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返老還童》讀後感

《返老還童》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9W 次

《返老還童》是2009年法律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圖書,作者是F.斯科特·菲茨傑拉德。該書主要介紹了本傑明·巴頓一出生就是個八十歲老頭,以後每隔一年就小一歲,因此,他擁有與別人完全不同的人生和悲歡離合。下面由小編給大家整理《返老還童》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返老還童》讀後感

  《返老還童》讀後感1

一本書,讀完很久還沒有寫讀後感,漸漸就會忘記自己在讀書的過程中思緒的澎湃,以及萌生的種種靈感。

一個人,在一起生活久了,今天就會忘記自己在,愛上他的那一刻心潮的澎湃,以及喜歡他的千萬種理由。

《返老還童》,電影和原版小說有所不同。人物時代的設定,情節的安排,電影在小說的基礎上都有所改動。可是不變的,是返老還童的本傑明巴頓,以及跟隨他一生的孤獨感。

返老還童,多少人的夢想啊!無論是一個孩子,還是一個老人,都是那麼的無助,都依賴別人的幫助。本傑明巴頓,在人生最初的老年時光裏,以及人生最後的嬰兒階段,分別被父親和兒子強制要求本傑明巴頓做出他們一年當中符合世俗眼光的造型。是的,他的確太奇特了,出生的時候自帶花白的鬍子,去世之前,卻像一個嬰童。

書中有一段讓我感觸很深。本傑明巴頓與妻子一見鍾情,妻子喜歡他當時呈現出的50歲男人的成熟穩重,他喜歡妻子的年輕貌美。十幾年後,逆生長的他看到妻子那衰老的面龐,卻怎麼也想不起當初因爲哪一點想要和她結婚。這樣的時刻,他從精神上進入了對妻子的審美疲勞階段,對家庭的興趣轉移,去追求一些刺激的東西,比如戰爭。愛情,婚姻,妻子的美貌,因爲多年歲月的沖洗,在他那裏已經過了保鮮期。生活在現實世界的我們,遇到這樣的問題,又該如何預防與解決?

  《返老還童》讀後感2

總是在閒餘時段去趟書店,多多少少買回一本,哪怕只是放在書架上,心存總有一天我會看的,其實這一天可能很久纔會到來,卻也不願錯過一本吸引我的書本。

然而,遇見《返老還童》,才懂得親不自禁的感覺。薄薄一本,僅僅六十八頁,神奇的讓人讀了一遍又一遍,這種感覺好似摩卡,只有放在小杯裏,才能顯示出濃厚的紐約風味,也正是因爲只有那幾口,才需要人細品慢吟。怎樣評論一本好書,就是每次讀都有新的感受,就是明明有好多書等你去讀,你還是忍不住一遍遍去讀這一本。那麼,《返老還童》就是這麼一本。

菲茨傑拉德如果只是用他那筆尖的文字去吸引我們關注,也許他一生只能留給我讚歎的才華。可是菲茨傑拉德是爵士時代的寵兒,他更是那個時代特立獨行的夢想詩人。用四十四年的彈指即逝的生命,用跌宕百轉的生活瑣碎,在名利場中看透世態炎涼,在聚散得失間看懂人間點滴。他用獨有氣質在金錢世界中吟唱華麗的輓歌,用一個個夢幻的故事抒寫感人的生死,不用才華堆砌辭藻,但用情懷喚醒心靈。我們聽着那時鐘唱着歌謠,望着那時鐘慢慢迴轉,那是八十三年的詭異生命,把本傑明老幼置換,病死重生,終而顛覆生老。也許生命很淒涼,可是當我們笑對生命時,它的價值就在我們的心態之下。一個人越能支配自己對於生命的態度,那麼生命對他的支配力量就越小,此時生命就是一張白紙,怎樣的繪圖只是看你的喜好。所以,何苦爲難自己,杞人憂天,我有今朝,明日我手。也許人性很脆弱,可是蒲草韌如絲,磐石無轉移,萬事萬物陰柔相濟,強弱互補,用自己的堅韌,去克服外界的種種。浮生若夢,何妨就當它是夢,盡興地夢它一場?世事如雲,何妨就當它是雲,從容地觀它千變?我總覺得,每個人骨子裏都是可以拉伸的材料,只要心在延伸,承擔的就可以越來越多,他的地位也可以越來越高,然而回首,然而細想,那些承擔,卻是最飄渺的空氣。

事實上,我們不曾面對這樣的奇特,這樣不知所云的生命軌跡,如果時鐘逆轉,也許更多是抱怨與恐懼。生命不可選擇,人生盡在掌間。有首歌唱的好“生命給了什麼,我就享受什麼,每顆人間煙火,全都不要錯過”,既然沒得選擇,何不仰天高歌,笑對人生?有些執着,我們總是渴望天長地久,渴望刻骨銘心,可是每個開始,都應該問自己,如果看着老去的她,我心是否依舊。這就是一股涌動不息的青春情慾,青春與衰老交織的心靈相通,才能譜出牽掛一生的誓言,演繹一出至情至性的摯愛史詩。真正的愛情就是能經歷過柴米油鹽,經歷過皺紋白髮,依然我看你貌美如花,只因我把你放在心底,融進腦海。

看着洪水淹沒那一池繁華,衝散了那一片奢靡,雨過天晴,潮漲潮落,倒行的時鐘失去生命,本傑明變成嬰兒在黛西懷裏閉上了眼睛。這場用幻想描繪的城市生活步入正軌,而我們回憶起往昔的忙碌與寂寞,那不過是順時針的掃雷運動。除了用新生的坦蕩去擁抱生命,用執着樂觀的態度笑對滄桑,我們還猶豫什麼呢?

  《返老還童》讀後感3

本傑明·巴頓出生就是七十歲老頭,以後每隔一年就小一歲,因此,他擁有別人完全不同的人生和悲觀離合。1860年,“他的父親第一眼看見他是如下的情景:用寬大的白色毛毯裹着,被勉強塞進搖籃裏,稀疏的頭髮全白了,從下巴垂下的長長的菸灰色鬍鬚,用黯淡無光的眼睛望着他。”他二十歲開始了在羅傑·巴頓五金批發公司的工作。同年在一個舞會認識了希爾迪加·蒙克里夫小姐並結了婚。在今後的十五年間,他家的財富翻了一番。他本人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似乎全身的血管裏都充滿了新的活力。本傑明仍然在不可遏制地越來越“年輕”,希爾迪加卻隨着歲月流逝一天天變老,本傑明不知道他們會不會擁有未來。當一八九八年西班牙戰爭爆發時,鑑於家庭生活是如此枯燥乏味,他決定參軍。鑑於他在商界的影響,他先被任命爲上尉,然後由於工作出色而當上了少校,最後被提升爲中校,還因在戰鬥中受了輕傷,獲得了一枚獎章。雖然他非常迷戀刺激的軍旅行生活,但爲了生意還是辭職回了家。……一九一O年外表看起來大約二十歲的他申請入讀康橋哈佛大學一年級,立刻成爲班上的風雲人物。一九二O年本傑明的第一個孫子出生了。五年後,孫子和本傑明同時進了幼兒園。到最後,他不記得了。他記不清最後一次喂他的牛奶是熱的還是冷的,以及日子是怎樣過去的。只有他搖籃和奈娜(保姆)的熟悉面孔。其他的他什麼也不記得了。餓了他就哭————就是這樣。

如果你生下來就是一個佝僂老人,隨着年歲的增長,你的身體漸漸變得年輕,最後變成嬰兒閉上眼睛永遠安睡去……這個問題光是想起來就很有趣。

如果你身邊的人都漸漸老去,而你自己一個人越活越年輕?……

這不是廣告詞,《返老還童》不僅僅給我們提出了這樣的問題,而且帶我們觸景生情的見證了這一過程……

  《返老還童》讀後感4

讀這本書,有種十分可惜的感覺。架子都紮好了,卻沒能展開,本可以成爲一個很有意思的長篇小說,可偏偏壓縮成了精悍的短篇。菲茨傑拉德很會講故事,他說是受了馬克。吐溫的一句話影響,“人生一大憾事是其始也善,一日不如一日,至其終則壞無可壞。”如果倒過來,逆天命而行又如何呢?這就是這個故事的由來。

“如果一切可以,從頭來過,是否可以選擇一次無悔的夢?”伊能靜在《十九歲的最後一天》中這樣唱道。多年前看過一本鄭淵潔的童話,說是直升機被掛在了電視塔上,機上的人被做爲電波發射出去,放節目的人把錄像放倒了,於是他們到了一個從死到0歲的世界。想必也是受了這點啓發吧!可是,如果人生從七十開始呢?從耄耋老人,經過矍鑠中年、血氣方剛的青年,到懵懂少年、直至牙牙學語、襁褓中的嬰兒,就這樣從衰老到精力充沛,再到虛無,小說給本傑明。巴頓打造了一個非凡的倒帶人生。

故事很有趣,滿懷希望看着第一個孩子出生的巴頓先生,順着護士的手指看望,看到了如下的情景:用寬大的白色毛毯裹着,被勉強塞進搖籃裏的,是一個大約七十歲的男人;他稀疏的頭髮全白了,從下巴垂下來的長長的菸灰色鬍鬚,被窗外進來的微風吹得前後飄。他用黯淡無光的眼睛望着巴頓先生,眼中深藏着疑慮。嚇倒一片人,但是,“有幾個永遠都彬彬有禮的人絞盡腦汁地想要找出一個恭維本傑明父母的辦法——他們終於想出了一個妙策,說這嬰兒像他的祖父。這是誰也無法否認的事實,因爲對所有七十歲的人來說,衰老都是一種正常狀態。羅傑。巴頓先生和巴頓夫人對這種說法並不高興,本傑明的祖父則覺得受到了極大的侮辱。”

  《返老還童》讀後感5

人生每一個階段就要有每個階段的樣子,這是大多數人的評判標準。嬰兒要有嬰兒的模樣,要穿嬰兒服,會哭會鬧,兒童時要會玩耍,該求學、結婚、參軍要有各個階段的樣子。可是倒帶人生就不同了,一切都反了過來。50歲的本傑明遇見18歲的希爾迪加·蒙克里夫,老男人的魅力迷住了她。結婚後,兩個人漸行漸遠,一個越活越年輕,一個人老珠黃,一個成熟穩重,一個血氣方剛。待他向着0歲“老去”時,他模模糊糊地感到,“有時候,當其他小孩談起長大後要做什麼時,他幼小的臉龐上會掠過一絲陰影,迷迷糊糊中,他憑着一股孩子氣,已經知道了那是一些他永遠不能分享的事。”

人生倒着開始,也是一眼就望到了頭,沒有多少懸念。中國人希望的返老還童與這個故事不同,要麼是青春永駐,“今年二十,明年十八”,要麼就是天山童姥的“八荒六合唯我獨尊功”,周而復始,生生不息,永遠活在最精彩的年代(走火入魔除外)。

故事留給人以無盡的暇想,本傑明的一生是真正在做減法,把生命中積累的東西一點點丟掉遺忘,直至進入虛空,完成了一次美妙的人生旅行。“然後是一片漆黑。他的白色童牀,在他上方晃動的朦朧面影,以及牛奶發出的甜香,一切從他腦海裏漸漸淡出。”只是,七十歲的嬰兒,經驗積累從何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