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你是我不及的夢》讀後感大綱

《你是我不及的夢》讀後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6W 次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你是我不及的夢》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你是我不及的夢》讀後感

《你是我不及的夢》讀後感1

本來在看《浮生物語》今天突然興起,把看過一點的三毛的《你是我不及的夢》看完了。

真的很喜歡三毛的文筆,淡淡的卻直達人心底,很感動。三毛的一生也是很坎坷的,但是她遇到了很多幫助她的人,給她指引方向,伴她成長,所以她也是幸運的。也許正是因爲這樣,她才能寫出如此動人的故事吧。

我覺得真正的大家是沉靜的,他們不譁衆取寵,只是對自己的事業達到一種癡迷的程度,一心的沉浸在他們的事業中,只有在那裏他們纔會得到滿足;並且他們是極其謙虛的,在不斷的學習中,比如在一次面試中,他們看到年輕人現代的歌和舞蹈時,沒有嚴厲的批評和不接受,而是微笑着接受和鼓勵認爲年輕人有年輕人的不同,他們對待新生事物是友善和包容的。我想這纔是真正的大家吧。

在《你是我不及的夢》最後一篇文章裏,三毛很羨慕在沙漠中住着的玉蓮,她住在三毛最愛的沙漠中,有不善言辭但深愛她的丈夫,結實健康的兒子還有和善的公婆,是普通卻又幸福的一家,這是她所向往的生活,但是她卻不能輕易擁有。我們羨慕三毛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生活,那對我們是不及的夢,但是她卻羨慕我們輕易得到普通平常卻又幸福的生活,這對她是不及的夢。

我們應該珍惜自己的生活以及身邊的人,把每一天都過的有意義、多姿多彩,因爲對我們來說最普通的生活也許就是別人夢寐以求的。

這些只是自己讀完一本書的感想,接下來會繼續讀《浮生物語》的。(^_^)

《你是我不及的夢》讀後感2

26篇散佚作作品,2篇首次曝光的手稿,20年的寫作生涯。《你是我不及的夢》又一次喚起了我對三毛的敬意。她流暢的筆風在早期是那樣輕快,但荷西的死猶如一條三八線,隔開了歡與悲,樂與憂。本書中既有三毛步入沙漠時對沙漠那份真摯的熱愛,也有身邊親人個個遠去離開的悲傷。她後期的作品總甩不去那淡淡的憂傷,但依然樸實自然,沒有華麗的辭藻,有的只是那份真情。

看着第一篇,“撒哈拉之心”讓我看到了有一種生活叫冒險,也記得第一次看《撒哈拉的故事》時的震驚與感觸。她讓我爲之驚歎,辭別親人,與男友一同步入沙漠的她該有怎樣的個性與勇氣?撒哈拉,一望無際的沙漠,本是“死亡之海”的它在三毛筆下卻儼然是另一番景象。本書中她依然忘不了這片神聖的土地。“沙漠的至美,更是那一棵棵手臂張向天空的枯樹,是一朵在地上掙扎着開盡生之喜悅的小紫花,是一隻孤鳥的哀鳴劃破長空,是夕陽西下時,化入一輪紅日中的那個單騎的人。”“沙漠的極美,是清晨曠野,牧羊女脆亮悠長的叱喝裏,被喚出來的朝陽和全新的一天。沙漠是一個永不褪色的夢,風暴過去的時候,一樣平沙萬里,碧空如洗,它,仍叫永恆。”三毛用一支筆記錄下她對那片土地的熱愛,宛如夢幻。在那裏她做過沒有鮮花的新娘,在太陽的悲喜中融化。她說過“只要踏上這片土地的人,必然一再的想回來,別無他法。”她在生與死的極限裏鑄就了傳奇的青春。

在深愛的荷西離她遠去後,她一度想放棄生命,但她沒有,她只是在自己的作品中淡淡的增幾縷愁絲。愁,便在情感漫漫堆砌中加深,而接着本書所寫的“徐許先生與我”更讓我見到了有一種情叫真情。長久的未見可不曾想再見時徐許先生又已離她遠去。三毛這樣一個童年好不容易闖出自閉症的小女孩不得面對命運一次又一次的折磨,世界一次又一次的改變。

“孤獨的長跑者”再一次拉回到了撒哈拉,與三毛同樣癡情於撒哈拉的上河溫爲我們展現了一種鍥而不捨的堅毅品質。而“戀愛中的女人”一章則又筆鋒轉到了另一幅畫面,讓我感受到雲門舞集的震撼……三毛最終沒能擺脫荷西之死的陰影,陷入了抑鬱症,最終結束了自己的生命。1991年1月4日,三毛終於逃到了沒有人知道的地方,離開了她深愛的世間和人們。

旅行和寫作是三毛選擇的人生,她將一生都奉獻給了她所愛的人們,記得有這樣一句話“三毛就如一個不識人間煙火的精靈,一不小心在人間走了48年,又回到了天堂,去陪伴她所愛的人,她所熱愛的筆。”的確,從荷西的百合花到月牙泉的單純女子,從尼日利亞的叢林到記憶中的關渡,從讀者弟弟永不屈服的.勇氣到學生們合力織的百福被……她留下了每一點精彩,每一份感動。

“也許是我太多情,我想知道一朵花爲什麼會開,一隻鳥爲什麼會飛,一位藝術家爲什麼會爲了畫筆、文字和舞蹈而甘付終生……我記得撒哈拉的朋友,月牙泉的女子,記得尼日利亞的叢林,記憶中的關渡,清泉的山間小屋……記得塵世間那許多不滅的情緣,那一草一木一沙和許多的歡樂哀愁……”三毛用她的筆叩開了我的心扉,讓我能放下一切,用心靈去傾聽她的故事。

她就是我們心中最浪漫、最真性情、最勇敢瀟灑的——永遠的三毛。三毛,讓我“動了凡心”的人,是我永遠不及的夢。這或許就是我讀完這本書時三毛給我留下的最深的印象,不需要白落梅那般優美的辭藻,不需要曹雪芹那般細膩的刻畫,她用最真摯的情感將自己的故事講給我們聽。《你是我不及的夢》不僅讓我感動,讓我震撼,更多的是以親身經歷教會我堅強、勇敢、執着和探索。她似一株最美的花朵悄悄綻放在心頭,稍一用心,便能感受到她那細膩撲鼻的馨香。

也許曾經的我願去感受林徽因的才思,願去聆聽學習龍應臺對安德烈的教誨,願去感受納蘭容若那“人生若只如初見”的細膩情懷。現在的我很慶幸多了一位心靈上的伴侶——三毛,我願跟着她去看尼日利亞的叢林,去感受單純女子所生活的月牙泉,去做一位真性情的沙漠流浪者……

《你是我不及的夢》讀後感3

對大多數人來說,“三毛”已成爲一種象徵。提起這個名字會想到什麼?一抔黃沙,一捧清泉,一次轟烈的愛,一場恣意的旅行……和林徽因、張愛玲一樣,三毛已被符號化,她的一切被打上“自由”、“浪漫”、“率意”、“任性”的標籤,成爲一種“文化”,因此人們談三毛,往往不是談她的文字,而是她用文字塑造出的那個敢愛敢恨、甘願爲愛走天涯的形象。以至於談得太多,過猶不及成了附會,人們心中的“永遠的三毛”,到底是個曾經存在過的名叫“陳平”的女人,還是世人編織出的美麗幻象?

這裏我們不談其人,只談其書——斯人已逝廿多年後,看到三毛的新散文集,名字赫然是“你是我不及的夢”,三毛這一生,“夢”字恰爲最好的註腳,以致莊生夢蝶,不知身在何處——既是“夢”,那麼理應“不及”,這是再恰當不過了。

翻翻書,廿六篇文,她的文字與已往的沒什麼兩樣。談朋友,談往事,談撒哈拉,談她那段遺失在沙漠深處的愛情。澎湃的深情滿溢,像漲滿了水的河牀溫柔地氾濫。看她談雲門那一篇,被雲門感染了的三毛站在椅子上揮灑着狂喊,像要把這一生的痛與愛,激情與熱血通過這一喊宣泄出來。看這個有血有肉賁張吶喊的三毛,透過二十年前的文字,仍然活生生地如在目前,不禁讓人感嘆她文字的能量。熱情與感染力,這大概是三毛的文字令人着迷的魔力吧。

書中壓軸的《你是我不及的夢》是最讓我感動的一篇,儘管它用詞質樸,所講的故事也平淡,只是三毛在西北旅行的一段小插曲:她騎駱駝,跟牽駱駝的農家姑娘玉蓮三言兩語攀談起來,於是跟着她到家裏坐一坐。農家小院落被三毛的手筆描繪得爽利乾淨;農家人的感情亦然,潑潑辣辣,直來直去,爽脆舒心。三毛在離去時欣羨又悵然地寫道,玉蓮,你就是那我所得不到的夢。

讓我動容的不是玉蓮一家的“世外桃源”,而是三毛筆下爲數不多的“真實”生活——原來她也是可以寫生活的。當然,在三毛眼中,玉蓮的生活是她“不及的夢”,西北農村隨處可見的窮山惡水大漠風沙是三毛眼中無法企及的白雲鄉;在很多人眼中,三毛的生活也是我們的“不及”之夢吧。自作清歌傳皓齒,行遍萬水千山,怕真的是隻能在夢裏出現。但我仍覺得,三毛的灑脫不是真灑脫,她的遁世是逃避,她的勇敢恰也是怯懦,她的文字是辯解,爲逃避與怯懦辯解,爲任性妄爲辯解。三毛的存在,爲我們編織了一個遁世隱身的藏匿之夢,她築夢,我們逐夢。談何放下,談何取捨,談何勇往直前,談何義無反顧,其實未必是放下所有,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一場儀式般的旅行過後,我們就真能放下,真能勇敢,真能找到想要的東西了嗎?大部分人畢竟不能把一輩子過成三毛一樣,終歸還是要回到日常軌道中來的。所經歷的,所捨棄的,若終能被汲取,待有一日,看遍了周遭風景,落盡了浪蕊浮花,想必也就無需再讀三毛了吧。

三毛的書是一場故夢。而今再讀故文,已不再追思想望怦然心動,正是:“萬里歸來年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你是我不及的夢》讀後感4

原是流浪的異鄉客,直到遇見那片薄綠的田野,那泓戈壁中的清泉,遇見你那畝小小的心田,種着往昔、夢想,滿滿的快樂。我聽到有人悄悄說:這是你動了凡心的地方了,這是你永遠不及的夢。三毛於我,便是那不及的夢。

流暢的筆風在早期是那樣歡快,如小巧的百靈,但荷西的死,如一條三八線,隔開了歡與悲,樂與憂。三毛後期的作品總甩不去那淡淡的憂傷,樸實、自然,沒有華麗的辭藻,有的只是那一份真情。

第一次讀三毛是在去大同的飛機上,《撒哈拉的故事》讓我不禁驚歎,一個敢辭別親人,與男友一起走入沙漠的女子啊,這該是怎樣的勇氣與個性?撒哈拉,本是“死亡之海”的大沙漠咋三毛筆下卻宛如夢幻,神似天堂。三毛如數家珍,用一支筆記錄下她對那片土地的熱愛。在那裏,她做過沒有鮮花的新娘,在太陽的悲喜中融化。“只要踏上這片土地的人,必然一再的想回來,別無他法”。三毛,在生與死的極限裏,感悟天荒地老。那時期的三毛,感應着前進的鄉愁,將狂野溫柔的大漠和活力四射的青春揉進了她的傳奇。

但真正令我“動了凡心”的則是她晚期的作品。在深愛的人離她而去後,她一度想放棄生命,但她沒有。我無法想象一個童年好不容易闖出自閉症的小女孩將如何面對世界的又一次改變。命運對三毛有太多的殘酷,但正是在這一次次磨礪中讓她獨具靈氣。她寫愁,淡的讓人發悶,總在這情感的漫漫堆砌中加深,最後爆發出最震撼人心的力量。

26篇散佚作品,2篇首次曝光的手稿,20年的寫作生涯,《你是我不及的夢》又一次喚起了我對三毛的敬意。我讀林清玄,我讀龍應臺,我讀劉墉,早已感受過了世界的離合悲歡,但這一次,三毛仍用她的魔力叩開了我的心扉。讀三毛,讓我放下一切堅強,一切理性,有的只是一顆隨她的筆一起搖曳的心靈。

“撒哈拉之心”讓我看到了有一種生活叫冒險;“徐訏先生與我”讓我見到了有一種情叫真情;“孤獨的長跑者”讓我認識了有一類人叫堅持;“戀愛中的女人”讓我感受到雲門舞集的震撼。三毛讓我在喧囂的城市,繁瑣的學習中放慢腳步,回味生命中的每一點精彩,每一份感動。

三毛最終仍沒能擺脫荷西之死的陰影,陷入了憂鬱症,最終自己結束了生命。1991年1月4日,三毛終於逃到了沒有人知道的遠方,離開了她深愛着的人們。

旅行、寫作,是三毛選擇的人生,她將一生奉獻給了她所愛的人、世,她就如一個不食人間煙火的精靈,一不小心在人間走了48年,又回到天堂,去陪伴她所鍾愛的人,她所熱愛的筆。

三毛,讓我動了凡心的人,是我永遠不及的夢!

《你是我不及的夢》讀後感5

讀了這篇文章才知道陳平有個如此情深意切的乾爸。一個說了收乾女兒就要做真真的乾爸的性情中人,一個不論乾女兒身處戰亂羣島還是孀居山頂小屋一定寫信掛念勸慰的乾爸,一個不因私心就盲目誇讚或訓斥的文壇前輩,一個臨終也最擔心乾女兒無法振作的父親。

那時的陳平失去幹爸的痛楚對她是一次無情的摧殘。應該說從荷西長眠深海之後,一切的人情冷暖都會讓她放縱悲傷,一切的生離死別都是對她殘忍的拋棄。荷西走了,她即便萬水千山走遍也生無可戀,縱使親人朋友悉心呵護百般勸慰也難填補殘心。她不喜與人來往了,不願寫信了,面對乾爸的殷切呼喚和痛心責罵,她把所有的罪責攬下傷害自己也不願敞開心扉了,後來,她給乾爸的最後一封信徐先生並沒能看到,心中的悔恨和傷痛難以訴盡,大概只想隨乾爸去了吧。怎奈荷西和乾爸每次回來看她,竟還是不帶走她呢?!

讀完時,手中的紙巾早被涕淚沾盡揉成一團。於我,很少將書中的情緒浮於形色。幾年前讀萬水千山走遍時,將自己關在小屋子裏,蜷縮在牀邊的地板上,被陳平害得一蹶不振。她的荷西走了,她把自己傷了個遍,也把千千萬萬的讀者傷了個遍,若是見了她的面,怎會不怨她罵她打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