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推薦】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範文彙編七篇

【推薦】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範文彙編七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4W 次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推薦】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範文彙編七篇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1

設計思想:小朋友都喜歡照鏡子,每次到盥洗室洗手的時候,總有幾個孩子左照右照不願離開,我通過本次活動引導幼兒發現一些科學現象,引起孩子探索思考的興趣。

活動目標:

1.通過對鏡子的操作活動,使幼兒知道鏡子可以照人和物,會反光的現象。

2. 引導幼兒萌發探索鏡子的興趣和愛好。

3. 體驗遊戲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老師一面大鏡子,上面貼貓的圖案,幼兒每人一面小鏡子

2.《鏡子總動員》多媒體課件

3.找一個天氣晴朗、陽光充足的天氣

活動過程:

一.自由探索,瞭解鏡子的特徵

1.每個小朋友一面小鏡子,請幼兒自由玩耍。

要求:觀察你的'鏡子是什麼形狀的?摸上去感覺怎麼樣?鏡子是用什麼做的?

小結:鏡子有圓形的、有方形的,摸上去感覺涼涼的、滑滑的,鏡子是用玻璃和水銀做的。

2.請幼兒說一說玩鏡子時發現什麼有趣現象。

提問:你是怎麼玩鏡子的?你發現鏡子有什麼本領?

小結:鏡子能照出人和物,還能反光

二.通過觀看多媒體課件,瞭解各種各樣的鏡子

1.導語“我們生活中除了照人的平面鏡,還有許多鏡子,我們一起看一看還有哪些奇妙的鏡子”。

2.通過觀看課件,讓幼兒知道還有凹透鏡和凸透鏡,對人們有很大貢獻。

三.遊戲《貓捉老鼠》,瞭解鏡子可以反光

把幼兒帶到室外,找一面正對陽光的牆壁。

1.用遊戲的口吻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

“老師的鏡子反射到牆上,你們看象什麼?”(貓)“你們也用鏡子反射光當老鼠,我們一起做一個《貓捉老鼠》的遊戲”。

2.一起玩遊戲,使幼兒體驗到鏡子反光的有趣現象。

活動延伸:

找一找日常生活中什麼東西可以當作鏡子使用。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複習平面圖形: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學習按圖形特徵進行分類。

2、產生對圖形的認知興趣。

活動準備:

1、顏色、大小、形狀不同的圖形胸卡若干。

2、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等小卡片若干。

3、"家"四個(家門分別爲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

活動過程:

1、播放音樂《我想有個家》,教師和幼兒手牽手輕輕走進活動室,幼兒排成兩排坐在小椅子上。

2、教師提問:剛纔這首歌好聽嗎?(好聽)你們知道他們的名字嗎?(不知道)老師告訴你們:這首歌的名字叫《我想有個家》。

3、小朋友你們都有自己的家嗎?(有)你們認識自己的家嗎?(認識)可是今天有幾個小寶寶不認識自己的家了,他們正着急地哭呢?小朋友咱們來看看是誰?(出示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圖形)原來是這些圖形寶寶不認識是自己的家了,小朋友咱們應怎麼辦呢?(幫他們找到家、把他們送回家)那你們認識它們的家嗎?(出示圖形寶寶的房子)請幼兒選一個自己喜歡的圖形寶寶把它送回自己的家。(教師和幼兒一起檢查有沒有小朋友把圖形寶寶送錯了家的)

4、圖形寶寶爲了感謝小朋友他們給小朋友變了個魔術。(出示圖形拼貼畫兩幅,引導幼兒說出每種物品是有那幾種圖形寶寶變成的.)

5、圖形寶寶不僅給小朋友變魔術,他們還想和小朋友們一起玩遊戲,小朋友你們喜歡玩遊戲嗎?(喜歡)

6、每個幼兒的胸前都貼有一個圖形寶寶的胸卡,教師引導幼兒玩《找朋友》的遊戲,引導幼兒找相同的圖形寶寶做朋友。

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到外面和圖形寶寶玩其它的遊戲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知道有的物品會沉在水中,有的物品會浮在水面,並能用↓、↑記錄結果,表示上浮和下沉。

2。在感知物體在水中沉浮的基礎上,嘗試探索改變物體沉浮的不同方法。

3。初步學會做科學小實驗,體驗操作的樂趣。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物質準備:

課件、4個水盆、相機、人手一條幹毛巾;雪花片、木塊、樹葉、瓶子、玻璃珠、泡沫片、鐵釘各8份;記錄本每2人一份。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

1。今天的天氣真好,小烏龜和小螞蟻要出去玩了,它們倆一塊兒來到河邊。

2。小烏龜說:呀!這裏的河水好清啊,我們一起到河裏去玩吧。

3。小螞蟻說:不行,不行,我不會游泳,我一到水裏就會給淹死的。

4。小烏龜說:那可怎麼辦呢?(請幼兒想辦法,引導幼兒說出螞蟻在水裏會沉下去,需要能浮起來的物品當小船。)哎!有了,我可以送一些東西給你,或許這些東西可以幫助你浮起來。

二、認識沉和浮的標記,並能用身體來表示沉和浮。

師:小烏龜的籃子裏出現了2個標記,你覺得哪個標記表示浮起來,哪個標記表示沉下去。(幼兒說一說)

師:你能用身體動作來表示沉和浮嗎?

三、出示記錄表,課件演示記錄步驟。

師:小烏龜送了什麼東西給小螞蟻的呢?我們一起來看看。(請幼兒說一說)

師:(出現了“?”)請小朋友先想一想,這些物品哪些會沉下去,哪些會浮起來。能浮起來的物品下面打↑,會沉下去的物品下面打↓。接下來,再請小朋友們2人一組,一人把小烏龜要送給小螞蟻的物品輕輕地放進水裏,另一個人把實驗結果記錄下來。

四、幼兒操作。

教師巡迴指導。

五、展示幼兒記錄結果。

找出有異議的瓶子進行重點講解。

六、探索使沉下去的物體浮起來。

師:現在雪花片、鐵釘和玻璃珠有點不開心了,因爲它們也想像木塊、泡沫、樹葉和瓶子一樣,浮在水面上,幫助小螞蟻在水面上遊玩,怎麼辦呢?

七、幼兒嘗試操作,師小結。

師:浮的東西可以幫助沉的東西浮起來。沉的東西也可以幫助浮的.東西沉下去。

活動延伸: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很大的沉浮現象,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活動反思:

針對《綱要》提出的:“對周圍的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慾;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能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等。這節課我取材自幼兒身邊較熟悉的東西,來進行了中班科學探究活動《沉與浮》,探索身邊的科學,感知沉浮的現象,並對沉與浮的現象做出簡單的分析判斷,嘗試用簡單的標記符號記錄觀察和探索的結果,在這類活動中培養他們從小愛觀察和發現的能力,讓幼兒真正感受到科學並不遙遠就在我們身邊。

本次活動中,我爲幼兒提供了日常生活中都能接觸到的一些物品:泡沫、樹葉、塑料玩具、鐵釘、玻璃球、塑料瓶、記錄表、筆等實驗材料。讓幼兒通過猜測、動手操作、大膽嘗試、觀察、探索、實踐等形式讓幼兒感知物體的沉浮現象並學會做簡單的記錄。

我在活動前讓幼兒猜想,哪些物體會沉下去,哪些物體會浮起來,讓幼兒先猜一猜,然後讓幼兒親自動手操作,親自動手記錄。通過實驗得出結論:哪些物體是浮在水面上的,哪些物體是沉在水裏的。最後環節:探索改變物體的沉浮。我通過小鐵釘和玻璃球等也想幫忙作爲一個引線,引出一個新的問題:如何讓沉下去的物體浮起來。讓幼兒動腦筋想一想,試一試,鼓勵幼兒用不同的方法嘗試、探索。

自主的科學活動離不開豐富的操作材料,但是在本次活動中,幼兒的探究材料不是很多,這裏面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爲了便於幼兒學習操作記錄表,二是這次活動只是我們班級對“沉”“浮”現象探究的一個起點,一盞“沉”“浮”現象的指明燈,還有更多的探究材料,我們將投放在班級的自然角,讓幼兒在日常生活中,通過感知、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來進行接下來的相關探究活動。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紙,雖然是幼兒平時常見的一種物品,但幼兒並不對各種紙的特性及用途進行探索,在認識紙的過程中,非常有必要給幼兒創設一個能充分探索、嘗試、感知的活動,以引起幼兒探索紙的祕密的興趣。

教學目標:

⒈激發幼兒探索紙的祕密的興趣,體驗發現的快樂。

⒉讓幼兒感知不同紙張在水裏的變化,能用語言與同伴交流探索的'過程與結果。

⒊讓幼兒嘗試通過探究、討論客觀的記錄事實。

教學準備:

⒈師生共同收集砂紙、卡紙、牛皮紙、面巾紙、電光紙、手工紙、報紙、瓦楞紙等。

⒉水盆5只,抹布5塊。

⒊記錄紙幼兒人手一份。

教學過程:

⒈引導幼兒觀察紙的外形有哪些不同之處,讓幼兒初步感知紙的不同類型,並讓幼兒根據生活經驗猜測且指出不同紙張的不同用途。

引導詞:你們桌子上的紙看起來有哪些地方不一樣?摸一摸有什麼地方不一樣?猜一下,它們都能做什麼用?

⒉請幼兒先猜測紙遇到水會怎樣,然後用桌子上的操作材料一一實驗,說出不同的紙遇到水後的不同反映。

猜猜——各種紙遇到水以後會變成怎樣。

找找——哪些紙可能會爛,哪些紙可能不爛,將手中的紙分一分。

試試——一張張將紙放入水裏,驗證剛纔猜想的結果。

議議——紙怕不怕水。

引導詞:如果紙到水裏去了會怎樣?所有的紙到了水裏以後都一樣嗎?

⒊請幼兒討論爲什麼有的紙怕水有的紙不怕水,教幼兒要愛惜紙張。

比比——哪些紙(不)爛,哪些紙爛的慢(快),哪些紙不怕水。

講講——將探索過程中的發現講給大家聽一聽。

小結:我們用的紙有的很怕水,一沾水紙就壞了,我們在用的時候一定要小心,尤其是我們的書本。

⒋引導幼兒討論不同紙的不同用途。

想想——不同的紙有什麼不一樣的用處。

⒌以小組爲單位,請幼兒記錄自己觀察的結果。

記記——將自己的發現用記錄紙記錄下來。

⒍與幼兒一起處理泡壞的紙,收拾桌面結束活動。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初步學習從10以內任意數開始順數或倒數,感知數之間的內在規律。

2.提高對數字的敏感性,體驗數字的重要和有趣。

3.積極參加探索活動,鍛鍊思維的敏捷性。

活動準備

1.動畫課件:旅遊車,號牌爲12345;開汽車的音樂;紅綠燈倒計時10~1;電梯上行,樓層顯示1~10;電梯下行,樓層顯示10~6、6~1;6樓獎品區;若干輛沒有車牌號的車停在停車場。

2.分別標有1~10數字的紅色和黑色車票,標有1~10數字的山洞、跳圈、梅花樁、草地等,操作板每人一份。

活動過程

一、以遊戲直接導入,引起幼兒活動興趣師:今天,吳老師帶你們去遊樂城玩,高興嗎?

二、觀察車牌號、車票,感知、學習順數師:這是我們要乘坐的旅遊車,車牌號是多少?

師:坐車要憑票,吳老師早就準備好了車票,我們來看看有哪些號碼。

出示1~10紅色車票,引導幼兒觀察和數數。

小結:剛纔我們是從小的數開始數,後面的數比前面的數多1,這種從小到大的數數方法叫順數。

出示1~10黑色車票,引導幼兒觀察和數數。提問:這種從小到大的數數方法叫什麼?(順數)幼兒上車,入座。

三、旅途中遇紅燈,感知、學習倒數幼兒隨着開汽車的音樂模仿開汽車。

第一次遇紅燈。

師:前面有紅綠燈,現在是什麼燈亮?紅燈亮了能過去嗎?我們要遵守交通規則,紅燈亮,停一停。顯示器上還有數字計時,一起來看看、數數(引導幼兒觀察並數數10~1)。

小結:剛纔我們從大的數開始數,後面的數都比前面的數少l,這種從大到小的數數方法叫倒數。

師:綠燈亮了,我們繼續向前行(幼兒隨着開汽車的音樂繼續模仿開汽車)。

第二次遇紅燈。

師:前面又有一個紅綠燈,是什麼燈亮?能過去嗎?還要等多久?我們一起來倒數(引導幼兒觀察並數數1O~1)。

師:綠燈亮了,我們再繼續向前行。

四、玩遊樂城,進一步練習順數和倒數1.乘電梯上樓,練習l~10順數。

師:遊樂城到了。先上10樓的遊樂城玩吧!怎樣才能更快上到10樓呢?

幼兒模仿坐電梯,教師提醒幼兒站穩、扶好,電梯要上行了。同時,引導幼兒觀察電梯的樓層顯示,並數數1~10。

師:10樓到了,我們安全地下電梯去玩嘍!

2.在走走、跳跳、鑽鑽、爬爬中,幼兒練習從任意數開始順數或倒數。

①引導幼兒完整地觀察場地,練習順數和倒數。

師:遊樂城有這麼多好玩的,都編了號碼,看!這是山洞。上面的號碼是多少?(1~10)這是跳圈,號碼是多少?(10~1)這是……②幼兒在音樂聲中自由玩,進一步感知數之間的內在規律。

師:孩子們!你們可以自由選擇玩,但要注意安全,互相謙讓哦!玩的時候看看你從哪個數開始,經過了哪些數。去選擇你們喜歡的東西玩玩、數數吧!

③交流玩法。

師:遊樂城休息時間到了,請小朋友到休息區休息一會兒。

師:玩得開心嗎?剛纔你玩了什麼?從哪個數開始的.?經過了哪些數?

④幼兒在音樂聲中自由選擇從任意數開始順數或倒數。

師:除了從1~10順數和從10~1倒數這兩種玩法,我們還可以從哪個數開始玩?你們自由選擇玩吧,不過請記住,這次玩的要求是從任意數開始順數或倒數。

幼兒再次到休息區休息,教師小結。

3.乘電梯下樓,練習10-6的倒數。

①播放課件: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今天是遊樂城10週年慶典,6樓正在進行"有獎問答"活動,歡迎大家積極參加。

師:孩子們,6樓還有"有獎問答"活動呢!我們趕快坐電梯到6樓去。大家扶好、站穩,電梯下行了(倒數10~6)。

②擴展經驗:順數和倒數在生活中的運用。

師:孩子們坐下,"有獎問答"就要開始了。

提問:生活中什麼時候要用到順數或倒數?

幼兒先討論再回答,教師播放相應的課件。回答對了可以得到一份獎品。

提問:生活中還有什麼時候要用到順數或倒數,回家後和爸爸媽媽一起找找。

4.乘電梯下樓,練習6~1倒數。

師:時間不早了,我們該坐電梯下樓回家了(倒數6~1)。

五、設計車牌號,迸一步練習從lO以內任意數開始的順數或倒數師:這裏有很多車,都沒有車牌號,要請小朋友來幫忙設計車牌號,號碼必須是順數的5個數或倒數的5個數。你想設計什麼號碼?自己先想想,也可以和旁邊的小朋友商量。

1.發下操作板,幼兒設計車牌號。

2.請幼兒將自己設計的車牌號說給同伴聽。

3.結束活動。師:車牌號設計好了,我們一起開車回家嘍。(幼兒隨音樂模仿開汽車出活動室)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形式:

分組教學

活動目標:

1、幼兒有濃厚的動手興趣,瞭解橙汁的由來,並能積極思維。

2、幼兒能親自動手,採用各種方法取橙汁。

3、幼兒能把自己的勞動成果與同伴分享。

活動準備:

鮮橙若干、榨汁機、泥工板、筷子、勺子、吸管、碟子、杯子、抹布、小刀、磁帶、記錄表、彩色筆、鮮橙汁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師生相互問好。

二、基本部分:

1、老師揭示課題:今天教室來了客人,老師爲客人和小朋友準備了禮物,出示橙子。

2、提問:橙子是什麼顏色、什麼形狀、什麼味道?橙子裏面有什麼?

3、教師小結,橙子還可變成飲料,即橙汁。

4、老師展示泥工板、筷子、勺子、吸管、小刀、抹布、碟子、杯子、榨汁機等給小朋友,請小朋友想一想,用什麼辦法、什麼工具能榨出橙汁?

5、幼兒把黑板上的記錄表按自己的想象填寫。

6、老師交待實驗要注意的`事項。

7、請幼兒在《小燕子》的音樂飛到桌子的兩旁,動手操作取橙汁。

8、幼兒動手、老師記錄,並適當引導個別能力較差的幼兒。

9、取橙汁時,老師總結,並延伸到課餘,小朋友可以回家榨果汁。

三、結束部分

師生共同分享自己的勞動。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7

活動要求:

1、通過觀察和比較等形式,知道汽車的功用及外形特徵。

2、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和分析綜合的能力。

3、對科學探索感興趣,體驗積極探索帶來成功的心情。

4、能客觀地表達自己的探究過程和結果。

活動準備:

幾中常見車的圖片及玩具汽車。

關鍵點:

幼兒獨立得觀察和比較,並分析出不同的`車有不同的功用。

活動環節:

操作要點

一、聽各種車的聲音

讓幼兒仔細聽,辨別出幾種不同的汽車(有消防車、救護車、警車和卡車等)

二、觀察比較

1、出示自行車、消防車、警車、灑水車,讓幼兒觀察這些車的構造,有什麼地方是一樣的?哪些地方又是不一樣的?

2、小結:這些車都有圓圓的車輪。消防車和警車的叫聲不一樣,消防車是紅色的,上面有水箱、管子和梯子,專門用來救火的。警車上白色的,專門用來抓壞人的。灑水車有水箱,用來清潔馬路的。

3、說說這些車的功用,知道每種車都有不同的功用,所以有不同的名字。

4、觀察這些車的車輪,知道不一樣的車車輪數也是不一樣的,有的有兩個、三個或者四個、六個等。

三、說說你還看見過哪種車

幼兒說出和別人不一樣的車,比比誰說得又對又多,並能說出它們的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