

(2)那怎麼說、說什麼樣的話。才能跟小兔借到玩具呢?

幼兒向小兔借玩具,個別、集體練習禮貌語言,如:請你把玩具借給我玩玩,好嗎?謝謝!

小結:想玩別人的玩具,可以跟他說有禮貌的話,這樣別人會很樂意把玩具借給你玩。

2、觀看情景表演“小兔玩皮球”,學習合作玩玩具的方法。

(情景表演內容:小兔邊玩皮球邊說:“這是我爸爸送給我的新皮球,我可以拍一拍、拋一拋、滾一滾,真好玩!”)

(1)你想玩小兔的皮球嗎?如果想玩,你有什麼好辦法?

幼兒禮貌地向小兔借玩具。小兔拒絕道:“不行,這隻新皮球我還沒玩夠呢!給你玩了,我就沒有玩了。”

(2)小兔爲什麼不願意把玩具借給你們玩?(引導幼兒關注被拒絕的原因)

(3)有什麼辦法能讓小兔和你都能玩到皮球呢?(幼兒再次向小兔借玩具)如交往再次失敗。教師引出合作玩的方法,如向小兔借玩具說:“小兔,我和你一起玩滾皮球好嗎?”

(4)老師想出了什麼好辦法。小兔就願意把玩具給我玩了呢?(幼兒實踐合作玩的方法)

小結:當別人不願意把新玩具借給你玩的時候,可以想出和他一起玩的方法,讓大家玩得都開心。

3、觀看情景表演“小兔玩遙控汽車”,學習交換玩玩具的方法。

(情景表演的內容:小兔邊玩皮球邊說:“這是叔叔送給我的遙控汽車。”)

(1)小兔的遙控汽車真好玩。怎麼樣才能借到小兔的玩具呢?(幼兒嘗試借玩具的方法。如用第一或第二種方法,小兔拒絕道:“不行,遙控器只有一個。給你玩了,我就沒有玩了。”)

(2)教師去向小兔借玩具同樣失敗。

(3)出示幼兒帶來的.長毛絨玩具。啓發幼兒與小兔交換着玩玩具。“小兔有一個玩具,你們也有玩具,你們想玩小兔的玩具。小兔也想玩你們的玩具。那我們可以怎麼辦呢?”

小結:想玩別人的新玩具,有很多方法,可以說有禮貌的話,可以一起玩,還可以換着玩。

4、實踐活動:玩玩具

(1)出示球、圈,請一部分幼兒玩。

(2)請其他的幼兒與他們交往,實踐幾種借玩具的方法。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認識並喜歡自己的新班級。

樂意接受新朋友,並能在集體面前表達。

活動重點

知道自己有了新班級、新朋友

活動難點

介 紹 自 己

活動準備

小魚圖片一張

活動過程

一、提問導入

師:小朋友們知不知道我們是什麼班啊?(出示小魚的圖片)以後啊,這裏就是我們在幼兒園的家。

二、參觀班級

小朋友分組參觀班級(午睡室、廁所、教室)

三、自我介紹

師:我們看過了我們“溜溜魚班”的新教室,小朋友們覺得漂亮嗎?我們認識了新我們的.新教室,現在來看看你身邊的小朋友,以後啊,你們就是好朋友了。首先呢,我們來介紹一下自己,讓小朋友們認識你,願意和你做朋友。(介紹學號;姓名;年齡;最喜歡什麼,比如動物、玩具、卡通形象、顏色;特長,如:喜歡跳舞,喜歡唱歌等)

四、和小朋友一起遊戲

教師組織幼兒玩遊戲、交談。

教學反思

因爲是入園第一天,幼兒情緒尚未穩定,在認識新教室新班級時,我大致向幼兒介紹各個環境的作用,在認識新朋友的環節中,因對大家不熟悉,幼兒表現膽怯,不願意在這麼多人面前介紹自己,我在課上臨時改變方式,以每個幼兒的全家福入手,將幼兒全家福展示給所有幼兒欣賞,我慢慢引導幼兒介紹照片中的內容,問幼兒,這是誰的照片呀?裏面有誰?幼兒反應積極,很願意告訴大家並分享內容:這是我自己,這是我的爸爸媽媽,我們在哪裏,在幹什麼。很多幼兒很積極表現自己,能夠大膽的藉助照片完整介紹自己。在課後,我還將幼兒的全家福裝飾好並寫上幼兒的名字,(如:29號朱夢圓小朋友的一家)並將照片掛在教師醒目的位置,在自由活動的時間,我看到很多孩子聚在照片下面,爭先恐後的找自己的照片,並跟大家在介紹自己的爸爸媽媽及自己,孩子們臉上都洋溢幸福、自豪的笑容。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10

目標:

1、知道在玩完玩具後能將玩具分類放回到櫃子裏。

2、初步學習檢查遺漏,養成做事縝密細緻的好習慣。

3、養成不將玩具塞進嘴巴、耳朵或鼻孔裏的自我保護意識。

4、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5、幼兒可以用完整的普通話進行交流。

活動準備:

1、各類玩具。

2、幼兒用書。

3、課件。

活動過程:

1、故事引題:

2、教師講完故事的上半段,以提問的形式引導幼兒瞭解玩過的玩具要將其放回原處。

3、教師繼續講故事的下半段,讓幼兒感受股市的美好結局。

4、聯繫將玩具送回自己的家,並學會將玩具歸類。

5、讓幼兒養成收拾玩具時檢查的好習慣(1)教師:現在我們都知道玩具的家在哪裏了,那麼我自己的家呢?

反思:

讓幼兒能根據提示,觀察圖一,理解故事內容,感受小象要回家的.心情,樂意把好玩的玩具送回家,並懂得幼兒園的玩具是大家玩的,不能自己拿回家。這次活動通過寶寶在回家的時候把原本屬於幼兒園的玩具帶回家了,導致在幼兒園的小象媽媽因爲找不到自己的寶寶兒傷心難過,最後寶寶知道自己做錯了,然後把玩具送回家的故事讓幼兒來了解、討論小朋友是否應該把幼兒園的玩具帶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