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子夜》讀後感(精選10篇)

《子夜》讀後感(精選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4W 次

《子夜》讀後感(精選10篇)

《子夜》讀後感(精選10篇)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想必許多人都在爲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子夜》讀後感(精選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子夜》讀後感1

奧斯特洛夫斯基曾說過:“人的一生可能燃燒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願意燃燒起來。”是的,燃燒後儘管會成爲灰燼。但曾經爲之努力、奮鬥過,終究勝於腐朽。吳蓀甫雖逃脫不了最後的失敗,但他至少掙扎、奮鬥過,這便勝於坐着腐朽而不行動了。

處於帝國主義的侵略時期,中國不可能走上獨立發展的資本主義道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質也早已決定他的悲劇命運。但他並不爲此屈服,憑藉自己的見識與資本,企圖實現自己的構想,他便是吳蓀甫。在我看來,他是一個有理想、有目標、有雄心的人,但這並不與他鎮壓工人與農民混爲一談。

在當時的年代,作爲民族資本家,吳蓀甫並不消沉,抱着一種雄心去兼併八個小廠,成立公司。他始終抱着一種堅定的信心發展民族工業。但面對資金短缺,卻從工人身上開刀,扣除20%的工資,不顧手段來爲自己的發展做好鋪設,這便給他閃耀的精神上抹了一層黑。

與其做一個平庸的人,不如讓自己的生命燃燒與怒放;與其使自己一生了無成就,不如徹徹底底地拼搏一次。有雄心的人,是從不自棄的,雖然吳蓀甫的結局是悲傷的,但畢竟他曾經也是輝煌過的。那,便足矣!

蟬的一生短暫,卻在生命結束前,將自己“燃燒”了,而不是沉默的等待死亡,默默腐朽下去;劉和珍面對黑暗的社會現實與反對派勢力的殘酷欺壓,毅然綻放自己生命中的最後光芒,而不是做一個腐朽的國人;屠呦呦儘管年老,卻並不腐朽,始終燃燒,終於收穫成功。

人的一生需要奮鬥,需要膽識,需要雄心,結果怎樣,都是未知的,所以也不必去揣測,踏實、無愧的做好現在,讓自己的生命燃燒。自己選擇的路,儘管可能不平坦,但跪着也要把它走完,因爲自己的初心不可輕易違背,況且,我相信,只要堅定不移,知道自己爲何開始,就一定會達到終點!

讓自己的生命燃燒,成爲不可磨滅的經歷吧!

  《子夜》讀後感2

當我讀完文學巨匠茅盾的《子夜》一書時,不禁陷入了沉思,且深深感受到英雄有用武之地就是要有良好的社會大環境的。

應該說小說中的主人公吳蓀甫就是一個“英雄式”的人物,只不過他就是一個失敗了的英雄。他出身世家,實力雄厚,遊歷過歐美,學會了一套資本主義的管理方法,有着十八世紀法國資產階級的性格和氣魄。他的理想就是發展民族工業,擺脫帝國主義及買辦階級的束縛,最終在中國實現資本主義,走向富國強國之路。因此在與帝國主義經濟侵略的鬥爭中,他表現出果敢冒險剛強自信的性格。他沉着幹練、剛愎自用,似乎爲民族資產階級的振興帶來了希望。但就是在強大的帝國主義面前,他連連失敗,節節潰退,乃至於遭滅頂之災,使夢想破滅。吳蓀甫這樣在當時出類拔萃的企業家尚且如此,更何況就是等閒之輩。這就是一個時代的悲劇,這就是一個民族工業生不逢時註定要失敗的時代。

俗話說,時勢造英雄。我不禁傻想,假若吳蓀甫生活在今天,那他就大有用武之地啦。沒有戰爭的硝煙,也沒有專制的桎梏;沒有罷工的陰影,更沒有外來的侵略。“吳蓀甫”這個一心想發展民族工業的時代驕子,懷着他的遠大理想,開始施展他的雄才大略:置實業、辦工廠、設公司、開銀行……與兄弟企業友善競爭,與外資企業強強對話,他的事業紅紅火火,如日中天;他的理想正在變爲現實。他又恢復了他“三先生”的自信、膽略、智謀與手腕,他把自己的絲布、火柴、膠鞋等產品打造成響噹噹的世界名牌,他帶動國家的民族工業興旺發達,他讓東洋人、西洋人自愧不如……時勢造就了“吳蓀甫”這個民族工業的大英雄。

然而,這終究不就是真的,吳蓀甫畢竟就是《子夜》中的文學形象。但就是,生不逢時的吳蓀甫所追求的理想正由生逢盛世的千萬個“吳蓀甫”的後來者變爲現實。

這一點,我們就是堅信不疑的。

  《子夜》讀後感3

《子夜》標誌着茅盾的創作開始進入了一個新的成熟階段,是我國現代文學一部傑出的革命現實主義的長篇。它從一九三一年十月寫起,至一九三二年十二月完稿。在動筆以前,還經歷了一個較長的準備和構思的過程。民族工業資本家吳蓀甫和買辦金融資本家趙伯韜之間的的矛盾和鬥爭,是貫串《子夜》全書的主線。環繞這條主線,《子夜》反映了一九三零年左右革命深入發展、星火燎原的中國社會的面貌。

《子夜》從多方面的錯綜複雜的社會關係中來突出吳蓀甫的性格特徵。作爲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國的民族資產階級的典型人物,吳蓀甫的性格是一個鮮明的矛盾的統一體。他一方面有“站在民族工業立場的義憤”,但另一方面,壓倒他的'一切的卻是“個人利害的籌慮”。他是“辦實業”的,他以發展民族工業爲己任,他向來反對擁有大資本的杜竹齋一類人專做地皮、金子、公債的買賣;但是他也不能不鑽在瘋狂的公債投機活動裏。他希望實現他的資產階級“民主政治”理想,盼望反蔣派與地方軍閥的聯盟“北方擴大會議”的軍事行動趕快成功,然而當北方的軍事進展不利於他的公債活動的時候,他又“惟恐北方的軍事勢力發展得太快了”。他精明強悍,但又不能不表現出中國民族資產階級先天的軟弱性。他有時果決專斷,有時狐疑惶惑,有時滿懷信心,有時又垂頭喪氣;表面上好象是遇事成竹在胸,而實質上則是舉措乖張。這一切,都是如此矛盾而又很自然地統一在吳蓀甫的性格里。

《子夜》不僅從吳蓀甫同趙伯韜在益中信託公司和公債投機市場上的矛盾和鬥爭來描寫他的性格和命運,它還寫出了吳蓀甫同農村封建經濟之間的密切聯繫和他對農民武裝起義的勢不兩立的態度,而在對待工人運動的態度上,更顯露了他拚命壓榨工人、仇視革命的反動面貌。

  《子夜》讀後感4

《子夜》這部小說是茅盾爲了駁斥當時社會上出現的三種觀點,他運用科學的理論對社會現象進行理解與分析,駁斥了託派認爲中國已經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反帝反封建的任務應由資產階級來擔任的觀點。

《子夜》是從吳老太爺進上海就開始寫了,是以主人公吳蓀甫,這樣一個剛毅、頑強、果斷,有魄力,有手腕的人才,但是卻遇上了帝國主義、軍閥政治和工農革命運動的多重浪潮的圍擊中。再加上,他的家裏內部有許多的矛盾,他和他的妻子一直都是貌合神離,並且他也知道自己的妻子其實是有情人的,但是他卻沒有反對妻子與情人的往來,他的弟弟又是一個在大城市這種燈紅酒綠下,慢慢墮落的人物,他的妹妹被大上海這個生活嚇得拿起了《太上感應篇》。吳蓀甫這樣一個在家庭與社會衝擊下得人才,他的性格中因爲這些家庭因素,便產生了軟弱、空虛惶惑、悲觀失望,因爲他的家庭裏沒有人支持的的工作,他也不信任除自己家庭以外的人,更準確的說,他連自己的家人也沒有真正的信任過,這些就造成了他在自己的事業上得不到任何人的支持。最後導致他精神上的崩潰。最後他的工廠也失敗了。

《子夜》這部現代長篇小說是當時社會上成功的一部小說。矛盾利用了許多人物來反襯主人公吳蓀甫,並且也利用了很多的矛盾,使這部小說更加的精彩,如:借雷鳴的出場引出吳蓀甫家庭的內部矛盾,借徐曼麗的出場陰齒吳蓀甫與趙伯韜的矛盾等。在空間是也十分廣大,如:城市與鄉村,商場與戰場等。這些情節的安排與描寫,都無不反映了茅盾在對人物心理性格描寫方面的能力。

《子夜》這部小說,是一部宏大且複雜,嚴謹且鬆弛有度、主次分明。茅盾運用多種藝術手法,揭示了封建地主階級最終是會退出歷史的舞臺了,並且也揭示了民族資產階級在這個時代的悲哀。茅盾運用傑出的寫實能力,科學的反駁了社會上當初錯誤的觀點。給在迷茫中的中國人民指明瞭一條新的道路。也給無產階級文化運動指明瞭正確的道路。

  《子夜》讀後感5

《子夜》是一部長篇小說,全書主要圍繞民族工業資本家吳蓀甫和買辦金融資本家趙伯韜之間的尖銳矛盾和鬥爭。全方位、多角度地描繪了30年代初中國社會的廣闊畫面,同時也間接地反映了當時革命深入發展、星火燎原的中國社會的全貌。

給我的印象最深刻的是吳蓀甫,感覺他像個戰士,始終在那拼盡全力地戰鬥,好像永遠不知疲倦一樣。爲了自己的企業也爲了民族工業,他不得不與美帝國主義的掮客——趙伯韜一直勾心鬥角;爲了自己的廠子,他不得不費很大力氣平息罷工;爲了擴大規模,他用盡心機收買、吞併其它小廠。

所以,更可說他是一位商業界的巨腕,但可是生不逢時,因爲帝國主義侵略的魔手緊緊扼住了中國民族工業的咽喉,最後他的個個雄圖大略,種種力挽狂瀾的行動、條條看似無懈可擊的計策,只能以失敗告終,這不僅是他的悲哀,更是那個時代、那個社會的悲哀!但同時他也是一個血腥、殘酷的剝削者,從他那剋扣工人工資的堅決、打擊罷工工人的力度便可窺之一二,可話又說回來,那能怪他嗎?

不能,資本家不都那樣嗎,榨取工人剩餘價值就是他們的本性。總之,我心目中的他是位悲情英雄!本書中還有一個地方寫的特別好,那就是交易場所內情景的描寫,那不能不說是人身鼎沸、熱火朝天啊,側面反映了當時時局的動盪,但同時也體現了很多國民嗜賭、想不勞而獲的投機取巧心理。賭博是中國曆朝歷代都存在的問題,人們都說“小賭怡情,大賭傷身”,但沒有小賭哪來的大賭啊,所以,要從戒小的開始,那樣社會風氣會有所些許改觀,外國人問關於麻將的問題的次數也會減少!

總之,《子夜》透過人物的性格和命運的發展,鮮明有力地顯示了整個時代複雜的發展趨勢:外國資本主義對中國以及中國企業的封鎖、侵略!讀完全書,不僅感慨與矛盾先生深厚的文學底蘊,也瞭解了主人公們在當時社會背景下的身不由己。個人慾望,夢想都得順應社會的潮流,逆水行舟,是不可能成功的!

  《子夜》讀後感6

寫成於20世紀30年代初的《子夜》,詩作家矛盾對己所處時代城市內部的變動與新生所展開的全方位描繪,它“包羅萬象的任務與事件之大之廣,乃近代中國小說少見的”。這其中,內外交迫的民族資產階級與依仗外權的買辦資產階級的較量,農民的破產與工人的抗爭,工商業的若內強食,知識分子的苦悶與迷惘,都在民族資本家吳蓀甫的悲劇這一條主線上展開。

小說人物吳蓀甫的性格是多質的,處在多方面的社會關係與利益關係中,他呈現出各種矛盾與反逆的情態。不同於沒落地主階層的吳老太爺,他是現代社會中剛毅、果敢、有膽略、有魄力的民族資產階級新人。他抵制外國資本的侵襲,在買辦資本家趙伯韜的要挾利誘面前不失膽色,機緣到來的時候,他不擇手段地侵濁弱小資本家的產業,對付工人,他軟硬兼施,竭盡所能的剝削工人,鎮壓工人。家庭生活中,他又是冷漠、專斷與狂躁的。吳蓀甫是詩強悍的,也是虛弱的,在他剛愎自用的氣概下掩蓋的是那紛亂惶惑,躁動不安的靈魂,積貧積弱並不斷受到外來資本擠壓的中國民族工業的生長環境,使吳蓀的才能無法施展,他不能不感到自己政治、經濟上的軟弱無力,這種軟弱性是吳蓀甫潛在的個人性格的弱點,也是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兩面性所致。

在《子夜》這部書中,許多事態情節平行共識,多線紛呈。交易商公債的起落消長,詩貫通始終的一條主線,還有知識分子與女性羣體的線索、工人運動與農民運動的線索。儘管對農運的描繪在全書中有些遊離,但是這些不同的敘述脈絡無意使整體佈局張弛有致,錯落有序。

就語言風格來看,《子夜》長於對人物與場面的工筆描畫,客觀細緻的情狀抒寫同深入的剖析融合起來,起伏跌宕,舒緩有節,獨居才情。

  《子夜》讀後感7

茅盾的《子夜》,當初看的時候沒想那麼多,只是有點閒,或者說懶,懶的做別的,就找個大磚頭打發時間,沒想到自己能看進去。

心想着也就十幾頁,頂多幾十頁,就繳槍了,沒想到,我意識到的時候,已經看完了。現在想想,這,也許就是我喜歡的類型,從始至終,我沒感覺到作者強烈的要向我表達什麼、展示什麼,他只是在描寫,既不羅嗦,也不急切,快慢有秩詳簡有序,讀者其實是像個牽線木偶被牽引了喜怒哀樂……各種情緒,但身陷其中之時,恍然不覺。

沉悶的空氣讓人彷彿感同身受,勃勃的野心是如此的鮮明又內斂,讓人看在眼裏,感受在心裏,熱血沸騰。在那個蒼白野蠻的年代,人們野獸一樣的互相撕咬着,誰的牙齒最尖、誰的心腸最狠、誰的心計最深,誰纔是最後的勝利者。我們、他們、你們。。。每個人,或無奈或亢奮的活着,或迴避或奮勇的活着,用盡全部的本能,面對全然的未知,燃燒着。那種感覺真奇妙,彷彿作者全然無意烘托誰、襯托誰,我看到,只有一張張鮮明的面孔,沒有完人沒有完勝,在掙扎和搏擊中,感受一顆顆不息跳動的心臟。

開頭就是結尾,結尾就是開頭。用了幾十萬字,描繪了強悍的生命,再用一個簡短的開頭和戛然的結尾來把他脆弱化。再強悍的生命,在時代的洪流中,湮滅無聲,可看完後,留在我心裏的,卻不是成敗,甚至不是失敗,只是那在狂風暴雨中掙扎屹立的身影,倒下了,是因爲曾經站立,失敗了,是因爲曾經輝煌。曾經——這個詞,在這一刻,沒有遺憾,不需要緬懷,收起傷感,向強者致敬。

  《子夜》讀後感8

今天早上,仰望窗外,天氣格外晴朗,我的心情也格外激動,我想起牀了,做什麼事纔好呢?坐在牀頭,我忽然注意到牀頭書架上擺滿的書籍,何不讀上一本呢?於是,我挑選了一本名曰《子夜》的古版書看起來。

仔細閱讀,發現矛盾的這部小說描寫的是1930年國民黨統治時期的事,我便興趣十足地閱讀起來,這本書主要講了吳家大少爺吳蓀甫在大都市建造了一座從外國引進的機器製造廠的過程。但當工廠開工時,卻遭到封建勢力官員的不滿和反對,於是,他們聯合起來,企圖來策劃一場險惡的陰謀,使吳蓀甫的工廠付諸東流。果然,他們的計劃成功了,逐漸使吳蓀甫付不起員工的工資而跨臺,輸得一敗塗地。

我迷上了這部小說,被它的文學魅力所折服,同時也知道了它產生的歷史背景。最讓我深思的一點,就是封建主義註定滅亡。小說中的主人公引進了外國的機器,本來是想報效祖,使祖國的工業更加先進,可那些封建主義嚴重的官員卻極力反對和阻止,導致了吳蓀甫的悲慘下場,這充分地體現了當時的中國還是一個半殖民半封建的國家,也體現了當時官僚 主義權力的強大,誤國誤民,也讓我們痛惜國民黨統治的失敗!

寫道這裏,我想起了清朝時期的一個事件,由於清朝政府的封建和固步自封,不會利用發明出的火藥,只會把國庫的銀子用在建造皇家園林和樓臺殿閣上,正是可悲!以致於後來,導致了鴉 片戰爭、割地求榮的行爲,這也說明了封建主義註定是要滅亡的。

如今的新中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實行改革開放,使我們的國家不斷繁榮昌盛!

  《子夜》讀後感9

形象深動的描寫景物描寫,精雕細刻的人物形象,惟妙惟肖的表情展示,以及曲折蜿蜒的劇情經過,都給了我一種文學上的享受。通過名著導讀,我知道了不僅是作者構思了多年的一部作品集成,同時也是作者的創作高峯的開始,他不盡描寫了當時上海投機者們的盲目,以及民族資本家在官僚和資本主義的夾縫中難以生存,同時還揭示出中國社會不僅沒有走上資本主義道路,而且也說明了中國根本不可能走上資本主義道路。

子夜不能不說他是一部經典著作。他不僅寫出主人公吳蓀莆的剛強堅毅、果斷機智、不肯服輸,也寫出了他的軟弱、恐慌、放縱、道貌岸然。而主人公的對手趙伯韜則是個軍界政界皆有後臺,同時也是美國的資本買辦家,是資本主義的走狗,他愛玩弄女性,爲人狡詐、陰險,但是從某種角度來說,我認爲趙伯韜和吳蓀莆有些地方是相似的,比如在對手面前顯示出剛毅果斷,而且善於用人,同時也都是不願服輸的人,而在對於下層人民上都顯示出他們的爲人陰險、狠毒,在人後會由於自己遭受的巨大損失而感到痛心,在他人面前會強作鎮定,以示自己是個鎮靜的人,只不過是吳蓀莆更加有愛國之心,想要在資本注意的夾縫中創造中國的民族工業,結果卻由於兩座大山的過於沉重,他想要將自己受到的損失轉嫁於工人頭上,工人們有跟他鬥罷。工,最終自己身邊的巨臂被對手扒竊過去導致了他最終的失敗。

身動形象的給我們展示出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的上海社會,描寫出當時投機者和資本家們的盲目,煞費苦心的明爭暗鬥,無恥的驕奢生活。給了我一種生活在繁華興盛的老街上海的感覺,在主人公和對手互相鬥爭時,多愁善感的我們多麼希望是主人公能夠打完勝仗回來,可是看到第八章及第十二長的種種跡象都表明着主人公的失敗,最後由於資金的困難,工人不服輸的罷。工鬥爭,以及自己的老丈人加盟了對手的帳下導致了他的最終的失敗,最後主人公只好攜妻離開上海,這無疑給了我們一個遺憾的結局,可是故事總是這麼愛捉弄人,讓你那麼無奈。

  《子夜》讀後感10

從小到大,寫了無數的讀後感,這是最無語的一次,卻是看的時間最長的一部書。

我是真當經典來讀的,可是,一般神聖的東西凡人是看不懂的。比如這個《子夜》,真是夠頭疼的。假如這不是本名著,假如我不是附庸風雅,我是堅持不到讀完的。事前看過解讀,知道這是部了不起的書,甚麼線索撲朔迷離(說是八條線索同時穿插進行),甚麼全景式敘述,我記不得了,唉,多是好東西不好消化。

那個年代的背景,人們的狀態我已完全體會不到,所以我沒法理解主人公的喜怒哀樂,我也不知道資本家如何去運作資本,我不瞭解公債到底咋回事(甚麼“空頭”“多頭”的莫名其妙),我更不知道那時候的軍閥混戰具體是甚麼樣子,總之,看完了,就忘記了。沒正兒八經的看,實在閒的無聊的時候就看,大概看了半年了吧。可是是由於我不虔誠,所以我看的很壓抑。

我印象裏子夜應當是晚上最黑的時候,還真是符合這本書基調,黑漆漆的,好多場景也是晚上,用夜色粉飾每個人焦慮恐慌的內心,可是花花綠綠的霓虹燈更把人攪得不得安寧。夜上海,是空虛的心靈無處排解的產物,看似繁華,終是泡影。

一箇舊時代剛剛滅亡,吳老太爺已抱着《太上感應篇》西去,新的時代還未建構成立,就算四小姐離開吳公館也沒想好未來的路,吳蓀甫抱着獨裁的觀念控制着吳公館,又以民族資本家的身份放眼整個中國社會,這是甚麼,夾縫中求生存,左顧右盼的結局只能是破產。

糾結,一直糾結。所有的題目都沒有具體的行爲規範,連共*產*黨領導的地下革命組織也沒有具體可行的方針政策,整個社會都是一片混亂。或許是由於這,有些人變得玩世不恭,對待愛情、事業變得絕不在乎,只是一時行樂。就算是像吳蓀甫那樣兢兢業業,也不一定就有好結果,那個趙伯韜也不一定就是真贏了,唉,沒法說的事兒。

沒有前途。子夜的結局只是吳蓀甫的結局,對中國當時的前程是沒有前途的。我不理解社會主義,可是我現在知道了“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這句話的含義。不是沒有走過別的路,別的路是真的走不通!

到此爲止,就算是留個記號,證明我看這本書,或許將來的某一天,我再看《子夜》,會有新的感悟,更深入,更透徹,再說吧,我也在糾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