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餘秋雨人生哲言》讀後感

《餘秋雨人生哲言》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2W 次

《餘秋雨人生哲言》讀後感

《餘秋雨人生哲言》讀後感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餘秋雨人生哲言》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餘秋雨人生哲言》讀後感1

假期裏我讀了一本叫《餘秋雨人生哲言》的書。合上書本,我表面上正安靜地看着窗外,其實內心如一池春水,突然吹來了一陣風,風過之處,漾起錦似的陣陣漣漪。我開始思索,開始回憶,開始省思……最終我提筆寫下了這篇文章。

餘秋雨說“人人都在人生中,但發現人生,卻需要特殊的眼光。”看到這句話,我開始思索: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人生,但是要發現人生的價值、意義,卻要特殊的的眼光。可是,什麼特殊眼光才能發現人生?我百思不得其解。於是,我只好接着往下看來尋找答案。“有時需要特殊的仁慈。”看到這裏我又開始思索:爲什麼仁慈的眼光才能發現人生呢?後來,我在生活中慢慢明白了:人與人之間有着差異,所以人與人之間就開始競爭:在某方面做的差的人希望變強大、希望能超越另一個比自己好的人。而那個在某方面做的好的人,則怕被那個差的人超越,所以兩人就開始競爭。正是因爲這種競爭,又擴大了這種差異。最後,擴大了的差異就成了事實。

餘秋雨說:“人生畢竟有很多共同點。”我就接着他的話想到:那麼,發現了共同點,也可以說人與人之間有縮小差異的可能,而縮小之後,大家的人作文生就幾乎是平等、平常的。“平常也是人生的正規形態。”餘秋雨這樣說。我想:既然大家都很普通,那就不要鄙視世俗年月。只要負責的一天一天過下去,那麼平常中也就出現了滋味,出現了愛,出現了溫馨,出現了快樂!餘秋雨說過:“這是我們生命的起點和終點。”這句話我實在理解不了,只好接着往下看:“想到起點和終點,我們的日子空靈了又實在了。外力終究是外力。”是啊!外力終究只是別人的力量而不是自己的。換言之,生命的老師就是生命本身。當我們做錯一件事情後,纔會明白自己有那些地方不足,哪些地方需要改,哪些地方需要繼續保持的。只有這樣,自己纔會不斷進步,不斷完善自我,變得更強大。

餘秋雨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什麼季節觀什麼景。”我想:這句話想要表達的意思就和什麼時令賞什麼花想表達的意思一樣吧!什麼意思?那就用一句通俗易懂的話來解釋一下:在對的時候在對的地方做對的事情。這樣才能是人生變的完整和自然,不是嗎?

所以,我想說:漫漫人生,是靠自己去走的。很多人以爲:人活着很多時候是在爲別人而活,其實人生是自己的,需要自己去把握自己的人生,感悟自己的人生,感悟世間的一切!

  《餘秋雨人生哲言》讀後感2

初次閱讀餘秋雨老師的書不是他的名作《文化苦旅》,而是《餘秋雨人生哲言》。起初沒有對這本書沒有太多的興趣,因爲以前也看過很多人生格言,總是給人一種遠乎縹緲的感覺,《餘秋雨人生哲言》充滿樸實,但卻令人深思,與其說,這本書是餘秋雨的名作,倒不如說是他在敘述自己一生的感悟。

餘秋雨是這麼比喻這本書的“寒冬季節。萬木凋零、山河失色。”

下面我就挑幾處來談談自己從中獲得的感悟。

1、“善和愛,是一場代代相傳而又艱苦卓絕的接力賽,只是爲了把人類拉出無邊的黑暗。”

人世間總是有許多感人的事物,這其中少不了善和愛這兩個元素,善是美的開始,愛是美的延續。小時候,經常聽媽媽說奶奶的。奶奶經歷過戰亂和飢餓的年代,在老爸兩歲的時候,爺爺就拋下奶奶和大伯、老爸,撒手歸西了,堅強能幹的奶奶用自己瘦弱的身軀抗下了整個家,當時的社會,一個女人要想養活的家人,是多麼難啊,大伯和老爸經常是飽一頓,餓幾頓,老爸回憶說他有好幾次在睡夢中餓醒來,就在這種情況下,善良並充滿愛心的奶奶還抱養了兩個失去雙親的孤兒。

2、“投身再大的事業也不如把自己的人生當作一個事業,聆聽再好的故事也不如把自己的人生當作一個故事。”

什麼是人生?簡單來說就是人從出生到死亡的整個過程,在這當中我們必將經歷波折坎坷,經歷喜怒哀樂、悲歡離合。而在一生當中幾乎每個人都想過得豐富多彩,所以自我們走向社會以來,我們開始在自己的崗位上拼搏,當路越走越遠時,我們似乎離自己的初心也越來越遠,我們忘記了少年時曾渴望已久得到的禮物的那種欣喜若狂;我們忘記了在大學畢業時曾高呼的理想、我們忘記了在累的時候停下來的本能反應。

我們把太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事業上,從而忽略自己,從現在起,我們是不是把自己的人生也當作一份事業呢?我們放慢腳步,我們靜心冥思,慢慢找回那份初心,然而再用心經營,每天抽出一點時間,做我們想做、愛做、曾經沒有時間去做的事,活出曾經那個理想的自己。

  《餘秋雨人生哲言》讀後感3

本書由余秋雨先生親自操刀,挑選他所有著作中的精華段落結集而成,分爲人生滋味、人格尊嚴、警惕小人、跋涉廢墟、月下故國、漂泊心態等十六個篇章,全部都緊緊圍繞着“人生”這個主題,既有激情洋溢的“餘氏”散文長句,也有精闢犀利的獨到論斷。書中還由余先生加入了大量新寫的篇章,是他“封筆”以來第一次將“新鮮”的文字公諸於世。這些內容作爲他近幾年來的思想沉澱,其文風和思想厚度明顯有別於他此前的作品。本書的段落摘選也不拘泥於一般隨感錄的體式,而是力求體現“餘秋雨特色”……

日曆掀開嶄新的一頁,撕下的記載了厚重的歷史,新的一頁鋪展開了絢爛的未來,一頁一頁的日曆,拼接了蒼勁的歲月,規劃了超邁的人生。冬季是辭舊迎新的一個轉折點。花草凋零卻積澱了它們的種子,這是一年的收穫;而種子蘊藏着更頑強的生命,裹卷着永生的希望。驀然回首、時過境遷,一步步地走來,撒下了太多的汗水和眼淚,見證了太多的笑顏與歡歌;記憶的溝壑不再空洞,精彩紛呈縈繞心田。輕鬆的心情伴隨着日曆漸漸往後翻,刻下的卻是生命的節奏,色彩斑斕的世界讓人體驗到了活着的韻味,聆聽到了美妙的樂章。昨天的日曆鐫刻着一個故事,這個故事牽繫着我們的理性思維。它告訴我們要把握住生活中的每一個光點,因爲每一刻世界都會有精彩出現,也會有機會降臨。人之爲人,就在於不斷地思索拼鬥,我們要穿梭於忙碌中,真正去感受苦楚與滄桑,砥礪意志;人要有跟自己鬥爭的勇氣,要在翻筋斗後爬起來,超脫在小我之上。辛酸的眼淚是培養我們心靈的.酒漿,不經歷尖銳痛苦的人,不會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生命本應純真,要知道建立在臆想上的無病呻吟是令人痛恨的,不要有太多的幻想,更不要有太多的空論,一味地孤芳自賞、自我安慰只會造成對純潔靈魂的摧殘,日曆已經刻下了我們生命的足跡,何必去做不必要的掩飾呢?總之,要把得失成敗儘量置之度外,只求竭盡所能、無愧於心。一個人太容易滿足固然不行,但太不知足而引起許多不現實的幻想也不是健全的。物是人非,光陰荏苒,不要讓自己留下過多的遺憾。時間是穩重的老人,它會讓你對人生感慨萬千,也會對生命充滿希望。今天只是人生旅途長途跋涉的一箇中途驛站,是掂量昨……

  《餘秋雨人生哲言》讀後感4

一葉小舟在人生的大海中行駛着,它時而向前開,時而向後開,在迷茫中尋找着方向。有時會駛進旋渦,有時會被大浪掀翻,有時會駛到一個無名的小島。人生千變萬化,這一切都在於你的選擇。它會因爲你的抉擇而改變。到底哪裏纔是你的歸宿呢?

讀着《餘秋雨的人生哲言》,就像是一位航海家正在看他的地圖。有人平淡地走完了一生,也有人大喜大悲地度過了一生。我跟着餘秋雨的小舟駛進了“人生滋味”,體驗了“飄泊心態”,知道了“人格尊嚴”。我醒悟了許多。

人生——迷茫如一葉小舟

人生是多樣的,人生是無法預測的,人生是迷茫的。如果不往裏面加入酸甜苦辣,那麼人生就會失去精彩。

餘秋雨說:“樹木本來是可以有很多用途的,最悲慘的是在尚未成樹時被拔離泥土,成了棍棒。”人的一生也是這樣。如果你過早地浪費了它,那麼你就等於毀了自己。只有經過正確的塑造才能成爲有用之材。

那麼到底什麼是塑造呢?餘秋雨說:“一個人的生命可以變得無限精彩,精彩得超過他自己和別人的預測。可大多數人只經過了普通塑造,被低估了塑造了比原來底的價值。可見塑造是多麼得重要。他竟可以影響一個人的一生!許多名人正是因爲被正確地塑造才得以成功。只有當你以正確的估值去塑造自己時,你的生命纔會更加精彩。

人格——脆弱如一葉小舟

人格是脆弱的,人格卻又是強大的。因爲強大在脆弱中,脆弱在強大中。餘秋雨說:“人格不可泛化。”如果人格泛化了,那麼就不會有人格和自尊了。我們要尊重別人,避免用鋒利的尖刀去劃傷別人的自尊心。

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在一葉小舟上行駛。那麼,就讓我們更勇敢、堅定地去面對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