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伊索寓言一則》有感

讀《伊索寓言一則》有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5W 次

記得小時候就常聽老師和父母這樣告訴我:從前哪,有一個會講故事的老人,他的名字叫伊索。今天,我寫完作業後,終於有時間看完了這本《伊索寓言》。

讀《伊索寓言一則》有感

《伊索寓言》通過擬人化的手法,將那些性格各異,喜好不同的飛禽走獸加以描繪,用來比喻形形色色的人,並通過它們揭示人間的真僞、善惡與美醜。在這麼多篇寓言裏,我最喜歡的是《看見獅子的狐狸》,講的是有隻狐狸從來沒有見過獅子。有一天,它們終於遇上了。頭一回見到這威武雄壯的龐然大物,狐狸可嚇得要命,抱頭鼠竄落荒而去。可巧它們又相遇了,雖然是第二次相會,狐狸的心裏仍是七上八下恐慌不已,但比上次要好得多了。等到第三次相見時,狐狸竟信心十足地走上前去,哈囉哈囉地跟獅子閒聊起來。

看完這個故事後,我一下子就說出這個寓言的道理:熟能生巧。想了想,覺得狐狸所代表的人物很像我。小學一、二年級時,我十分膽小,一上講臺就會兩腿發軟,四肢發抖,舌頭髮麻;三年級時,敢在臺下發言了,但在臺上仍然不敢說話;四年級時,我在臺上口吐蓮花,神態自若,贏得大家陣陣掌聲;五年級時還得了個“英語口語比賽”一等獎。這說明當我們遇到困難時要勇敢地去面對並想好解決問題的方法。

還有一篇《蒼蠅》的寓言:一隻蒼蠅掉進了湯鍋裏,就要被淹死了。他對自己說:“好哇,我已經吃飽了,喝足了,還洗了個澡,我死而無憾了。”蒼蠅的話充分體現了它的自嘲精神,同時也告訴我們:當在一個新的環境且無法避免的時候,也可以試着慢慢適應環境,融入環境。

《伊索寓言》把一個個深奧的哲理用故事的方式淺顯地表達出來,因此在古希臘,《伊索寓言》甚至是衡量一個人的知識的尺度。當時着名的喜劇作家阿里斯托芬曾寫過這樣一句臺詞:“你連伊索寓言也沒有熟讀,可見你是多麼無知的懶散。”這真是本好書。

古人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今天,我把我以前的書都翻找出來,打算好好的看看,做做筆記。我找到一本《伊索寓言》,那是我上四年級時,爸爸媽媽給我買的,已經放了好長一段時間了。朋友們都說《伊索寓言》富有生活的智慧和想象的魅力,現在正好有一本,我便迫不及待的翻讀起來,我要先睹爲快。

在《伊索寓言》中,幾乎每一個故事都來自於生活,大部分以動物爲主人公,極少部分以神或人做主人公。各個故事都富涵哲理,源於生活卻高於生活。在許多寓言中,我最喜歡的寓言是《磨坊主和兒子與驢》。

這則寓言講的是有個磨坊主和他的兒子一起趕着他們的驢子,到鄰近的市場上去賣。他們走了一會兒,看見了一些聚集在井邊談笑的婦女。其中有一個女人說:“看,多奇怪的人,有驢子不騎,卻要走路。”磨坊主聽到此話,就讓兒子騎上驢子。走了不久,有一個老頭說:“你們看看,懶惰的孩子騎着驢,而他年邁的老父親卻要行走。下來,你這小傢伙!”年老的磨坊主便叫兒子下來,自己騎上去。沒走出多遠,又來了一羣婦女和孩子,幾個大人說:“你個無用的老頭,怎麼可以自己騎在驢子上,讓那可憐的孩子跑的一點兒力氣都沒有啦?”沒有主見的老磨坊主聽了,立刻讓自己的兒子也騎上驢子。快到市場時,一個市民看見了他們便問:“朋友,請問,這是你們自己的驢子嗎?”老人說:“是的。”那人說:“從你們一起騎驢的情形來看,你們兩個騎驢子,還不如你們兩個臺驢子呢。”老磨房聽了,便和兒子一起把驢子的腿捆,用一根木棍將驢子擡上肩向前走去。經過市場口,很多人來圍觀,取笑這父子倆。吵鬧聲和這種奇怪的擺弄是驢子很不高興,他掙斷了繩索和棍子,掉到河裏去了。老磨坊又氣又羞,連忙從小路跑回家去。

讀了這個故事以後,我知道了衆口難調,如果想讓所有的人都滿意,最後可能會讓所有的人都不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