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孫琳文章有感大綱

讀孫琳文章有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1W 次

美麗沙屯何處尋?支漳河畔有佳音。

讀孫琳文章有感

四時鮮菜向城運,千幢民居盈眼新。

綠樹環圍花吐蕊,紅巾舞蹈曲成文。

更憐好友秋齋雅,妙筆生花日夜吟。

注:孫琳筆名未秋齋。邯鄲市民間藝術家協會副主席。

附:孫琳文章

靜默不語的支漳小鎮(散文)

2016-04-:22閱讀:2

靜默不語的支漳小鎮(散文)

孫琳

“沙屯沙,沙屯沙,冬吃蘿蔔夏吃瓜。想織布有棉花,想吃花生大把抓。十冬臘月去織布,腰裏掖着個大北瓜。”這是流傳在沙屯村的一首民謠。它生動體現了這個座落在支漳河畔的美麗小鎮,所蘊含的濃郁的農家風情。

毋庸置疑,同不少平原小鎮一樣,沙屯村既是艱辛的,也是美麗的。一是美在村莊的淳樸和人的勤勞。按照有關記載,這個村老早的時候,是建立於一片大沙丘之上。可不,就在我小時候,村西仍然是沙丘連綿,起伏不斷。有的沙丘上荊棘叢生,荒草雜長;有的沙丘上光禿禿的,連只鳥兒也不往下落。由此可見當年咋建村時這一帶的蠻荒!千百年來,這兒的人們就是在這荒涼的沙漠裏開荒、耕耘、種植、收穫,直到把那些荒沙逐漸地趕跑,綠油油的莊稼漸而佔領了歷史舞臺!沙屯村就是在一代又一代勤勞的人們的辛勤操持下,才變得愈加美好的。

二是美在樸素。沙屯村具有樸素的美。多少年來,支漳河靜靜地繞村流過,那清凌凌的河水滋潤了這兒的每一片土壤,每一顆莊苗,每一個少女的容顏。生長在這兒的人們,熱愛生活,淳樸善良。他們沒有太多的奢望,以種田爲樂,以堅守男耕女織的悠久傳統爲生命的追求。這兒盛產花生、高粱、蕎麥、蘿蔔、南瓜等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各種作物與菜蔬。曾記在生產隊的年代,村西的花生地一望無際,綠油油的,連綿不斷。到了深秋,蟈蟈的啼鳴聲此起彼伏,蟋蟀的彈琴聲更是盈滿耳畔。尤其是到了刨花生時,上千人的大軍一齊涌往村西。大家有的牽着牛,有的'套着車,有的推着手推車,有的扛着钁頭,婦女們則懷抱孩子,牽大拉小,一路嚷嚷着往地裏趕。大家帶着飯,半晌餓了,就隨手往嘴裏仍個花生豆吃。口渴了,就喝“馬頭井”*的水。擅長講演的金爺爺說着永遠也說不完的閒話,不時逗得大家鬨堂大笑!停不了幾天,你看吧,一個個花生場就都堆的高高的,空氣裏瀰漫盈溢的是花生的香甜氣息。正是這傳統農耕生活,塑造了沙屯村人的稟性,那樸素,那豪爽,那真誠!

三是美在靜雅。沙屯村位處偏僻,遠離繁華都市的喧囂。卻自有一種生存的法則,有一種處世的哲學,有一種生活的樂趣。她是安靜的,安靜如羞澀的少女;她是溫順的,溫順如小鹿;她是雅緻的,雅緻如霧裏之花。忘不了田園裏水車澆水的水輪轉動聲;忘不了小毛驢拉磨轉遭的蹄兒“噠噠”聲;忘不了月亮底下嬸子大娘聚在一起紡棉花的紡車“嗡嗡”聲;忘不了金老狗鐵匠鋪的夜半鐵錘“叮噹” 聲;忘不了孫老貴油坊裏的掄動油錘的“嘿呀”聲;忘不了正午麥場上的石磙“吱扭”聲;忘不了老要子哼唱的山西太谷調的高昂“咿呀”聲;忘不了泰山廟裏唱大戲的落子娘娘腔;忘不了槐仙廟扭秧歌的歡快與浪漫;忘不了支漳河邊洗衣女的嘻笑捶布聲;忘不了豬圈、羊圈、牲口圈傳來的叫喚、吃食聲------

這就是沙屯村,這就是美麗而淳樸的沙屯村。

沙屯村是我的家鄉。

我愛她。不用說道理。

*馬頭井:從前水脈淺,農人們往往在地裏挖幾尺深的一個大坑,裏面就會長出水了。可以用來挑水安苗,飲牲口,乃至於人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