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十年》讀後感範文大綱

《十年》讀後感範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5W 次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十年》讀後感範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十年》讀後感範文

《十年》讀後感範文1

抓不住胸腔中的感覺,是《十年》的真實,還是作者與我極其相似的寫作風格。當滿腔的情感需要宣泄之時總免不了寫上幾筆。

高鬱,鬱鬱蔥蔥的鬱。李唯森,霸道,任性。即使“自己”和他一樣卻還是討厭。作者的語言平靜得彷彿一條直線,一條沒有彎曲沒有起伏的直線。生活給主人公開了個天大的玩笑。

以鬱之口吻:當哥們之間的兄弟義氣漸漸變質,留給自己的是無窮無盡的忍耐。籃球場中的碰撞,運動中享受汗水的味道,這一切都從生活中退去,看書、聽音樂、寫文成了自己生活的全部。沉默,孤獨,鋪天蓋地向自己襲來。自己是一個變態,變態就這樣子受折磨到永遠好了;自己是無情的只要不見就可以忘記;自己不可以帶給他人污染!

喜歡你又怎麼樣,痛苦只要我來承受就夠了。喜歡我又怎麼樣,墮落只要我一個人就夠了。幻想無罪,留給我卑微而有無罪的幻想。逃脫,我的醜陋讓我厭惡,我不可以接近你了。即使痛苦我也不可以再去傷害任何人。回來了,我會永遠一個人。

喜歡高鬱的詩,沙對海的依戀,夏日細雨的幻想。小痞子到寫詩人到記者到詩,撩撥的可僅僅是主人公的心?情,可僅僅是主人公的情?無奈,可僅僅是主人公的無奈?如果只是平凡的記者該多好,如果沒有喜歡上他該多好,幸好遇上得是那個“混蛋”,幸好吸食的不是毒品,幸好直到最後還是健康的。

讓小說中作者的情感放肆的侵佔這自己,相似的風格,小說也現實融合,《十年》現在,將來不變的味道。

《十年》讀後感範文2

無意中在機場的書店,看到這樣的一本書,揹包十年,我的職業是旅行。

這本書一開始吸引我的我覺得是羨慕小鵬活着的姿態,在這樣一個膨脹物慾橫流的社會,他放下沉重的包袱,背起行囊,用足跡丈量生命的意義,讓精神在路上探索、洗禮,這些都是我望塵莫及的~

看着這本書,我也在想,"哪一天,趁着年輕,我也背起行囊去一個未知的地方去旅行一次。。。。。。"多少風花雪月的守望,無數雪山草原的期盼,隨着年輕的生命慢慢老去,眷守一份午後閒陽品茶般愜意悠長的回憶。在腦海裏想過,而後總會找很多借口來欺騙自己,有時間沒錢,有錢的時候沒時間,有錢有時間的時候可能都老了~或者說我不夠勇敢~~

筆者小鵬這樣灑脫的人,選擇一個人去旅行,放下白領的工作,放下父母的牽掛、去實現自己的理想。我以爲他不害怕孤獨,甚至我以爲他不會感到孤獨。但是他說,一個人旅行時的那份心靈寧靜、卻無比空曠,孤獨時會強烈的想起她時,拍下天空的照片,想着頭頂的天空練成思念。。。。倍感孤獨,我才明白他那時無法抗拒的那份孤獨與寂寞。

或許一個人孤獨時候強烈的想起某人時,那個人纔是佔據心中最柔軟的地方吧!

他說:只有在旅行中才能感到自己是自己。

他見過手持蓮花的女孩,邂逅過在鐵軌邊玩足球的少年,觀察過愛思考的撒哈拉男人、專注的愛爾蘭女孩,去過愛麗絲夢遊的仙境,造訪過與世無爭的世外桃源。有過無數美好的瞬間,但也品嚐過酸甜苦辣。

露宿街頭、遭遇小偷、在海關被扒光衣服、做義工。十年來,他打過不同的工,睡過不同的牀,遇見不同的人,開心、孤獨、驕傲、沮喪交織在一起。他不經意地說着它們,彷彿與自己無關,聽起來好像很簡單,但是能帶給人驚奇,他從他崇拜的三毛、格瓦拉、堂·吉訶德身上汲取着力量,一直“在路上”,並在無形中用這種精神影響了更多的人。

看着一個個故事,身未動,心已遠。如果即要文雅又要全面地對本書閱讀後的感受進行一番總結的話就是:身未動,心已遠,但現在身還是不動,只是YY而已。

他說“以前當過白領,每天出入城市裏最好的寫字樓,代步要搭的士,上班要穿黑色的西裝,白色的襯衣。知道領帶的多種打法,還有西裝釦子幾個要開着幾個要扣上。生活精緻到每分每秒,而每分每秒都是無聊。”這也是許多年輕人的生活寫照。

“於是他選擇流浪,拿起揹包,按照自己的方式思考。這時發現衣食住行只是最低層次的需要,牛仔褲可以一個月不洗,粗茶淡飯只要能吃飽也不會嫌棄。有人說,小鵬的揹包生活受追捧的原因就在於許多和他有一樣心境的人卻不敢去付諸行動。而我就是那類人而已。

其實更多讓我無法想象的是,口袋空空、肚子空空的旅行,因爲我覺得要是我去旅行,肯定是帶足夠的錢,甚至還要預備一些,可以說我是個極度缺乏安全感的人,也可以說我我永遠不可能成爲一個成功獨自旅行的人!

記得有句廣告詞是這樣寫的:

人生就像一場旅行不必在意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風景和看風景的心情。

《十年》讀後感範文3

我在暑假期間看了幾本書,其中一本名叫《騎鵝歷險記》是瑞典優秀女作家寫的一本書,她叫塞爾瑪·拉格洛芙。這本書是她唯一爲兒童寫的一本長篇童話。

書上有兩個可愛的主人公,一個是被小精靈變成了小精靈的尼爾斯,一個是莫頓,是一隻會飛的鵝,莫頓帶着尼爾斯跟着大雁飛。沒想到家鵝竟神奇地飛上天和大雁們一起旅行。於是尼爾斯開始了漫長而又危險的騎鵝旅行。一路上,他們破壞了狐狸斯密萊的許多詭計,從強盜山逃出來,尼爾斯差點被國王銅像踩扁,幸虧木偶幫助了他,還有打敗了灰田鼠兵團,救了小松鼠…他們經歷了很多事情,克服了重重困難,終於到了拉伯蘭。後來,尼爾斯知道了變回人的方法,那就是隻有別的生物願意變成拇指大就可以了,過了夏季,他們往回飛,飛到家裏的時候,一隻小鵝願意變小,尼爾斯就變大了,回到爸爸媽媽身邊。尼爾斯從一個調皮搗蛋的孩子變成一個勇敢、幫助別人的好孩子。幫助別人是最快樂的,要做這樣的孩子。在這次長途旅行中,尼爾斯看到了祖國的美麗風光。他增長了許多新知識,結識了許多好朋友,聽了許多傳奇故事,同時也經歷了許多許多的困難與危險,並從各種動物那到了不少的優點,逐漸改正了自己以前的缺點,還培養了勇於捨己、助人爲樂的優秀品德。由於尼爾斯邊善良了,當他重返家園是,不僅變回了人,而且成了一個勇敢、善良、樂於助人、富於責任感而又勤勞的男孩。尼爾斯雖然身處逆境,但最終能克服恐懼的心理,並在一次次的"磨練"中變得勇敢起來。最後尼爾斯之所以能從一個淘氣,貪玩,喜歡惡作劇的小男孩變成一個懂事,樂於助人的好孩子是因爲他懂得了給予別人是快樂的!

讀了這本書之後,我覺得我要做一個像尼爾斯一樣的小孩。

《十年》讀後感範文4

今天我們學了《十年後的禮物》這一課,文中的挪威音樂大師愛德華。格里格十年前在林間小道上遇見了守林人的女兒達格尼,答應十年後送她意見很好的禮物,並且真的在十年後用非常奇妙的方式送給她了,達格尼爲此感到非常的幸福和激動。一件十年後的禮物,不僅讓達格尼體會到了溫暖,更喚起了她對生活的熱愛。

十年之久,格里格作爲一個大音樂家,沒有人逼迫他一定要送給達格尼禮物,可他送了,他爲自己種出了一朵美麗的誠信花。於是,我想起了那一次……

那是暑假前的最後一次考試。試卷發下來後,我大吃一驚,100分?我夢寐以求的100分,我高興極了。但是,在老師講解時,我發現我有一道題是做錯的,而老師給我打勾了。心想:一定是老師眼花改錯了,把原本錯的改成對的了。哎,怎麼辦?一邊是夢寐以求的100分,一邊是誠信,我是選擇作弊,偷偷在試卷上把答案改過來,還是向老師提出來呢?我冥思苦想了很久,最後還是下定決心:誠信是做人的根本,我應該選擇誠信!於是,我拿起試卷快速地向老師走去……老師欣慰地笑了笑,說:“這是我給你們的最後一道題,每位同學的試卷上的最後一道題無論對錯,我都給你們打了對,目的就是讓你們懂得誠信是做人之本,希望我們每位同學在暑假裏無論做什麼事都要記得以誠爲本。”老師扭過頭對我說:“恭喜你,你爲自己種了一朵誠信之花,100分還是你的!”頓時,教室裏響起了一陣熱烈的掌聲,聲音久久地迴盪在教室的上空,迴繞在我的耳邊……

是的,人應該以誠信爲本。誠信承載了人與人之間的信任,體現了人與人之間的真誠,記載着世間最美的風景、故事。誠信猶如夜空中的那輪明月,皎潔明亮;誠信是晨曦中草尖上那滴露珠,閃亮剔透;誠信就像深山裏那條小溪,清澈見底;誠信正是人生百花園中最美的那朵鮮花,絢爛耀眼……它值得我們每個人擁有,請您爲自己親手種下它!

《十年》讀後感範文5

和孩子一起閱讀欣賞《十年後的禮物》已經好多天了。此短文實在讓人愛不釋手、回味無窮。其間記敘的是大音樂家愛德華用一曲《獻給守林人的女兒達格妮》實踐了十年前的諾言。達格妮聽了抑制不住自己的激動與幸福,面對大海高聲說:“生活啊!我愛你——”

孩子說這禮物的確珍貴,作爲大音樂家能對一個素不相識的8歲小姑娘如此信守諾言,還有什麼比它更珍貴呢?他們說如果有哪個自己心底的明星爲自己獻歌一定會激動得暈倒。我說當年的達格妮也給了愛德華創作的靈感。於是他們想到貝多芬創作《月光曲》,不也是窮兄妹倆的對話促動了他,而後成就了這偉大的曲子嗎?他們又概括出大音樂家往往喜歡獨自漫步在幽靜的林間、河畔尋找他們的創作靈感。

文章的結構安排,情節描述也非常有亮點。以達格妮參加音樂會時的心理變化爲線索貫穿全文:“她幾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她沉浸到樂曲中去了”,“她明白了”,自然引出十年前的那件事。“當她漸漸成長的時候,有時會微笑着想起這次相遇,期待着那件禮物”當那麼厚重的禮物收到時她包容在幸福裏,以至於不知道應該怎麼感謝上蒼對她的厚愛。誠信我們現在說得很多,提得很高。然而,學生能真正感受到誠信確實不易。

很多時候,不經意間一句輕輕的承諾,就讓人在期待中心甘情願地等了十年、二十年,甚至一輩子。尤其是對愛做夢的青春少女。從花季走來,曾經有那麼一個美麗的諾言如海市蜃樓般在生命中出現過,然而十年過後,事過境遷,物是人非事事休,悲哀地發現諾言再也無法實現,記載它的只有曾經拭擦過的淚滴。

《十年》讀後感範文6

“鄉愁是一杯酒,鄉愁是一碗水……”一首《鄉愁》勾起了我對家鄉的回憶,也讓我想起了一篇關於《二十年後回故鄉》的作文。

這首詩描寫了作者離開家鄉二十年後再次回到故鄉的所見所聞以及家鄉房一番美景。

作者把自己在故鄉的一些事物經過修改,寫成了一篇寫景文,作者在開頭運用了大量的歌詞,引出了自己回憶家鄉,回到家鄉,起到了一個引起下文的作用,並且點明瞭題目,開頭和結尾收尾呼應,更加的寫出了自己對家鄉的回憶。在順序方面,內容清晰,不是稀裏糊塗的,沒有讓人感覺到一頭霧水,以上這些都是結構美。比如說:“故鄉的山,故鄉的雲……”一首《故鄉》勾起了我對故鄉的美好回憶。

在文章的中間,作者運用了好詞好句,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好詞好句讓我感受到了家鄉的美和家鄉的情感。修辭手法卻能把家鄉的某個事物或者某個人更加生動,具體,形象的表達出來,讓人感到這個東西彷彿就在眼前,活靈活現,這就是語言美,比如山腳下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溪潺潺流過,那麼盡心職守,那麼無怨無悔。

文章還有情感美,比如說,“天地君,親師”,“張老師,您是我唯一不能忘的人。您用辛勤的汗水把我培養成人,您永遠是我的老師,永遠是給我指引方向的人”,我從這句話體會到了作者對張老師的情感很深。

我從中學到了許多東西,要詳略得當,還要注意三美,語言美,結構美,情感美,還必須適當運用修辭手法。

《十年》讀後感範文7

用了不長的時間,我便讀完了季羨林的《留德十年》,留德十年 蔣貞。它是季羨林在耄耋之年用來回憶往昔的著作,它簡單而直白,可它卻不是我的那杯茶,我無法對它產生心有慼慼焉的感覺。

但是,季老畢竟是大家,在這本普普通通的書中,還是有不少值得深思的地方的。比如那個特殊的時代背景以及時代背景下的那羣人們。我認爲,這本書大致可以分爲三個時間段:到德國之前的時期,在哥延根的時期,回到大陸之前的時期。下面我想以時間爲線索,談談我對這本書的理解。到德國之前的時期不得不說,我在讀這段經歷時是相當開心的。

因爲我看到大師也有像普通人一樣爲未來彷徨不知所措的時候。當時的季羨林,在工作中由於“很安靜”而與周圍的環境格格不入,他想要離開,卻覺得人海茫茫,沒有一個歸宿。這樣孤單迷茫的心情相信大多數人都經歷過吧。

可是大師比我們究竟強在哪裏呢?往下讀你就會知道,真正有智慧的人是知道自己要幹什麼的。季羨林就是這樣,他知道自己的追求,所以儘管家庭困難,前路不明,他依然踏上了去德國的求學之路。在哥廷根的時期告別了最初的迷茫,季羨林毅然選擇了印度學作爲自己的主系,可是他在選擇副系的態度上卻讓人驚訝。他寫道,“我在國內就立下大誓:決不寫有關中國的博士論文。”我不大瞭解季羨林,不知道他是在何種情況下說出了這樣的話。

我想,他大概是因爲太厭惡那些投機取巧的留學生,所以急切的想要和他們劃清界限吧。在國外用老莊謀得博士的頭銜,回來卻講康德和黑格爾,這樣的中國留學生是季羨林明確鄙視的對象。可是,從我內心來說,一個人難道不能既傾心於老莊的睿智,又愛慕康德和黑格爾思辨嗎?這樣的想法未免有些偏頗,但是季羨林對老師的虛心,對治學的嚴謹,以及對艱苦生活的積極態度,還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回到大陸之前的時期當季羨林完成學業之後,他終於要回到祖國了,可是它卻對德國產生的深深的留戀和不捨。

這一點上我是非常理解他的,不是他愛國愛的不深,而是他生活了十年的哥廷根實在是給了他很多東西。那裏有欣賞鼓勵他的良師,有能陪他暢談的益友,有溫暖慈祥的女房東,還有那個爲了他終身未嫁的美麗女子。更重要的是哥廷根給了他一個能讓他安靜做人,安靜治學的環境,這對於一個學者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啊。就像季羨林的老師吳宓說的,“世事紛紜果造因,錯疑微似便成真。”有時候,生命中的一個很小的細節,就有可能對一個人的一生產生莫大的影響,這是多麼神奇的一件事啊。就寫到這裏了,突然覺得沒啥話好說了。

其實我看書總是抓不住重點,比如看《留德十年》,我就沒看出(“先生當年拋家傍路赴德求學德經過.......友人情深。”------百度百科)之類的東西,反而記住了他在德國雖清貧但可以從心所欲的生活。這也算是種另外的收穫吧。另附回覆:以耄耋之年,回憶前塵過往。自然不是讓你以他的心態來品味人生。而是試圖讓你瞭解,人生一世,有些事情,是隨着年齡增長而逐漸看淡——比如名利。有些事情則是伴着歲月流逝,歷久彌香——譬如友情。不是要你完全讀懂沒有領略過的人生閱歷。而是希望你能看到,人生如戲,到未必是空話。跌宕起伏的景色,自己也曾領略,往往身如不繫之舟,如何能從容招架,纔是你需要去慢慢修煉的學問。人生何其短暫,往往來不及回顧,悠然一世,便悄然而過,所以,能夠記得年輕時的事情,並將其一一謄抄紙上,供人分享實在是件幸運的事。然而以現在的閱歷,來回顧年輕的故事,始終帶有主觀的色彩。即便一再告誡自己,不能沾染遲暮的情緒,可是筆下的那份從容到底是掩蓋了事實的真相。然而,人生也未必要一一還原。有些事情,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就如你所說,不是你的茶,自然喝不慣。年輕的那杯茶,年老的時候,其實一定不記得滋味。可是誰又能權衡,哪一杯更香?人未必要追求卓越,但一定不能甘於平庸。從清華到哥廷根,又從哥廷根返回故國。

生命的意義也許不再於突破,而在於重來。一段結束,另一段開始,花開花落,其實結果都不重要了。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瞭解自己追求的路,併爲之付出,這樣的人生,真的很精彩!

《十年》讀後感範文8

馬雲這個名字,我想現在大家都不陌生,可謂是家喻戶曉,是他開創了中國電子商務時代,讓電子商務進入千家萬戶,馬雲十年讀後感。他出名不僅是他乾的事,更因爲他的背景,一個起初名不經傳,畢業於杭州師範學院外語系,後在杭州工業學院教英語。他的學歷在我們這些現代大學生眼裏好像並不起眼,但是就是他做出了和他的學歷知識好像並不匹配的大事,這有怎能不讓人目瞪口呆。他向我們證明了學歷不代表什麼,自己纔是自己的主人。

《馬雲十年》這本書裏,我首先學到的便是馬雲精神。1995年他帶領着一羣人跟他走,他揚言去幹一番大事業,做一流的電子商務,聽衆們的眼中充滿了迷離,當時便開始讓大家馬上湊錢馬上就幹。細節中他又強調要用家中多餘的錢,這就證明了他是一個有責任感的人。從他創業開始,他就是這樣,一個口出狂言,一個風風火火的人,那是他自己的思想在支撐他,他被自己的思想驅使着去做自己想做的事。雖然他本人並不懂計算機,並不懂電子商務,卻能將電子商務做到如此之大,這和他自己的思想、性格都是分不開的。他在衆人都反對,衆人都不相信的眼光中,做出了衆人都目瞪口呆的事情。

在這本書中,他的精神和理念是我最欣賞的地方,雖然他很成功,他有成功的方法,但那不是我們學習的。我們要做的就是向他一樣活出自己,找回兒時的夢想,馬雲認爲人不能缺少夢想、信心和對未來的憧憬,你沒有了他們也就沒有了自己,人要永遠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用自己的腦袋去思考問題,才能做出自己的事情。這何嘗不是在告訴我們大學生再去找回孩提的自己嗎?在學校中,我們害怕批評的眼神,我們多少次在課堂上眼下了自己的想法,我們學會膽怯,學會緊張,因爲我們不自信自己,我們怕被嘲笑,我們在儘可能的和大家做一樣的事,吃飯、睡覺、玩。最後也和大家一樣,用一樣的模版簡歷,用一樣的語氣詞語去附和麪試官,結果往往是大家都沒有應聘上,這就是當代大學生的悲哀,這是當代中國思想和人才缺失的悲哀。

馬雲也同樣指出他並不比別人強多少,只是他一直在跟着自己的心走了這麼多年,並且他一直堅持着。這裏有兩個字堅持,也許大家還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思想,又有誰做到堅持,多少個晚上有着宏偉的計劃和目標,就有多少個早上從牀上爬起來做和昨天同樣的事。我們有的是懶惰,有的是逃避,有的是享受生活。我們沒有自己的目標,沒有自己的行動,沒有了自己的語言,卻忽視了現實有一天會如期到來。我們不要去羨慕別人的成就,因爲他也許也是某個晚上在朦朧中的思想,可是他卻在第二天早上就付諸於實踐。任何人的差異其實並不大,當你有自己的思想,然後做自己想做的事,就是自己的突破,自己的成功。

馬雲告訴我們,想法和實踐的重要性,電子商務告訴我們,有需求就有市場,市場是在不斷完善不斷追求效率最大化中發展規範的。面對電子商務的未來,我們面臨的挑戰還很大,IT技能是未來發展必須掌握的,只有不斷的學習才能緊跟市場發展的腳步。

《十年》讀後感範文9

說起馬雲現在是無人不曉啊!是我們這些刁絲的頂禮膜拜的精神領袖,是我們爲之奮鬥的,不斷努力的標杆!馬雲讓我們無數的中小企業走向成功 ,創造人生巔峯!讓我們一無資金、二無背景的人通過自己的努力創造了財富,讓我們的家人過的更好!爲我們無數人提供了一個更大的平臺,把我們優質的產品推銷出去。馬雲也是讓無數實體店鋪恨得牙齒癢癢的人,讓他們慢慢的走向沒落,倒閉的邊緣!也造就了無數的讓男人們狠的牙齒癢癢的敗家娘們!

這部書是馬雲先生的助理陳偉老師寫的,向我i們展現了一個不一樣的馬雲,一個更真實的馬雲。讓我們相信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因爲成功不是靠運氣,靠背景;我們不斷的努力,不斷的學習,積累的一個過程。當運氣來了,遇到不斷努力的你,成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馬雲是個有激情的人,是個有夢想的人,可有些夢有荒誕,不切實際。夢想靠近現實,我感覺沒了實際的意義!夢想遠才讓我們有了不斷努力的勁頭,讓我們有不斷前進動力,落後就要被捱打的緊迫感!現在的社會就是速度不斷加快的是時代,在信息化快速迭的時代!唯一不變的是要不斷的努力,不斷的學習,纔是我們唯一不變的寶!

我也是窮刁絲,20xx初接試阿里巴巴馬雲,那時候都不知道互聯網是什麼東西,就覺得那是多麼高大上的東西好像跟自己一點關係都不沾邊,做的是無紡布加工廠,每天起早貪黑,兢兢業業的努力做着,也看不到什麼未來!別人是朝九晚五,我們是朝五晚九,從來晚飯都是九點以後,基本上別人夜宵的時間,我們吃晚餐,也沒感覺苦,因爲我們足夠努力,生活也比較充實,因爲我們的每一分錢都是一分汗水得來的,剛買的電腦 ,就是感覺好玩,閒下來的時候看看電影。偶然的機會看到馬雲激情彭湃的演講:“十年後,你將會爲自己沒有加入而後悔"沒過十年不知道多少人爲自己的當初的決定腸子都悔青了啊!也不知道多少人成了那個敗家娘們啊!記得剛開始做阿里巴巴的時候,連個數碼相機都不捨得買,那時候的手機像素你懂得,拍的照片上傳上去,每天也忙的不亦樂乎,到處去看別人的網站,希望能夠多學點東西,讀後感《馬雲十年讀後感》。經常一個人守着那個電腦,不知不覺得忙到凌晨,心裏還是有滿滿的成就感,因爲每次都感覺自己有了進步,又學到了新的東西,學習也是讓人快樂的過程!我也只是一個凡人,不懂得他們名人講的太多高深莫測的道理,只記得馬雲的一句話:”永不放棄“他就給我了一個信念,就是認定你認爲對的堅持,從一開始的不理解,到慢慢的接受,到最後鼎力支持!也是我們夫妻的真實寫照!這一路走來,經歷了太多的人情事故,世俗的眼光,還好沒放棄,一直堅持我一直堅持自己的理念!相信馬雲的那句話”永不放棄“。不竟然電商之路也走了十年,一路走來,一路辛苦,一路汗水,也收穫了滿滿的就感。因爲也爲家人帶來了更好的生活,帶來了更好的生活品質。更重要是認識了更多朋友和生意夥伴,達成了更好的合作關係!不光是生意夥伴還是朋友!

不管樣我們都回到生活的本身,我們努力的意義就是我們生活得更好!也是爲社會創造價值!我就是個凡人,只爲 不辜負自己,在該奮鬥時候,就不能選擇安逸!因爲我們沒有資本,要靠我們的雙手勤勞致富!把我的小小網站網站慢慢的做大,都是我們大家,團隊大家每一個人不斷努力付出的結果。一個人的力量再大,也敵不過一個團隊的通力合作。合作才能強大,合作共贏,現在的社會,就是合作的一個過程。團隊的合作,企業間的合作,生意夥伴的合作,都離不開人與人之間的合作!找準自己位置,通力合作,共贏未來!

《十年》讀後感範文10

上個星期五,我在一本書上發現了周迅的《想想十年後的自己》一文。讀完以後,頗有感觸。這篇文章主要寫了在十年前,周迅還是一個頭腦簡單、生活單純的小女孩,通過和老師的一次談話,老師讓她想想十年後的自己會是什麼樣。這次談話對她震動很大,矯正了周迅的成長軌跡,鞭策她從單純走向成熟,從藝校學生走向耀眼明星。

讀完這篇文章,回過頭來想想自己,不正是和十年前的周迅相似嗎?頭腦簡單,生活單純,考試只要分數高於95分以上就高興得一蹦三尺高;被選上參加校詩朗誦比賽就樂得一上午都緩不過來勁……現在,我的成績只不過在中上游。

再想想語數外三門兼優的張思奇,他的成績在班裏是數一數二的。因爲他有一個遠大的目標:十年後在同濟大學土木工程系就讀。他爲了實現這個目標,刻苦地學習着。

此時,我才明白了爲什麼我的成績總在中上等而張思奇卻在優等:他知道,他是爲了十年後在同濟大學土木工程系就讀而刻苦學習,而我卻天天樂哉悠哉,不知道在爲什麼學習。不知道目標是什麼。讀了這篇文章,我才知道自己和張思奇的差距;讀了這篇文章,我才真正撥開了雲霧見到了青天。

現在,我確定了目標,十年後也就是十六歲在淮南上實驗中學,十九歲在合肥上合肥一中,22歲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應用物理系就讀。所以從這個星期開始努力,爲十年後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應用物理系就讀而努力。

想想十年後的自己吧!這樣,你就有一個遠大的目標。只要遠大的目標確定了,你那艘學習的小船,就可以朝着目標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