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估算有感

讀估算有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W 次

20XX年的暑假,我有幸再次觀看了全國著名教育專家吳正憲老師執教的《估算》一課,看後使我受益匪淺。吳正憲老師是一個重感情、充滿人情味的老師,她的課知情交融,師生互動,她的課,充滿了童趣、樂趣,40分鐘的數學課,像磁鐵那樣把每一個孩子的心緊緊地吸在一起,把時空有限課堂變爲人人蔘與,個個思考地無限空間,由此我得出了以下體會:

讀估算有感

  一、讓我看到了“自主學習”的魅力。

吳老師的課堂上的自始自終充滿了濃厚的人情味,“以學生爲主體”在她的課堂上體現得淋漓盡致,課堂上,我們見到的不是一位淳淳教導的長者,而是一位處處撒播火種的老朋友。例如在教學過程中,吳老師讓學生根據自己對每種估算方法的理解給這種估算的方法取個名字。例如:小估、中估、大估、大小估、四捨五入估…。學生可能會想,自己能想出一個估算方法名字,自己是很了不起的,會增強學生在以後的學習中不斷探索,不斷學習的興趣。她的課堂教學中充分體現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沒有刻意追求形式與熱鬧,而是圍繞如何構建有效的數學課堂精心組織教學素材,靈活選擇教學方法,巧妙預設教學過程。在課堂上,教師真正成爲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學生在吳老師的帶領下,真正的步入到數學的思維中。

  二、幽默而富有童趣的命名

“大估”、“小估”、“中估”、“大小估”、“近估”、“湊估”、“精算”。一個個灰諧幽默而又富有童趣的名字,同學們在吳老師的引導下,幾乎由學生獨立完成命名的,雖然是非專業的命名,卻透着各自的估算方法特點,鮮活可愛,使學生對估算的多種方法,有了深刻的理解,也非常有利於學生的記憶。當最後吳老師讓學生總結本節課的學習收穫時,同學們如數家珍,非常流暢說出這些名字,即各種各樣的估算方法,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使嚴肅神聖的課堂變得輕鬆活潑起來,使同學們在愉悅的環境中學習。科學規範的命名達不到這樣的效果。

反觀我們的“估算”課堂常常是爲了估算而估算,爲了算法的多樣化而多樣化,將估算看做一種具體技能來教,學生體驗不到估算的必要性,認爲“估算只在課堂上有用”。對於估算教學的另一核心“如何處理算法多樣性”這一問題,在教學時我們雖然也會先讓學生自己估一估,然後進行對比分析總結出估算方法,但我們強調的僅僅是不同的估算方法,把估算方法當作一種技能教給學生,其教學價值往往是爲了得到一個正確的答案。

對比吳老師的教學不難發現我們缺少的是大教育價值觀。要做大氣的小學數學教師,而“大氣”就是要在多思考教學行爲的大教育觀,而非簡單的技能、技巧的運用上。

相對於美術、音樂、語文而言數學就根本沒有樂趣可言。而在教學低年級的學生中,興趣就更加重要了。

當然培養學生學數學的興趣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只要不斷嘗試,聯繫實際,大膽探索,學生學數學的興趣會隨着你的努力不斷增加的。所以我在這堂課的設計上創設他們感興趣的事。

首先老師一回到家裏看到桌上放着些水果,這是每個小朋友都可以想象的也是一些小朋友遇見過的,在生活中很平常的事情,於是很快就在小朋友們大腦中出現情景。而且對於他們來說,水果是生活中隨處可見的,而且一般都比較愛吃,可能有些小朋友看着這些水果還直流口水呢?這就吸引了他們的目光。再請小朋友們幫助老師動動腦筋,對於低年級的小朋友來說幫助老師是非常光榮的事情,當然就非常樂意動起腦筋,所以在課的開始就處於積極思維狀態。然而低年級的小朋友專心一件的時間一般只有幾分鐘的時間,針對這點我就通過動手、動口,來轉移他們對別的事情的注意,培養他們的耐心,同時也幫助他們對題目的理解。在擺小棒的過程中,我發現有些小朋友用紅色小棒來代表蘋果,黃色小棒代表菠蘿,這就是他們對顏色、聲音、動作等感興趣吧。

當然,在這堂課中我還有許多不足,比如課堂用語、結構安排等地方還需要我學習進步的。

在準備噸的認識這一課時,我請張金河老師給我指導,認真學習了他的教學設計、理念並實施了這節課。整節課,學生情緒飽滿,積極參與到數學學習活動中來,在潛移默化中學生受到了良好的思想教育,同時建立起了一噸的概念。回顧一節課,在教學設計上有以下優點:

  一、思想教育恰到好處:

本節課中,教師結合學習內容對學生進行了有針對性的捕捉痕跡的思想教育,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如針對課間時,有的學生總愛在樓道里蹦蹦跳跳、追逐打鬧,教師創設了37位小學生輕輕一跳,地板產生強烈震動這一環節,使學生在體驗1噸的同時,認識到以後課間休息時大家要輕聲漫步,不能追逐打鬧了。

如學校浪費水的現象較嚴重,教師出示了本校1天用22噸水,夠西部1人用上34年這一信息。號召學生從現在做起,加入到節約用水的行列中來。

如:教師讓學生討論“一輛載重6噸的汽車,裝滿貨物,能不能通過一座限重6噸的小橋?”使學生認識到看來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懂得一些數學知識,而且要考慮全面。

如:教師讓學生討論“限重1噸的電梯能乘坐多少人?”這一問題,使學生認識到應用數學知識靈活的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二、在情境中去體驗

“噸”是一個較大的質量單位,建立起一噸的質量觀是本節課的一個重點。學生缺乏實際的生活經驗,教師又不能像“千克”和“克”的教學那樣,在課堂上準備一些實際的物品,通過學生親自掂一掂、稱一稱等活動來建立質量觀念。然而“學生要想牢固掌握數學知識,就必須經過內心創造與體驗的方法來學習數學。”因此教師設計了一系列的活動,讓學生在生活情境中去感受,建立起一噸的質量觀。

感受較重物品的實際質量

課前讓學生搬一搬5千克1箱的牛奶;25千克的1袋大米,課上先讓學生小組內說一說自己的體重,再互相背一背,使同學們初步感受較重物品的實際質量。

感受一噸物品的實際質量

教師帶領學生推算出1000千克的實際物品數量,如200箱牛奶、25袋大米、37位小學生,使學生頭腦中數量與實物結合,幫助學生建立噸的概念。

從數量上去感受1噸,比較具體形象,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對200箱牛奶、25袋大米、33位小學生的概念又是缺乏形象認識的,因此課上教師又巧妙地進一步引導學生進行想象,假如一箱一箱的搬運200箱牛奶,需要10個小時,不吃不喝不休息從早上六點要搬到下午四點;25袋大米一袋一袋摞起來約有2層樓高;37位小學生輕輕一跳,地板會產生強烈震動。從學生熟悉的時間、空間、親身感到的震動入手,使學生真真切切地體驗到了1噸,建立了1噸的概念。

三、在實踐中昇華

學習數學的目的是用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教師在教學時注重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教師佈置學生課前調查,將“噸”的知識與交通工具、礦藏資源、生活資料等進行廣泛的溝通,使學生感悟到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同時豐富了“噸”的表象。

同時教師注重引導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例如,教師讓學生討論“一輛載重6噸的汽車,裝滿貨物,能不能通過一座限重6噸的小橋?”“限重1噸的電梯能乘坐多少人?”這兩個問題,使學生學會了應用數學知識靈活的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其次教師還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教師設計了一篇學生日記,通過讀、找出日記中的錯誤,對“噸”、“千克”、“克”三個質量單位進行綜合應用,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整個課堂體現了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並運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使學生“領悟”數學源於生活,用於生活,同時也感受到了數學知識應用於生活的樂趣。

我在課的實施上,存在一些不足:

在組織教學上,我還不能夠完全將學生的課堂把握在手裏,例如學生在親身實踐過後,不能及時將學生的情緒收回來,讓每位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自己的身上,而不是還沉浸在剛剛的實踐遊戲中,導致浪費了很多時間,是後面的練習時間緊張。我想,對於一名新教師來說,在課堂上保證孩子的有效學習,我還需多向經驗豐富的教師學習。

另外,在課堂上,教師的語言也很重要,這節課,我在讚許孩子的時候,語言略顯簡單,在維持課堂紀律的時候,語言更顯得乏味和單一,這還需多長期的積累。

像這樣,在上課之前,與骨幹教師學習,準備充分之後,再自己去課堂實施,實施過後,先自己找不足,再由指導教師進行指導,這個過程使我成長了不少,學習到了許多教學設計上的方法,我很喜歡這樣的學習,希望在以後的成長中,有更多的學習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