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機械設計基礎讀後感

機械設計基礎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W 次

導語:《機械設計基礎》課程具有實踐性強的特點,在傳統灌輸式課堂模式下,其內容的廣泛性與學時的有限性之間的矛盾影響了學生的知識掌握和分析設計能力的培養,遠遠不能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以下小編爲大家介紹機械設計基礎讀後感文章,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機械設計基礎讀後感

  機械設計基礎讀後感1

經過一個月的努力,我終於將機械設計課程設計做完了。在這次作業過程中,我遇到了許多困難,一遍又一遍的計算,一次又一次的設計方案修改這都暴露出了前期我在這方面的知識欠缺和經驗不足。剛開始在機構設計時,由於對Matlab軟件的基本操作和編程掌握得還可以,不到半天就將所有需要使用的程序調試好了。可是我從不同的機架位置得出了不同的結果,令我非常苦惱。後來在老師的指導下,我找到了問題所在之處,將之解決了。同時我還對四連桿機構的運動分析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

在傳動系統的設計時,面對功率大,傳動比也大的情況,我一時不知道到底該採用何種減速裝置。最初我選用帶傳動和蝸桿齒輪減速器,經過計算,發現蝸輪尺寸過大,所以只能從頭再來。這次我吸取了盲目計算的教訓,在動筆之前,先徵求了錢老師的意見,然後決定採用帶傳動和二級圓柱齒輪減速器,也就是我的最終設計方案。至於畫裝配圖和零件圖,由於前期計算比較充分,整個過程用時不到一週,在此期間,我還得到了許多同學和老師的幫助。

在此我要向他們表示最誠摯的謝意。整個作業過程中,我遇到的最大,最痛苦的事是最後的文檔。一來自己沒有電腦,用起來很不方便;最可惡的是在此期間,一種電腦病毒”Word殺手”四處氾濫,將我辛辛苦苦打了幾天的文檔全部毀了。那麼多的公式,那麼多文字就這樣在片刻消失了,當時我真是痛苦得要命。

儘管這次作業的時間是漫長的,過程是曲折的,但我的收穫還是很大的。不僅僅掌握了四連桿執行機構和帶傳動以及齒輪,蝸桿傳動機構的設計步驟與方法;也不僅僅對製圖有了更進一步的掌握;Matlab和Auto CAD,Word這些僅僅是工具軟件,熟練掌握也是必需的。對我來說,收穫最大的是方法和能力。那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與能力。在整個過程中,我發現像我們這些學生最最缺少的是經驗,沒有感性的認識,空有理論知識,有些東西很可能與實際脫節。

總體來說,我覺得做這種類型的作業對我們的幫助還是很大的,它需要我們將學過的相關知識都系統地聯繫起來,從中暴露出自身的不足,以待改進。有時候,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合衆人智慧,我相信我們的作品會更完美!

  機械設計基礎讀後感2

《機械設計基礎》課程是工科專業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是對學生進行設計能力、創造能力、工程意識訓練的主要課程,對學生學習專業課程起着承上啓下的橋樑作用。該課程具有較強的理論性與實用性,旨在培養學生掌握機械設計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爲後繼專業課程教學和學生日後從事設計工作打下堅實基礎。但是該課程涉及理論力學、材料力學、金屬工藝學、機械原理、機械零件、液壓氣壓傳動等多方面內容,知識面寬,理論性強,而學生對這些知識和理論卻很生疏。因此,在教學中學生缺乏學習興趣,教學難以取得較好的效果。爲此,筆者着重對《機械設計基礎》課程的教學方法進行了探討和研究。

幫助學生建立總體的知識框架

在幾年的《機械設計基礎》教學實踐中,筆者深有感觸,該課程由於理論性過強,實踐性缺乏,學生缺乏相應的感性認識,難以建立一個整體的知識框架,難以將各章節的知識點有機地結合起來,給教學帶來了很大的困難。鑑於此,教師在講解本課程每一章節前,首先應讓學生對要講到的知識結構體系有一個系統的總體認識,強調每一章節之間的聯繫及其應用,以及本課程在教學內容方面應着重講哪些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方法;其次,應在實踐能力方面對學生提出設計構思和設計技能的總體要求等,使學生從整體上把握好本課程的特點,幫助學生對本課程有一個總體的認識,從而建立一個總體的知識框架。

利用現代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充分利用實物、模型及掛圖,通過在課堂中演示,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學生在課堂上集中注意力的時間是比較短的,長時間地集中注意力,會引起他們的思維疲勞甚至厭煩。如果能利用現代多媒體教學手段,給學生一種具有新意的刺激,可以使學生的大腦皮層從原來的抑制狀態轉化爲興奮狀態,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講到帶輪時,播放帶輪傳動動畫,可使學生有實際生活感,講到軸系零件時,可適時地給學生在大屏幕上展示軸、鍵和軸上零件(比如一個帶輪)配合的動畫。利用現代教學手段的強大表現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必然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處理好教師與學生的角色

學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體,是知識的主動建構者;教師是學生的幫助者、促進者和指導者。對高職教學而言,學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教是矛盾的次要方面。因此,教師應注意在“學”字上多做文章。

《機械設計基礎》課程具有實踐性強的特點,在傳統灌輸式課堂模式下,其內容的廣泛性與學時的有限性之間的矛盾影響了學生的知識掌握和分析設計能力的培養,遠遠不能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該課程有些內容是對現實的抽象概括,有些則是現實相關內容的直接描述。在教學中,教師對直接描述實踐的內容可採取現場教學、模型演示、光盤觀摩、動畫模擬、課後作業、操作性實驗等多種形式,提出問題讓學生自己探究解決。在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教師予以啓發和引導,這樣就在不知不覺中完成了師生間的互動。在活動中,可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讓各小組成員共同完成某項任務,並進行小組團體考覈,從而加強學生的團體協作能力、相互學習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養。

注重學生對教師教學的反饋

教師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獲得知識和能力。對教師教學效果的評價,學生最有發言權。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要關注學生的教學評價。

《機械設計基礎》課程教學存在一定的難度。由於其理論性和抽象性比較強,一部分學生可能在學習過程中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爲了使自己的教學有的放矢,教師必須注重學生的反饋信息。教師應加強與學生溝通,採取多種形式瞭解學生。針對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使自己的教學適應學生,適應課程,進而更好地達到教學目的。

充分利用多種教學手段

隨着教學改革的深入和課程體系的調整,《機械設計基礎》課程的知識不斷更新,學時逐漸縮短。但隨着科學技術的進步和機械學科的發展,本課程需要向學生講授的內容越來越多。要想在有限的教學課時內完成規定的教學內容,同時取得比較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必須精選教學內容,做到實用、夠用。講授時應突出重點和難點,結合本課程特點,重點講清原理、設計方法、結構與應用。

要充分利用有利於改善教學效果的多種教學手段。在教學實踐中,充分利用實物、模型,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通過多媒體課件教學使學生對各種機構的工作原理及在各種機械中的實際應用有深入的瞭解,提高學生的工程意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引入CAI教學課件展示各類機構的運動過程,呈現不易觀察的零件內部結構與動態特徵,演示實際加工機牀的運動與加工過程等,使學生的視覺活動和聽覺活動有機結合,變枯燥的結構內容爲形象生動的內容,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啓發和引導學生積極思維,增強教學效果。使用掛圖、投影儀等則可省去部分在黑板上畫圖的時間。

總之,採用行之有效的多種教學手段,不但可以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使課堂教學變得生動活潑,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熱情,同時可節省大量的講授時間,使教師在同樣的時間內給學生傳授更多的相關知識和信息,使教學效果與質量都得到提高。在教學實踐中,要認識到各種教學手段都有其自身的特點,在課程教學中應充分發揮各種教學手段的長處,使其相互補充,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加強實踐教學活動

《機械設計基礎》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基礎課,加強學生的實踐教學,可以使學生的認識得到昇華,從知識型到思考型再上升爲創新型。應多讓學生進入實驗室開闊視野,通過實驗和實踐,使原來抽象的理論鮮活起來,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造力。另外,開設新的實訓組合有利於使學生掌握機械工程領域常用的實戰手段和方法,培養他們的分析與綜合能力及運用現代技術手段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

爲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性,讓學生更多地瞭解機械結構的相關知識,也可組織學生參觀機械傳動陳列室、機牀夾具陳列室和模具陳列室等,使學生對結構設計有所感悟,加強機械設計基本能力。利用《機械設計基礎》的教學條件,開展課外實踐教學,能激發學生創新設計思維和意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以及動手能力。

經過幾年來對《機械設計基礎》課程的教學探索,我們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爲了更好地滿足新時期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科技實用人才的要求,《機械設計基礎》教學應與生產實踐、技術推廣、社會服務緊密結合,更好地面向社會、面向市場,適應企業需求和崗位需要,與生產實踐緊密結合。當然,《機械設計基礎》課程教學方法還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創新、總結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