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望月有感的閱讀答案

望月有感的閱讀答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2W 次

這首詩約作於唐德宗貞元十五年秋(799年)至貞元十六年春(800年)之間。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準備的望月有感的閱讀答案,希望大家喜歡。

望月有感的閱讀答案

《望月有感》閱讀答案

望月有感

白居易

時難年荒世業空,弟兄羈旅各西東,《望月有感》閱讀答案。

田園寥落干戈後,骨肉流離道路中。

弔影分爲千里雁,辭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

【注】 此詩完整的題目爲“自河南經亂,關內阻飢,兄弟離散,各在一處,因望月有感,聊書所懷,寄上浮樑大兄、於潛七兄、烏江十五兄,兼示符離及下邽弟、妹”。

①世業:世代傳下的產業。②羈旅:猶漂泊。③寥落:冷落。④干戈:本是兩種武器,這裏指戰爭。⑤九秋:秋天。

(1)下面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

A.前兩聯寫由於戰亂、饑饉,家業無存,田園荒蕪,家中親人四海漂泊。

B.尾聯是想像之語,虛實結合,表達了兄弟們同時望月產生的懷鄉思親之情。

C.全詩語言平實,不事雕琢,意蘊深厚,真摯動人,體現了白居易詩歌的特點

D.全詩通過描寫骨肉離散之苦,深刻地揭露了戰亂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

(2)“弔影分爲千里雁,辭根散作九秋蓬”是廣爲傳誦的名句,請簡要分析其妙處。

(3)請指出詩歌的頸聯有哪些意象?

(4)“弔影分爲千里雁,辭根散作九秋蓬”詩句除了運用對偶,還運用了比喻,請結合全詩對該句比喻修辭的作用作具體分析。

(5)詩中的“干戈”和“弔影”的含義是什麼? (2分)

(6)“共看明月應垂淚, 一夜鄉心五處同”與蘇軾《水調歌頭》中“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在表情達意上有什麼異同?。

答案

(1)B

(2)妙在以“雁”“蓬”爲喻,表現手足離散天各一方,猶如紛飛千里的孤雁;辭別故鄉流離四方,彷彿深秋斷根的蓬草。形象而傳神地寫出詩人飽經戰亂、兄弟離散的飄零之苦。

(3)影、雁、根、蓬

(4)“千里雁”一喻,將與親人分離後孤單的自己比作在千里遷徙中落單的.孤雁,形象生動地表現了作者的孤獨感,有形影相弔之意。“九秋蓬”一喻,將在荒年、戰亂中離散的兄弟姐妹比作散飛的蓬草,表達了作者對故鄉和親人的相思之情。深化了骨肉分離而自傷孤寂的感情。(意對即可)

(5)干戈:指戰爭(“武器”也可)(1分);弔影:對影自憐,指因沒有親友陪伴而孤單。(“孤單、孤苦伶仃”之意即可給1分。如孤單、孤苦、無親友陪伴、對影自憐等)

(6)同:都是巧借明月寄託對遠隔千里的兄弟的掛念(2分)(有“借月”之意給1分,有“思親”之意1分);異:“共看明月應垂淚, 一夜鄉心五處同”表達的是與兄弟無法團聚的傷感。(“悲”“悲傷之意可給1分)。而“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表達的是對遠隔千里的兄弟的美好祝願(”喜“”樂觀“”豁達“之意可給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