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實用的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合集五篇

實用的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合集五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1W 次

作爲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實用的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合集五篇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鞏固對10以內數的點數。

2、能做到數物的對應。

3、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4、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帶有秋天背景的七星瓢蟲圖片,課件《可愛的小瓢蟲》、數字卡片、數字胸卡。

材料配套:幼兒活動操作手冊《主題活動·可愛的小瓢蟲》。

活動過程:

1、觀看七星瓢蟲圖片,進入課題。

小結:七星瓢蟲身上有七個點,所以我們叫它七星瓢蟲。

2、觀看課件,加深認識。

小結:小瓢蟲身上有幾個點,我們就叫它幾星瓢蟲,如二星瓢蟲,四星瓢蟲,七星瓢蟲,十星瓢蟲等。

3、遊戲"我是小瓢蟲"。

規則:幼兒喜歡幾星瓢蟲,就去找相應的數字胸卡,取下來掛在脖子上,教師依次出示不同的數字,請相同點數的"瓢蟲寶寶"飛到教師這兒來。

4、完成操作材料,鍛鍊數物對應的能力。

活動反思:

幼兒對圖片以及瓢蟲這種生活中常見的'小昆蟲都非常感興趣,因此在講述過程中幾乎沒有人下座位或到處講話,也能比較積極地通過自己的思考和老師的引導提示來做出猜想,大部分幼兒也勇於表達自己的想法,雖然表達欠缺完整性,但還是很值得鼓勵和高興的。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認識橢圓形,根據生活經驗嘗試找一找日常生活中橢圓形的物體。

2、通過對圓形和橢圓形進行比較,探索橢圓形的基本特徵。

3、能積極地參與操作活動。

活動準備:

1、教具:橢圓形和圓形彩色紙片各一張。

2、學具:幼兒人手兩張圓形、橢圓形紙。

幼兒用書地18頁,19頁,彩色筆若干,各種幾何圖形以及膠棒。

活動過程:

一、集體活動。

1、認識橢圓形。

教師分別出示圓形和橢圓形紙,提問:這是什麼圖形?他們有什麼不一樣?啓發幼兒觀察比較這兩個圖形,並將圓形和橢圓形紙片重疊起來進行比較,讓幼兒主動地探索發現圓形和橢圓形的不同之處。

2、在幼兒探索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幼兒分別對圓形和橢圓形進行上下對摺和左右,並用紙條測量兩次的折印,驗證圓形的兩條折印一樣長;而橢圓形的折印不一樣長。也可讓幼兒將橢圓形和圓形紙片折一折,比一比,再讓幼兒說一說自己的發現,探索圓形和橢圓形的`特徵。

3、教師小結:圓形無論圖和對摺多一樣長,橢圓形則不一樣長,並且,圓形無論怎麼折都可以重合,而橢圓形只有上下折和左右折可以重合。

4、啓發幼兒想一想,找一找,在家裏、在幼兒園、在其他地方,哪些地方像橢圓形。

二、操作活動。

1、觀察蝴蝶和花,說說:他們是由哪些圖形組成的?這些圖形有什麼?引導幼兒按標記記錄圖形的數量。

2、引導幼兒觀察數字和圓點的數量,啓發幼兒添畫圓點,使點子和數字一樣多。

3、觀察畫面,說說:畫面上有什麼?是由哪些形狀組成的?啓發幼兒找出橢圓形,並給橢圓形塗上喜歡的顏色。

4、啓發幼兒用各種幾何圖形拼圖,並貼在方框中。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初步認識橢圓形。

2.能夠用語言表達橢圓形的基本特徵。

3.喜歡數學活動,樂意參與各種操作遊戲,培養思維的逆反性。

4.有興趣參加數學活動。

活動準備

材料準備:PPT、熊媽媽、熊妹妹、橢圓形的鏡子圖片、圓形、操作冊

活動過程

1.以講故事的形式引入活動。

引導語:“有一天,熊媽媽和熊妹妹一起去逛街。它們看到一家店裏掛了好多的鏡子,就走了進去。熊妹妹拉着熊媽媽走到一面鏡子前問:“媽媽,這面鏡子真奇怪!”

2.引導幼兒認識橢圓形的基本特徵。

(1)出示橢圓形的鏡子圖片,請幼兒自由發揮。

(2)出示圓形,讓幼兒感知橢圓形和圓形不一樣的地方。

3.小結橢圓形的特徵,重點引導幼兒能用語言表達橢圓形的基本特徵。

(1)橢圓形兩頭比圓形長。

(2)上下對摺和左右對摺出來的折印不一樣長。

4.引導幼兒說出日常生活中類似橢圓形的物體。

5.分發操作冊,幼兒探索操作:

(1)引導按照顏色進行分類。

(2)引導幼兒按照大小進行排序。

(3)以遊戲的形式幫助幼兒進一步認識橢圓形。

6.幼兒操作,老師巡視指導並重點指導能力較弱的幼兒動手操作。

7、老師對本次活動的操作情況進行評價。

教學反思:

這節認識橢圓形的活動課結束了、覺得孩子還是學會了至少目標是達到了。我的這節活動是讓孩子在輕鬆的環境中去學習認識圖形、我還是在課前做了充分的準備、通過本班孩子的特點來安排的,我們班幼兒很活潑所以不能用太沉悶的`教學模式來上、我是想讓孩子在動靜交替的模式中去學習去探索。這節活動整個設計流程不錯、就是在對孩子提問上有點差錯、老是提問的不夠準確。有的問題太過成人化了、這是我不足的地方。還有上課的過程中有時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老師把握程度不夠。這是我應該注意的地方。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嘗試將6以內的物體按數量歸類,並用數字表示物體的數量。

2、繼續學習正確目測6以內的數羣。

3、樂意主動的講述自己的操作過程和結果。

活動準備:

1、教具:分類底版,6以內的實物卡片,相應數量的數卡

2、學具:超市售貨員(分類底版,6以內的各種實物卡片,相應數(點)卡等),給一樣多的發花(不同排列形式的實物操作卡,雪花片),一樣多的放一起

活動過程:

1、遊戲導入,瞭解遊戲玩法。

(1)出示分層式分類底版,各種球類實物卡。

教師:超市裏有許多的球,讓我們看看有哪些球呢?它們各是幾個?你是怎麼看出來的?

引導幼兒用目測的方法數數,並能說一說自己數的方法。

(2)師幼共同討論整理“分層貨架”的規則:一樣多的球放在一起

(3)幼兒示範分球,師幼共同讀一讀,檢查分得對不對。

(4)出示3—5的數卡。

教師:誰願意來幫助球兒們找到運貨的小推車呢?

幼兒討論得出:每層貨架上放的球兒數量是幾,就擺上數字幾的卡片,把數卡放在每層貨架的最後空格處。

2、小組操作活動。

(1)介紹各組活動(有重點的`介紹“超市售貨員”的規則)

(2)小組活動與規則。

第一、二組:超市售貨員(能將6以內的等量實物放在一起,併爲各底版空格處擺上相應的數(點)卡)

第三、四組:給一樣多的發花(能用目測的方法進行6以內實物的等量判斷)

第五、六組:一樣多的放一起(能用目測接數的方法快速辨認實物卡上的數量)

(3)教師重點觀察指導“超市售貨員”的活動。

3、活動評價。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5

活動目的:

1、發現、再現物體的序列,學習不同的排序方法。

2、發展觀察力、思維力,感知數學的規律美。

活動準備:

1、教室裝飾:氣球、小旗、拉花都按規律排隊。

2、教具:動物玩具小豬、小烏龜、大象各5個,小兔頭飾一個。

3、學具:彩色回形針(項鍊);大紅花、小黃花若干(花環)、幾何圖形若干(花邊);動物圖片若干(照片)。

4、桌子擺放成馬蹄形,兩側的桌子用於幼兒操作,後排的桌子給做得快的幼兒自由選擇自定序列操作。

活動過程:

一、進場

(教師頭戴小兔頭飾)森林裏召開運動會,運動場上真漂亮,小朋友請你們看看運動場上都有些什麼?它是怎麼排列的呢?

二、排隊

1、(出示小豬、小烏龜、大象)現在我們一起拍手歡迎運動員進場!運動員排着整齊的隊伍走來了,我們看看它們是怎麼排隊的呢?(小豬、小烏龜、大象……)那接下去隊伍該怎麼排呢?

2、如果大象想排在第一位,應該怎麼換位置呢?(大象、小豬、小烏龜……)有沒有更簡便的方法呢?(將最後一位的大象擺在最前一位小豬的前面。)

三、操作

1、運動會上要發獎品,我們一起爲小動物們做獎品,好嗎?

2、引導幼兒在四組操作材料中自選一種材料,按序列製作獎品。

(1)用動物圖片製作紀念照片,如2只河馬、1只長頸鹿、2只河馬、1只長頸鹿……

(2)用彩色回行鍼製作項鍊。如紅、紅、白、紅、紅、白……

(3)用花朵製作花環,如大紅花、小黃花、大紅花、小黃花……

(4)用幾何圖形片製作花邊,如大的紅三角形、小的'黃色圓形、大的紅三角形、小的黃色圓形……

3、請幼兒展示自制的獎品,並說說獎品是按什麼順序排列的。

4、給小動物送獎品,聽音樂離開活動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