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遇見》讀後感

《遇見》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1W 次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遇見》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遇見》讀後感

《遇見》讀後感1

讀丁子嫺同學的《遇見》,一眼便喜歡上這篇文章,“遇見”這個詞,太美好了。

已經遇見的,正在遇見的,將來會遇見的,都是一種自然的相遇,一首自然的詩。

情景真,情感真,文字美,才能打動讀者。

我喜歡《遇見》的自然。喜歡自然的美好,喜歡源於心的真!

文章的字裏行間,滲出作者的渴望:相遇是一種生活!

好文章,是我喜歡的茶葉,保留了最原始的芽葉形態。

這也是我喜歡丁子嫺同學的《遇見》的原因,自然想問:作者懂茶?

我覺得懂的。作者說:“去泡一壺茶,去聽一次花開的聲音,淡若清風,任世事搖曳,始終簡靜自持,寧靜修遠。”

品茶的心情,品人生,平靜的心裏,始終有渴望:來一次最美的相遇!《遇見》看似好寫,實則難下筆,它的外延太大,揮灑自如時,會無法收筆。有兩種學生,一是無話可說,二是話太多,都是不可取的。丁子嫺是有話說的,卻能加以限制,縮小了其外延,很準確地把握了文章的中心。

變隨意爲理性,變無序爲有序,展示自己的寫作才能。她在寫《遇見》,也是遇到一次發揮才氣的機會。

也許她會想:夏日,你走進一條小巷,會有什麼樣的心緒?如果是不經意間走進了一條幽深的巷子,又有了最美的相遇,一定會綻放燦爛的笑容,由此生髮出感慨:“啊!人生,原來是和那些事那些人相遇的過程。”

海子說:“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請別刻意等待一種相遇,也別夢着一種經歷。誰也不知道自己到了明天會是怎麼樣的一個人,又會過着什麼樣的一種生活。《遇見》,一揮而就千字文,就是在那些不經意間,把讀者引向她所向往的生活。說真話,我好渴望她所說的那些遇見。因爲遇見,溫瀾潮生的情調。

《遇見》讀後感2

那天在新浪博客上看到這篇小說,博主說:很渴望這樣的經歷,雖然不是自己寫的。文中的男女主角都很幸運,很戲劇的開端,很戲劇的過程,更加戲劇的結局。看完這篇小說,我想多數人都會羨慕他們吧,反正我羨慕了。無論多麼多彩的夢想遇到現實都會蒼白而無力,試想如果我們遇見這樣的人,我們敢去愛嗎?

如果我們就是那個女主角,一個即將上大學的女孩子,遇見一個穿着長相都不上檔次的“農民工小夥子”,我們敢愛嗎?他的老舊自行車,我們會坐嗎?那種窒息的吻,又有誰懂得享受?或者如果我們是那個男主角,一個準大學生,遇見一個來新疆摘棉花的姑娘,我們會像他那樣付出那麼多嗎?與其說他們得到幸福是因爲他們幸運,倒不如說這種幸福是他們應得的。

越來越功利化的'社會,在上人們也越來越小心翼翼、患得患失,甚至精打細算,總是要把金錢和外表放在第一位,似乎物質和麪子勝過一切。很少有人真正意識到得到一隻雞比得到一堆蛋更有價值,以及漂亮的外觀絕大多數是靠那些形形色色的瓶瓶罐罐招搖撞騙而來,這種光顯只能激起一時的誘惑力,兒真正引人入勝的是那些包裹在肉體之內的可貴品質。

所以,每一次該動真情的時候,都有很多人不動真情而是在動腦子,我們斤斤計算着自己行爲的價值,以及由此能帶來的利益。我們看似十分冷靜地分析着自己的人生,可是卻從來都沒有確定過。不確定就無法堅信,所以我們的人生才從沒逃離出動蕩。

我們之所以不幸福,是因爲我們過於愛惜自己,過於患得患失,頭腦過於複雜,不知道如果偶爾簡單一點,試着只跟隨感覺走,得到的會遠比失去的多得多。

正因爲我們做不到小說中人物的純粹,所以對於他們的愛情和幸福,我們只有羨慕的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