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精】讀《病牀上的作家》有感4篇大綱

【精】讀《病牀上的作家》有感4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4W 次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讀《病牀上的作家》有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讀《病牀上的作家》有感4篇

讀《病牀上的作家》有感1

今天,我看了《暑假新天地》裏的《病牀上的作家》,對高士其老爺爺肅然起敬:要知道,患嚴重腦炎者不僅身體癱瘓,就連呼吸、飲食也有困難,說話口齒不清,生活的一切都要他人幫忙。

雖然高士其爺爺患了腦炎,可他不但頑強地活着,而且還給我們寫下了一百多萬字的作品!但你知道身體癱瘓的高士其爺爺是如何完成這些作品的嗎?他是靠口述,讓他人代筆。但他口齒不清,半天下來,他累得滿頭大汗,可別人沒聽清楚,才記下一兩百字呢!儘管如此,他還是堅持着,給我們寫下一篇又一篇的文章。

高士其爺爺那種刻苦的精神特別值得我們學習。可是我,通常不想好好學習,總想逃避。

今天下午,媽媽讓我寫作文。我有點頭痛,就不想寫了,於是對媽媽說:“媽媽,我現在頭很疼,要不要用溫度計量一量?”媽媽摸了摸我的頭:“沒事,可能是沒睡夠吧,那你去睡會兒吧!”我聽了滿心歡喜,立刻躺到了牀上。可是我在牀上翻來覆去,玩着被子就是睡不着。媽媽見我不想睡,就讓我起來寫作文。這時,我的頭已經不疼了,偏說還疼得厲害,我這個小伎倆還是被媽媽看出來了,最後被媽媽硬拉下牀來了。

高士其爺爺躺在病牀上還這麼頑強地堅持寫作,而我只有一點點頭疼還裝成大病,就是爲了不寫作業,想到這兒,我不禁臉紅。高士其爺爺是我學習的榜樣,以後不管碰到什麼困難,我都要努力去克服。

讀《病牀上的作家》有感2

今天,我讀了《病牀上的作家》一文,我反覆讀了幾次,就是百讀不厭,雖然這只是一篇短短的文章,可我捧在手裏讀了很長時間,淚水一次又一次模糊了我的雙眼。

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高士其爺爺,文章主要寫1928年,23歲的高士其爺爺染上了病毒,病情惡化,他全身癱瘓,連飲食也十分困難,可他頑強地活着,幾十年來,高士其爺爺爲我們這代人寫了一百多萬字的著作。他寫作時,只是口述,別人幫他來記錄。可是,高士其爺爺疾病後口齒不清,別人很難聽懂,一段話,他就要反覆說好幾次,半天下來,他已滿頭大汗,可他仍然頑強地堅持寫作。1988年,高士其爺爺永遠離開了我們。

讀完了這些,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平時,我很愛看高士其爺爺的作品,只知道高士其爺爺寫作水平高超,但是,我卻萬萬沒有想到,高士其爺爺是在這樣艱苦的情況下寫出好文章的,真是令我欽佩萬分啊!

高士其爺爺之所以這樣頑強地活下去,寫作,他是爲了貪圖個人名利嗎?不,不是的,因爲他已是著名微生物學家,科普作家了,他已經很有錢了,沒必要去那樣拼命了。如果說高士其爺爺是一塊不朽的木材,那我們,不就是他心中的森林了嗎?他活着,爲了我們這些祖國的花兒,他爲了給下代人留下珍貴遺產,他勉強着自己,給自己帶來的卻是常人難以想象的痛苦而活的。正如願臧克家寫的“有的人,他活着是爲了多數人更好的活着。”而今天,他卻離我們而去了。

看看高士其爺爺,再瞅瞅我自己,我真是無地自容,真想找個地洞鑽進去,我覺得自己彷彿是那小丑,從外表醜到了內心。

記得剛學作文的時候,我們班的作文還不好,楊老師嚴嚴地抓了一個學期,幾乎每篇作文都要指導,我們才死板地寫幾句,經過一學期的.努力,我的作文水平有所提高,楊老師比較看好我,要我多寫作文,我滿口答應,前兩天還好好的寫,可是看到別的小朋友玩時,我心裏癢癢的,於是,第三天,我便又跑到操坪上去玩了。

這個學期要升學了,作業太多,管得太嚴,愛玩的我非得想出個辦法來解脫,忽然,我靈機一動,想出了個好法子——裝病!

第二天,我來到了學校,等老師進來了,布了一大堆作業,我馬上大叫:“哎喲,我的肚子,痛死了……”老師見了,讓我回去,我馬上問:“那作業……”“算了,別寫了,你基礎比較好,自己回去多看看書。”於是,便把我送回了家。要知道,我在家裏可是“小公主”,長輩們便是“老奴隸”,我便借題發揮,說:“媽,我要吃草莓,吃可比克,吃蒙牛酸酸乳……”“老奴隸”聽了,馬上跑出去買了來。買了吃的東西回來後,我便關了門,一邊看電視,一邊津津有味地吃着東西。就這樣,我裝病了三天,逃避了家長,逃避了老師,逃避了三天的作業。

讀了《病牀上的作家》,我看到了自己身上的缺點,明白了許多許多……

讀《病牀上的作家》有感3

今天,我讀了《病牀上的作家》一文,雖然這只是一篇短短的文章,可我捧在手裏讀了很長時間,淚水模糊了我的雙眼。

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高士其,文章主要寫1928年,23歲時高士其23歲時染上了病毒,病情惡化,他全身癱瘓,連飲食也十分困難,可他頑強地活着,幾十年來,高士其爺爺爲我們這代人寫了一百多萬字的著作。他寫作時,只是口述,別人幫他來記錄。可是,高士其爺爺疾病後口齒不清,別人很難聽懂,一段話,他就要反覆說好幾次,半天下來,他已滿頭大汗,可他仍然頑強地堅持寫作。1988年,高士其爺爺永遠離開了我們。

讀完了這些,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平時,我很愛看高士其爺爺的作品,只知道高士其爺爺寫作水平高,但是,我卻沒有想到,高士其爺爺是在這樣艱苦的情況下寫出好文章的,真是令我感動啊!

高士其爺爺之所以這樣頑強地活下去,寫作,他不是爲了貪圖個人名利,因爲他已是著名微生物學家,科普作家了,他已經很有錢了,沒必要去那樣拼命了。如果說高士其爺爺是一塊不朽的木材,那我們,就是他心中的森林。他活着,爲了我們這些祖國未來的花兒,他爲了給後代人留下珍貴遺產,他勉強着自己,給自己帶來的卻是常人難以想象的痛苦而活的。正象《有的人》這篇文章,“他活着是爲了多數人更好的活着。”而今天,他卻永遠離我們而去了。

看看高士其爺爺,再瞅瞅我自己,我真是無地自容,真想找個地洞鑽進去,我覺得自己彷彿是那小丑,從外表醜到了內心。

我想,我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後報效祖國。

讀《病牀上的作家》有感4

《病牀上的作家》主要寫了高士其爺爺得了腦炎病毒,頻臨死亡,他卻頑強地生活下去,開始寫作。體現了高士其爺爺頑強生活,不斷地爲社會作貢獻的高尚品格。

想起近代史上的作家,有不少在病牀上工作的。如巴金爺爺,他雖然現在已經出不了書,但他之前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仍堅持寫書。又如外國的奧斯特洛夫斯基,他在全身癱瘓的情況下,由自己口述,村上的鄉親父老幫忙整理,編寫的,完成了一部著作——《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他們都是無私的,爲的是大家的利益,對社會的好處。他們值得我們讚揚。

高士其爺爺每“走”一步,總要付出汗水,是多麼艱難啊。他仍堅持不懈,克服種種困難,寫下了一百多萬字的作品。聯想起自己的學習生活,雖說辛苦,但卻比不上高士其爺爺說一個字那麼困難,可以說是相差甚遠。但卻以爲自己的學習很辛苦,怕苦怕累。看到不懂的閱讀題,便擱置一旁,不做;看到多步的計算題,便感到厭煩,又不想做。可這還比不上高士其爺爺所付出的艱辛的千萬分之一。所以,我們應該學習高士其爺爺那種堅持不懈,努力奮鬥的頑強精神。

恕我多說一句,偉大的創作與發明總會受到挫折與迫害,如果能像高士其爺爺的精神的傑出人物一樣,去克服種種困難,排除患難,就能逃避不公平的命運的追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