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徐滿元詩集《衆星望月》有感

讀徐滿元詩集《衆星望月》有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7W 次

對於詩歌,我是一個知之甚少的人,僅會時不時無病呻吟似地讀一讀。雖然我始終堅信詩歌是文學作品中最耐讀的一種文體,詩如參禪,它也比其他文體更像是一種語言的隱逸,而經年歲月裏,我用盡全力卻也讀不出它深度的萬分之一。剛拿到徐滿元老師的處女詩集《衆星望月》,有那麼一瞬,我不敢去讀,我怕我的褻瀆會讓他的詩歌失去靈韻。因爲,詩歌的魅力,就取決於文字背後的靈魂。讀着讀着,厚度在減少,深度卻沒有增加。

讀徐滿元詩集《衆星望月》有感

對於寫詩的人,在骨子裏,我是十分敬畏的。詩歌是通向自由的道路,是心靈之鳥,無論在喧譁或是寧靜之中,都有着一種隱祕的力量。詩人能帶我們穿越世間的塵霧,去領悟善與美的化境。可他們卻也像退隱的殺手,令你聞風喪膽,甚而攪亂你平靜的生活,把你帶到十字路口,讓你做出爲難的抉擇,陷入窘迫的境地。米蘭·昆德拉說,不能承受的是生命之輕。因而我認爲,生活給予的最大侮辱就是還你自由,且不設限度。寫詩的人,都有一個不安分的靈魂,什麼都阻止不了他們對於世界的表達。尤其在這個充滿着生存危機感的境況之下,詩人更是一種特殊的存在。

徐滿元老師誠然不是最出色的詩人,但無疑是愛詩的。他在《詩戀》中把詩比作“一片藍藍的大海”,而他自己“是岸邊的礁石”,任大海嘲笑他的癡情,他也終不改初衷。他更把一生看作是“詩行與詩行之間的空隙”。

詩歌的笑是詩人一個人的笑,詩歌的愁卻是一羣人代代的愁。我們畏懼一種生活,並矢志不渝地逃離這種生活,可最終躲開了,安定了,又竭盡所能地複製着這種生活,一邊打亂,一邊製造,破而立,破而不立……然而詩人創作,也正是應一邊充實着自己,一邊清空着自己。

詩人有兩種生活,一種受傷,一種療救;一種築巢安窩,一種帶着靈魂自由地奔走。思想是有尊嚴的,精神是有個性的,而詩歌更應成爲一種有思想的精神。陳染說,生活最終教會給我們的也只是一句話只說一半。那麼,詩人便是一句話只說三分之一。因爲,簡約,無疑是詩的特性。寫詩的人毋庸置疑是敏銳的,靈感是他們小宇宙的大爆發,創作過程中他們在爭分奪秒地燃燒,突然地爆炸是他們書寫到極致。他們常常把生活褪盡色彩,還原以水墨修飾,留下無窮的意境。

他們又常常把黑白勾勒地五彩斑斕,在調色盤裏盡情地編織。

詩人的愛是分明的。愛之前,“心,是樹上唯一的無核大紅桃”,只是苦於“但至今仍無人摘取”;愛上時,就“別冷縮,別顧忌,猛衝出門外”,因爲“我七色的情絲,已爲你織成風衣”;因爲愛的投入,只有“咬緊嘴脣”,才能“將目光從你的眼裏拔出”;抓不住愛時,“於是,我的心便成了一盞失眠的燈,夜夜醒着”。

生命中,思維的慣性常常把我們囚禁於內心的荒野,用模糊的輪廓黑暗地籠罩着,而詩人有着飄逸的思維,會入俗套卻也能適時而飛,作爲徐滿元老師詩歌的閱讀者,而不是它的解讀者,在他的詩歌裏我看到了處處瀰漫着生活氣息的東西,卻又不是生活原來的影子,我想,這就是所謂的來源於生活,最終又高於生活吧!

詩,有時,只是一種生活,一種過程,一種閱歷,一種成熟。或許,徐滿元老師也只是在訴說着這樣一種生活,一種過程,一種閱歷,一種成熟。

詩歌是有關想象的藝術,我想,徐滿元老師也正是用他“想象”的記憶和沉吟抒寫着詩歌。他在詩歌中捕捉到了生活的一瞬,也讓一瞬在詩句裏締造着永恆。好的詩歌,就是要把別人歷經了卻未曾發現而恰恰被你發現的一些平凡或非凡的東西洋溢在你的詩裏。詩歌創作不僅在於坦誠執着,還在於幻想憧憬,更在於一種不爲任何誘惑所動的衷情,儘管世俗對此有偏見。對於一個詩人,惟有詩心不老,才能構築生命的永恆。

詩人寫作是情感釋放的藝術通道,我想,讀者閱讀也是,而徐滿元老師說,“每當讀者的目光從我們身上掠過,我們總把自己的創傷變成他們的希望”。

徐滿元老師把愛情和自己所有的情愫維繫當作詩來寫:“愛你,定居的目光不再流浪……愛你,三月桃花汛淹沒了詩行。“我的心,是一把收攏的小紅傘,在多”

雨的季節,爲你撐開。“雨絲打溼了情絲的衣裳,情絲滋潤着雨絲的心房。”“你永遠”

是與半徑無關的圓心,牢牢地統治着,我的心國。“你一轉身,”竟捲走了一個春季。”這些都是《愛的魅力》。“執意離去的列車,拉着帶鉤的目光,心樁被連根拔起,靈魂開始失舵,多少漂泊,多少沉浮,總也找不到,消逝已久的不凍港。“我只能”用淚水,把痛苦寫進,海的心裏。”這些都是《我的心事》。

他把所有的對人類與自然的由衷感激當作詩來寫:“就這樣,你不停的,從貧瘠的土地上走過,每一個腳印,都給蘭考人民,留下一個綠茵;每一滴汗水,都

在陽光下,風乾成閃光的麥金,把開在你臉上的花朵輝映”—《永生者之歌》。“你的性格,像混凝土,認準就絕不動搖;你的意志,似鋼筋馱定了,就堅決果斷”—《永不褪色的肩章——爲建築工人而歌》。十四歲的少年,本應《笑臉如陽》,卻在《開花的年齡》隕落。《雪花,我替你說》,“萬花皆有果,你結出的是,一個又一個豐收年”。他《回想父親》,也善待《母愛》。

他把所有的對時光與歲月的把握當作詩來寫:“流星像把燒紅的尖刀,倏地刺進夜的胸膛,淌出鮮紅的血來,人們叫它黎明”,這是他的《黎民斷想》。在《從埋沒到永恆》裏,他深知“被土石埋沒,是一種幸運,只要你有一顆,發芽的信心,有朝一日……走進鄭板橋的竹詩竹畫裏,塑造永恆。”

他把我們的人生當做一首詩來寫:《人生》,是一冊厚厚的書,一天就是一頁,用兩行足跡裝訂。

或許,就像徐滿元老師在詩中所說:“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一支筆,只是由於使用的墨水不同,才寫成各種不同顏色的字。”希望徐滿元老師在生活裏也能保持着本真的我,做到“不要從毛孔裏擠出的微笑”,而寧願“要結自心頭的辣椒”。

徐滿元老師的詩歌從愛情、親情、鄉情、友情到四季輪迴,到人生歲月,再到世事感慨,無不浸透着他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生命的點綴。衷心祝願徐滿元老師可以走得更遠,也希望誠如他在詩歌中所言:“我不要附在門牌上炫耀自己的七色燈泡,我要像探照燈衝破一切煙霧的繚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