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實用】幼兒園社會教案4篇

【實用】幼兒園社會教案4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3W 次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社會教案4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實用】幼兒園社會教案4篇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樂意爲身邊的人做事。

2、能根據故事情節推測人物的心理和語言,並大膽表達。

活動準備

課件資源:故事圖片《好事情》、故事音頻、故事視頻。

活動過程

教師導入情境,引導幼兒思考,說說對“好事情”的理解。

——有個孩子叫豆豆,他想做一些好事情。

——小朋友們知道什麼是好事情嗎?你做過哪些好事情?都來說一說。

教師播放課件中的故事圖片及故事音頻的第一段至第四段,引導幼兒說一說、做一做。

1、鼓勵幼兒表現“委屈”“搖頭”“夾着尾巴”的樣子

——妹妹、奶奶、小狗都請豆豆幫忙,可豆豆幫助他們了嗎?

——豆豆不願幫忙,大家的心情怎麼樣?誰來學一學妹妹、奶奶和小狗請豆豆幫忙時被拒絕的樣子。

——豆豆爲什麼不願幫助他們?如果你是豆豆,你會幫助他們嗎?

——你覺得,這些事情算好事情嗎?

教師繼續播放故事至結束,引導幼兒仔細聽、認真想。

——故事裏的媽媽給了豆豆什麼建議?

——想一想,如果豆豆做了這些事,妹妹、奶奶、小狗會對豆豆怎麼說?

教師播放故事完整視頻,與幼兒一起欣賞整段故事。

——在媽媽的幫助下,豆豆終於找到了自己可以做的好事情。

——想一想,你能爲身邊的人做點什麼好事情呢?

小結:好事情其實就是身邊的事,我們要積極地爲身邊的人做力所能及的事。

活動延伸

日常活動

鼓勵幼兒繼續自主閱讀幼兒用書,幼兒有看不懂的地方可提出來一起討論。

活動提示

日常活動:身邊可以做的好事、小事有很多,教師可以結合班級的實際情況,用語言描繪一定的情境,如喝牛奶時、起牀穿衣服時等,鼓勵幼兒參與討論:在班裏我們能爲身邊的人做哪些好事情?

家園共育:現在的家庭結構以獨生子女爲主,他們接觸同齡人的機會不多,能幫助別人的機會也有限。家長應儘可能地帶孩子接觸外面的世界,多示範如何幫助別人,多提供幫助身邊人的機會。

附【故事】

好事情

早上,小豆豆醒了。他看看窗戶,陽光照耀,天氣很好。於是,小豆豆想要做點什麼事情。

妹妹恰好走來了:“豆豆,跟我去玩呀!”“請別打擾我,我正在想事情。”妹妹受了委屈,走開了。

於是,豆豆又想:如果狼來抓奶奶,我就用槍打它!奶奶恰好說話了:“小豆豆,把碗碟收拾一下。”“請您自己收拾吧,我沒有時間。”奶奶搖搖頭。

豆豆又繼續想:如果哈巴狗掉在井裏頭,我就把它撈起來!哈巴狗恰好走過來了,它搖搖尾巴:“給我喝點水吧,豆豆!”“別打擾我想事情!”哈巴狗合上嘴,夾着尾巴跑走了。

豆豆問媽媽:“我能做點什麼好事情呢?”媽媽撫摸着豆豆的頭,說:“跟妹妹去玩玩;幫奶奶把飯碗收拾收拾;給哈巴狗喝些水。”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教師的示範和講解,使幼兒知道不同類型手勢的不同用途。

2、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體態習慣。

3、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4、發展幼兒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儒靈童教材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1、帶領幼兒隨着儒靈童歌曲做律動。

2、帶領幼兒向孔夫子行三鞠躬禮儀。

二、新授課程

1、"聽"故事提問導入:小朋友你是怎樣與人打招呼的?

2、安靜聽《儒靈童》故事,情境導入。

教師提問:萌貓小分隊是怎麼和鴨子、孔雀打招呼的?

故事總結:萌貓小分隊的三隻小貓在向鴨子、孔雀和儒靈童打招呼時,使用了各種不同的手勢,鬧出了一些笑話。我們平時一般是以揮手、點頭向對方問好。小朋友可要記得用合適的手勢向其他人問好,這樣纔不會向小貓們一樣鬧出笑話。

3、"看"動畫提問導入:小朋友,你們會使用不同的手勢表禮儀嗎?

4、認真看《儒靈童》動畫,啓發思考,教師提出如下問題:

(1)有哪些手勢是表示禮儀的?

(2)儒靈童教會寶寶哪些手勢禮儀?

(3)在日常生活中,你們還會使用哪些手勢禮儀?請你做一做。

5、幼兒有疑問可再次觀看動畫,老師根據本班級幼兒共性特徵及個體差異,對動畫進行暫停或播放,結合劇情節點,在幼兒已有經驗上進行選擇性互動提問教學。

教師總結:動畫片中孔子老師的手勢表示尊重他人的禮儀行爲,小朋友們要學會正確使用手勢:比如:問好可以用握手、擁抱等方式。向別人道別可以用揮手的方式。上課時舉手回答問題也是一種禮儀的表現,是對老師的尊重,也是好孩子的做法。

三、圖譜演示,判斷對錯教師出示兩張圖片讓幼兒判斷對錯。

教師看圖總結:上課的時候用舉手示意老師你知道正確的答案,在請其他人做某件事的時候用請的`手勢,這樣會增加別人對你的喜愛。正確的使用手勢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的方便,小朋友們也要學會正確的運用手勢。

四、遊戲互動,鞏固主題名稱:手勢語目的:使幼兒認識幾種常見的手勢。

規則:

1、教師出示常見的幾種手勢圖片,表示誇獎、勝利、OK、停止的手勢圖片。

2、請幼兒說一說這些手勢的不同含義,並進行模仿。

3、根據教師設置的情境,幼兒分別做出不同的手勢。

五、活動延伸,主題內化

(1)帶領幼兒誦讀《弟子規》經典。

(2)在生活中引導幼兒使用基本手勢。

(3)和家長聯繫,習慣養成延續至家庭中落實。

小百科:手的姿勢通常稱作手勢。它指的是人在運用手臂時,所出現的具體動作與體位。它是人類最早使用的、至今仍被廣泛運用的一種交際工具。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 感知時間,體驗一分鐘時間的長短。

2、知道時間是寶貴的,懂得珍惜時間。

活動準備

時鐘、統計表、寫字本、積木、圖書、畫紙、鉛筆、水彩筆等。

活動過程

1、認識時間

———師:“有誰知道一分鐘有多長?”(很短、不知道、很長)

我們來看一下—————最細、走的最快的是秒針,秒針走一圈就是一分鐘。現在我們就看着秒針轉一圈,感受一下一分鐘有多長。(好長,好短)

2、感知時間

我們一起來玩“和時間賽跑”的遊戲。老師給你們一分鐘的時間,在這一分鐘裏,你們可以自由選擇做什麼事,時間到了就停下,我們來比一比看看誰做的事情多。

(幼兒遊戲,教師計時。孩子們紛紛離開座位,有的去拿紙,有的去拿積木,還有一個孩子呆呆地站在一邊在想要做的事。)

幼兒交流自己在一分鐘時間裏做的事情:

我覺得一分鐘實在太短了,什麼事都沒做時間就過去了;

我在一分鐘裏畫了一個圈;

我在一分鐘裏搭了一個積木┄┄

:小朋友都說一分鐘太短,老師在這一分鐘裏可做了許多事情:回答了 xx的問題,給xx拿了一張紙,觀察了所有小朋友的活動,看到有人在爭吵,然後找了把椅子坐下來。

不管你做不做事時間都會不停的走,而你們剛纔就是讓時間跑掉了(跑在前頭了)。

我們再玩一次,這次你們先想一想要做些什麼。看看這一次我們在一分鐘裏能做多少事情。

(我這樣做的目的是希望孩子們能感覺到他們做得很多事情都被忽略了,只要提前做好計劃、抓緊時間就可以做許多事。)

幼兒再次交流自己在一分鐘時間裏做的事情:

我在一分鐘裏拿了一張紙,畫了一個小人

我在一分鐘的時間裏找到了自己的數學本,寫了26個數字;我在一分鐘裏拿了一堆雪花片,搭了兩架飛機;

我在一分鐘裏看了5頁書。 媽。咪。愛。嬰。。幼兒園教案頻道

3、交流

提問:爲什麼你比以前乾的事多了?

4、統計時間

上次我們統計晚上你都做了哪些事,我發現小朋友做事的時間都不一樣。今天我們知道如何珍惜時間了,今晚我們再統計一回。

時間統計表

業的時間

洗臉、刷牙、脫衣上牀

早晨起牀、穿衣、刷牙、洗臉時間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4

目標:

1、初步瞭解服裝的起源與演變。

2、知道服裝從面料製作到成衣加工最後到穿衣的過程。

3、知道服裝來之不易,懂得愛護服裝的道理。

過程:

1、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出主題。

師:小朋友,你知道遠古時代,原始人身上穿衣服嗎?後來,古代的人們穿什麼呢?(用樹皮、樹葉以及草織成的衣服,還有野獸皮衣)

1、討論:現代我們穿的衣服是怎樣的?我們穿的衣服是從哪裏來的?製作服裝需要什麼材料?服裝是怎麼做出來的?

2、教師利用收集的資料和教學掛圖供幼兒觀看,瞭解服裝加工製作的過程。

3、觀察後,教師提下列幾個問題:

(1)衣服的面料是用什麼加工出來的?

(2)做衣服要做哪些事?(旨在讓幼兒明白需要量尺寸,裁剪布料,縫合加工,燙衣服等)

(3)衣服做好了,送到哪裏去?我們穿的衣服從哪裏來的?

4、組織幼兒討論:我們穿的衣服要經過這麼多的程序,要經過這麼多叔叔,阿姨的辛勤勞動,才成爲我們現在穿的衣服,我們小朋友應該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