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傲慢與偏見》有感10篇

讀《傲慢與偏見》有感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4W 次

讀《傲慢與偏見》有感10篇

讀《傲慢與偏見》有感10篇
讀《傲慢與偏見》有感1

這是一部名著,是一部愛情小說。但拋開其中的愛情成分,仔仔細細去閱讀,品嚐除了愛情之外的部分,也同樣可以咀嚼到獨特的味道。

一、意外邂逅·難測人心

本書的兩位主人公,達西與伊麗莎白在一次酒會上意外相識。首次遇見,彼此對對方不屑一顧。達西認爲她不漂亮,伊麗莎白則因他的見解而不屑。不快樂的遇見,也爲往後故事的發展埋下了不悅的種子。

每天,我們都會遇見一些老面孔,邂逅一些新面孔。但請不要以一面就定奪一個人。古人云:“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要知心,只能深交。

就好比書中的威克姆先生,極其英俊,風流儒雅,儼然紳士。但實際上卻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花花公子,債臺高築的賭棍,卻迷惑了伊麗莎白。而達西,伊麗莎白則由於他的外表以及談吐,對於他的誤解越來越大。

由此可見,人心難測,不能以貌取人。所以,也不要因此而對某個人不信任或有隔閡,而應該待人真誠,以心換心,贏得真心。即使有缺點,他也會被感化。

二、美麗改觀·幸福結局

兩人之間的改觀,其實是從肯特郡那夜爭吵後的第二天,當伊麗莎白看完達西先生的信發生的。信中的內容讓伊麗莎白徹底瞭解了威克姆先生的真面目,並且也對達西先生充滿了歉意。而當伊麗莎白自從那天之後再見到達西,已是幾個月之後的事了,而且還是身處達西的家——彭伯利莊園。事出突然,大家都沒有想到過這一幕會上演,唐突地見了這一面。但達西先生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原先傲慢的言語變得謙遜有禮。

我認爲達西的這種舉動是值得每一個人學習的,爲了獲得伊麗莎白的愛情,他有勇氣正視自己的缺點,勇敢地改掉了所有傲慢不羈的舉止,儘管這是一個多麼艱辛的過程。

設想,當我們遇到這種問題的時候,是否有勇氣去面對這些,勇敢地努力着,只爲朝着自己的夢想更近一步,從而實現自己的希望呢?

這就是《傲慢與偏見》在我眼中的獨特魅力——一部以愛情爲主旋律的小說,但同樣可以窺視到生命的寓意。

讀《傲慢與偏見》有感2

最近,參加一個英語閱讀的課程,繼《小王子》後的第二本書就是《傲慢與偏見》。

和富有童趣的《小王子》不同,《傲慢與偏見》講述的是一段,或者說是幾段“愛情故事”。

在讀這本書前,老師就給我們打了一劑預防針:這本書比《小王子》要難,讓我們一定要挺住!不以爲然的我果然華麗麗地看暈了!特別是書中的人物關係~誰讓這個家庭中有5個女孩呢?

後來,根據老師的建議,去看了05版的電影。雖然剛開始看電影時,不太能被吸引,但硬着頭皮看下去後,慢慢開始理解了書中描寫的那些階級差異,也和我的婚姻價值觀產生了碰撞。

有人可能會覺得我的觀點太過傳統,但那卻無法改變我對於門當戶對的執念。不同階級,不同層次,甚至地域不同的人,難免生活習慣、興趣愛好、價值觀不同,而這些很有可能連自己都沒有意識到。?

而當這些沒有意識到的差異發生碰撞後,產生的會是什麼?在最初的好奇過後,那便就是矛盾了吧!或者也有可能像《傲慢與偏見》裏所描寫的那樣,最初會有偏見,但慢慢消除甚至相愛。可是,正因爲這不是常態,所以才寫成了故事嘛!

雖然,在故事的結尾,Elisabeth的父親答應了這門婚事,但我想,Elisabeth和Darcy在最終走向婚姻殿堂前,一定還會經歷很多磨難吧。

有人說,愛能戰勝一切,不管是距離也好、年齡也好,甚至連家裏人的反對都可以成爲一種考驗。但是,兩個人長時間的沒有聯繫、兩個人之間存在代溝,沒有辦法相互懂得,相互理解、沒有人支持······這樣的情況下,真的會感到幸福嗎?還是,那只是叛逆心理在作祟呢?

但是,門當戶對並不適合所有人。《傲慢與偏見》裏的Darcy如果沒有遇到Elisabeth,也許會一個人默默地在自己的世界裏傲慢地呆一輩子,沒有安全感的他,在那貴族世界裏應該很難找到一位能讓他綻放真正笑容的女子吧!

當今社會,很多人都對相親特別反感,一提到相親,好像腦門兒都疼了,而我卻覺得,這確實是一個從古至今流傳下來的一個好方法。

很多人不推崇相親是因爲怕被騙,畢竟沒有一個相互暗戀的過程。但是,相對於正常戀愛,相親也許更爲“安全”!爲什麼呢?因爲相親的對象一般都是父母親戚朋友認識的,知根知底的情況下,纔會安排見面。

兩個人只要互相看得上眼了,就能很快了解對方,甚至融入雙方的家庭,婚後就很少會存在所謂的婆媳不合啊等等的問題。《傲慢與偏見》裏,Bennets一家頻道地參加各個舞會,就是覺得舞會上的男生家庭條件會更好,更能給她們帶來幸福!試想,如果她們的母親手裏有一大把優質男,還需要讓她們參加那麼多的舞會嗎?

剛開始挺反感她們的母親,覺得太注重金錢地位,但後來慢慢體會到,這是她的愛啊!畢竟哪個母親不希望自家女兒能夠找一個好的歸宿,不愁吃不愁穿的呢?

也許,等有一天我們老了,也會催着自家孩子找另一半,甚至安排相親。畢竟,照顧了孩子二十幾年,最大的心願就是能夠爲他找到一個好的歸宿,能找一個可以照顧自家孩子的人。然後,就可以安心了,過真正屬於自己的生活了!

讀《傲慢與偏見》有感3

《傲慢與偏見》是英國著名女作家簡·奧斯丁的代表作,作品描寫傲慢的單身青年達西與偏見的二小姐伊麗莎白、富裕的單身貴族`彬格萊與賢淑的大小姐吉英之間的感情糾葛。

其實這本書,在二年級時已經接觸過了,但當時對於劇情的繁雜很沒有耐心,看了幾章就沒有了興致,便一直擱在一旁,直至今日才重新拾起。不過再看開頭幾章時還是覺得很無趣,到後來明白才這裏是在爲以後的情景埋伏筆。一眨眼,三十幾章已經過去了,人物的性格也很明顯地被作者刻畫出來了。這本書中似乎只有兩種人:聰明的和愚蠢的,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分,騙子韋翰也許除外。他利用了自己巧妙的奉承能力以及一付”討人喜歡”的儀表,迷住了伊麗莎白,不停地爲自己洗刷冤情,中傷達西。可笑他的話裏充滿破綻,而聰明過人的伊麗莎白雖能與彬格來小姐辯駁,與咖苔琳夫人頂撞,卻還是被韋翰牽着鼻子走。說實話,我並不認爲伊麗莎白被騙說明他是一個”愚人”。人,總是先入爲主,達西先生傲慢、無禮的樣子早已進入伊麗莎白的頭腦,還怎麼對他產生好感?對於旁人的點評又怎能輕易的置若罔聞?對達西產生偏見是很正常的。我說的旁人自然就是指相貌堂堂的韋翰了。不可否認,韋翰長着一張英俊的臉,表面上也裝得非常”紳士”。雖有”人不可貌相”、”知人知面不知心”之說可就連我這個活在二十一世紀,以旁觀者的身份看這個故事,仍然對韋翰產生好感,又豈能怨伊麗莎白這一個生活在過去時代的姑娘?

讀《傲慢與偏見》有感4

當大家還在崇拜周杰倫,拜倒在蔡依林的石榴裙下時。我就已經開始喜歡並與閱讀英國女作家簡奧斯汀的著作了。這個高貴又神祕的女作家終身未婚,一直堅持着自己對婚姻的獨特見解與厭惡。她曾經發表過《理智與情感》、《曼斯菲爾德花園》、《愛瑪》等作品,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傲慢與偏見》。

《傲慢與偏見》這本書是我閱讀的第一本世界名著,主要講述的是:在鄉村生活的貝納特伯爵家有五個女兒,由於沒有兒子,這份本來就沒多少的家業只好由他的侄子柯林斯來繼承。勢利眼母親貝納特太太爲了讓自己的女兒嫁到一個好人家,可謂是費盡心機了。這時,鎮上來了一位富家公子,叫賓利,同行的還有他的好友富有而傲慢的達西。在一次拜訪中,賓利和貝納特先生家的大女兒簡一見鍾情。不久,達西那冰冷驕傲的心也被簡的妹妹、貝納特家的二女兒聰明伶俐的伊麗莎白所融化了,但是,由於礙於面子的緣故一直沒有表達自己的愛意。表哥柯林斯對伊麗莎白的求婚被她拒絕了。這是因爲,伊麗莎白對婚姻有自己的想法與見解。一氣之下,柯林斯閃電般的與看中自己錢財的夏洛蒂結婚了。達西、賓利。賓利小姐、簡、伊麗莎白和達西的妹妹之間產生了絕妙的關係與多角的戀情。在妹妹的陰謀下,善良溫和的賓利又回到了倫敦,簡悲痛欲絕,無法自拔。在這期間,看不上貝納特家的達西竟向伊麗莎白求婚了,但是,伊麗莎白因爲討厭達西對自家的偏見,就拒絕了達西。最後,賓利與簡和達西與伊麗莎白這兩對歷經磨難的情人終於走進了婚姻的殿堂。

我認爲,作者就是書中的伊麗莎白,頭腦清楚,自我判斷能力強,正像簡·奧斯汀對婚姻的價值觀:爲了金錢、財產和地產而結婚是錯誤的,而不結婚不考慮上述因素也是愚蠢的。夏洛蒂就是這樣一個傻瓜,就是因爲充分的考慮了上述因素,正因爲她們像貝納特先生那樣有頭腦,纔不會在人生的道路上迷失自我,受人誘惑。

在我看來,這部作品以日常生活爲素材,一反當時所流行的感傷和矯揉造作的寫法。這大概就是簡;奧斯汀的特別之處了吧!《傲慢與偏見》生動地反映了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處於保守和閉塞狀態下英國鄉鎮生活和世態人情,這部社會風情畫式是小說,不僅在當時吸引着我,時至今日,仍給我以獨特的藝術享受。

在這兩千多頁書中,寄託了我多少情感呀!當年9歲的我,與這本書同喜同悲,湊巧的是,我剛好在10歲生日的凌晨4點看完了這本書。合上這本書,不僅合上了一個故事,也對我9歲童年的喜怒哀樂畫了一個圓滿地句號。

讀《傲慢與偏見》有感5

從這個發生在英國的.情故事,男主角傲慢,女主角偏見,兩人經歷了很多的悲歡離合,終於排除了以前的誤解,走到一起,過上幸福快樂的日.的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的是什麼呢?--人性,尊嚴。

奧斯汀在這部小說中通過班納特五個女兒對待終身大事的不同處理,表現出鄉鎮中產階級家庭出身的少女對婚姻.情問題的不同態度,從而反映了作者本人的婚姻觀:爲了財產、金錢和地位而結婚是錯誤的;而結婚不考慮上述因素也是愚蠢的。因此,她既反對爲金錢而結婚,也反對把婚姻當兒戲。她強調理想婚姻的重要性,並把男女雙方感情作爲締結理想婚姻的基石。書中的女主人公伊麗莎白出身於小地主家庭,爲富豪.弟達西所熱.。達西不顧門第和財富的差距,向她求婚,卻遭到拒絕。伊麗莎白對他的誤會和偏見是一個原因,但主要的是她討厭他的傲慢。因爲達西的這種傲慢實際上是地位差異的反映,只要存在這種傲慢,他與伊麗莎白之間就不可能有共同的思想感情,也不可能有理想的婚姻。以後伊麗莎白親眼觀察了達西的爲人處世和一系列所作所爲,特別是看到他改變了過去那種驕傲自負的神態,消除了對他的誤會和偏見,從而與他締結了美滿姻緣。伊麗莎白對達西先後幾次求婚的不同態度,實際上反映了女性對人格獨立和平等權利的追求。這是伊麗莎白這一人物形象的進步意義。

從小說看,伊麗莎白聰敏機智,有膽識,有遠見,有很強的自尊心,並善於思考問題。就當時一個待嫁閨中的小姐來講,這是難能可貴的。正是由於這種品質,才使她在.情問題上有獨立的主見,並導致她與達西組成美滿的家庭。

整部作品沒有滂沱的氣勢,沒有曲折跌宕的情節,但就是這種簡單,至今深深地吸引着我們。奧斯汀短暫的一生幾乎都是在英國的鄉間度過的,也許就是周圍樸素,寧靜的氛圍孕育了她淡然的氣質。並不能因爲沒有豐富的經歷,就對她的對於事物的分析能力有所懷疑,讀過〈傲慢與偏見〉的人一定會爲她細膩、敏銳的情感所折服。在寫〈傲慢與偏見〉時,她只是一個十幾歲的女孩,難道這不是一種天賦嗎?她的確很少接觸“外界”,但思想存在,想象存在,這一切的存在就足夠。

讀《傲慢與偏見》有感6

《傲慢與偏見》描寫了18世紀英國的鄉村,這裏居住着一羣體面的人家,生活着騎馬的紳士和穿着長裙的小姐。作者描寫了浪博恩這個地方四對男女的婚姻狀況及他們各自的擇偶標準與生活理想。家財萬貫、態度傲慢的達西是全書的中心,而美麗聰慧的伊麗莎白則是書中的靈魂。他們克服了自身與外界的重重障礙,最終走到了一起。

伊麗莎白很在乎自己在別人眼中的形象,她非常不希望在別人眼裏看來她是一個無知而虛榮、又沒有教養的女人,對於個人品格的要求超過了財富的要求,這一點是值得讚賞的,畢竟是在有一個愛錢的母親的教育下長大的。不過對於這樣一個母親,她還是感到了自卑,纔會在面對韋翰的謊言時,盲目的相信那個“高高在上”的達西是個卑鄙的人,從而使自己站在他面前時的自卑心得到解脫。不過幸運的是伊麗莎白沒有被這些假象矇住雙眼。最終能與達西喜結良緣。

書中還描寫了伯納特家生性輕浮的三女兒麗迪婭,她主動追求外貌漂亮,但是生活放蕩、好賭博、好賒賬、品德差的青年軍官威肯,與他私奔後結婚,導致了一段失敗的婚姻。

通過這部小說,我們可以瞭解到19世紀初期…………達到完美婚姻的這一理想境界。

當我合上書時,我深深地體會到,人是不能以貧富而分貴賤,做人在人格上、學識上、教養上是平等的,沒有人可以以後來的經濟富有,或者地位的高居而傲慢,同時也不能以經濟上的貧窮而自卑。此道理聯繫到我們日常生活當中也是一樣,我們不應該因爲取得了一點成就就驕傲自大,認爲了不起,產生傲慢情緒,也不能因爲貧窮而感到自卑,幸福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去爭取的!

讀《傲慢與偏見》有感7

一次,我在一個QQ羣部落裏看到這樣一篇文章:你一生中必須要讀的三十本書。懷着一顆無比好奇的心和濃厚的興趣,我認真地把這篇文章讀完。其中,我就第一次認識了它——《傲慢與偏見》這本書。

以前,也許是自己讀書少,知識儲備不夠,我根本就不知道世界上還有這本書。自從看到這篇文章後,我纔開始走上相識的道路。這究竟是一本怎樣的書呢?爲什麼我們一生中必須要讀?難道這本書裏有十分高深的智慧或者經世求財的特殊門道?我不禁自問。

正是帶着這樣的疑問,我決定去圖書館找找這本書。後來,我很幸運,竟然在浩瀚書海里找到了這本書。翻來看時,這本書和其他的書一樣,只是一本寫男女之間愛情的書籍。不過,我還是覺得它應該有過人之處。在這強烈好奇心的驅使下,我決定從書中找答案。

當它合上最後一頁的時刻,我坐在窗戶旁的椅子上,望着窗外的教學樓,長噓了一口氣。我,不僅爲自己能在這麼緊張的時間裏看完它而感到高興,更爲自己另一個目的而欣喜。因爲,我似乎從這本書裏找到了當初的答案。

稍微回顧一下這本書的相關細節,這本書大體上是以青年男女之間的愛情故事爲主線的,主要講述了四對夫妻之間的相識、相知最後結爲夫妻的成長曆程。當然,這四對夫妻並不是相互獨立的,相反,他們之間彼此藕斷絲連。書中的主要人物是貝內特家族的五個女兒,整本書就是在寫她們追求愛情的故事。其中,大兒女叫簡,二女兒叫伊麗莎白,三女兒叫瑪麗,四女兒叫基蒂,五女兒叫莉迪亞。雖然他們處在同一個家庭,受到家裏相同的教育,但是,不同的性格也決定了她們不同的愛情軌跡,進而決定她們不同的人生命運。一次偶然的機會,梅里郡來了特殊的客人,而且是在內瑟菲爾德莊園居住。這個特殊的客人,從此打破了梅里郡往日的寧靜,也開始動筆書寫她們五小姐未來的人生。

讀《傲慢與偏見》有感8

“傲慢讓別人無法來愛我,偏見讓我無法去愛別人。”

——摘自《傲慢與偏見》

因爲班主任佈置的經典小說的任務,我拿起了一直放在書架上的那本“外國名著”。——但是我並不喜歡。

對於我來說,那些枯燥的名著裏並不會有現在言情小說裏的轟轟烈烈,所以我一直對於名著有些抵抗。我也不知是不是先入爲主的觀念,所以讓我覺得其他小說也理應如此。

但是當我翻開第一頁的時候,我就有些驚訝,它並不像是其他小說一樣開頭就開始敘述感情線——也許是現在感情線主流小說的原因吧。

簡·奧斯汀的《傲慢與偏見》語言非常精練,在故事方面有很大的空間,給人一個無限的遐想空間。若真用漂亮的詞語來形容,我便要說: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讓我感覺像是做了一場夢,夢裏如同掠過竹林的風,帶給我竹林般的清涼,泉水般的清澈,讓人隨時隨地沉迷於其中。

我能選擇這本小說,應當是因爲裏面的愛情故事。當今的社會,有太多美好、不美好的故事了,所以當我每次覺得社會冷漠,並沒有我想的那麼溫暖的時候,我就會寄情與網絡上的言情小說,便一發不可收拾。

可是當我看完了這本書,我真心覺得——當初的想法錯了。

這個世上的事情,總要是看自己用什麼角度去看的。在這部描寫愛情與婚姻的小說裏,和我當初看的文章大相徑庭。小說圍繞班奈特太太如何把五個女兒嫁出去的主題展開。書中一共寫了四隊青年男女的結合,作者一一加以比較,批判,愛憎分明的闡述了自己的愛情與婚姻觀。富有傲慢的達西和睿智具有反叛精神的伊麗莎白,溫柔體貼的簡和有權有勢的賓利,以及莉迪亞和威克姆,夏洛蒂與柯林斯。

不同的文體風格讓我感受了不同的樣子,如同一位叫做伊麗莎白的女孩所追求的一樣——麪包、玫瑰。若兩者不可得兼,舍玫瑰而取麪包者也。

有的時候,這纔是現實,即使我們還不能理解,但是終有一天會面臨壓力。可是心中追求愛、追求美的慾望卻不會停滯。

書中的平等。《傲慢與偏見》,這個書名便是在平等的觀念下產生的。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讓我們迴歸眼下,期待能看到更多發展的雛鷹。

“根據我的書本知識,我堅信傲慢是一種流弊,人性在這一方面極爲脆弱,因爲我們很少有人不因爲自己的某種品質或者其它什麼而沾沾自喜、洋洋自得,不管這種品質是存在於真實中,還是僅僅存在於想象中。虛榮和傲慢儘管常被用作同義詞,實際上卻是兩回事。一個人可能傲慢但不虛榮,傲慢是我們對自己的評價,虛榮則是我們希望別人如何評價我們自己。”

讀《傲慢與偏見》有感9

第一次讀國外長篇小說,沒想到就是這篇英國的名著。上名著課的時候老師講的劇情吸引到我,於是我就抱着一種瞭解與探索的心情去看。

這是英國著名女作家簡·奧斯汀的代表作。而奧斯汀當時的排名也僅次於莎士比亞。正是因爲她的家庭背景導致她所接觸的都是當時身份高端的牧師,中小地主等人物,因此寫的小說背景就與之相近。她小說的特點就是善於用對話,書信的形式,把人物性格特點描寫的恰到好處。也用反諷幽默的形式揭露了一些不好的現象。由於她接觸的環境都很恬靜,舒適,再加上她的小說是以愛情與婚姻爲主,所以沒有太大的矛盾衝突。但她的作品輕鬆詼諧,富有戲劇性衝突。深受讀者喜歡。

在《傲慢與偏見》中有很多人物,現在就我讀完這本小說的理解,來分別談談這些人物。

班奈特太太:也就是伊麗撒白的母親,和許多母親一樣希望自己的女兒嫁到一個好人家,卻沒有想過女兒內心想要的是什麼,只想到自己女兒出嫁的排場,可見她是多麼虛榮。在來看看她的言談舉止,無疑讓人覺得粗俗,把她當笑話看。自然這是一個徒有其表而沒有實際內涵的女人。

班奈特先生:也就是伊麗撒白的父親,他當被班納特太太的美貌所迷惑因而娶她爲妻。到日後看清她原有的秉性後經常對其嘲諷。說明他也是一個重外表而又輕易下決定的人,所以他婚姻的悲哀完全歸咎與他自己。但他在處理子女們的事情卻是很上心而又盡職盡責,可以稱之爲一個好父親。

伊麗撒白:她對高官子弟懷着一種偏見,正是因爲她的這一性格缺點使其在感情的路上幾經周折最後才能找到如意郎君,也正是因爲這個,才能吸引到達西的注意力。她不能稱爲最美,但她身上有一種獨特的氣質與修養,她言談舉止優雅而大方。並且很有自己的見解。但不得不說的是人都有私心,她也一樣。在知道彬格萊去倫敦是達西所爲,她因爲怕簡對達西有偏見影響她與達西之間的`關係而閉口不提這件事情。可見她也有自私的一面

達西:年收入上萬英鎊的高官子弟,英俊瀟灑。個性比較孤僻,給人感覺比較傲慢。但其實內心善良,講兄弟義氣,勇於正視並且改掉不足的地方。也正是因爲這樣,他後來態度的轉變才能獲得伊麗撒白的芳心。

簡:伊麗撒白的姐姐,非常美麗動人,溫柔善良的女人。但是她性格中有點不自信和軟弱,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不懂的把握和追求自己的幸福。也正是因爲這樣害的她差點錯失了和彬格萊的美好姻緣。

彬格萊:一個非常帥氣,有親和力並且有紳士風度的男士,他遇到心愛的人勇於去了解和接觸。但是卻容易手周圍環境和人的影響而有所動搖,這點性格缺點與簡不謀而合。

科林斯:一個牧師,將來繼承班納特家的財產。他是一個相貌奇怪,行爲舉止都很猥瑣,趨炎附勢的人。並且貪圖美色根本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樣的女人。先是被簡的外表所迷住,當聽說她心有所屬後馬上又轉換目標到伊麗撒白身上,遭到伊麗撒白的拒絕後他更加自負的認爲這是伊麗撒白欲擒故縱的方式。隨即伊麗撒白的好友盧卡斯出現在他身邊,他便又毫不猶豫向他求婚。

盧卡斯:可以說是一個很現實的女人,她知道選擇什麼樣的人就意味着將來要過什麼樣的生活。所以不顧和伊麗撒白姐妹的情誼,斷然決定嫁給格林斯這樣一個趨炎附勢的人。她追求的是物質婚姻。

貝克斯漢姆:一個善於僞裝的男人,雖然外表很陽光和帥氣。他也是一個貪圖利益的人。做事情沒有分寸,不然也不會任由一個未婚女子跟着他私奔。

莉迪亞:一個不懂事的小女孩,不自重不懂得分寸也不考慮家人的感受,可以說不善解人意不孝順。但她個性活潑開朗敢愛敢恨,並且十分純情。也正是因爲這樣的性格導致她衝動的和別人私奔到最後過着並不幸福的生活。

本篇小說用大量的篇幅來描寫伊麗撒白與達西之間的感情,也正是達西的傲慢與伊麗撒白的偏見成就了他們美好的姻緣。假設達西不傲慢或許伊麗撒白也不會聽到他在舞會說的話了,但其實他說這些話並不是因爲他傲慢,而是他的個人習慣,因爲他不喜歡與陌生人跳舞。導致伊麗撒白對他有了偏見。所以在舞會上拒絕了達西的邀請。正式因爲伊麗撒白不會像別的女人那樣投懷送抱,她獨特的氣質和眼神才能吸引到達西的目光。到後來達西的求婚之所以用那種語氣,是因爲當時處於封建社會對門第關係看的很重,伊麗撒白無論從家世背景,學識相貌方面都遠不及達西那麼優秀。而沒想到一向驕傲自信的達西居然會被拒絕,這讓他受到嚴重的打擊。但他並沒有就此放棄,反而很耐心的寫信向伊麗撒白解釋,讓她瞭解自己,瞭解事情的真相。而對於自己的言行做過的事情都實事求是,直言不諱。而他也學會反思,以至於後來遇見伊麗撒白時完全變了一個人,不在那麼傲慢,也不在那麼高高在上。在伊麗莎白的妹妹莉迪亞和貝克斯漢姆私奔後達西不但沒有疏遠她,反而愛屋及烏幫助她的妹妹渡過難關。這一切的一切都可以看出達西是多麼愛伊麗莎白。願意爲她改變自己,並且不在乎門第關係世俗眼光幫她身邊的人渡過難關。

簡和彬格萊的愛情看似順利但實際也經過長時間的考驗。一見鍾情的感情的卻美好,但兩個人都不愛坦言自己內心的想法,不善於交流。反而是達西和伊麗莎白的事情推動着他們的發展。簡對於彬格萊的敢愛卻不敢言以至於讓彬格萊和達西誤會對他沒情,而彬格萊也聽信了別人的話完全沒有見解的離開了。但是對於簡追到倫敦找彬格萊這一舉動可看出她對他的感情和她對愛情的勇敢追求。有情人終究會終成眷屬的。經過一年的幾經周折後他們還是在一起了,這是命中註定。

科林斯與盧卡斯的婚姻其實也是受到伊麗莎白的影響,若不是她拒絕了他,他們又怎麼能走到一起呢?但是他們的結合僅僅只是一個相互滿足與交換的條件,把婚姻當成一種買賣。這種名存實亡只有現實利益而毫無感情而言的婚姻可想而知是不幸福的。

最後要談到的是伊麗莎白的妹妹莉迪亞與貝克斯漢姆的婚姻。她是一個十六歲的小姑娘,可以說心智並不成熟,所以容易被迷惑,她天真爛漫異想天開,所以纔會做出私奔這麼衝動的事情。尤其在他們那個年代,這是一件多麼給家族蒙羞的一件事啊!這段婚姻本來就存在一種愛情方面的“入不敷出”一廂情願的現象。貝克斯漢姆也是因爲達西答應救濟他才願意和莉迪亞結婚的。婚後生活可想而知貝克斯漢姆肯定不甘於在家裏只面對這麼一個女人,所以這也是一段不幸福的婚姻。但也正是他們的事情讓伊麗莎白看清了達西對他的真心,促進伊麗莎白與達西之間的感情。

小說寫了四段感情婚姻都是緊密相連的,並且都有對比。兩種類型,前兩對是屬於比較理想型婚姻,而後兩對則不理想。作者想借助這些進行一個對比,從而讓我們讀完之後對愛情與婚姻有一個深刻的瞭解和感悟。沒有財產的婦女的確嫁了有財產的單身漢,但在婚姻給她的樂趣中卻唯獨沒有丈夫的位置,這不是對那條“舉世公認的真理”的絕妙諷刺嗎?

然而,問題不只如此。既然奧斯丁表示婚姻不過是某種“儀式”下的利益的權衡,又如何解釋達西與伊麗莎白的不平等的婚姻呢?那就是“教養”的問題,包括舉止、言談、禮貌、風度、待人接物等。教養在當時的社會中起着絕對重要的作用。

達西與伊麗莎白的隔閡首先是從一次舞會上他對她的無禮引起的,伊麗莎白痛恨他那種傲慢的態度因而產生偏見的認識,可最終還是“教養”把他們結合了起來。達西發現,伊麗莎白的那些所謂不體面的親戚其實是極有教養的體面人。

我們既不要完全爲了利益或者金錢而結婚,也不要完全不考慮這些因素。要在有感情的基礎上適當考慮這些要求。人們擇偶的目標和目的性都不同,根據你的終極目地來選擇你的目標,這使我們在選擇對象的時候要考慮對方學識,環境,社會地位等方面的條件。

在充斥着虛榮、驕傲與偏見的社會中,人們爲了生活常常不顧是否能夠得到快樂與幸福,爲了金錢利益關係,迎着整個社會的潮流,就這樣將自己的一生交託出去,也許會快樂、會後悔、會幸福、會悲傷,但是這就是這個社會的生存模式,誰也無法推翻。

虛榮、驕傲是能夠使得頭腦靈活的人也被笑話的其中一些弱點。

讀《傲慢與偏見》有感10

閱讀一本書,走進一個世界。

在《傲慢與偏見》向我們講述的以十九世紀英國鄉村生活爲背景的故事中,我們想到的不應該僅僅是男女主人公的故事如何浪漫,而更應該看到那個時代的現實,這個世界的真實面目,這之間值得我們思考的東西實在太多了。

《傲慢與偏見》一書主要講述女主角伊麗莎白與男主角達西間產生誤會,隨後誤會化解,兩人最後走到一起的故事。的確很羅曼蒂克,一個美麗善良有氣質,一個英俊高貴又富有。但僅說這是一部喜劇絕對不夠,裏面喜劇性效果的反諷纔是書的精髓,因此我們說《傲慢與偏見》是一部愛情小說,更是一部世態小說。

書的開頭就讓人發笑,班內特太太聽到新搬來以爲有錢的紳士賓利先生,想到可以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他,過有錢人的生活時那股現殷勤的興奮勁是在令人無奈。當自己的大女兒簡和賓利好上時,班內特太太簡直把賓利誇到天上,她日夜想着女婿每日五千英鎊的收入,似乎女兒嫁的是錢而不是人。她在晚會上向自己的朋友和鄰居大聲炫耀,完全不顧女兒們的面子,出盡了醜。而當賓利先生離開不打算回來時,她便說自己多麼不想她回來,還說就算一輩子不回來也無所謂。最後,在愛的聯繫下,賓利還是回來了,太太竟忘了自己說過什麼,再次將對方捧到天上——這種愛財如命的姿態毫不遮掩地展現在讀者面前,多麼令人噁心。

然而,班內特太太只是英國農村中的一位,在書中,在英國,在全世界,還有多少個班內特太太啊!如今那些讓自己的小孩只和有錢人家小孩交往,見到有錢人家總將人家大誇一頓的的家長,又何嘗不是另一羣班內特太太,讓人直感到厭惡。然而現實卻是,拍馬屁的陳詞一套又一套,忙得不亦樂乎;被拍馬屁的聽得耳根癢癢也聽得不亦樂乎。這一幕在生活中見的多了,在官場上更是成了規矩,飯桌上獻酒獻殷勤,飯桌下獻鈔票獻美女,一個眼神傳來,雙方你懂我也懂,個個開懷大笑,其樂融融——多麼和諧的社會主義社會啊!大家一個個滿面春光,辦起事來“團結一致”——這是喜劇,還是社會的悲劇!

最好笑的人物當然要數伊麗莎白的表哥柯林斯先生。如果說他在三天內先後向兩個並不熟悉的女性求婚只爲取個夫人不算出奇,那麼他自炫自誇以及每小時一次的對凱瑟琳夫人的稱讚就不得不讓人發笑了。與班內特夫人不一樣的是,柯林斯除了見人都要誇一頓外,還善於捧高自己,他對自己牧師的身份感到十分驕傲,遇人總是會聲明自己是上層社會的人物。柯林斯不聰明,沒有什麼學問,僅僅靠着背熟了的詞藻的嘴和賞識他的高貴夫人混入了上流社會。然而,這成了他驕傲的資本,在智慧的伊麗莎白麪前,還自稱見識廣,學問深,不停她的勸告,最後碰了一鼻子的灰。好在他的心地不壞,接觸的人也不多,最終日子過得也還平靜。可柯林斯這個人本身的可笑之處是毋庸置疑的,對於他,能夠幸運地遇到賞識他的人,僅僅是可笑而已,但世上有幾個人有他那樣的運氣?不走運的柯林斯放到今天的社會,也就是那些自以爲是,僅僅看了幾本書,取得了小小的成就甚至連成就都沒有就目不識丁,不知天高地厚的人,以及那些空虛到炫富的富二代、官二代們,結果只會是可悲。

多少沒有學問的人就像麥穗,輕飄飄,高擡着頭,昂首俯視一切。有學問的人就像麥粒,沉甸甸的都是智慧,低頭沉思,默默鑽研。麥粒理應受到人們的尊重纔對,而當下,那麼多空心的麥穗受到追捧,那麼多飽滿的麥粒卻不斷受到質疑和盲目的辱罵。娛樂圈衆多的明星中,有幾個是實力派,不靠包裝,不靠緋聞,不靠整容,不靠宣傳出名走後?又有多少偶像派,憑着花拳繡腿的三腳貓功夫就被稱爲世界巨星的?而最近紅火的一個節目,中國好聲音中,多少個實力唱將,僅僅因爲沒足夠的錢整容,沒紮實的關係鋪路,就被衆多網友唾棄!現實版柯林斯的擡頭,到底是個人的無知,還是社會的愚昧?

有太多太多我們需要思考,社會不是一個人造的,一種人或者一種現象的出現,一定與社會因素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我們也許不能阻止事情的發生,但我們可以將影響程度降低到最小,只有每個人的不斷反思,才能使這個有些扭曲了的世界變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