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中班教案《泥娃娃》(通用10篇)

幼兒園中班教案《泥娃娃》(通用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5W 次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着重要的地位。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中班教案《泥娃娃》(通用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幼兒園中班教案《泥娃娃》(通用10篇)

幼兒園中班教案《泥娃娃》 篇1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體驗自由創編表演的愉悅及幫助他人的快樂。

2.能用不同的動作、表情恰當表現歌曲內容,發展幼兒的音樂表現力。

3.鼓勵幼兒在學唱歌曲的基礎上完整表演。

活動準備

1.歌曲-泥娃娃

2.教具-泥娃娃

活動過程

一、導入

播放音樂,引導幼兒跟隨音樂做踵趾小跑步進教室

二、展開

1.引導幼兒理解並學說歌詞

(1)出示泥娃娃

提問:這是誰?它長什麼樣子?

教師帶領幼兒按節奏朗誦歌詞。

(2)教師:泥娃娃爲什麼不高興呀?他沒有爸爸媽媽,怎麼辦呢?”

教師帶領幼兒朗誦歌詞

(3)幼兒拍手完整朗誦歌詞

2.學唱歌曲

(1)教師完整演唱歌曲

(2)幼兒跟隨教師清唱

(3)幼兒跟音樂完整、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3.師幼互動,學習並創編部分動作。

4.在師幼共同創編學習的基礎上,教師完整表演,幼兒欣賞

5.幼兒完整表演

(1)幼兒完整表演一遍,要求幼兒動作合拍,歌曲演唱清楚完整。

(2)幼兒分組表演

三、結束

引導幼兒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

提問:幫助了泥娃娃後,你現在的心情是怎樣的?爲什麼?

幼兒園中班教案《泥娃娃》 篇2

活動目標:

1、能借助圖譜理解歌詞,學習用連貫、優美的聲音演唱歌曲。

2、感受關心他人所帶來的快樂。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通過音樂活動培養幼兒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及肢體的表現能力。

活動準備:

自制泥娃娃一個,圖譜

活動過程:

一、引入

1、出示泥娃娃,激發幼兒的興趣。

2、師:你見過這樣的娃娃嗎?你們知道這個娃娃是用什麼做的嗎?

3、師:這是一個泥娃娃,我們和泥娃娃打個招呼吧。

二、欣賞歌曲

1、教師演唱歌曲,理解歌詞內容。

師:歌曲裏唱了什麼?

2、教師根據幼兒回答出示小圖譜。

三、學唱歌曲

1、教師範唱,幼兒輕聲跟唱。

師:小朋友們輕輕地和我一起唱好嗎?

2、教師引導幼兒有感情地用優美的聲音演唱。

師:聽完這首歌,你心裏有什麼感覺?你喜歡這個泥娃娃嗎?我們用好聽的聲音演唱這首歌曲,讓泥娃娃感受到我們對她的關愛。

3、再次演唱歌曲

4、分組表演幼兒分組分別扮演泥娃娃和真娃娃,當演唱到最後一句的時候,泥娃娃和真娃娃相互擁抱,表示關愛。

四、教師小結

師:泥娃娃現在有人疼了,也有人愛了,真得很高興,謝謝各位小朋友。

幼兒園中班教案《泥娃娃》 篇3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複習鞏固團圓、搓、壓的技能,初步學習分泥和連接的技能。

2、發展幼兒手部肌肉動作。

活動準備:

泥、泥工板、溼抹布、已做好的、未連接在一起的泥娃娃身體的各部件(頭、身體、胳膊、腿)。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引起幼兒興趣。

老師:小朋友喜歡玩娃娃家的遊戲嗎?今天,我們大家就來做一個泥娃娃,娃娃是由哪幾個部分組成的?

幼兒議論、回答後,老師總結:娃娃有一個圓圓的頭,寬寬的身體,兩隻細細的胳膊和兩條長長的腿。

2、引導幼兒學習分泥和連接的技能。

老師出示泥團,示範分泥:做娃娃的時候,先要把泥分爲兩塊,每一塊再分爲一大一小兩塊,大的分別做身體和兩條腿,小的分別做頭和兩條胳膊。再用我們學過的團圓、搓長、壓扁等本領做出圓圓的頭、寬寬的身體、細細的胳膊和長長的腿。

出示已做好的各部分形象,示範連接:做好以後,將頭、胳膊、腿與身體連接在一起。連接的時候,要注意位置正確:頭是長在身體上部的,腿是長在身體下部的,胳膊是長在肩膀的兩邊的。連接好以後,用牙籤在面部畫出眼睛、嘴巴,平放在泥工板上。

3、交代要求,幼兒操作,老師指導。

下面請每個小朋友自己來做一個泥娃娃,分泥時要注意份量多少。

幼兒操作,老師巡迴指導,注意提醒幼兒:分泥要注意大小比例,連接時要稍用力,連接位置要正確,特別是胳膊與腿。

4、老師請幼兒評價,誰的娃娃最漂亮。

幼兒園中班教案《泥娃娃》 篇4

活動目標:

1、探索根據歌詞表演《泥娃娃》,用肢體語言和歌聲表達對泥娃娃的喜愛。

2、在表演的過程中會找合適的位置,互相不碰撞。

3、樂意做泥娃娃的爸爸媽媽。

活動準備:

泥娃娃一個、錄音機、動作圖譜、磁帶。

活動過程:

一、複習歌曲

1、師:泥娃娃那麼可愛,那麼想要爸爸媽媽,我們怎樣用身體動作來表現可愛的你娃娃呢?

2、幼兒一句一句創編。

師:也有那眉毛也有那眼睛可以做什麼動作?眼睛不會眨可以做什麼動作?誰願意來編動作?請個別幼兒上來表演,老師整理幼兒的動作,然後出示圖譜,根據圖譜動作一起學一學。

3、用同樣的方法教幼兒學習第二、第三、第四句。

二、集體學習《泥娃娃》律動

1、師:老師這裏也有一套動作,請大家看老師來表演一遍。老師表演幼兒跟着一起學一學。

2、請小朋友自己找一個合適的位置聽着音樂來做一做。

3、請表演動作優美到位的幼兒大單的表演給大家看。

幼兒園中班教案《泥娃娃》 篇5

活動目標

1、理解歌詞,激發愛心。

2、大膽用肢體動作表演歌曲。

3、能與同伴合作表演歌曲,體驗合作表演的樂趣。

活動準備

音樂、泥娃娃。

活動過程

一、音樂進場:教師放2/4拍音樂,請幼兒隨着音樂邊拍手邊走進教室。

二、學習新歌。

1、觀察泥娃娃。

——(出示泥娃娃)師:這是什麼?(泥娃娃)

——說一說泥娃娃臉上的五官——眼睛、鼻子、嘴巴。

——泥娃娃會說話嗎?它的眼睛會眨嗎?爲什麼不會?

——泥娃娃有爸爸媽媽嗎?

——教師小結:原來它是一個泥娃娃,有眼睛,可是不會眨,有嘴巴,可是不會說話。它也沒有爸爸和媽媽。請小朋友們做它的爸爸和媽媽好嗎?

2、學習歌曲。

——(教師播放音樂)師:聽聽歌裏唱了什麼?

——出示電子大書,教師有節奏地朗讀歌詞。

——教師帶領幼兒唱歌。

——教師帶領幼兒做動作。

——教師帶領幼兒邊唱邊做動作。

——教師播放音樂,帶領幼兒邊唱邊做動作。

3、音樂遊戲。

——教師示範:一個幼兒扮泥娃娃,老師扮寶寶。“泥娃娃”不動,歌曲唱到五官的歌詞時,“寶寶”摸摸泥娃娃相應的五官,歌曲結束時做抱抱“娃娃”等親密動作。

——幼兒兩兩合作,表演泥娃娃和寶寶。

活動應變

在幼兒熟悉旋律之後,可以鼓勵幼兒仿編歌詞,如把泥娃娃變成洋娃娃、機器人等。

美術活動:請幼兒用各種材料製作娃娃,如橡皮泥、紙筒、塑料瓶、雞蛋殼等等。

區角活動

美工區:提供橡皮泥、紙筒、塑料瓶等材料,讓幼兒自由製作娃娃。

環境創設

主題展示區:將幼兒製作好的娃娃擺在作品展示區。

家園同步

請家長和幼兒一起表演《泥娃娃》。

隨機教育

日常生活中,激發幼兒愛心,愛護玩具、愛護小動物、愛護書籍等等。

相關鏈接

幼兒園中班教案《泥娃娃》 篇6

活動名稱:

歌曲《泥娃娃》(一)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學習唱這首歌曲。

2、培養幼兒進行音樂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音樂、泥娃娃圖片等

活動過程:

1、幼兒複習歌曲《小動物在哪裏》

2、請幼兒聽歌曲《泥娃娃》,引出小客人“泥娃娃”。

3、向幼兒出示泥娃娃圖片。

提問:今天我們班來了一些小客人,他們的名字叫什麼呢?應該對他們說什麼?我們來學學他們的動作、表情,猜一猜他們在幹什麼?說什麼?

4、介紹歌曲《泥娃娃》,請幼兒安靜的傾聽歌曲。

(1)、引導幼兒說說:自己聽了歌曲覺得怎樣?覺得什麼地方有趣?

(2)、老師和幼兒一起隨錄音學唱歌曲。

5、提供歌曲錄音,鼓勵幼兒自由表演。

6、引導幼兒在集體前面進行表演活動。

幼兒園中班教案《泥娃娃》 篇7

教學目標:

1、學習用彩泥製作泥娃娃。

2、培養學生動手動腦能力和創新能力。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製作泥娃娃的方法。

難點:有創意的製作泥娃娃。

教學設計

1.導入。

教師出示一塊陶土,讓學生直觀感受陶土。教師出示一個泥娃娃,提出問題:一塊陶土怎樣才能變成一個泥娃娃?

2.觀察思考。

(1)分組討論:陶土如何變成一個泥娃娃?

(2)再分組討論:怎麼樣的泥娃娃纔是最可愛的?

(3)形成初步結論:如外形圓圓胖胖的,表情調皮、笑眯眯的,色彩醒目的等等。

3.實踐探索。

(1)製作泥板將泥巴壓成板狀,再用雕塑刀割成方形。

(2)捲成泥筒將包好布的飲料瓶壓在泥板的一側,底部對齊,慢慢捲成筒狀,立起後粘牢並抹平。稍幹後,先抽出瓶子,再取出布。

(3)做出五官先用小刀或牙籤將眼睛和嘴巴處鏤空,然後沿着外輪廓線粘上細泥條。

(4)添加四肢用泥片捲成泥筒製作袖子和褲腳,然後用泥漿將它們先粘接在身體上,再插入四肢。

(5)對頭部進行裝飾先將泥板按頭部的大小切割成圓形,粘在頭頂,再將另一塊泥板切成泥條作頭髮。

4.思考與實踐。

學習泥娃娃的製作過程後,你還可以用泥板成型的方法創作出生活中哪些不同的人物造型呢?動手試試看!

幼兒園中班教案《泥娃娃》 篇8

一、引出

1、欣賞歌曲:《泥娃娃》

2、泥娃娃的歌好聽嗎?泥娃娃還有一個很好聽的名字叫什麼?泥娃娃是什麼地方纔有的?

我們來看看無錫的叔叔、阿姨們做的泥娃娃?

3、你喜歡泥娃娃嗎?爲什麼?

說說各種泥娃娃代表的各種祝福含義。

二、泥娃娃展示

1、米老鼠唐老鴉聽說大阿福又漂亮又能帶來福氣想請泥娃娃去作客,我們一起看看,有幾個泥娃娃去作客?

2、這些泥娃娃一樣嗎?這麼多泥娃娃要展示在櫃檯上,每個櫃檯上要有四個泥娃娃,怎麼排列好呢?你有什麼好辦法?你們去試一試,把排列的方法記錄下來好嗎?

三、幼兒動手

嘗試按不同的特徵進行排列,比一比誰的排列方法多?不能重複哦!

四、交流分享

1、請幼兒說說你是怎麼排的?

2、有排法一樣的嗎?數數一共有幾種排法。

幼兒園中班教案《泥娃娃》 篇9

設計思路:

在《我是中國人》的主題中,孩子們對於民間藝術十分感興趣。特別是在繪畫大阿福的過程中,他們被大阿福胖嘟嘟可愛的形象深深吸引了。因此,在本次活動中藉由“大阿福”的形象開展本次活動。

在日常的活動中會運用到更對涉及到簡單的加減法,對幼兒來說有些困難,但純粹的計算活動會很枯燥無味。如何讓活動變得更有趣、更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以及解決當前急需的問題,所以我們將以給泥娃娃跳舞排隊型的形式展開活動,在擺擺、寫寫中鍛鍊、提高幼兒的計算能力。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算式中“+”、“=”和三個數字的實際意義。

2、比較、分辨泥娃娃的特徵,體驗加法算式題在生活中的運用。

活動準備:

泥娃娃一套、記錄紙、記號筆、黑板

活動過程:

一、認識泥娃娃—瞭解大阿福的特徵

關鍵提問:

1.爲什麼中國人都喜歡大阿福?

(大阿福造型很可愛,也有着美好的寓意,所以我們中國人都很喜歡它。)

2.今天我們請來了幾個大阿福朋友來我們班做客?(出示6個不同的娃娃)

3.這些大阿福都長什麼樣呀?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小結:原來大阿福的造型都不一樣,有着自己的特徵,有的大阿福頭上有紅點點,有的大阿福手裏抱着東西,還有的帶了手環腳環等等。

二、泥娃娃表演—嘗試用算式來表示隊形

關鍵提問:

1.6位泥娃娃被邀請去表演舞蹈,他們要分成2個隊伍,請你們想想可以怎麼分?你能想出幾種方法?

引導幼兒按照泥娃娃的某一特徵進行分類,並用語言清晰的表達按什麼特徵分類的,分類後兩隊的數量。(教師根據幼兒的表述取出相對應的泥娃娃)

2.我們學着用算式的方法來表示,中間這個“+”表示什麼意思?旁邊的“=”又表示什麼意思呢?

小結:原來在等式中這個“+”表示“和”的意思,這個“=”表示“總共,一共“的含義。

3、 關鍵提問

1.誰還有其他的方法給大阿福排排隊?

(幼兒二次操作)

2.原來用不同的算式可以表示不同的方法。

三、幼兒操作——看圖列式

關鍵提問:

1.師:現在請你們兩個朋友合作,用不同的方法來給6個泥娃娃排隊型,並用算式的形式記錄下來。

幼兒介紹自己的分類結果

2.幼兒介紹自己的分類結果,教師把預設的完整分類結果展示出來。

小結:你們的算式有的是按照性別來分的,有的是按照有無配飾,還有的是按照服飾的不同來分的。原來你們的算式題目所表達的意思都不同。

四、鞏固提升

關鍵提問:你們很能幹,泥娃娃非常喜歡和你們做朋友,想和你們一起來跳舞。下次我們在小舞臺表演的時候也可以試試用不同的隊形來表演。

幼兒園中班教案《泥娃娃》 篇10

【設計意圖】

沙是大自然贈與孩子的禮物,喜歡玩沙是每個孩子的`天性。通過一些作品,可以幫助孩子聆聽與感悟沙子世界中那些小生命的情趣。在此次活動中,通過小樹與沙子的對話,使幼兒感受風沙對人類的影響,特別是我們南方的幼兒對沙塵暴現象一般比較陌生,可能缺乏相關的經驗,但這種現象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通過此次活動,使幼兒知道樹木能防沙,從而激發孩子們的環保意識。

【活動目標】

1.理解圖意,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2.初步感知樹和泥土的關係,瞭解沙塵暴對環境的影響。

【活動重點】

瞭解樹木能防沙,要愛護樹木。

【活動難點】

完整講述圖意。

【活動準備】

1.條件允許,可下載有關沙塵暴的視頻。

2.泥娃娃與樹木做朋友;工人砍樹;泥土流失;沙塵暴圖片各一張。

【活動過程】

(一)用回憶引出故事

1.(說說泥娃娃的朋友)

2.師:蚯蚓是泥娃娃的好朋友,小朋友知道這是爲什麼嗎?

泥娃娃還有一個好朋友是樹!小朋友知道爲什麼嗎?

3.幼兒講述自己的想法。

4.師:泥娃娃失去了樹朋友會怎樣呢?

5.幼兒說說自己的猜測。

(二)自主閱讀圖片,理解圖意。

1.(幼兒觀看相關圖片。)

師:泥娃娃與它的樹朋友發生了什麼事?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2.(交流自己的發現)

師:這個故事裏有什麼?發生了什麼事情?

(三)幼兒逐幅觀察,大膽表述畫面的內容。

1.(觀察,講述第一幅圖片)

師:圖片上有誰?它們在幹什麼?你覺得它們心情怎麼樣?爲什麼?

(幼兒回答後,請幼兒兩兩結伴演一演)

2.(觀察,講述第二幅圖片)

師:有一天,發生了什麼事情?小樹,泥娃娃怎麼了?

(幼兒回答後,師幼合作演一演。)

3.(觀察,講述第三幅圖片)

師:失去樹朋友的泥娃娃有什麼變化?你們想一想,爲什麼說泥娃娃和樹是好朋友呢?

師小結:泥娃娃又怕風雨又怕烈日,好在他們有樹朋友。樹朋友就像一把巨大的傘爲泥娃娃遮風避雨,泥娃娃則每天都會爲大樹按摩長長的樹根,還給它補充水分,這樣樹朋友就會越長越大。

4.(觀察,講述第四幅圖片)

師:城市發生了什麼可怕的事?人們怎麼了?爲什麼會有沙塵暴?

(四)完整講述圖意,瞭解沙塵暴的危害。

1.教師與幼兒合作,完整講述圖意。

2.師:怎樣才能不讓沙塵暴出現?

3.幼兒講述。

4.教師總結:多種樹,愛護樹可減少沙塵暴出現的機會。

活動延伸:

1.組織幼兒給幼兒園的小樹澆水。

2.把幼兒用書放在閱讀區供幼兒繼續閱讀和講述。

【教學反思】

社會領域的教育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爲了培養幼兒愛護樹木,愛護優美環境的良好習慣。我設計了《小樹與泥娃娃》這一活動,愛護樹木是每個幼兒都能做到的事,但有的幼兒有意無意的做一些不文明的事,通過活動增強他們的環境意識,創設了一個使幼兒感受到“美”並且避免了單一呆板的言語說教。爲每一個幼兒提供參加集體活動的機會,並讓幼兒明白愛護樹木的道理,懂得樹木對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激勵幼兒熱愛班級、熱愛學校、熱愛祖國秀美河山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