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陳跡清歡》讀後感

《陳跡清歡》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4W 次

“嵇生放達意真豪,嗣宗青眼誇神交。啓事吏隱何妨濤,沛國豫流形陶陶。小阮不愧玉樹曹,阿戎清爽舞濁醪。”乾隆途徑魏晉時代“竹林七賢”聚會的地方時,不禁大發思古之情,揮筆寫下了這首《七賢詩》。我彷彿看見嵇康、阮籍、山濤等名士在雲臺山的竹林中,恣情縱酒、撫琴嘯歌、高談玄理;我無法忘記嵇康臨刑時,沒有爲自己的無辜去辯護,只爲琴曲《廣陵散》失傳而惋惜,他面無懼色,索琴彈奏一曲《廣陵散》,曲散人亡。竹林的記憶在白落梅《陳跡。清歡》中再現,正如她說,“最耐人尋味的,依然是那些老去的古物。一卷書、一張琴、一軸畫、一朵青花、一方古玉、一支銀釵。久遠的歷史,漫長的光陰,你不曾與它同生共死,有過誓言,但相逢亦只需剎那。”

《陳跡清歡》讀後感

相識只需瞬間。《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讓我們相識,江南煙雨中聽她解讀林徽因,書未讀完,漸生悔意,傳記寫成抒情詠歎調,以己度人之感頗爲遺憾。

相逢只需剎那。《陳跡。清歡》帶給我不同的感受,琴棋書畫,詩詞曲賦,梅蘭竹菊,在她的思緒中留走。聽她低吟淺唱,永恆的愛情,從《詩經》“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純真,到李義山“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的悽美。我悟到愛情的百般滋味,在蘇軾思念亡妻吟唱“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 時,顯露的無奈。

聽她輕吟低唱,名士的節操。我猶愛蘭花,韓愈的《幽蘭操》,讓我想起,屈原被放逐後,在和漁父的一次對話中,漁父勸他“與世推移”,不要“深思高舉”,自找苦吃。他高唱“舉世皆濁我獨清,衆人皆醉我獨醒。”寧可投江而死,葬身魚腹之中,也不能使皎潔清白之身,蒙受世俗之塵埃,空谷幽香,與世無爭。

相逢只需剎那。《紅樓夢》《牡丹亭》等熟悉的故事,在她靈動的文字中再現;梅鶴風標等典故,在她的生花妙筆中再現,“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陳跡。清歡》讓我重新審視白落梅,她既是這場文字盛宴的導演,又是激發感官效應的編導,江南的雨巷,撐着油紙傘,逢着丁香一樣姑娘,她有着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她飄過,像夢一般的悽婉迷茫,我佇立於雨巷,看着青磚蘭瓦,在與古物相逢的剎那,怦然心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