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星雲大師《捨得》讀後感範文(精選5篇)

星雲大師《捨得》讀後感範文(精選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9W 次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星雲大師《捨得》讀後感範文(精選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星雲大師《捨得》讀後感範文(精選5篇)

  星雲大師《捨得》讀後感1

這是我拜讀星雲的第二部著作,一看書後對《捨得》的註釋就讓人愛不釋手,翻看了第一章,深有感觸。

一、認同觀點

色身的病苦不是真苦,只要我們肯忍耐,自然就有力量去承擔一切病苦,而在病時不覺苦,自覺忍耐的力量可以應付一切。忍耐並不是懦弱無能,而是面對毀謗譏諷,還能擇善固執,無怨無悔。忍耐的大地最爲厚實,故要增長忍耐;煩惱的蔓滋長最快,故要斷除煩惱。

二、聯繫實際

忍耐使單純的人走向成熟,使衝動的人變得理智;忍耐使好衝動的人集中精力,使失敗的人冷靜思考。忍耐是一首的小詩,忍耐是一掬清澈的山泉,忍耐是藍天上一朵輕盈的流雲,忍耐是一首旋律優美的小夜曲。忍耐有時伴着一種快樂,和着一種美感。就象久坐池邊而不覺厭倦的垂釣者,就象王羲之筆染的墨池,就象圍棋的一招一式。經歷過苦難才知道幸福,雨過天晴後方能見彩虹,沒有失敗便不會有成功。梵高無法忍受不公的世俗而自殘,海明威無法忍受疾病的折磨而自戮,屈原無法忍受國破家亡之痛而自隕,項羽兵敗無顏見江東父老而自刎。這是追求、忍耐後的一種爆發,一種抗爭,令人肅然起敬。忍耐不是一味的逆來順受,忍耐不等同於猶豫不決,忍耐也不是陽奉陰違、趨炎附勢的狡詐市儈。漢字形象而生動地詮釋了忍字,心字頭上一把利刃,放得下刀的心胸會是多麼寬廣。忍耐並不是膽怯,而是在面對生死存亡榮辱譭譽時還能夠從內心裏發出一種無比的勇氣,堅守自己的理想。真正的忍耐是當仁不讓,顧全大局爲衆謀福。

三、重構與反思

忍耐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它需要遠見卓識,把事物看得。清、想得透。遠大的志向,明確的目標,不屈不撓地爲之奮鬥的精神是忍耐的動力。只見蠅頭小利,只圖一時痛快,只着眼於名利權位,是不可能長時期耐苦耐勞、堅忍不拔的。它需要胸懷寬廣,有容人之量,“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將軍額上能跑馬,宰相肚裏能撐船”,這是忍耐的基礎。“一言之忤,則勃然而怒,一事之違,便急然而發”,是成不了大事的。它需要辯證的頭腦,善於反向思維,設身處地,將心比心,推己及人,這是忍耐的妙藥。遇到矛盾如果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想一想,思索一下自己處於對方的地位,可能發生什麼問題,心中的苦惱、胸中的火氣就會釋然而消。如果只想自己的利害得失,眼中無全局,心中無他人,最終會引火燒身,自作自受。

忍耐並不是軟弱的表現,兩者有着本質上的區別。軟弱是辦事缺乏勇氣,不敢碰硬,遇到難題不是積極解決,而是徘徊退縮;是心中無底,手中無力,因此受人欺負是常有的事。忍耐則相反,是心中有數,手上有力,一時的小退讓是爲了最終的大收穫;是一種遇事冷靜沉着、充滿智慧的勇氣。寬容是不是放縱?寬容是一種善意的容人之量,也就是容許別人充分地享有其自由的權利,即便行使這種權利侵犯了你的部分利益,但只要不違反法律、紀律和道德規範,也不動搖你的根本利益,就應允許。而放縱則是讓其毫無節制地膨脹其私慾,甚至越過道德規範和法律、紀律也不去幹預,這是一種對別人、對社會不負責任的心態,很難說是出於善心。寬容的結果是社會的和諧,放縱的結果卻是矛盾的激化,兩者是不可同日而語的。但忍耐寬容不能超越原則。如果不能堅持原則,不僅解決不了問題,反而造成更嚴重的問題。

  星雲大師《捨得》讀後感2

花了幾天的時間,我終於把《捨得》一書的第二篇章看完,綜觀整個第二篇章,它從多的方面闡述了人生中正確對待別人、夫妻、父母、朋友、對手、誤解等多方面的問題,爲我們的人生路提供了很多好的經驗。我們在生活中,積極調整心態,樂觀面對,善代我們周圍的人,這樣才能是自己的人生過的有意義。 日記

在我們的人生中,我們要淡化個人名利,做到“心底無私大地寬。”一個以自我爲中心、充滿私慾的人,容易患得患失,瞻前顧後,難以實現宏圖大業。一些人一生的許多苦惱,多源於個人私慾的不滿足;當人們從私慾中解脫出來,就會發現,許多所謂的逆境,不過是由於私慾難填而杜撰出來的虛幻。況且,即使真正陷入人生的逆境,只要置個人得失於不顧,視榮辱譭譽如浮雲,就能做到無私無畏,勇敢抗爭,從而戰勝困難,走出逆境。

同時,還要有樂觀的精神和積極的行動。樂觀的精神,是戰勝逆境的精神動力;積極的行動,是走出逆境的有效途徑。沒有樂觀的精神,不可能在逆境中長期不懈地堅持抗爭;沒有積極的行動,大不了是個盲目樂觀主義者,不可能真正戰勝困難,取得勝利。從生命的本質上講,其意義在於過程,而並非結果。只要你認真去做了,仔細去想了,努力過,拼搏過,奮鬥過,堅持過,即使沒有取得你所期望的成績,人生也沒有遺憾。這正如有句話所說“凡事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也許世界並不是沒有美好和真誠存在,而是你自己的心靈不夠美好和真誠,總要帶着悲觀去看待,所以才讓人生染上了灰暗色調。也許是我們因爲想得到很多,所以纔不得不失去很多。因爲我們凡事總是隻考慮自己,所以才走進了狹窄的空間,而無法飛翔。

其實生活是面鏡子,你笑它就笑,你哭它就哭。當身處逆境或者痛苦襲來,你不妨苦中作樂,勇敢面對,凡是看得透,想得開,提得起,放得下,從容豁達,不憂不懼。“人生如寄,多憂何爲!”樂觀念人生才能讓你感到生命的美麗。

  星雲大師《捨得》讀後感3

說到《捨得》這本書,已經看得差不多了。說實話,本以爲這本書是一個大和尚寫出的必然是佛經禮儀之流,頗具一些高深崇高之類的哲理,與吾等生活無關痛癢,看完後才頓悟:裏面的很多道理都貼乎生活,值得細細品味。

記得星雲大師在《捨得》的開篇曾經寫到了成功人的願景:有錢當念無錢日,得意休輕失意人。爲道了無寒暑變,利生豈畏路途艱。匆匆人生幾十年,如宇宙浩瀚中的微小的過客,來去匆匆,秋去春來的過客人生,還是留下匆匆以外的一些紀念,所以,以什麼態度來面對生活是很有必要思考的。舍與得,就如冰與火,陰與陽一樣,從來都是天生矛盾對立的因素,記得書裏有個小故事我一直記憶猶新,大致內容是,有一個守財奴家鄉發大水,貧窮的村民因爲沒什麼東西可以帶,順利的獲救,守財奴帶滿了金銀珠寶,奮力的掙扎並向遠處的小船呼救,船上的人大喊叫他把金銀珠寶扔了好讓他暫時不沉下去,守財奴不捨得,結果可想而知。

與所有的寓言故事一樣,最後佛曰:捨得捨得,有舍纔有得。看來此佛還挺白話的。所以,捨得是一種處世哲學,也是一種生活方式.不求事事完美應有所取捨.而作爲一個教師,我認爲在工作生活中有很多東西也值得我們思考,應該經常性的問自己“老師,你捨得了麼?”

首先,我認爲教師應該“捨得”“蹲下去”,以往以來,教師總是給學生一種高高在上的形象,形成了對於學生來說的天然優勢,這樣就拉開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當然,身體“蹲下去”只是一種形式,最主要的是我們需要把“心”“蹲下去”,這樣將心比心的和學生出於同一位面,放下架子,學會傾聽學生的心聲,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想法給他們一個自由的學習探索環境。其

次,我認爲教師應該“捨得”“站別上去”教師在正常的授課過程後,應該勇敢的“站別上去”讓學生自己來發揮,放手的讓學生自己研究,自己站上講臺。或許這樣更有助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能力的培養。俗話說“捨不得孩子套不到狼”,雖然與教師這個職業貌似搭不到邊,但很多地方還是很相似的,我想通過《捨得》這本書的閱讀,我會懂得更多的人生哲理,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更是會把做人與當老師當成一回事,做一個成功的人,合格的老師。

  星雲大師《捨得》讀後感4

一、認同的觀點:

一個人要能忍毀謗,聽惡罵如飲甘露,做一個有力的大人,不被外境的風浪所動搖,於行路難的人間忍苦、忍難、忍冷、忍濃、忍熱、忍淡,最難的是忍下一口氣。君子與小人的分別是什麼?君子能自制,而小人不能。快樂與煩惱從哪裏來分別?快樂幸福的人生早由於能自制,煩惱痛苦的人生是由於不能自制。

二、聯繫實際:

教育工作者最容易的就是對學生髮脾氣,有時甚至自己遇到不順心的事情竟然也會對學生髮火,把學生當成出氣筒。但我能明白很多老師的本意絕對不是要對學生髮火或者是存心的想讓學生難堪。

現在的學校教育主要是素質教育,而不是爲了考試的應試教育,學生都是乘“直通車”上來的,個性多了,共性少了,這樣一來,難免會出現一些違犯校紀校規的學生。怎樣來對待那些經常違紀的學生呢?這就需要教師有足夠的耐心;千萬不能過急,否則會出現“欲速則不達”的'局面。結果只有師生關係越來越僵,越來越複雜。

像我們職校的學生,文化課成績一般不怎麼樣,因此學習書本中的知識點舉不高,再加上他們在初中裏可能是被教師或家長認爲是差生,因此很多學生脾氣較大、不服從管理,但是每個學生都有自已的優點,對此,我們應知道:對待這樣的學生需要根據他的特點,要拿出比別人更多的忍耐心,應採取持久戰耐心的教育,不能一味地強調嚴格,那麼效果可能沒現在那麼大的局面,師生關係也不會如此和諧、融洽。

三、反思重構:

教師難能成就驚天動地的偉業,但學生完全可以。做一個班主任要有一顆平靜心,學會忍耐、學會寂寞。

學生家長裏,可能有社會地位顯赫的、家產百萬的……和你形成強烈反差。一些缺乏修養的人,會在你面前表現出若隱若現的優越感,甚至瞧不起卑微的教師,拿一些世俗的壓力迫你就範,而達到他的目的。作爲教師特別是班主任,爲了工作又不可能不與這些形形色色的家長打交道。因此,教師要擺正自己的位置,充分地、自覺地意識到教師這個職業的崇高。有了職業的崇高感,加上自己的學識和修養,自已就不和他們一般見識了。在羞辱和嘲諷面前,忍耐,但不自卑,平靜而不失尊嚴。忍耐之後,當然是平靜。平靜地面對孩子;平靜地面對形形色色的家長。絕不以家長的態度,來對待他們的孩子。這是教師的最高境界。幫助孩子在樹上開一朵花、結一枚果,這是作爲教師的成就;幫助孩子在人生的星辰裏,擎起一盞燈,照亮一段路,這是作爲教師的幸福。

教師是學生眼中真善美的化身,寬容、富有同情心、情緒穩定的教師不會體罰學生,不會用學生的錯誤懲罰學生,也不會用自己的錯誤懲罰學生。大多數學生都有模仿自己所崇拜的老師的習性,因此教師應有高雅大方的舉止,臨事不慌的膽略,受氣不怒的風度,使學生有樣可學,逐步培養起自制能力。

  星雲大師《捨得》讀後感5

心緒不佳之時,買了一本星雲大師的《捨得》,真是受益匪淺啊。舍,就是要學會捨棄,只有做到了舍纔能有所得。

一﹑認同的觀點

做人要低姿態,做事要高水平。做事要有一定的水平,這是毫無疑問的。但有時要低調纔好。因爲低調才容易達到目標。做人低調包括說話要低調,不要太高昂。做事要低調,不要太張揚。生氣要低調,不要太遷怒等等。捫心自問,本人屬於心火旺的體質,遇事容易着急,不留後路。等到心緒平靜下來,已經後悔莫及了。

一個人的本領大小,不在於能力的強弱,而在於能否和諧大衆。合衆的要領,姿態不能太高,行事不能太孤傲。要懂得客氣謙遜。行事低調的人老成持重,不會虛浮誇大,只憑自己的實力按部就班,穩紮穩打。因此,低調的人容易成功。而我,正好相反。

二、反思重構

堅持低調做人,高調做事,作爲每一名社會成員,一定要恪守良好的職業道德和高尚的思想情操,在工作生活中自覺擺正位置,時刻保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的優良作風,不居功不自傲,不自以爲是高高在上,要堅持時時高風亮節,事事嚴以律己,處處與人爲善,以虔誠博大的胸懷和超然平和的心態對人、對事,時時刻刻做到胸懷坦蕩,真誠做人。

學會低調做人,就是要不喧鬧、不嬌柔、不造作、不故作吟呻、不假惺惺、不捲進是非、不招人嫌、不招人嫉,即使你認爲自己滿腹才華,能力比別人強,也要學會藏拙。而抱怨自己懷才不遇,那只是膚淺的行爲。

日復一日,生活讓我們付出着,經歷着,承受着,面對着,也怨着,氣着,不平衡着,偏激着,同時也在衡量着舍與棄,得與失,這一切都困擾得我們透不過氣來,讓彼此失落得找不回自己。我們很多人的人生觀都已經被現實給同化了,把得和舍都賦予了功利的感情色彩,只知道去追求得到,追名求利,去貪婪的獲取,總是覺的不該失去或放棄就是失,只求去得,不願去舍,堅持着不該有的執着,讓自己揹負的越來越沉重,以至於被壓的喘不過氣來,不得不放慢自己的腳步甚至最終停止不前,或許我們應該重新思索整理一下自己,給自己一點淨化的時間,重新定義一下捨得的真正本意,讓它們迴歸自然,這樣也能讓我們把已經在現實中脫離太遠的一些精神物質迴歸它本應該所居的位置。有一句經典名言:當你緊握雙手,裏面什麼也沒有;當你打開雙手,世界就在你手中。放得下才能走得遠,有所放棄纔能有所追求,什麼也放不下或不願放下的人反而會失去最珍貴的東西。大智若愚,實乃養晦之術:大智若愚,重在一個若字,若設計了巨大的假象與騙局,掩飾了真實的野心、權欲、才華、聲望、感情。這種甘爲愚鈍、甘當弱者的低調做人術,實際上是精於算計的隱蔽,它鼓勵人們不求爭先、不露真相,讓自己明明白白過一生。

平和待人留餘地:道有道法,行有行規,做人也不例外,用平和的心態去對待人事事,也是符合客觀要求的,因爲低調做人才是跨進成功之門的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