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1200字範文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1200字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8W 次

導語:海倫,用她艱難的一生,詮釋了生命該有的意義,她那一聲,如磐石下的嫩苗,然而,她出頭了,爲世界綻放出那一點我可以做到的綠,我們爲何又不能這樣呢?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1200字範文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

“假如我們將活着的每一天都當作生命的最後一天,那會是個極好的習慣。”海倫享受生活、熱愛學習、堅持夢想、堅強樂觀的精神將我的心打動。閱讀過這本書後,我下決心一定要像海倫一樣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馬不停蹄地努力學習,做一個自信、自強、自立的人。

藏克家說:“讀過一本好書,像交了一個益友。”最近,我看了一本書《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看完了這本書,我就感覺像交了一個好朋友,同時我的心也被海倫·凱勒深深地震撼了!

剛看見書名的時候,我以爲這只是一本講生活的書,翻開封面,我先看起了序言。我一下子被這本書的序言吸引了過去,序言是羅伯特·巴尼特先生寫的,序言講的是在《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裏的《我的人生故事》中所沒有的關於海倫·凱勒的故事——海倫·凱勒八十五歲的事。

在《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裏的《我的人生故事》第一章中,講到過海倫·凱勒的一生中,只有十九個月的光明,剩下的八十七年中一片黑暗。海倫·凱勒十九個月那年,得了一場病,導致海倫·凱勒兩眼失聰,雙耳失明,不能說話,從此,她就與這個世界失去了溝通。海倫·凱勒在《我的人生故事》第四章的開頭這樣講:“我記得的一生中最重要的日子是我的老師安妮·曼菲爾德·沙莉文來到我身邊的那天。每當我想到這一天所連接的那兩種生活的難以衡量的巨大反差時,心中充滿了驚異之情。”就在海倫·凱勒六歲零九個月的時候,莎莉文小姐走進了她的生活,教會她認字,才使她張開了心靈的眼睛,能夠與人們溝通,海倫·凱勒意識到只有知識才能鋪就一條通向光明的道路。海倫·凱勒開始了對知識的強烈渴求,開始了迫不及待的認字、閱讀。使她在常人無法想象的單調和枯燥中學會了德語、拉丁語、法語等五國的語言,閱讀了多部文學和哲學名着,吸取着那些爲任何智者的思想精髓。這些知識,像一道道彩虹,點亮了海倫心中的燈,照亮了她的內心世界,也架起了海倫和世界溝通的橋樑,從此改變了她的一生。海倫·凱勒進過不懈的努力,考上了美國哈弗大學完成了她的學業,並站在演講臺上。

在莎莉文小姐還沒來之前,海倫·凱勒的脾氣很暴躁,後來在莎莉文小姐的幫助下,海倫·凱勒漸漸的喜歡上大自然,喜歡上了世界上所有的有生命力的小動物,脾氣也漸漸的好了。

如果給海倫·凱勒三天的光明,她可能會把這三天分成三部分:

第一天上午,她會看一看自己的老師——莎莉文小姐、會看一看自己的親人、會看一看她的朋友。下午,她會到街上走一走,看一看街上的鄰居。

第二天上午,他會去劇院看一場戲。下午,她會帶着莎莉文小姐去森林裏野餐,看一看、摸一摸小動物。

第三天她會去看一看山上美麗的風景,到森林裏去採果子、採蘑菇,摘下樹葉吹口哨。

假如他是個校長,他就會開設兩門課程:“體會失明”“怎樣使用你的眼睛”。“體會失明”排在“怎樣使用你的眼睛”前面,這樣,就能讓學生更好的使用自己的眼睛。假如我發明了時空機,那麼我就可以把海倫·凱勒從那個時代接過來,這樣就能醫治好他的疾病了。

讀完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深有感觸。連一個殘疾人都能有那樣的成就,我一個健全的人難道連一個殘疾人都比不上嗎?所以,只要我有像海倫·凱勒一樣的毅力,就一定能有比海倫·凱勒更好的成就。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作者是海倫·凱勒。書中記敘了她從小到大發生的事,從19個月的高燒帶來的厄運,到畢業於哈佛大學後四處演講,她都用愛告訴人們:讀書,方使心靈豐滿而充實。

海倫.凱勒。只活了88個春秋,87個沒有光明孤獨的歲月……在名人名言中有一句是這樣寫的:19世紀有兩個奇人,一個是拿破倫,一個是海倫.凱勒-—馬克.吐溫。然而,正是這麼一個盲聾啞的人,竟畢業在哈拂大學德克利夫學院。因處處奔走建起一家又一家慈善機構。被美國《時代週刊》評爲19世紀美國十大英雄偶像。

剛讀到書名時,我還單純的以爲它僅僅只是寫自己的生活,可讀後的感受並非那麼簡單,讓我心中更充滿了勇敢去接受生活的困難,去挑戰生命極限的勇氣,讀懂了要用愛心去擁抱世界!春風化雨的沙莉文老師,經歷了各種各樣的災難,頑強不屈的她堅持到了最後.小時侯,不知何種原因自己的眼睛一天天走向了黑暗,不止看過了多少醫生,要不是沒有進展,要不是越看越壞……一眨眼,自己就長大了,還當上了海倫·凱勒的老師。文章主要分五部分,其第參部分:走出黑暗與寂靜,令人驚歎不已。文章主要是從大學二年級開始一直到40歲。我覺得這裏的起端是從自己的作文被婦女報買去,而因自己想不出該怎麼寫開始的。也許是自傳,我怎麼也讀不出裏面的中心點是什麼。但是主人公的思想感情卻令我感動。慈母去世,讓她陷入傷心,也使她回想起童年時母親對她的無微不至的母愛,勾起了她對自己年幼無知時做的一切後悔事。也看出了她跟母親之間的親情,就像自己的心靈窗戶——眼睛一樣是不可分割的。

回想起這本書,沒想到19世紀的生活是如此的艱辛,我決定,長大後一定要做一個像沙莉文的老師,哺育更多的人才!

在我讀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書後,我深深地被了海倫·凱勒堅強不屈的精神感動了。馬克·吐溫曾經說過:“19世紀有兩個奇人,一個是拿破崙說過海倫·凱勒。”

出身19個月就成了聾子和瞎子,連說話都困難的海倫·凱勒,當她完全失去了活着的信心。就在這時,她認識了莎莉文老師,莎莉文老師來到她的生活中,使海倫·凱勒似乎感受到了生命是什麼,發現生命,觀察生活。於是她克服種種困難,從哈佛大學德克利夫學院畢業,爲世界慈善事業做出傑出的貢獻,用心寫字,讓世界震驚。

失明的海倫,能發現這麼多東西,而健康的我,卻常常忽略生活的美。

假如我只有三天光明的時間,我會用我的眼睛做什麼呢?我沒有失明過,不懂得黑暗的世界是什麼樣的,於是,我閉上眼睛,在屋子裏走。

當我閉上眼睛的第一秒,我的心不知爲何突然涼了下來。我感覺世界由明朗一下子變得漆黑,心裏就沒了數,顯得很不安穩。當我準備向前邁一步時,我卻發現平常滿不在乎的走路現在也變得如此困難,我發覺我不敢邁,我害怕,害怕自己會摔倒,害怕什麼東西會碰到自己,傷害到自己。這還算好的,我還可以用耳朵聽,但凱勒呢?她既看不見,也聽不見。那她面臨多大困難,面臨多大危險,我們怎能知道,怎能瞭解,又怎能體會!

我們生在福中不知福,既能看到充滿陽光的世界,又能聽到各種美妙的聲音。我們還有什麼遺憾呢?我們還有什麼可抱怨的呢?我想:雖然凱勒看不見,聽不到,但在她心裏也有她自己想象出的世界,那是凱勒的世界,它只屬於凱勒自己。我相信她的世界也會充滿陽光、充滿笑聲。海倫的一生,是在黑暗中度過的,卻給人類帶來了光明的一生。她用行動證明了人類戰勝命運的勇氣,給世人留下了一段永不遺忘的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