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集合]幼兒園大班體育教案4篇

[集合]幼兒園大班體育教案4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7W 次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大班體育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集合]幼兒園大班體育教案4篇

幼兒園大班體育教案1

活動目標

1、練習運用繩子做各種動作的技能,增強幼兒的彈跳力,發展幼兒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活性。

2、激發幼兒參加跳繩活動的樂趣,培養幼兒合作遊戲的能力和活潑開朗的性格。

3、能利用繩子進行多種玩法,體驗創造性進行體育活動的樂趣。

4、提高幼兒身體的協調能力,體驗玩遊戲的樂趣。

5、鍛鍊幼兒堅持到底的意志,吃苦耐勞的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掌握跳繩的方法,鍛鍊幼兒手、腳的靈活性。

活動準備

呼啦圈。

活動過程

一、準備活動

1.做“照鏡子”的遊戲,一人做動作,另一人模仿。

2.練習跳躍和上肢動作,如向前、後、上、左跳、蹲跳,向前、後、繞繞臂,單雙手繞、舉起手臂繞等。

二、老師交簡單的跳法

1.老師示範動作,幼兒學跳。

2.請跳得好的幼兒來做示範動作。

3.幼兒繼續練習跳繩。

三、引導幼兒探索跳繩的多種跳法

1.幼兒自由探索跳繩的各種跳法。如單人單腳跳、雙腳跳、左右腳交替跳等。

2.教師引導幼兒相互交流各自跳法。

(1)利用繩子進行跑跳的玩法。

幼兒手拿繩子邊跳邊跑。

(2)利用繩子進行走和平衡的玩法。

把繩子擺成直的走直線,擺成彎的走曲線。把兩根繩子擺成平行直線,在繩子中間走小路。

3.引導幼兒探索合作玩繩的方法,體驗合作的樂趣。

(1)幼兒自由結伴合作探索繩子的玩法。

(2)請幼兒交流合作玩繩的方法。

(3)幼兒自願組合成若干小組,利用繩子玩遊戲。

四、跳繩比賽。

五、隨着音樂做放鬆動作。

六、收拾場地、器材。

教學反思

這節活動課是我以遊戲的形式進行教學,幼兒對事物充滿好奇且善於模仿,以趣味性和靈活多樣的運動形式,來調動、培養和保持幼兒對體育運動的興趣。我以做“照鏡子”的'遊戲方式展開熱身運動,幼兒興趣點很高,接下來引導幼兒自己嘗試用各種不同的方式跳繩,引導幼兒探索跳繩的多種方法。老師並總結出幾種方法如:如單人單、雙腳跳、左右腳交替跳等。幼兒相互交流各自跳法。教師請跳得好的幼兒進行示範,並沒有評價,這樣可能會導致幼兒並沒有很標準的掌握新動作。

小百科:跳繩,是一人或衆人在一根環擺的繩中做各種跳躍動作的運動遊戲。這種遊戲唐朝稱“透索”,宋稱“跳索”,明稱“跳百索”、“跳白索”、“跳馬索”,清稱“繩飛”,清末以後稱作“跳繩”。作爲一種古老的漢族民俗娛樂活動,南宋以來,每逢佳節都跳繩,家家戶戶都要比賽。

幼兒園大班體育教案2

根據大班孩子的動作發展情況,我們選擇了"跳繩"活動,並制定了不同階段的目標,希望在本次活動中,孩子們能在身體動作、想象力和創造力及合作意識方面都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與發展。

一、由易到難不同程度的進行跳繩活動

我們大班的老師經過研究決定跳繩可分爲:連續不間斷的跳繩、單腳跳、兩腳行進跳、跳大繩等活動,我們會根據每個孩子的體能來進行活動的安排.

二、不同階段的教學安排

1.連續不間斷跳繩

我們首先以集體爲單位進行學習跳繩的基本技能,請孩子們利用課餘時間和早接待時間進行練習,對於個別的孩子老師應該進行個別輔導,特別是動作協調不好的幼兒教師要進行跟蹤,讓每個孩子都能掌握跳繩的技能,多練習,多鍛鍊,其次以小組爲單位進行展示活動,老師會拿出一節課的時間請小朋友們自己來展示跳繩活動,通過以大帶小或是以強帶弱來進行幫扶活動這樣也可以激發孩子們的跳繩興趣.最後進行跳繩比賽.經過幾周的練習孩子們會在不同程度上有提高的,所以爲了增加跳繩的興趣我們會進行跳繩的比賽活動,以班級小組爲單位,先選出小組中的佼佼者,然後進行小組的比賽,這樣層層選拔,也能增強幼兒的'集體意識及集體榮譽感.

2.單腳跳

在不間斷的跳繩基礎上,我們會增加跳繩的難度,進行改動變換花樣,讓孩子們來單腳跳繩,我們會根據孩子們的不同體質來進行安排,體能強的孩子我們會定的目標高一點,我們的原則是,孩子能在自己的基礎上有進步就行.本次活動以2周爲期限來進行練習,在練習的過程中,我們利用獎勵、比賽等方法激勵孩子們學習.

3.兩腳行進跳

本次活動難度較大,我們以3周的時間來完成,雙腳行進跳繩需要體能也需要技巧,所以老師應掌握技巧技能交給孩子們,特別提醒小朋友要注意安全,我們會利用戶外活動時間在跑道生進行練習,3周結束後,我們會以級部爲單位進行比賽,這樣可以增加跳繩的趣味性,讓小朋友能喜歡上跳繩活動.

4.雙人跳小繩

通過大人跳繩活動,孩子們對跳繩有了進一步的瞭解而且他們還能探索出雙人跳繩的花樣,在此活動中,我們應該注意提醒孩子合作意識,而且掌握跳繩的節奏,這樣孩子們才能順利地進行雙人跳,雙人跳繩最主要的就是兩個人的配合,所以我們會根據小朋友的情況來進行安排配對,在進行練習時,兩個人自由練習,更掌握了技能技巧時,可以自由結對,進行雙人跳繩活動.

5.跳大繩

在花樣跳繩的基礎上,我們讓孩子們進行跳大繩活動,兩個人輪繩,3個人跳繩,這應該是一項團體活動,需要孩子們的集體配合,剛開始我們會先鍛鍊幼兒的輪繩技巧,等學會輪繩我們再來學習跳大繩的技能方法,老師應該對孩子們嚴格要求,多與幼兒交流溝通,針對不同孩子的問題進行指導.

跳繩運動可以豐富孩子們課間生活以及業餘生活,成爲幼兒終生健身的運動之一。跳繩活動成爲我們大班開展的一項班級健康體育運動後,我想會深受孩子們的喜歡,在和跳繩相伴的幾個多月的時間裏,希望孩子們能快樂學習,快樂體驗,快樂發展,他們的努力加上教師的指導,一定能編織出無數孩子和繩子的精彩!

幼兒園大班體育教案3

活動目標:

1、 喜歡動腦,增強數數、比較數和加減運算能力

2、 培養團隊協作精神

3、 積極參與撿樹葉活動,體驗做事的快樂

活動準備:

1、 樹葉(每張上有10以內加減試題一道)

2、 小籃子若干,分別有010的數字卡

活動過程:

一、 撿樹葉比賽

1、 進行抽籤活動,確定每組人數和撿樹葉的顏色

2、 將幼兒分成四隊,看看在限定時間內,哪一隊葉子撿得最多

(規則:算一算樹葉上得題目,算對了就算你撿到這片樹葉了)

3、 集合,每隊數數自己的葉子數量,比多少,考考這隊算的對不對?決出勝負。

二、 葉子進籃

把每隊撿到的`樹葉放入相應答數的籃子裏面,並相互檢查

三、 爭做葉子王

各隊派一位幼兒當葉子王,同時其他幼兒爭搶題目做,先算出數葉上的答數後把樹葉貼在葉子王的任何一個部位,時間一到,比一比,哪一個葉子王身上的葉子多,就可以當葉子王。

活動結束:

小朋友一起回教室。

幼兒園大班體育教案4

一、學情分析

本節課的授課對象是大班學生。他們天真活潑,模仿力強、喜歡錶現,但好動,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爲,一部分還存在任性、嬌氣等不良的心理傾向。爲此,針對他們喜歡遊戲、喜歡展示的共性特點及個性差異,我選擇以跳繩遊戲爲活動主形式,以繩激趣,營造濃厚個人競爭和團體競爭氛圍。

二、教學理念

爲此,我在設計理念上,以學生的心理趨向爲導向,面向全體學生,貫徹落實“快樂體驗”的課題思想,突出一個“新”字,體現一個“改”字,做到人人享有體育,人人都有進步,人人擁有健康。

三、教學目標

根據體育課程標準的學習領域目標,以及低年級學生的特點,我初步預設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價值觀:激發學生積極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讓學生在活動中展示自我,快樂自我的鍛鍊,增強鍛鍊意識。

2、知識與技能:發展協調、靈敏的.素質,促進智力開發。

3、本節課的重難點:

重點:通過各種跳繩遊戲的體驗活動掌握一定的技能。

難點:在練習中,能夠掌握跳繩活動方法,做到自主學練和合作鍛鍊。場地器材:一塊籃球場地、學生每人一條跳繩、錄音機一臺。

四、教法、學法預設

爲了達成以上目標,突破重、難點,我初步預設本課教法和學法是:

教法:情境教學法、演示法、練習法、激勵法等。

學法:觀察法、嘗試法、遊戲法、合作法、競賽法、展示法等。

五、教學程序

(一)情景導入

對於低年級學生來說,有趣的遊戲情景最能吸引他們進入課堂角色。整節課,我將以“跳繩王國”爲主情景,去激趣。一入課就在情景中帶領學生去旅遊參觀,學生的活動熱情自然而然地被激發和調動出來。

(二)旅遊第一站------“過關”

通過創設“王國門崗”,指導學生兩人一組,用腳玩“石頭剪子布”遊戲進行熱身活動。

(三)旅遊第二站------“踩蛇尾”

我設計踩蛇尾活動,通過“甩、踩”遊戲,讓學生進一步開展熱身活動,發展學生的迅速反應、靈敏運動能力。

(四)旅遊第三站------“抓尾巴”

教師通過“小朋友們現在我們到了小動物園,瞧!裏面有很多的小動物,還有尾巴呢,我們來比賽一下,誰抓到的尾巴最多?”的談話引導,指導學生進入本節課的主體活動,要求學生通過兩人一組,一人把繩子綁在腰間,露出兩端“尾巴”,想方設法保護好“尾巴”;另一人使勁去抓它;並輪流活動。教師邊指導,要求注意動作規範和

安全,邊參與學生活動。活動中,學生興致盎然,奔跑、躲閃,循環反覆,在輕鬆愉快的情景中,達到了一定的鍛鍊強度。

(五)旅遊結束------放鬆總結

播放歌曲《小白船》組織放鬆活動,恢復學生生理和心理狀態,進行課堂小結,評價,頒獎,滲透德育美育教育。

總之,本節課我將力求充分體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思想理念,充分利用“自主學練、合作探究互動評價”等辦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並及時鼓勵表揚,促進學生身心發展,提高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