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水知道答案》讀後感範文大綱

《水知道答案》讀後感範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1W 次

《水知道答案》中,作者用122張通過顯微攝影拍下的奇形怪狀的水結晶照片,試圖向讀者展示“水能聽,水能看,水知道生命的答案”的奇異觀點。下面爲大家分享了《水知道答案》讀後感,歡迎借鑑!

《水知道答案》讀後感範文

  《水知道答案》讀後感1

《水知道答案》是一位日本叫做江本勝的科學家利用幾年的時間,通過無數次的試驗,通過水晶體來詮釋水的情感的一本試驗著作。起初對這本書不是很感興趣,後經朋友的推薦,正好家裏有兩本,就隨意的翻閱幾章。

水知道答案?水能知道什麼答案?這本書中文字描述部分很是精煉,最精彩的是彩色插圖,作爲學前班的幼兒老師,對插圖是比較感興趣的。插圖中有各種各樣的“水晶花”,通過圖片下面的文字說明,我才知道這些“水晶花”就是水的結晶,《水知道答案》描述的竟然是水可以聽不同的聲音和看不同的文字而形成不同的晶體形態,本書的關鍵點就在這裏產生誘惑,所以我迫不及待將它讀完。書中一共有122張不同情感的水結晶圖片,有漂亮的六邊形,有雜亂的結晶,給人的感覺便是水能聽,水能看,水知道生命的答案。

水能看:當水看到“愛和感謝”的文字時,水結晶的形狀非常漂亮,而惡意的文字如“混蛋”時,水結晶的形狀則顯得醜陋。

水能聽:當水聽到不同的音樂時,水的結晶形狀也會不同,例如: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水結晶顯現出非常浪漫的樣子,感覺有安撫人心,解除疲勞的無形力量;肖邦《離別曲》的水,水結晶顯現出形成分散的顆粒,它似乎聽出了離別的傷感。另外,江本勝先生還做了一個對比實驗:讓小孩在水結晶時對它說話。當水聽到孩子的讚美聲音—“好可愛啊”,形成的結晶就非常可愛,顯得靦腆而又害羞;當聽到“混蛋”的責罵時,它的結晶分子互相擠壓,形成不完全規則的形狀。這些試驗結果好像在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懷有一份感恩之心,積極創造美好世界,這個世界需要愛的擁護。

水知道生命的答案:因爲人的身體70%是水,每個人持有不同心態的生活,均會改變人體,並通過不同的形態中表現出來。所以擁有積極的心態,健康的心靈,人的體格就相對健康,也就是說健康的心態決定了健康的身體。

身爲一名幼兒教師,當讀完《水知道答案》這本書後,第一感覺就是:自己簡直就是影響水形成結晶的因素,而這些天真活潑的孩子就是有靈性的水。在學校,我們教師就是影響學生的因素;在家裏,家長就是影響學生的因素;怎樣去引導孩子健康生長,均與教師與家長兩個主要因素密不可分,如何才能讓這些純淨的水(孩子)都能形成美麗的水結晶呢?我覺得應該從孩子的心靈教育抓起,要讓孩子養成一顆純潔的心、博愛的心。一位合格的教師底線是她是否對孩子付出愛心,而不是隻有一定學歷和能力。愛孩子可以表現在許多方面,在行爲上要鼓勵孩子,在生活上幫助孩子,在學習上要教育孩子。要舉一反三,學會“海豚”樣的獎勵方式,適時獎勵對學前期的孩子來說,效果最爲明顯。孩子固定行爲的養成將決定今後個人發展性格,通過《水知道答案》這本書,可以瞭解孩子(水)善惡的形成,是影響孩子一生的。所以我們教育的不僅僅是知識,而且是靠“愛”去感動孩子們,讓孩子們懂得珍惜愛,懂的去愛。

回想,有幸讀到《水知道答案》這本書,感覺無比幸運,健康的心靈產生健康的身體;讓我們養成良好的心態去工作,去與孩子溝通,去引導孩子。我建議:所有的老師和家長們如有機會都要閱讀這本書,水結晶會告訴我們,讚美和鼓勵是我們教育孩子的基本。

  《水知道答案》讀後感2

我剛拿到《水知道答案》這本書的時候,對它完全沒有概念。看到封皮上清楚印着“大S徐熙媛傾情推薦”的紅色字跡,就以爲又是那些“速食”書籍—— 一些新新人類寫出的所謂“力作”;一些受影視節目影響的時下流行書;是隻能夠在較短時間內對自己有所幫助的書…… 總之,缺乏營養!讀了第一本後我卻驚奇的發現這是一本如同童話般神奇美妙的書籍,它的神奇之處在於作者所闡述的:世界的'混沌、祈求,愛與感謝的美好和重要,我們都可以通過水結晶的照片看到。“通過水結晶的照片,我們可以親眼目睹意識或語言等能量的轉化。這是惟一一種能讓我們看見能量的真實狀態的方法。我們不相信我們的眼睛看不到的東西,但是水結晶卻讓我們看到了一切。”水竟然能夠閱讀人類的語言,看到“謝謝”二字的水結晶,非常清晰地呈現出美麗的六角形,而看到“混蛋”二字的水結晶,像聽到重金屬音樂的水結晶那樣,破碎而零散。簡直神奇得令人難以置信,它在瞬間顛覆了我以往的認知,徹底改變了我對一些事物的看法:我們肉眼所看到的未必就是真實,肉眼所不見者,卻常常就是真實的存在。

人的身體70%是由水構成的,我們所棲身的地球也是一座美麗的水星球,既然水能夠讀懂人類的語言,那麼可想美好的語言對於人類,對於世界該是多麼的重要!而這其中“愛與感謝”是最美、最重要的語言。作者說,它是所有宗教的根本。說得很好,雖然我不是虔誠的教徒,但是我也開始認識到古老的教誨產生的效果並非單純的迷信,而是基於宇宙的真理。作者在書中列舉了一些生活中的事例和小實驗,向不同的人提出了一些實在可行的建議。在作者的影響下,我開始更加關注我周圍的人和我所生活的環境,假期中的臺灣之行恰好給了我一個很好的驗證和學習的機會,這要由衷地感謝校領導!

寶島臺灣的景色是很美的,隨處可見青山、綠水、藍天、白雲,但我認爲最美的還是人。臺灣人給我留下最深的印象是儒雅,說話柔柔的,舉止斯斯文文的。我覺得我就是一個比較愛說謝謝的人了,可是到了臺灣發現,臺灣人說謝謝的頻率是非常高的,常常是在你剛要張嘴的時候,人家已經搶先說了,而且說得輕鬆、自然、愉快(是指說謝謝的人)。他們說謝謝並不分角色位置,爲別人服務會說謝謝,得到小小的幫助更要說謝謝。總之,你不說,他也會說;你說了,他會更熱情地迴應你。這讓我們感到雖然我們每天都會來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卻總處在一個美好溫馨的氛圍中!讓臺灣之行比以往旅行心境上更顯得愜意、清靜。我想如果在這種環境中形成的水結晶,那一定是非常美麗可愛的樣子。

一路上還有幾小件事讓我印象深刻。在臺北公路上,我看到過路邊立着一塊巨大牌子,上面畫了一隻碩大的腳,踩在人行道上,旁邊是一輛很小的汽車,中間幾個字很突出“行人最大”。當時看了覺得就是個很有點創意的交通警示牌,後來才感受到它可不是隻擺給人看的,臺北人在這方面做得非常很好!我們在大街上過一些小的路口時,總有或汽車或摩托車緩緩地停下來主動給我們讓路,即便我們戰戰兢兢的站在那裏不動,也絕不搶行!被關心,被謙讓,被尊重的感覺真好!在大街上我們從沒聽過司機按喇叭的聲音,也很少看到垃圾箱,導遊說,臺灣人不會隨便丟垃圾,他們會把垃圾帶回單位或家裏再處理掉。所以我們看到的街道總是整潔、清靜的,沒有喧囂,沒有浮躁,真有一種“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的意境。臺灣人怎麼能夠做得這樣好呢?

來到臺北的兩所小學參觀學習之後我很快找到了答案,原來他們做得好並不是法律法規約束的結果,而是早在兒時“愛與感謝”就被深深地植入他們的身體和內心了。當校長用那種慈愛的眼神看着爲我們表演節目的小孩;用熱情驕傲的語氣介紹着她所熱愛的校園和孩子們的校園生活;用由衷欣賞的態度來讚美她餐廳員工的巧手製作的時候,我感受到了周圍濃濃的愛!以致雖只有短短几小時的相處,卻在分別時依依不捨,不捨得這種美好的感覺!

臺灣之行讓我深切感受到“愛與感謝”的神奇力量!感謝這本書的作者,更感謝推薦者本書給我們讀的人,我會把更多的愛帶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