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態度》讀後感

《態度》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5W 次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想必許多人都在爲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態度》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態度》讀後感

《態度》讀後感1

《態度》一書是由一封封吳軍老師寫給正在上大學和上高中的女兒們的家書組成,全書一共分爲六章,分別從人生哲學、洞察世界、對待金錢、人際關係、有效學習、做人做事六個方面圍繞“態度決定命運”這一主題抒發了他的意見和建議。這些建議或源於吳軍老師的親身經歷,特別是十多年來參與大學管理和在世界一流企業從事管理工作的經驗,或源自其尊崇的智者的成功經驗,對渴望自我精進、加速成長的讀者有着極高的參考和借鑑價值。

書中開頭就點出了“由於處事態度的不同,起點差不多的人會不斷分化,進而拉開命運的差距。父母將自己的學識和生活經驗傳遞給後代,這讓幾乎每一代人都可以輕鬆地超越上一代人,文明從此開始。”這一點我很贊同,父母對孩子的教育非常關鍵,也感謝我的父母在我成長路上的不斷矯正。

作爲一個從校園初入職場的小白,周圍環境和人都發生了很大變化,需要一定的時間適應。但目前除了夯實專業基礎之外,我覺得端正工作態度是首要的。無論學習還是工作,用心的態度就是成功的保證。在學習中,如果不具備良好的心態,遇難則退,因爲一點小挫折而氣餒,是不可能取得優異的成績的;工作也相同,不去做和不能做是兩個概念,如果沒有能力做,做不到那並不是什麼問題,學習就好了,但是有能力卻不去把自己可以完成的事情做好,那麼就是態度問題。

我想,一個人沒有努力向前的進取心的話,最後只能一事無成。所以無論身處什麼環境,什麼氛圍,從小事做起,逐漸增長能力,贏取認可,贏得機會,日後才能辦好大事。在工作中很多事情不是一成不變的,需要發揮自我的主動性,要適應公司的每個需求,時刻持續一種用心上進的態度,這樣才能不斷地勝任工作。“態度決定命運”,有了好的態度,纔能有好的結果,這樣我們才能獲得自我想要的結果。

吳軍老師提供的建議有獨特的針對性,但又可以將其觸類旁通地應用的其他地方。其實不僅是學習,生而爲人,其實很多地方我們可以借鑑和採用的方法可能來自不同職業不同地域的人或者事情,善於發現和觀察,始終保持一個積極樂觀,勤於發掘的態度,便是吳軍老師家書中想要傳遞給女兒們的人生哲學,也是他想要告訴給我們讀者們道理。

《態度》讀後感2

一、學到的觀點《態度勝於能力》中例舉了許多平凡人成功的故事,這些人,並非擁有超能力,而在於對工作的態度,認真對待工作的人,纔會成功,只要你認真去做——《態度勝於能力讀後感二》。這本書說得很細,告訴我們要用什麼樣的工作態度以及方式方法,讓我知道,其實所謂困難的工作,其實並沒有那麼困難,並不在於說你需要多少工作資歷,多少工作經驗或特長,而是你的工作態度。比如他告訴我態度就是我的競爭力,態度本身就是一種能力,要全心全意工作,要把工作當成事業,而不僅僅是爲了薪水,要學會用做大事的心態做小事,這些細節的知識,都讓我受益匪淺。

二、聯繫實際進入職場多年,一直以來都頗自戀又固執的認爲自己將來應該是專家型教師,喜歡做心理輔導方面的工作,以至於後來做了中層,頗有很多不適應之處,首先是角色定位的不適應,其次就是對自己能力的不自信,讀後感《只要你認真去做——《態度勝於能力讀後感二》》。總覺得自己不適合做這個位子,因爲覺得自己還沒有具備足夠的經驗資歷和能力,總擔心自己做不好,因爲自己能力不足,又因爲有了這樣的擔心,做起事情反而畏首畏尾,無法施展才能不說,更勿論創新。《態度勝於能力》卻給你說法,沒有能力,沒有經驗,不打緊,現代社會,態度纔是核心競爭力,真是耳目一新,醍醐灌頂,所以,他的觀點,對於初入職場者,對工作不自信者,對缺乏工作經驗和資歷者,對工作有怠惰之意者,都是有啓發意義的。

三、反思與重構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態度決定一切,其實是告訴你,一個人的心態影響一個人的行爲。當我們用積極的期望和態度對待事情,就會產生積極的行爲,並且也能用積極的角度詮釋行爲結果,反之,用消極的態度和思想對待事情,就會產生消極的行爲,並且對事物充滿埋怨。哭婆婆和笑婆婆的故事,兩個皮鞋推銷員的故事,半杯水的典型案例,均讓我們感受到心態對於一個人情緒與行爲影響之大。所以,在工作中,首先要把積極的心態擺在第一位,有了積極的心態,就有積極的態度,不管行爲結果如何,相信,都已經盡己所能,認真去做,便已經很了不起,告訴自己,態度,也是一種競爭力!

《態度》讀後感3

  一、認同的觀點

剛拿到書的時候看見標題就想到了當年帶領中國足球隊衝出亞洲的前國足主教練米盧先生的一句話:態度決定一切。態度對我們來說真的很重要,在書中閱讀到:拖延使你陷入煩躁的情緒對我的感觸特別深。拖拖拉拉使你要處理的問題越積越多,每天對着桌面上堆積如山的未處理的工作,卻不知從何下手,結果往往是丟了這件忘了那件,一件不成又半途而費,費時費力,結果問題是越來越多。它會使你對自己越來越沒有信心,你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或許遷怒於所處的工作環境,產生怨氣,抱怨自己的才能得不到發揮或者老是有這樣那樣的事來阻礙你的工作。

  二、聯繫實際拖延與懶惰。

是非常不好的習慣,是人長期養成的惡習,這種惡習只有一種結果,那就是使人在原地徘徊而不是奮勇前進,也使得好多我們應該做的事情沒有做或沒有及時的完成。作爲一名的教師,自身的言行舉止都在深深的影響着學生。學校的工作很多,很雜,只要一偷懶就會存下很多工作,讓學生看來這個老師都很懶,那我們懶一點也沒有關係的,從此下去他們也回變得很懶惰,做事情不認真,這樣的態度對我自己和對學生的人際交往、工作生活中都是很不利的。我們要警惕自己有這樣態度。

  三、反思重構人都是有惰性的。

當我們在草地上沐浴陽光時,就會感覺懶洋洋地不想起來;坐在樹蔭下聊天時,就不願意再去工作;流連於娛樂場所時,就會忘了自己要做的事情。這種惰性使得好多本應成功的人到頭來一事無成。因此,要想達到成功的目標,就要改掉這種惡習。在我們學校有很多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的老師教師,我從事教師崗位才三年,要多向他們學習來克服自己拖延與懶惰的態度。許多人或許有這樣一種想法,學校又不是我的,抱怨制度太苛刻了,根本不值得我勤奮地工作,辛勞的付出。然而,我們卻忽略了這樣一個道理:工作時虛度光陰會傷害你的領導,但受傷害更深的是我自己,使自己不能在工作鍛鍊工作能力。在以後的工作中,樹立正確的工作態度,促使自己盡最大努力投身到工作中去,就會無形之中在忘我的工作中改掉懶惰的習慣。

《態度》讀後感4

自從十九世紀70年代末,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富商們如雨後春筍一般活躍於中國商場。隨着財富值的日積月累,爭名奪利,講究排場便成爲富豪們的業餘愛好,由此,現代的奢侈概念更或者說是現代奢侈品進入了中國富人的家庭,進入了廣大中國人的視野。

此書是由曾任《香格里拉》雜誌主編的王邇淞在新週刊的雜誌專欄匯聚而成。奢侈品不是妖魔化的資本主義腐朽,也不是現實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物質糧,但通過奢侈品及其相關行業的發展,我們可以領略到財富的聚散,領略到文化的磨合,領略到社會的變遷。

作者對奢侈品採取的不卑不亢的態度是我對此書大加讚賞的原因之一。想要對某一物質做出的客觀分析,裁定者必須跳脫於此物質的績效範圍外重新審視又需要潛入物質的運作軌道深層感悟。王邇淞,深入淺出,以一種平實近人的文風將奢侈品從人文的方向引入大衆視野。

以作者對香奈兒產品的記載爲例,老工匠的獨具匠心才真正詮釋了大牌的深刻內涵。回憶起去年暑假在北京實習時有幸參加的中國品牌節活動,很多國內著名的社會精英不禁發問,中國離世界品牌還有多遠?

迴歸本書,《奢侈態度》以開篇的第一章對此問做出了具體的答覆——技藝的心。在服裝產業中,國內的流水線轟隆碾壓,成千上百萬的衣物在機器的奏鳴下打包出售。另一邊,世界頂端的服裝品牌,一位老奶奶一根線一根線的手工織着衣物配飾。量的堆積沒有質的飛躍是無法完成蛻變的使命的,一味追求經濟利益,恰恰只能謀得金錢而謀不得上層的發展。當然,經濟基礎是上層建築決定性因素,同樣是上文的道理,只有量變而無質變是無法造就中國自主的優秀品牌。

正如作者自言,對奢侈品的定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作者在書中,沒有對奢侈品的使用進行浮誇的描寫,沒有高調的論述奢侈品的流行趨勢,他溫文爾雅的向受衆展現着奢侈品的文化價值。從歷史到社會,從人文到財經,其中有巧克力的製作、有腳鏡的具體細節、有保時捷的股價沉浮等等。

奢侈品確實是現代完美主義者的最好詮釋。如何正確對待這種“完美”的東西,又是歷史遺留給我們的難題。透過現象看本質,理解奢侈態度,才能運用奢侈態度。

《態度》讀後感5

在得到上看到一本新書,書名是《態度》,作者是吳軍,原騰訊副總裁。在得到上開設課程《吳軍硅谷來信》,深受學員歡迎,作者無疑是優秀的,而《態度》這本書推薦語爲:“吳軍老師首部個人成長類著作,四十條成長建議,助你擁有好的人生態度。”這本書是作者寫給自己的子女的一些信件的集成,其中的一些建議無疑是作者的肺腑之言,覺得可以從中瞭解到吳軍博士的人生態度,或許能解決一些自己成長中的疑惑,所以購買了這本書。

作者這本書一共分爲六章,第一章是人生哲學,其中的一封信《樂觀的人生態度比什麼都重要》使我想到了自己的一些遭遇,自己在生活中總是不夠樂觀,看待事情過於消極,遇到挫折總是一蹶不振,這樣的人生態度是不利於自己成長的,吳軍老師說人如果不能過得快樂,有再多的錢也沒有半點兒意義。這句話雖然很平凡,但是非常有道理。

第二章洞察世界,其中《好運氣背後是三倍努力》這封信作者說自己能夠取得今天的成就不是因爲好運氣,是因爲自己付出了更多的努力,只有你付出了三倍的努力,甚至是更多的努力,纔可能會有好的運氣,作者的`話深深觸動了我,很多人都是不夠努力,卻總把自己的失敗歸因爲壞的運氣,試想同一件事,如果一個人付出了三倍的努力去做,是不是更有可能比其他人做的好,難道做的好就是因爲運氣?

第三章對待金錢,其中《一生永遠不要碰的三條紅線》這封信作者建議。第一:不要進行過於冒險,會導致滅頂之災的投資。第二:不要進行自己不懂的投資。第三:不要被那些所謂的失去了的投機機會亂了方寸。吳軍博士說時間是我們的朋友,投資要有耐心。尤其對於投資而言,耐心格外重要。

閱讀完這本書之後,感覺作者的人生態度確實值得學習,很多方面都是自己需要改善的,讀完這本書最起碼可以讓自己減少一些浮躁,對自己的未來產生一些好的影響。

《態度》讀後感6

如果一個人的學習過程是一帆風順的,比如那些剩下來就被人稱作“天才”的神童,似乎就不需要什麼努力就可以有所成,既然不需要努力,當然就更談不上支撐努力的態度了。但這些人畢竟是人羣中的極少數,大部分都是像我們一樣的凡人,是凡人就會遇到逆境,特別是在學習的過程中,困難是在所難免的,這時,學習的路上出現了岔路,一邊看上去依然漫長,依然充滿了逆境,而另一邊卻很乾脆,沒幾步就可以到達盡頭,但這盡頭並不是什麼美妙的天堂而是一面懸崖,兩條路,怎樣選似乎一目瞭然,但怎樣走纔是正確的呢很多人選了第一條卻走了第二條,關鍵就是態度,面對逆境,特別是學習的逆境,需要一種堅持的態度。一支登山隊,最後可以成功登頂的人往往不是那些體格強壯者,而是那些身型略顯瘦小卻意志堅強者,學習的道理就是這樣的,很多時候,只要堅持一下,困難便會被解決,逆境就會變成順境,天塹就變成了通途。

第五,態度作爲決定因素,不僅作用於學習,還作用於生活中的很多事。

這可以說是我通過學習體會到的。其實不只是學習,人生在世,態度是做所有事的決定因素之一,中國的古人就留下了“鐵杵成針”、“水滴石穿”等等許多關於態度的力量的典故,頗值得我們學習,磨礪態度的過程相比於學習顯然要漫長許多,但學習無疑是衆多鍛鍊態度的方法中最有效的一個,這樣看來,學習也可以看作是一種修行,就像第四條中所說,學習可以反作用於態度,而態度又可以知道生活中的其他事,這樣,就不僅僅是爲了學習而學習,更要爲修煉態度,爲日後的生活狀態而學習。

以上可以說是對我十幾年學習生涯的一些總結,學習是沒有止境的,學習而來的體會也應是無窮盡的,所謂生命不息,奮鬥不止,這篇東西所提到的也僅僅是我漫漫學習路上的一個驛站,當然在某些想法上還不成熟,需要在日後的學習生活中進一步完善,當然這需要在今後不斷的總結,歸納,不斷地充實提高,希望再經過一段時間,自己的學習心得可以更加深刻。

《態度》讀後感7

近日,我拜讀了《態度決定一切》這本書,深有感觸,這是一本極具價值的人生指南讀物,它能迅速提高我們對生活的感知,並幫助我們確立和提升自己的人生定位。態度決定一切,生命需要積極的思考,積極的行動。

什麼樣的態度決定什麼樣的人生。我很平凡,但我有一顆不平常的心。它因爲充滿樂觀的信念而快樂喜悅,它因爲付出而期待着收穫,我在人生道路上去領悟《態度決定一切》中傳達的精神力量,保持一種客觀奮發向上的人生姿態。《態度決定一切》這本書中沒有泛泛地說大道理,每每要闡明作者的某個觀點時,都是引用發生在作者身邊的一個實例,例子雖然簡單但是寓意深刻,發人深省。總結全書,我覺得這本書的作用是讓生活沒有方向的人重新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標,讓面對逆境的朋友重新找到克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

正確認識自己,全面地看待他人和自己,不要太在乎他人的看法或想法。他人的看法或想法往往存在片面性,引起不必要的自卑感。我們只要將做不好的事,反覆多做幾次,我們就會慢慢熟悉,事情就能完成得很好,多給自己鼓勵,相信自己有這個能力。世界上沒有卑微的工作,只有卑微的工作態度。工作本身沒有卑賤之分,面對工作的態度卻有高低之別,收穫是成功還是失敗,在於你擁有怎樣的態度。在工作中,同事與同事之間在競爭智慧和能力的同時,也在競爭態度。一個人的態度直接決定了他的行爲,決定了他對工作是盡心盡力還是敷衍了事,是安於現狀還是積極進取。

在人生的道路上,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艱難困險,我們也應具有“決不輕言放棄”的態度和信念,而且還應該辯證地看待問題,用積極樂觀的思維去解決問題、審時度勢。因此,增強自信心,就能消除自卑感,就感覺自己是多麼自信!在拾回自信的同時工作方面就能大展宏圖。

不要企圖改變別人,要改變的只有自己,只有改變了自己的人,才能在言行上去影響別人。

《態度》讀後感8

一、認同的觀點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陽的光輝,但在生活中我們很多人只是一味的去追求成功,而忽視了一些小細節,最後往往是得不償失,拒絕浮躁,做事不貪大——《態度勝於能力》讀後感二。腳踏實地的耕耘者在平凡的工作中創造了機會,抓住了機會,實現了自己的夢想;而眼光不願俯視手中工作細節的人,在焦慮的等待機會中,度過了並不愉快的一生。

二、聯繫實際每個人都會想到人生苦短,但對這四個字的認識卻天差地別,有些人認爲人生短短數十年,就當及時行樂,有些人則抱定要雁過留痕,爲自己的理想奮鬥終身。我想要當好一名教師,首先要淡泊名利,但也要有自己的追求,要做好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教師的工作其實都是由點滴的小事組成的,讀後感《拒絕浮躁,做事不貪大——《態度勝於能力》讀後感二》。作爲一個班主任,在平時要注意多關注學生的方方面面,要迅速、準確、全面地瞭解學生,關鍵要有敏銳的觀察和細緻的調查研究的能力,如果我們對學生的日常行爲不聞不問,那麼事後無論怎麼亡羊補牢都太晚了。一個任課教師,面對自己已經滾瓜爛熟的教材,我們不能只是做一個敲鐘的和尚,在教學上以不變應萬變的同時抱怨着學生一代不如一代,其實深究一下其中的緣由,也有一部分是由我們自己造成的。

三、反思與重構有人用“浮躁”一詞來概括今天的心態世相,仔細想來,確是一針見血。做事浮躁的人,在工作上眼高手低,不勤奮,不刻苦,不投入,看什麼都簡單,不屑於認真去做,也不知道如何去做,也不知道如何去做,浮躁的人,做事急於進利,名利當頭,那裏露臉望那鑽,追求表面文章和短期的效益,浮躁的人,做人玩世不恭,無責任感,無使命感,一切無所謂。我們教師要作好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首先就要拒絕浮躁,要堅持用腦子工作,力爭做到在反思中揚長;在審視中甄別;在前瞻中創新。時刻把工作與思考相結合,在思考中工作,在工作中思考,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每個教師都有自己的優勢特長和缺點不足,而那些優勢和特長就是我們成功的支點。我們一定要學會經營自己的長處,任何人都是在自己的長處上獲得成長和成功的。

《態度》讀後感9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千萬不要認爲自己天生是個做大事的人,而不屑去做小事。要知道,天下就沒有天生做大事的人:企業家是從夥計當起的,政治家是從小職員做起的,將軍是從士兵幹起的……每一位做大事的人最初都是從小事做起的。瑣事中孕育着偉大的種子,那些看似瑣碎的工作往往更有可取的價值。在瑣事中盡心盡力,能展現一個人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態度,這樣的人才有可能去幹好大事。

作爲教育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很顯然都是重複地做着許多小事,有時候會覺得自己這樣值得嗎?孰不知,能夠將這些小事做好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俗話說得好,“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將很多小事都做好這至少代表你在對待這些小事上是成功的。如果經常能夠將小事做好,注意細節,將會培養一種細心、不驕不躁的好習慣,爲我們以後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爲此在平時我也要求我的學生如此,我常對班裏的學生說:“不要認爲自己所做的事情太小了,就不認真對待,敷衍了事。事情無大小,都應該認真做。沒有任何一件事情,小到可以被拋棄;沒有任何一個細節,細到應該被忽略。比如同樣是做打掃衛生這樣的小事,有的值日生打掃得很乾淨,大隊委檢查從不扣分,可有的值日生打掃衛生馬馬虎虎,每次都扣分。你想,連這樣的小事都做不好,還能幹什麼大事呢?”

不屑於做小事的人做起事來十分消極,不過是在工作中混時間;而積極的人則會安心工作,把做小事作爲鍛鍊自己、深入瞭解學生、加強業務知識、熟悉工作內容的機會,利用小事去多方面體會,增強自己的判斷能力和思考能力。而且一個人對待工作的態度會影響到同事及團隊,積極的工作態度具有一種無形的感染力,讓同事都能被你的熱情所打動,於是形成一種良好的工作氛圍。

而消極的工作態度卻會像瘟疫一樣傳染到每一個角落,使整個團隊的戰鬥力大打折扣。所以,在今後我要學會在工作的過程中積極調整狀態,讓自己始終處於良好的工作狀態中,即使是最普通的事,也不敷衍應付或輕視懈怠,而是全力以赴、盡職盡責地去完成。

《態度》讀後感10

在社會分工日益精細化,各種工作越來越走向專業化、職業化發展的市場經濟大背景下,職業已經成爲一個人真正獨立走向社會的必經之路,成爲人們生存發展的依託和保障。在這個乞丐都可以成爲一種特殊職業的年代,任何人一輩子都不可能不去涉足一個職業。一句話,職業是我們的生活方式,是人生髮展的生命線。

職業的豐富和發展,是市場經濟不斷髮展的結果.是社會文明進步的產物。作爲正規的職業,都有其明確的崗位職責、能力素質要求、從業資質、職業操守等基本要素。每個職業都有其獨特的特點。任何一項職業,不管是平凡還是偉大,不管是簡單還是複雜。它們都沒有貴賤之分。每項職業的背後,必然存在着無形的精神力量,隱藏着無限的發展空間和職業昇華的機會。職業發展的成敗,關鍵取決於你有沒有選對適合自己的職業,取決於你能不能夠忠誠、敬業。

職業作爲社會關係的一個重要方面,對社會成員的精神生活和精神傳統產生着重大影響。其一。職業分工及由此決定的從事不同職業的人們對社會所承擔的責任不同。影響着人們對生活目標的確立和對人生道路的選擇,以至很大程度上影響着人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和職業觀。其二,人們的職業活動方式及其對職業利益和義務的認識,對職業精神的形成有着決定性作用。一個人一旦從事特定的職業,就直接承擔着一定的職業責任,並同他所從事的職業利益緊密地聯繫在一起。他對一定職業的整體利益的認識,促進其對於具體社會義務的文化自覺。這種文化自覺,可以逐步形成職業道德,並進而昇華爲職業精神。其三,職業活動的環境、內容和方式,以及職業內部的相互作用,強烈影響着人們的情趣、愛好以及性格和作風。其中包含着特定的精神涵養和精神情操。反映着從業者在職業品質和境界上的特殊性。

每個人在性格、能力、素質等方面各有不同。因此,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從事任何職業,它必然會受到很多職業資質、職業門檻的限制,所以,那種“選不對池塘釣不到魚”的現象依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