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傲慢與偏見》有感(10篇)

讀《傲慢與偏見》有感(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6W 次

讀《傲慢與偏見》有感(10篇)

讀《傲慢與偏見》有感(10篇)
讀《傲慢與偏見》有感1

伊麗莎白聰敏機智,有膽識,有遠見,有很強的自尊心,並善於思考問題。

正是由於這種品質,才使她在情感問題上有獨立的主見,並促使她與達西組成美滿的家庭。

書如其名,傲慢與偏見,在書中是男女主角愛情上的障礙,但在現實社會中也是人們相互之間交流的障礙,更是在正確對待自己,對待事物上的絆腳石,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會經常因爲自己單方面的想法而是自己與他人隔開,所以我們要克服“傲慢與偏見”,主動了解他人每一個人其實都很容易被自己的主觀印象所驅使,因而容易對別的人下不正確的註解,進而造成了彼此之間的誤會一個人所給予的第一印象固然可以影響到很多事,但並非一定不會改變,要有更加深入的瞭解,纔能有更客觀一點的論點,就好像故事中女主角對達西的看法,就是因爲了解纔有所改變此書反應的社會現實確是如此一針見血,她講的是婚姻,與愛情無關。

讀《傲慢與偏見》有感2

一次,我在一個QQ羣部落裏看到這樣一篇文章:你一生中必須要讀的三十本書。懷着一顆無比好奇的心和濃厚的興趣,我認真地把這篇文章讀完。其中,我就第一次認識了它——《傲慢與偏見》這本書。

以前,也許是自己讀書少,知識儲備不夠,我根本就不知道世界上還有這本書。自從看到這篇文章後,我纔開始走上相識的道路。這究竟是一本怎樣的書呢?爲什麼我們一生中必須要讀?難道這本書裏有十分高深的智慧或者經世求財的特殊門道?我不禁自問。

正是帶着這樣的疑問,我決定去圖書館找找這本書。後來,我很幸運,竟然在浩瀚書海里找到了這本書。翻來看時,這本書和其他的書一樣,只是一本寫男女之間愛情的書籍。不過,我還是覺得它應該有過人之處。在這強烈好奇心的驅使下,我決定從書中找答案。

當它合上最後一頁的時刻,我坐在窗戶旁的椅子上,望着窗外的教學樓,長噓了一口氣。我,不僅爲自己能在這麼緊張的時間裏看完它而感到高興,更爲自己另一個目的而欣喜。因爲,我似乎從這本書裏找到了當初的答案。

稍微回顧一下這本書的相關細節,這本書大體上是以青年男女之間的愛情故事爲主線的,主要講述了四對夫妻之間的相識、相知最後結爲夫妻的成長曆程。當然,這四對夫妻並不是相互獨立的,相反,他們之間彼此藕斷絲連。書中的主要人物是貝內特家族的五個女兒,整本書就是在寫她們追求愛情的故事。其中,大兒女叫簡,二女兒叫伊麗莎白,三女兒叫瑪麗,四女兒叫基蒂,五女兒叫莉迪亞。雖然他們處在同一個家庭,受到家裏相同的教育,但是,不同的性格也決定了她們不同的愛情軌跡,進而決定她們不同的人生命運。一次偶然的機會,梅里郡來了特殊的客人,而且是在內瑟菲爾德莊園居住。這個特殊的客人,從此打破了梅里郡往日的寧靜,也開始動筆書寫她們五小姐未來的人生。

讀《傲慢與偏見》有感3

奧斯汀的《傲慢與偏見》,正如她自己所說,是在兩寸象牙上細細的雕刻,它是奧斯汀的代表作。這部反映婚姻問題的小說是作者作品中最受歡迎的一部,也是她本人最喜歡的作品。作品生動的反映了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處於保守和閉塞狀態下的英國鄉鎮生活和世態人情。其社會風情化似的小說不僅在當時吸引着廣大的讀者,時至今日,仍給讀者以獨特的藝術享受。她是第一個現實地描繪日常平凡生活的小說家,在英國小說史上起了承上啓下的作用。

整部作品沒有滂沱的氣勢,沒有曲折跌宕的情節,但就是這種簡單,至今深深地吸引着我們。奧斯汀短暫的一生幾乎都是在英國的鄉間度過的,也許就是周圍樸素,寧靜的氛圍孕育了她淡然的氣質。並不能因爲沒有豐富的經歷,就對她的對於事物的分析能力有所懷疑,讀過〈傲慢與偏見〉的人一定會爲她細膩、敏銳的情感所折服。在寫《傲慢與偏見》時,她只是一個十幾歲的女孩,難道這不是一種天賦嗎?她的確很少接觸“外界”,但思想存在,想象存在,這一切的存在就足夠。

讀《傲慢與偏見》有感4

一天,我讀了一本書,書名是《傲慢與偏見》。

這本書的作者是奧斯汀,她出自一個牧師家,她一生中大部分時間都居住在英國的鄉村,因此對那兒的風土人情非常瞭解,她的作品大都取自她所熟悉的那些生活。

《傲慢與偏見》主要寫了達西與伊麗莎白的愛情故事。伊麗莎白是貝內特家的二女兒,書中的女主人公。她聰明、美麗、有頭腦,渴望真正的愛情。由於對達西產生了偏見,她輕易地拒絕了達西的求婚,致使二人的感情經歷了許多波折。最後她終於消除了偏見。

達西是一個家產豐富、有貴族頭銜的青年男子。他外表高貴、頭腦靈活,心地善良,即使對他的仇敵魏肯,他也十分仁慈。然而,由於他不好結交生人,使大家認爲他很傲慢。在虛心接受伊麗莎白的批評後,他贏得了伊麗莎白的愛情。

這讓我知道了,一個人不能因爲家裏富有而變得傲慢,也不能隨便猜測別人,對別人心存偏見。

讀《傲慢與偏見》有感5

每個人都有一種本性,就是不知不覺中,對某人或某物產生傲慢與偏見。

《傲慢與偏見》主要講述了故事主人公班納特太太有一個畢生大志,這就是把五個閨女體面地嫁出去,故而總是把近旁有錢的單身漢看成某個女兒應得的一筆財產。於是故事中就有了幾對青年男女跌巖起伏的分分合合。豪門子弟達西與聰慧機敏的二女兒伊麗莎白之間的讒言誤會,富家子弟彬格萊與賢淑善良的長女吉英之間的欲說還休,還有浪蕩工藝豐翰與輕佻無理的小女麗迪亞的私奔緋聞……但是,最終男女主人公都放下了各自的傲慢與偏見,做出合乎自己道德的選擇。

其實,看過這本書的人都知道作者其實想通過這本書表達簡奧斯丁本人的婚姻價值觀,強調了經濟利益和門第觀念對婚戀的影響。

也可以說,《傲慢與偏見》中的主人公都是一羣幸福盲。相信大家都聽說過文盲,法盲,色盲等。幸福盲也是其中之一。主人公們都像一個自幼被封閉在洞穴中的人,在七彩光線下學者辨析青草和豔花,朗月和白雲,體會到了那些被黑暗囚禁的盲人,手術後一且打開了遮眼的紗布,那份詫異和驚喜,那份東張西望的雀躍和喜極而泣的淚水,是多麼多麼的自然而然。

“生活中不缺少幸福,而是缺少發現幸福的眼光。幸福盲如同色盲,把絢爛的世界還原成了模糊的黑白照片。拭亮你幸福的瞳孔,放下你的傲慢與偏見,就可以看到被潛藏被遮掩被矇昧被混淆的幸福,就如美人魚一般從深海中升起,哺育着我們。

讀《傲慢與偏見》有感6

《傲慢與偏見》是一部很好的小說,但最初接觸它而是根據它改編的同名電影《傲慢與偏見》,可能因爲看電影的原因讓我對書中的人物有一個想象的反差,電影中的達西並不是多麼英俊瀟灑,但書中的描寫是那樣的完美,但好多的故事情節還是比較符合原著的。

我喜歡書中的伊麗莎白,她雖然沒有姐姐那麼美麗有氣質,但她讀過很多的書,這讓她在精神氣質上勝人一籌,並且這也使她更加理性的看待事物,具有較好的分辨能力,擁有一般人沒有的靈性。她活潑卻又不失文靜,理智不失感性,她感情豐富,有自己的感情原則,不盲目追求愛情帶來的新鮮感,對感情較爲有主見。

最初,在盛裝的舞會上,達西始終是一副冰冷的樣子,當大家都沉浸在喜悅中時,他的冷淡顯得那麼的不入流,人們都認爲他是不合羣的人。在伊麗莎白的眼中,她覺得他充滿了傲慢,對誰都愛答不理,因爲他是大城市來的,他擁有着豐厚的家產,這在那羣鄉下人的眼中是一個很好的擇婿對象,各家都在努力讓自己的女兒能有更多的機會與他交談,即使他看起來是如此的冷漠無情。但是,伊麗莎白她不,她不刻意逢迎,也不避諱什麼冒犯的話,她只是想說出自己想說的話,那是沒有人可以禁止的。

看似矛盾的兩個人,看似冷淡的一個人,看似不屈服的一個人,卻在兩人之間產生了愛的火花,那不是像鄰居女兒爲了嫁出去而盲目結婚的愛情,也不是像妹妹處於懵懂的時期的激情愛情,那是兩顆心在經歷了無數的坎坷與折磨,選擇與痛苦的愛情,他們追求的並不僅僅是那兩情相悅的喜悅,在他們的內心裏都在深深被對方折服,這是一種超越了一般愛情的愛情。兩個人最終走到了一起,這是命運的安排,也是他們自己的努力。

傲慢與偏見的存在可能會拉開人們之間的距離,使心與心逐漸遠離,但是那並不是永遠的,要相信時間,時間會解決一切,它會讓人忘記一段過去,忘記痛苦,它也會讓人在逐漸的磨合中消融冰川,解開塵封的心靈。

雖然,像達西和伊麗莎白這樣的愛情只能是可遇不可求,但我們要做的還有很多,至少要多多的充實自己,使頭腦清晰,理性,理智,在理智中能夠感性的對待愛情,不做只有軀殼而沒有實質的人,那樣愛情會得到更過心靈與情感上的結合,也許走的會更長久。

讀《傲慢與偏見》有感7

《傲慢與偏見》原名《初次印象》,初次見面,賓利和簡一見鍾情,伊利莎白和達西······

簡·奧斯汀用風趣幽默機智的語言刻畫出不同的人物,在對比中我看到了主題。

”家財萬貫而又尚未婚配的男人一定需要一位賢內助,這是一條世界上盡人皆知的真理。“而貝內特太太正是這條”真理“的忠實擁護者。正如貝內特先生認識到的那樣,她只知道嘮叨、逛商店、 給女兒找婆家,而且愚蠢 、沒修養。我還感到她有點拜金,當然不止是她,整個社會都是那樣。因此,當賓利先生搬來時,除了財產,鄰居們對他一無所知,但還是馬上把他當做他們哪個女兒未來的丈夫。這相當可笑啊。故事開始時,貝內特太太極其討厭達西的傲慢,我認爲她不拜金,可是結尾達西提親,她根本不需要女兒解釋達西的人品,馬上同意,分明是”向錢看“。

貝內特先生的學識 、修養顯然超過他的妻子,對待問題不是金錢至上。他的遠親柯林斯先生是個愚蠢、 虛僞 、諂媚的人,儘管有點錢 、、把女兒嫁給他也能減小自己死後女兒的損失,但是他不同意把伊麗莎白嫁給他。結尾達西提親時,他首先考慮的不是達西的年收入,而是他的人品,而是女兒嫁給他會不會幸福。他是一個理智的人。

那麼爲什麼他會娶一個如此愚蠢的太太呢?初次印象,只看到她的美貌沒看到她的愚蠢。因爲只憑初次印象,貝內特先生一生與愚蠢的太太相伴,只能以嘲弄妻子爲樂。如果他當初能多瞭解一下,也不會這樣了。由此可見,我們不能只憑初次印象做事。

伊麗莎白和達西也真是一波三折。初次見面,伊麗莎白對達西的印象不好,她認爲他是個傲慢無禮的人,達西也不認爲她迷人。初次印象使兩人多走了好多彎路。加上威克漢姆對達西的誣陷,伊麗莎白對他有很深的偏見。當達西終於拋掉對她的社會地位的考慮,向她求婚時,她毫不猶豫地拒絕了。伊麗莎白不拜金,所以她能拒絕富有的達西,但是她只憑初次印象還是誤會了達西。正如父親所說,伊麗莎白是聰慧的,看過達西的信後,她立刻意識到自己被初次印象矇蔽了,感到非常愧疚。她對達西的感情發生了很大變化。如此聰慧的人也會因爲初次印象看錯人,更何況我們這些普通人呢。因此我們不僅要慎重看待初次印象,更要及時調整對他人的看法,要理智看人,全面看人,不能片面地以貌取人 以財取人。

伊麗莎白的朋友盧卡斯小姐也是一個聰慧的人,可是她卻選擇了愚蠢的柯林斯先生。與其說她嫁人,不如說她嫁給了一種生活。她從來沒有把男人或婚姻看得那麼重要,但她一直打算結婚。她認爲雖然婚姻並非總能帶來幸福,但一個沒有多少收入說過良好教育的女人要想給自己安個家,這也算是唯一體面的方法。我爲她感到悲哀,她真的不能自食其力嗎?一定要和一個愚蠢的人相伴一生嗎?

結婚時考慮金錢 、地位 、聲譽是個普遍現象,威克漢姆一直在”考慮“。其實所有人都在考慮。像達西和賓利那樣能最終放開包袱接受愛人的一無所有的很少,因爲別人在經濟上不能獨立。即使有經濟能力,也沒有勇氣這樣做。就初次印象的好壞來說,威克漢姆是很討人喜歡的,但時間證明了一切,暴露了他的所有缺點。用時間來考驗一個人無疑是很有效的。

不管是傲慢還是偏見,都不是用初次印象看出的,看清一個人、 一件事,需要用時間,用真心。有句古話說得好,不能以貌取人。我們還不能以財取人 、以話取人。花時間看待一個人,全面、客觀地看待一個人,不要輕易被初次印象所騙。

讀《傲慢與偏見》有感8

《傲慢與偏見》,一部值得細細品味的小說,一個美麗動人的故事。

文中描述了柏納特一家幾個女兒的故事。大女兒姬安,溫柔善良,美麗可人,與富家子弟賓利一見傾心,卻在關鍵時刻發生了波折。二女兒伊麗莎白,聰慧清麗,有志氣,有主見,與家產萬貫的貴族青年達西相識。可因爲達西高傲孤僻,伊麗莎白對他存有嚴重的偏見,兩人明明相愛卻不肯承認,還不斷地用言語刺痛對方,幸好最後誤會冰釋,有情人終成眷屬。

看了這本小說,我受益匪淺。在我們這些人中,有許多很謙虛,但也有一些傲慢的人。這些傲慢的人有時的確令人討厭,他們把眼睛長在頭上,對其他人都不屑一顧。的確,傲慢是一種缺點,一種在環境下養成的性格。我們中國的孩子,從小就被父母視爲掌上明珠捧着,典型的“小皇帝”。要是從小到大一直這麼養尊處優,怎麼會不傲慢呢?因此,我覺得我們不應該對傲慢的人產生偏見,而是該多反省自己,看看自己有沒有傲慢,以後自己的.事也要學會自己做,不再讓父母操心,勞累了。

正如書中所說:“驕傲之心人皆有之。只要我們擁有那麼一點點長處,就會覺得自己特別了不起。但其中的驕傲和虛榮雖含義相同,卻實質不同,驕傲是種自我感覺,虛榮則需要牽扯到別人高估自己,所以,一個人擁有不含虛榮心的驕傲,這也是無可非議的。”

讀《傲慢與偏見》有感9

《傲慢與偏見》是英國著名女作家簡?奧斯丁的代表作,這部作品以日常生活爲素材,一反當時社會上流行的感傷小說的內容和矯揉造作的寫作方法,奧斯丁在這部小說中通過班納特五個女兒對待終身大事的不同處理,表現出鄉鎮中產階級家庭出身的少女對婚姻愛情問題的不同態度,從而反映了作者本人的婚姻觀。

書中的女主人公伊麗莎白出身於小地主家庭,爲富豪子弟達西所熱愛。達西不顧門第和財富的差距,向她求婚,卻遭到拒絕。伊麗莎白因爲達西的傲慢對他產生誤會和偏見。達西的這種傲慢實際上是地位差異的反映,只要存在這種傲慢,他與伊麗莎白之間就不可能有共同的思想感情,也不可能有理想的婚姻。後來伊麗莎白親眼看到他改變了過去那種驕傲自負的神態,消除了對他的誤會和偏見,從而與他締結了美滿姻緣。伊麗莎白對達西先後幾次求婚的不同態度,實際上反映了女性對人格獨立和平等權利的追求。

《傲慢與偏見》通篇是伊麗莎白幽默的俏皮話,可是這種強顏歡笑下,隱藏的卻是那一時代人們無盡的苦惱、不滿、遺恨。或許不幸太多了,變成了麻木。可是令人羨慕、認可的“幸福”背後,堆砌着的又是什麼呢?是金錢、淚水、悔恨、遺憾,或許更多更多,但唯一沒有的便是真愛,可見真愛的彌足珍貴。

《傲慢與偏見》——一部以愛情爲主旋律的小說,但同樣可以窺視到生命的寓意。

讀《傲慢與偏見》有感10

《傲慢與偏見》這本書,在初中時已經接觸過了。只是當時只是看到了男女主角之間的感情糾葛,起起落落的心情,讓人沉浸在其中,幾年之後,再次翻閱,別有一番風味。

班納特家有5個女兒均未出嫁,而班納特太太是一個神經質虛榮心十足的女人,將每個女兒嫁出去是她這一生唯一的大事卻從不費心管教女兒的舉止,而班納特先生是個顧家的老紳士,卻放任妻子和女兒的不得體行爲,寧願躲進圖書室尋求平靜。簡·班納特是班納特家的大女兒,容貌美麗、性情溫柔、沉靜;伊莉沙白·班納特是班納特家的二女兒,個性活潑大方、聰慧與美貌並俱;三女兒瑪麗容貌不若其它姊妹出色,因此便在品德及知識上用功,但也造成她的自大態度;排行第四的凱蒂個性浮華,與麼妹麗迪雅最熱忠跳舞,舉止常失禮而不自知;麼女兒愛慕虛榮、注重享樂、跳舞和與軍官鬥鬧取樂是她生活的唯一目的。有一天他們家附近的搬來了一個有錢的單身男子彬格萊·查爾斯,他是一個個性溫和、做人真誠不拘泥小節的富家青年,在一個宴會彬格萊卻戀上了班納特家的大女兒簡,與簡·班納特相互愛慕;而彬格萊的好朋友達西·費茨威廉個性拘謹嚴肅,不善言詞常給人自大傲慢的印象,在不知不覺中喜歡上班納特家的二女兒伊莉沙白,但是因爲班納特一家本身並不是得體的家族令這兩段戀情受到障礙,伊莉沙白一開始就對傲慢的達西存有偏見,主要就是描述他們這段關係的轉變過程。

書中的時代背景會造就許多不同的愛情觀:“彬格萊先生儀表堂堂,大有紳士風度,而且和顏悅色,沒有拘泥做作的氣習。達西立刻引起全場的注意,因爲他身材魁偉,眉清目秀,舉止高貴,於是他進場不到五分鐘,大家都紛紛傳說他每年有一萬磅的收入。男賓們都稱讚他的一表人才,女賓們都說他比彬格萊先生漂亮得多。”人們就是以財富來衡量一個人的。在達西與伊莉沙白的年代是趨於保守的,也會有貴族與平民的上的障礙;相較於現代這樣的情形就會比較少發生。在我看法裏我認爲愛情是很美好的,兩顆心的距離並不一定會因爲形體的接近或分開而有所改變,青春和愛情,都是天底下最容易消逝的東西;一個女人在一生中能夠被一個男人深深愛過,是一種怎樣的幸福呢?或者說,一個女人在一生中錯過一個深深愛她的男人,是一種怎樣的遺憾?傲慢和偏見,就屬於人類弱點中最常見的兩種。而人性又太容易被扭曲、被異化,一不小心,或一旦陷入盲目,失去公正和理智,被感情所操縱,就會出毛病,伊莉沙白和達西也只是一個代表而已。而出身、財產、地位、教養、一旦沾上上流的邊,就容易染上傲慢的毛病,對貧窮、低下、粗俗的人瞧不上眼;而地位低、財產少的人,出於人類的一種自尊心,則以偏見對抗驕傲的優越者,這自然是另一種被扭曲的傲慢。不過《傲慢與偏見》與另一部《愛瑪》中都以婚姻爲其中心議題。就書中的人物而言,婚姻並非意味着男女間無法控制的熱情而是雙方與社會間的契約產物。小說人物全然融入其社會現實,依循社會規則,譜出故事情節。由於明白婚姻關係可提供階級提升與經濟改善的機會,財力與社會地位爲決定結婚對象的相關條件。本文以社會女性主義觀點切入,檢視奧斯汀的社會背景,探索社會環境如何影響女性在面臨婚姻時,內心的焦慮與掙扎。就社會女性主義者而言,物質環境爲塑造女性婚姻意識的決定因素。事實上,婚姻,就小說人物而言,爲一個階級交換與經濟交流的市場。爲了達成結婚的目的,女性人物擅於把自己轉化成商品,展示其外貌與才藝,吸引男性目光。此一時期女性受到社會價值的鼓勵,利用其女性特質來贏得婚姻伴侶。然而,奧斯汀的女性人物在面臨婚姻伴侶的抉擇時往往呈現對婚姻無意識的不安。愛情是一條主線,然而婚姻與愛情還是有差別的,其中一點誠實,男女主人公就太缺少了。正因爲如此才使得女主角不安。

人,總是先入爲主,達西先生傲慢、無禮的樣子早已進入伊麗莎白的頭腦,再加上騙子韋翰利用了自己巧妙的奉承能力以及一付”討人喜歡”的儀表,迷住了伊麗莎白,不停地爲自己洗刷冤情,中傷達西。不可否認,韋翰長着一張英俊的臉,表面上也裝得非常”紳士”。使得伊麗莎白完全相信了韋翰的花言巧語,可能於伊麗莎白的年紀有很大的關聯,即使她是家中最居理智的女兒,畢竟年輕,對於一個人是好是壞,還只是看淺表的。最主要的可能是麗萃太過於在乎她在別人眼中的形象,她非常不希望在別人眼裏看來她是一個無知而虛榮,又沒有教養的女人,可她也只是一個處在那種時代的而不甘於做一個配件的女人而已,她希望的伴侶能在心靈上與之共鳴,對於這個人的品格的要求超過了財富的要求,這一點是值得讚賞的,畢竟是在有一個愛錢的母親的教育下長大的。不過對於這樣一個母親,她還是感到了自卑,纔會在面對韋翰的謊言時,盲目的相信那個“高高在上”的達西是個卑鄙的人,從而使自己在他面前時的自卑心得到解脫。 不過幸運的是伊麗莎白沒有被這些真正的矇住雙眼。

傲慢與偏見,在書中是男女主角愛情上的障礙,但在現實社會中也是人們相互之間交流的障礙,更是在正確對待自己,對待事物上的絆腳石。人的缺陷太多,首先是心靈上的陷阱。要想在一生中成一番事業,無論是知識、教養、還是愛情、事業,都需要同自己心靈的種種淺浮的陷阱或陰影做鬥爭,經過各種誤解和長時間的反覆的認識過程,慢慢由心靈克服各自弱點和毛病,而走向開放、灑脫、自由的必然結果。擾擾塵世,做人不易;茫茫人海,佳偶難見。然而沒有愛情不要勉強人結婚,只要人品正直,追求美德,不放鬆向喜之心,不苟且、貪圖一時之利慾,追求兩心之和諧、相應,運用彼此的智慧,克服心靈上的缺點,終得如願以償。人和人之間的相處總會有一些小小的摩擦,而這些摩擦,往往就是自己內心中所潛藏的弱點或毛病,要和別人能夠更愉快的生活,就必須先了解到自己的缺點,並磨去他,其次是瞭解別人的內心,最後再互相深入彼此,如此一來,你會發現到社會上每一件人、事、物都是如此美好、光明,更進一步激發出你內心深處的感動,發揮出自己的專長去替這個社會、這個國家、這個世界服務,畢竟我門是萬物之長,如果人們不再用心去關懷身邊的人,不再去付出自己的一臂之力,那麼還有誰要去完成這個任務呢?所以從現在開始,我們就應該將自己原先所存有的毛病給除去,換上一個全新的自我,爲嶄新的未來打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