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張愛玲《傾城之戀》讀後感(精選6篇)

張愛玲《傾城之戀》讀後感(精選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3W 次

張愛玲《傾城之戀》讀後感(精選6篇)

張愛玲《傾城之戀》讀後感(精選6篇)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張愛玲《傾城之戀》讀後感(精選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張愛玲《傾城之戀》讀後感1

話說張愛玲,她十八歲時被父親關起來,她患了痢疾父親見死不救。她的第一個丈夫傷了她的心,第二個丈夫在婚後剝奪了她做母親的權利和樂趣,堅決逼她墮胎可以說,她生命裏最重要的三個男人都是對不住她的,我覺的這樣一個聰明的女子不應該受到這樣的虧欠和辜負。所以我們明白她的小說爲什麼如此悲情,更明白爲什麼她最喜歡的詞是荒涼。

《傾城之戀》的愛情與我們現代的感覺不同,但又很相似,不同的是現代的女人不會像以前的人那樣麻煩,那樣的曖昧。相同的是現代的人一樣會害怕輸給他人,如果不是那場大戰令雙方看到自己是多麼愛對方,他們的故事會怎樣的,當天地都好象不再存在的時候只是對方還在,又或者連對方也不在的時候,還計較什麼輸贏呢?流蘇是個好女人,但她在戀愛市場上卻給人家低估了價,原因是她離婚,幸運的是使她正式成爲了他的妻子,從婚姻的保障而得到經濟上的安全流蘇從此便可笑吟吟的暫時把生命告個段落,可憐的女人。

作者把這些平凡的故事,平凡的人物描寫的是如此的動人,便是不平凡的筆伐,尤其是這篇文章裏充滿了蒼涼,憂鬱而哀切的情調,這是一個膽怯的女子給人家逼急了才幹出來的冒險的愛情故事,不會燃起自己心中的熱情,只會跟着生命的胡琴咿啞的響聲,使人倍覺淒涼,然而也更會激起觀衆的憐愛之心。

張愛玲的這篇小說無論如何是結構和語言取勝,給我的印象最深的是對於愛情的這引自《詩經》的描述:“死聲契闊,於子相悅,斥子之手,於子偕老”。

  張愛玲《傾城之戀》讀後感2

在《傾城之戀》中流蘇只是一個生長在大家庭中平凡到不能再平凡的女子。她離了婚,在一個特定的機會下結識了範柳原。在日常世界裏,他們間存在一場征服的戰爭,他們內心明爭暗鬥。什麼是真的,什麼是假的?她只喜歡他用更優厚的條件前來議和。我一直很喜歡這段話,大概意思是一個女人勾引一個男人會被人說成d婦,被男人勾引便是該死,如果勾引一個男人,男人還不領情不上鉤,那麼便是雙料的該死。

張愛玲十八歲時被父親關起來,她患了痢疾父親見死不救。她的第一個丈夫傷了她的心。第二個丈夫在婚前剝奪了她做母親的權利和樂趣,堅決逼她墮胎。可以說,張愛玲生命裏最重要的三個男人都是對不住她的。每次讀她的文字都會心痛着,這樣一個聰明的女子不應該受到這樣的虧欠和辜負。這使得我得以貼近她思想的軌跡和文字的脈絡,明白她的小說何以如此悲情,更明白爲什麼她最喜歡的詞是荒涼。

在張愛玲看來,所謂言情,不過在講一場風花雪月的傳奇,無情的言情。每個人都在追求什麼,但真正的感情不存在,即使有,那也是虛幻的,在世情和言情間,多半讓世情的虛無吞沒言情。愛恨離愁僅僅是一出演着演着忘記了對白的悲喜劇,靜默中說與別人聽,賺了別人的嘆息,忘記了自己的眼淚,回頭看看“本是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脫不了鏡花水月罷了。

人性軟弱,在她看來也是一種罪,張愛玲對人性惡的興趣表現在塑造人物時不遺餘力赤裸裸地刻畫上,她的筆下沒有完人,有的只是男人和女人,充滿慾望,把握不住自己的男人和女人。同時,他們又是最堅強的——沒有什麼比絕望中的情色男女更堅強或者說麻木。

  張愛玲《傾城之戀》讀後感3

其實早就聽說這本書了,其實我也早就看過了,但是似乎是第一次看它的時候年紀太小,無法讀懂他們這種衝破了世俗的曠世之戀。

最近閒來無聊,翻出來又看一遍,看完之後,總覺得心裏有一種溫情脈脈的感覺。範柳原和白流蘇的愛情,讓我覺得,原來愛情竟是這樣美好。或許他們原本都已不再相信愛情,他們也都沒有精力再去承受愛情的失敗,所以他們起初無法用婚姻去安定。但是爲了和相愛的人在一起,白流蘇衝破了世俗,甘做範柳原的情人。

在我印象中,印象最深刻的,是範柳原談論到讓白流蘇和他去馬來西亞的森林去時說的話,他說:“我無法想象你穿着旗袍在森林裏跑的樣子,我也無法想象你不穿旗袍的樣子。”白流蘇和旗袍是一體的,至少在範柳原心裏是這樣的。我也覺得穿旗袍的女人,很美。上海女人一直都是很精緻的,講究美,講究格調,講究文雅,但是在這些表面光華的背後,其實都是孤獨的心。我想,張愛玲心裏的愛情,應該是足夠美好的,不然,怎麼會有傾城之戀這樣看似波瀾不驚,但卻如此震懾人心的愛情呢?

我想白流蘇應該就是張愛玲自己的寫照吧,張愛玲一生孤寂,沒能和最愛的人在一起,她給了白流蘇這樣的歸宿,也是自己心中對愛和完美的婚姻的嚮往吧!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被人誦爛了的句子,但是在範柳原向白流蘇誦出來時,還是感動得熱淚盈眶。這麼一個優雅地穿着旗袍的美麗上海女子,和這麼一個風度翩翩而又似乎倦怠了人世滄桑的男子,他們在炮火和死亡的威脅中,終於明白,愛並不需要退卻和害怕,愛只需要好好珍惜,在一起的每一分每一秒!

  張愛玲《傾城之戀》讀後感4

一直以來都很喜歡看小說,不過比較喜歡看言情小說,我喜歡跟着筆者去經歷主任給的那些愛恨情仇,體驗他們的喜怒哀樂。看到主人公快樂,我會比他們更快樂,看到他們難過,我會比他們更難過。沉浸在那些美麗的愛情故事裏,自己也會變得很快樂。

初看《傾城之戀》是初二的時候,那個時候剛剛開始迷小說,那個時候看《傾城之戀》什麼都不是很懂,就只是看故事,只知道女主角是白流蘇,男主角是範柳原,白流蘇是個離了婚的女人,她在守舊的白公館裏沒有地位,後來爲了替自己爭一口氣,白流蘇便搶走了原先要介紹給妹妹的範柳原,後來兩人在一起,可是他們對愛情抱持着不同的看法,在沒有繼續下去的動力時,因爲戰爭踏上婚姻這條路。之後隨着年齡增長,慢慢的懂得了很多,後來了又看了幾遍這本書,也漸漸的看到了一些其他方面的東西

關於這篇文章有幾個部份我先講一下:像白公館代表的是舊日的一切,包括生活方式,像書一開始就有提到像他們的時鐘十點鐘是人家的十一點,他們唱歌唱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琴,從這邊就可以看出來它是一種很守舊、很舊日的。跟當時的中國其實是很像的!另外,張愛玲在描寫男女感情是很含蓄美感的,和現在的文學所描寫的是差異很大的,例如像在描寫範柳原的動心時。從三奶奶講的話可以看的出來。三奶奶嘆了口氣道:“跳了一次說是敷衍人家的面子,還跳第二次第三次!”從這句話可以看出說範柳原對白流蘇有一見鍾情的感覺,我跟你跳了一次舞還會想跟你跳第二次第三次,就表示我對你其實是有感覺的。這種寫法多麼的含蓄,一個“愛”字都沒有提到,可是,從一些事件的敘述卻可以描寫出人心中感情最細膩的部份,真的是很令人佩服!

  張愛玲《傾城之戀》讀後感5

張愛玲的書適合一個人的時候看看品味,給自己一壺熱氣騰騰的茉莉花茶,在點上一盤檀香,悠悠的'翻開書,一行一行的細讀。

這是第一次看《傾城之戀》,一目十行,只略了一個大概,理順了故事的梗概,如果你現在叫我說出個人名也許我會想很久,可你提起也許我會記得這個故事,這個主人公。

看完最後一個故事是在春分,下着雨,因爲纔看完的原因我現在還記得這場景,只是忘了這題目是什麼了,霓喜,其實是一個很美的名字,當然女主本身應該也是一個吸引人的美人兒,只是落得最後的結局無非是爲了生存,人的出生好壞無論是在以前還是在現在其實都受着不公等的對待,只不過現在沒那麼嚴重而已,霓喜也不過是爲了生存,她想要的就只有一個家,一個溫馨的家,從小沒受過家的溫暖,但內心卻無比嚮往着一個家,老公,孩子,一家子的其樂融融。可正因爲身份,是她無法有一個安定的家,男人只當她是一個被買來的小丫頭,說情,也許動過,可收了受了身份的隔閡,終究無法娶她,一個女人,如果生了孩子沒有一個光明的身份,難免不了受到外人的斜眼,這才導致了霓喜悲哀的一生。

也許有些人覺得霓喜前後跟了幾個男人,會很蕩。可是每一段情她也都有過真情的時候呀,只不過這真情最後都被金錢的誘惑所打壓,好的生活好的壞境誰不喜歡,只不過太癡迷於金錢也不會過的太好,因爲你的眼裏除了金錢就沒有任何東西,包括最開始的嚮往與幸福。

傾城之戀的每一篇都不是完美的結局,也許跟她自身的經歷有關,可正因爲這不完美才使我們這些讀者看着心疼,但這也從另一方面體現了現實,現實不過如此。

一盞茶的時間很快,但這一本書,是需要反覆閱讀,才能悟出更多的道理。

  張愛玲《傾城之戀》讀後感6

這本書講述了一對守舊的男女,雖然有難能可貴的愛情,但因爲太自私精明算計的,本不太可能走向婚姻的,卻因爲一場戰爭成全了這段戀情。

故事發生在香港,上海來的白家小姐白流蘇,經歷了一次失敗的婚姻身無分文,在親戚間備受冷嘲熱諷,看盡世態炎涼。偶然認識了多金瀟灑的單身漢範柳原,便拿自己做賭注遠赴香港博取範柳原的愛情,要爭取一個合法的婚姻地位.

書中最讓我難忘的片段是範柳原半夜給白流蘇打電話說“生與死與離別都是大事,不由我們支配的。比起外界的力量,我們人是多麼小,多麼小?可是我我們偏要說,我永遠和你在一起,我們一生一世別離開。好像我們自己做的了主似的!”這段話解釋了一句《詩經》:死生契闊,與子相悅,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兩個"多麼“加一個“!”,爆發了範柳原的情緒。當他說出那句“永遠在一起,一生一世”的時候,他就輸了,情感在高潮處爆發,卻陡然壓抑住,換做虛無的玩笑,似真似假,分辨不清。命運的洪荒之力和人的渺小力量,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傾城之戀》是一篇傳奇,它的傳奇色彩就體現在白流蘇和範柳原在情場上真假莫辨,亦虛亦實的感情糾葛中。他們一個是舊式大家族中的新式女人,想要創造自己的命運;一個是現代風月場上的偶露真情的調情高手,範柳原對白流蘇有一點愛意,但這點愛意不足以讓他承擔起婚姻的責任,白流蘇只要一紙婚約,她知道愛情不能長久,而婚姻卻能提供生存所需的一切,而她只想生存。雙方既有愛的真意又有相互算計的精明,在張愛玲的筆下他們這對自私的男女終於因爲戰爭這個非人力因素而走到了一起。

這部小說充分反映了張愛玲冷酷的婚戀觀——深愛只是爲了謀殺。這跟她父母的婚姻陰影有,幼年時父母的離異、家族的敗落給她心靈造成了巨大傷害。這部小說然以白流蘇得到婚姻這樣圓滿的結局作爲收筆,但絲毫沒有削弱小說的悲劇性,反而讓人感覺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