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我長大了》幼兒園中班教案(精選12篇)

《我長大了》幼兒園中班教案(精選12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9W 次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是教學教學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我長大了》幼兒園中班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我長大了》幼兒園中班教案(精選12篇)

《我長大了》幼兒園中班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通過看照片、錄像使幼兒知道自己會漸漸長大。

2、幫助幼兒瞭解自己在身體和學習、生活能力等方面的變化。

3、培養幼兒積極的自我意識和喜愛自己的情感。

4、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願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錶達自己的想法。

教學準備:

⑴嬰兒時期的照片(人手一張)

⑵嬰兒時期用過的衣物、物品、寶寶卡。

⑶幼兒時期與照片相對應的錄像、攝像機、電視機、錄像機。

教學過程:

⑴試用自己小時候的物品,感受自己長大了。

“這裏有一些東西,是誰的呢?”

“請你們來試試,穿一穿,看看你發現了什麼?”(通過試穿小時候的衣物等,使幼兒發現現在與小時候的變化)

“這些是你們自己的東西,爲什麼你們會穿不上、用不着呢?”

小結:這些是我們小時候的東西。現在,我們長大了,所以都穿不上,用不着了。

⑵認識寶寶卡、比較小腳的變化。

“請你們和小時候的小腳比一比,發現我們的小腳變大了、變胖了。我們小時時候的東西也用不着了,因爲我們長大了。”

⑶對比錄像和照片,說說自己的變化。

(1)身體上的變化

①量身高、體重,通過現場量身高、稱體重瞭解到現在比小時候長高了、變重了。

②吃飯,通過看小時候媽媽餵奶的照片,再看現在自己吃飯的錄像瞭解到自己長大了。

③牙齒、頭髮,通過看嬰兒期沒有牙齒、頭上光光的照片,再看現在的小朋友用牙齒咀嚼食物,摸摸自己的頭髮感受到自己的變化。

教師總結:你們小時候很小、很輕,沒有頭髮和牙齒,每天吃牛奶和稀飯。現在你們長大了、長高了、變胖了,長出了牙齒,會自己吃許多有營養的飯菜。

(2)學習、生活能力的變化

①穿衣服,通過看小時候媽媽抱着穿衣服的照片,感受到現在我們會自己穿衣。(通過看錄像)

②走、跪、拍球,幼兒看錄像裏的自己在走路、跑步、左右手拍球等,感受到自己長大了。

③搭積木、畫畫,通過看錄像知道自己會玩各種各樣遊戲、會畫畫。

總結:我們小時候什麼事都要爸爸、媽媽幫忙,現在我們長大了,都能自己穿衣服、自己走路、拍球、和小夥伴一起搭積木,還會畫畫、玩油泥,學會了許多本領。

(3)讓幼兒知道自己還會長大,學到更多的本領。

“你們的本領是和誰學的?在哪裏學的?”

“你們還會長大嗎?長大了會怎麼樣?”

(會認識更多的朋友,學更多的本領。)

教學反思:

1、這節課的內容緊緊圍繞了我長大了這個環節來上,幼兒也能認知了自己在成長的過程。

2、能以實際行動來表達自己在成長的環節,兩兩相對比,這樣既能讓幼兒學會高矮的意思,又能知道自己長高了,長大了。

3、運用了對比的方式,拿嬰兒用品來與現在自己用的東西對比,更一步說明了幼兒的成長。

4、這節課遺憾的是,幼兒沒有能玩遊戲,如果加上一個遊戲的話,更能表明長大這個環節,也能激發幼兒對這節課的興趣,使這節課更活潑,更生動化。

《我長大了》幼兒園中班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理解兒歌內容,激發愛勞動的情感。

2、豐富動詞“穿衣”“洗腳”“擦桌”“掃地”“種花”“澆水”,學習用符號幫助記憶兒歌。

3、能根據自己的本領仿編兒歌。

教學準備

幼兒用書、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播放課件《媽媽你別說我小》,觀察小熊在做什麼?(穿衣、掃地、澆花等)

師:每次小熊想幫媽媽幹活時,媽媽總說:“小熊,你還小,我來。”小熊不服氣,它覺得自己長大了。如果你是小熊,你會怎麼說呢?

二、學習兒歌。

教師有感情地朗誦兒歌。

引導討論用什麼符號幫助記憶兒歌。如“媽媽”用媽媽的頭像表示、“穿衣”用一件衣服表示等。

教師根據符號朗誦兒歌。

教師帶領幼兒根據符號朗誦兒歌。

引導幼兒討論爲兒歌配上動作。

教師帶領幼兒邊做動作邊朗誦兒歌。

將幼兒分成四組,每組分別扮演媽媽、爸爸、奶奶、爺爺,兒歌第一句由媽媽組站起來念,以此類推,唸完一遍後,交換角色繼續遊戲。

教師小結:

雖然大家已經學會了做很多事情,可是很多時候我們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呀,都會告訴我們,“你太小了,讓我們來吧”,這個時候我們可以像小熊一樣驕傲地告訴他們:媽媽你別說我小。

三、仿編兒歌。

引導幼兒說說,自己升上中班了,學會了做什麼事情。

教師與幼兒一起將學會的本領用簡練的語言概述,替代兒歌中的本領描述,重新組合成一首新的兒歌。

教學應變

動詞組合的學習可以利用簡單的“我說你做”的遊戲來加深幼兒印象。

教學延伸

1、可以將幼兒與老師一起仿編的兒歌錄製成音頻文件。

2、可以在日常戶外遊戲中複習兒歌:請幼兒圍成圈站好,其中一人說一句兒歌,然後快速做蹲起動作,然後旁邊的繼續說下一句,以此類推。

區角教學

語言區:請幼兒將自己進行某項勞動時的照片帶到幼兒園,並貼在語言區,鼓勵幼兒向小夥伴們介紹自己的勞動內容。

美工區:請幼兒將自己學會的本領用繪畫的方式記錄,製成自己的小書。

家園同步

1、複習兒歌和家長一起仿編兒歌。

2、錄製幼兒勞動畫面,並鼓勵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積極幫爸爸媽媽做簡單的家務。

隨機教育

日常生活中鼓勵幼兒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養成愛勞動的習慣。

相關鏈接

跟幼兒一起觀看電視節目《爸爸去哪兒》,感受節目小主人公自主勞動的樂趣。

《我長大了》幼兒園中班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通過對成長中不同的照片的比較,初步理解“成長”,激發幼兒對自己的成長感到自豪,體會自己成長的樂趣!

3、通過教學體驗和同伴交流的樂趣。

教學準備

自己的成長照片人手一份、教師製成長成長檔案冊人手一本。

教學過程:

1、教師出示一張幼兒小時侯的照片,通過提問激發幼兒興趣。

教師出示一張幼兒小時侯的照片“看看它是誰?”幼兒大膽猜測!

2、教師引導幼兒理解“什麼是成長?”

(1)教師引導幼兒“是我班的一位小朋友!”幼兒猜測!

如果猜對了,該幼兒站起來和大家打招呼!

(2)教師:“咦!照片上的××和班上的××怎麼不一樣呀!”

“咱們再找找還有什麼地方不一樣?”

“比一比,你們自己照片上的寶寶都是一樣嗎?”“有什麼不一樣的?”教師引導幼兒發現自己在成長中的不同。

(3)教師激發幼兒對自己的成長感到自豪,體會成長的樂趣。

3、教師介紹幼兒的成長檔案冊。

4、教師引導幼兒將自己的成長照片按序排隊。

5、幼兒按成長順序將照片貼在成長檔案冊上。

幼兒拿着自己的成長檔案冊向同伴介紹自己的成長照片,共同分享成長的樂趣。

《我長大了》幼兒園中班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用比較的方法區別5個物體的高矮。大小或長短。

2、能正確的整理、使用操作材料。

教學準備:

1、教具:同一幼兒不同時期的照片5張,教學掛圖(二)中5個高矮不同的娃娃圖片。

2、學具:人手一套幼兒用書第11頁的《排序卡(二)》。

教學過程:

1、運用比較的正確判斷個子的高矮。

(1)教師出示照片引導幼兒觀察:這個是××小朋友小時候和現在的照片,請小朋友仔細看看,每張照片上的他有什麼變化?哪張照片上的他最高,哪張照片上的他最矮。

(2)教師:在我們班上,哪裏小朋友最高?哪裏小朋友最矮?怎麼證明?

(3)教師引導幼兒運用正確的方法比較各子高矮。

2、學習按個子高矮排序。

(1)教師:每個小朋友都有5個不同高矮的娃娃的圖片,請你們給娃娃排隊。

(2)幼兒操作。

(3)教師:你們是怎麼排列?請相互說說自己的排列方法。

(4)教師展示兩種不同的排列方法,與幼兒共同檢查是否正確?

3、學習按大小、長短排序。

(1)教師:這些高矮不一樣的娃娃穿的衣服,褲子和鞋子都一樣大嗎?一樣長嗎?請小朋友給你的5個娃娃選出適合他們穿的衣服、褲子和鞋子,選好後就放在娃娃的下面。

(2)幼兒操作。

4、教學評價。

教師帶領幼兒共同檢查操作結果是否正確,是否已按個子的高矮來匹配大小長短不同的衣服和鞋子。

《我長大了》幼兒園中班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瞭解自己在身體以及學習和生活能力方面的變化,理解成長的初淺的含義。

2、能積極的運用觀察、比較等方法參與教學。

3、激發期盼長大願意學習更多本領的情感。

4、願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5、教育幼兒養成做事認真,不馬虎的好習慣。

教學準備:

1、PPT,幼兒小時候的照片。

2、嬰兒以及2—3歲寶寶的生活錄像。

3、幼兒小時候穿過的衣物。

4、一張大的紙娃娃、一支紅色記號筆。

5、排序卡和小圖片。

教學過程:

情景感知——體驗理解——遷移內化

(我的身體在長大)(我的本領在變大)(我還會長大)

一、導入。出示幼兒小時候照片,激發興趣。

1、教師播放PPT,裏面有較容易辨別的典型幼兒小時候的照片。

教師:今天老師帶來了幾張照片,我們一起來看一看他們是誰?

2、加深難度,播放幾張比較難認的照片請大家辨認。

教師:接下去還有幾張,我們來看看是誰?"這些認不出來了吧,原來,我們小時候的樣子和現在的樣子會不一樣,因爲我們在慢慢長大。

3、幼兒相互觀賞照片。

教師:我們小朋友都帶來了自己小時候的照片,請你和你的朋友交換着看一看。

二、我們的身體在長大。

1、提供實物,幼兒觀察,操作,發現身體在長大。

教師:我們現在的樣子和小時候的樣子不一樣了,是哪裏不一樣了呢?我們來找一找。

桌上有一些我們小時候用過的東西,你可以用這些東西來比一比,試一試,看我們到底哪些地方與小時候不一樣了?

2、幼兒操作完,談談自己的發現。教師在大紙娃娃上進行記錄。

教師:"你和小時候有哪些地方不一樣呢?""怎麼不一樣呢?"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在紙質娃娃的身上做記號。請個別幼兒用小衣小鞋來示範,以增加教學的趣味性。

3、教師小結:我們都發現了,我們的身體、手、腳、頭都和小時候不一樣,原來是我們的身體在長大、長高了。

二、我的本領在變大。

1、播放嬰兒錄像。

教師:老師還帶來了一段錄像,請你來看看。提問:這是一個才幾個月大的小寶寶,她在幹什麼?""爲什麼用奶瓶?""爲什麼要媽媽抱?"(分別出示圖片:小寶寶、媽媽抱、沒有牙齒吃奶瓶、只會笑不會講話。)

小結:原來寶寶還小,他什麼都不會。

2、播放2—3歲寶寶錄像。

教師:我們來看看小妹妹在幹什麼?(出示圖片:小妹妹自己走路,有牙齒自己吃東西、還會講話。)

小結:小妹妹會說話了,會自己走路了,還會自己吃東西呢!她本領可是比小寶寶大多了。

3、說說"我的本領變大了"。拓展。

教師:小朋友,你的本領比小時候大嗎?你有哪些本領比小時候大了呢?

4、小結:瞧,我們和小時候相比,我們除了身體在長大,本領也在變大。

三、幼兒知道自己還會長大,學到更多的本領。

教師:你們還會長大嗎?長大了會怎麼樣?

四、集體操作教學。幼兒將幼兒用書上的成長圖片按順序進行排隊。

教師:老師還爲你們準備了"我長大了"的排序卡,我們從小寶寶長到現在這麼大的過程是怎樣的呢?請你先擺一擺,然後撕掉背面的雙面膠,貼到相應的格子裏。貼完後,可以請客人老師看一看對不對。

教學延伸:

環境創設:佈置"我長大了"心裏角,鼓勵幼兒展示自己的剪紙、繪畫等作品。

家園共育:家長有意識的爲幼兒創設獨立思考、自己動手的機會,鼓勵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領域滲透:結合社會教學"我長大了",培養幼兒與同伴合作,交往的能力。

教學反思:

本節教學課,幼兒很感興趣,特別是在幼兒交流分享自己小時候用過的物品的時候,有幼兒顯現的很興奮,與老師配合的也很好,也能達到預期的效果,我個人認爲如果在本節課的最後進行一個延伸教學,就是進行一個“過家家”的遊戲,我想這節課會更出彩的。所以,如果在有類似教學,我認爲加進去角色遊戲會更好。

《我長大了》幼兒園中班教案 篇6

設計思路

中班的孩子有些事情已經可以自理,但經過觀察和調查發現有些孩子在家吃飯穿衣還是要依靠父母。爲了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養孩子的自我服務意識設計了此節課。

教學目標

1、讓幼兒知道長大了應該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培養幼兒的自我服務意識。

3、鍛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4、在教學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教學重難點

1、培養幼兒的自我服務意識。

2、教育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教學準備

故事、衣服、音樂

教學過程

1、講述故事《誰真的長大了》引出課題

故事大概,講述一對雙胞胎姐妹好多地方都一樣,就是一個能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一個卻依靠父母......

2、設計提問(讓幼兒明白長大了應該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1)故事中的兩個小朋友誰真的.長大了。

(2)爲什沒說某某長大了?

(3)教師小結:某某長大了他能自己穿鞋子,自己穿衣服、吃飯。

3、談話:讓幼兒說說自己是怎樣做的,自己是不是長大了。(教育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4、穿衣大賽。(體驗自我服務的樂趣)

5、教師小結。

教學反思

本節課目標基本達到了,通過此節課孩子們懂得了長大了應該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我長大了》幼兒園中班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知道生活是豐富多彩的,生活中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做,能幫助家人做一些小事。

2.情感目標:引導學生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感受成長的快樂,願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希望分擔家人的辛苦。

3.行爲目標:能有自己的業餘生活,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能幫助家人做一些小事。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生活中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做,能幫助家人做一些小事。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生活中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做。

教學準備:

1、準備課間孩子們玩耍的照片4-5張,如我長大了,我學會了(踢毽子、跳繩、下棋、看書、玩觸電遊戲)。

2、 準備4張照片: 課代表幫老師收發本子,能當老師的小助手!

3、課間,分點心的小朋友能爲大家分點心!

4、中午,許多小朋友能幫大家分飯分菜!

5、值日時間到了,小值日生能有條不紊的做值日!

6、將我家裏的養的、收集的、旅遊照片分別帶一兩份(個別佈置幾個同學),如我長大了 ,我學會了(養小金魚、小烏龜、盆景);我長大了,爸爸教我一起收集(錢幣、郵票);我長大了,爸爸媽媽帶我去旅遊,我增長了不少知識,這是我去(某地)的照片,我認識了(…….)。

7、 準備錄像:一位同學在家幫助媽媽做家務的畫面,媽媽誇她長大了!

8、 準備5名同學寫寫自己的成長故事,有價值的展示。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

1.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個故事,你們想聽嗎?(生:想)請邊聽邊想:雞媽媽爲什麼說小雞長大了?(師講:《小雞長大了》的故事)

2.同學們聽得很認真,你想到答案了嗎?(指名說說:小雞學會了尋找食物學會了觀察事物學會了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3.是啊!所以雞媽媽高興的說:你們長大了!

小朋友們說得真好!那你們長大了嗎?(生:我們長大了)(課件出示課題:我長大了)(生:高興地說,自豪地說)

(二) 我的精彩生活交流會。

1.小朋友們都長大了,都有自己的生活了。打開書本68頁,看看這些小朋友是怎樣度過自己的課餘生活的?(指名說說:有的在玩捉迷藏的遊戲,有的在花園裏觀賞,我的在喂小金魚,有的在討論自己喜歡看的書,還有的在玩打水瓢的遊戲,他們玩的多開心啊!)

2.師小結:是啊,小朋友們都長大了,都有自己的生活了。你們也長大了!把你豐富多彩的課餘生活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吧!(同桌說說)指名學生說。(4-5生說)

如果有學生說到旅遊,你要追問,你喜歡旅遊嗎?爲什麼喜歡旅遊?(讓學生感受旅遊帶來的快樂和收穫)

你們的課餘生活真精彩,我們班 有一些同學把自己精彩的課餘生活放在了支老師課件中,想不想看?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課件欣賞本班學生的課餘生活照片)

A(課件出示本班照片)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我們快樂的課餘生活吧!(欣賞)

誰來試着說一說

生1:我學會了下棋,瞧,我們下得課帶勁了!

生2:我學會了踢毽子,我一口氣能連踢6-7個呢!

生3:我學會了跳繩,我以分鐘能跳130個

師:瞧,他們多能幹,學會了這麼多的本領,果然是長大了。

B讓我們繼續欣賞吧!(欣賞)

AB校內校外課餘生活照片課件一起出示,出示後交流:在剛纔的課件中你看到誰在課餘幹什麼呀?

小結:在豐富多彩的課餘生活中我們感受到了快樂,我們也增長了知識,學會了本領。

D:師:同學們你們真的長大了,長知識了,長本領了,還帶來了自己的成長故事呢!(選取一片斷讀)

(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1、很多自己的事情我們都能自己做呢,瞧,他們自己會做什麼?

2、(課件出示書上圖片我會做)(看圖指名說)(出圖:自己吃早飯,寄信,打電話告訴給媽媽告訴她我晚點回家、自己做公交車、準備明天要穿的校服)

生、(你能自己吃飯了;你都學會寄信了;你晚回家還打電話給爸爸媽媽,是不想讓他們擔心,你真懂事;你會自己做公交車回家了;每個星期一要穿校服,你早早的就準備好了)

3、、師:這些小朋友都長大了啊!自己的事情自己都能自己做。你們最拿手的是什麼事情呢,(課件出示空表格)打開書本70頁,把你最拿手的五件事寫一寫吧!記住我請你寫的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生寫)

寫完後指名交流。

如果有學生說到自己會獨立看書了,就把看書的故事穿插進來:

我能自己獨立的看報紙看書了。以前上幼兒園時每天看着爸爸媽媽在津津有味地看報紙很羨慕,希望自己快快的長大認識字,並能自己閱讀。現在我做到了。長大真好。我現在還能看自己喜歡的《十萬個爲什麼》《地球未解之謎》等等的書。有些問題我都不用問爸爸媽媽,自己就能在書上找到答案。

這位小朋友能自己看書了,再也不用爸爸媽媽讀故事了,咱們班中能獨立看書的同學請舉手。

哇,真能幹,咱們把掌聲送給自己。(拍手)

4、小朋友們能幹的小手可以做許多事,下面我們就來動動手!有學生說到我會系紅領巾時再穿插這個環節。

請一位同學先來展示系紅領巾,其他同學認真看。(一生系)

你們學會了嗎?趕快來試試吧!(全班系)

師修正系

5、小朋友真能幹,自己的事情都能自己做,支老師編了一首兒歌來誇誇大家,要聽嗎?(師讀)(生讀)

(四)我能來幫忙

1、小朋友打仗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還能幫助別人呢?

2、四人小組交流一下,你都幫誰做過什麼?(四人小組交流說)

3、指名2人說。

4、指名第三人說:我的爸爸媽媽平時工作很忙,我會幫他們炒雞蛋呢?

師:你還能炒雞蛋 ,是誰教你的呀?(生說)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你是怎麼炒雞蛋的吧!(看錄象)

(課件出示錄像)師:孩子們,你想對她說什麼?

生(……)

師:支老師知道我們班的同學各個都很棒,還有很多同學平時經常爲同學服務呢!瞧(出圖全班搶答)

(生1、課代表幫老師收發本子,能當老師的小助手啦!2、課間,分點心的小朋友能爲大家分點心! 3、中午,許多小朋友能幫大家分飯分菜! 4、值日時間到了,小值日生能有條不紊的做值日!)

師:你肯定還爲幫助別人作過許多事吧!趕快來說一說把吧!(指名說)

(五)、教學總結

今天,老師真的非常高興,因爲就從40分鐘裏,我就能看到每個小朋友都在長大!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有過歡樂,有過煩惱,學會了本領,學會了幫助別人。老師祝願你們能學會更多的本領,變得更出色。讓我們自豪地說一聲:“我長大了!”

《我長大了》幼兒園中班教案 篇8

教學內容

音樂《我長大了》

重點難點

1、學唱歌曲中的不同曲調。

2、會聽音樂節奏做出動作。

教學目標

1、學唱歌去,熟悉曲調,初步掌握附點音符的唱法。

2、能根據音樂的節奏和速度,邊唱邊做相應的動作。

組織形式

集體

教學準備

兒童經驗基礎

感受長大的心情

環境準備

場地、音樂我長大了

過程與策略

一、教師引導幼兒理解歌詞意境,引發幼兒學習興趣。

引導幼兒說說學會了

二、幼兒學唱歌曲

1、教師帶領幼兒進行發聲練習。

2、引導幼兒初步感知歌詞內容,熟悉歌曲。

3、教師範唱。引導幼兒跟着教師的節奏感受情感。

三、引導幼兒根據圖片的提示和教師接唱。

四、幼兒結合自身

有效語言設計

1、開學啦,小朋友都上大班了,暑假你在家裏學會了什麼?

2、那我們一起來發音練習吧!

3、說說自己還會做哪些事情,把他唱到歌曲裏去。

環境輔助

主題的引入

學唱歌曲

接唱遊戲

《我長大了》幼兒園中班教案 篇9

設計思路:

隨着幼兒生理的不斷成熟,幼兒教學能力及教學範圍不斷擴大,幼兒對外界事物的認知也不斷增強,本課將讓幼兒在感知自身機體的發展下,進一步感知自己心理及認知能力方面的發展,培養幼兒自主性及想象能力,激發幼兒熱愛生命,熱愛生活的情感。

教學目標:

1、通過才藝展示,感知自己長大了。

2、討論自己長大的原因及自己的生長過程。

3、激發幼兒愛父母、愛生活的情感。

教學準備:

詩歌《我最愛祖國》、各種職業的圖片

教學進程:

1、複習詩歌《我最愛祖國》,感受自己從小班到中班直到大班自己的想法的變化,體驗自己長大了。

教師朗誦詩歌:小班的時候,老師問我,你最愛誰?你最喜歡什麼?……中班的時候……現在我上大班了……教師和幼兒一起討論爲什麼自己的想法不斷變化,是自己長大了嗎?上了大班小朋友知道了好多事情,也學會了好多本領,那我們爲什麼能學會這麼多的本領呢?(引導幼兒討論自己長大的原因:是媽媽的呵護,自己的努力,認真仔細,堅持、耐心、刻苦……在討論中感受自己的長大的經歷及自身的成長過程)

2、才能展示。

既然小朋友們知道自己長大了也會很多本領,那小朋友能不能給大家展示一下自己的本領呢?引導幼兒自由展示,培養幼兒的大膽勇敢,體驗自己長大及擁有本領的成就感及自豪感。

3、談理想,教師適時出示各種職業的圖片。

師:我們現在是大班的小朋友了,你們想一下,當你繼續長大,你上了小學、中學、大學之後,像老師這樣你會有什麼夢想呢?將來當你長得更大了,你會做什麼呢?(引導幼兒想象,激發幼兒想象創造的積極性,爲了更高的目標而努力)

教學延伸:

讓幼兒在課下用繪畫的形式畫出自己的理想。

《我長大了》幼兒園中班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通過認照片、看錄象、試衣服等教學,感受到自己的長大,增強觀察能力。

2、願意較大聲、大膽地在集體面前發表自己的想法。

3、培養幼兒完整、連貫地表達能力和對事物的判斷能力。

4、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鍊他們的個人能力。

5、讓幼兒知道愉快有益於身體健康。

教學準備:

1、幼兒小時侯的照片、錄象。

2、各類嬰兒衣物等。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幼兒通過操作比較感受到自己的長大。

教學難點:能夠大膽在集體面前講述自己的想法。

教學設計

(一)情境感知:

1、教師創設情景:以PPT的形式出示小朋友們小時候的照片。這是誰呢?怎麼和現在長的不一樣呢,哪裏不一樣?

2、小結:我們長大了,頭髮長長了,個子長高了,變瘦了,所以和小時候不一樣。

(二)操作比較:

1、小朋友都帶來了小時侯穿的衣服,去試一試現在還穿得下嗎? (幼兒試穿小時侯的衣物,感覺身體上的長大。)

2、幼兒根據自己的操作講述自己的發現。(個別幼兒試穿、講述爲什麼穿不下衣服。)

3、小結:我們的頭、身體、手、腳等各個地方都長大了,說明我們真的長大了。

(三)觀察發現:

1、幼兒看錄象一:小時侯的寶寶。 提問:寶寶在幹什麼?爲什麼要媽媽幫忙?

2、幼兒看錄象二:上幼兒園的寶寶。 比較:這兩個寶寶有什麼不一樣呢?

3、小結:第一個寶寶什麼事情都要媽媽做。第二個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4、引導討論: 你們和兩個寶寶相比有什麼不一樣?你在幼兒園學會了什麼新的本領。

5、小結:我們小時侯都要爸爸媽媽幫忙,現在長大了會自己做各種事情,會希望小朋友們長大後學會更多的本領,比老師的本領更大。

《我長大了》幼兒園中班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1、結合幼兒的經歷,通過展覽講述,使幼兒瞭解自己在不斷成長,引導幼兒對自身發展變化的興趣。

2、鼓勵幼兒找出自己的優點,並且願意在集體面前展現出來。

3、幫助幼樂極生悲初步認識自己的不足,增強自我意識。

教學準備:

1、每位小朋友小時候的照片和現在的照片各一張。

2、瞭解每位幼兒的特長,事先做一些準備和排練。

教學過程:

1、通過看照片,使幼兒瞭解自己在漸漸地長大。

(1)、帶領幼兒參觀照片展覽,邊看邊問照片上是誰?是什麼時候的照片?

(2)、組織教學,小的時候你是什麼樣子?是誰把我們養大?現在你又是什麼樣子?你學會了哪些本領?

小結:小朋友們漸漸地在長大,學會了各種各樣的本領,那麼你覺得你的哪些本領學得最好呢?

3、鼓勵幼兒找找自己的優點,並且願意在集體面前展示出來。

(1)、教師和幼兒共同找找老師的優點,引起幼兒興趣,激發他們說說自己的優點。

(2)、請幼兒說說自己的優點,並且勇敢地在集體面前展示出來。請幼兒認讀一篇寓言故事。(自選)請幼兒上來當衆講一講自己的優點。

(3)、展覽幼兒的繪畫作品。(各班貼在教室裏的作品)

(4)、童話劇表演。將平日排練的童話劇,請幼兒節選片段現場表演。

(5)、請幼兒上來唱一首歌曲,讓大家感受各種歌曲的不同風格。

(6)、請幼兒上來跳一段優美的舞蹈,讓大家感受到舞蹈動作的優美。

(7)、表揚幼兒平時關心集體的行爲,引起幼兒對其行爲的讚揚。

(8)、進行繫鞋帶的比賽,通過競賽的形式看到別人的優點。

(9)、詩歌朗誦,有表情地朗誦。

(10)、現場表演做操,看到別人的認真精神。

(11)、鼓勵幼兒愛清潔,講衛生。(讓平時能力較弱的幼兒也有展示長處的機會,使幼兒懂得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要做得好。)

(12)、看誰計算學得好,表演10以內的加減速算。

小結:每個小朋友都說了自己的優點,能勇敢地將自己的優點在集體面前展示出來。

4、找找自己的不足,鼓勵幼兒今後努力。

(1)、請幼兒談談自己在關心集體、參與體育教學、繪畫等方面要向哪些小朋友學習。

(2)、鼓勵幼兒今後努力,爭取不斷進步。

《我長大了》幼兒園中班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1.享受聽故事的樂趣。

2.認識自己的成長過程。

3.能創編動作。

4.認讀“我長大了。”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教學準備

嬰兒和成人的衣服若干;詞句卡“我長大了”;自制的魔棒;錄像機、幼兒成長的照片或錄像帶(幼兒自備)各種美勞材料。

教學過程

1.出示嬰兒和成人的衣服,請幼兒說說爲什麼自己不穿這些衣服,這些衣服適合誰穿。

2.出示《變變變長大了》課本(第2-5頁),講述故事《衣服變小了》。

故事:衣服變小了?

今天放學時,欣欣把一張邀請卡送給美兒。美兒打開一看,原來星期天是欣欣的生日,她邀請美兒參加她的生日會,美兒十分高興。回到家,她親手做了一份禮物,準備在生日會上送給欣欣。星期天終於到了,美兒打開衣櫃,想找一條心愛的裙子,穿着去參加欣欣的生日會。美兒首先穿上一條紅色的裙子,她發現裙子太短了。接着,她穿了一條橙色的裙子,又發現裙子太瘦了。之後,她又想穿一件藍色的衣服,但當她拿起衣服一看,便說:“太小了。”美兒站在鏡子前不停地試穿衣服,但不知道什麼原因,衣服都變小了。美兒快要哭了。這時媽媽拿着一條新裙子走了過來,對美兒說:“美兒,媽媽已給你準備了一條新裙子。你的衣服沒有變小,只是你長大了。”美兒一邊看牆上的照片,一邊說:“媽媽,原來我真的長大了。”

3.故事完成後,提問幼兒故事的情節:

爲什麼美兒的衣服變得不合身了?

美兒最後有沒有新衣服參加生日會?

你會怎樣處理不合身的衣服?

4.出示卡片“我長大了”與幼兒一起讀。

5.請幼兒創編一個表示“長大了”的動作。老師出示一支自制的魔棒,讓幼兒輪流拿着魔棒扮演魔法師,當幼兒用魔棒指某幼兒時,該幼兒便要做“長大了”的動作。

6.請幼兒出示自己成長的照片或錄像帶,介紹照片或錄像帶的內容,例如拍攝地點、自己正在做什麼等,並說說自己的身材和相貌的變化。如果幼兒有一系列的成長照片,可以請他們按照成長的次序,把照片貼在圖畫紙上,加以裝飾,擺放在展覽區,互相欣賞。

總結分享

請幼兒說一件證明自己長大了的事情。說說長大了好不好。

教學評價

1.能專注地聆聽故事。

2.能說出自己在成長中的變化。

3.能認讀“我長大了。”

教學建議

1.結合本教學的進行,教師可在日常生活中通過多種形式的教學,進一步增強幼兒長大了的自豪感,如可結合新生入園鼓勵幼兒主動幫助弟弟妹妹做事情,或開展贈送禮物、表演節目等各種形式的大帶小教學等。

2.可通過開展親子教學,製作動植物的成長圖,如蝴蝶、青蛙、花等,讓幼兒體會萬事萬物都在成長變化。

3.創設種植、飼養區,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測量等方式,記錄、感受動、植物的成長變化。

教學反思

通過實際感受,孩子們知道自己的身體變化,使幼兒真正意識到自己已經慢慢長大了,從而增進了自我意識的發展。通過這此教學,我更加明白幼兒教師應該勤於善於觀察,及時發現幼兒的興趣點,並實施鼓勵、幫助幼兒大膽嘗試。多用讚揚的語言,用欣賞的眼光關注每一個孩子,使他們快樂健康團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