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創業史》有感範文大綱

讀《創業史》有感範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5W 次

篇一:讀《創業史》有感

讀《創業史》有感範文

今年有幸被分到老河口市仙人渡鎮馬崗村,在鎮農家書屋中,巧遇一本《創業史》。我心中也有創業的打算,這種情懷讓我情不自禁地拿起了這本書。在以後這段時間我仔細閱讀了這本書,它讓我受益匪淺。

書中講述的是發生在中國上世紀50年代農村的故事。主人公樑生寶是一個貧農的兒子,他年幼喪父,後來在一個災荒嚴重的年頭隨母親流浪到渭河南側的下堡村。緣分使該村村民樑三老漢成了他的繼父,之後,他們父子二人在渭河平原上開始了艱苦的創業。

最讓我感動的是主人公自強不息、勇於奮進和堅持不懈的精神。他經歷了許許多多的坎坷與無奈,但是他信念堅定,勇敢面對,從容應對,終於成就了一番事業。

通過閱讀《創業史》這本書,我深刻認識到,在我們人生的道路上,不如意事常八九,我們不能時時逃避,而應該勇敢面對。我們是新時期的年輕人,要經歷過風吹雨打,經得起暴風驟雨,纔會成長成熟,才能在社會激烈的競爭中有所作爲。《創業史》增強了我創業的信心。

篇二:讀《創業史》有感

對柳青《創業史》最爲精準的總結,莫過先於正文的前三個字:“創業難……”這句簡短的鄉諺在小說起始至少奠定了這樣的基調:

一、貧苦農民想要依靠個體勞作、自發創立家業很是艱難;

二、農民在黨的領導下與自身的私有性作鬥爭、走集體主義道路也並非坦途。

首先,樑三老漢幾十年的創業經歷就可以明證第一點:樑三上承老父的微薄基業和遺願,獨自創業過程中非但妻死牛亡,守業都宣告失敗;四十歲的樑三在幸得寡妻繼子之後重燃創業熱情,可十年後除了一身病痛,一無所成;在繼子成年時,父子倆勁頭百倍狠幹一年,收成卻分別被地租、肥料欠債和保公所瓜分;繼樑生寶被拉壯丁贖回後進終南山,樑三老漢賣掉了牲口也退還了租地,從此對創業再無指望。其次,樑生寶先後任互助組組長和合作社主任期間代表黨在農村所肩負的責任和付出的血汗非比一般:內憂爲入社成員人心不齊,有的畏縮不前,有的'甚至打退堂鼓;外患爲富農與富裕中農等不但幸災樂禍,而且輿論破壞,連村代表主任也冷嘲熱諷,還有某些上級領導的懷疑與施壓。此外,除去人爲環境內外堪憂,人畜勞力、場地條件、管理經驗、生產技術、農業物資、政策允許與組織支持都成問題。就是在以上諸多考驗下,樑生寶以一名黨員的身份帶領着一部分農民迎難而上,在集體力量下與苦難作長期鬥爭。

作品所反映出來的創業維艱,是舊中國農民生在壓迫與盤剝的社會制度下不可避免的歷史命運,同樣是新中國農村在進行社會主義革命期間觀念保守、局面複雜而無法迴避的普遍現象。正是有了柳青以農民的角色深入生活所得的體察,又以作家的直覺穿透現象所得的揭示,纔有了縱向與橫向苦難底色的洇現,以及書寫苦難意義的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