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平衡》幼兒園教案(通用20篇)

《平衡》幼兒園教案(通用2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3W 次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平衡》幼兒園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平衡》幼兒園教案(通用20篇)

《平衡》幼兒園教案 篇1

遊戲意圖:

幼兒園孩子已經具備一定的行爲能力和認知能力,對於這個階段的孩子,通過遊戲來和孩子進行互動,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在孩子的幼兒園生活中,爲了提升家園互動,很多幼兒園會定期舉行有趣的親子游戲,邀請家長參加,那麼,如果有這樣的活動,家長一定不要錯過和孩子一起體驗親子游戲的快樂。

遊戲準備:

隊服、獎品

遊戲過程:

1.家長和自己的寶寶組成一個小組,並且,給自己的小組取一個好聽的名字。

2.由寶寶去領取自己小組的隊服,並且,和家長們在最短的時間內換好隊服。

3.遊戲開始前,家長們按照規定,排成一排,並且在地上坐好。

4.寶寶們根據提示,站到家長的面前,準備開始遊戲。

5.哨聲響起,寶寶們由家長扶持,站到自己的腿上。

6.計時開始,看看哪個寶寶能夠在自己家長的腿上站得時間最長。

7.根據時間顯示,站得最長的哪個寶寶獲得勝利。

8.給獲勝的寶寶頒發獎品吧。

《平衡》幼兒園教案 篇2

一、活動目標

1.練習在高低不一的平衡木上做各種動作,發展幼兒的平衡能力。

2.具有初步的大膽進行身體活動的能力。

二、重點和難點

從平地上的平衡走變化到一定高度和寬度上的平衡木走及進行各種動作的平衡練習,這對幼兒的身體活動是一個新的問題,有一部分幼兒會由此產生害怕的心理,故在活動器具的選擇和活動方法的提供上,要讓他們有一個逐漸過渡、慢慢適應的過程。

三、材料及環境創設

1.觀賞我國體操運動員進行體操比賽的錄像。

2.錄音機1架,藝術體操音樂若干段。

3.高度、寬度、坡度要求不一樣的平衡木三條,與平衡活動相配套的各種活動器具,如傘、帽子、沙包、球、娃娃、積木等若干。

四、設計思路

身體平衡運動,對中班幼兒來說,已不是很困難的事。且每個幼兒在這方面的發展進程是不一樣的。有的幼兒可在既高且窄的平衡木上走,有的幼兒只能慢慢地走過低低的寬寬的平衡木。所以教師要根據每位幼兒的實際活動水平、設計和安排難度不一的活動,提供不同的指導和幫助。既可在平衡器材的高度、寬度和坡度上有不同的要求,又可在運動方法的指導上給幼兒不同的示範和選擇。可從徒手走逐步過渡到持物走、加速走和在間隔物體上走。

五、活動流程

提供材料——重點指導——難度練習

在場地上出示高度(10—30釐米)寬度(15—20釐米)坡度不一(視具體情況而定)的平衡木,請幼兒扮體操運動員,聽音樂,自由選擇動作走過平衡木。中間提醒幼兒可不斷變化手臂動作,如叉腰,上舉,側平舉、抱頭、曲臂等,教師一旁觀察,哪些幼兒已完全自如地進行活動了,哪些幼兒雖能獨立活動但動作還很笨拙,哪些幼兒還不能獨立地進行活動,在此基礎上,給予幼兒不同的指導和幫助。

教師在每次活動時,除了靈活的隨機指導外,還必須要有重點指導內容和計劃。如第一次是重點指導那些沒有勇氣登高的幼兒;第二次是指導那些大膽選擇在窄的平衡木上走的幼兒;第三次是指導那些不敢在有坡度的平衡木上走的幼兒;第四次是指導那些在平衡木上不斷變化創新動作的幼兒等,除了器具選擇的重點指導外,還要有落實到那些幼兒身上的具體指導方法的考慮。

隨着活動的開展。視幼兒的能力發展,要逐漸增加活動的難度,可從徒手走到拿小器具在平衡木上走,並鼓勵幼兒根據器具等特點創造各種動作;頭頂沙袋走、抱球走、撐傘走等,還可以編成遊戲讓幼兒玩。如“送娃娃過小河”(抱娃娃走過平衡木)、“運西瓜”(幼兒依序站在平衡木上傳吹塑球)等。再過渡到在間隔物體上走,如走木梯,走樹樁,在平衡木上放一塊泡沫塑料積木跨過去等。

《平衡》幼兒園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能在高25cm,寬15cm的平衡木上走。

2、通過有趣的情境,感受體育遊戲的快樂。

3、逐步養成勇敢、不怕困難的品質。

活動準備:

平衡木,大積木若干,洋娃娃一個,小熊頭飾一個。

《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1、準備活動—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1)出示洋娃娃,告訴幼兒“洋娃娃有許多好朋友,都是可愛的小熊,你們想不想來做她的小熊朋友啊?”

(2)放音樂《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老師拿着洋娃娃,幼兒隨着音樂,圍在老師身邊自由地跳一跳。

2、遊戲活動—小熊過橋。

(1)介紹遊戲內容:這裏有一座小橋,河對岸住着洋娃娃,小熊想到洋娃娃家去玩,就必須從橋上走過去,你們瞧,小熊是怎樣過橋的?

教師戴上頭飾邊念兒歌,邊走過平衡木。教師對小朋友說:你們敢過這個小橋嗎?我們來試一試吧。

(2)幼兒排隊一個跟着一個過平衡木,教師站在一旁觀察。

(3)討論:你是怎麼走的?小結:兩臂側平舉,眼睛看前面。

(4)幼兒再走一次平衡木,老師站在一旁重點幫助個別較膽小的幼兒。

(5)幼兒多次練習走平衡木過小橋。

3、放鬆活動。

教師帶領幼兒在河對岸,與洋娃娃一起手拉手,跳一跳圓圈舞。

評價:表揚大膽走過小橋、身體不搖晃的幼兒。

活動反思:

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是好模仿,因此,幼兒跟着老師模仿小動物的動作幼兒很開心,幼兒基本上都跟着老師模仿小動物做動作。在做熱身活動時,幼兒興奮得只是嘻嘻哈哈地隨意做動作。在這個環節中讓幼兒跟着老師邊念兒歌邊做練習動作時,多數的幼兒只是顧着做動作,沒有幾個幼兒跟着老師念兒歌,爲了讓幼兒的興趣繼續,我沒有太強求幼兒一定要念兒歌,只要求他們把動作做得好些。在玩遊戲時,幼兒戴上頭飾,幼兒基本上能排隊一個跟着一個過平衡木。但有些幼兒可能太興奮,他們不注意聽老師的口令和看更換的頭飾做動作,只顧着做自己喜歡的動作。

《平衡》幼兒園教案 篇4

活動要求:

1、利用平衡臺,發展幼兒的平衡能力。

2、克服幼兒膽小情緒。

活動重點:

在平衡臺上坐搖,跪搖、趴搖、躺搖、站搖。

活動難點:

爬過排成一列的平衡臺

活動過程:

一、引起興趣

請小朋友做各種平衡動作。

二、練習各種動作

1、請幼兒學樣,練習坐搖,跪搖、趴搖、躺搖、站搖的動作,保持身體平衡。

2、教師個別指導和幫助。

三、遊戲:小螞蟻過橋

1、平衡臺排成一列,在上面四肢協調爬。

2、幼兒練習

3、遊戲

《平衡》幼兒園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發展身體平衡能力,培養聽信號的習慣。

2、提高幼兒對體能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材料準備:平衡蛋2套、雙單元磚12個、體能棒24根;音樂。

經驗準備:有頭頂報紙等平衡走的遊戲經驗。

活動過程

一、準備部分。

1、教師帶領幼兒一起做熱身運動,活動一下脖子和腿腳。

2、教師出示遊戲材料,帶領幼兒一起佈置場地:用雙單元磚間隔排成一條直線,並將體能棒插到體能棒的兩側,設置障礙線,以激發幼兒參與遊戲的興趣。

二、遊戲部分。

1、幼兒手拿平衡蛋站在場地上等待。音樂響起,教師發出口令"頭頂平衡蛋慢走",幼兒要立刻將平衡蛋放在頭頂上,隨着音樂自由分散地慢慢走。

2、幼兒兩人一組各伸出一隻手,等待教師的口令。音樂響起,兩名幼兒手牽手,頭頂平衡蛋在場地上自由行走。

3、幼兒兩兩面對面站立,等待教師的口令,隨着音樂的響起,互握雙手,頭頂平衡蛋在場地上用側步走的方法自由行走。

4、幼兒線嘗試頭頂平衡蛋跨過爽單元磚和體能棒組合而成的障礙線。待幼兒熟悉後,可以開展單個幼兒頭頂平衡蛋或兩個幼兒同時頭頂平衡蛋跨過障礙線的比賽。

三、結束部分。

1、做脖子、腿腳的放鬆運動,遊戲自然結束。

2、稍事休息後,教師帶領或引導幼兒將材料歸放好,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幼兒的安全。

《平衡》幼兒園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探索平衡板的多種玩法,發展幼兒求異思維,提高身體的平衡能力。

2.增強幼兒的合作意識,體驗體育活動的樂趣。

3.願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錶達自己的想法。

4.遵守遊戲規則,掌握遊戲的玩法

活動準備

1.平衡板若干(平衡板上貼有各種幾何圖形及數字1~lO)。

2.幼兒已玩過找規律的遊戲。

3.音樂及鱷魚胸飾。

活動過程

一、熱身運動:平衡板操

幼兒手持平衡板走進場地。

師:小朋友,你們平時有沒有玩過平衡板?請你們每人找一個空位子坐下來,我們一起來運動運動。

(師生隨音樂自由地在平衡板上做操:坐在平衡板上勾繃腳、踢腿,站在平衡板上做腹背運動等。在輕鬆的音樂聲中做熱身運動,幼兒動作較舒展,情緒較好,爲開展下面的活動奠定了基礎。)

二、自由探索平衡板的不同玩法

師:除了剛纔做的動作,平衡板還可以怎麼玩?請你們每人找一塊空地玩一玩,看誰玩得花樣多。

幼兒自由探索,教師個別指導。

集中幼兒,交流玩法。師:小朋友想出了這麼多玩法,你們真棒!

(這一環節,幼兒想到了從平衡板上跳過去,單腳站在平衡板上,坐或趴在平衡板上搖小船,推平衡板,幾個幼兒將平衡板拼起來玩等。通過幼兒主動作用於平衡板進行各種活動,對幼兒多種技能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三、遊戲:過橋

1.啓發幼兒尋找規律合作搭“橋”,並自由練習。

師:請小朋友看看平衡板上有什麼。

平衡臺上有數字和各種圖形,可按什麼規律排隊?

請你們幫它們找找規律,給它們排排隊。

你們是怎樣給它們排隊的?(幼兒介紹)

(此環節與數學領域相結合,變講授學習爲探索學習,爲幼兒提供了探索的機會。幼兒根據平衡臺上的數字、圖形、顏色找規律,進行拼橋並玩過橋遊戲,通過探索、嘗試以及運用自身已有的經驗,不斷尋求新的活動方式,在提高活動能力的同時,發展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2.按要求合作搭“橋”,玩“過橋”遊戲。

(1)師:請你們按平衡臺的顏色分成紅、黃兩隊(幼兒分別站在紅、黃線上),紅隊按平衡臺上的數字從小到大排列成“橋”,黃隊按平衡臺上的數字從大到小排列成“橋”,看哪隊排列速度快。

(2)師:請你們把雙數的平衡臺抽出組合成“曲橋”(一組平衡板之間的距離小,另一組平衡板之間的距離稍遠些)。幼兒自由選擇並練習。集合幼兒討論:怎樣才能走得又穩又快。

(3)將抽出的平衡板還原。師:紅隊走單數過橋,黃隊走雙數過橋,過橋時如果從橋上掉下,退回重走,要求走得又穩又快。

變換過橋要求,幼兒練習過橋。

(走曲橋、走單數或雙數過橋,採用循序漸進的方式組織活動,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將平衡板引發的動作由易到難地進行練習。)

四、遊戲:大鱷魚

集合幼兒成一路縱隊。

師:老師來做大鱷魚,小朋友從曲橋上通過,要走得又穩又快,注意安全,不要被大鱷魚“咬”到。

幼兒遊戲。

師:一點東西也沒吃到,讓我來抓幾個。

幼兒四散跑。

(在玩大鱷魚吃小朋友的遊戲時,幼兒四散跑動,目的是爲了放鬆幼兒緊張的情緒。此環節,通過創設遊戲情境,激發了幼兒參與遊戲的樂趣,體現了師生互動。)

五、放鬆遊戲:吸塵器

啓發幼兒將平衡臺想象成吸塵器,整理場地結束活動。

師:大鱷魚剛纔吃東西吐得地上到處是髒東西,讓我們用平衡臺做吸塵器,一起來打掃乾淨。

(體育活動與故事情節、幼兒興趣相結合,讓他們在愉快的情境中結束活動。)

《平衡》幼兒園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嘗試用身體來表現各種概念,獲得新的運動經驗,並體驗成功的樂趣。

2、通過遊戲,發展平衡能力,形成活潑開朗的性格。

3、在自由玩曲奇餅乾盒的過程中,培養髮散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

【活動準備】

1、寬闊安全的操場,並在操場上畫兩個大圓圈。

2、曲奇餅乾盒若干,青蛙頭飾若干,平衡板、拼墊若干。

【活動過程】

一、熱身運動:小青蛙游泳t

以小青蛙到河裏去游泳爲主線,編排音樂動作活動身體(各種游泳的姿勢)。

二、有趣的荷葉遊戲

1、遊戲一:荷葉疊疊高。

(1)師:今天我們青蛙寶寶要從荷葉上快速地走過,有的荷葉高,有的荷葉低,你們有沒有信心?

(2)幼兒先進行單層盒的平衡練習,再進行兩層或多層盒的練習。老師給予指導,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增加曲奇盒的高度,以激發孩子們的活動興趣。

遊戲場地器械分佈圖:

第一層次:單層盒第二層次:兩層或多層盒

(3)遊戲小結:表揚大膽勇敢的小青蛙。

2、遊戲二:踏荷葉比賽。

(1)介紹玩法:幼兒分成兩組先從荷葉上快速走過,再兩腳併攏擺動兩臂從跳墊上跳過,然後走過平衡板,跑回起點。最先連續完成三次的一組獲勝。

(2)幼兒開始遊戲。老師注意在平衡板處保護幼兒,提醒幼兒連續玩三次,並進行適時的鼓勵。

場地器械分佈圖:

增加練習密度(連續玩三次),一方面可以減少孩子的等待,另一方面又提高幼兒的活動量。

三、探索活動

1、啓發幼兒探索的願望。

啓發一:曲奇餅乾盒有這麼多的玩法呀,你們真是太聰明瞭。你們還能想出曲奇餅乾盒的其他玩法嗎?

啓發二:你們可以一人、兩人、多人合作玩,可以用身體的任何一個部位來玩。

2、教師注意提出安全要求。

3、幼兒自由探索活動。老師鼓勵幼兒的求異思維,表揚他們的新發明,並請大家借鑑和學習。

四、活動小結

師生回到教室,對活動進行小結,再次激發活動的願望。

1、表揚大膽嘗試、克服困難的幼兒。

2、表揚動腦思考、探索新玩法的幼兒。。

3、激發下一次活動的願望。老師:喜歡今天的遊戲嗎?我們下一次可以用今天你們想出的方法編遊戲來玩。

《平衡》幼兒園教案 篇8

設計意圖:

在自由活動中,常常看到孩子們擺弄書、筆、玩具,把它們豎起來,又倒下。孩子的這種無意識擺弄,引發了我設計這個活動。生活中有許多東西,有的可以站起來,有的不能站起來,當孩子發現這一現象後,再讓他們想辦法讓站不起來的東西也站起來,這樣使原來無意識地擺弄,變成了帶有問題去探索。本次活動的源泉來自於孩子,材料取自於生活,充分調動起孩子在活動中的積極性、主動性。

《幼兒園教育新綱要》指出:“‘幼兒科學教育’要儘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因此,我在組織大班科學活動“站直了,別趴下”時,引導幼兒親歷科學探究活動的過程,讓孩子們在操作、探索、交流中獲得進步,獲得有關周圍物質世界及其關係的經驗的過程,使幼兒獲得樂學、會學這些可持續發展的長遠教育價值,較好地實踐了《綱要》的精神。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激發幼兒探究物體直立平衡現象的興趣,體驗探索活動的樂趣。

2、知道有的東西站得穩,有的東西不能站起來,初步感知物體直立平衡現象。

3、大膽嘗試讓站不起來的東西也站起來,培養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發揮創造性。

活動重點:

知道有的東西站得穩,有的東西不能站起來,感知物體直立平衡現象。

活動難點:

大膽嘗試讓站不起來的東西也站起來。

活動準備:

1、厚的書、薄的書、鉛筆、可樂罐、娃娃、一次性筷子、捲筒紙芯、葉子、玩具梳子、雞蛋、吸管等。

2、輔助材料:橡皮泥、夾子。

活動過程:

一、幼兒遊戲《直立的木頭人》進場。

二、第一次探索,找找能站住的東西,感知物體直立平衡現象。

1、引導幼兒自由探索

教師:今天我帶來了很多東西,等會請你們一起玩,但玩的時候要找找哪些東西可以站起來?

2、幼兒探索,教師觀察。

3、幼兒表述探索結果

教師:請你們告訴大家,你讓什麼東西站起來?是怎麼讓它站起來的?

4、教師小結:……

三、第二次探索,大膽嘗試讓站不起來的東西也站起來,發揮創造性。

1、鼓勵幼兒想辦法大膽嘗試解決問題

教師:現在請你們動動腦筋,讓站不起來的東西,也站起來。

2、幼兒探索,教師觀察發現。

3、幼兒表述探索結果

教師:誰成功了?告訴大家,你是怎麼讓它站起來的?

四、第三次探索,鼓勵幼兒再次大膽創造【添加輔助材料】

教師:老師今天還爲你們準備了一些東西,有橡皮泥、夾子你們可以請他們來幫忙,再試試看,用和剛纔不一樣的方法讓站不起來的朋友,站起來。

1、幼兒操作,教師鼓勵個別幼兒。

2、引導幼兒介紹自己的方法。

教師:誰願意告訴大家,你是用什麼辦法讓站不起來的東西站起來的?

教師:誰用其他不同的方法也讓它站起來了?

3、教師小結:你們想了很多方法,讓站不起來的東西站了起來。以後,我們再去找找,還有哪些東西也能站起來。

活動延伸:

回家找找我們家裏還有那些東西能站起來,哪些東西不能站起來?有什麼辦法讓不能站起來的東西也站起來?

《平衡》幼兒園教案 篇9

指導語:

1、本組遊戲能促進幼兒平衡覺的發展。通過親子平衡遊戲,培養幼兒自信、大膽、勇敢、堅毅的品質。

2、本組遊戲一個或幾個家庭都合適。

遊戲一:我是小陀螺編者:嚴彩芝遊戲功能:

1、幫助孩子在快速運動時能保持肢體平衡;

2、促使平衡覺的發展,體驗親子游戲的樂趣。

遊戲過程:

1、讓孩子找個空地站好,可以把手臂伸平,不要扶任何東西。也可以把手放在腿兩邊,原地旋轉。

2、孩子在轉的時候媽媽可以說:"寶寶像個小陀螺,轉、轉、轉……好,停下來,看看寶寶能不能站好不倒下。"

3、讓孩子靜靜地站立一會兒,直到他感覺不到暈了。

4、用這種方法,連續做5次,並且每天堅持如此。

5、爲了引起孩子的興趣,爸爸媽媽可以和孩子輪流做,看誰能堅持不倒下來。

遊戲二:小小雜技演員編者:嚴彩芝遊戲功能:訓練寶寶腳跟對着腳尖後退走,培養行走能力。

遊戲材料:長繩子或直線遊戲過程:

1、在地上畫一條線或放一根長繩子。

2、媽媽和寶寶一起站在繩子的一端,腳跟對着腳尖往另一端走。

3、走到頭以後,再用後腳跟抵着前腳尖往後退着走回來。走到繩子中間,學着雜技演員那樣,用一隻腳在繩子上獨立一會兒。寶寶和媽媽在繩子中間做不同的動作。

4、根據寶寶完成情況,媽媽可以和寶寶在頭上各頂一個積木走。

遊戲三:小小搬運工編者:嚴彩芝遊戲功能:

1、幫助孩子訓練平衡能力;發展持物運動的能力。

2、培養幼兒任務意識及堅韌、勇敢的品質。

遊戲材料:書或沙包遊戲過程:

1、爸爸和孩子參賽,媽媽當裁判。

2、爸爸和孩子都把兩臂伸直,每人拿一個沙包或是一本書放在頭頂上,從一個房間運到另一個房間。

3、也可以把書放在伸直的手臂上,從房間的一邊運到另外一邊,看看能夠堅持多遠不掉下來,一直運到終點的人爲勝利。

4、還可以爬着搬運,把書放在背上運到終點。

《平衡》幼兒園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通過多種平衡凳遊戲,發展幼兒的靈敏、力量和協調性。

2、培養幼兒積極思維、主動創想團結合作、富有責任感的品質及遇事沉着冷靜、勇於克服困難的良好心理素質。

3、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運動的快樂。

4、體驗人多力量大,同伴間應該相互合作的情感。

5、培養競爭意識,體驗遊戲帶來的挑戰與快樂。

活動準備:

平衡凳12條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活動手腕、腳踝

2、熱身操

二、基本部分

1、幼兒自由選擇平衡凳,探索創造平衡凳的各種玩法。

2、教師組織幼兒集中展示比較有新意和鍛鍊價值的幾種玩法,並讓幼兒選出三種感興趣的進行練習。

3、將選出的三種動作串起來,幼兒分成四隊進行平衡凳競賽。(兩遍)

4、老師教授平衡凳趣味遊戲①幼兒嘗試十人同時站上一條平衡凳。(如果都成功直接進入④)②擇優示範,請他們談談爲何能成功,並總結歸納出如下幾點:

a、要穩住重心,不要搖晃,不要推擠。

b、多想到同伴,採取緊貼和側站的方式,以增加空間。

c、間隔幼兒手臂互拉的技巧。

③請幼兒們再次活動,牢記同伴獲得成功的經驗:控制平衡,站的姿勢,要有序。

④結合已有經驗,增加難度,再次遊戲。

將兩條平衡凳並在一起,減小空間,讓二十名幼兒站上去。

⑤如果失敗,引導幼兒分析原因,再次嘗試。如果再次失敗,教師將協助幼兒完成,並告訴他們要注意的地方,然後再集體完成一次。

⑥如果成功,老師加入再玩一次。用表揚的方式告訴他們成功的所在。

⑦一起感受成功的喜悅,歡呼。

三、結束部分“玩了半天,身體累累的吧?,現在兩個小朋友互相幫助按摩一下,放鬆放鬆”。

(老師可對活動進行講評)活動延伸:

和幼兒一起交流分享沒完成任務時的沮喪心情,及通過合作,互相幫助後全體站上平衡凳的喜悅心情,引導幼兒認識到只要開動腦筋,相信自己,團結合作,再大的困難也能克服。

小百科:平衡,謂衡器兩端承受的重量相等,不傾斜。

《平衡》幼兒園教案 篇11

活動目標:

1、通過多種平衡凳遊戲,發展幼兒的靈敏、力量和協調性。

2、培養幼兒積極思維、主動創想團結合作、富有責任感的品質及遇事沉着冷靜、勇於克服困難的良好心理素質。

3、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運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平衡凳12條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活動手腕、腳踝

2、熱身操

二、基本部分

1、幼兒自由選擇平衡凳,探索創造平衡凳的各種玩法。

2、教師組織幼兒集中展示比較有新意和鍛鍊價值的幾種玩法,並讓幼兒選出三種感興趣的進行練習。

3、將選出的三種動作串起來,幼兒分成四隊進行平衡凳競賽。(兩遍)

4、老師教授平衡凳趣味遊戲

①幼兒嘗試十人同時站上一條平衡凳。(如果都成功直接進入④)

②擇優示範,請他們談談爲何能成功,並總結歸納出如下幾點:

a、要穩住重心,不要搖晃,不要推擠。

b、多想到同伴,採取緊貼和側站的方式,以增加空間。

c、間隔幼兒手臂互拉的技巧。

③請幼兒們再次活動,牢記同伴獲得成功的經驗:控制平衡,站的姿勢,要有序。

④結合已有經驗,增加難度,再次遊戲。

將兩條平衡凳並在一起,減小空間,讓二十名幼兒站上去。

⑤如果失敗,引導幼兒分析原因,再次嘗試。如果再次失敗,教師將協助幼兒完成,並告訴他們要注意的地方,然後再集體完成一次。

⑥如果成功,老師加入再玩一次。用表揚的方式告訴他們成功的所在。

⑦一起感受成功的喜悅,歡呼。

三、結束部分

“玩了半天,身體累累的吧?,現在兩個小朋友互相幫助按摩一下,放鬆放鬆”。

(老師可對活動進行講評)

活動延伸:

和幼兒一起交流分享沒完成任務時的沮喪心情,及通過合作,互相幫助後全體站上平衡凳的喜悅心情,引導幼兒認識到只要開動腦筋,相信自己,團結合作,再大的困難也能克服。

《平衡》幼兒園教案 篇12

遊戲目標:

1、激發幼兒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培養幼兒的獨立意識,體驗成功的喜悅。

2、發展幼兒身體動作的協調性,增強幼兒的體質。

3、通過遊戲引導幼兒走過平衡木、渡過攀巖牆,發展幼兒平衡、攀爬、協調等基本動作。

4、鍛鍊平衡能力及快速反應能力。

5、鼓勵幼兒積極參與遊戲,體驗遊戲帶來的快樂。

遊戲準備:

攀巖牆一面、平衡木一條、蕩木一條、跳繩兩根、大皮球若干。

遊戲玩法:

1、小班:"過小橋"。從起點開始自己獨立走過平衡木,到達終點後連續拍球20下,即可獲得獎品。

2、中班:"過蕩橋"。從起點開始自己獨立走過"蕩橋",到達終點後連續跳繩10下,即可獲得獎品。

3、大班:"過攀巖"。從起點開始自己獨立走過"攀巖",到達終點後連續跳繩20下,即可獲得獎品。

遊戲規則:

1、幼兒必須按規定數量完成遊戲。

2、一切活動都要幼兒自己獨立完成,家長可以提醒,不可以幫助。

活動反思:

一、教學設計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課堂教學是學生自主學習的主陣地,在時間、空間和學習方法上體現一個“放”字,確保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更多,自主選擇學習方法。《攀爬》一課我從教案的設計上進行改變,使課的目標更具體細化、更有針對性,學生能在教師的引導下,根據各自的興趣,自主、合作、創新的模仿各種動物的爬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二、教學過程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習《攀爬》一課,從教學內容上看體現了知識性、趣味性、實效性的有機整合。我在教學中,改變了傳統的組織形式,讓學生散點自鍛、分組結伴(分組創新嘗試練習),如:創想活動這一環節中,教師通過言語啓發、鼓勵,讓學生在小組學習過程中,積極創想、合作探究,學生聯繫生活實際,進行了螃蟹、蝸牛、小蛇和毛毛蟲等動物的模仿爬行,學生的積極參與和創想也出乎我的意料。學生在良好的自主學習的氛圍中,學習積極性得到了最大的調動。

三、教師時刻關注學生的自主學習《攀爬》一課學生在“模仿各種動物的爬行、模仿各種動物的跳的接力”的自主學習中,爲了使學生體驗快樂和成功,我時刻關注學生學習的態勢,在模仿各種動物的爬行創想練習中,學生大膽創新、積極嘗試;在模仿各種動物的跳的接力時,學生分組合作,顯示出學生不再是孤立的學習者,而是願意與小夥伴一起研究性學習。

四、實踐與反思在《攀爬》一課的實踐反思中,我感到對教材的目標把握還得不夠,要進一步學習、研究、探索、運用學生自主學習這個教學策略。在教學過程中如何進一步引導、關注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思考了什麼,感悟了什麼,發現了什麼,收穫了什麼,使學生得到知識的積累,能力的提高和情感的昇華?還得實踐、反思、實踐、反思、再實踐。今後我在教學中還有待改進的地方是:1、由於創想活動的時間我沒有掌握好,只好把調節遊戲給省了,直接進入到下一步的教學中,雖然只有短短的兩分鐘,但是卻給我留下了不小的遺憾,也使整節課顯得不夠完美,所以在教學時間的把握上,我今後要更加註意。2“模仿各種動物的跳的接力”的教學設計上,我還要動些腦筋,採用更多的不同形式進行教學,注意小組成員間的通力配合。在巡視指導方面,我照顧的範圍還有待進一步擴大,應更加註意對差生(行爲偏差生、完成動作不好的學生)的幫助,使他們取得進步,跟上其他同學的學習步伐,也讓他們體會到進步、成功的喜悅。

《平衡》幼兒園教案 篇13

活動目標:

1、嘗試改變兩端積木重量,探究平衡方法。

2、發現操作規律,培養科學的精神和態度。

3、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並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4、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能力。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

紅藍棒“3”四根、紅藍棒“1”四根、記錄紙、鉛筆、橡皮、大記錄板、黑色水筆、積木。

經驗準備

進行三次活動:第一次活動引導幼兒在搭建紅棒十字架中,初步感受平衡的概念;第二次活動引導幼兒通過改變支點使紅藍棒保持平衡;第三次活動引導幼兒感知在平衡的`紅藍棒“4”兩端要添加同樣塊數的積木才能讓紅藍棒保持平衡。通過i次試驗,幼兒掌握了試驗的基本規則和記錄的初步方法。

此次活動讓幼兒探索如何改變紅藍棒“3”兩側的重量,讓紅藍棒達到平衡。

重點、難點:

使紅藍棒“3”達到平衡的條件:短的一邊的積木數要多於長的一邊。

活動過程:

1、回憶並鞏固上次實驗結果與經驗。

教師:上次我們做的平衡實驗得到什麼結果了呢?

幼兒:在紅藍棒“4”的兩邊,要放一樣的積木才能平衡。

老師出示紅藍棒“4”,一個小朋友往兩邊各放兩塊積木,紅藍棒平衡。

2、介紹本次實驗。

教師:今天我們換一根紅藍棒3,我們要將支點放在紅藍棒“3”的“2”和“3”之間,你們猜猜會怎麼樣?(教師邊介紹邊演示放的位置)

幼兒:那肯定不平衡。

教師:我們來試試看啊。(把紅藍棒“3”擺在支點上)呀!不平衡!那怎樣使紅藍棒“3”達到平衡?

幼兒:要在短的那邊多放積木。

幼兒:要在長的那邊多放。

幼兒:應該是在短的那邊多放吧?

教師:爲什麼你認爲是在短的那邊多放呢?

幼兒:那我就不知道了。

幼兒:我覺得是要在長的那邊多放,因爲那邊長。

幼兒:你沒看見那邊沉啊?肯定得少放。

教師:你們想不想親自試一試呀?

3、介紹實驗規則和記錄時的注意事項。

教師:到底怎麼才能讓這個不平衡的紅藍棒達到平衡呢?我們做試驗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幼兒:積木的兩邊要對齊。

教師:你是說積木的邊要和紅藍棒的邊對齊嗎?

幼兒:對,要不就不準了。

幼兒:要放在支點的中間,要不就不穩了。

幼兒:要把“2”和“3”的那個線和紅藍棒“1”那兒對齊。

教師:剛纔小朋友們說的這些規則大家都同意嗎?積木兩端要與紅藍棒的兩邊對齊,支點(紅藍棒“1”)放在藍色段內,它右側的邊緣與紅藍棒“3”的“2”和“3”的分界線對齊,而且要放在支點的中間,還要記下真實結果。

幼兒:同意。

4、幼兒分組進行實驗,教師巡迴指導。

教師提醒幼兒邊實驗邊記錄結果。

第一組:幼兒①把三角積木對着2、3之間的線放好,幼兒②歪着頭看了看:“行了。”幼兒①拿一塊放在長邊,幼兒②拿一塊放在短邊,幼兒①又拿一塊放在短邊,紅藍棒的短邊翹起來了,兩邊基本平衡了,幼兒②在記錄表上記錄下結果。接着幼兒①就在長邊放兩塊積木,幼兒②往右邊放兩塊積木,還是長邊低,她們倆說:“怎麼回事?”於是又拿一

塊往長邊放,長邊更低了。幼兒②說:“不對,長邊太沉了,得往這邊放。”說着拿起長邊的一塊積木放在了短邊上,紅藍棒平衡了……

第二組:幼兒③和④都操作積木,不斷地在兩邊放積木,平衡了再添加積木,沒有記錄結果。教師:“你們發現什麼結果了?”幼兒⑧:“短邊總是比長邊放的多一塊。”幼兒④:“不是多一塊。”教師:“到底多幾塊?”幼兒③:“就是多一塊。”幼兒④說:“不對。”教師:“你們爲什麼會記不住了?”幼兒③:“忘了記錄了。”教師:“你們發現了一個規律,也挺好的。不過還是要將結果記錄清楚,才能驗證你們的發現呀。”

5、分享實驗結果,總結規律。

老師請每一組幼兒把成功的積木的數量填寫在大的記錄錶板子上。

教師:你們發現什麼規律了嗎?和你們最開始猜想的一樣嗎?

幼兒:和我猜想的一樣,長的那邊積木少。我猜想對了。

教師:那爲什麼長的那邊積木少呢?如果我再往長的這邊多放會怎麼看,本來長的這邊就沉下去的,你要是再放,不就更沉?

教師:可爲什麼長的這邊會沉下去呢?

幼兒:因爲這邊木頭多,就重唄。

教師:今天我們又發現了平衡的方法,誰來說一說?

幼兒:紅藍棒短的一邊放的積木多,長的一邊的積木少,紅藍棒“3”就平衡了。

活動反思:

活動的生成來源於蒙氏班的教具操作,突破蒙氏教具單一的目標特點,將蒙氏教具固有的操作靈活運用,教師引導幼兒運用紅藍棒開展科學探究活動“平衡實驗”,使它成爲幼兒學習和探究的工具。這是一個沒有采用標準測量工具的平衡活動。雖然不是那麼精確,但從幼兒不斷的探索和嚴肅認真的眼神裏,我們看到了幼兒敢於實踐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探究精神。通過實驗探索兩邊各放幾塊積木,可以使紅藍棒平衡,在操作、記錄和經驗整合中,他們獲得了關於平衡的相關經驗。

不足之處:

由於支點的受力面積比較大,積木也不完全等重,所以得出的結論不會完全精確,只能是模糊的描述總結:紅藍棒短的一端添加的積木多,長的一端添加的積木少,才能使紅藍棒“3”達到平衡。所以工具的嚴謹性稍微差了一些。

《平衡》幼兒園教案 篇14

活動目的:

1、利用提供的輔助材料來進行動手操作活動,感知物體的平衡現象。

2、大膽地用語言來表達自己在操作中的感受,體驗探究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正方形的泡沫板,牙籤,橡皮泥

2、錄音機,磁帶

3、記號筆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材料要和大家一起來進行操作活動,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些有些什麼材料吧!”(教師和幼兒一同認識操作材料)

二、操作探索:

(一)第一次操作

1、提問猜測:如果讓正方形的泡沫板站在小朋友的手指上會發生什麼狀況呢?

2、幼兒操作探索,提問:小朋友你的正方形娃娃站在手指上會怎樣呀?

(幫助幼兒區分“躺”和“站”。)

(二)第二次操作

1、設疑:那你能讓正方形娃娃這樣“站”起來嗎?

(教師演示:讓正方形圖形娃娃一個角站在手指上,保持平衡來回晃動。)

2、要求:

(1)我們一起來看看老師除了帶來了正方形的泡沫板,還給大家準備了什麼材料?

(2)小朋友在使用牙籤時要注意些什麼?

師:“現在請大家利用老師提供的牙籤和橡皮泥,來讓正方形泡沫板變成一個能站在手指上的平衡娃娃吧!”

3、幼兒動手探索操作:

教師巡迴指導,提醒幼兒:娃娃能不能站立?爲什麼不能?

(幫助幼兒找出原因,從而調整製作方法。)

個別指導:你能給娃娃裝上腳試試嗎?(提醒幼兒製作成左右晃動的跳舞娃娃樣子。)

4、集中提問:

你的娃娃能站在手指上嗎?你是怎樣讓娃娃站到手指上的?

比較:你覺得哪個娃娃有趣?爲什麼?

5、小結:小朋友真能幹,發現了跳舞娃娃的祕密,只有當娃娃左右兩邊的腳重量保持平衡時它才能在手指上跳舞。

(三)第三次探索:

師:“老師知道剛纔有一些小朋友沒有成功,沒關係現在我們就用剛纔小朋友說的方法來製作一個在手指上跳舞的平衡娃娃吧!相信這次我們都會成功啊!

1、幼兒操作,完成製作。

2、幼兒添畫五官。

3、隨音樂跳舞。(結束)

《平衡》幼兒園教案 篇15

遊戲目標:

1、培養幼兒的平衡能力;

2、培養幼兒敢於一個人走平衡木的膽量。

3、能根據指令做相應的動作。

4、願意參與體育遊戲,體驗在遊戲中奔跑、追逐的樂趣。

遊戲過程:

教師先擺好平衡木,讓幼兒排好隊,一個跟着一個走,注意保持距離。

指導要求:

1、指導幼兒一個個的走;

2、指導幼兒走平衡木的時候不推拉擠其他幼兒;

3、指導幼兒走平衡木時注意安全。

活動反思:

我根據本班幼兒年齡小、愛動這一特點制定了本次走平衡木的體育活動。在準備的過程中,我還選用了幼兒能夠接受的高矮適中的平衡木,孩子們的積極性特別高。

《平衡》幼兒園教案 篇16

【設計意圖】

小班階段幼兒的平衡能力還較弱,平衡板是發展此項運動能力的一種很有效的體育器械。小班的孩子喜歡新鮮有趣的活動,本設計根據幼兒這一特點,在培養幼兒平衡能力的同時,也注重培養孩子們對體育活動的興趣以及探索和創新的精神。

【活動目標】

1.在體育活動中能自主活動,大膽探索平衡板的多種新玩法,發展平衡能力及爬、走等基本技能。

2.探索平衡板和球結合的多種玩法,提高動作的靈巧性、協調性,體驗與同伴合作的愉快。

【活動準備】

平衡板、球各人手一個。

【活動過程】

一、準備活動

以故事形式引導幼兒做準備運動。

教師:春天來了,小燕子飛來了(上肢運動――兩臂在體側上下襬動),多開心。飛到樹林裏,許多小樹被春姑娘吹得擺呀擺的(體轉――身體左右、前後轉動),真帶勁。小燕子飛到公園裏,看到許多小朋友在玩蹺蹺板,一上一下真好玩(下蹲運動),有趣極了。

小燕子飛到動物園裏,看到許多大象,大象的鼻子長又長(腹背運動――身體前屈學長鼻子大象走),像老爺爺拄着柺杖往前行。小燕子飛到幼兒園裏,看到許多小朋友在玩皮球(跳躍運動),它們也學着跳上跳下。

小燕子還看到爺爺奶奶在做運動(捶捶背、敲敲腿、拍拍屁屁),輕鬆輕鬆。

準備活動可視具體情況重複一次。

二、基本部分

1.探索平衡板的多種新玩法。

(1)幼兒自主探索。

(2)教師小結,請個別幼兒介紹、示範自己的新玩法。

師:剛纔,小朋友們都做了嘗試,老師看到有很多小朋友想出了很多種新的玩法,現在,誰來告訴大家你剛剛是怎麼玩的?讓我們一起來學學這些新的玩法,好嗎?(請幼兒介紹、示範自己的玩法,教師及時給予鼓勵。)

(3)幼兒用新玩法玩遊戲(遊戲交換兩次)。

幼兒自由分成三組玩:

①站在兩張平衡板上走(兩張合拼增加寬度再接長)。

②在平衡板的反面上走(平衡板反面有弧型,增加了難度)。

③在平衡板的反面上爬。

2.探索平衡板和球結合的多種玩法。

(1)幼兒自主探索。

師:皮球也想玩了,我們也請它跟我們一起玩好嗎?請你們每人拿一個球和板,想想這兩種玩具可以怎麼玩。

(2)小結,請幼兒示範自己的玩法。

師:你們真聰明,還可以把球和平衡板當成朋友一起玩,想出那麼好玩的遊戲。現在,請一個小老師上來示範一下(幼兒示範)。

(3)重點練習板上拋接球、板上運球、趴在板上推球。

①板上拋接球:雙手抱球站在平衡板上,把球向上拋出,等球下落時馬上把球接住。

②板上運球:把平衡板一個接一個地連成小路,中間相距30釐米,幼兒抱球從平衡板上走過,把球投入筐中。

③趴在板上推球:兩人一組,趴在平衡板上,相距一米左右進行推接球遊戲。

三、結束部分

師:我們把球放在平衡板上,手扶住平衡板的兩邊不碰到球,把它們都送回家吧,好嗎?看誰的球一直都不會掉下來。

【設計評析】

孩子通過自由或結伴玩平衡板,充分培養了創新意識和初步的與同伴合作的意識。他們會兩三個人合作把平衡板反過來拼在一起,變成可以攀爬的樓梯;把兩張平衡板疊在一起,變成蹺蹺板;把許多張拼起來,變成獨木橋……在加入球的環節中,孩子的平衡能力和動作的靈巧性得到進一步的提高,思維也更活躍了。

《平衡》幼兒園教案 篇17

活動目標

1、發展幼兒的平衡、鑽爬、攀登能力,讓幼兒嘗試和探索從高處往下跳的技能,提高靈敏性、協調性。

2、培養幼兒勇敢、互相幫助的良好品質,能主動參與並在活動中積極動腦的意識與能力。

活動準備

1、平衡木4條、海棉墊4塊

2、音樂:快樂遊戲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在音樂伴奏下師生一起做熱身操。

二、展開

1、介紹活動器材

教師:你沒看這是什麼?(平衡木)

我們可以用平衡木幹什麼呢?今天我們就用平衡木做有趣的遊戲好不好?

2、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

(鼓勵幼兒自由探索平衡木的各種玩法,並及時請幼兒示範自己的玩法。)

3、帶領幼兒做走爬遊戲。

(1)騎馬爬過小橋

雙腿分開坐在平衡木上,像騎馬一樣匍匐向前爬。

(2)爬暗道

將平衡木併攏排好,讓幼兒從平衡木下爬過去。

(3)走平衡

讓幼兒排好隊,魚貫式在平衡木上走過去。第二個來回可提醒幼兒加快速度。

4、讓幼兒走過橋,從橋上跳下。

教師示範從橋上往下跳的正確姿勢,講解方法和要領:

屈膝擺臂向上跳,前腳掌着地,屈膝緩衝,身體下蹲。

然後幼兒繼續練習。

5、視幼兒情況逐漸增加“橋”的高度,鼓勵幼兒嘗試從橋上走過並跳下。

三、結束

1、對幼兒的表現作積極的評價,表揚幼兒的勇敢精神和互相幫助的良好品質。

2、在音樂伴奏下跟老師做放鬆操。

幼兒園平衡遊戲教案,平衡感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一種能力,這與地球的重力也有一定的關係,但是平衡感也是可以鍛鍊的,幼兒從小的時候能鍛鍊一下平衡感,長大後就能強很多。

《平衡》幼兒園教案 篇18

活動目標

1、練習在平衡木上行走,訓練幼兒的身體協調性。

2、通過活動使幼兒的膽量得到鍛鍊。

3、體驗遊戲中互相合作的快樂及獲得成功的滿足。

4、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和創造力。

活動準備

1、體操運動員進行平衡木比賽的錄像。

2、平衡木。

活動過程

1、帶領幼兒觀賞我國體操運動員進行平衡木比賽的錄像。

2、請幼兒扮演體操運動員,走過平衡木。教師在一旁觀察,哪些幼兒已完全自如地進行活動,哪些幼兒雖能獨立活動但動作還很笨拙,哪些幼兒還不能獨立地進行活動,在此基礎上,給予幼兒不同的指導和幫助,重點指導那些沒有勇氣登高的幼兒。

活動延伸

隨着活動的開展,逐漸增加難度,鼓勵幼兒聽音樂,自由選擇動作(如側平舉、叉腰、上舉等)。

教學反思:

我根據本班幼兒年齡小、愛動這一特點制定了本次走平衡木的體育活動。在準備的過程中,我和孩子們一起準備材料,製作青草、小路,還有路邊的小花,我還選用了幼兒能夠接受的高矮適中的平衡木,孩子們的積極性特別高。

《平衡》幼兒園教案 篇19

活動目標

1、能找到合適的輔助材料,讓紙板小人在木棍上平穩直立,感受平衡的原理。

2、能完整的表達自己在實驗中的發現和感受。

3、體驗如何讓紙人直立在走鋼絲上帶來的樂趣。

重點難點

重點:讓紙板小人在木棍上平穩站立。

難點:能找到適當的材料或方法讓紙人平衡。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玩過平衡遊戲

物質準備:圖片、視頻、魚線、鉛筆、小棍、紙板小人、橡皮泥、回形針、積木、夾子、雙面膠等材料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入

1、你見過什麼樣的平衡?玩過哪些平衡遊戲?(通過回憶前期經驗引入活動,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二、提出大家要挑戰的任務

“老師這裏有一個小人,他也想穩穩當當的站立在木棍上。”出示紙人和木棍。請幼兒到前面來操作,發現紙人無法站立在木棍上。提出任務:請小朋友想辦法讓小人既能穩穩的立在木棍上保持平衡,又能夠動起來,就像走鋼絲一樣。(通過出示材料引導幼兒發現小人無法直立在木棍上的現象,引出活動任務。)

三、幼兒對任務進行操作嘗試

1、幼兒說一說讓紙人站在木棍上的方法。(鼓勵幼兒大膽猜想,充分表達,拓展幼兒思路。)

2、幼兒對自己的想法進行驗證。(通過操作驗證自己的猜想,鼓勵幼兒在操作中發現問題,並想辦法解決。)

四、分享交流

1、你是怎樣做的?用了哪些材料?你有什麼發現?(通過幼兒描述自己的探究過程,幫助幼兒理解使小人保持平衡的關鍵。)

2、一起小結讓小人成功直立的要點:使用輔助材料,兩側一樣重量,重力點要低。(幫助幼兒梳理成功製作平衡小人的經驗。)

五、增加難度:給小人戴上帽子還能直立站好麼

1、我們的小人都已經站好了,那給他戴上一頂帽子還能不能成功的站好呢?教師爲每名幼兒準備一塊橡皮泥,給小人戴上小帽子。讓大家再次進行探索。(增加難度,引導幼兒發現小人頭重腳輕,就會失去平衡。)

2、大家再次嘗試。(再次操作,發現小人頭部變重後,要給腳上增加重量使小人繼續保持平衡。)

3、分享自己的經驗(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和發現。)

一起小結:小人戴上帽子後變得頭重腳輕就栽了下來,需要再在小人的腿部或腳上再加上重量,底下一定要重。(幫助幼兒梳理操作過程中的發現。)

六、延伸活動:提供坡度不同的魚線,幼兒嘗試讓自己的小人在不同的魚線上行走,體驗“小人走鋼絲”遊戲的樂趣。(通過用自己製作的小人,玩“小人走鋼絲”的遊戲,體驗平衡遊戲的樂趣。)

活動總結

結合我們班開展的“有趣的平衡”的科學主題活動,幼兒對“平衡”這一現象有了初步的瞭解,並且對所見所玩的平衡現象和平衡遊戲都十分的感興趣。結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分析本班幼兒發展情況:幼兒個性強,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想法,敢於大膽嘗試創新,喜歡有挑戰性的活動;大部分幼兒能與同伴分享、合作、解決問題,平時活動中有互相學習的意識等特點。基於這些情況,我設計了《平衡小人》這節有趣的活動。

(一)相信幼兒是有能力的學習者,關注並尊重他們,支持他們在活動中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實現自己的想法

1、活動中做幼兒的觀察者,活動的支持者

活動中鼓勵幼兒大膽猜想,調動幼兒的已有經驗,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引導幼兒充分思考,大膽想象。活動中幼兒能夠結合自己的已有經驗進行猜想,並能夠大膽的進行嘗試,在探索的過程中能夠合作解決問題,樂於創新不同的方法和材料。分享過程中能夠清晰的表述自己的想法和實驗操作的過程,以及遇到的困難和解決的方法。

2、關注幼兒的創意,支持幼兒根據需要調整設計,實現自己的想法

本節活動開放性較強,幼兒的思維也非常的開闊,因此活動中幼兒遇到的問題也是個性化的,這就需要老師有豐富的指導策略和接住幼兒問題的能力。在活動中能夠關注幼兒的創新,支持孩子的探索實驗,並在幼兒遇到困難時給予支持,引導幼兒通過自己的努力調整設計,最後使小人能夠平穩的站在平衡木上。教師能夠將活動中有意義、有價值、值得探索的經驗在分享的過程中,有意識的引導幼兒分享好經驗。在幼兒的思考中、不斷地探索實驗中,最終能夠實現自己的想法,在玩“小人走鋼絲”的遊戲中體驗成功的樂趣。

(二)發揮幼兒自主性,支持幼兒在與環境、材料的互動中獲得更好的發展

《綱要》指出,要“使幼兒通過真實而有意義的活動生動、活潑、主動的學習,獲得完整的經驗,促進身心全面和諧的發展”。活動中,幼兒通過探索不同材料加在小人身上產生的不同現象,獲得使物體保持平衡的方法。在不斷的提出新的挑戰中更是激發了孩子們的遊戲興趣,在充分利用班級材料進行嘗試和探索的過程中,對不同材料進行不同的組合,發現玩具的不同特點和感受平衡的有趣。

(三)支持幼兒間互相學習,促進每個孩子在自己原有水平上有所進步

在活動中,寬鬆的探究氛圍豐富幼兒同伴間交往的經驗,提供幼兒同伴間學習交流的機會。在不斷的對材料進行探索中,教師關注幼兒身上的閃光點,鼓勵幼兒在探索、調整、在探索的過程中感受平衡力,使幼兒在原有平衡經驗上有新的認識和提升。

本次活動我將目標牢記於心,將活動的主動權交給幼兒,鼓勵幼兒大膽嘗試主動探究。活動很好的完成了目標,幼兒在活動中得到了經驗的發展和提升,再製造平衡玩具的過程中,對“平衡”這一科學現象的興趣更濃了。

《平衡》幼兒園教案 篇20

【活動目標】

1、對物體如何保持穩定平衡產生興趣,能大膽地探索保持平衡的方法。

2、交流探索方法,瞭解更多的有效辦法。

【活動準備】

1、能站住和不能站住的物品多種,如:盒、瓶、筆、羽毛、書、吸管(粗、細)等,每組一份。

2、輔助站立的物品,如插塑積木、橡皮泥等。

【活動過程】

一、哪些東西能像自己站住?

1、教師有選擇地分別演示重心穩定的物體盒子、瓶子等和中心不穩的物體紙、羽毛吸管等,各一至兩樣。

2、爲什麼有的東西一站就站住了?有的東西不容易站立?

3、你們的桌上有什麼?哪些東西容易站住?

4、幼兒分組嘗試,並區分容易站住的和不容易站住的物品。

5、我們把容易站住的和不容易站住的東西分開,放到筐裏。

二、幫幫他們站住。

1、有什麼辦法可以幫助那些不容易站住的東西站住呢?

2、引導幼兒嘗試用自己的辦法是物體站住。

3、個別幼兒或小組無法使物體站住時,可以引導他們使用輔助物讓物體能站住。

三、怎麼讓他倒下?

1、引導幼兒展示操作結果。

2、引導幼兒互相交流自己的辦法。如:吸管站住不倒下,有多少種辦法?(把細管剪短,以使重心降低;把多隻吸管捆成一束;插在瓶罐裏、橡皮泥上,等等)用什麼辦法可以使羽毛豎起來站住?(插在帽子上、橡皮泥裏等等)怎樣使筆站穩?(許多筆捆在一起)怎樣使紙張站住不倒下?(一折二,折口朝下放;多次摺疊,再展開,豎放等)

【活動延伸】

給幼兒發放記錄紙,讓幼兒在日常生活中觀察,還有哪些東西用輔助方法使其站住不倒下,請家長幫助記錄下來。

【活動反思】

物體的重心位於它的底部正上方,這個物體就是穩定的。活動中,第二個環節,幫助幼兒大膽探索上述方式;第三個環節通過互相交流表達,使幼兒更具體明確地瞭解更多的方法是有效的,哪些是無效的。在幼兒操作時,我注重對每一類型的一組幼兒進行引導,並把它們的好辦法推廣給其他幼兒,激活了幼兒的思維,使孩子們的探索積極性提高,得到了有效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