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必備】讀後感的作文10篇示例

【必備】讀後感的作文10篇示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1W 次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讀後感的作文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必備】讀後感的作文10篇

讀後感的作文 篇1

20xx年的暑假,天數是特別的多,爲了豐富我的知識面,我讀了好多的書,其中《愛的教育》讓我受益匪淺。尤其是《帕爾多瓦的愛國少年》,使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故事講的是一艘從西班牙的巴塞羅那到意大利的熱那亞的法國輪船上的一件事。這艘船上有法國人、意大利人、西班牙人和瑞士人,其中有一位衣着破舊的十一歲少年,他就是帕爾多瓦。少年遍體鱗傷,體弱多病,因爲住的是二等艙,大家都奇怪地打量他。有人主動跟他說話,他也不理人家。不過,在旅客的再三追問下,少年終於開了口。那三位旅客聽懂了他的話,大概出於憐憫,或者酒後興奮的緣故,給了他一點錢,繼續逗他說話。過了一會兒,他們不逗少年了,三個人互相談着旅行中的所見所聞。談到意大利的時候,他們情緒激昂,說什麼意大利方方面面都糟糕透頂的。一個說:“是一個愚昧無知的民族!”另一個說:“是一個骯髒不堪的民族!”“強……”第三個旅客正要說出“強盜”二字的時候,一把銅幣“飛”了過來。“拿回你們的臭錢去!”少年怒吼道:“我不要辱罵我祖國的人的錢!”

啊!“拿回你們的臭錢去!”這是從那個飢餓、衣衫襤褸而又體弱多病的意大利少年胸中迸發出的聲音,他斷然拒絕了辱罵自己祖國的人的施捨。我們當然可以懷疑那瘦弱的胸膛,到底能夠發出多大音量,然而相信其中飽含的愛國之情,會跨越時空,在我們的耳畔迴盪。

在似乎遙遠的二十世紀,我們的祖國遭受了沉重的屈辱與災難。可今天的我們,常常到了九月十八日,看日曆纔想起今天是“九一八”,國慶也變成了長假……

鄧稼先說過:“回國不需要理由,離開自己的祖國才需要理由!”他的話,值得我們好好地回味……

讀後感的作文 篇2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是一篇寫人的文章,通過閱讀全文,我知道了魯迅不僅僅是一位作家,更是一位忘我革命,爲了人民不辭辛苦的戰士,令我感觸頗深。

上世紀三十年代,社會的黑暗讓許多普通百姓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就在這樣的情況下,一位用筆奮鬥一生的戰士——魯迅挺身而出,用自己骨瘦如柴的手,寫出了一篇篇堪稱完美的文章,並且極大的諷刺了當時社會的黑暗,民不聊生。

“爲自己想得少,爲別人想得多”這句話很好的反映了呢魯迅先生的精神品質。在生活中,他常常叮囑阿三要少幹體力活,可是他自己卻病得那麼厲害,還三更半夜地寫文章,有時侯咳嗽聲一陣陣接連不斷,他仍不辭辛苦地工作,似乎對自己的病一點兒也不在乎。

讓我感受最深的是,魯迅先生受人愛戴,是傑出的作家,卻親手給一位普普通通的拉車伕包紮,這不難看出魯迅先生是多麼的關心人民羣衆,真是“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啊!

魯迅先生還密切關注年輕人,關注下一代。據不完全統計,他一生接待過來訪青年五百多名,親自給青年回信三千五百多封,關心過青年更是不計其數。文章中有這樣的一個情節:魯迅談到《水滸傳》裏的人物時,作者張冠李戴地亂說一氣,但魯迅先生並沒有責罵她,只是含蓄地對她說:“哈哈!還是我的記性好!”這更可以體現出魯迅先生是多麼的關心下一代。

讀完這篇課文,我知道了魯迅爲什麼受人愛戴,因爲他爲自己想得少、爲別人想得多,熱愛所有的人,我長大一定要做像魯迅先生一樣的人。

讀後感的作文 篇3

這篇契訶夫所寫的短篇小說描寫了一位破落貴族家庭小姐的愛情悲劇,放蕩的哥哥,已故的父母,以及她所愛慕的平民醫生,無不觸及心靈,讓人嘆息落淚。最後的結局美好而已殘酷,讓人不禁想責怪那些呆板麻木的人們,爲何要使結局變得如此讓人惋惜,讓人悲傷。

看完這篇小說,在這充滿諷刺的故事中我反反覆覆一次又一次回想的是平民醫生變得越來越呆板眼中只有錢這個令結局成爲悲劇的主要原因,當他清醒過來後,發現他只有擁有那些盧布時他是多麼地懊悔。如果他早點領悟這些,領悟那位小姐對他的愛慕,也許結局就不會如此這樣令人嘆息。

這可真是矛盾,之前的他拼命地賺錢,而後來他卻拼命揮錢爲那位可憐的小姐多爭取哪怕一分鐘的時間,即使他那裝滿知識的腦袋十分清楚地明白女主人公已經活不長了。

最令人難過的是在結局去世的伯爵小姐,她爲自己的愛戀有着太多的幻想,而希望背後卻是無盡的殘酷。她太過於善良,放縱了那位天天酗酒大筆花錢的哥哥,讓生活變得貧困不堪,只能每天低聲下氣拋下顏面向着忠實的老僕人藉着錢。

說到老僕人,他可真的十分忠實,他一直爲着主人效忠,爲主人着想,即使主人家境跌到了谷底也沒有想要離開的意思,分明知道貧窮的小姐沒有能力償還債務也依然藉着她錢。令我感動的是,他總在主人跌入谷底時伸出援手,對主人不離不棄。當他所有積蓄都“借”給伯爵小姐後,也沒有絲毫抱怨。令人遺憾的是小姐永遠地離開了,並且永遠都不能將他的汗血錢還給他了。

讀完這篇小說,我的內心久久難以平靜下來,我不斷地在腦中一遍遍地回放這個悽慘的故事,不禁反覆翻着書再次回顧一遍這個悲劇,心裏不禁有些難受起來。

那個哥哥爲什麼落魄了?放蕩了?酗酒了?因爲他沒有一點責任心,作爲一個男人更加沒有堅強的心!如果他能努力工作,這個家庭也許就不會破落衰敗,他的家人也就不會這樣悲慘離世。

再一次提到那個迂腐的醫生,如果他能靈活一些,理解能力強一些,不知顧着那些迷惑人們的錢幣,結局一定會一百八十度大轉彎,讓人破涕爲笑的。

社會上有太多太多這樣的人,要麼放蕩不已,要麼呆板無味,各種各樣的人聚在一起,不知是喜還是悲。

讀後感的作文 篇4

《奔跑的放牛班》是作家楊紅櫻的一部兒童文學作品,它讓我感受到了音樂無與倫比的神奇力量。

這本書講的是馬小跳和他的小夥伴們因爲夏林果的一個夢而加入了慕容老師新創建的“放牛班合唱團”,並受到電影《放牛班的春天》的鼓舞,與合唱團其他成員一起努力奮鬥,最終在合唱比賽上異軍突起打破實驗小學三連冠的故事。

音樂是個“萬能”的東西。音樂家們能用音樂表達自我,激揚人生;普通人可以用它陶冶性情,放鬆身心。我會唱歌和拉小提琴,雖然並不專業,但它們卻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因素。每當我遇到困難,遭受挫折時,儘管心裏不好受,愁雲密佈,但總會不由自主地哼起臨時亂編的歡快小調,不一會便能把心情調整過來,雲開日出。每當我遇到麻煩,驚慌失措時,我也會拿起小提琴拉一段兒,把雜思亂想拋到九霄雲外。

音樂也需要堅持,貝多芬在失聰後依然能堅持對音樂的熱愛,繼續寫出一篇篇不朽的樂章;而我的“偶像”呂思清也是每天都堅持幾個小時的練琴……和他們相比,我很汗顏。任何成就,都是汗水與心血鑄就的啊!

音樂的偉大力量大概就來自於熱愛它的人的堅持吧!

讀後感的作文 篇5

當一個二十幾歲的青年人興高采烈地對別人說:“我會玩魔方啦!”,有人會投以鄙夷之意,因爲博爾赫斯在這個時候已經開始不動聲色地準備製造迷宮了。恕我冒昧臆斷:誰要是真正對小說抱有興趣,不可能不知道博爾赫斯——他的模仿者與崇拜者如此之多。而瞭解博爾赫斯的人不可能不認識《小徑分岔的花園》。

在論述博爾赫斯這位偉大小說家的作品的時候,“迷宮”常常是一個不可或缺的關鍵詞。在這位天才小說家的敘事之筆下,現實的時空旋轉、變形甚至遁跡。外在的時空消融於小說構建的世界中,就像水消融於水一樣。漫步在他的小說世界中,我們往往會驚歎於他嫺熟的筆法和優美的辭章(而令我們驚奇的是他絕不濫用形容詞,這也爲他贏得了“精煉”的美譽)。詩人的氣質渲染了文本,讓整個小說世界渾然一體,流動着一股清新的空氣。文本內部精雕細琢,結構嚴謹,使得人們在欣賞它們的美妙的時候又無法不駐足思考。我試圖猜想:一個詩人與一個哲學家在邏輯面前合二爲一,他就是博爾赫斯。人們總是會不自覺地在他的小說中感受到一股甜蜜與神祕的玄學之思。《小徑分岔的的花園》——這部曾經讓博爾赫斯揚名的短篇小說集,當然也不例外。

表面看,博爾赫斯放佛又在製造偵探小說,如同柯南道爾一樣力圖將故事寫得耐人尋味。然而事實並非如此。這是一個誘人的外殼,故事的靈魂早已溢出故事的框架,它抵達的深度絕非一般的偵探小說所能企及——這需要讀者的苦苦的追尋與精微的體悟。博爾赫斯式的哲學總是在操縱着文本的走向。博爾赫斯也許更願意用他神奇的時間創造術來麻痹讀者智力上的自卑感——空間的錯綜複雜已經讓人眼花繚亂了。博爾赫斯對時間近乎着迷,他說:“時間永遠分岔,通向無數的將來。”(參見《小徑分岔的花園》)他往往在短小精悍的小說裏出其不意,好比他在我們面臨黑夜之時將白天送到我們面前,在我們感慨瞬間將逝之時將時間的永恆之光照射給我們。在這種魔術中,他興致盎然,並試圖將他的微妙難言的體驗傳達給廣大的讀者。在《小徑分岔的花園》中,作者精心製造了一個敘事的騙局:從一開始的極具真實感的細節雕刻到後來的方向感的迷失,閱讀者的鼻子往往被隱形的作者牽着向前走。一個個敘述的通道交叉、分叉,絢麗多姿、不可思議,讓人匪夷所思而又欲罷不能。也許只有到了最後,讀者纔可以恍然大悟,然後鬆一口氣——而在這個閱讀的旅途中我們已經飽覽風景。

讀後感的作文 篇6

《霧都孤兒》這是一本簡短而又精煉的小說,比起那些長篇大論的書籍來說,擺放在書架上略顯得有些單薄,可這並不影響我對它的興趣。記得上次讀它的時候已是四年前了,記得那時候薄薄的一本應該是壓縮版,並且讀得比較粗略,而現在我又拿起它,這次可要認認真真的看一下了。

書中的主人公是濟貧院的一名孤兒奧利弗,身世十分的悲慘,在出生之前父親就已經去世了,而母親也在他出生後不久永遠的離開了他。他就這樣理所當然的被送進了濟貧院,在那裏飽受折磨。區長的唯利是圖,管理員的自私自利,大廚的冷漠小氣,使得濟貧院的孤兒每天只能喝稀粥而且每餐只有一碗,他們整日與飢餓爲伴,這樣悲慘的一直持續到奧利弗9歲。他被送去到一家棺材店做童工,這對於奧利弗來說就是剛脫離了虎口又入了狼窩,棺材店老闆是個愛財如命的吝嗇鬼,唆使他去做髒活累活一旦做不好就要捱罵。由於飢餓與侮辱的雙重辛酸,迫使奧利弗逃到倫敦,卻沒想落入了一個更大的困境中——賊窩。他被迫與狠毒的歹徒爲伍,歷盡無數的艱難。但令我心靈感到安慰的是,幸運的奧利弗終於有了一個溫暖的歸宿,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愛,他最終在善良的'扒手南希幫助下逃離了賊窩,繼承了一筆遺產與親人姨媽居住在一起,從此結束了他的苦難的童年。

記得書中有一段是這樣描寫的:“粥碗從來不需要洗,孩子們總是用湯匙把碗颳得恢復光亮爲止。刮完了以後,他們坐在那裏,眼巴巴地望着粥鍋,恨不得把砌鍋竈的磚頭也吞下去,同時十分賣力地吭自己的手指頭,指望發現偶然濺到那上面的粥嘎巴兒……”我相信讀了這一段後,每個人都會心生悲憫之情,在感到心酸的同時,也讓我們看清了資產階級醜惡的嘴臉。表面上擺出要幫助貧民、孤兒的樣子,要拯救他們於水深火熱中,卻在暗地裏欺負這些無辜的小生命,真可謂人神共憤。

在書中,雖然主人公奧利弗有了一個令人比較滿意的結果,但卻本該擁有幸福的童年卻因種種因素變得苦難不堪,有幾次甚至面臨着死亡。不過,奧利弗還是堅強的走了過來,在令人佩服之餘不經要思考一下這黑暗的社會。作者狄更斯通過奧利弗落入賊窩向我們展示了社會中罪犯們的真實面目,而英國的經濟繁榮其實是孕育在危險和骯髒的工廠與煤礦裏的,狄更斯無情的批判了資產階級的卑鄙與自私,揭露倫敦在最光輝燦爛的經濟發展時代下,出現的嚴重社會問題以及金錢社會的罪惡。這本書既是奧利弗的磨難史,也是當時英國社會的縮影。

雖然這本小說沒有巧妙的構思,也沒有華麗的言辭,但卻句句深入人心,激起讀者的共鳴傳達了一種信念,正是這種堅強與善良的信念感動了我。讀後感·雖不能給我面對生活與困難的莫大勇氣,但卻觸動了內心最深處的那根弦。總的來說,環境影響人,有句俗話說的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但即使這樣,我們仍要保持一顆善良的心。在以後的生活中遇事要理智分析,不讓衝動這個魔鬼做壞事,善於學習他人來壯大自己。

狄更斯的一段話讓我記憶猶新,感觸也是很深:“有的時候,一支親切的樂曲,一處幽靜地方的潺潺水聲,一朵花的芬香,甚而只是說出一個熟悉的字眼,會突然喚起一些模糊的記憶,令人想起一些今生不曾出現過的場景,它們會像微風一樣飄散,彷彿剎那間喚醒了對某種久已經別離、比較快樂的往事,而這種回憶單靠冥思苦想是怎麼也想不起來的。”小說畢竟是小說,並不能與生活相提並論。我們現在所生活的社會相比較起來還是和平美好的,我們的童年幸運很多,不愁吃也不愁穿,更不用被威脅去做童工,而且還受到很好的教育。在緬懷舊社會的艱辛與悲痛的同時,我們要珍惜眼前的一切,不論是愛情還是友情,都要用心相處學會相信他人。我們現在生活在如蜜罐似的家庭中,卻還總是抱怨這個不好那個太壞,不懂得滿足,我們卻不曾想過,在這個世界上還有許多的孩子正在承受着本不該承受的苦難。他們不僅要與飢餓、寒冷、疾病作鬥爭,甚至還要面對因爲戰爭而帶來的失去親人的悲痛。這讓我想起上段時間在百度上看到的一張照片:這是一個爲相機而投降的小女孩。攝影師在難民營中碰到的這個可愛的“小包子”,那時她才四歲,當攝影師想爲她留張影時,小姑娘卻把相機當成了武器,熟練地舉起雙手示意投降,眼神中既有驚恐也有委屈,讓人看了不禁心生悲憫。戰爭無情的奪去了孩子們的童年,而我們卻無能爲力,能做的是否只有無聲的哭泣。

歡樂與憂傷交匯在命運之杯裏,然而其中絕沒有辛酸的眼淚:因爲就連憂傷本身也已沖淡,又裹在了那樣甜蜜、親切的回憶之中,失去了所有的苦澀,成了一種莊嚴的快慰。身邊如果有個人在的話就好了,那我會依偎着他,與他說些只屬於我倆的悄悄話,但這只是幻想罷了,可還是希望我小小的幻想能被分享,如果還能被某人珍惜的話,那便是最好的。願我們可以沐浴着愛心燦爛的陽光,收穫着愛心播種的希望,願我們的社會處處流淌着愛心灌注的暖流。

讀後感的作文 篇7

今天早上,媽媽答應我買新書,名叫《哈利波特》。

這本書非常好看,講的是哈利波特在魔法學校學習時發生的刺激、驚險的事。哈利波特能騎在掃把上飛來飛去。他也能拿着小棒子變出魔法。我印象深刻是的迷宮歷險,他的朋友身陷迷宮,迷宮的藤會長出來。他們在迷宮裏作戰,用智慧和勇氣走出了迷宮。這本書裏還有很多好看的內容等你去看。

讀後感的作文 篇8

假期裏,媽媽給我買了一本意大利亞米契斯著的《愛的教育》,我非常喜歡,一口氣就讀完了。

“愛的教育”這四個字,說來容易,做起來又何其難!在安利柯的生活中,父母老師如此細膩的用行動教會孩子怎樣去愛。《愛的教育》中,作者將愛比成很多東西。的確是這樣又不僅僅是這些。我想:“愛是什麼”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知道,“愛”是沒有限制的,同學之間的友好交談,老師對學生的鼓勵,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甚至萍水相逢的人們的一個微笑…… 透過安利柯的描述,我瞭解到什麼樣的師愛才最讓學生感到溫暖:將學生當親人的老師!當安利柯的老師說道:“你們以外,我沒有別的家屬在世界上,除了你們,我沒有可愛的人!你們是我的兒子、女兒;我愛你們,請你們也喜歡我!你們之中,我一個都不願責罰,請將你們的真心給我看看!讓我們全班成爲一家,給我慰藉,給我榮耀!”先生的這些話,讓所有的學生都信服於他,這位老師的坦誠深深地打動了我!他讓我們意識到,老師或家長用平等的目光看待孩子是多麼重要!每個人在生活中,在成長過程當中,不可能不犯些錯誤,可是我們作爲小孩子,卻常常受到嚴厲的批評;而我們的進步卻常常會被忽略!每個人都不希望成爲老師心目中的差生,或者爸爸媽媽不喜歡的壞孩子。“只要你們有勇氣承認自己的錯誤,我絕不會責怪你們”這是安利柯的老師給我們最好的安慰,也是最深刻的愛。

這本書教會我們要真正的將愛心,獻給需要的人,應當從點滴的小事做起,從換位思考做起,學會理解、諒解和寬容。這不僅是大人們的事,我們逐漸長大了,很多事,同樣也需要去理解辛辛苦苦教我們的老師,和養育我們的父母。

讀後感的作文 篇9

讀中國古典四大名著——《西遊記》有感中國是一個泱泱大國,上下有着5000年的歷史,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因此,中國的歷史,是不能不瞭解的,如要更好地瞭解中國的歷史,中國古典四大名著是不能不讀的。中國古典四大名著包括:《西遊記》,《紅樓夢》,《三國演義》和《水滸傳》這四部書,以生動的語言描繪出了一幅幅歷史畫卷,其中以《西遊記》是我的最愛。《西遊記》是一部長篇小說,它取材於民間流傳的唐玄奘西天取經的故事。它運用輕鬆明快,幽默詼諧的語言,塑造出神通廣大,敢於反抗的孫悟空的形象,反映了人民羣衆要求掙脫人身束縛,追求自由的願望。在這一部書中,留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沙和尚。他與世無爭,任勞任怨,雖然在故事中他的情節不多,但是如果沒有他的話,這個故事就無法進行了,當孫悟空,豬八戒外出打怪的時候,就需要他來保護師傅;當孫悟空與豬八戒吵架的時候,就要他來出面調解。

而且,像挑行李等活都是沙和尚來做,對於他的這種精神我很欽佩。然而,在我們的生活中,不也只缺少了這種精神嗎?當今社會,像沙和尚一類的“老黃牛”實在太少了!誰誠實,誰善良,誰就容易被欺騙!想一想改革開放的時代吧!那時候,中國就因爲有了這種任勞任怨的人才會在改革開放的大路上邁開如此堅定而又穩重的步伐!也正因爲有了這樣的人才會在社會主義建設上打下堅固的地基!不僅僅是《西遊記》那精彩的語言讓我們回味,那沙和尚的精神更應該讓我們深思!讓我們在深思之後依然踏踏實實的做好每一件小事,只有這樣,中國人才會昂起自豪的頭顱!

讀後感的作文 篇10

許多人,總是在茫茫人海中,一直等待着成功,當成攻來時,卻又驚慌失措,於是,成功走了。

在小王子的心中,那朵玫瑰花是小王子等待的成功。小王子承諾對玫瑰花不離不棄,小王子承諾會對玫瑰花照顧一生,因爲,小王子希望小王子開。但是,故事是個沒有結局的故事,即使到了最後,也不知小王子是否回到了行星,是否到了小王子的天地,又是否照顧了那朵玫瑰花一輩子。

故事中的玫瑰花也許太傲嬌了吧,她堅信小王子會回到她身邊,會想以前那樣去照顧她。但是,當小王子走後,玫瑰花又怎樣了呢?我們無從知曉。

或許小王子走後,她受到了挫折,沒有人爲她澆水,沒有人對她精心護理,亦沒有人與她說話、談心,然後她死了;

或許小王子走後,她努力汲取養分,卻越來越憔悴,孤獨而死;

又或者是,小王子很努力地等小王子回家,一直等,一直等。

我們是不是行星上的那朵玫瑰花呢?

是否有人曾對我們盡心呵護?

是否有人曾對我們細心照料?

又是否有人曾在我們毫不之情的情況下離我們而去,只留下一些珍貴而美好的回憶?

徐志摩的詩中曾寫到:“輕輕地我走了,正如我輕輕地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生活就是這樣,永遠不知道她什麼時候會來,亦永遠不知道她什麼時候會走。當她來時,輕輕笑,揮揮手,說:“嗨,你好!”

當她走時,輕輕笑,揮揮手,說:“嗨,再見!”

沒有什麼快樂是永遠的,亦沒有什麼悲傷是永遠的。人生的頂峯,需要去攀登,而那些悲傷,勇敢者視爲墊腳石,踩在底下,一步不回頭,將小王子遺忘,懦弱者將小王子視爲絆腳石,絆倒在地,一步一回頭,將小王子感慨,甚有者絆倒在地,永遠沉迷。

其實,無數次的羈絆,只爲那一次仰天長笑!

我若爲玫瑰花,

我會不停地生長,

在,

小王子回家的那一刻,

綻放!