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看不見的森林》有感

讀《看不見的森林》有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9W 次

最開始對這本樹感興趣於書中的一個概念—壇城。壇城這個詞於佛教,是對生命之路,宇宙以及佛教菩提的重構,讓人們從小小的壇城中看到整個宇宙。作者借用壇城的概念在美國的田納西州的一片老齡林中,選擇一個方寸之地進行觀察且記錄。

讀《看不見的森林》有感

本書用日記的形式記錄了作者對壇城一年的觀察,語言優美,行簡潔,讀上去讓人有美的感受。一片嫩芽,一隻昆蟲,一堆落葉,三隻松鼠在作者的筆下活靈活現。一場暴風雨,一次日出,一組光線,蔥鬱的冠層,遷徙的候鳥等場景,讓我覺得盛大又美妙,彷彿置身其中。

我讀本書的時間跨度很長,去年冬天的時候讀作者寫的冬天,林中的蕭條與冷雨,刺骨的寒風,厚厚白雪覆蓋的壇城,只有不懼寒冷的個別動物出現,其他一片死寂。這樣的灰色,沉寂讓我感同身受。

直到哪天一股溫暖的春風不經意吹過,喚醒了無數休眠的生物。蕨類植物,春生短命植物,蝸牛,獐耳細辛,飛蛾,漫天紛飛的絮,行走的種子……壇城裏充滿了生命力。除了用眼睛可以看見的,還有用耳朵聽見的,風吹綠葉的沙沙聲,小松鼠們在樹枝上盪鞦韆,樹枝咯吱咯吱的聲音,鳥兒們吱吱喳喳聲……跟隨着可以看到非常多的豐富又有趣的景象。

森林裏的夏天是涼爽的,猶如一座氧泵,空氣裏瀰漫着甜膩的花香,植物散發的辛辣的味道等等,然而它也不總是美妙的,突如其的一場暴風雨,對於植物們說就是一場災難,高大的樹木在一瞬間連根拔起或者是冠層的樹枝順次被折斷……對於災難也有受益者,比如,在冠層下的喜光植物,它就得到了快速生長的機會,下層的低矮植物也能飽餐一段時間。

在秋天,作者着重寫的是種子,落葉堆,真菌,遷徙,交配……一陣涼風,預示着秋天的到,日照時間逐漸減小,植物們也開始啓動秋天的應對機制,大片的樹葉變黃變紅或者是成褐色,進而凋零。壇城上積起厚厚的落葉,踩上去沙沙作響,幾隻小浣熊直直的向作者走,彷彿一點都不怕人,能夠想象出這樣一幅情景多麼美好……轉眼又是冬季。

我向比較喜歡生物學,爲此我買過法布爾的昆蟲記,達爾的進化論,遺憾的是都沒法讀完,都太枯燥太學術論,很難下嚥。而《看不見的森林》不僅內容豐富多樣,情景表述生動美妙,很能讓人產生共鳴。一幕接着一幕不僅長知識,更像是在看一幅美麗的畫卷。

而且,從始至終,它都在給讀者表達一個觀念:世間萬物都是息息相關的,我們人類不是孤立特殊的存在,也不是萬物的中心,我們只是符合進化規則的一種存在。因此,不是深老林纔有壇城,生活中處處是壇城。中國古老的哲學家們早就告訴了大家這個道理,如:一花一世界。作者希望通過此書,讓人們能夠時常向內審視,尋找到自己的壇城,並進行觀察,感受,頓悟。從生態系統中,尋找到明社會發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