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小班教案8篇[熱門]

幼兒園小班教案8篇[熱門]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4W 次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8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園小班教案8篇[熱門]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讓幼兒認識紅色。

2、鼓勵幼兒大膽嘗試,初步掌握塗刷的方法,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主色是紅色的玩具若干。

2、棒紙卡片若干,卡片上用白色油畫棒畫有各種玩具。

3、紅色顏料,刷子,抹布若干。

4、培養幼兒良好的作畫習慣。

5、嘗試將觀察對象基本部分歸納爲圖形的方法,大膽表現它們各不相同的特徵。

【活動過程】

一、出示玩具,請幼兒挑選一件自己喜歡的玩具自由玩耍。在幼兒玩玩具的時候,教師鼓勵幼兒之間相互交流,引導幼兒觀察玩具的顏色,初步認識紅顏色。

師:你玩的是什麼玩具?這麼漂亮的玩具是什麼顏色的?

二、出示天線寶寶波兒,展示紅顏色。

師:快看,誰來了?波兒穿的衣服可真漂亮。這麼漂亮的衣服是什麼顏色的?你有沒有紅色的玩具呀?

三、擴展幼兒思維,鼓勵幼兒大膽發言。

師:你還在哪裏見過紅顏色?

四、遊戲“捉迷藏”。教師和幼兒一起用手矇住眼睛,請配班老師把玩具藏起來,可以藏到櫃子裏、椅子下、窗臺上等,藏好後大家開始找玩具。當幼兒找到玩具時,引導幼兒說出在哪找到的玩具,玩具的名稱。重複遊戲時,逐步加深遊戲的難度,可讓幼兒再找出玩具身上的紅顏色。

五、遊戲“照相”。大家做攝影師,爲玩具拍照片。

六、遊戲“洗相片”。

1、展示相片的“底片”(棒紙卡片),引起幼兒的興趣,教師示範“洗相片”。用刷子蘸上紅色顏料,輕輕地在紙上來回刷,全部刷滿顏料後,相片就洗出來了。

2、輔導幼兒“洗相片”。教師鼓勵幼兒大膽嘗試,指導幼兒初步掌握塗刷的方法。

七、自由探索。鼓勵幼兒到戶外去尋找漂亮的紅顏色。

【活動評析】

教師在這個小班的美術活動設計中,尊重幼兒愛遊戲的`特點,使美術活動多樣化、遊戲化、活動化。活動設計中,教師爲幼兒提供實物、實景、實在的生活經驗,創設了一種寬鬆的學習環境,體現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精神,巧妙的利用“油水分離”這一科學現象增加了遊戲的趣味性,讓幼兒毫無顧忌地塗抹揮灑,充分體驗在美術活動中的成功和快樂。

教學反思:

作爲教師要善於發現幼兒的不同特點,給予每一位幼兒以激勵性的評價,充分挖掘作品中成功的東西,給予積極的肯定,使他們獲得成功的體驗,感受到手工活動的樂趣,從而增強自信心。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指出,教學活動內容要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現象。小班美術活動“點點和圈圈”讓幼兒利用瓶蓋進行拓印,創造出新穎獨特的畫面效果,幼兒感到既熟悉又新奇,因而充滿興趣。在活動過程中,教師循序漸進地引導幼兒自主探索空心圓和實心圓的拓印方法,並藉助“點點和圈圈玩遊戲”的故事情景引發幼兒進行簡單的佈局,幫助幼兒逐步體驗創意美術活動的樂趣。

目標:

1.感受瓶蓋拓印畫的獨特效果,獲得審美體驗。

2.嘗試運用大小不同的瓶蓋拓印空心圓和實心圓,進一步感受圓形的虛與實。

3.探索拓印實心圓、空心圓的不同方法,感受運用特殊材料進行創意美術活動的樂趣。

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在家長的協助下收集大小不同的圓形瓶蓋若干。

2.材料準備:“點點和圈圈”的PPT課件,各色水粉顏料、大小不同的瓶蓋每組若干份,幼兒操作用紙、抹布、圍裙等人手一份。

過程:

一、觀察圖片,發現“點點”“圈圈”的紋樣以及畫面上的空間佈局

1.觀察大圖片(圖1),感知圖片中的點點、圈圈和豐富的色彩,感受其中的美。

師:今天,我帶來了一幅有趣的畫,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

師:請你一邊看一邊想,等會兒大聲地告訴大家,你在這幅畫上看到了什麼,好嗎?

師:你喜歡點點還是圈圈?爲什麼?請說出理由。

師:請你們再仔細觀察一下,圖片上的點點和圈圈都是什麼顏色的?這幅畫看起來怎麼樣?

師:對,這幅畫上有許多點點和圈圈,它們五顏六色、五彩繽紛,很漂亮、很好看!

2.觀察4張小圖片(圖2~5),感知“點點”“圈圈”的佈局。

師:點點和圈圈是一對好朋友,它們經常一起玩有趣的遊戲。請你們再仔細地觀察一下這4張小圖片,想一想:這4張小圖片上的點點和圈圈在玩一些什麼樣的有趣遊戲呢?你能猜出來嗎?如果你猜出來了,請大聲地告訴大家。

師(小結):你們說得真好!點點和圈圈是一對好朋友。有的點點和圈圈在玩“手拉手”的遊戲,有的點點和圈圈在玩“抱一抱”的遊戲,有的點點和圈圈在玩“頂一頂”的頂球遊戲,還有的點點和圈圈在玩“一二三、排排隊”的遊戲呢!這麼多的點點和圈圈,它們的顏色、大小不一樣,玩遊戲的方法也不一樣,它們是一羣快樂的點點和圈圈。

(析:在此環節中,教師通過組織幼兒整體欣賞大畫、局部觀察小圖片,幫助幼兒感受畫面色彩及其美感,並循序漸進地感知、理解“點點”和“圈圈”之間的距離、交叉關係和整體佈局等,從而爲幼兒後面自主創作拓印畫奠定空間佈局方面的經驗基礎。)

二、自主探索拓印點點和圈圈的方法

師:今天,我們要用和爸爸媽媽一起收集到的各種各樣的瓶蓋和顏料玩一個“點點和圈圈”的拓印遊戲。

1.猜測拓印點點和圈圈的方法。

師(出示瓶蓋、顏料和紙張):這些是什麼?

師:我們剛纔看到的這些畫就是用瓶蓋和顏料玩出來的。誰能告訴我,這些畫是怎麼玩出來的呢?

師:有的小朋友說,用瓶蓋沾上顏料印一印就可以了。真的是這樣嗎?請大家先試一試。

2.自主嘗試拓印點點和圈圈。

師:我爲你們每個人準備了一份材料。請你們選一個自己喜歡的瓶蓋,在顏料盤內的海綿團上沾一點自己喜歡的顏色,再在白紙上印一印,看看能不能變出點點或圈圈。(幼兒嘗試操作。)

3.相互交流拓印點點和圈圈的方法。

師:你用什麼方法印出了點點?(用瓶蓋的正面印。)你願意來介紹一下嗎?

師:誰用瓶蓋印出了圈圈?是怎麼印出來的?(用瓶蓋的反面印。)你願意把你的方法介紹給大家嗎?

師:原來用瓶蓋的這一面(正面)就能印出點點來,用瓶蓋的這一面(反面)就能印出圈圈來。

(析:在此環節中,教師通過組織幼兒自主探索、集體交流和經驗分享等,幫助幼兒直觀地理解並掌握拓印實心圓、空心圓的具體方法,爲幼兒後面自主創作拓印畫奠定了動作技

能方面的基礎。)

三、再次整體欣賞大圖片,積累簡單的佈局經驗

師:大家再來看看,那麼多的點點和圈圈還玩了什麼遊戲?

師:許許多多點點和圈圈在玩遊戲,它們有的手拉手,有的頭碰頭,有的背靠背,有的.抱在一起,有的圈圈還把點點頂到了自己的頭頂上,大圈圈、小圈圈,大點點、小點點,它們歡聚在一起跳舞和玩遊戲,這樣的場面真有趣,也很熱鬧!

四、幼兒自主創作

1.幼兒明確操作任務。

師:現在,我們就要用各種各樣的瓶蓋來印點點和圈圈,把點點和圈圈跳舞、玩遊戲的故事印出來。你可以先想想要印玩什麼遊戲,然後選擇自己喜歡的瓶蓋沾上自己喜歡的顏料來印畫。看一看,誰印出來的點點和圈圈在一起玩的遊戲既好玩又有趣。

2.幼兒創怍,教師巡迴觀察與指導。

(1)操作要求:拓印點點和圈圈的時候,用瓶蓋沾上顏料後要在白紙上輕輕壓印,以保證點點和圈圈的形狀工整,顏色乾淨。

(2)常規要求:換顏色拓印點點和圈圈時,不需要擦乾淨瓶蓋後再沾其他顏料,直接換瓶蓋就可以了。鼓勵幼兒相互交換不同顏色、大小的瓶蓋。

(3)佈局要求:先在畫紙中間拓印點點和圈圈,再在旁邊添畫點點和圈圈,儘量把整張紙畫滿。

(4)結束整理:請先完成任務的幼兒收拾好自己使用過的瓶蓋,並將自己的繪畫作品帶到“展示區”,與同伴相互欣賞與交流。

五、交流、分享

1.欣賞點點和圈圈,比一比誰的點點和圈圈畫得既乾淨又有趣。

2.發現亮點和創意,找一找誰的點點和圈圈在一起玩起了新遊戲。

(析:在此環節中,教師組織幼兒交流、分享創作經驗,幫助幼兒體驗創意遊戲的審美情趣。)

延伸活動:

1.在美工區投放橢圓形、三角形、方形、愛心形、花形等形狀的瓶蓋或盒蓋,引導幼兒繼續玩拓印畫的遊戲,進一步感受實心圖案、空心圖案相互交叉、重疊所帶來的獨特藝術效果。

2.提供有顏料的泡泡水,讓幼兒嘗試對着畫紙吹泡泡,在畫紙上留下淡淡的圓形痕跡,再提供瓶蓋讓幼兒印畫,引導幼兒在操作中感受不同材料產生的不同印跡,體驗獨特的美感。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高高興興上幼兒園的情感。

2.學說短句:“我高高興興上幼兒園。”。

3.引導幼兒在故事和遊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4.鼓勵幼兒敢於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1.木偶小兔與兔媽媽。

2.積木搭成的幼兒園。

活動過程:

一.引起幼兒興趣。

1.出示木偶,提問:它們是誰?(小兔、兔媽媽)示範講述,提示幼兒向它們問好。

2.教師邊表演邊講述:早上,兔媽媽要上班,它問小兔:“媽媽要上班,小兔上哪裏?”小兔說:“媽媽去上班,我高高興興上幼兒園。”兔媽媽把小兔送到幼兒園,小兔向兔媽媽揮揮手說:“媽媽再見!”小兔高高興興來到班上,看見老師,向老師鞠躬說:“老師早。”小兔有禮貌,老師喜歡它。

二.幼兒練習說短句。

1.提問:小兔是怎樣上幼兒園的?今天誰也像小兔一樣高高興興上幼兒園?

2.教師拿着木偶走到幼兒面前,引導幼兒說給小兔聽:“我像小兔一樣高高興興上幼兒園。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初步感受歌曲中媽媽的親切、辛苦,知道要關心、熱愛媽媽。

2、學習用親切的語調唱歌,嘗試用動作表現歌曲。

3、聽完琴聲的前奏再演唱歌曲。

4、藉助圖譜記憶歌詞、學習歌曲。

5、喜歡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遊戲的快樂。

教學重點、難點

能夠獨立歌唱歌曲《我的好媽媽》

活動準備

茶杯一隻

活動過程

一、複習律動:聽音樂節律,做動作。

二、學習歌曲:我的好媽媽。

1、介紹歌曲名稱。

教師和一名幼兒進行情景表演:我和媽媽。

2、教師一邊表演,一邊進行範唱。

3、提問:媽媽下班回家,她的孩子對媽媽說什麼?

他爲媽媽做什麼事?

4、按歌曲節奏學念歌詞。

5、幼兒學習歌曲3-4遍。

每一句歌詞可以用什麼動作來表示呢?你們來試試。

提醒幼兒注意聽琴聲演唱歌曲。

三、音樂遊戲:找小貓。

教學反思

《我的'好媽媽》是一首大家非常熟悉的金典兒歌。在班級裏開展此次教學活動時,自己坐在幼兒中間,心和情感離幼兒很近,有種師生互動的感覺。然後以談話的方式導入,親切、自然,這樣迅速的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使幼兒在愉快的氣氛中,主動專注地參與課堂學習。接下來的各個環節可以說是環環相扣,緊密相連,使音樂的表現與創造在平日教學中緊密相連,是孩子們較喜歡的教學方式之一。讓孩子們充分發揮了無窮無盡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並和生活聯繫緊密。同時,還鍛鍊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使音樂教學滲透到其它學科,成爲一整體。本堂課,幼兒在認知水平、藝術實踐能力及情感三個方面都得到了發展。但少部分幼兒的參與意識還不夠,導致課堂氣氛不夠熱烈,在以後的音樂教學活動中有待加強。

小百科:“媽媽”是母親的口語。“媽” 從造字上看,媽是形聲字,從女,馬聲。本義是稱呼母親,重讀仍爲原義。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通過數數活動,初步瞭解學生的數數情況 ,使學生初步學會數數的方法。

2.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的觀察習慣。

3.培養學生有序觀察,分類計數的良好思維習慣。

4.初步培養學生用較完整的數學語言回答問題的良好習慣。

5.幫助學生了解學校生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教學重、難點:按一定的順序數數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 教師引入談話:

小朋友,你們會從1數到10嗎?數數看。(學生數數)

老師很高興。我給大家帶來了一樣禮物,你們想看嗎?

2. 創設數數情境:

數的兒歌:

我說一,你說一, 我說二,你說二, 我說三,你說三,

一張紙頭一支筆, 身上長着許多二, 鮮紅領巾胸前戴,

學習數學做練習, 二隻手來二隻腳, 三隻角和三條邊,

就要用到紙和筆。 還有眼睛和耳朵。 小朋友們真喜愛。

我說四,你說四, 我說五,你說五, 我說六,你說六,

屋裏有張方桌子, 五星紅旗迎風舞, 六一節日多快樂,

四隻角來四條邊, 國旗上有五顆星, 唱歌跳舞做遊戲,

用它讀書和寫字。 我是一顆小星星。 祖國兒童真幸福。

我說七,你說七, 我說八,你說八, 我說九,你說九,

七天就是一星期, 一起去幫老大媽, 老人節在九月九,

雙休在家要讀書, 你掃地,我擦窗, 尊重長輩有禮貌,

還幫媽媽做家務。 樂得大媽笑哈哈。 人人誇我好寶寶。

我說十,你說十,

兩隻手上有手指,

十個手指用處大,

學習雷鋒做好事。

二、認真觀察,正確數數

1. 激發觀察興趣

我們都是小學生了。現在老師帶大家去看一看一所美麗的鄉村小學—[將書P2-3畫面整體呈現]今天是開學的第一天,小朋友高高興興地到學校來上學了。大家仔細看一看,這裏都有些什麼呢?

先讓學生仔細觀察,同桌同學互相說說,然後指名讓學生說一說,學生每說完一種,教師要視情況進行適當的追問:還有嗎?

2. 數數量

教師在學生隨意說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按數目從小到大的順序數出圖中的事物個數。

⑴數數量是1的事物。

教師:有幾面紅旗?

配合學生的回答,課件出示一面國旗並加上圈。

教師:有幾位老師?

⑵數其他數量的事物。

可仿照⑴進行教學,但教學形式要適當加以變化。

數到數量是3以上的人或物時,可以讓學生說說是怎麼知道其數量的。學生可能會回答“看出來的.”或“數出來的”。教師可以讓數出來的學生到前面給大家數數看。數完後,可以讓全班同學發表意見,說說他數得對不對。

⑶認讀1—10各數。

10個數都數完後,教師再讓學生讀一讀這些數。如果讀錯了,可以讓學生數一數圈裏的人和物,然後糾正讀錯了的數。如果有時間,還可以不按順序指數讓學生說數。

三、應用操作,建立數感

1. 數教室裏的實物。

教師:教室裏有幾扇門?幾扇窗?幾盞燈?

每扇窗上有幾塊玻璃?

你左邊這一行有幾位同學?你右邊這一行有幾位同學?

……

2.認數字卡片。(進一步瞭解認數情況)

3.按方位數數。(使學生逐步明確到位,易於今後學習)

4.開放性練習。(培養學生的估計、猜想及口頭表達、實踐能力)

如:老師手裏最多拿了幾顆彈子?

筆筒裏最多能放幾支筆?

大杯子裏最多能倒進幾小杯水?

在整個練習過程中,讓學生運用多種感官,看、猜、想、說、驗,培養估計的意識,使學生在相互啓發中體驗成功的樂趣,易於創造性思維品質的形成。

四、合理小結,適當引申

教師:今天我們數了美麗的鄉村小學裏的人呀、花呀、樹呀、鴿子呀等好多東西,還數了教室裏的門和窗等等東西,放學後,你們還可以數數在家裏或其他地方的東西。看誰把數學知識學得更好,用得更好!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6

目標:感受兒歌的韻律,根據自己的理解學着改編兒歌。

準備:幼兒的手印腳印

過程:

1、請幼兒找一找哪個小手印、腳印是自己的。

2、學念兒歌“小手和小腳”教師邊念兒歌邊做動作,便於幼兒記憶,帶領幼兒重複念兒歌並學做動作。

3、改編兒歌:幼兒討論小手和小腳還有什麼本領,根據幼兒說的本領改編兒歌的內容。

教學活動:主題:小手小腳——小腳

目標

1、能跟着音樂唱歌並做簡單的腳的動作(踏、跳、走、跑)。

2、提高音樂節奏感準備:音樂

過程

1、小腳本領大:我們的小腳會幹什麼?

2、欣賞音樂,熟悉音樂,瞭解歌詞。“歌曲的名稱叫什麼,歌裏唱了小腳有什麼本領”。

3、讓幼兒用動作理解踏、跳、走、跑。跟着音樂,教師念歌詞,幼兒做動作。

4、幼兒學唱歌曲。

教學活動:主題:小手小腳——這是誰的鞋子

目標:可以將大小,形狀相同的圖形配對。

準備:小雞、小鴨、狗熊、小朋友的腳印和對應的'鞋子

過程

1、教師出示小腳印,請幼兒猜一猜這都是誰的腳印。

2、出示一些漂亮的小鞋子,請幼兒給小腳印穿上合適的鞋子。

3、有能力的幼兒給穿上鞋子的腳印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隊。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跟隨兒歌韻律協調地念詞。

2、仿編兒歌中的動物名稱及叫聲。

3、初步掌握5以內的數。

4、藉助圖譜、動作、遊戲情景理解記憶歌詞並學唱歌曲。

5、感受歌曲詼諧幽默的特點,能聽着音樂遊戲。

【重點難點】

1、感受兒歌韻律,瞭解兒歌內容。

2、能根據遊戲內容進行想象創編。

【活動準備】

大白鵝,小白鵝圖片。

【活動過程】

一、猜謎語導入,引出主題。

——頭戴紅帽子,身穿白袍子,說話伸脖子,走路擺架子。

——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大白鵝走路的樣子。

二、傾聽兒歌,感受兒歌的韻律。

——大白鵝有5只有頑皮的小白鵝崽崽,它們很喜歡和媽媽玩捉迷藏的遊戲,請你們仔細聽老師唸的“兒歌”,幫大白鵝找找小白鵝躲到哪裏去了?

1、教師示範邊念兒歌邊用手指謠的方式表現兒歌。

2、引導幼兒一起以手指謠的方式有韻律的念兒歌。

三、仿編兒歌。

1、引導幼兒將小白鵝替換爲其他的動物及其叫聲(如小花狗、汪汪汪;小花貓、喵喵喵)

2、逐步將兒歌中的量詞”5只”減到“4只、3只、2只、1只,增加遊戲趣味性。

教學反思:

在活動中,我爲了避免孩子從頭唱到尾,在解決難點四分音符與感情技巧處理部分,我採用了談話的'方法,讓孩子稍微休息了一會,使活動能夠動靜結合,孩子們的表現基本上完成了我預設的目標。當然了,本次活動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師和專家多加指點。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理解散文的內容,並鼓勵幼兒進行情景表演。

2、初步感受散文優美的意境。

【活動準備】

1、家長帶領幼兒去踏青。

2、在活動室設口種植角,幼兒可以跟蹤觀察種子發芽的`整個過程。

【活動過程】

l、老師組織幼兒觀察種植角種子的發芽情況。

小朋友,我們的種子發芽了,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2、老師引導幼兒討論看到的情況。

老師重點引導幼兒說H;剛發芽的葉子像什麼,讓幼兒大膽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老師給予及時的鼓勵。

3、老師有感情地示範朗誦散文《發芽兒》。

4、老師朗誦散文,請幼兒扮演種子,自編情景表演,鼓勵幼兒大膽創編種子發芽的動作。

5、老師根據幼兒自編動作的情況,引導幼兒表演種子發芽的過程。

活動建議:

1、在幼兒的日常生活當中,可以隨時組織幼兒一邊朗誦散文,一邊進行情景表演,以鞏同教.一≯內容。

2、老師組織幼兒精心照顧種子,讓班級的種植角充滿生機。

附散文:發芽兒

春天到了,春雨落在大地上,有粒種子悄悄地鑽進了地面。

種子發芽了,兩片新新的葉子真讓人喜歡。

看.這芽兒多像兩隻眼睛!兩隻眼睛看啊看,啊,這世界多美麗!

瞧,這芽兒多像兩隻耳朵!兩隻耳朵聽啊聽,啊,這世界多美妙!

芽兒越看越高興,越聽越開心,一高興就蹦起來,一蹦,就變成小苗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