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我的教師夢》讀後感範文

《我的教師夢》讀後感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9W 次

《我的教師夢》讀後感範文

《我的教師夢》讀後感範文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我的教師夢》讀後感範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我的教師夢》讀後感1

讀完錢理羣教授的《我的教師夢》後,心中充滿了感動,感動於他的教師夢,感動於他的屢戰屢挫,屢挫屢戰,感動於他對打工子女的那份真誠,更感動於他在教育失真的狀態下,大膽喊出的教育理想。現將自己一些淺薄的認識與大家交流一下。

一、知識與文化的傳承

書中說道:“應試”已成爲學校教育的全部目的和內容,……一切不能爲應試服務的教育根本無立足之地。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傳授的知識多而交流的文化少,以至於少數民族的大學生們說學民族語言沒用,爲了找到一份好的工作他們需要的不是民族語言的傳承,而是如何熟練地掌握漢語和外語的問題。錢教授說這是認識的錯位。是啊現實中又有多少這種認識的錯位呢?人們都說:民族的纔是世界的。可現在這種非物質文化有多少在失傳,我們國家現在正在花大力氣挽救這些文化,可爲了應試,爲了就業,我們的大學生卻不願去學本民族的文化了,這是多麼可悲的事情啊。

前不久,看到過一篇關於知識和文化的文章,文中說,知識並不等於文化,文化是一種民族的傳承。文中列舉了一件事例,在某中學放學後,一日本外教感慨地對中國的同事就:“在這個時候,我總是感到孤獨。”同事問:“爲什麼?”“因爲這麼多的學生,放學走時沒在與我說再見的,他們有的唱歌,有的聊天,還的的談戀愛,只有一個學生用英語和我說拜拜,還是馬來西亞的留學生。”中國教師解釋說:“一直都這樣的,因爲孩子們太累了。”日本外教說:“不對,在日本與老師道別時必須鞠45度的躬才行,否則就視爲沒文化,要是連續三次不與老師道別是要記大過的。在日本,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學禮儀文化,也就是孔子,孟子裏講的禮儀之道,這是一種文化,知識並不等於文化。”那位中國的教師聽了,頗多感慨,我看完文章也是感慨萬千。想想我們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是否將我們中華五千年的優秀文化也傳承下去了呢?我們是不是也淹沒在了應試教育的洪流中了呢?

二、現實與夢想的糾纏

書中說道:教育就其本質而言,是具有烏托邦性的;學校,也包括大學,本應該成爲年輕人的夢鄉。可這個夢鄉現在卻成了很多孩子的惡夢。

無論是中小學,還是大學一切都爲了應試,爲了就業,人生的四個季節顛倒了,少年該狂的時候卻老成了,老年人反而是狂起來沒完了。書中說過,中小學教育的最大任務,就是創造一切條件,使孩子們能夠盡享“成長之美”,可在應試的教育下,孩子們失去了好奇、探索的權利,離開了思維的發源地————大自然,失去了童年的歡樂。在大學裏,知識更是當作了商品來買賣,到處是急功近利的行爲。

現實是如此不堪,但我們的教育是指導社會的,而非追逐社會的,我們做老師的還得保有自己的教育夢想,爲孩子們打開一個廣闊的文化空間,爲他們創造一個“精神的家園”。薛瑞萍老師爲了自己的夢想放棄了各種評優,被人稱作“薛棄權”;陳琴老師爲了自己的夢想拒絕上“公開課”,忍受十幾年不評職稱的不公平待遇。這些名師爲了自己的教育夢想,爲了心中的那份信念,更爲了給孩子一個美好的“精神家園”,他們默默地奉獻着,背後的辛酸和艱難是我們無法想像的。在現實與夢想的糾纏中,我們該何去何從,值得深思啊!

三、文理融通

錢教授說,知識面的拓寬,同進意味着人的視野、胸襟、精神世界的擴大,就可以民現各類知識。他還說老師要成爲一名雜家。關於這一點我深有同感,作爲老師,尤其是小學老師,孩子們對你的'敬仰之情可以說是有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你適當地展露一點你所教學科以外的知識,他們就會驚歎不已,對你的崇拜又加深了一步。

我現在是一名語文老師,但我曾經教過數學,所以有時候數學老師一忙,就和我說:“讓學生做張試卷,做完後你給他們講講就行啊。”,我說:“你不怕我講錯了。”數學老師部是對我笑笑說:“你還能講錯了?”所以我教語文後也經常給學生們講數學,剛開始學生們確實是懷有懷疑的情緒,可等我講完了,他們用崇拜的眼神看我,那感覺到真好。

教《品德與社會》課時,迫使我一次又一次的充電,因爲這門課真的是包羅萬象,有疾病知識,有京劇知識,有地理歷史知識,有民族風情等等。剛開始,我讓學生們自己蒐集資料,結果效果並不好,學生們只是爲搜資料而搜,搜來後根本不內化爲自己的東西,所以資料搜了很多,知識學得很少。於是我就開始了自我充電的過程,我將每堂課的知識儘量內化、吃透,這樣學生在說自己蒐集的資料時,我加以引導、點撥,學生們也就很容易記住知識點了。

這樣的雜家老師也會讓學生對各方面知識感興趣。那時我班的學生們有的開始和我討論中國歷史,有拿中國交通地圖和我討論交通線路的,還有的從上初中的姐姐哥哥那裏借來生物課本和我討論草履蟲的。看來一個雜家的老師,會讓學生們也變得豐富起來。

這本書中不僅有教師夢,還有做人的道理,做事的原則,有對現實的抨擊,也有對理想的追求,它猶如春風化雨植入我的心田。

  《我的教師夢》讀後感2

作爲教師,意味着做教師的要爲了社會、爲了學生、爲了事業犧牲自己。可是當我讀到錢老的“對得起自己:教師工作的第一意義”這個小標題時,我心驚喜。怎麼和“自私”的我想的一樣呢,我的工作原則就是實現“師生雙贏”。於是,我興趣盎然的讀下去。

錢老先生引用馬克思的勞動觀來說明教師工作中存在着“兩種人”,一種人是“異化的勞動”者,另一種人是“自由的勞動”者。前者是“異化的勞動”——是一種強制,一種自我犧牲,自我折磨,勞動時如坐鍼氈,爽然若失,不勞動時如釋重負;後者纔是真正意義上的“自由勞動”——是人自身的一種需要,不是爲了滿足自上而下的他人的要求,而是自我生命自由發展的需要,在這個意義上,勞動才真正成爲一種享受和愉悅。

我很慶幸,因爲我不是馬克思先生說的“異化勞動”者,我是“自由勞動”者。我喜歡這份工作,我熱愛教育教學。我自己真的很眷戀三尺講臺,我也非常的喜愛課堂,特別喜歡當班主任種自己那“三分田”。班主任雖然是“官雖小,責任無限大”,但是我喜歡在屬於我的那“三分田”裏,播種理想,播種美好,收穫歡樂,收穫幸福。當別的班主任嫌班主任費少而不願意幹或者是迫於學校領導的安排和要求而做班主任時,我則擺出一副即使沒有班主任辛苦費我也喜歡乾的心態。所以,班主任工作再累再忙再瑣碎,我則樂此不疲。自然這份勞動真正成爲我的一種享受和愉悅。

錢老說,中小學教育的一個基本職責,就是培育學生的青春精神;其實,教師在培育學生的過程中,也滋潤了自己的生命而永葆青春:這是中小學教師的生存方式所特有的幸福。如果你的自我生命能在教師工作中不斷得到創造,更新,那你的人生就獲得了一種真意義、真價值,這時候,當教師就會成爲你生命發展的內在要求、一個生命的歡樂源泉。事情就會變得十分單純:“爲什麼選擇當教師?因爲我快樂,我需要,我找到了意義,做教師對得起我自己。”這就對自我生命的承擔——應該是教師工作的第一意義。

這些話引起我高度的共鳴。我深有體會的,我覺得自己和自己的學生一天天成長着。每一堂課學生有收穫,我也收穫着;每一個活動,學生快樂着,我也幸福着;每一次談心,叩開學生心扉的同時,我的心也敞開了;每一次交流,學生增長着才智,我也激活了智慧;每寫一篇班級成長故事,我都幸福在字裏行間裏。在我日日的反省中,我都是這樣質問自己,今天對得起學生嗎?對得起自己嗎?如果答案是“兩者都對得起”,這一天我就非常的滿意,否則我會深深地反思自己,第二天補過。

錢老也強調了,“中小學教師永遠是,並且只能是”春天的播種者“,而不可能親自收穫”秋天的成果“。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只顧耕耘,不問收穫“,自然我們就收穫了沒有貪慾帶來的快樂。

做教師,雖然累但快樂着;做教師,雖然貧但自願着;做教師雖然苦但幸福着!今生做教師,因爲對得起自己,也因爲它已經成爲我生命發展的內在要求,成爲我生命歡樂的源泉。這就讓我短暫的生命有了長久的意義!此生何樂而不爲之!

  《我的教師夢》讀後感3

最近,響應學校號召,開始讀起了《我的教師夢》,錢理羣老師的語言很樸實,很在理,猶如在你耳旁講解。讀到這樣一句話,“請把時間和空間,請把生命的自由,還給中小學生”。我看了,覺得此話是在爲孩子申討自由。現在的學生還有多少是自己的自由時間,“被教師(以及背後的家長,各級教育部門、我們的教育體制)強迫着去應試而死讀書,讀死書了。”

錢老師真是一針見血,就說出了我們教育工作者,我們孩子的心聲,如果沒有現在的教育體制,我在聯想,如今的90後,00後的性格是不是就會改變些。

最近在教統計,我統計了喜歡各門課的人數,40個學生居然30多個人喜歡上體育課,我就問:你們爲什麼那麼喜歡體育課?學生毫不思索的回答道:因爲體育課最自由,最輕鬆,不用做作業,不用考試。這個就是孩子的心聲啊,但是我也只能聽聽罷了,難道我就能讓他們自由了嗎?

不行,因爲連錢老師這樣的教育界人物都只能在自己的世界中說說,我們一介小卒還有什麼能耐嗎?孩子,形勢所迫,你們只能自己找自由了,不過,有個小建議,如果你喜歡讀書的話,那上學也就是快樂的事,既然快樂了,不就感覺自由了嗎?

  《我的教師夢》讀後感4

高爾基說過,語言不是蜜,卻能夠粘住一切東西。《教師人文讀本》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這一點。剛捧起這本書時,就被錢理羣教授的序《我的教師夢》所深深吸引,也許是同行的緣故吧,有一種特有的親切感。我覺得錢理羣教授的教師夢是執著成就的夢想。在他那個年代在中國做一位教師,竟有多麼難!然而,1960年的大饑荒年代,人人都岌岌可危,錢教授卻作出了精彩的人生設計。首先是客觀條件已經具備,只要主觀努力就可以實現的夢想。錢教授根據自己的現狀,確定首先要做一名受學生歡迎的教師。他努力了,也真的做到了。第二個目標,就是現實條件不具備,而且不知道什麼時候具備,需要等待的,要準備的一個更大的理想。真的是有夢想誰都了不起,18年後,面對只有一個月準備時間就要考研的現實,錢教授考上了。18年孜孜不倦的學習,心中那盞明燈一隻照耀着他前進。無論在什麼條件下,只要有夢想就一定會有成功的那一天。看着看着,我的內心漸漸地產生出一種力量,一種上進的力量,很想把這本書一口氣讀完。

這本書真是一本好書,不僅是因爲這些文章出自名家之手,更重要的是這本書的編排、組合切到好處,具有很大的價值。他是我們這些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進一步明確了自己爲什麼要這樣做,該怎樣做。讀書可以啓智,從這本書中,我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幾點。

一、 要敬畏生命。

史懷哲是法國人,天資聰穎,多才多藝。28歲獲得巴黎大學哲學和科學兩個博士頭一生共獲得9個博士學位。1905年,30歲的他放棄了神學院院長的職務,奔赴非洲叢林當一名鄉村醫生。他選擇去非洲工作、生活,有着非同尋常的勇氣和深思熟慮,鼓舞人心的理想主義和清醒的理智組合,追求神祕的浪漫主義和領巾思考的一切組合。他敬畏每一個生命,克服了許多意想不到的困難,爲千百萬處於病痛中的黑人和熱帶病展開了長期的鬥爭,被譽爲非洲之父。他在道德上的光芒太強烈,以致淹沒了他在醫學上的貢獻。

作爲一名教師更易該區敬畏生命。敬畏自己的生命,敬畏學生的生命,敬畏我們所遇到的生命體,尤其要敬畏孩子的生命。孩子在小,也是生命的存在,是神聖的。作爲教師要用欣賞的眼光看孩子,儘量不當衆批評孩子,尊重學生的人格。

這又讓我想起了書中啓功的老師陳垣先生的提醒:

1、千萬不可偏愛偏誤,千萬不要譏誚學生。

2、以鼓勵誇獎爲主。不好的學生,包括淘氣的成績不好的,都要盡力找一點他們的好處,加以誇獎。

3、不要發脾氣。你發一次,即使有效,以後再有更壞的事情發生,又怎麼發更大的脾氣?萬一發了脾氣之後無效,又怎麼收場?平時的教學中這些現象都會經常出現,讀到這些名篇後,我才猛然覺悟,原來這樣就是簡單粗暴,什麼時候開始的呢?記不清了,也許是隨波逐流吧!但是現在我決定改變,說得太好了,我要努力去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