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大班教案《中秋節》(精選21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中秋節》(精選21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3W 次

作爲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中秋節》,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園大班教案《中秋節》(精選21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中秋節》 篇1

活動目標

1、能仔細傾聽錄音《嫦娥奔月》的故事。

2、說說中秋節的來歷、習俗。

3、感受傳統節日的風俗以及人與人之間的親情、友情、鄉情。

4、引導幼兒在故事中學習,感悟生活。

5、感受節日的快樂氣氛,樂意參加佈置環境的活動。

活動重點、難點

重點:目標1和2

難點:目標3

活動準備

歌曲《八月十五月兒圓》、《嫦娥奔月》的錄音故事

活動過程

1、導入:用歌曲《八月十五月兒圓》導入活動主題

2、傾聽《嫦娥奔月》的錄音故事

3、引導幼兒說說中秋節的習俗,大人,小孩怎樣過中秋節。

4、說說課本里的小動物怎樣過中秋節?並着重認識“中秋節、團圓”這兩個詞。

5、老師講解中秋節的象徵意義:中秋節是一個美好、團圓的節曰。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

6、結束:老師,幼兒一起唱歌曲《八月十五月兒圓》

教學反思

1、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選擇這一主題活動正符合幼兒對傳統節日認知的需要,幼兒所熟悉、感興趣的,又是具有教育價值的。

2、在活動實施的過程中,是我做了充分的準備,所選的歌曲和錄音故事作爲學習的主體始終貫穿於活動的整個過程,歌曲和故事熟悉、有趣,所以幼兒的比較喜歡,參與性強。

3、幼兒能簡單、流暢講述中秋節的習俗,很好的培養了幼兒的語言能力。

幼兒園大班教案《中秋節》 篇2

活動目標:

瞭解中秋節的來歷和有關習俗;體驗分享祥和的歡樂。

簡單瞭解節日的來歷,知道其全稱、日期和意義。

知道節日時人們主要的慶祝活動。

活動準備:

月餅,各種水果。

活動過程:

1、環境創設。和幼兒一起佈置中秋的大型壁畫,其中有月亮的變化、宮燈,月亮的傳說故事。

2、講有關中秋節的傳說。強調中秋節是豐收節,團圓節。

3、"團團圓圓過中秋"。擺上月餅和水果,師生一起品嚐。

4、請幼兒晚上與家人一起觀賞中秋的月亮,並講一個關於月亮的故事或教給幼兒一首有關月亮、中秋的古詩。

5、談話:"我家怎樣過中秋"。把父母講的故事或詩歌告訴大家。還可開展想象性談話:"神密的月亮"等。

6、表演遊戲:"到嫦娥姑姑家做客"。幼兒自願分組,商討怎樣表演,分配角色(嫦娥、白兔、太空人、宇航員等)。製作道具,進行表演。其餘幼兒當觀衆。互相輪換。

教學反思

活動的開展,不僅讓幼兒瞭解了中國傳統節日的許多習俗,更讓幼兒學會了分享,提高了對我國民族傳統文化的興趣,加深了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幼兒園大班教案《中秋節》 篇3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中秋節的來歷和中秋賞月/吃月餅的習俗。

2、能畫出不同顏色花紋的月餅。

3、感受到中秋節的快樂。

4、知道中秋節是幾月幾號。

【活動準備】

1、《中秋月兒圓》教學資源;

2、不同款式的月餅圖片;

3、彩筆、油畫棒(水彩筆)。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出課題。

小朋友想想你記憶中月亮是什麼樣子的?(圓圓的半圓形彎彎的)

二、播放《中秋月兒圓》教學資源,瞭解月亮變化

三、介紹中秋節的由來及相關習俗。

出示月餅圖片,引導幼兒討論月餅的外形、顏色、味道,說說爲什麼中秋節要吃月餅?

小結:中秋節也就是農曆八月十五,是月亮最圓的時候,古人又稱團圓節,是歡慶豐收/家人團聚/賞月、品月餅的傳統節日,月餅圓圓就像月亮一樣人們都要吃月餅來歡慶中秋節。月餅也象徵團圓,一般人們把一個月餅分開來全家吃,就好像全家人永不分開。

四、引導幼兒說說自己想做什麼樣的“月餅”,從月餅的顏色,形狀,圖案等方面進行引導。

五、鼓勵幼兒大膽的繪畫月餅。

在指導過程中,提醒幼兒用不同顏色來表示不同口味的月餅,如紅色——草莓味、黃色——橙子味、綠色——青草味等等讓幼兒纏身作畫的熱情。

六、作品欣賞並展示。

幼兒園大班教案《中秋節》 篇4

活動時間:

20xx年9月29日(星期六)下午3點整

活動目標:

1.通過中秋知識競答的形式,瞭解中秋節的來歷,知道基本的文化習俗。

2.通過一起過中秋,共同分享節日的快樂,加深對我國傳統節日的體驗。

3.動手操作能力的鍛鍊。

4.體驗節日的快樂氛圍。

5.簡單瞭解節日的來歷,知道其全稱、日期和意義。

活動準備:

1.視頻《月亮姑娘做衣裳》、爺爺爲我打月餅、中秋月兒圓

2.請爸爸媽媽和小朋友一起收集關於中秋節的知識,(中秋節的來歷或者古時候的人怎樣過中秋節的知識,月亮的大小變化、月亮的故事、月亮的古詩等等)

3.關於中秋節的知識小問答

4.盤子若干

活動流程:

各位家長好,感謝大家能來參加今天的活動,明天就是中秋節了,今天我們邀請了小朋友的爸爸媽媽陪我們一起歡度中秋,之前也讓家長和孩子們瞭解了相關中秋節的知識,知道了月亮在中秋節這天是最圓的,下面我們來欣賞一個故事感受月亮形狀的變化。

流程一:欣賞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

看完故事老師總結:在一個月的時間裏,月亮的形狀是不斷變化的,所以月亮姑娘的衣服總是穿不上。

流程二:中秋知識問答小比拼

有關中秋節和月亮的知識有很多,下面就來考考我們家長和小朋友,來個"中秋知識問答小比拼"

1.八月十五又稱什麼節?(b)

a月餅節 b團圓節 c故鄉節 d詩人

2.中秋節又可以稱爲什麼?(a)

a仲秋 b月夕 c秋節 d追月節

3.在哪個朝代中秋節纔開始成爲固定的節日?(a)

a唐 b宋 c元 d明

4.月餅最初是用來做什麼的?(a)

a祭奉月神的祭品 b饋贈親友的禮物 c節日食品 d地方小吃

5."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是誰的佳作?(a)

a王安石 b李白 c杜甫 d白居易

6.在典故中,吳剛伐的是什麼樹? B

a槐樹 b桂樹 c柳樹 d楊樹

7.以下哪個不是中秋節傳說? D

a嫦娥奔月 b吳剛伐桂 c玉兔搗藥 d迎濤神說

8.中秋節在亞洲其他國家也很盛行,在( b ),中秋節也叫感恩節。

a 日本 b 韓國 c 新加坡 d 馬來西亞

9.在古代月圓和月缺一般形容什麼?(a)

a悲歡離合 b天氣的好壞 c兇吉的象徵 d身體是否健康

10."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這是描寫中秋節的千古名句,它出自( a )

a 蘇軾《水調歌頭》 b 蘇軾《中秋月》

c 王建《十五夜望月》 d 辛棄疾《太常引》

遊戲三 《猜燈謎》

1. 老師提前將若干燈謎藏在教室的各個角落

2. 請寶寶們站在教室中間,告訴寶寶們在教室內去尋找燈謎(並拿一個寫有燈謎的卡片,讓寶寶進行觀察,知道去找什麼樣子的卡片)

(1)有時落在山腰,有時掛在樹梢,有時像圓盤,有時像鐮刀---月亮

(2)中秋歸來---八歸

(3)嫦娥下凡---月季

(4)中秋菊開---花好月圓

(5)明月照我還---歸有光

(6)舉杯邀明月---賞光

(7)舉頭望明月---當歸(藥名)

3. 找到後,交到自己的爸爸媽媽的手中,請爸爸媽媽去猜燈謎,用時最短的家庭獲勝。

流程四:合唱歌曲《中秋月兒圓》、親子表演

爲了慶祝中秋節,我們小朋友學了一首新歌,一起來唱給爸爸媽媽聽。

老師還知道小朋友在家和爸爸媽媽也學習了新的兒歌和歌曲,歡迎大家到前面來表演。

流程四:親子製作月餅

我們中秋節必吃的一樣食品就是月餅,下面老師帶來了許多顏色形狀都很特別很漂亮的月餅,請大家一起欣賞,看到自己喜歡的可以用橡皮泥模仿着做出來,當然也可以發揮想象做出自己想吃的月餅。

流程五:月餅展示

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

夜晚,月亮姑娘出來了,細細的,彎彎的,好象小姑娘的眉毛。涼風吹得她有點冷,她就撕了一塊雲彩裹在身上,月亮姑娘想:我還是找一位裁縫師傅做件衣裳吧。

裁縫師傅給她量了尺寸讓她五天以後來取。

過了五天,月亮姑娘長胖了一點兒好象彎彎的鐮刀她來取衣裳了,衣裳做得真漂亮,可惜太小了,穿在身上連釦子也扣不上。

裁縫師傅決定給她重新做一件,重新量了尺寸,讓她再過五天來取。五天又過去了,月亮姑娘又長胖了一點,彎彎的象只小船。她來取衣裳,衣裳做得更漂亮了,可惜月亮姑娘連套也套不上。

裁縫師傅漲紅了臉,說:"我只好重做了。"又是五天過去了,月亮姑娘來取衣裳,裁縫師傅看到月亮姑娘變得圓圓的,象一隻圓盤那樣,吃了一驚:"啊,你又長胖了!"裁縫師傅嘆了一口氣,對月亮姑娘說:"唉!你的身材量不準,我沒法給你做衣裳了。"

原來,月亮姑娘每天都在變化,所以她到現在還穿不合身的衣裳。你看,白天太陽公公出來了,她不好意思出來,只是在晚上才悄悄地露面。

小問題:

1.月亮姑娘爲什麼要做衣裳?

2.月亮姑娘爲什麼三次都沒做成衣裳?

3.月亮姑娘她是怎麼變的呢? 故事裏把月亮姑娘比作什麼?

教學反思: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是幼兒所熟悉、感興趣的,又是具有教育價值的。大班幼兒已經有多次中秋節慶祝的體驗,對中秋節的傳統習俗有一定的瞭解。此次開展中秋節慶祝活動,更注重的是讓幼兒瞭解中秋節的有關知識,以及感受現代中秋節所特有的藝術性。

小百科: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佳節。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爲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爲中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中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幼兒園大班教案《中秋節》 篇5

一、目標

瞭解中秋節的來歷和有關習俗;體驗分享、團結祥和的歡樂。

二、準備

月餅,各種水果。

三、過程

1、環境創設。和學生一起佈置中秋的大型壁畫,其中有月亮的變化、宮燈、月亮的傳說故事。

2、講有關中秋節的傳說。強調中秋節是豐收節,團圓節。

3、“團團圓圓過中秋”。擺上月餅和水果,師生一起品嚐。

4、請學生晚上與家人一起觀賞中秋的月亮,並講一個關於月亮的故事或教給學生一首有關月亮、中秋的古詩。

5、談話:“我家怎樣過中秋”。把父母講的故事或詩歌告訴大家。還可開展想象性談話:“神密的月亮”等。

6、表演遊戲:“到嫦娥姑姑家做客”。學生自願分組,商討怎樣表演,分配角色(嫦娥、白兔、太空人、宇航員等)。製作道具,進行表演。其餘學生當觀衆。互相輪換。

四、建議

1、此活動可結合自然領域的活動進行。如在節前節後安排觀察月亮、繪製“月亮變化冊”等。

2、此活動爲系列活動,分多次進行。也可增加部分美工和數學活動,如用泥土或橡皮泥製做月餅、水果等。

3、有條件的學校,最好在月亮升起的時候用天文望遠鏡觀察月亮或是月光下舉行“中秋月光聯歡會”,教師配樂爲學生講月亮的傳說,講太空人登月球,大家品嚐月餅、水果,賞月,舉辦化裝舞會(小朋友扮演嫦娥、小白兔……)。

幼兒園大班教案《中秋節》 篇6

活動設計意圖:

“一切爲了孩子的和諧發展”是幼兒園的教育目標,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我們認爲將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起來,有利於擴充孩子的知識經驗,同時信息技術也能解決許多傳統媒介所不能解決的問題,如認識微小的物體形狀,瞭解物體的變化過程等。本活動擬通過各種逼真的電子圖片向幼兒介紹各種有關中秋節的知識和信息。它通過有趣的網絡遊戲鍛鍊幼兒的.信息技術技能,通過中秋電子賀卡傳輸祝福。在遊戲孩子也認識到電腦是我們遊戲的夥伴,更是我們學習的夥伴。今天我爲孩子們準備的這些多媒體、網絡資源就爲孩子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數字化的學習環境。

活動總目標:

1.瞭解中秋節的來歷和有關習俗。

2.和爸爸媽媽、小朋友、老師一起品嚐月餅,欣賞月景,感受集體過節的快樂。

3.在父母的幫助下,利用瀏覽器瀏覽中秋節的信息,使用搜索引擎搜索中秋節的信息,進一步產生對民族文化的興趣。

4.學習用鍵盤左右鍵控制遊戲,喜歡電腦這種學習工具。

5、使父母認識到電腦不僅是孩子游戲的夥伴,也是孩子學習的夥伴,並可以通過因特網幫助孩子拓展獲得信息的渠道。

活動一: 節日的由來

活動目標:

1.瞭解中秋節的來歷和有關習俗,感受節日的歡樂氣氛。

2.知道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

活動準備:

1.活動前請幼兒在家收集有關中秋節的資料、圖片。

2.教師收集的有關中秋節的電子圖片及網絡資料。

活動過程:

1.講述有關中秋節的傳說。請幼兒說一說,教師小結。

2.瞭解各地過中秋的習俗。教師利用液晶投影儀向幼兒介紹各地過中秋的風俗習慣。

活動二: 各種各樣的月餅

活動目標:

1.欣賞各種各樣的月餅

2.瞭解製作月餅的工藝

活動準備:

幼兒收集家裏各式各樣的月餅盒子教師收集有關製作月餅的電子圖片、網絡資料。

活動過程:

1. 佈置中秋月餅展

2. 瞭解月餅的製作工藝

活動三: 歌曲《爺爺爲我打月餅》

活動目標:

1.學會用好聽的聲音演唱歌曲,歌唱自然。

2.產生對中國傳統工藝的興趣。

活動準備:

月餅製作過程的圖片和歌曲。

活動過程:

1.出示月餅製作過程圖片活資料。

2.播放歌曲《爺爺爲我打月餅》,引導幼兒欣賞。

3.組織幼兒學唱歌曲,重點指導幼兒用自然的聲音演唱。

活動四:親子活動歡度中秋節 活動目標:

1.感受節日的歡樂氣氛,和爸爸媽媽一起品嚐月餅,感受集體過節的快樂。

2.在父母的幫助下,利用瀏覽器瀏覽中秋節的信息,使用搜索引擎搜索中秋節的信息,進一步產生對民族文化的興趣。

3.學習用左右鍵控制遊戲,喜歡電腦這種學習工具。

4.使父母認識到電腦不僅是孩子游戲的夥伴,也是孩子學習的夥伴,並可以通過因特網幫助孩子拓展獲得信息的渠道。

活動準備:

月餅、水果若干網絡教室

活動過程:

一、活動引入(家長參與)

教師:各位家長大家好,感謝各位家長的參與。我們今天的活動共有兩塊內容,首先我們邀請您和您的孩子一起到網上查找有關中秋節的資料,第二個活動是慶祝活動“歡度中秋”。今天是八月十五中秋節,我們班目前開展的主題活動是“歡度中秋”,就孩子們收集到信息來看,大都是爺爺奶 奶爸爸媽媽口說的,也有一些有關中秋的圖片,內容不是很豐富。我們覺得網絡是一個資源豐富的信息庫,所以邀請大家陪同我們的孩子一起到網上去看看各個地方是怎樣過中秋節的,也可以幫助孩子們向親戚朋友發送電子賀卡以示慶賀。讓我們的孩子感受中國傳統佳節的樂趣。家長們可以用幫助孩子們打字、讀資料的方法想孩子們介紹,也可以根據孩子們想知道的信息有目的的去查找。

二、“歡度中秋”資料搜索(以下由家長與孩子共同參與) 小朋友們,今天是八月十五中秋節,今天的月亮最最圓,今天我們邀請了小朋友的爸爸媽媽陪我們一起歡度中秋。爸爸媽媽今天會幫助我們瞭解許多有關中秋節的知識,小朋友想知道中秋節的來歷或者古時候的人怎樣過中秋節的知識,月亮的大小變化、月亮的故事、月亮的古詩都可以請爸爸媽媽幫助我們到網上去查,還可以請爸爸媽媽幫助我們向親戚、朋友送上中秋節的電子賀卡。

三、資料展示教師利用液晶投影儀展示家長們搜索到的資料。教師展示老師搜索到的資料。以下都有鏈接:中秋節的來歷嫦娥奔月的故事嫦娥奔月賞月風景 1 2 3 4 5 6中秋郵票 1 2 3四、慶祝活動“歡度中秋”

1.下面我們先一起來唱一首歌《爺爺爲我打月餅》。

2.下面讓我們一起來團團圓圓過中秋,品嚐月餅和水果,欣賞月景吧。播放名曲《二泉映月》 欣賞活動中活動中請幼兒講一個關於月亮的故事或念一首有關月亮、中秋的古詩。“神祕的月亮。”啓發幼兒講述節前、節後月亮的大小變化。

3.網絡遊戲:嫦娥奔月 (用左右鍵控制嫦娥的移動去接住樹上掉下來的月餅,每接到10個月餅嫦娥就往上升一階,直到爬上月亮。如果不小心接到炸彈,嫦娥就要掉到地上,重新開始。)射日賞月:傳說中月亮裏有一隻小兔子,它在幹什麼呢?森林裏的小兔子想模仿月亮裏的小兔子,它想的對不對呢?

活動五:繪畫《歡度中秋》 活動目標:

1.學習使用金山畫王繪畫工具中的鉛筆、油漆桶等表現過中秋節的活動場景。

2.喜歡電腦繪畫,喜歡中國的傳統節日。

活動準備:

幼兒園網站、網絡教室

活動過程:

1.回憶過中秋節的事情。

2.幼兒作畫,教師指導幼兒使用鉛筆工具勾畫輪廓線,使用油漆桶塗色。

3.將幼兒作品保存在幼兒園網站的班級主頁中,引導幼兒和家長共同欣賞評價自己的作品。

教學反思:

在活動中,孩子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特別高,因爲這是他們感興趣的問題,只是個別孩子對這方面的知識欠缺,但是在活動中,他們能充分調動自己的各種感官來參與活動,我個人認爲,這節課還是成功的。

幼兒園大班教案《中秋節》 篇7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的主要情節,知道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是中秋節。

2、瞭解中國的傳統文化

活動準備:故事磁帶圖片

活動過程:

1、談話引入

2、感知理解爲什麼八月十五的月亮又圓又亮?

3、欣賞故事,並根據故事的內容提問。

4、你還知道有哪些中國傳統節日?

活動建議:

孩子們對什麼是傳統的節日瞭解不了,但知道中秋節是要吃月餅等,對《嫦娥奔月》的故事瞭解很少,通過學習了這節課,孩子們加深了認識。如果有碟片動畫就更加吸引孩子了。

幼兒園大班教案《中秋節》 篇8

活動目標:

1、認識傳統節日中秋節,知道它的來歷及有關習俗。

2、體驗分享、合作的快樂。

3、能自信地在同伴面前大膽講述、表現。

活動準備:

1、有關月亮的電子圖片、動畫、故事傳說。

2、活動前與一起佈置活動室,懸掛月亮變化圖。

3、與老師一起準備:月餅、水果、賀卡等。

活動過程:

1、猜謎:“有時落在山腰,有時掛在樹梢,有時像只圓盤,有時像把鐮刀。”請你猜猜是什麼?

出示圖:月球,講講月亮的變化(陰晴圓缺)。

2、介紹中秋節的來歷:古時人們將一年分四個季節,八月正好是秋季的一個月叫“仲月”,八月十五是這個月間的一天,所以叫秋節。這天晚上,月亮最圓最亮,人們吃果實賞月,也希望生活像月亮一樣圓圓滿滿。

師:中秋節還有很多美麗的傳說和故事,請小朋友講一講。

3、欣賞人們怎樣過中秋。

1)請小朋友說說你們在家裏是怎樣和爸爸媽媽一起過中秋節的?

2)那你們還知道其他地方的人是怎樣過中秋節的嗎?播放相應資料:人們是怎樣過中秋的。

4、吃月餅,共同分享快樂。

1)師:你們知道人們用什麼方式慶祝中秋節?老師還知道,小朋友最愛吃月餅,今天大家帶來了各種各樣的月餅,那就請你來向大家介紹一下你的月餅吧。

2)教師簡單小結,月餅的分類3)欣賞歌曲《爺爺爲我打月餅》、樂曲《春江花月夜》(或看VC),邊聽音樂邊分享月餅,體驗與同伴、老師一起過節的快樂。

5、互送賀卡,學說祝願的話。

6、延伸活動:鼓勵幼兒回家制賀卡,並與同伴互送電子賀卡(在家長的幫助下)。

幼兒園大班教案《中秋節》 篇9

一、活動目標

瞭解製作月餅的方法。

瞭解月餅的起源時間。

知道過什麼節日要吃月餅。

二、活動準備

幾種各式月餅。

製作月餅的視頻。

三、活動過程

一、各式月餅

1、哇!有這麼各式各樣的小餅這叫什麼啊?

2、還是小朋友們最棒,知道這是月餅,那你們吃過月餅沒嗎?

3、小朋友們都吃過啊!誰能說說月餅好吃不啊?月餅是什麼餡料的啊?

4、你們吃過這麼多樣式的月餅,那你們知道月餅是從什麼時候起源的嗎?

5、月餅的起源:在北宋時期,在皇宮和民間都管月餅叫月團或小餅,在古代的演變中到了南宋時期,纔有月餅這個叫法。

6、我們都知道古代就有月餅吃了,那什麼時候必須吃月餅那?

7、對!是過節的時候要吃月餅,那是過什麼節啊?

8、中秋節就是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要吃月餅和賞月。

二、製作月餅的方法

1、小朋友都知道關於月餅的這麼多知識了,那知不知道製作月餅要幾部能完成啊?

2、不知道我們就應該知道對不啊?我們來看視頻瞭解。

3、看完視頻小朋友們這回知道月餅的製作方法了吧!

4、那我們在說一遍製作方法,從制皮、制餡、包餡、成型、飾面、烘烤六個部分。

三、小結

1、小朋友本課的知識都學會了嗎?

2、那要考考小朋友們了。

3、小朋友們回答得不錯,獎勵你們吃月餅好不?

4、品嚐月餅。

四、活動結束

幼兒園大班教案《中秋節》 篇10

活動目標:

1.知道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簡單瞭解中秋節的習俗。

2.讓幼兒體驗過中秋節的愉快,培養幼兒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情感。

3.讓幼兒知道節日的時間。

4.簡單瞭解節日的來歷,知道其全稱、日期和意義。

活動準備:

1.圖片袋:月亮、兒童畫圖片、已剪好的黃色月亮(圓形或月牙形)足量

2.視頻:《月亮做衣裳》

3.每人一個月餅

活動過程:

一、"月亮做衣裳"

1.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農曆八月十五是什麼節日嗎?(中秋節,是月亮的節日)

2. 9月8日就是中秋節,馬上就要過中秋節了,月亮想要打扮打扮自己,它決定去做件漂亮的衣裳。

3.故事:《月亮做衣裳》

(1)月亮有沒有穿上好看的衣裳?爲什麼?

(2)師幼互動交流,知道月亮會從月牙狀慢慢變成月圓狀,又變到月牙狀。

二、"月亮的色彩"

1.師:中秋節的時候,我們會做些什麼呢?(賞月、吃月餅)

2.教師出示月亮圖片,師幼一起賞月。(引導幼兒說一說月亮裏都住着誰?)

3.故事:《嫦娥奔月》

三、"月亮的味道"

1.師:剛纔說到了中秋節的時候,我們還會吃月餅。(教師出示月餅念兒歌)中秋節裏月兒圓,餅兒圓圓像月亮,香香的月餅嘗一嘗,哇!月亮的味道美味極啦!你是不是也想嘗一嘗這月亮的味道呀?(引出吃月餅)

2.幼兒開始月餅分享會。

三、"月亮的故事"美術活動:《月亮的故事》

附故事嫦娥奔月很久以前,大羿到山中狩獵的時候,在一棵月桂樹下遇到嫦娥,二人便以月桂樹爲媒,結爲夫妻。

嫦娥墓到了帝堯的時代,天上出現了十個太陽,燒焦了莊稼,烤死了草木,人民沒有了食物。同時猰貐、鑿齒、九嬰、大風、封豖希、修蛇等妖魔鬼怪也開始危害百姓。於是帝堯命令大羿將鑿齒處死在疇華之野,將九嬰誅殺於兇水之上,將大風戰敗於青邱之澤,射掉天上多餘的太陽,殺死猰貐,將修蛇斬於洞庭,在桑林逮住封豖希。萬民歡喜,擁戴堯爲天子。

後來,大羿從西王母那裏得到了不死藥,交給嫦娥保管。逢蒙聽說後前去偷竊,偷竊不成就要加害嫦娥。情急之下,嫦娥吞下不死藥飛到了天上。由於不忍心離開大羿,嫦娥滯留在月亮廣寒宮。廣寒宮裏寂寥難耐,於是就催促吳剛砍伐桂樹,讓玉兔搗藥,想配成飛昇之藥,好早日回到人間與大羿團聚。

大羿聽說娥奔月之後,痛不欲生。月母爲二人的真誠所感動,於是允許嫦娥每年在月圓之日下界與大羿在月桂樹下相會。據說民間有好多人都曾經聽到大羿與嫦娥在月桂樹下竊竊私語呢。

教學反思:

中秋節是我國傳統的節日之一,其賞月、吃月餅的活動凸顯着人們家人歡聚一堂的和樂畫面,憧憬着人們對未來生活美好的祝福和願望。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從幼兒熟悉的生活入手,整合了聊中秋、賞中秋、品中秋、畫中秋的活動形式,加深幼兒對傳統節日的認識和了解,體驗節日的樂趣。

幼兒園大班教案《中秋節》 篇11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農曆八月十五是中秋節,並瞭解中秋節的來歷。

2、瞭解中秋節的風俗,讓幼兒自己動手製作湯圓再一同分享,同時體會到勞動與分享的樂趣。

3、通過這次活動讓幼兒初步瞭解瞭解中秋節的來歷,感受體驗傳統文化。

4、提高孩子們的生活能力和動手能力,讓孩子們感受勞動的快樂、收穫的喜悅,同時培養孩子們愛勞動的好習慣。

5、進一步加深了老師、家長和孩子之間的親情,進一步促進親子同樂、家園共育。

6、鼓勵幼兒和家長一起動手包湯圓、吃湯圓,感受濃濃的家庭親情。

活動時間:

20xx年9月30日下午3:00活動準備:

環境準備:操場與教室道具準備:月餅、盤子、塑料刀,手套,麪粉。凳子、大桌子、家長簽到本等。

活動過程:

一、(1)導入給小朋友展示關於中秋節前後月亮變化的幻燈片,激發幼兒興趣。讓小朋友通過觀察、記錄月亮變化,知道月亮時缺時圓,每天都有不同的變化。

(2)引出通過觀察月亮的變化,讓孩子們知道每年農曆的八月十五是中秋節,是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強調中秋節是豐收節,團圓節。

(3)談談"中秋節"一些習俗,議一議:"我家怎樣過中秋"。

(5)小結小朋友的討論,引出今天"包湯圓"的活動。

(6)結束談話,讓小朋友做好包湯圓的準備。

(二)、家長洗手、老師組織幼兒排隊如廁、洗手,佈置好場地準備和家長一起包湯圓,教師安排好家長和幼兒分成6小組進行包湯圓、

(三)、家園同樂——包湯圓。

1、教師講解包湯圓的過程。(先拿和好的糯米粉團取一小團(一個湯圓大小),在手上搓成丸狀。再壓成餅狀,在其中包上餡搓成丸狀,一個個圓溜溜的湯圓就製作完成了。包好的湯圓放在預先準備灑上糯米粉的盆上,湯圓之間空開些,以防粘住。)

2、教師時刻提醒幼兒在包湯圓的時候手要保持乾淨,不可以東摸西摸,也要注意安全。

3、組織幼兒參觀每組家庭的湯圓作品。

4、煮湯圓(請兩名家長協助煮湯圓)。(要煮湯圓時,先要燒開水。把湯圓慢慢放入鍋內。放進去之後就要輕輕的攪開。要在同一個方向攪動。讓湯圓順着水流動。這樣就不會粘住。水開了待湯圓浮起後。就用小火煮,湯圓浮出水面代表已經煮熟。)

(四)、家園同樂——吃湯圓,共同分享湯圓。

(五)、活動結束,老師清理活動場地。

教學反思:

通過本次活動不僅豐富了孩子們的知識,鍛鍊了動手能力的想象力,更讓他們感受的我們的傳統節日的濃濃的節日氣氛!

幼兒園大班教案《中秋節》 篇12

活動背景

中秋節是我國傳統的民間節日。節日前品種多樣,色澤鮮亮味美可口的月餅閃亮登場,幼兒見得多也品嚐得多。幼兒在已有的經驗中對中秋節有初步的認識,知道市上有月餅,中秋節快到了。有一次有位朋友問:“老師,中秋節爲什麼吃月餅?”我就簡單的把《嫦娥奔月》的故事講給他們聽,幼兒很感興趣。爲了讓幼兒加深對中秋節的認識,有必要開展一“中秋節”爲主題的活動。

活動目標

1.瞭解中秋節的習俗,體會過節的氣氛,知道中秋節是我過傳統的民間節日。

2.初步瞭解月亮陰晴圓缺的規律。

3.激發幼兒探索月球的慾望。

4.鼓勵幼兒大膽說話和積極應答。

5.教幼兒養成細心、認真的學習態度。

重點難點

月亮爲什麼有圓缺。

活動準備

月餅(若干份)、圖畫紙、彩色水筆、範畫:月之中、月中、月末時的月亮。

活動過程

一、出示:月餅。談話導入課題。

1.引導幼兒互相交流,說說月餅的形狀和味道。

2.向幼兒介紹有關中秋節的習俗,幫助幼兒初步理解中秋節團圓的含義。

二、瞭解月亮的變化規律。

1.欣賞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教師節講述故事,幼兒傾聽。

2.交流討論。月亮姑娘爲什麼做不了衣裳?她是怎麼變化的呢?什麼時候變細?什麼時候最圓?什麼時候像眉毛(鐮刀、小船、圓盤)?

3.教師小結:月亮的大小每天都在變化。月初時,月亮細細的彎彎的,像小姑娘的眉毛,慢慢的月亮越變越大,像鐮刀了,像小船了......。到每個月的農曆十五十六的時候,月亮最圓,像個大圓盤。接着,月亮又開始慢慢的變小,變呀變呀,到月末時又變得細細彎彎的了。

三、畫一畫:會變的月亮。

教師出示範畫,向幼兒介紹月初、月中、月末的月亮。讓幼兒瞭解月亮變化的規律。

幼兒操作:繪畫《會變的月亮》。畫出月初、月中、月末的月亮。

幼兒園大班教案《中秋節》 篇13

活動目標:

通過活動,讓幼兒瞭解中秋節也是水果豐收的節日。

通過家庭小組式競賽活動,促進親子交流,增進幼兒與父母之間的感情,體驗節日的快樂。

活動準備:

小組號牌 自帶水果 一次性塑料 刀具 盤子等

活動過程:

一、教師介紹活動的意義秋天是水果豐收的季節,在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坐在月下不光賞月還要品嚐月餅和各式豐收的水果,感受生活的富足。

二、介紹遊戲規則:

今天我們的家長也帶來了豐富的水果,我們先來介紹一下(個別家庭介紹自己帶來的水果名稱,基本特性)現在我們將舉行一個製作水果拼盤的大賽,活動規則如下:

1、以三個家庭爲一小組,發放號牌。

2、在規定時間內,不但要比造型還要比桌面整理。

3、幼兒參與性將作爲優先評獎標準。

4、獎項有:配合默契大獎和造型獎。

三、水果拼盤比賽教師注意進行部分協作,其他班教師記錄並進行評獎。

四、評選與品嚐活動頒發獎狀,互相交換品嚐水果拼盤。

五、教師進行今天活動的小結

你們今天這個中秋節過的怎麼樣?(請幼兒說一說自己的感覺)你還知道哪些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呢?你喜歡過這些節麼?

幼兒園大班教案《中秋節》 篇14

活動目標:

1.知道中秋節是中國傳統的節日,月餅是該節日的特色食品。

2.感受與同伴共同品嚐月餅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幾種形狀、包裝、口味不同的月餅。

2.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教師:小朋友們,過幾天就要過節了,你們知道要過什麼節嗎?(幼兒回答,引出中秋節)

二、主體部分

1.出示月餅,引出中秋節的特色食物。

教師:這是什麼?我們什麼時候吃月餅啊?

教師:我們來看看書上的畫面,你會想到什麼呢?中秋節都有哪些習俗呢?(讓幼兒知道中秋節是中國人自己的節日,過節時全家要團圓,吃團員飯,一起賞月、吃月餅等)

2.幼兒瞭解中秋節的傳說及特色食品。

教師:你們知道中秋節有什麼傳說嗎?(教師講述故事)

教師:那你們都吃過哪些味道的月餅呢?月餅都有哪些形狀的?(教師介紹一下自己帶來的月餅盒的形狀、顏色及畫面內容)

教師:你們知道這些月餅盒上畫的是什麼意思嗎?(讓幼兒瞭解月餅盒上的中秋情節)

3.月兒品嚐月餅,知道月餅的口味。

教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月餅,等會分給每位小朋友嘗一嘗,吃了月餅之後要告訴老師和其他小朋友你吃的月餅是什麼味道的?(教師分發月餅)

教師:好了,月餅好吃嗎?現在我要請小朋友來說一說了,你吃的月餅是什麼味道的?你還喜歡吃什麼味道的?(幼兒回答)

三、結束部分

教師:今天我們瞭解了中秋節的傳說,還知道了中秋節的特色食品。最開心的是,我們還品嚐了味道不同的月餅,月餅有很多不同的口味,老師沒有全部帶來,不過過幾天就是中秋節了,小朋友們在家裏過節的時候,可以邊賞月邊吃好吃的月餅哦!

幼兒園大班教案《中秋節》 篇15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讓幼兒初步瞭解中秋節的來歷,知道中秋節是我國傳統的團圓節。

2.體驗與同伴、老師一起過節的快樂。

活動準備:

發動幼兒自帶水果和月餅

活動形式:

班級集體活動

活動流程:

介紹節日——欣賞故事——親子游戲——談話品嚐

活動內容:

一、向幼兒介紹有關中秋節的來歷,

讓幼兒知道農曆8月15日是中秋節

二、欣賞故事聽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瞭解月亮是不斷變化的

討論:爲什麼月亮姑娘的衣服總是穿不下?

三、親子游戲

遊戲一:手指遊戲:《變變變》

玩法:用小手指做遊戲。

遊戲二:韻律遊戲《拍手點頭》

玩法:根據音樂的節奏與歌詞來進行拍手和點頭動作。

遊戲三:粘泡泡糖

玩法:家長和幼兒一起問教師:“泡泡糖,泡泡糖,粘什麼?”教師回答:“兩個兩個粘”後面的主持人可隨機說。

遊戲四:擊鼓傳花

玩法:一人在敲鼓,一人用傳花的方式進行,當音樂停止時,物品在誰的手上,就由誰來進行表演。

四、談話品嚐:

1.中秋節吃什麼?

2.分享:共同品嚐自帶的月餅和水果,說說自己所帶的食品。

幼兒園大班教案《中秋節》 篇16

活動目標:

1、知道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是中秋節,體驗民族節日的快樂。

2、喜歡民族節日,瞭解簡單的節日風俗和有關的民間傳說。

3、知道吃月餅的意義,體會分享的愉快。

4、通過參加節日環境創設,感受參與中秋節慶祝活動的樂趣。

5、閱讀故事,能細緻的觀察畫面,膽的表述對故事的理解。

活動準備:

1、每一個孩子準備一塊月餅,並請家長告訴孩子月餅的汽。

2、民間故事《嫦娥奔月》

活動過程:

一、通過討論月亮的變化,讓孩子們知道農曆的八月十五是中秋節,是我銘家的民間節日。

二、介紹中秋節的來歷,讓孩子們知道中秋節又叫團圓節。

三、瞭解人們在中秋節的活動。問:你是怎麼過中秋節的?你喜歡過中秋節嗎?爲什麼?

四、觀察月餅,通過分享月餅體驗節日的快樂。

1、月餅有很多種,誰來介紹一下自己的月餅?引導孩子們從形狀、顏色、味道來介紹。

2、月餅爲什麼是圓的呢?

3、老師小結。

五、分享月餅。

活動反思:

“認識中秋節”這堂課對於小班的小朋友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嫦娥奔月這個故事小朋友也基本上聽不太明白,但是部分都知道要過節該吃月餅了,代表家人的團圓。

幼兒園大班教案《中秋節》 篇17

活動目標:

1.認識傳統節日中秋節,知道其來歷及有關習俗。

2.體驗分享、合作的快樂。

3.能認真傾聽同伴發言,且能立地進行操作活動。

4.培養幼兒樂意在衆人面前膽發言的習慣,學說普通話。

活動準備:

1.有關月亮的電子圖片、動畫、故事傳說。

2.活動前與幼兒一起佈置活動室,懸掛月亮變化圖。

3.幼兒與老師一起準備:月餅、水果、賀卡等。

活動過程:

1.猜謎:"有時落在山腰,有時掛在樹梢,有時像只圓盤,有時像把鐮刀。"請你猜猜是什麼?

出示圖:月球(請點擊)講講月亮的變化。

2.介紹中秋節的來歷:古時人們將一年分四個季節,八月正好是秋季中的一個月叫"仲月",八月十五是這個月中間的一天,所以叫中秋節。這天晚上,月亮最圓最亮,人們吃果實賞月,也希望生活像月亮一樣圓圓滿滿。

師:中秋節還有很多美麗的傳說和故事,你們有誰瞭解的,請小朋友講一講。那你們接下來聽一聽老師講述有關中秋的故事

3、欣賞:老師講中秋故事故事一:嫦娥奔月相傳,遠古有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射下九個太陽,並嚴令最後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爲民造福。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娶了一位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

一天,后羿從西王母那裏得到了不死藥。據說,服下此藥,能即刻昇天成仙,但是后羿不忍離開自己的妻子,就把藥交給嫦娥保管。有一個心術不正,名叫逢蒙的人聽說後,就去偷竊,偷竊不成就要加害嫦娥。情急之下,嫦娥吞下不死藥飛到了天上。由於不忍心離開羿,嫦娥便飛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一直住在月亮廣寒宮。

羿聽說嫦娥奔月之後,無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就在後花園中擺上香案,放上嫦娥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裏眷戀着自己的嫦娥。百姓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後,紛紛在月下襬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

故事二《中秋節的起源》:

我們的祖先以種田爲生。他們每天清早很早就要到田裏工作,有時翻鬆泥土,有時灌溉農作物,有時要除蟲、施肥,真的很辛苦啊!一直忙到太陽下山,他們才能回家。

他們每年在春天播下種子,到了秋天便是收穫的好日子,家都高興極了。一家小分工合作,有的人到田裏收割稻穀,有的人到果園摘水果,小孩子也會忙,把一束束的稻子搬回家,或者在樹下收拾人摘下來的果子。

到了農曆八月十五,已是秋天了,秋高氣爽,晚上的月亮又又圓,家家戶戶會在一起慶祝豐收。家團聚在一起吃晚飯,飯後就在屋前擺放桌子,上面放滿水果,聚在一起談天賞月,品嚐美食。後來,農曆八月十五日成爲了中國人的重要節日,相傳這就是中秋節的起源。

至於吃月餅的習俗,傳說和蒙古人當了中國皇帝有關。那時蒙古人非常野蠻和殘暴,常常欺負老百姓,有時會強搶人們在路邊擺攤要賣的東西,不肯付錢,又隨便打人,老百姓的生活很苦!

於是,老百姓計劃在中秋節那天趕走蒙古人。爲了要通知其他人一起行動,他們想出用餅來傳遞消息這個好方法。他們先在紙條上寫上"中秋節晚上趕走蒙古人",然後把紙條放在餅裏,送到家家戶戶去。結果,家在吃餅時都發現了紙條,於是便在中秋節這天合力趕走了蒙古人。從此以後,人們互相贈送月餅,便成爲中秋節的習俗。

小結:現在你們聽了故事知道中秋節是怎麼來的吧!接下來請你們說一說

4、人們怎樣過中秋。

1)請小朋友說說你們在家裏是怎樣和爸爸媽媽一起過中秋節的?

2)那你們還知道其他地方的人是怎樣過中秋節的?相應資料:人謬中秋(請點擊

5、吃月餅,共同分享快樂。

1)師:你們知道人們用什麼方式慶祝中秋節?我還知道,小朋友最愛吃月餅,今天家帶來了各種各樣的月餅,那就請你來向家介紹一下你的月餅吧。

2)教師簡單小結,月餅的分類(請點擊)

3)幼兒欣賞歌曲《爺爺爲我打月餅》、樂曲《春江花月夜》(或看VCD),邊聽音樂邊分享月餅,體驗與同伴、老師一起過節的快樂。

6、延伸活動:設計自制賀卡。

活動反思:

幼兒在體驗中加深對中秋節的認識,瞭解一些有關中秋節的基本知識,幼兒對此活動較感興趣,在活動中,發現我爲幼兒提問的資源不夠豐富。如果課前我能準備月球儀或課件。這時就可以出示月球儀或課件,向幼兒展示並介紹有關月球表面的狀況以及宇航員登上月球的情況。激發幼兒探索月球乃至宇宙的慾望。

幼兒園大班教案《中秋節》 篇18

活動目標

1、品嚐月餅,學會分享,體驗分享的快樂。

2.知道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是中秋節,是全家人團圓的好日子。

3.初步萌發對民族文化的興趣,瞭解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

活動準備

1.ppt課件:月餅的製作方法

2.月餅及切月餅的塑料小刀

3.音樂歌曲《八月十五月兒圓》

活動過程

一、聽音樂,跟唱歌曲《八月十五月兒圓》。

1.教師:歌曲裏唱了什麼?八月十五是什麼日子?

這一天人們一般怎樣慶祝?

2.教師引導幼兒歸納我國過中秋的習俗。

二、觀察並瞭解月餅。

1.請幼兒將各自的月餅拿出來,看一看、說一說,月餅是什麼形狀的?聞一聞,月餅是什麼味道?

2.幼兒自由交流並討論:

你吃過的月餅是什麼味道?月餅餡裏都放些什麼?

3.課件-月餅的製作方法

讓幼兒觀看月餅是怎樣製作的。

三、分享月餅。

1.請每組推選四名幼兒嘗試將月餅分成四等分或二等分。

2.教師鼓勵幼兒與同伴交換不同口味的月餅,學習與同伴分享食物。

活動延伸

建議家長在中秋節的晚上帶孩子賞月、吃月餅,讓孩子體驗與家人團圓的溫馨與快樂。

幼兒園大班教案《中秋節》 篇19

活動目的:

1、通過各種活動,讓幼兒知道陰曆八月十五是中秋節,初步瞭解中秋節的來歷,知道中秋節是我國傳統的團圓節。

2、瞭解中秋節人們的活動,讓幼兒通過品嚐月餅、觀賞月亮、學習和欣賞歌曲、製作水果拼盤等活動來體驗節日的快樂,感受中國人的文化習俗。

3、通過活動,促進親子交流,增進幼兒與父母之間的感情,體驗節日的快樂。

4、引導幼兒感受、體驗勞動與分享的樂趣。

5、簡單瞭解節日的來歷,知道其全稱、日期和意義。

6、體驗節日的快樂氛圍。

活動準備:

1、場地佈置:懸掛《中班組"喜迎中秋 與愛同行"親子活動》的橫幅和貼有謎語的燈籠

2、音樂準備:《春江花月夜》、《爺爺爲我打月餅》、《感恩的心》。

3、家長自帶水果、水果刀、月餅,教師準備盤子、桌子、椅子、一次性手套(做拼盤時用)

4、故事:神話視頻《嫦娥奔月》,《月亮姑娘的衣裳》的道具

5、遊戲用品:鼓、花各一、抽題紙條,小獎品若干。

6、座位安排:家長坐在孩子的後面,整個呈半圓形。

活動流程:

一、主持人開場白尊敬的家長、親愛的小朋友:

家上午好!秋風送爽,丹桂飄香,送走了炎炎夏日,我們迎來了碩果累累的秋天,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歡迎各位家長來參加我們中班組的" "親子活動。

二、介紹中秋節小朋友你們知道中秋節是哪一天嗎?(農曆八月十五)對的,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定爲中秋節,八月十五是這個月中間的一天,所以叫中秋節。那你們知道中秋節還叫什麼節嗎?(團圓節、豐收節)八月十五這一天,月亮最圓最美,月色最皎潔,人們看到圓月就會聯想到一家人的團聚,所以又把中秋節叫做團圓節,過節吃的月餅也做成圓形的,象月亮一樣,秋天是收穫的季節,糧食豐收,水果豐收,所以中秋節也叫豐收節,在中秋之夜,家家戶戶把瓜果、月餅等食物,擺在院中的桌上,一家人一邊賞月,一邊吃月餅,正是"天上一輪才捧出,人間萬姓仰頭看",這是多麼美好的景象啊。

一、幼兒演唱歌曲《爺爺爲我打月餅》

小朋友知道人們慶祝中秋節最主要吃什麼?(月餅)現在就請欣賞小朋友演唱的歌曲《爺爺爲我打月餅》

二、播放視頻:神話故事《嫦娥奔月》

小朋友,你們知道傳說中月亮上住着誰嗎?(嫦娥)中秋節的來歷就和嫦娥有關,我們一起來看神話故事《嫦娥奔月》

三、幼兒朗誦古詩《靜夜思》、《泊船瓜洲》

知道了中秋節的來歷,現在我要考考小朋友,你們會哪些和月亮有關的古詩?請小朋友一起來朗誦古詩《靜夜思》和《泊船瓜洲》

四、教師講故事《月亮姑娘的衣裳》

出示月亮道具,問:看看這是什麼?(月亮)請欣賞吳老師爲家帶來的故事《月亮姑娘的衣裳》

五、親子猜燈謎傳統的節日,我們來玩個傳統遊戲《擊鼓傳花》,玩法和規則家都很熟悉,花落誰家,家長和孩子一起上前抽紙條,然後按照紙條上的要求去猜謎,猜對有獎。

六、親子製做水果拼糯照六人一組圍坐桌旁,利用自己帶來的水果合作製作水果拼盤。當場頒發創意獎、精美獎和造型獎、可愛獎及優秀獎。

七、家園齊唱《感恩的心》

小朋友的成長離不開爸爸媽媽的辛苦照料,也離不開老師的諄諄教導,我們幼兒園的工作也離不開各位家長力支持。我們每個人都有許多需要感謝的人。感恩的心,感謝有你!

請家全體起立,一起來演繹那首溫暖人心的歌曲《感恩的心》。感恩,會是心境變得平和;感恩,會使自己感到幸福;感恩,會使生活充滿希望!因爲感恩纔會有多彩的世界,因爲感恩纔會有真摯的友情,因爲感恩才讓我們懂得了生命的真諦。

結束語:人和、事和,和和美美,月圓、家圓,團團圓圓,在這花好月圓的美好時刻,我貌同祝福所有的家庭平安、幸福,祝我們市一幼的發展蒸蒸日上,前景輝煌!

教學反思:

從本次活動的整個開展情況來看,對幼兒對傳統節日文化中秋很感興趣,瞭解了中秋要團圓,並能夠教育幼兒在節日時獻給爸爸媽媽自己製作的禮物。

幼兒園大班教案《中秋節》 篇20

活動目標:

1、使幼兒瞭解中秋節的來歷和有關習俗。

2、初步激發幼兒對民族文化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月餅、各種水果。

2、關於中秋節的掛圖,主要內容包括月亮的變化、宮燈、嫦娥奔月的故事情節。

3、家長將一個關於月亮的故事或教給幼兒一首有關月亮、中秋的古詩。

活動過程:

1、講述一箇中秋節的傳說。

今天是中秋節。中秋節是豐收節、團圓節。

八月十五這一天,月亮最圓、最亮,人們看到圓月就會聯想到一家人的團聚,所以又把中秋節叫做團圓節。過節吃的月餅也被做成圓形的,像月亮一樣。秋天是收穫的季節,糧食豐收,水果豐收,所以中秋節也叫豐收節。

2、團團圓圓過中秋,擺上月餅和水果,師生一起品嚐。

(1)請個別幼兒講一個關於月亮的故事或念一首有關月亮、中秋的古詩。

(2)講述活動:神祕的月亮,啓發幼兒講述節前、節後月亮的大小變化情況。

(3)教師講述嫦娥奔月的故事。

(4)大家品嚐月餅、水果等食物。

幼兒園大班教案《中秋節》 篇21

活動設計背景

在幼兒讀書時間發現幼兒對嫦娥奔月的故事很感興趣,總是問這問那,因此,爲了滿足幼兒的好奇心我設計了本次活動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感受文學作品中的美,能用多種形式抒發自己的感情感受共同學習的快樂。

2、通過講述和動手操作活動,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及口語表達能力,提高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小組合作能力。

3、能用完整、連貫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並能用各種形式表現出來。

教學重點、難點

能用完整、流暢的語言表達出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課件、錄音機、畫紙、畫筆、手工材料

活動過程

一、引趣

1、幼兒隨音樂進入教室。

2、出示電腦課件引起幼兒興趣,運用談話的形式導入課題

二、講解、示範

1、豐富幼兒詞彙。感受月亮的美麗,說出描述月亮的詞彙有哪些?

2、欣賞故事《嫦娥奔月》

通過教師講解,讓幼兒知道月亮上沒有人,《嫦娥奔月》是一個美麗的傳

說故事。培養幼兒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3、幼兒講述。引導幼兒想象,討論月亮上會有什麼樣的故事?

通過讓幼兒講術,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口語表達能力。要求幼

兒能用連貫的語言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教師要及時鼓勵和表揚幼兒,建立幼兒的自信心。

三、幼兒作業

1、幼兒動手操作活動《月亮上的故事》。

通過小組活動,讓幼兒運用不同形式感知月亮的美麗。

教師要參與幼兒的活動同時鼓勵幼兒積極參與,體驗共同學習的快樂。

2、評價幼兒作品。

展示幼兒作品,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