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衛成城的師兄博客讀後感

衛成城的師兄博客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4W 次

經濟學實驗室的第二次作業是,看火軍師兄的博客,衛成城:師兄博客讀後感。像往常一樣我又縱容了自己的懶惰,遲遲未看。

衛成城的師兄博客讀後感

今天是上交讀後感的最後期限,我就拿起十二分的精神去看博客。看得不多,但也稱得上是一段自我剖析的歷程。我願就此改變。

且不說流暢、簡潔、精準的文字吧,就談談以下幾個更爲震撼我內心的方面。

一、從廣博談起

人是要廣博的。火軍師兄涉獵的學科範圍相當廣,而且是學術與時事兼顧,這些都讓我想找地縫兒鑽進去。自慚形穢。

讓我想到了我們現在方向上的歧路。大學生要有廣博的見識,大學生應該注重實踐,大學生應該全面發展。這種種"應該",在我們沒有足夠的學術底蘊的情況下,極有可能導致一種浮躁。

現代的多重手段,造就了現代的多重誘惑。並不是說誘惑人向着邪惡走,而是意味着,誘惑人們無法專注。不論是搞學術,還是搞實踐,或者就是說去玩,我們都無法全身心投入(當然,指的是較長久和平穩定一段時間內,因爲要說一兩小時,一兩分鐘,這誰都可以做得到)。大約兩週前,張教授跟我們提出過,要有效管理時間。具體到我自身的情況,前提就是能專注,而且是持久的專注。古人云"行百里者半九十",我想,我們現在真不愧爲是"行百里者半90 meters"。慚愧。

喪氣的話還是不再講,空談而不行動也要少。總是說把無限的激情應用到無限的專注當中,但都實施而沒有堅持,所以沒有變化和影響。我想這種專注人人都有,但似乎應該從打機那裏,轉移到學術,轉移到生活乃至人生,乃至國家乃至社會等等。

二、活躍表達

很多時候我們內心裏都是有創新的潛力,但或因爲滿足於自己的在短期內形成的邏輯小圈,或因爲懶於表達,更多是因爲習慣性的表達不到位,最終都得過且過,最多輕描淡寫而已。久而久之,就會進一步加深個人思維的麻木,主觀上或客觀上人云亦云。這是我,也是無數大學生即將步入的狀態。

記得旁聽張教授的課時,他強調過,世界上不是缺少創意,而是缺少表達。深表贊同,讀火軍師兄的博客時,亦有同感。小小的一件事,只要可以談,就去談,大談特談,談出觀點,談出方法。在表達的過程中,與自己有進一步的溝通,可以開啓內心其他地方的門;與別人的溝通,更可以獲取外部的東西,進一步完善自己的思想。

就我個人來講,我是懶於表達,自滿於個人的邏輯小圈。多看火軍師兄的博客,可以長見識,但更重要的是,讓我勤奮。勤奮於表達,勤奮與專注相加。

三、激情

今天再次聽到王國維的人生三重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重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次第二境界也;"衆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次第三境也。

博客裏有很多事對於過去的總結。師兄提到了激情。他個人在大二的時候,說自省說自己激情有所退化。這種自省,我想每個人都會有,但是行動上的改變,也是需要激情的。

當年他們創辦經濟學實驗室,目標並不明確。"搞的逼真點,莊重點,儘量邁進學術,而不是以好學生的形象出現,來幫實驗室打雜的,也不是來掙學分的。"前輩的話總是然人佩服又慚愧。儘管沒有什麼先例,儘管沒有什麼人施壓,他們還是有很高的定位。"本科生不是不可以研究學術",他的提到定位的問題上時,與北大的光華管理學院相對比,讀後感《衛成城:師兄博客讀後感》。

我想,這就是我們所需要的激情。

很多人在哀嘆自己的學校,很多人在哀嘆身邊沒有榜樣,很多人在哀嘆:大家都在哀嘆。但無論做什麼,要想能進步,就是專注於激情。與其哀嘆,不如激情。我們在哀嘆的事情,也正是我們需要通過激情去做的事情。抱怨也許讓人暫時舒服,但行動的激情給人的不僅僅是舒服而已。

也許有少少的躁動,但是一個行動者纔有可能是一個對自己和他人有影響力者。

四、對於人生的思考

引用一段博客:

"今後將要幹什麼呢?秋水兄建議我考研,應該有個系統的學習,不過考研的確是件宏大敘事,是不是很適合我自己呢?而且我感覺深造應該要爲學術了,那我適合學術嗎?呵呵,說不定回家開個星期五書店,或去深山老林去教私塾,呵呵,就這麼點志向?!

······

我們當然不一定要成爲專業的學者(只是極少數人吧,不要高估這個數字,呵呵)。大家自由選擇生活方式,選擇自己最喜歡的生存狀態。你愛一樣東西,並不是非得以它爲業;你喜歡一個人,並不是非得和其朝夕相處。或許,這樣反而能保持更強烈的愛。大家在這個年紀,都會獨立思考自己的人生,都會逐步瞭解自己的興趣,走上自己的人生之路。不用懷疑,那一定是正確的。"

這種思考,每個人都有。即使累於作業與考試,忙於各種比賽,沉迷於打機遊戲,這種思考還是會有。我覺得師兄的話,非常經典。我也是一個文學的愛好者(同樣偏好古文),但專注度就差挺遠。

還有一個容易犯的錯誤,就是拒絕胡思亂想。每次問題涉及到人生的時候,都對自己說:"瞎想什麼呢。"可這真的是需要每天思考每天研究每天改進的東西。胡思亂想是應該的,是必須的。人們都想活得瀟灑,想少一點,但是每當你拒絕所謂的互相亂想的時候,你的灑脫,遠遠不及像師兄那樣,不斷思考的人。

當然也不要墮入自己的小範圍思考。

五、總結

很不喜歡總結部分,因爲這樣似乎總是顯得前面的內容都浪費掉了。還是重在過程。這一篇感想是作業,但最重的戲份,還是在閱讀上。十分感激實驗室給我這樣一次很好的表達機會。不是刻板的作業,沒有字數和文風文體文采的限制和要求。我想實驗室就是這樣一個地方:大家持有不同性格不同追求不同理念,但是大家有共同的愛好就是學術,有共同的特點就是激情(原諒我目前沒有表現出來)。同樣是10屆的逸風就是一個看似不務實的"雞血男",但是很讓我敬佩,一份獨到的激情,堅持下去,足矣。雞血男,何樂而不爲?

我同樣加入了創業實驗室。對於我這個比較傳統的"文人"來說,創業實驗室給了我獨立精神和獨立能力,給了我顛覆自己的勇氣;而經濟學實驗室,我更把它看作一個學術之地。但是兩者又有着驚人的相似之處:專注,勤奮,激情,創新,勇氣······實驗室和實驗室的人,讓我感到自己的膚淺蒼白,讓我反省自己的懶惰。

但是空談仍舊沒有用,堅持一兩週仍然是空白。買了英文版的微經,證實了我開始的勇氣。這學期課程比較多,理科性質的學科佔大多數,對於我這個文科生又是一個挑戰。那天聽周宏山老師講數學的重要性,我又覺得學數學是必須的了。

範裏安的微經還基本沒有看;在看微經的過程中,覺得非常吃力,雖然語言很通俗,還是漢語版的。後來在閱讀一個關於價格下跌的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的例子時,發現那是一種文化情景,我需要把自己放置於美國的文化、語言習慣中,去理解,否則,注意力不會迴歸經濟學,而是僅僅在於那些可惡的表達···以後會注意的。範裏安的英文版書就更加是這樣了。不過由此想到,我們應該把外國的學術著作,不僅僅從語言上,更要從文化上翻譯過來,方便中國人的學習。

本來想說"之後的事情,就留給時間來證明",但是現在我想說,留給我自己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