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5本勵志書籍讀後感五篇

5本勵志書籍讀後感五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1W 次

  【篇一:《魯濱遜漂流記》讀後感

5本勵志書籍讀後感五篇

《魯濱遜漂流記》這本書是我獲得博腕兒時頒發的獎品,我終於在暑假裏把它看完了。這部小說的主人公魯濱遜是一個具有堅強毅力和聰明機智的現代文明人。

在一次航海中,他的船一個荒島上觸礁了,水手和乘客們都被淹死了,只有魯濱遜倖存下來。他長達28年的孤島生活開始了!

幾天過去了,魯濱遜終於醒了,忽然,他看見自己的船浮在不遠處的海面上,於是他連忙做一個獨木舟,欣喜若狂的划着船,來到了那個船上,取下了工具和食物。但過了幾個月,新的問題來了,食物全吃光了。

他正在爲食物發愁的時候,突然,他發現了一片奇妙的草叢——稻穀,後來又發現了山羊和鳥類……有了賴以存活的來源!

有一天,他看見野蠻人划着小船來了,帶了兩個俘虜,有一個正好衝魯濱遜跑來,兩個野蠻人也緊跟不放,魯濱遜打死了一個,另一個也被他消滅了。因爲那天正好是星期五,所以他給那個俘虜起名“星期五”

不到一年,魯濱遜就教會了“星期五”說英文,“星期五”告訴魯濱遜,他曾經和17個白人坐船到這個小島上,途中,因爲一個大浪讓他們分散了,魯濱遜準備出發救那17個白人時,另一羣野蠻人帶着更多的俘虜來了,而且都是白人,魯濱遜和“星期五”通過和野蠻人機智的周旋,把白人們都救出來了,並且結束了自己28年的荒島生活。

這本書告訴我們:一個具有無畏冒險進取精神的人,即使在惡劣的環境中,只要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百折不撓,那麼他終將會是一個成功者。我們每個人都要學習這種精神,尤其是將來想成爲自強自立頂天立地男人的男生們!

  【篇二: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讀後感】

誰是鋼鐵巨人?一個酷愛學習、如飢似渴;一個勇於獻身、拼命工作;一個不畏艱難,挑戰病魔;一個永不言敗,自強不息的戰士。他就是——保爾·柯察金。

這星期我讀了尼·奧斯特洛夫斯基在全身癱瘓、雙目失明的情況下艱苦奮鬥三年完成的著作,認識了一個有鋼鐵般的意志的戰士——保爾·柯察金。

保爾從小失學,在做工的時候認識了布爾什維克的地下工作者——朱赫來,在他的影響下,保爾也當上了共產主義戰士。他在戰爭中接受了一次次的考驗,忍受着身體與精神上的雙重痛苦,最終完成了一部深具影響力的著作,成爲了作家。

這是多麼值得我們學習呀!保爾雖然癱瘓在牀,卻沒有自暴自棄,仍然樂觀地活着;雖然沒辦法奔赴戰場,卻拿起另一種武器,用激昂的語言激勵人們。在抗戰期間,保爾經歷了許多磨難,但他堅持了,勝利了。而我們這些幸福的人們,卻總是遇到一點困難就半途而廢,不會迎難而上。想一想,是多麼的慚愧呀!我們再想一想:若干年後,我們會不會爲以前因困難而沒有完成某件事情而後悔不已呢?一定會的!就像他所說:“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屬於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會因爲碌碌無爲、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爲爲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

希望我們都能學習保爾的精神,遇到任何挫折都要迎難而上,不要爲昨天而後悔,要爲明天而奮鬥!

  【篇三:讀勵志書籍《教育教學藝術》有感作文】

魏書生的書是一種享受,讀魏書生的思想是對自身思想、靈魂的提升和昇華,讀了魏書生的書才知道什麼是教書育人,什麼是爲人師表。從教幾年來,所教學生形形色色,五花八門,什麼樣的都遇到了,作爲教師的酸甜苦辣也盡一一體會,總結過去,甚感工作越來越難做,學生越來越不好管,工作壓力越來越大,苦和累成了每天的必修課,有時真想不明白,爲何有人對教育卻還津津樂道,珍愛有加,師生關係如此融洽,每天工作得如此瀟灑和輕鬆,自己的認真和負責爲何就不能起到與別人相同的結果呢。

古人云:知已知彼,百戰不殆。搞教育同樣如此,只有瞭解學生才能教好書,育好人。孔夫子教育學生成效卓著,重要原因之一,在於他對顏回、子路、曾參等學生的性格特長、思想狀況瞭如指掌,在知人的基礎上因材施教、因勢利導。綜觀古今中外凡有成就的教師,教育家,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有知人之明,能察覺學生思想深處的奧祕,能觸摸到學生感情的脈搏,他們的心和被教育者相通相印,息息相關,只有這樣的教學,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纔是一種幸福和享受。反思過去,自認爲責任心強的自己對自己的學生又瞭解多少呢,是否真和學生打成了一片,是否常與學生聊天、談心,是否關心到了每一個學生,無論其成績好壞,行爲習慣好壞,是否走進了學生的心靈,學生是否真願意同自己作心與心的交流,是否自己真成了良師益友。我想,以上這些除某些在每學期的教學計劃和工作總結中偶有提及外,真正落到實處的還相差太遠,每個教師都希望自己的學生聽話、懂事,上課認真聽講,下課認真完成作業,期末考試考個好成績,如此,教師、學生、家長皆大歡喜,所以“很有責任心”的自己會在班上制定出許許多多的“不準”和“禁止”,有時還用相互監督的方法來檢查不準和禁止的落實情況,結果卻與想象中的相差甚遠。總體看,班級的紀律似乎被管好了,可同學們的學習興趣卻大大減退了,熱情少了,積極性沒有了,總體成績也不見上漲,學生在課外活動時的好奇、好動、好玩、好積極思維的特點不見了,而作爲教師的教學難度也就更大了,上課不活躍或太活躍,有問題也不問了,這種課上得實在難受,是誰讓他們變成了這樣子,是我們自己,無數事實告訴我們,要教育學生,首先必須瞭解學生,這就如同園丁養花,首先必須瞭解花的習性,醫生治病首先必須了病人的病情一樣。

在瞭解學生方面,我們往往是從學生學習態度、行爲習慣的表現上簡單的瞭解和簡單的評價學生,長期以來,辯證法已在對待學生身上不起作用了。教育學、心理學等教育科學理論,是在總結先進教師的工作經驗和少年兒童的心理變化過程的基礎上提示出來的教育規律和心理變化規律。教師憑藉這些理論的顯微鏡,常常能發現許多經驗認識不到的學生心靈上的閃光點。教師不僅要了解學生思想、行爲變化的特殊規律,而且要了解學生思想、行爲變化的普遍規律,不僅善於把精力花在偶然的個別事件的處理上,更善於把主要精力用在帶有普遍性、規律性的問題上,從而提高教育工作的效率。而自己在過去幾年的教學生活中,多爲一點論,把後進學生看得一無是處,師生互相埋怨,甚至和自己對着幹,學了魏書生的有關理論,現在漸漸認識到了學生的心靈都是矛盾的統一體,好學生和後進學生的區別只在於頭腦中是非,好壞排列的順序及比例不同而已。正是因爲後進同學上進心的幼苗小而枯黃,有的常常被壓在石頭下,才更需要教師的同情、關注和扶植。懂得了這些理論知識,我在具體教育過程中加以運用,果然效果明顯,某些平時不聽話的同學,調皮的同學經過一期的努力,都有了較大的進步,師生關係也有很大改善,與學生的友誼加深了。

俗話說得好,“要得公道,打個巔倒”,幾年來,我常覺得教師在地位上就是與學生不一樣,教師就要高一層,就是權威,所以教師說的,學生就得無條件的服從,無條件的執行老師的安排,不得頂撞和不滿,如有違反,那就是對老師的無理,就是不聽話。所以師生平等很難在現實中體現,殊不知,老師也是從學生時代走過來的,學生的今天就是老師的昨天,學生犯了錯誤時的心情,老師通過回憶自己當年犯的錯誤時的心情就能認識更真切一些。這就是魏書生說的“用回憶的方法去感知”。

我相信往後的教學生涯不再是枯燥無味,更不會是苦與累的集合,正如他所說,應該是一種幸福和享受,我會努力的。

  【篇四:勵志書籍《喚醒內心的巨人》讀後感】

讀了世界潛能開發大師安東尼·羅賓的《喚醒心中的巨人》後,我明白了人們所做的每一件事情無外乎兩個目的:逃避痛苦和追求快樂。而逃避痛苦的力量往往比追求快樂的力量更大,比如說人在什麼時候跑的是最快的?如果給你一百萬讓你跑的話,我想你一定會竭盡全力,但是你仍然沒有發揮出自己的潛力,然而如果你身後有一隻老虎在追你的話,我想你一定會跑得比世界上最棒的運動員都要快!這就是逃避痛苦的力量,這種力量比追求快樂的力量大幾千幾萬倍!

很多人不知道他們到底能夠幹什麼,而他們的生活都是被別人安排好了的,對於一個普通的中國家庭來說,大多數都是從小學一直讀到大學,然後出去找一份工作,然後結婚生子,然後繼續讓他們的後代和他們一樣,過着一樣的生活,他們的生活從一出生就被自己的父母安排的好好的,他們只需要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就行了,他們也不願意花時間去思考自己究竟能夠幹什麼或者自己究竟喜歡做什麼。很多人看到別人能夠成功更多的是羨慕,卻不願意從深層次去思考他們能夠成功的原因,如果身邊有一個人說他自己以後一定會更強,招來的肯定是一片嘲笑,有一天那個曾經被人嘲笑過的人忽然發達了,旁人也只會用“他運氣好”“他人脈廣”等一系列理由來麻痹自己,那樣的人是可悲的,因爲他們永遠活在別人的光環之下,感覺不到成功的快樂。

如果我說:每個人都可以成爲比爾·蓋茨那樣的優秀企業家,也可能成爲希特勒那樣的納粹頭子,一定會有很多人說我是神經病,但是你不能否認一個事實:那就是你身上具備成爲一切人的特質,包括比爾·蓋茨,希特勒,馬雲,陳安之,甚至是馬加爵。關鍵是很多人都不能夠正確地運用,一切品質早就已經存在於你的潛意識中,無論是好的還是壞的,重要的是你能不能夠運用他們。

人生有時就是這樣,許多事是在瞬間註定的,有些本來看上去很偶然的一件小事,就可能使一個人的人生態度從此發生轉變。我們中間的大多數人都具有非凡的潛在能力,但這種潛能大部分時間裏都處於一種酣睡的狀態,它一旦被喚醒,就會做出許多令人神奇的事情。大量實踐表明,自尊心對於事業的成功簡直是一種奇蹟,它是喚醒心中巨人的良方。有了它,你就會獲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動力。一個沒有自尊心的人,無論有多大本領,也不可能抓住任何成功的機會。

福特說:“你認爲你能或是不能,你都是對的。”如果你相信自己可以做到,並且能夠堅持不懈地做下去,我認爲你想不成功都很難!而很多人總是很容易被別人所影響,被環境所影響,我想環境不過是人們爲自己的懶惰和消極找的藉口!

孔子云,君子和而不同。條條大道通羅馬,人生中任何一種經歷都是一種財富,人們可以選擇不同的成功機會,積累的越多,人就越成熟、越充實,成功的'機會也就越多。只要你稍稍留心,就會發現生活中許多成功者,都曾經歷過無數次的失敗。但他們靠着強烈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跌倒了重新爬起來,更加努力的奮鬥。畫家齊白石三十歲以前是個木匠,如果他當初自卑地抱怨自己這輩子只能當個木匠,那末中國畫壇將永遠少了一代宗師。

人生中最大的損失莫過於失掉自尊和自信。當一個人失去自尊和自信時,一切事情都將不再有成功的希望。我以爲,對每一個希望獲得成功的朋友來講,一要學會選擇。生活爲每個人都提供了一個平臺,要學習的東西實在太多,不會選擇就會無所適從,浪費時間。二要自我加壓。俗話說,“響鼓也要重錘敲。”低頭需要勇氣,擡頭需要實力。成功的機遇歷來都青睞有準備者,任何一種成功都不會從天而降,必須靠厚重的知識底蘊和經驗積澱作支撐。三要心態正確。競技體育的魅力就在於比賽結果的不確定性。人生也是如此,總是變幻莫測,付出了不一定都能取得成功,但每個成功者的背後都能看到奮鬥者的足跡。

人的一生都要經過幼年、少年、青年、壯年、老年,儘管人們不知道內在的能量何時才能釋放出來,但對處在每個年齡段的人來說,惟有珍惜生命,把握好每一天,不放棄任何一個機會,從容應對各種困難和挑戰。有了這樣的心理準備,就能逢凶化吉,遇難呈祥,隨時變不利因素爲有利因素,心中的巨人才能早日被喚醒,我們才能早日走向成功!

  【篇五:《傅雷家書》讀後感】

世界上有種神奇的力量,那就是愛。愛在我們身邊無處不在。因爲有了愛世界纔會更美好。而父母對我們的愛尤爲重要。

《傅雷家書》是我最爲欣賞的一本書。傅雷寫給兒子的不僅僅是家書,而是一個個人生哲理。他對傅聰的人生之路起了很大的作用。傅聰隨着年齡的增長而漸漸懂得了愛,以實際行動回報了父母,這使我非常的感動。

這本書主要是傅雷告訴孩子如何做人,如何搞藝術,以及如何對待生活等問題。他叫兒子要做一個謙虛謹慎的人,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在生活上,傅雷也對兒子積極的引導。家書中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花錢。事無鉅細,無不關懷備至,而且他敢於在子女面前承認錯誤。從自身經歷中給出經驗和教訓,他無疑是兒子的良師益友。

當孩子對父母的依賴性太大或者父母對孩子溺愛時都會產生一種對孩子成長不利的因素,只有想傅雷那樣積極與孩子溝通,及時發現問題,找出問題,才能成爲一名理智父母。

“一個人對人民的服務不一定要站在大會上講演或者做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業,隨時隨地的點點滴滴的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訴大家,無形中就是替國家播種、施肥、墾殖。”這是傅雷在給兒子家書中的一段話。在《傅雷家書》中我看到了一位父親對兒子的教誨,字裏行間,流露出傅雷對傅聰強烈的父愛。這種愛使人震撼,使我對傅雷愛子教子的精神所深深打動。

在書中我們不光看到了一個對兒子親切關愛的父親,同時也看到了父子的共同成長。他用音樂譯註和兒子溝通交流,他把對祖國的發脹的關切之情,以及對祖國的熱愛同樣流露給學生,傅雷以高度負責的精神和精力,在對祖國社會人類儘自己的責任。

在日常生活中他告誡兒子“人總得常常強迫自己,不強迫就解決不了問題。最基本的就是抓緊時間”,“最是要科學化、要徹底”,“在外面世界切勿難爲情,被人家隨便多留,才能不打亂事先定好的日程”,“修改小習慣,就等於修改自己的意識和性情”。我覺得就是我們生活中急需解決的問題。

說道這裏,我不禁想到我的父母,他們雖然不是像傅雷那樣的偉人但是他們給我的愛卻並不比傅雷給傅聰的愛要少,他們事事爲我着想,爲我考慮,他們雖然不能講出許許多多爲人處事的大道理來,但是,日常的教誨又何嘗不是立身行事的準則呢?

父愛如山,雄偉壯觀,母愛如水,柔情萬里。我們應當理解父母並加強自身素質,逐步與父母建立友好關係,讓他們理解你,做一個稱職的孩子。

書中時時給人深刻的教誨,處處閃耀着智慧的光芒,不僅如此,從書中我還感到家長的用心良苦和他們給予我們的崇高的愛,正如傅雷在書中對兒子說:“孩子,我從裏身上得到的教訓,恐怕不必你從我這得到的少。尤其是最近三年,你不知我對人生多增了幾分深刻的體驗我從與你相處的過程中學會了忍耐,學到了說話的技巧,學到了把感情昇華。”所以《傅雷家書》拉近了父母與我們的距離,讓我們互相理解,互相體諒,親情溢於言表,給天下父母子女強烈的感染和啓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