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傳統經典書籍《三字經》讀後感(精選10篇)

傳統經典書籍《三字經》讀後感(精選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W 次

傳統經典書籍《三字經》讀後感(精選10篇)

傳統經典書籍《三字經》讀後感(精選10篇)

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千萬不能認爲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傳統經典書籍《三字經》讀後感(精選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傳統經典書籍《三字經》讀後感1

還在上幼兒園的時候,經常聽到哥哥姐姐們的讀書聲,聽起來琅琅上口,問了媽媽,才知道他們讀的是《三字經》。

剛進入一年級,就趕上了學校開展“讀經典、頌經典”的活動,要求人人都要參與到活動中來,於是從媽媽的書架上隨手拿了一本彩色插圖帶文字,的《三字經》,藉着拼音和註釋我也讀了起來,誰知這本內容豐富,讀起來琅琅上口的書告訴了我很多感人的故事。

書中的“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意思是說:孔融四歲時,就知道把大的梨讓哥哥吃。這種尊敬兄長和友愛謙讓的道理,是每個人從小就應該知道的。可對於家中“小公主”的我,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還不嫌夠,還想把所自己喜歡的東西佔爲己爲有,我和四歲的孔融相比真是自愧不如。所以我要向孔融學習,做一個尊敬兄長、友愛謙讓的孩子。“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使我知道了玉不經過雕刻就不能成爲有用的器皿。人如果不學習,就不會知道做人的道理。

讀了《三字經》裏一個個感人的故事,也教會了我許多做人的道理。

  傳統經典書籍《三字經》讀後感2

在這個寒假裏我背完了《三字經》這本中華國學經典。它的每個句子都有三個字組成,讀起來朗朗上口,很容易背誦。

《三字經》這本書告訴我們許多做人的道理和中華民族的發展歷史,還有在歷史長河中涌現出的傑出人物。至今這些語句中所蘊含的故事還在我的腦海中浮現。“炎宋興,受周禪”,我很喜歡這句話。因爲這句話中所講的故事就發生在我們開封。宋太祖趙匡胤建立宋朝後,他爲了防止出現分裂割據的局面,便決定把將軍們的兵權收回來。於是他就大擺宴席,把所有的將軍都請進宮中,正當大家喝的盡興時,趙匡胤發話了:“我總擔心你們的部下有一天會把黃袍披到你們的身上。不如你們把兵權交出來,到地方上做個閒官,買房置業,快快活活度個晚年,這豈不是更好嗎?”第二天,將軍們都紛紛遞來了辭呈。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杯酒釋兵權。

老師告訴我們《三字經》是我們祖先留給後人的文化瑰寶。我們要認真閱讀,反覆吟誦,才能達到增長知識,明事理的目的。我今後還要多朗讀它,《三字經》會讓我終生受益。

  傳統經典書籍《三字經》讀後感3

《三字經》把我國從古到今的許多故事、知識、以三字經文的方式展示給我們,其中有教我們做人的,有教我們做事的,還有教我們學習的等等。

《三字經》裏故事有着深刻的哲學道理,生動而有教育意義。比如“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講的就是孟母三遷和孟子逃學後孟母剪佈教子的故事,告訴我們學習不僅要有好的方法,而且要有好的環境,特別是要持之以恆,不能半途而廢。

又比如“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這段話講的是黃香九歲時就懂得孝敬父親,冬天把被窩捂熱後再請父親睡。讀了這個故事,我很受啓發,我覺得我要向黃香學習,多爲父母做些家務,做一個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再比如“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意思就是不能浪費光陰,要好好學習,將來要做對社會有用的人。而“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的意思,就是要求我們要逐步做事,一步一步來。

《三字經》裏還有很多哲學故事,給我們樹立了許多榜樣,告訴我們很多深刻道理,讓我們受益無窮!

  傳統經典書籍《三字經》讀後感4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意思是說:玉石不經過打磨或雕刻就不能成爲有用或有價值的器具。人如果不學習就不會懂得做人的道理。這句話出自《三字經》。

《三字經》是南宋著名學者王應麟編撰的,同《論語》、《道德經》一樣,都是中華國學啓蒙教育叢書,它是我的良書益友。裏面有“孟母三遷”,有“孔融讓梨”,有“女媧補天”,有“開天闢地”等很多精彩的神話故事和歷史典故。對我教育意義最大的是“孟母三遷”和“孔融讓梨”這兩個故事。“孟母三遷”這個典故說的是孟母爲了讓孟子專心致致的學習,三次搬家,看到孟子不好好學習,剪斷了織布機上的布,這個故事不但讓我懂得了學習環境對學習有很大的影響,還讓我懂得了學習要專心致志持之以恆。“孔融讓梨”

這個故事說的是孔融四歲時就知道了把大梨送給哥哥,把小梨留給自己,讓我懂得了尊敬長輩和尊敬兄長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每個人應該懂得的道理。

《三字經》句句押韻,讀來琅琅上口,便於我們記誦。從問世起,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三字經》是我們中國的國粹,它被翻譯成多種語言流傳海外,爲我們中國人爭了光,我們爲中國驕傲,爲《三字經》驕傲。

  傳統經典書籍《三字經》讀後感5

花開花謝,此消彼長,雲捲雲舒,又是一年。曾幾何時,我與經典悄悄相約,它——《三字經》永遠的篆刻在了我的生命中,照亮了我生命的歷程,指引了我前進的方向。

聽媽媽講,我小的時候,好哭鬧,媽媽哄我的方法就是講故事,說來也怪,一聽故事,不聽話的我就會安靜下來,專注的聽着,媽媽的故事也由《小紅帽》、《灰姑娘》到《孟母三遷》,曾記得,在我七歲時懷着無比激動的心情,從媽媽手中接過《三字經》,這是一本集繪圖、文言、譯文於一體的畫本,從此,兒童嬉戲的地方少了一個頑皮的身影,客廳裏多了一份難得的清靜,就是這本《三字經》,使我明白了“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爲”的真理,在學習時不敢偷懶,更怕自己是“不知義”之人。就是這本《三字經》,使我懂得了“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的孝敬,要做一個聽話,不讓父母操心的孩子,就是這本《三字經》,讓我知道了……

與經典作伴,與聖賢爲友。所謂“熟讀《三字經》,可知千古事”。就是這本《三字經》,打破了我沉睡的心靈,讓聖潔的`陽光照進來,於是,我每天吟唱着“人之初,性本善”,敲開了知識的大門,走進了經典的世界。

  傳統經典書籍《三字經》讀後感6

在我五年級的暑假,一個偶然的機會讓我接觸了《三字經》,翻開這本書,發現每句都是三個字,讀起來朗朗上口,有些趣味。

當我讀到“昔孟母,擇鄰處”時,爸爸就給我講了一個有趣的“孟母三遷”的故事,讓我體會到了孟母的用心良苦和學習環境的重要,也讓我感受到了學習的樂趣。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人就像玉一樣,不打磨雕刻,就不會成爲精美的器物;若是不學習,就不懂得禮儀,不能成才。

“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我們不僅要學習,還應該專心學習,“一心不能二用”。如果我們沒有取得好成績,首先要反省自己:是不是花心思學習了?是不是用心專一了?做任何事情,我們都應該專心,注意每一個小細節,這樣才能成功。

“爲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這讓我懂得,做兒女的,從小時候就要親近好的老師和朋友。

《三字經》的經典語句是古人的智慧結晶,體現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它在人們心中種下一粒粒思想種子,慢慢生根、發芽。

  傳統經典書籍《三字經》讀後感7

從老師教我們唱《三字經》這首歌開始,就深深的被她吸引,一遍又一遍的讀。

《三字經》包含了各類知識,它分爲六個部分。“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學,不知義”,讓我明白了教育和學習對兒童成長的重要性;“爲人子,方少時”至“首孝悌,次見聞”使我明白懂禮儀,孝敬父母,尊敬兄長;“知某數,識某文”到“此十義,人所同”讓我瞭解了一些名物常識;“煩訓蒙,須講究”到“文中子,及老莊”讓我快速瀏覽了中國古代的重要典籍;“經子通,讀諸史”到“通古今,若親目”我遊歷了伏羲神農至清代的朝代變革;“口而誦,心而惟”到“戒之哉,宜勉力”我深知只有學習勤奮刻苦,長大才能有所爲。

其中最令我感動的是“香九齡,能溫席”,黃香九歲的時候,母親就去世了,。他年紀雖小,卻懂得子女都應該孝順父母的道理。爲照顧父親,在炎熱的夏天,小黃香拿着扇子在爸爸的牀邊,把枕頭、席子都扇得涼涼的,把蚊蟲都趕得遠遠的,然後才恭恭敬敬地請父親去休息。冬天天氣寒冷,黃香每天晚上替父親鋪好被褥後自己先鑽進去,用自己的體溫溫暖冰涼的被窩,然後再去請父親來睡。小黃香九歲就能如此體貼的照顧父親,我們的九歲又在幹嘛呢?

  傳統經典書籍《三字經》讀後感8

春假在家休息的日子,回味着《三字經》帶給我的無窮快樂,讓我受益無窮

融四歲,能讓梨。悌於長,宜先知。孔融四歲時就學會了尊敬長輩,把大的梨給自己的哥哥吃,把小的留給自己吃。孔融就是我們的榜樣,有些人會和長輩搶東西,而有些人則會尊敬長輩。

頭懸樑,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晉朝的孫敬讀書時把自己的頭髮拴在屋樑上,以免打瞌睡。戰國時蘇秦讀書每到疲倦時就用錐子刺大腿,他們不用別人督促而自覺勤奮苦讀。而我們卻一定要父母監督纔會讀書。孫敬和蘇秦爲了讀書竟會把自己的頭髮拴在屋樑上、每到疲倦時就用錐子刺大腿,孫敬和蘇秦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

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晉朝的車胤,沒有燈,就捉螢火蟲裝在紗袋裏,照明讀書;晉朝的孫康,沒有燈,就藉着大雪的反光來讀書。他們雖然家境貧寒,但都沒有停止學習。而我們卻時常不想學習,不想讀書。車胤和孫康那裏沒有燈,還是那麼努力學習。

《三字經》,你只要去細細體會它,就能懂得許多道理。不僅是《三字經》,還有《論語》、《孟子》、《後漢書》、《禮記》都很值得你一看哦!讓我們一起在國學的道路上行走吧!

  傳統經典書籍《三字經》讀後感9

最近我讀了《三字經》這本書,心裏深有感悟。

其中,我感悟最深的是“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這句話,我彷彿看見在大熱天裏才九歲的小黃香顧不了擦汗,正用扇子使勁地扇着枕蓆,想讓勞累了一天的爸爸睡得涼快點;我彷彿看見在大雪紛飛、天寒地凍的冬天,小黃香沒有媽媽,家裏又沒有火爐,所以只能用自己的身體暖被窩,讓爸爸暖和地入睡。

“孝於親,所當執。”孝敬父母,理所當然,今年10歲的我比黃香還大1歲,竟然沒好好孝敬過媽媽,心想不行,我得給媽媽放一次假!

今天,忙了一天的媽媽又回到家準備給家人做飯,“媽媽今天就讓我來爲您幫大家煮一次飯吧,您好好休息一下。”我高興地說。媽媽欣慰地笑笑,就在一旁坐看我做飯。一會兒,媽媽看我手忙腳亂、滿頭大汗,心疼地說:“你去休息,還是我來做飯吧!”我勸了媽媽許久終於答應讓我來,但是媽媽看見我笨手笨腳還是不放心,所以在一旁邊看邊教我,不一會兒飯菜就出爐了,媽媽直誇我長大了。在生活中爸爸媽媽天天爲我忙東忙西,不辭辛苦,我們也應該爲爸爸媽媽做一些自己能力所能及的事情,讓他們也放個假!

《三字經》不僅讓我學會了怎麼樣孝敬父母,而且學會了許多其他的人生道理。

  傳統經典書籍《三字經》讀後感10

“香九齡,能溫席,融四歲,能讓梨”,折射出古人提倡尊幼愛幼的優秀品德與我爲人人、人人爲我的思想境界。每當讀到這裏,我就有種想起了孟子那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以及龔自珍的“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於是那許多諸如此類的文章便在我的腦還裏浮動,我便產生了對古人的敬畏之心。

在生活中讓我做事父母感動的事我真的很不好意思,但如果讓我做一些微不足道但又有一點有意義的事,我心裏又有一點難過與不捨。可是生活告訴我,頭時候讓父母開心又是特別有意義。於是我做了,父母真的很開心。看到父母開心的樣子,我也特別開心、高興。當把自己的東西讓給別人,看到別人開心,自己也暗暗高興。

短短數百字的《三字經》,作爲中國古代乃至近代兒童的啓蒙教科書,蘊含的深刻哲理實在是夠我們去深入探究的。而他所包含的博大愛心,更值得我們去領會、去發揚光大。

細細品味《三字經》,我們能感悟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領略到古人智慧的無窮與愛心的博大,領略大國學的精妙。

繼承和發揚中國文化,弘揚中國人民的博愛之心,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